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楼主: 飄忽無罪|查看: 53450|回复: 105
[项目·工程] 

朱是西代表:建议加大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生态补偿

 [复制链接]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4-9-28 12:27:00|显示全部楼层

丹江口水库突破150米水位 南水北调有水可调

源自:荆楚网
⊙记者:胡琼瑶

  调水,调水,有水可调吗?
  这几天,悬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库调度人员心头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丹江口水库水位突破150米调水死水位,这意味着,今年可确保清水如期北送。死水位是指在正常运用情况下,允许水库消落的最低水位。
  长江水利委员会副总工程师金兴平介绍说,去年以来,持续偏低的丹江口水库水位,曾引发人们对今年是否有水可调的担忧。
  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去年9月开始蓄水,但由于“秋汛”不给力,来水较多年平均偏少五成,水库严重“喝不饱”,没有实现157米以上试验蓄水预期目标。直到今年8月份以前,水位仍然在141米左右徘徊。原定在6月初进行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充水试验也因为水位过低,被迫以黄河为界,分为南北两段进行。
  面对不利的来水形势,长江防总积极协调丹江口水库发电用水和汉江中下游用水。
  一边是汉江中下游的百姓要用水,一边是日渐临近的通水时间,长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压力山大”。
  2014年,是汉江集团(丹江口水利枢纽管理局)经营最艰难的一年,为保通水,集团自主将年度计划发电量调减至24.5亿度,较多年平均值38.3亿度下调近30%,这也是集团首次做出亏损预算的一年。
  人努力,更要天帮忙。9月上旬,期盼的“华西秋雨”终于到来,丹江口水库上游川陕地区一连十天出现较强降雨,9月16日,丹江口水库水位终于越过150米,升至150.29米,这是自去年大坝加高工程通过验收后首次突破死水位,入库流量更是高达10400立方米每秒。随后几天里,丹江口水库入库流量超过一万立方米每秒,水面几乎以每天1米的速度在“长高”。9月20日,南阳陶岔渠首的水位已经达到153米。在此背景下,黄河以南段的充水试验终于启动。
  有人心存疑虑:万一水位达不到150米,岂不是无水可调?金兴平表示,一旦此情况出现,长江委会根据来水科学预测,协调防洪、供水、发电等需求,重新优化,有效保障。
  另外,据记者了解,年均调水95亿立方米,并不意味着每年都必须调这么多水,而是统筹考虑视情况而定。大坝加高后,丹江口水库将成为调节型水库,可以“留丰补枯”。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河北的一些配套工程还在建设之中,受水区用水量有个逐渐增加的过程。今年首期预计北送15亿立方米,预计明年调水量是40亿立方米。
  站在丹江口水库大坝上,层层碧波已将“150米”的刻度线淹没,远处的山峦在水雾中若隐若现,美丽而神秘。26日,专家介绍,水库水位达到156.6米,已蓄有171亿立方米的水。
  带着兴奋,金兴平告诉记者,为了这一天,大家已经期盼了太久。至此,水源区人民可以底气十足地说:今年有水可调了。
 泡泡老忍者 发表于: 2014-9-22 13:47:00|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丹江口大坝守卫部队已37年24小时不间断驻守

源自:长江商报
U7107P1T1D30895063F21DT20140922134257.jpg

  武警官兵在丹江口大坝坝区巡逻。本报记者 王碧涛 通讯员:蒋勇摄
  南水北调中线下月通水,本报今起沿线走访

▲ 本报特派记者 王碧涛 通讯员:蒋勇
  9月20日上午8时,丹江口水库蓄水位已经突破155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进入通水倒计时。
  10月,来自千里之外的丹江口水库的一江清水,将穿越黄河和中原大地,汇入北京颐和园团城湖。中国几代人南水北调的梦想终于一朝实现。今起,本报记者沿南水北调中线,探访这一世纪工程。
  作为国家重大民生工程,丹江口大坝一旦遇到人为破坏,汉江下游将遭遇灭顶之灾。如何确保一库清水安全送北京?在丹江口大坝上,有一支不为外界所知的武警部队,数十年如一日地驻守在大坝的各个要塞。
  连日来,长江商报记者走进这支神秘部队,揭秘丹江口大坝上的“安全卫士”。

37年24小时不间断驻守大坝
  “吴勇,起床站哨了!”凌晨一点半,正在熟睡的战士吴勇被枕边对讲机网络值勤员的叫哨声惊醒,从床上一跃而起,跑到宿舍外打来一盆凉水泡脸,这是他到丹江口守坝以来养成的习惯:一年四季都用冷水泡脸,让自己从熟睡中迅速清醒,不至于在站哨时犯困。
  15分钟后,吴勇要赶到离驻地几公里外的丹江口大坝左岸的3号哨位,接替站完岗的战友,他要站凌晨2点至4点的这班岗。
  丹江口大坝左右岸共有4个哨位,每两个小时分别由一个战士驻守,全天24小时不间断。从1977年3月17日至今,吴勇所在的武警十堰支队已经驻守了37年。
  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顺利实施,丹江口大坝的坝顶高从原来的162米加高至176.6米,丹江口水库蓄水水位将达到175米,库容将增加到290.5亿立方米。一旦大坝遇到人为破坏决堤,汉江下游的城镇将被水淹灭。哨兵主要是担负丹江口大坝和电厂的武装守卫勤务。
  “原以为从水下进入大坝出不了事,没想到还是逃不过你们的眼睛。”今年上半年,一名不法分子潜入大坝盗窃电缆,被哨兵们及时发现抓获后沮丧地说。凭着对执勤技能和方法的熟练掌握,战士们练就了耳听八方、能观善辨的过硬本领。
  前几年,库区炸鱼现象比较猖獗,为了防止炸鱼对水体破坏和对大坝坝体系统的冲击,驻守大坝的战士与水上派出所开展联防联治活动,战士们自愿充当“探雷兵”,如今炸鱼现象再难寻踪迹。

严防死守排除调水源头一切险情
  “接上级指示,几名不法分子潜入丹江口大坝欲实施破坏,上级命令守坝中队派兵火速前往处置。”值完夜班的吴勇,没有休息片刻就加入到了中队的实兵反恐演练场景。
  武警十堰支队支队长王友灿介绍,守坝护水,防暴除险是官兵们的职责,战士们必须适应常态化临战执勤方式,时刻拉得出,用得上。
  2012年1月26日下午2时45分,哨兵杨牧民正在执勤时,发现一辆可疑车辆驶来,他立即打出停车检车手势,没想到该车突然加速强行冲卡,并向大坝道路驶去。杨牧民马上拉响警报信号,中队应急分队紧急处置响应,不到5分钟,成功将该车堵截在大坝外侧。冲卡司机交代,他是一名个体户,为抄近道去库区对岸修路才冲卡,因为车上藏有雷管、导火线等危险物品怕战士检查,便不听警告加速冲关。
  从2005年大坝加高到工程完工9年间,守坝战士们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分子42名,制止各类违规行为200多起,查验证照3.4万多起,没有发生一起责任事故。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4-9-22 05:47:00|显示全部楼层

河南郑州迎来南水北调丹江水 年均获水5.4亿方

源自:大河报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黄河以南郑州段静等“南水”流入


  昨天23:30,“南水”终于在新郑闸口“露头”,水位从原来的16厘米升至19厘米。记者李康摄影
⊙记者:张渝文首席记者陈晓东摄影

  导语:昨晚11时30分,经历了两天一夜的“兼程”,丹江水水头流入位于新郑市观音寺镇乔户村的新郑闸门,期盼已久的“南水”终于要开始它的“润绿(城)”之旅。再过约一个月,郑州市民就能喝上甘甜的丹江水了,郑州也将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上“喝水”最多的省会城市,届时,干渠内蓄满水,相当于多了一个中型水库。

☆ 相关资讯
  丹江水涨,中断的充水试验重启</b>
  今年是近60年来丹江口水库入库水量第二少的年份,持续偏低的丹江口水库水位,曾引发社会各界对今年是否有水可调的质疑。而原定在6月初进行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充水试验也因为水位过低,被迫以黄河为界,分为南北两段。
  黄河以北干渠的充水试验于6月5日开始,从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温县的济河节制闸起,到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古运河节制闸止,全长近500公里。所用水源来自多个水库、河流。而黄河以南的情况却不大乐观,一直推迟至7月3日,才开始首次充水试验。原本计划该段试验起于南阳淅川县的陶岔渠首枢纽闸,止于郑州市的须水河节制闸,长约447公里。但很快,由于丹江口水库的水位才勉强达到“自流”标准,充水试验被迫中止。
  直到9月中旬,汉江流域雨量增加,9月16日,丹江口水库水位更是升至150.29米,这是自去年大坝加高工程通过验收后首次突破死水位,入库流量更是高达10400立方米/秒,9月20日,陶岔渠首的水位已经达到153米。在此背景下,黄河以南段的充水试验再次启动。
  重启的还有人们对南水北调的信心,长江水利委员会副总工程师金兴平公开表示,丹江口水位升至155米不成问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今年有水可调。

惠郑州
“喝水”最多,一年5.4亿立方米

  为何大家对水头的到来如此兴奋?“南水”既“试”,绿城润泽,很多人不知道,郑州其实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经过的第一个省会城市。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年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分配给河南用水量为37.7亿立方米,占中线调水总量的40%,是受水区中分配水量最多的省份。河北、北京、天津则分别是34.7亿立方米、12.4亿立方米、10.2亿立方米。而在河南,分水最多的城市当数省会郑州市──也是中线工程中“喝水”最多的城市。
  据介绍,南水北调分配给郑州的总水量为5.4亿立方米,输水管线总长约97公里,这个长度几乎可以绕郑州一圈。在郑州境内,共设置7座分水口门,分别向新郑市、中牟县、郑州航空港区、郑州市区、荥阳市和上街区供水。其中,向新郑城区供水5000万立方米、中牟县城2740万立方米、郑州航空港区9400万立方米、郑州市区29520万立方米、荥阳城区5840万立方米、上街城区1500万立方米。

由南到北多了一条清水走廊
  数字显示,南水北调在郑州段的投资每年可拉动郑州市GDP增长0.42个百分点。
  此外,按每5万至10万元投资创造一个就业机会估算,工程在建期每年为郑州增加了近万个就业机会。
  郑州段总干渠水面宽约60米,水深7米,除了清水渠的相伴,渠道两侧还有4至8米宽的防护林绿化带,总占地平均宽约140米。郑州市将增加水面700万平方米、林带160万平方米,届时也将成为郑州市的一道别样风景,市民周末休闲时将会多个清爽的去处。
  郑州段干渠沿郑州东南方向,穿过郑州南部,向郑州西北方向而去,郑州市将形成从东南至西南到西北三面环水、绿色屏障沿线而行的壮丽景观。通水后,郑州由南到北增加了一条“清水走廊”、“绿色长廊”,而且有利于打造并形成以南水北调为纽带、南北方向的黄金旅游线路,形成我省新的旅游热点。
  南水北调干渠上建设跨渠桥梁41座,它们都没有往渠里的排水口,全部利用桥面的坡度自然排水,以免雨水混入南水北调干渠,污染城市饮用水源。桥梁为城市增添风景。

倒计时
再过一个月,丹江水到咱家

  “南水”要进入绿城千万百姓家,水厂尤其重要。郑州市要建设相应的供水配套工程,新建和改造配套水厂10座。目前,河南省内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最大配套水厂刘湾水厂已于7月31日提前投用,主要为南三环以南、中州大道以西、嵩山路以东区域居民供水。
  现在日供水5万立方米的刘湾水厂待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将切换为丹江水,日供水能力达40万立方米。
  不止刘湾水厂和郑州南部居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共向郑州配额供水约119万立方米/日(含航空港区),除刘湾水厂、航空港第一水厂外,郑州柿园水厂、白庙水厂也将部分使用南水北调水源,而与南水北调沿线其他城市中“停留在规划中”的水厂相比,郑州的水厂都已投用,这意味着,郑州市民将第一时间喝上口感甘甜、水质优良的丹江水。距离这一天,倒计时或许只有一个月。

疑问
“南水”能否为郑州解渴?

  “南水”入郑后,是否能解得了绿城的干渴?今夏,郑州遭遇城市供水紧缺,最高时日供水缺口达到20万立方米。而据专业测算,郑州市2015年的日用水量约为157万立方米,到2020年将超过195万立方米。
  目前,郑州市供水水源主要是地下水和黄河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及全国水平的十分之一。由于缺水,不得不超量开采地下水,一些县(市)地下水位下降了80多米,漏斗面积不断扩大。
  “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之后,郑州段渠道常年保有上千万立方米水,相当于一个中型水库的蓄水量。不仅可以有效调节沿渠周边小气候环境,增加降水量、净化空气,而且在丰水年还可回补超采的地下水,给子孙后代留下安全的水源。”郑州市南水北调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届时,郑州市区的供水能力将突破130万立方米,可有效解决城市供水紧张的难题。郑州市民的饮用水将改为优质的丹江水,而黄河水将作为景观用水和灌溉水源,不仅能缓解农村的干旱问题,郑州的水域景观也将获得充足水源,城区河道将重现碧波。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沿线河南分水最多,在河南,郑州分水最多。中线一期年均调水95亿立方米,其中:河南用水量为37.7亿立方米,占40%;河北34.7亿立方米;北京12.4亿立方米;天津10.2亿立方米;
  郑州分水5.4亿立方米,其中:新郑城区5000万立方米;中牟县城2740万立方米;郑州航空港区9400万立方米;郑州市区29520万立方米;荥阳城区5840万立方米;上街城区1500万立方米。

这是一趟“慢旅”:每小时4公里
  昨晚11时30分,经历了两天一夜的“兼程”,丹江水水头流入位于新郑市观音寺镇乔户村的新郑闸门,期盼已久的“南水”终于要开始它的“润绿(城)”之旅。
  9月20日,因干旱中断的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黄河以南段充水试验再次开启,当天上午,南阳市陶岔渠首开闸放水,试验充渠最大流量为50~100立方米/秒。按原计划,21日凌晨“南水”就应“冲破”新郑闸口,可是谁也没想到,这是一趟“慢旅”。直到当晚9时10分,大
  河报记者赶到新郑闸口处,“南水”仍未见踪影,干渠里只有浅浅的雨水。晚10时,水仍未到,测量标尺显示,实时水位为16厘米,而正常蓄水的水位应该是7米。南水北调新郑管理处工作人员称,“南水”正以每小时4公里的“龟速”向郑州缓缓“驶来”,大约在1小时后能“露头”。

21日23:30,“南水”终于“露头”
  与想象中汹涌奔腾的水头不同,“南水”入郑可谓“润物无声”。21日晚11时,大河报记者在新郑与长葛的交界干渠旁,隐约看到了来自长葛的水头“灯光”,这是长葛南水北调办的工作人员驾车跟着水头走,送水入郑,到新郑简单交接后,南水北调新郑管理处工作人员将继续跟着水头走,直至送到中牟。
  “水头到时,水位会达到22-25厘米。”晚11时20分,新郑工作人员翘首以盼。车灯近了,更近了,5分钟后,长葛的“送水车”显现在夜色中,一方送水至,一方即将启程,两地人员的手因为“南水”握在了一起。
  与其同时,水位也慢慢涨了起来,晚11时30分,水位达到19厘米,这标志着,“南水”在经历了两天一夜的跋涉后,以“步行速度”首次抵郑!刹那间,在长葛与新郑的干渠交界处,鞭炮响起,烟花腾空!人们用这种方式庆祝“南水”的到来。

今天下午,“南水”将流入郑州市区
  其实,在“驶”入郑州之前,“南水”的“奇幻旅程”已经开始,它与位于平顶山市鲁山县的世界第一渡槽沙河渡槽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
  而“南水”所到之处,不少市民留影记录“南水”。惊喜之中,大家好奇:“为啥水这么小、流得这么慢?”“充水试验主要目的是检验干渠工程质量及工程安全,为工程运行前的安全性评估、顺利投入运行提供技术保障。”郑州市南水北调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安全考虑,水流大小达到试水标准即可。
  按目前的流水速度,到今天下午,市民应该就能在郑州市内的南水北调干渠内看到“南水”。大河报记者获悉,丹江水在郑州境内将流过129公里(市区61.7公里),途经新郑、中牟、航空港、经开、管城、二七、中原、高新、荥阳等县(市、区),涉及22个乡(镇、办事处)、119个行政村。而郑州段工程中包括穿黄工程、双洎河渡槽工程等难度较大的7个设计单元,工程总投资240亿元。
原文标题:一个月后,郑州市民尝丹江水甜头)
 远方的雁 发表于: 2014-9-17 08:27:00|显示全部楼层

南水北调办称没有南水北调 京津可能撑不下去

源自:中国青年报

  南水北调:世界距离最长的调水工程
  本报北京9月16日电(记者:李松涛)再过一个多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将正式通水。今天,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布中线工程水质达标率。结果显示,主要流入丹江口水库河流水质达标率为97.4%。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起丹江口水库,北至北京,输水干渠总长达1277公里。按照“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要求,中线工程于2003年正式开工。这项工程将缓解沿线河南、北京、天津等省市水资源紧张的局面。
  今年5月19日~24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对2013年丹江口水库及上游河南、湖北和陕西3省实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的情况进行了考核。结果显示,丹江口水库陶岔取水口水质达到Ⅱ类要求,主要入库支流水质基本符合水功能区要求,汉江干流省界断面水质达到Ⅱ类,上述十二五规划确定的总体治理目标基本实现。
  按照上述十二五规划,共确定49个考核断面,其中达标断面39个,不达标断面10个。不达标断面主要位于径流量小且流经城镇的下游河段,对丹江口水库水质影响甚微。河南、湖北、陕西3省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分别为91.7%、68.4%、83.3%。
  按照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的说法,依然存在问题。十二五规划中部分水污染防治项目进展较慢,污水和垃圾处理厂(场)配套设施有待加快,丹江口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尚未划定。这将是未来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按照目前进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会顺利完工,2013年,东线一期工程已经完工并通水。但对这项工程,并非都是叫好。一段时间以来,针对南水北调工程,社会上有一些争论,有一种意见认为这项工程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认为不应该建设这项工程。今天,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于幼军对此作出了回应。在他看来,不是南水北调工程要不要搞的问题,而是没有这个工程,京津可能就支撑不下去了。
  “北京已经多年超采地下水,已经有很多地质专家呼吁停止超采地下水,不然就会出现地面塌陷等安全问题。”于幼军说,北京每年用水量在33~35亿立方米左右,其中超采地下水就有10多亿立方米,而且超采区域都在四环、五环以内,都是城市的核心区。
  北京市南水北调办副主任何凤慈提供的数据显示,密云水库是目前北京主要的水源地,其储水量的下限是12亿立方米,但目前该水库的储水量已经低于10亿立方米。
  一方面是城市水源的不足,另一方面是地下水的超采,北京已经多年无法摆脱这种恶性循环。
  “南水北调正好能帮助北京缓解这种压力。”于幼军说,南水北调中线二期工程竣工后,每年调往北京的水量将能把每年北京超采的地下水水量置换出来,也就是说到那个时候,北京市将不再需要超采地下水。对北京来说,南水北调工程意味着存活问题。
  于幼军表示,听到一些反对南水北调的声音,反对的理由是这个工程会对生态造成破坏。“南水北调工程是经过专家论证的,南水北调是通过修水渠来调水,对环境不会造成影响。目前,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流入海洋的水量仅占我国河流整体入海量的5%,不会对水生态造成影响。”
原文标题:没有南水北调,京津可能撑不下去)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4-9-15 03:47:00|显示全部楼层

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将使石家庄约半数人口获益

源自:新京报

  今年8月18日,石家庄,为接收“南水”的西北水厂已基本建设完毕。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石家庄,地处河北省中南部,中国重要交通枢纽,被誉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因为城市规模和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匮乏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而常年超采地下水已使石家庄成为南水北调中线经过地区的最大地下漏斗。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通水,将使河北每年获水30亿立方米。其中,7.82亿立方米水将输送给石家庄。这座城市约半数人口将从中获益,工业、农业以及地下水生态也将得到巨大改观。
  石家庄灵寿县北岗村的机井有三十年了,真的老了,以前浇一亩地用不到一小时,现在要三四个小时,村民们眼巴巴地瞅着细流呜咽着蹿出管道,干着急。
  八月份的北岗村,原本玉米快要成熟的季节,地里的很多玉米秆还只有一米多高,结着小棒棒。
  早在十多年前,北岗村的李香花(音)就感到地下水越来越少了,以前28米的饮水井打不上来水,后来几家邻居合伙打了50多米的深井。
  尤其是今年,村民们每天晚上守着7点半的天气预报,可八月都翻篇了,也没等来一场透雨。好在年初就预测到了这场干旱,县里打了六口更深的新井,把输水管道铺设到各家的玉米地里,继续依赖地下水,缓解了旱情。

现状
地下水超采严重 漏斗面积扩大

  在河北省水利专家魏智敏的记忆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石家庄,地下水离地表很近,人们拿扁担就能从井里打到水。那时,乘船从天津,经大清河、子牙河就能到石家庄,再由流经石家庄的滹沱河,便可到达石家庄的正定、藁城。然而,现在的滹沱河,除市区流域为城市景观留有一段河水,其余流域几近断流。
  石家庄从1996年到现在一直干旱,当年的石津运河早已成了灌溉渠道。以前水泵就能将地下水抽上来,后来机井下卧都够不到了,再后来用工业深井泵,百八十米深才能抽到水。“从到处是水、人人怕水到人人盼水,如今有河皆干,有水皆污,人人盼水。”魏智敏感叹。
  石家庄市水务局水资源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盖瑞杰介绍,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城市规模迅速发展,用水量急剧增加,天气干旱,降雨偏少,滹沱河、冶河等河流的上游来水量减少,导致水资源总量减少。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石家庄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长期以来,一个无奈的现实是,石家庄不得不依靠过度开发利用地表水,大量超采地下水,挤占生态、农业用水来维系经济的增长。即便如此,水资源供需矛盾仍然尖锐,石家庄年均缺水仍达12亿立方米左右。
  据盖瑞杰介绍,目前石家庄市地下水超采严重。以2013年为例,石家庄市总用水量31.2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24.17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近百分之八十,地下水超采10亿多立方米。
  地下水超采造成严重的水生态问题。根据石家庄水务局防汛抗旱指挥办提供的数据,进入八十年代,随着地下水的超采,漏斗面积和深度逐年扩大,现在地下水降落漏斗影响面积达到456平方公里,漏斗中心水位埋深达52.28米,并且仍以每年1.2至1.5米的速度下降,成为南水北调中线经过地区的最大地下漏斗。

限制
高新区拒绝高耗水企业进驻

  位于石家庄东部和西部的石家庄高新技术开发区正在为水发愁。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
  目前,区内注册企业已有2100多家,高新区面积75平方公里,分为科技产业园区和科技创业园区,主要以发展生物制药、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发展信息产业为主。
  高新区管委会建设管理局水资源办公室负责人范天力介绍,考虑到石家庄的缺水环境,高新区拒绝高耗水企业的进驻。目前高新区的年用水量是600多万吨,全部为地下水。高新区统一配备的老水厂开采的都是地下水,日采5万吨,满足生活和部分生产用水,而很多企业也都有自备井为生产供水。
  范天力说,开发区南部在2010年刚刚扩区起步,还有很大的招商引资空间,“仅凭原有的日采5万吨的老水厂,水资源供求会十分紧张,眼下,老水厂日供水已经不足4万吨。”
  因为水资源的匮乏,石家庄的很多企业都背负着节水的重任,为不断改进生产工艺、自建污水处理厂等花费不菲,以缓解城市和自身的用水紧张问题。
  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石家庄的“用水大户”,一直在寻找优化利用水资源的举措。二十多年前,企业的自备井打的出水量就开始下降,“公司对原有系统实施用水工艺改造,降低新水消耗。”公司负责用水管理的工作人员申朝晖说。
  此外,2005年,石钢公司投资建设一座综合性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用于料场除尘、绿化等,每年可回收利用中水大约350万吨。目前,公司能用中水的循环系统都使用中水补水,“占总用水量的大概三分之一。”申朝晖说,公司也因此在节水方面做出巨大投入。
  除了工业生产受限于水资源匮乏,近年来,石家庄市农业局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不断调整农作物结构,寻找抗旱作物品种。石家庄市农业局种植处一名负责人介绍,不断增加耐旱作物的种植面积,比如说油葵、豆类等耐寒的小杂粮。今年比去年增加近5万亩。个别山区改上茬小麦下茬玉米为上茬春玉米下茬菜,以减少用水量。
  长期以来,为了保证城市供水,石家庄市一直在以牺牲生态用水、农业用水为代价,农业后续产业的优势难以发挥。而寅吃卯粮的地下水超采的一个直接后果是,依赖地下水灌溉的农业在干旱年变得尤为脆弱。
  石家庄水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尤其是今年,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近6成,南平旺、下观两座中型水库已接近死水位。231座小型水库中,180余座已干涸,平原井灌区地下水埋深已达39.21米,较上年同期下降1.54米,有近2.4万眼农用机井出水严重不足,有4600多眼报废,无法保证正常灌溉。

规划
石家庄获水相当于12座大中型水库

  石家庄对南水北调工程急切盼望。早在2001年,石家庄就编制完成了《石家庄市南水北调城市水资源规划报告》,确定初期每年分配石家庄7.23亿立方米,远期分配水量9.45亿立方米。2003年、2006年,经过两次调整,初期分水指标从7.23亿立方米最终调整为7.82亿立方米。
  这相当于石家庄市岗南、黄壁庄等12座大中型水库的可用水量,基本能满足城市生活、工业缺水量要求,为年均10多亿的缺水口弥补了巨大空白。魏智敏介绍,这7.82亿的水,将直接用于城镇人民生活和工业用水。
  南水北调中线在向市区、城镇和工业供水,受益范围包括正定、藁城、栾城、鹿泉、正定新区等省会周边卫星城镇,晋州、新乐、平山、元氏、赵县等小城市和各县(市)一批重点建制镇。魏智敏说,“差不多有一半的人口从中受益。”
  南水北调中线石家庄市境内全长123公里,配套工程依托“一纵(中线总干渠)一横(石津干渠)”两条骨架,通过17条输水管道、25座水厂及配水管网工程,实现向市区、总干渠沿线及以东的13个县(市)供水。
  石家庄市水务局办公室主任李辉明介绍,到2030年,南水北调工程分配石家庄的水量将达到9.45亿立方米,等于又新建了12座大中型水库、100多座小型水库,“不仅水质好,供水过程也稳定。市区城市生活、工业等方面的用水需求都将基本得到满足。”

受益
工业、农业、生态均将改观

  南水北调工程将使石家庄的产业经济发展摆脱缺水的束缚,进而为更多产业的发展创造机会。魏智敏说,地下水的供应量不充足,机井抽上来的水越来越少,一些企业某一生产阶段的用水量很难保证,南水北调的水通过水厂统一调配,最明显的就是提高了工业用水保证率。
  南水北调工程实现通水后,石家庄高新技术开发区成为一个重要的受水区,将分两期建设地表水厂,每期都是日产水15万吨。
  第一期在老水厂的厂址建设,将随着南水北调通水投入使用,“建成使用后,老水厂地下水井留作备用,企业的自备井逐步停用。”范天力说。考虑到高新区南部扩区后的发展,第二期水厂预计在2020年建成投入使用。
  不止高新区,南水北调中线还向石家庄装备制造基地、西部生态新区、鹿泉绿岛火炬开发区、赞皇五马山工业区等园区供水。
  同时受益的还有石家庄的农业。石家庄市水务局水资源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盖瑞杰介绍,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南水通过置换城镇、工业长期挤占的农业用水,有效解决了石家庄市受水区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
  石家庄南水北调办公室一名负责人曾介绍,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随着石家庄市山区向下游输水压力的减轻,大部分水源将直接用于本地生产生活,赞皇、行唐的大枣,元氏的石榴,灵寿的板栗等一批绿色、特色农业基地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魏智敏也表示,虽然南水北调的水不直接用于石家庄的农业和生态,但用于城镇居民和工业用水,以此置换出超采的地下水,使得农业灌溉和地下水生态间接受益。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一些自备井逐渐关停,坐落在西三环的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将成为石家庄新的水源地。同时,石家庄的重要水源地岗南、黄壁庄两座水库也将作为备用水源,用于灌溉农田等,这也都减少了地下水超采。
  魏智敏说,通水为地下水涵养、自备井关停工作提供了条件,将有效保护地下水生态。

■ 记者手记
调水依然不治本

  用水紧张的石家庄常被列为节水示范城市,有着节约用水的诸多先进称号,很多企业的污水回收利用率都在全国居于前列。
  通水后,7.82亿长江水将为石家庄解渴,但是,石家庄市水务局水资办副主任盖瑞杰感觉节约用水的任务更重了,“每一滴水都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他开始想办法,从哪些方面做好这项工作,更好地利用这“7.82亿”,他感觉向公众宣传节约用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水利专家魏智敏说,十亿多的用水缺口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填补,但务必意识到,对于石家庄来说,调水不是解决水资源紧张的根本之道,农业用水、水生态的保护还未解决,“如何节约用水依然至关重要,要树立水是生命之源的意识,否则调再多的水都是枉然。”
  从课本上,或多或少接触过如何节约用水。比如,将洗衣服的水用来冲厕所,将洗菜的水用来浇花等等。很多都是举手之劳,但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
  都说石家庄水资源紧张,可是老百姓们的吃水几乎没有受到影响,地下漏斗区他们也无从了解,还没有强烈的缺水危机意识,魏智敏建议,干脆把节水问题写入小学教科书,从娃娃们开始就潜移默化地灌输节水意识。
  解决石家庄的水资源紧张除了节约用水外,还要探索更多办法。魏智敏说,如何将污水、废水资源化,回收雨水等。魏智敏说,如果能够将这一部分水利用起来,将很好地循环利用了水资源。这是每个南水北调受益城市都应该思考的问题。调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匮乏问题,不能因为调水就以为水资源充沛了,节约用水、废水利用等,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匮乏。

■ 同题问答
如何用好水,是最重要的问题

  答题人:石家庄市政协副主席、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张维德
  新京报: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参与南水北调工程的相关工作?其间,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张维德:我是2009年初参与到南水北调工作的,当时京石段南水北调总干渠征迁建设全面开始。体会最深的是:作为一个缺水城市,全市各界对南水北调十分期盼,大家都希望南水北调加快建设,早日通水。
  新京报:你认为当地为南水北调工程作出了哪些贡献?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张维德:石家庄累计向工程建设单位提供永久占地2.76万亩,临时用地2万多亩,生产生活安置人口2.6万人。石家庄作为受益城市之一,根据工程建设的需要,做了我们应该做的事。
  新京报:你认为南水北调工程给当地带来了哪些改变?
  张维德:中线总干渠覆盖石家庄整个平原地区,必将有效缓解当前水资源紧缺状况,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改善水生态环境。另外,南水北调还将改变人们对水的认识,人们会更加珍惜水,爱护水。
  新京报:全线通水之后,你认为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当地还会做什么?
  张维德:通水后,我们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将来之不易的长江水,用得上、用得好,发挥最大效益。我们将尽快建设完善配套工程供水体系。
  新京报:当地是怎么保障水质安全的?
  张维德:国务院出台的《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为做好水质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工程及水质保护区的划定方案,石家庄沿线各级各部门一定会依法保护南水北调工程,依法保护水质安全。
⊙记者:范春旭 河北石家庄报道
原文标题:南水济冀7.8亿立方滋润石家庄)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4-9-3 15:47:00|显示全部楼层

丹江口水库突破150米水位 南水北调有水可调

南水北调供水平顶山解困63年最严重夏旱
源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9月3日电(记者:刘辰瑶)截至9月3日上午8时,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向河南省平顶山市白龟山水库累计输水683.36万立方米。河南省平顶山市上百万人口用水困难有所缓解。

  今年以来,中国十余省区遭遇干旱,河南省更是遭遇了63年来最严重夏旱,其中,平顶山市人饮困难尤为突出。

  “我活了70年,从来没见过这么严重的旱情。”市民刘林生对中新社记者说到。

  平顶山市水利局副局长王保贵表示,平顶山今年遭受了建市以来最严重旱情。143座水库有98座干涸,49条河道有44条断流,城区百万居民用水困难,主要水源地白龟山水库两次动用死库容。

  对此,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决定,自8月6日起,从丹江口水库通过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向平顶山应急调水,调水规模2400万立方米。

  据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部分河段刚刚完成试通水试验,这是该工程建设以来的首次应急调水任务。而干渠的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受今年旱情影响,自身水位也较常年偏低。

  “老天不帮忙。”长江委防办副主任陈敏感叹,今年汉江遭遇严重干旱,丹江口水库调水时水位是142.76米,按照南水北调工程调度方案,水位达到145米以上才能实施调水。“在这次调水中,水源地是克服了很大困难的。”

  与此同时,丹江口电厂也做出了一定“牺牲”。汉江集团公司信息中心副主任王小牛告诉记者,往年丹江口电厂每年发电约38亿度,今年来水少,加上应急调水,到8月末的发电总量只有8亿度。

  多部门配合保证了应急调水的效果,目前,白龟山水库水位每日3厘米下降趋势已经得到遏制,平顶山不少居民区已恢复供水。由于白龟山当前水位仍处于死水位以下,陈敏透露,长江委防办2日已下文加大应急调水引水流量,流量控制在每秒不超过50立方米。

  对于“走”了240公里路才到平顶山的珍贵水源,王保贵表示,平顶山市居民已采用错峰用水的方式节约使用,洒水车、浇灌等,大都选择中水,节约且环保。

  王保贵还透露,下一步,平顶山市将在利用应急调水的基础上,加快燕山水库调水工程建设进度,研究水库水资源的多库联动。同时,加强节约用水,对用水大户采取限水措施,大力推广发电厂等使用中水,科学利用地下水源,引导企业和市民节约用水。 ●
原文标题:南水北调供水近700万方 解困平顶山63年最严重夏旱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4-7-29 14:27:02|显示全部楼层

南水北调水源地连续6年保持国家饮水二类标准

源自:法制晚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今年10月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将全线通水。届时,一渠清水将一路北上,滋润京津。千余公里的输水工程,如何确保进京的水质?作为源头的河南,如何护水?
  《法制晚报》记者近日实地探访了解到,通过关停并转800余家企业、16座监测站实时监控等措施,水源地丹江口水库连续6年保持为国家二类饮用水标准。

“来,尝一尝丹江水,甜”
护水队成员达2000人

  记者来到南水北调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来,尝一尝丹江水,甜。”水库相关负责人笑着跟记者说道。于是大家从水库里直接舀水上来,喝起了丹江水。
  库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4、5月就成立了清漂队伍,每天巡航。在丹江口水库打捞漂浮物的专业护水队成员有2000人。

“没流出过一滴超标污水”
关停并转800余家企业

  一道清澈的水流从河南淅川县福森药业污水处理厂流去。福森药业副总经理陈向东告诉记者:“从建成起,这里没有流出过一滴超标污水。”
  在淅川县,企业排放的每一滴水都要经过10道严格的处理程序。泰龙纸业总经理陈铁军告诉记者,泰龙纸业过去是豫西南最大的造纸基地,但为了保护水源地水质,2004年12月企业彻底关闭,资产损失2.3亿元。此后几年,338家造纸、冶炼等企业关停,县财政收入一度大幅下滑。
  南水北调办公室刘主任表示,这样的“壮士断腕”现象陆续上演着。“不符合标准的,审核不过,环评过不了,也就上不了项目。”刘主任说,在总干渠两侧划定了3054.43平方公里的水源保护区。
  据统计,水源地3市6县已累计关停并转污染企业801家,每年减收增支7亿多元,10年累计70多亿元。

“确保一渠清水送到北京”
16座监测站可实时监控

  为实时监测水质,河南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建立了国家级的陶岔水质的自动监测站。记者在监测站看到,监测仪器显示着磷、氮、叶绿素等含量,以及采样等各种数据。
  监测站相关负责人介绍,每隔4小时仪器就会对水质进行检测和分析,数据可直接传输到相关部门的电脑上。沿着总干渠向北,河南共有16座这样的监测站。“这些措施能确保一渠清水送到北京。”该负责人说道。
原文标题:10月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开通)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4-7-28 03:47:00|显示全部楼层

襄阳因南水北调水位逐年下降:鱼儿多难产卵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水量减少 襄阳补偿博弈
⊙记者:金煜 湖北襄阳报道

7月11日,湖北襄阳,汉江边裸露的滩涂,由于调水汉江的水位逐年下降。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7月11日,湖北襄阳,汉江边裸露的滩涂,由于调水汉江的水位逐年下降。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南水北调补偿工程南水北调补偿工程

  十城记之三襄阳
  2010年,叫了60年的“襄樊”终于改回原名“襄阳”,2000多年历史,《三国演义》120回中有32回发生在此,襄阳“打赢”了一场“历史保卫战”。与此同时,这个世代被汉江哺育的城市,正在打一场“汉江保卫战”。
  丹江口水库蓄水北上,直接的影响是汉江襄阳段年入境水量将减少21%~36%的水量。在气候自然干旱和蓄水压力下,此前预测可能对汉江产生的影响已经开始慢慢显现。襄阳市在自身大力减排、治污、节水、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也在期待国家能给予其更多的补偿支持。
  7月的第一周,蔡焰值和往常一样,检查汉江襄阳段鱼的产卵情况,捞上来的鱼儿,像待产的孕妇,条条鼓着大圆肚子。这个结果让他吃了一惊。
  “不可思议!许多都没产卵。”身为中国农科院武汉水产研究所的老专家,蔡焰值经常开车在长江和汉江沿线来回跑,研究鱼类繁殖和水生环境。
  他说,通常在7月份前,这些“大肚子”鱼,都会结束产卵,给汉江留下新生代。而今年,不管是鲫鱼、鲤鱼,还是汉江有名的长春鳊,好多都未完成产卵。
  “鱼卵的发育度已经很成熟了,水流哪怕稍微大一点就产了,但现在的水流小得可怜。”他的语调中带着惋惜。
  鱼类减少,只是汉江中下游水量减少给襄阳带来的诸多影响中的一个。

控污
污水直排汉江历史终结

  襄阳是丹江口水库下游第一个汉江城市,襄阳有85%都是汉江流域,工农业用水和居民的饮用水都来自汉江。
  根据测算,一期调水95亿立方米后,汉江襄阳段多年平均水位将下降0.41米,年入境水量将减少21%~36%。
  “水量减少,意味着水环境容量的损失。”襄阳市环保局工程师孙正辉说。
  “水少了,自净能力就差了,同样的污染物排放进去,水就更脏了。”一名襄阳市民也发现了这个变化。
  根据湖北省的调研,由于水位下降、水量减少,将造成襄阳段水环境容量损失26.9%~42.6%。
  对于襄阳的很多工厂企业来说,之前靠着汉江丰沛的水量,日子过得很“滋润”。
  工厂企业或将污染物直接排入汉江,或者只经简单的“预处理”排放,每秒七八百立方米的上游来水,稀释、冲刷掉污染物,即使这样,汉江依然能始终保持二类良好水质。
  “我们现在高峰期污水处理量已经达到35万吨,冬季少的时候也将近30万吨,已经满负荷运作了。”7月17日,襄阳市排水设施收费处主任靳蕲说。
  水容量减少,要保障水质不变差,唯一的办法就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而襄阳市应对的首要措施便是大量建设污水处理厂,这些巨额投资的污水处理厂不断扩建,将更大范围内的污水吸纳进来。目前,襄阳一共有了10座污水处理厂,总投资14.5亿元。
  襄阳市政府还对高污染企业进行了淘汰,并提高了新建企业的环保门槛,目前,还有97家企业需要关停或转迁,涉及就业4.3万人。
  此外,襄阳市环保局还成立了汉江办,加强汉江水环境管理,展开小流域治理,并给区县政府设立每年的治理目标并纳入考核。
  孙正辉介绍,2013年排入汉江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比13年前降低了48%。

预演
水量下降宜城三次停水

  但是,大规模控制污染的力度可能还是赶不上水生态环境改变的速度。
  “我们很纠结。”靳蕲说,“原来预处理一下就冲进汉江,也没见什么污染,现在处理能力好了,但水质还在下降。”
  襄阳市水利局方面表示,丹江口大坝增高后,汉江襄阳段的防洪标准大大提高,也有利于农田的自流灌溉,但是,水环境容量损失后,会带来污染和水华增多,地下水水位下降,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航运能力衰减等一系列问题。
  目前,汉江中下游的流量常常是不到每秒400立方米。这一方面是因为丹江口水库正在蓄水,另一方面则因为连年干旱,使得陕西上游来水也很少。
  襄阳市南水北调办主任李国栋说,原先预测有生态、水利设施、航运、渔业等各类影响,现在因为干旱加蓄水,这些影响已经开始慢慢出现,他将之称为调水后影响的“预演”。
  紧靠汉江的宜城荣河泵站前方的汉江水,流动几乎静滞,青色的水藻盖满了整个入水口。
  “没法发挥作用。”襄阳宜城水务局副局长周开华说。作为南水北调工程对襄阳的补偿项目之一,这个泵站总投资达2000万元,去年年底刚建成。因为水少,抽水管口的底部也裸露了出来。
  附近的宜城区饮用水取水处,空洞洞的沉井底部才看得到水。警戒水位是49.8米,现在水位只有49.3米,低于警戒水位。
  去年以来,因为取不上水,宜城先后停了三次水,最长的一次达到48小时。
  “再这样下去就只能抽水了。”水厂经理梁军说。
  “南水北调工程是必要的,我们是支持的,毕竟和北京相比,我们的水多了很多,北方太缺水了。”李国栋说,“但是,调水后,对我们的影响比较大。”

补偿
上报190亿被砍至13亿

  早在工程论证期间,无论是襄阳、湖北省还是国家,都意识到调水后会给汉江中下游带来各类影响。
  中线工程环评报告做出了“会对汉江中下游产生一定影响,但可以通过措施减少影响”的结论,此后,国家下拨上百亿元南水北调专项补偿资金单独给了湖北省,用于新建引江济汉工程在内的四大工程,其被视为中线工程的“配套工程”、“补偿工程”。
  襄阳最终得到的生态补偿为4.37亿元,用于包括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小流域治理等,但襄阳认为这远远不能应付即将到来的水量减少带来的各种问题。
  有当地水利官员表示,光是堤坝改造,可能就需要十多亿元。
  近期,襄阳市向湖北省提交补偿项目的编制报告,预期总投资190多亿元,这个数字被省里打了回来。最后,在几轮缩减后,湖北省就全省补偿项目向国家报了50多亿元,其中只有13亿是襄阳部分。
  李国栋想,对于国家决策而言,是按照“调研-规划-项目”的步骤来安排补偿资金,现在的首要目标,是争取国家能把调研和规划先做起来。
  此前,《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规定了对库区数百亿元的项目资金,在污水治理这块,国家给了坝上80%的生态转移支付,坝下则只给了18%的补偿。
  襄阳方面则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够同样考虑对汉江中下游所受的影响组织权威专家进行调研,编制《汉江中下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
  “我们希望能够坝上坝下(补偿)一个样。”李国栋说。
  如果把这些年向上反映问题的文件收集起来,是可以用卡车装的,一名襄阳水利局干部说。
  “我能理解,南水北调现在首先是要保障工程,然后水必须是好的,这两大任务要全力以赴。”李国栋说,“但我也觉得,这两件大事干得差不多了,可以考虑襄阳了。”
  近两年,襄阳市不断向省里和中央反映问题,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分别前来调研,襄阳市市长别必雄也曾以全国人大代表身份提交和襄阳补偿有关的议案。
  甚至地方领导会抓住领导视察中线工程要先坐飞机到襄阳的机会,在机场、在酒店一次次地反映问题。
  除此之外,近年来,襄阳市投入了很多精力研究汉江的问题。襄阳市委托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做了襄阳生态环境影响及补偿政策的调研报告,这两个报告,都认为汉江所受影响比原来环评更大。

回应
“国家该补偿的会补偿”

  但是,比调研结论更难得到的是证据。
  调水还没开始,汉江所受影响更多是预测性的,对于负责补偿分配的决策者来说,这很难具有实际说服力。
  有湖北省水利部门的官员认为,襄阳遇到的情况只是暂时的,目前处于库区蓄水时段,加上气候自然干旱,因此水量较少,等到蓄水完成,开始调水后,就可以正常满足汉江中下游的水量。
  中科院院士、水资源专家刘昌明的意见是,每个地方都希望能多给点水,多给点补偿,“心情可以理解”,但还是需要有足够的论证和证据才能说明问题。
  “调水规划有着严格的分水方案,如果该给的没给够,那你再提意见,否则理由就不充分。”刘昌明说。
  他说,任何城市都应该主动去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从2000年以来,汉江上游来水就一直比较少,虽然中线工程一期调水要调95亿方的水,但现在丹江口的水比当初做规划时本来就少了70多亿方水。
  在这种情况下,他说,每个城市首先要做的就是“节水优先”,“不节水,肯定永远不够用”。
  但是,曾参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环评的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原局长翁立达坦承,当初做环评时,对汉江襄阳段受到的影响“考虑得不够”。
  “客观地说,对襄阳段来说,原来的工程考虑比较少。他们没有得到上游的补偿,下游的配套工程也没有能够改善状况,上下都没沾边。”他说,“襄阳方面反映的问题有一定的道理。”
  事实上,襄阳方面的呼吁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重视。
  去年开始,襄阳迎来了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环资司领导的直接视察。
  今年3月,国务院南水北调办负责水质和生态保护方面工作的副主任于幼军首次直接以襄阳为对象进行考察,听了问题反映后,他表示,有些数据还不是很全,没有说清楚,让当地再准备一下,他一个月后再过来。
  4月,于幼军如约再次来到襄阳,“他说这次数据比上次清楚多了,这么看影响还是有的。”李国栋回忆说。
  据当时参与考察的一名水利官员转述,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的意思是,只要襄阳拿出证据能说明汉江襄阳段受到了很大影响,国家该补偿的,一定会补偿。
  “我们感觉到,领导很关注这个事。”李国栋说,于领导当时表态,会将襄阳上报的情况跟国务院相关部门反映沟通。
  “汉江中下游的城市为南水北调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北京的环保组织“绿家园”负责人汪永晨说,“一定要把汉江水位下降的照片给北京人看看,咱用水的时候一定要‘手下留情’。”

■ 同题问答
  答题人:襄阳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郭忠
  新京报: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参与南水北调工程的相关工作?其间,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郭忠:从工程正式动工开始,当时我任襄州区委书记。我感触最深的是,襄阳作为南水北调库区安置移民地,虽然遇到矛盾和问题很多,但各级政府不讲条件、不讲代价,将移民工作当做一项政治任务,想方设法将移民安置好。
  新京报:你认为当地为南水北调工程作出了哪些贡献?
  郭忠:自2010年10月移民搬迁入住以来,襄阳市累计接收安置南水北调外迁移民5361户22855人。
  新京报:你认为南水北调工程给当地带来了哪些改变?
  郭忠:丹江口大坝建成加高后,汉江襄阳段的防洪标准大大提高,为襄阳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丹江口大坝加高后,在正常蓄水时也能实现自流灌溉,这有利于改善襄北易旱地区灌溉条件。另外,南水北调工程可以增强节水意识。
  新京报:全线通水后,你认为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
  郭忠:襄阳汉江沿江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污水配套管网建设滞后,沿线重点城镇缺乏污水处理厂及管网不配套,不能发挥效益。
  汉江沿线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更是滞后,沿江各县(市)没有一座标准的垃圾处理场,沿岸垃圾全部是露天堆放,污染十分严重,这也急需资金进行治理。同时,我们也希望国家在政策和项目上给予支持。
  新京报:当地是怎样保证水质安全的?
  郭忠:襄阳污水排放量的规划目标是每年7.8亿立方米,但我们控制在了5亿立方米。我们在汉江沿线城市建成了10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7%。
  另外,唐白河是汉江中下游重要支流,因为上游河南地区污染严重,水质过去长期处于劣V类状态,现在,一旦发现水质异常,及时开展联合排查。

■ 记者手记
有点着急 有点委屈

  襄阳人习惯了水多的日子。
  除了三国、楚文化、诸葛亮之外,他们最引以为豪的就是称之为“母亲河”的汉江。
  汉江江面宽阔,随处可见在宽阔的江面上嬉游的人们。岸边,小贩租售着游泳用具,人们如同在海滩上一样在河岸沙地休憩。
  在我国大江大河普遍受污染的背景下,一个城市的居民惬意地在江里游泳,这样的景象并不多见。
  “调走的可是我们的水啊!”一名襄阳的基层干部对记者说。
  “是你们的水吗?”记者问。他笑了笑改口说,“是流经我们的水。”
  处于国家战略和大局的需要,襄阳人支持、服从南水北调工程,但他们不得不去面对、适应水少了之后的复杂情况。
  对当地农民来说,灌溉困难已经出现,他们更多认为这是干旱导致的。江边钓鱼的市民说,现在鱼越来越钓不到了,这跟渔民采用电击方式过度捕捞有关。
  但政府官员却知道,干旱加蓄水导致了水量减少,各种问题将出现,他们担心,调水之后这些影响会成为常态。
  向省里和中央讨补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采访过程中,地方官员较为小心地注意着说话方式:先说有利影响,再说自己做的工作,最后再说受到的不利影响。
  他们讲话的措辞也与几年前不同,他们不再提“盲区”、“受损区”这些概念,而是尽可能维护着与其他城市、省里和中央关系的微妙平衡。
  但字里行间还是能感受到,因为没有享受到坝区的补偿政策,也没有从下游的补偿工程中获益,襄阳还是有点“委屈”。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感觉到,襄阳虽然的确有点着急,但他们会站在国家层面考虑问题,主动调查研究,主动采取措施,同时也按照国家程序一步步争取上级的重视。
  好在国家也在关注这些问题,相信这座城市不会被遗忘。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泡泡老忍者 发表于: 2014-7-25 00:27:00|显示全部楼层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全线开始充水试验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全线开始充水试验

正在进行充水试验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李志全 摄正在进行充水试验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李志全 摄
正在进行充水试验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焦作段。李志全 摄正在进行充水试验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焦作段。李志全 摄

  中新网郑州7月24日电(记者:李志全)记者24日从河南省南水北调办公室获悉,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全线已经开始充水试验,目前充水试验安全平稳顺利。
  继该工程黄河以北段渠道6月5日开始充水试验后,7月3日南水北调中线渠首陶岔枢纽的闸门缓缓提起,丹江口水第一次流入中线总干渠,这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黄河以南段总干渠开始充水试验。
  河南省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刘正才表示,充水试验将全面检验工程的实体质量和安全,为今年汛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通水做好准备。
  黄河南充水试验的渠道起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的陶岔渠首枢纽闸,止于河南省郑州市的须水河节制闸,工程长约447公里。黄河以南段总干渠充水试验采用自流连续充水方式进行,约用水1.2亿立方米。黄河以南段工程,渠段范围内有跨(或穿)总干渠建筑物800余座,其中包括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U形输水渡槽──湍河渡槽。本渠段范围内地质结构复杂,有高填方、膨胀土、煤矿采空区等特殊渠段。
  南水北调中线主体工程于2013年12月25日基本完工,并将在今年汛后正式通水。按照规划,中线一期工程多年平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主要向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四省市的19个大中城市及100多个县市供水。 ●
 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4-7-21 04:06:00|显示全部楼层

湖北丹江口父子因水利工程40年两度举家迁徙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源头蓄水 十堰7万人迁异乡
⊙记者:范春旭 湖北十堰、襄樊报道

2014年7月9日,十堰新均县,新县城里一栋栋二层小楼紧紧相连,很多移民把一层改成了底商 ◎摄影:侯少卿2014年7月9日,十堰新均县,新县城里一栋栋二层小楼紧紧相连,很多移民把一层改成了底商 ◎摄影:侯少卿

  一马平川的土地上,是一畦畦鲜绿的麦苗,还有一片片金黄的油菜花匍匐在远处的山脚下,汉江水从家门口流过,他们用瓢舀起水喝,“有种甜甜的味道”。
  这是很多沿江而居的十堰人记忆中的故乡。
  50年来,丹江口水库大坝从初期建成的162米,加高到176.6米,移民线从最初的157米调高至172米,几代十堰人背井离乡,走上迁徙之路,为建设和保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丹江口水库,他们作出巨大的贡献。
  王朝礼和王瑞权父子俩,在四十年里迁徙了两次,两次都与水有关。

迁徙
  头发已经灰白的王瑞权仍记得,五岁那年,随父亲王朝礼从襄阳坐船顺汉水而上,回到老均县城外何家湾村。
  老均县是从有着几千年历史的老钧州更名而来,随着丹江口大坝的落成蓄水,永远沉睡在了丹江口水库水底。
  那一批,跟他们一样成为移民的,包括丹江口市、郧县2个县市,动迁移民28.7万人,其中外迁安置9.1万人。
  “这是国家工程,搬走没的说。”更何况王朝礼还是村里的团支书,要带个好头。
  王朝礼和妻子领着孩子,带着不多的行李铺盖,遗弃了简陋的家具,乘着木筏船,顺汉江而下来到了襄阳的宜城县流水公社。
  同样从老均县搬迁到宜城县流水公社的,还有当时只有13岁的辛喜玉,几十年后,已是全国人大代表的她回忆那段岁月,仍记得过去的艰苦。
  40年后,王瑞权也作出了和父辈们一样的选择,搬。
  迁移宜城11年后,1979年王瑞权高中毕业,因为身体单薄难以承受繁重的农活,他重归父母一直牵挂的故土──丹江口。当时,他不会想到,他将再次面临搬迁。
  1993年,王瑞权用做油漆工积攒下的钱,加上两万元贷款,开办了丹江口第一家民营食品厂,他特意把家和厂址都选在了父母曾经铸造大坝下水区的汉江右岸,他想像小时候一样,让亲切的汉江流经家门口。
  就在他的食品厂盖到两层时,他看到一行人在河岸边上拿着仪器在测量,这是长江水利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在对南水北调移民淹没实物的调查。
  他们来到王瑞权的食品厂,“以后这里要搬迁,就不要再建了。”原来,丹江口大坝要加高,而王瑞权的家正在大坝加高施工通道要经过的地方。他为之让路的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将大坝从160米提升到176.6米,十堰市为此动迁移民18.2万人,其中外迁7.7万。
  但拆迁时间并不确切,他曾侥幸地想也许不需再搬,可心里还是不安,尽管年年盈利,却一直不敢扩大生产。
  王瑞权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2005年,政府对他的食品厂下了拆迁令。“这是国家工程,个人不可抗拒。”王瑞权沿袭了父辈当年的思想,甚至没有考虑到食品厂的补偿标准,就在搬迁协议上签了字。
  虽然直到2003年,国务院才对丹江口地区正式下达停建令,2009年,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大规模移民启动,但早在1990年,湖北省就开始做前期工作,严格控制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长江水利委员会开始进行大型实物指标调查,以此为移民补偿依据。
  将近20年里,库区为丹江口大坝工程以及南水北调工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农村里,路不再修,房不再盖,连树都不能栽,大部分农民住在低矮的土坯房里,甚至有些房屋成了危房,一下雨,四处漏雨,乡镇干部就紧张起来,怕屋倒砸到人,而一些村的企业相继关停或搬出。
  很多农村的房子是土坯房,不敢翻新,一些人家的小伙子相亲,女方吃顿饭,看看房子,就黄了。

融入
  库区居民所作的贡献未被忘记,因此,在正式启动移民工程伊始,如何妥善动迁就被作为当务之急,移民政策十分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向移民倾斜。
  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情况复杂,很多参与移民工作的基层干部,甚至不愿意回忆这段往事。大坝加高工程移民工作中,湖北省七名干部牺牲在移民工作前线。
  7月10日午后,九仙观村的空气翻滚着热浪,孩子们躲在院墙的阴影里玩耍,小卖部门口,老人们围着小桌打扑克,消磨午后的炎热。村里的一处高地上,红瓦白墙的独栋二层小楼整齐排列,宽敞的水泥路一直铺到每栋楼门口,成排的小楼中心是配置了乒乓球台、篮球架的休闲广场,这是九仙观村唯一的广场,让当地村民羡慕不已。
  这里是移民安置点,集中了郧县红桥村搬来的92户384人,而这也是原红桥村支书陈贵先带着村里移民去武汉、荆门等地考察10余次的最终选择。
  2010年10月14日,陈贵先一家从十堰郧县搬迁到襄阳南漳县,这是他第二次搬迁,对比两次移民,陈贵先明显感到,现在的移民政策比父辈那个时候好多了,“更人性化,有更多自主选择。”
  移民关心的问题还有安置地点,不同于过去都由政府看点、决策,丹江口大坝二期加高工程移民,湖北省库区政府组织移民亲自参与选点,房屋设计的图纸要移民亲自过目、修改,并定期到安置点监督施工,最大程度满足移民意愿。
  “移民背井离乡不容易,什么都要给最好的。”南漳县移民局局长贾方云说。
  当初,为使房屋户型设计符合移民的生活习惯和要求,南漳县政府先后四次带着图纸到郧县征求移民的修改意见。
  搬迁快四年了,陈贵先一家开始融入异乡的生活,尤其是两个儿子先后娶了当地的媳妇。
  2010年10月,十堰郧县红桥村的移民启动搬迁时,陈贵先的儿子陈艳双刚好大专毕业,在等待搬迁中,错过了应聘教师、公务员的最佳时机。
  刚到南漳县,陈艳双也经历了最初的不适应。“找工作没人提供信息,也不知道哪里招工,去哪儿都感觉生疏。”陈艳双和十堰的朋友、同学的联系也少了,“偶尔通过QQ状态和空间里的照片,了解到他们的近况。”他说。
  可是,四年后,他已经安心于异乡的生活,觉得南漳似乎和故乡也没有太大差别,尤其是收获了爱情和自己的小家庭后。落地南漳县两年后,陈艳双在涌泉工业园找到一份组装电动车的工作,现在已是流水线的“线长”,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
  在工业园里的同事中,他建立起了新的朋友圈。更重要的是,他在工业园结识了现在的老婆,两人去年结婚,今年6月,他喜获女儿,当上了父亲。陈艳双对生活感到很满足,“在哪儿都一样,陪在家人身边就好。”他开始规划着,通过学习转到公司自己喜欢的管理或销售岗位上。
  23岁的陈俊秋,对九仙观村充满了好感。和父母刚搬到这里来时,他们觉得这里的土地没郧县的好,闹情绪,不接受土地,不种菜不生产,也不和当地人往来,结果吃菜成了问题,而好心的当地人,就悄悄把菜放在移民的家门口。
  “当地人对我们挺好的。”陈俊秋说,这件事让他转变了对异乡的看法。
  今年初,他在村子租了厂房,养起了肉鸽,仅上半年,他就卖了7万多元钱。
  100对鸽子一年赚一万块,一个人一年养1500对比较轻松,这个刚23出头的小伙子,嘴里是一串串数字。“很多村民来参观我的肉鸽,我技术成熟了,就带着村民一起养。”陈俊秋有了更长远的打算。

新生
  九仙观村移民点很少碰到像陈俊秋这样的年轻人,他们几乎都外出务工,其中一部分人是回郧县老家。“郧县的工钱高一些,”陈贵先拿瓦工举例,“郧县一天200块钱,南漳一天120元。”
  2012年9月,大坝加高工程移民完成搬迁,安置进入新阶段,“移民安置仍然不能画上句号。”湖北省移民局局长彭承波说,“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由农业向二三产业转型,帮助移民致富,任务更艰巨。”
  对于为南水北调工程作出贡献的移民,国家一直在加大扶持力度,2006年6月30日前搬迁的纳入扶持范围的移民,自2006年7月1日起再扶持20年;而2006年7月1日以后搬迁的纳入扶持范围的移民,从其完成搬迁之日起扶持20年,每人每年补助600元。
  为使移民在当地就业致富,湖北省2011年就做出移民培训规划,对移民进行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全省计划对南水北调16到50周岁移民进行全覆盖的职业教育、新型农业劳动者培训和二三产业就业技能培训。
  在土地配置上,湖北省政府在每人1.5亩净得土地基础上,再按人均0.1亩的标准,为移民新村配置集体发展用地,为发展养殖业、工业等集体经济提供空间。
  移民九仙观村后,陈贵先和村民们就是在这片集中在一起的人均0.1亩的发展用地上,开始了第二产业──葡萄种植。
  南漳县移民局为38亩多地的葡萄园投入了180万,今年年初的一场大雪,压坏了钢架棚子,又追加投入了50万元,“我们出的是小头,几千块钱,修一修沟渠,买点化肥。”陈贵先说。
  只有初中文化的陈贵先捡起课本,钻研如何给葡萄防病虫害。每天五点起床,陈贵先就钻进葡萄园,修枝、打药,今年葡萄的长势很好,头一年亩产能达到一千多斤,净赚五六千,他算计着,以后产量会提高,收入万元没问题。

希望
  2012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一位身穿紫红外套的与会女代表,悄悄走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身边,从包中掏出一个玻璃瓶,送到李克强手中。
  这个女代表就是辛喜玉,瓶里装的正是丹江口水库的清水。
  辛喜玉至今还记得李克强当时说的话,“谢谢你,谢谢水源地的群众,轻轻的一瓶水,喝了会很甜的。”
  辛喜玉想象着,丹江口水库的清水从陶岔的渠首闸奔涌而出,一路向北,穿过1277余公里的输水干渠,汇聚于北京颐和园的团城湖,最终从家家户户的水龙头流出时,北京人也能喝出那种“甜甜”的味道。
  “我们移民的奉献和付出也就值得了。”她说。

■ 同题问答
答题人:十堰市副市长沈学强,分管南水北调工程

  新京报: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参与到南水北调工程的相关工作?期间,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沈学强:我是2011年年初调到十堰市,分管南水北调工作。感触最深的有两点,一是移民的发展刻不容缓,二是调水是长期工程,任务复杂、艰巨,呵护一江清水任重道远。
  新京报:你认为当地为南水北调工程作出了哪些贡献?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沈学强:十堰市是丹江口水库坝上唯一地级市区,是水质保障区、水源控制区,是守护“水库”不用水的纯奉献区。为确保库区水质安全,关停迁建数百家企业,税源损失巨大。
  新京报:你认为南水北调工程给当地带来了哪些改变?
  沈学强:创新了体制机制,十堰市出台了环保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度,既要和分管负责人的政绩挂钩,还要和岗位挂钩;此外,促进了转型发展;第三,转变了生产生活方式,提升企业、市民、农民的环保意识。
  新京报:全线通水之后,你认为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当地还会做什么?
  沈学强:十堰会全力打好五河治理攻坚战,五条河流水质稳定达到III类水质标准。此外,还要做好移民的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规划,抓好丹江口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
  新京报:当地是怎么保障水质安全的?
  沈学强:全面治理五条河流,务求水质稳定达标。此外,全市开展“清水行动”,强力整治环境污染,对水源区水质从源头上严格把关。

“南水北调”沿线工程 之 陶岔渠首工程
  渠首枢纽工程既是南水北调中线输水总干渠的引水渠首,也是丹江口水库的副坝。中线工程完工后,陶岔渠首将成为向中国北方京津冀等地区送水的“水龙头”。工程设计为新址重建加电站方案,位于河南省淅川县境内。建筑物主要有引渠、重力坝、引水闸、消力池、电站厂房和管理用房等。

■ 记者手记
不需感谢但求不忘

  移民这个话题,随着前期安置的完成,相比水质的重要,理所当然地,不会得到过多的关注,成了翻篇的历史。
  然而,旧事依然需要重提,不仅仅是因为移民后期的生活生产,仍然没有画上句号,而是众多个体的付出,不应被遗忘。
  他们中的很多人,是移民中的典型,比如王瑞权。从2005年开始,他以丹江口第一户移民的身份接连见诸报端。
  签字那天,他胸前佩戴着大红花,被各路媒体围在中间,相机、摄像机对准他,准备记录这历史的一刻。
  王瑞权也矛盾过,惋惜失去经营多年的食品厂。可多年前,在北京看到十三陵水库的干渴,他竟也担忧起来,“北方人饮水真成问题啊。”他为自己的行为找到了坚定的依据。
  他至今保留这些报道版面和照片,年深日久,报纸和照片已泛黄发旧。如果不是今年马上要通水,王瑞权已经很久没有接触媒体了。
  可是,曾经被广泛报道的“王瑞权”们毕竟是少数。更多的移民,没有留下名字,作为一个几十万数字的整体,服从了迁徙的命运。可正是这些无名的个体的牺牲和舍弃,才成就了一江清水向北流。
  他们有着最简单的想法:个体,始终小于集体,要服从大局。
  张凤玲从十堰搬迁到襄阳南漳没多久,就遇到尴尬,当地人试探着问她:你们移民,国家给了很多钱吧?
  张凤玲感到委屈,移民的牺牲,在很多人眼里,成了获取巨大利益的符号。为国家利益搬迁是一种荣誉,但这种荣誉对他们来说有些飘渺,他们的日常生活里,没有这种荣誉。
  几年前,丹江口移民干部周晓英在北京出差,出租车司机问她是哪里人,“丹江口。”司机摇摇头说不知道,周晓英心里很不是滋味。
  她说,不指望喝上丹江口水库清水的北方人感谢为修建水库远走他乡的移民,但是希望不要忘记移民这段历史。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3-29 02:00, Processed in 0.062401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