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飄忽無罪|查看: 53798|回复: 105
[项目·工程

朱是西代表:建议加大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生态补偿

 [复制链接]
46#
 远方的雁 发表于: 2014-12-27 12:47:00|只看该作者

天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

源自:新华网
  新华网天津12月27日电(记者:孙洪磊)27日上午,长江水抵达南水北调中线天津市内配套工程的第一站──曹庄泵站,流向天津滨海新区的津滨水厂,并从这里进入天津的千家万户。
  记者站在泵站水闸处看到,尽管天津室外温度很低,但经过千里跋涉的长江水水面并无结冰,平缓流动。
  天津市自来水集团总工程师何文杰说,为保障各水厂切换平稳过渡、安全运行,引江水进入天津后,将在各家水厂分阶段、分步骤实施水源切换,其中,位于滨海新区的津滨水厂目前已经率先切换,该水厂覆盖的天津市东丽区、津南区及滨海新区部分区域的市民从当前开始最先喝上长江水。至2015年春节前后,天津中心城区广大市民都将喝上长江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通水后,天津将有引滦入津和南水北调两条水源,水资源短缺的局面得到缓解。”天津市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朱芳清说,“新的供水格局,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更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天津是资源型严重缺水地区,水资源短缺、单一、脆弱问题突出,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天津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受水区之一。
  记者了解到,2006年6月,天津市在中线工程沿线各省市中率先启动了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截至目前,直接承接引江水的天津中心城区供水工程、尔王庄水库至津滨水厂供水工程、滨海新区供水工程、西河原水枢纽泵站、西河原水枢纽泵站至宜兴埠站原水管线联通工程等5个骨干输配水工程已全部建成,累计完成投资79亿元,并如期迎来了清澈的长江水。
  朱芳清介绍,引江之水来之不易,天津市将加强水资源管理,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合理配置水资源,同时强化水生态保护,高效、节约用水,把水用好、用活、用足,让宝贵的引江水促进发展、提升环境、改善民生。
45#
 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4-12-27 07:47: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南水北调供水今日进京 与本地水价保持一致

源自:中国新闻网
  12月12日,备受关注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12日正式通水,北京、天津、河北、河南4个省市沿线约6000万人将直接喝上水质优良的汉江水,间接惠及人口近1亿。中新社发 王中举 摄

  中新网12月27日消息,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供水将于今日正式进京,目前南水进京工作运行有序、水质检测结果达标。试运行期间,丰台、大兴部分区域的56万余人已用上南水,且用水状况平稳。

  历经50年论证、规划,耗时11年建设,南水北调工程丹江水进京之路走了60余年。今后北京将优先使用南水,逐步实现市内平原区80%~90%的覆盖率,即除延庆县外各区县都能接触到南水。基于此,北京的人均水资源量将从此前的100立方米/年,提升到150立方米/年。

至明年10月共调水8.18亿立方米
  据悉,江水进京后,北京将优先使用南水北调来水,通过新建及改建自来水厂,为中心城、丰台、海淀及通州、大兴、门头沟、亦庄等新城的城市生活供水。同时,利用现有工程设施,将来水存入密云水库等已建水利工程设施。

  北京市南水北调办表示,参与接水的首批项目已经具备接水条件,现已全部投入运行。其中,大宁调蓄水库蓄水1100万立方米,团城湖调节池蓄水160万立方米,团城湖-第九水厂输水管线(一期)、南干渠工程具备通水条件;自来水三厂、九厂、田村山水厂、郭公庄水厂、城子水厂和长辛店第一水厂具备290.8万立方米/日的接水能力。

  北京市南水北调办还表示,在总干渠充水试验期间,工程退水已被用于改善城市河湖环境。截至12月5日,已有3700万立方米工程退水流入本市河湖。昆玉河、长河、万泉河、玉渊潭等河道湖泊水质已达到地表水质Ⅲ类标准。

  据悉,北京市已制定了2014-2015年用水计划,在通水第一个年度即达到分配水量的77%。到明年10月份,共计划调水量为8.18亿立方米。

使用南水居民水价将与全市水价保持一致
  南水进京后,居民水价是否会因为用上这股京外水而“被调整”一直是众多市民近年来最关心的话题之一。自从去年水价接棒天然气成为又一个涨价的资源类产品后,不少专家直言,南水北调成本增加,北京居民的水价可能会因为自来水中增加了南水的部分而提高。有专家称,即使目前北京已实施阶梯水价,但也只能基本覆盖成本,其中还不包含调水成本。

  对此,北京市南水北调办相关负责人25日明确表示,水价调整与北京使用南水并无必然关联,北京居民不会因为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南水而被单独加价,北京市内仍将继续实施境外水与本地水“同水同价”,即使水价调整也会按照价格调整程序进行,调整范围将为整个北京市。

官方称部分“水黄”现象不影响健康
  从1276公里之外远道而来的南水,水质是否有保证?一旦发生水污染,又应该怎样应对呢?

  目前,北京市水资源监测平台已实现水务、环保、卫计委、南水北调、地矿、自来水六部门的水质信息共享联动,与沿线省市及南水北调中线局建立了联合检测机制。北京市环保局的监测数据显示,进京南水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符合饮用水标准。据了解,北京持续12年监测南水,在了解水质的同时制定了30多套制水方案,具备处理南水的能力。

  另外,对于通水,有人担心江水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也就是新水和供水管道发生反应,出现水黄的情况。对此,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郭公庄水厂试水两周以来没有出现水黄的现象,同时通水以后会按江水与本地水源1比4的配水比例供水降低风险。但由于江水是首次进入北京自来水管网,供水区域内管线因铺设年代不同、材质复杂,并不能完全避免新旧水源切换引起的局部、短期的“水黄”现象。但“水黄”形成主要由于水中含有较高的铁离子,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南水北调中线年均总调水量相当于1/6条黄河
  从水量来说,南水北调中线年均总调水量95亿立方米,相当于1/6条黄河。最终分配方案是有关部门根据各省市水资源现状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做出的:其中,河南省的配额最多,达37.7亿立方米,约占三分之一;其次是河北省,配额为34.7亿立方米;北京只排在第三位,分配的水量为12.4亿立方米;天津的配额是10.2亿立方米。

  据悉,河南省不仅是配额“大户”,也是最早受益于工程的地区。今年入夏开始,河南省中西部和南部地区发生了严重干旱,其中平顶山市遭受了建市以来最严重的旱情,紧急关头,河南省防指请示国家防总后,8月18日,跋涉240公里的清水汇入白龟山水库,平顶山人民率先用上了丹江水。

  由此可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是为某一地而建,而是为了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而规划实施的。 ●
原文标题:南水北调供水今日进京 与本地水“同水同价”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4#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4-12-26 14:27:00|只看该作者

北京明日迎南水进京 临时治污成重点工程

源自:法制晚报
  江水明日进京河道再生水补充水源记者上午探访曾经的“臭水河”10个月── 凉水河“净化”污水900万立方米
  法制晚报讯(记者:武文娟)明天南水即将进京,南水进京虽然能够补充一部分的市民用水,但是北京依然缺水,本市大部分的河道需要使用再生水来补充。河道水的自身净化可以节约部分地表水。
  在凉水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中,临时治污工程是重点。据记者了解,凉水河南四环至南五环设置临时应急治理工程,主要有四个排污口,从2014年3月运行至12月20日,共处理污水约900万立方米,削减COD污染物排放量约500吨。
  凉水河还有一项关键任务是“除臭”。为解决干流河水臭气问题,在西客站暗涵出口、水衙沟暗涵出口、工程兵桥、岳家楼桥、甘石桥、马连道南桥新建6处除臭工程,通过风机使臭气进入反应塔,利用微生物新陈代谢作用分解臭气成分,使得凉水河整体的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建成后,6处除臭工程处理废气的能力可达每天88000m3。

现场
管道接暗涵“排出”臭味

  今天上午,记者来到凉水河水环境综合治理除臭工程──西客站暗涵除臭工程现场看到,一个巨大的蓝色方形装置连接一个蓝色的管道,该管道连接暗涵出口。
  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这个装置可以将西客站暗涵内臭气进行收集,排入反应塔进行下一步处理
  该工作人员介绍,河道中水流带入暗涵内的淤泥在厌氧条件下产生硫化氢和氨,这两种气体是市民普遍反应河道有臭味的原因。凉水河河道全段使用两个生物除臭和4个离子除臭工程对臭气进行分解再排放。
  在西客站和水衙沟2个暗涵出口处设置2个生物除臭工程,所谓的生物除臭就是在暗涵出口用泵对暗涵内气体进行收集,进入生物反应塔,经过氧化反应削减其中硫化氢和氨的浓度。
  同时在工程兵桥、岳家楼桥、甘石桥和马连道南桥附近的排水出口设置4个离子除臭工程。所谓离子除臭就是通过离子的氧化和还原反应,分解气体中的硫化氢和氨的显著气味。
  据凉水河管理处迈德顺副主任介绍,水的流动可以减少水体污染,静止则会导致一系列的水环境问题的出现,南水北调虽然能够补充一部分的市民用水,但是北京依然缺水,本市大部分的河道需要使用再生水来补充。
  河道水的自身净化则可以节约部分地表水,满足河湖的需水量。
43#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4-12-25 16:47:00|只看该作者

北京首年将调南水北调来水约8亿立方米

源自: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2月25日电(记者:魏梦佳)汉江水从鄂豫交界的丹江口水库一路北上,将于27日正式进入北京。北京市南水北调办25日表示,北京已制定明年用水计划,通水首年计划调水量为8.18亿立方米。
  北京市南水北调办主任孙国升在25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北京目前已制定用水计划,2014年底至2015年10月计划调水8.18亿立方米,在通水首年即达到分配水量的77%,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将来南水北调来水可覆盖北京平原地区的80%,供给除延庆以外的15个区县,供水范围可达6000平方公里。”孙国升说。
  据悉,江水进京后,北京将优先使用南水北调来水,通过新建及改建自来水厂,为中心城、丰台、海淀及通州、大兴、门头沟、亦庄等新城的城市生活供水。同时,利用现有工程设施,将来水存入密云水库等已建水利工程设施。
  北京自来水集团新闻发言人梁丽说,江水进京的首个大型水厂郭公庄水厂已先期通过南水北调中线试验用水向北京丰台区和大兴区的56万居民供水,试水两周来,“管网水黄还未出现”。由于郭公庄水厂试水期间全部使用南水北调来水,将来按照“南水”与本地水源1∶4配比后,发生“水黄”的几率更低。
  “尽管如此,为降低风险,我们还是制定了应急预案,对管网水质全程监控,一旦发现水变黄,建议用户采取水龙头充分放水的方法,若还不能解决,我们将从公共管线大量放水,对出现‘水黄’区域通过应急供水车紧急供水。”梁丽说。
  此外,北京还将利用南水北调来水补充地下水水源地,改善北京水生态环境。通水初期将重点回补密怀顺水源地,形成城市地下水水源地的涵养、补给和储存体系。
  历经11年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于本月12日正式通水。中线工程南起丹江口水库,经河南、河北,自流至北京,一期年均将有95亿方水送至京津冀豫4省市,其中北京可年均受水10.5亿方。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2#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4-12-25 13:27:00|只看该作者

南水本月27日正式进京 年调水量或超8亿方

源自:中国新闻网

  12月12日,备受关注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12日正式通水,北京、天津、河北、河南4个省市沿线约6000万人将直接喝上水质优良的汉江水,间接惠及人口近1亿。中新社发 王中举 摄
  中新网北京12月25日电(记者:尹力)历经11年建设,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已正式开闸通水,南水也将于27日正式进京。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孙国升在25日的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北京南水北调工程运行有序,水质检测结果达标。试运行期间,56万余人已经用上南水,且用水状况平稳。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于2003年12月30日开工建设;2013年12月25日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9月29日通过全线通水验收,具备正式通水条件;11月1日开始通水试验;12月12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宣布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

做好“喝、存、补”至明年10月计划调水8亿方
  据孙国升介绍,为确保南水北调来水“调得进、用得上、管得好”,北京按照“喝、存、补”的优先顺序,在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2014年~2015年用水计划,在通水第一个年度即达到分配水量的77%,充分发挥工程效益。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计划调水量为8.18亿立方米。
  其中,“喝”是指优先使用南水北调来水,作为自来水厂水源。通过新建及改建自来水厂,为中心城区及多个新城的城市生活供水。
  “存”是指激活现有工程设施,将来水存入密云水库等已建水利工程设施,做到多存水、多蓄水。
  “补”是指主要向运行中的地下水水源地补充,使城市地下水源地处于热备份状态,形成城市地下水水源地的涵养、补给、储存、开采体系。
  孙国升提到,12月27日,南水将正式进京,并通过自来水管网抵达千家万户。未来,北京除延庆地区之外,所有区县都将用上南水。

“三道防线”确保问题水不得入京
  孙国升表示,自今年10月26日开始,北京已利用总干渠充水试验及通水试验来水全面检验、检测已建工程质量,先后进行了通水实战演练、工程抢险应急演练和水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各项设施试运行平稳,输水、调蓄工程与水厂设施设备水头对接顺利。
  北京市环保局水和生态环境管理处处长韩永岐提到,目前的监测数据显示,来到北京的南水都能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符合饮用水标准。
  为确保民众用水安全,北京还在关键部位设置水污染突发事故防治三道防线,确保问题水“不入京、不入城、不入厂”;利用全市水资源监测平台实现多部门的水质信息共享联动,与沿线省市及南水北调中线局建立了联合监测机制;提前开展管网适应性和制水工艺研究,完善南水北调水与本地水的调配切换方案。
  下一步,北京将按照“外部调水有通道、水源储备有空间、水系河网有连通、供水安全有保障”的工作要求,以供水安全为第一要务,切实强化已建工程管理和保护、提高水质监测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快推进后续配套工程建设。

56万余人已“尝鲜”南水未出现“水黄”现象
  按照规划,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分阶段建设,分批投入使用。目前,参与接水的首批项目如期具备接水条件,已全部投入运行。其中,作为配套工程之一,位于北京南部的郭公庄水厂将全额使用南水。
  今年12月初,北京利用南水北调中线通水试验水源开展郭公庄水厂试验运行工作。试验运行用水由10万立方米/日到22万立方米/日,供水范围为丰台、大兴部分区域,涉及277个小区、56.08万人。目前各用水户用水平稳。
  据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新闻发言人梁丽介绍,郭公庄水厂试水两周以来,到目前为止管网没有出现水黄的现象。试通水阶段全部采用的是南水,而大规模使用后,地表水厂将按照江水与本地水源1比4的配水比例供水,因此出现黄水的风险更低。她说,北京自来水集团已用12年的时间监测南水,在了解水质的同时还制定了30多套制水方案,有处理南水的能力。 ●
原文标题:南水27日正式进京 试运行期间已有56万人“尝鲜”)
41#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4-12-25 12:07:00|只看该作者

北京市民本周六将喝上长江水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北京市民27日开喝长江水)

  新京报快讯(记者:饶沛)北京市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将于27日正式通水,除延庆外的北京市民将开始饮用千里而来的长江水。这是北京市南水北调办公室在今天上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的。
  本报此前报道,郭公庄水厂本月已经用南水北调江水向大兴等地居民供水。南水北调办相关负责人今天表示,本月初,郭公庄水厂利用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实验水源开展了郭公庄水厂试验运行,供水范围为丰台、大兴部分地区,涉及277个小区、56万人,目前没有发生“水黄”现象。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0#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4-12-24 13:27:01|只看该作者

官方称南水北调工程冬季不会中断输水

源自: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2月24日新媒体专电(记者:魏梦佳)近日网上传言,北方天气寒冷将导致南水北调中线来水“半道结冰”,影响南水北送。对此,北京市南水北调办公室表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冬季也能输水运行,江水月底将顺利抵达终点北京。
  据了解,北京段南水北调干线全长80公里,几乎全是地下管涵,平均深度为8至10米深,最深处达20米,水温基本为0至10摄氏度左右,一般不影响水流动。即便出水区域出现结冰状况,部分闸门和闸室也会采用融冰泵以搅动水体,防止水面结冰。
  据介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设计及施工早已考虑到北方冰冻等天气因素,确保工程在冬季也能输水运行。受河南安阳以北明渠段水流表面结冰影响,输水能力会降低到正常情况的60%,但南水北送并不会因天气寒冷结冰而中断。
  虽然出现严重冰冻现象概率极低,但一旦出现极端天气导致水面结冰,南水北调中线干渠仍可通过拦冰索等除冰设施,确保沿途水流通畅。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于本月12日正式通水,汉江水从鄂豫交界的丹江口水库出发一路北上,不日即将抵达北京。
  为缓解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状况,南水北调工程于2002年起开建。其中中线工程南起丹江口水库,经河南、河北,自流至北京,总干渠长1276公里。中线一期工程主要向京津冀豫供水,年均调水95亿立方米。
39#
 天朝明志 发表于: 2014-12-17 14:47:00|只看该作者

南水北调中线年调水量95亿方 惠及近1亿人口

源自:新华网
  新华能源12月17日电(陈相乐)空间上的1432公里,需要“走”多久?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给出的答案是11年甚至半个多世纪。
  12月12日下午14:32,中国水电十一局职工李春根按照此前接到的通知,打开了陶岔渠首枢纽的第二孔闸门,将下泄流量从20立方米/秒调节到100立方米/秒。
  陶岔渠首枢纽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九重镇陶岔村,从这里上溯4.4公里,便是丹江口水库,而这中间并无阻隔,由此,陶岔渠首枢纽也就成为向中国北方地区送水的“水龙头”。李春根将这个“水龙头”开启的刹那,也就意味着酝酿半个多世纪、建设超过十年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开始通水。

1432公里,95亿立方米,1亿人口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很低,只有世界平均的四分之一,特别是时空分布不均匀,北方地多水少,南方地少水多。除此之外,水资源的时间分配又集中在夏季。南水北调的必要性就在于平衡这种不均匀性。”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昌明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这样表示。
  此次通水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从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枢纽引水,沿线开挖渠道,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在郑州附近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最终到达北京、天津,干渠全长1432公里。而根据公开信息,中线一期工程平均年调水量将达到95亿立方米,将大大缓解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地区的严重水荒,4省市沿线约6000万人将直接喝上水质优良的汉江水,间接惠及近1亿人口。
  “中线工程不仅可以以其全线自流向北京等北方4省市供水外,还有缓解地区工农业用水的矛盾与地下水超采的地下水赤字问题。由此可以使过去的生态与环境问题的改善创造有利的条件。”对于中线工程之于沿线地区的意义,刘昌明补充道。
  事实的确如此。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起点的河南省为例,37.7亿立方米的水量将极大缓解这个农业大省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南水北调通水之后,“中原粮仓”安全生产也将装上保险。
  同样受益匪浅的,还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终点之一的北京。
  北京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13年北京总用水量为36.4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量为16.3亿立方米,南水北调配额中12亿多立方米的汉江水到京后的净水量约为10.5亿立方米,如果全用于生活用水,够近七成北京民众一年的生活用水所需。此外,北京市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孙国升认为,目前北京市总用水量约六成来自于超采地下水,江水进京后可有效减少地下水的开采,大大提高北京用水保障率。

从梦想到现实
  事实上,如果是从论证时开始算起,那么这条从丹江口水库蜿蜒至京津地区的调水路,整整走了半个多世纪。
  将时间拨回至上世纪50年代。1952年,为解决北方缺水问题,当时的国家领导人提出了“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的构想。而这也就成为了南水北调的契机。
  不过,在一些亲历者的回忆中,如此浩大的“世纪工程”可谓一波三折。
  刘昌明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接触南水北调工程,曾参加过水利部、中科院甚至联合国关于“南水北调”的研究项目。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他回忆:1972年华北七省市大旱,国务院提出了计划,开始研究海河的年径流量与缺水对策,即从长江下游沿大运河向华北引水的方案。到了70年代末的时候,相关部门开始了对南水北调的讨论,包括从汉江与长江上游调水的中线与西线。“当时的一个有争论的科学问题就是南水北调会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刘昌明至今还记得,1980年,水利部与中科院及科委联合立项研究南水北调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同年10月,中科院与联合国大学合作共同对东线与中线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考察与学术讨论会。此后,多个部门机构开始对南水北调的环境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评述,例如血吸虫是否随南水北调北移问题的调研结果。这些都为日后南水北调的规划实施提供了较早依据。
  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相关的论证与争论依然存在。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第一任主任张基尧也曾回忆称,1997年,有一次相关部门就南水北调相关工作在开会,会上几种意见争执不下。
  曾任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局长,参与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起草全过程的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院长许新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时主要争论的问题有三个:一是北方到底缺不缺水?如果缺,缺多少?二是水源地能调出多少?三是生态与环境问题。
  显然,构想通往现实的道路,并不容易走。
  1998年长江遭遇特大洪水。2000年、2001年,北方发生严重干旱。这加速了南水北调总体规划工程的推进。张基尧回忆:这给了我们新的启示──不仅要加强防汛工程的建设,还要利用洪水资源给北方多补水,在减少南方洪涝灾害的同时,兼顾北方对水资源的需求。
  2002年,中央审议通过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随后,2003年10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

水质安全是一条“调水底线”
  实际上,无论是开工前,还是开工后,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环境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而这当中关于水质的担心更是不绝于耳。
  “南水北调工程在开工建设之初就明确提出‘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确保水质安全,这是一条调水底线。”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鄂竟平这样回应。
  “天然水资源是自然禀赋。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来看,我们不能把水吃干喝净。对于地区的发展来说,我们要考虑地区水资源的承载力,适水发展,采取“以供定需”的策略。在各行各业、全社会全面实现节水,严格需水管理,保护珍稀的水资源。”对于南水北调过程中水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刘昌明有着自己的观点。
  公开资料显示,丹江口水库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水库最大水面面积1022.75平方公里,总库容339亿立方米,被称为汉江的天然水位调节器,有“亚洲天池”之美誉。谈及外界颇为关心的中线工程源头──丹江口水库水质情况,环境部污染防治司司长赵英民说:“(相关部门)根据2006年到2014年水质监测资料对汉江入库水进行了分析,占总入库水量90%的汉江入库水,水质稳定为优;对丹江口库体水质分析,水库库体的水质也稳定为优。”
  事实上,为加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与管理,国务院印发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进行源头保水。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湖北、河南、陕西三省先后关闭了一批污染严重的企业,严格审批新开工项目,同时加大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除了保护水源地的水质外,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80%以上都是露天的明渠。南水北调办公室环保司副司长范治晖对外表示,中线工程在输水总干渠两侧打造了生态走廊,在干线周围还设有绿化带、隔离带、保护带等,最大限度降低对总干渠水质的污染风险。此外,沿线每段都有退水设施,通过关闭闸门可及时截断污染水。据了解,中线干线共设有64个节制闸、60个控制闸、95个分水闸、54个退水闸,一旦发生突发污染情况,可以分段关闭闸门,通过退水闸将渠道内的污水排出,避免“问题水”北上。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8#
 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4-12-17 09:27:00|只看该作者

外媒:世界最大引水工程给北京“解渴”

源自: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12月17日报道
  外媒称,如果你在北京生活,而且刚好沏了杯茶、冲了个澡或洗了双袜子,那么关于你所用的水,可能发生了一些看不见却迥然不同的事情──这水奔流了1432公里抵达北京。
  据英国《泰晤士报》网站12月15日报道,这些水是从水资源丰富的南方省份长途“跋涉”到干旱且被污染的北方的,尽管备受争议,却是一项涉及运河、管道和沟渠的水资源调控计划的胜利。
  这项工程历时11年,耗资数百亿美元,并安置了沿途数十万移民。而且即使在使用初期,许多人仍预见到了困难:许多被要求服从工程安排的省份完成得不情不愿,担心自身的水供应将因解北京之渴而变得紧张。
  报道称,南水北调工程最终将把水输送到其他北方城市,它是一个知道自己面临紧迫水资源问题的国家所想出的办法。官方已提醒说,如果继续以目前的速度来抽取地下水,那么中国北方到2030年将无水可抽。
  工业增长使得中国五分之一的河流遭到严重污染,用手触碰水都变得危险,更别谈饮用了。而中国大约四分之一的人口在饮用受污染的水。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近一半都来自那些遭遇严重水匮乏的省份。投入到向北京输水工程之中的努力无可匹敌。极度缺水的中国首都拥有2000多万人口,它已变得比其周边环境所能支撑的更加肮脏和饥渴。
  报道称,这个夏天,北京人口最密集地区之一的居民们是如此缺水,以至于开始私自乱打井。在相邻的河北省,地下水位低至楼房开始下陷的程度。
  日前开通的这部分输水工程将缓解以上问题中的一些。该工程的工程师说,一旦工程的剩余部分全部完成,它每年将输送相当于整条泰晤士河的水量。
  美国《彭博商业周刊》网站12月15日以《世界最大引水工程日前向北京供水》为题报道称,当北京居民不久之后拧开水龙头洗菜或者淋浴时,他们或许将用上从遥远的湖北省引向首都的水。中国雄心勃勃和富有争议的南水北调──世界有史以来最大引水工程──中线工程日前通水。
  这项引水计划最先由毛主席设想,是一项旨在解决生态差异的水利工程,中国大量人口集中在该国相对缺水的北方省份,而南方的水资源更为丰富。此外,中国人口占全世界的五分之一,但淡水资源只占全世界的7%。
  日前通水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由一系列渠道组成,绵延约890英里(1英里约合1.6公里),预计每年将从华中向华北的大城市(包括北京和天津)输水95亿立方米。
  如果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完工,整个系统每年将调水约450亿立方米。
  印度总理莫迪也许正在留意中国这项试验的进展。印度政府看起来将恢复本国的一项旧计划──内河联网。这项大规模计划总长度约达9320英里,将把河水引入印度干旱的农业地区。
  虽然这项计划在制图板上拖延了多年,但莫迪在今年7月批准第一阶段工程开工。印度能否真的实现如此宏伟的工程,以及这项工程是否具有科学合理性,对此仍需拭目以待。
(原标题:外媒:世界最大引水工程给北京“解渴”)
37#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4-12-15 01:47:00|只看该作者

南水北调中线12日正式通水 年均调水百亿立方米

源自:经济参考报
  建设超过十年之久,备受关注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12日正式通水。《经济参考报》记者从权威部门获悉,中线一期工程平均年调水量将达到95亿立方米,将大大缓解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地区的严重水荒,4个省市沿线约6000万人将直接喝上水质优良的汉江水,间接惠及人口近1亿。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线开挖渠道,经唐白河流域西部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李村附近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线路全长1432公里。
  中线一期工程将向华北平原包括北京、天津在内的20个大中城市及100多个县(市)提供生活、工业用水,兼顾生态和农业用水。平均年调水量为95亿立方米,其中河南省37.7亿立方米(含刁河灌区现状用水量6亿立方米),河北省34.7亿立方米,北京市12.4亿立方米,天津市10.2亿立方米。
  上述地区的水务部门表示,汉江之水将大大缓解当地的水荒。北京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2013年北京总用水量为36.4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量为16.3亿立方米,南水北调配额中12亿多立方米的汉江水到京后的净水量约为10.5亿立方米,如果全用于生活用水,够近七成北京民众一年的生活用水所需。北京市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孙国升认为,目前北京市总用水量约六成来自于超采地下水,江水进京后可有效减少地下水的开采,大大提高北京用水保障率。
  但是,有关部门认为,这些地区严重缺水的问题将依然存在。因过量超采地下水,我国华北地区在多年前就已形成世界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南水北调仍不能根治水荒现象。河北省水利厅介绍,河北年均水资源缺口50亿立方米左右,如果考虑到生态用水,年缺水量达到100多亿立方米。河北省由于长期超采地下水,形成七大地下水漏斗区,引发地面沉降、海水倒灌、地陷地裂等一系列生态、经济、社会问题。
  中线一期工程科研投资2013亿元,其中主体工程(含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总投资1943亿元,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工程投资70亿元,工程于2003年12月30日开工建设,去年12月25日全线贯通。今年9月21日完成了全部设计单元工程通水验收,9月29日通过全线通水验收,满足调水要求。
  来自主管部门的数据显示,1943亿元的中线主体工程资金来自四个渠道,包括中央投资312.6亿元、银行贷款407.2亿元、南水北调工程基金180.2亿元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1043亿元。
  对于沿线民众来说,与自身关系比较紧密的是南水北调工程基金和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两项,前者与水价有关,后者与电价有关。南水北调工程基金只在南水北调受水区省市筹集,主要来源于水价中的水资源费。而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实际上来源于电费附加,据财政部等部委公布的《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14个南水北调和三峡工程直接受益省份由电网企业代征重大水利基金,具体征收标准为每千瓦时7厘至10多厘不等,由中央财政安排用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三峡工程后续工作等。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3 18:35,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