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情肠寡肚|查看: 17215|回复: 71
[作家

岁月悠长 山河无恙

 [复制链接]
42#
 天雨ai2 发表于: 2018-10-31 11:08:00|只看该作者

马晓光谈金庸逝世:金庸小说都是伴着我们长大的


原文标题:金庸逝世,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他陪伴我这代人长大

  [环球网综合报道]作家金庸先生10月30日去世的消息引起两岸民众的讨论。对此,在31日的国台办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及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怎么评价他的文学作品在两岸带来的影响,以及最喜欢他的哪一部作品。
  马晓光表示,昨天我和大家一样,惊闻金庸先生逝世的噩耗,也深感痛心。在我这样一代人,在我们成长的环境中,金庸小说都是伴着我们长大的,大概没有几个当年的大学生和年轻知识分子没有读过金庸的小说的。金庸先生是海峡两岸共同尊敬的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写了15篇皇皇巨著,我注意到网友也有一句概括“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我想应该都看过。
  马晓光还说,金庸先生用他的创作为中国文学拓展了另一片审美天地,他用他的创作来拓展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所以我们两岸同胞纪念他当然责无旁贷,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
  国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 回应两岸热点问题再见江湖!武侠小说泰斗金庸逝世
41#
 天雨ai2 发表于: 2018-10-31 11:08:00|只看该作者

国台办:两岸同胞纪念金庸责无旁贷共同弘扬中华文化

源自:人民网
原文标题:国台办:两岸同胞纪念金庸责无旁贷共同弘扬中华文化

  人民网北京10月31日电(刘洁妍、陶稳)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31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马晓光主持发布会并答问。
  台湾ETTODAY新闻云记者提问:昨天有一个消息引起两岸民众的讨论,就是作家金庸先生去世的消息。请问发言人怎么评价他的文学作品在两岸带来的影响?您自己有没有最喜欢他的哪一部作品?
  马晓光回答:昨天我和大家一样,惊闻金庸先生逝世的噩耗,也深感痛心。在我这样一代人,在我们成长的环境中,金庸小说都是伴着我们长大的,大概没有几个当年的大学生和年轻知识分子没有读过金庸的小说的。金庸先生是海峡两岸共同尊敬的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写了15篇皇皇巨著,我注意到网友也有一句概括“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我想应该都看过。
  金庸先生用他的创作为中国文学拓展了另一片审美天地,他用他的创作来拓展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所以我们两岸同胞纪念他当然责无旁贷,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
  (责编:贾文婷、杨牧)
40#
 天雨ai2 发表于: 2018-10-31 10:08:01|只看该作者

金庸去世一句话刷屏 网友:是今年听过最难过的话

源自:中国青年报
原文标题:金庸去世后,突然被一句话刷屏!网友:这是今年听过最难过的话

  导语:金庸去世后,突然间,被“90后已经开始失去了”刷屏,而网友的留言也让人看哭。。。
  金庸去世,其笔下人物的扮演者纷纷发文悼念
  30日,金庸先生去世,享年94岁。金庸去世后,其笔下人物的扮演者纷纷发文悼念:
  @李若彤 的小龙女和王语嫣↓↓↓
  @陳小春 的韦小宝↓↓↓
  @应采儿 的阿珂↓↓↓
  @邓超 @蘇有朋 的张无忌↓↓↓
  @吕颂贤 的令狐冲↓↓↓
  @陈浩民benny 的段誉↓↓↓
  @樊少皇 的虚竹↓↓↓
  @娄艺潇 的建宁公主↓↓↓
  @陈紫函 的郭芙、蛛儿和蓝凤凰↓↓↓
  。。。。……
  每人的言语中都透露出满满的悲伤。
  金庸笔下,谁是你心目中的大英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让我们回顾金庸先生带给我们几代人的武侠梦↓↓↓
  视频来源:中国青年报
  侠客已远,江湖再见!
  短短两个月,他们都相继离开了
  这段时间怎么了?
  短短两个月,金庸、李咏、常宝华、盛中国、单田芳等名家大师相继去世。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他们的离去,让网友感叹道:熟悉的面孔在逝去。。。
  突然间,被“90后已经开始失去了”刷屏
  他们的相继离去,为何让我们难以接受,纷纷刷屏留言?
  正如有人所言,人们怀念的不只是大师,还有不经意间逝去的过去。
  而昨晚,“90后已经开始失去了”的话题也突然冲上微博热搜榜↓↓↓
  有网友表示,这是今年听过最难过的话↓↓↓
  “当记忆里的人都不在了的时候,就是青春真正落幕的时候”↓↓↓
  大家感叹道,时间过得可真快,有些东西越走越远,再也回不去了↓↓↓
  但是,我们“都是在一边失去,一边咬牙成长呀”!
  时间是最好的武功
  唯快不破
  人生无常
  所以要不遗余力爱与珍惜
  珍惜眼前,做好自己
  回不去了
  那我们就努力长大吧!
  正如微博上的一段话所言:
  “与其说90后已经开始失去了
  倒不如说是一场盛大交接仪式
  他们将这个灿烂无比的世界
  交到我们手上
  而我们,也绝不可以让他们失望哦!”
39#
 qwer222 发表于: 2018-10-31 10:08:01|只看该作者

金庸笔下人物:诉说他个人的“心灵史”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金庸笔下人物,诉说他个人的“心灵史”

  当写完最后一部小说《鹿鼎记》的时候,金庸回答沈西城“你用什么时间写稿”的问题:“我的写稿速度其实是很慢的,一字一句都斟酌,所以一千字的稿,往往是改了又改,起码花两个钟头。”所问所答,都是金庸的小说。傅国涌的《金庸传》却误解为金庸在谈他写的《明报》社评。之所以有此误读,怕是傅先生根本想象不出,一个“通俗”小说家,创作态度会有如此的“严肃”。
  刚写到第三部小说《射雕英雄传》的时候,金庸已在《新晚报》发表《谈批评武侠小说的标准》(最近才由“金庸江湖”网站发掘出来),说:“就我个人而论,确也希望武侠小说能有资格被称为‘文学’,确是在努力依着文学的途径来写作武侠小说。”
金庸小说若干。图/视觉中国
  金庸引述英国文学批评家小泉八云的说法,认为:“真正写活了的人物,在(世界上)全部文学作品中数量也并不多……一个作家一生之中只要创造成功一个人物,那就可以死而无憾。”今日回头看,论人物塑造之成功,百年来的中国小说家,无出金庸其右者。
  塑造人物,主要靠的是赋予他们最合适的语言,也就是对白。如此,一个个人物形象,在作者笔下,在读者心中,“活”了。
  金庸说过,在小说创作过程中,投入了很多很深的感情。“感情”应是泛指。金庸的人生经历、情感经历,他的读史心得,他作为报人对于国内国际问题的观察与判断,都在小说中,留下印记。
  三十六册《金庸作品集》,《作品集》中数百人物,每一人物说出的每一句每一字,合在一起,写出的是金庸个人的一部“心灵史”。
  《射雕英雄传》中,黄蓉不肯在急雨中快跑,说道:“靖哥哥,有本书上讲到一个故事。一日天下大雨,道上行人纷纷飞奔,只有一人却缓步行走。旁人奇了,问他干么不快跑。那人道:‘前面也下大雨,跑过去还不是一般的淋湿?’”
  黄家小妖女,家世这么好,这么聪明,这么美,也还有这么深深的无奈。黄蓉还对郭靖说过:“今日才知在这世上,欢喜快活原只一忽儿时光,愁苦烦恼才当真是一辈子的事。”
1983年版《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黄日华饰)和黄蓉(翁美玲饰)。图源网络
  钱锺书《论快乐》:“快活或快乐的快字,就把人生一切乐事的飘瞥难留,极清楚地指示出来。”
  做过金庸秘书的杨兴安,看重自己那篇《莫大先生伤心潇洒──谈高人抑郁》,“因有金庸影子,感其人亦有抑郁也。”
  《射雕英雄传》中,成吉思汗勒马四顾,对郭靖说:“你说古今英雄,有谁及得上我?”郭靖沉吟片刻,说道:“大汗武功之盛,古来无人能及。只是大汗一人威风赫赫,天下却不知积了多少白骨,流了多少孤儿寡妇之泪?自来英雄而为当世钦仰、后人追慕,必是为民造福、爱护百姓之人。以我之见,杀的人多却未必算是英雄。”
  金庸晚年想写一部以人民为本位的“中国通史”,终于没有写出,但他的这一思想观念,正是“一以贯之”,在他的小说中,历历可见。
2003版《倚天屠龙记》中的殷素素(郭妃丽饰)看着少年张无忌(释小龙饰)。图源网络
  《倚天屠龙记》中,殷素素就要死了,传授给儿子的人生经验,居然是:“孩儿,你长大了之后,要提防女人骗你,越是好看的女人越会骗人。”
  想来这也是金庸本人的人生经验。
  同一主题,在《连城诀》,一再出现。
  戚芳何等纯朴,一样能够编造故事,完满地欺骗了丈夫万圭,令狄云惊叹:“女人撒谎的本领真不小。”
  水笙又是多么单纯的女孩子,也曾骗过狄云(“水笙嫣然一笑,说道:‘我骗骗你的。你说从此不要见我,这却不是见了我么?那句话可算不得数了。’”),狄云暗自感叹:“天下女子都是鬼心眼儿。”
  金庸明知此理,见到萧蔷,却又开玩笑说:“美人骗我,我都会相信,所以你不管说什么,我都会相信,都会相信。”
1998年版《鹿鼎记》中的韦小宝(陈小春饰)和康熙(马浚伟)。图源网络
  《鹿鼎记》中,韦小宝大拍康熙马屁:“皇上御驾亲征,胜过了徐达、常遇春、沐英。”康熙答道:“你拍马屁容易,说甚么鸟生鱼汤,英明智慧。真的英明,第一就得有自知之明。”
  陈平原先生将金庸定位为“有政治抱负的小说家”。当年金庸借康熙之口,说出此言,似乎言外有意,意中有讽。
  《飞狐外传》中,程灵素柔情无限地瞧着胡斐,低低地道:“我师父说中了这三种剧毒,无药可治,因为他只道世上没有一个医生,肯不要自己的性命来救活病人。大哥,他不知我……我会待你这样……”
1991年版《雪山飞狐》中的程灵素(龚慈恩饰)和胡斐(孟飞饰)。图源网络
  金克木对金庸小说评价甚高,称许金庸创造出“吸引人而又意义非凡耐人寻索的人物”。老先生尤其喜欢程灵素,说:“那位穿朴素青衫的村姑确是生得清,死得烈,使我向往之至。”
  《笑傲江湖》中,平一指道:“这戒酒、戒色、戒斗三件事若能做到,那么或许能多活一二年。”令狐冲哈哈大笑。平一指怒道:“有甚么可笑?”令狐冲道:“人生在世,会当畅情适意,连酒也不能喝,女人不能想,人家欺到头上不能还手,还做甚么人?不如及早死了,来得爽快。”
  令狐冲在金庸的唆使之下,居然胡言乱语至此,生生教坏人家子弟!相信有不少读者从这里找到了放肆地吸烟醉酒泡妞的勇气与借口。
  金庸说他小时候就读过《世说新语》,“对于其中所记魏晋名流的潇洒言行不由得暗暗佩服”。
  “魏晋风度”,黄药师仅得其骨,令狐冲乃得其神。
  《天龙八部》中,包不同先生嘲讽星宿派门下的“马屁功”与“厚颜功”,岂知星宿派弟子不怒反喜,一人说道:“最重要的秘诀,自然是将师父奉若神明,他老人家便放一个屁……”包不同抢答:“当然也是香的。更须大声呼吸,衷心赞颂……”那人道:“你这话大处甚是,小处略有缺陷,不是‘大声呼吸’,而是‘大声吸,小声呼’。”包不同道:“对对,大仙指点得是,倘若是大声呼气,不免似嫌师父之屁……这个并不太香。”
  虽是虚构的故事、虚构的人物,却也反映出吾国“颂圣”文化之博大精深。好在这种人,在今日是越来越少了。社会毕竟在进步中。
1997年版《天龙八部》中的游坦之(麦长青饰)和阿紫(刘玉翠饰)。图源网络
  《天龙八部》中,游坦之跪下磕头,说道:“姑娘,你练成毒掌之后,别忘了为你而死的小人。我姓游,名坦之,可不是什么铁丑。”阿紫微微一笑,说道:“好,你叫游坦之,我记着就是,你对我很忠心,很好,是个挺忠心的奴才!”游坦之听了她这几句称赞,大感安慰,又磕了两个头,说道:“多谢姑娘!”
  社会学家是以1973年发生在斯德哥尔摩一家银行的劫持事件来为这一心理疾病命名的。金庸则早在近十年前,写出一位标准的重度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游坦之。如此人物,岂可仅以“通俗作家”目之?
  《鸳鸯刀》中,林玉龙与任飞燕,一对欢喜冤家,相打相杀。大姑娘萧中慧很是奇怪,问道:“你们既是夫妻,怎地又打又骂,又动刀子?”任飞燕冷笑道:“哈哈,大姑娘,等你嫁了男人,那就明白啦。夫妻若是不打架,那还叫什么夫妻?”萧中慧脱口而出,说道:“我爹爹妈妈就从来不吵嘴不打架。”林玉龙骂道:“他妈的,这算什么夫妻?定然路道不正!”
  萧中慧的父母,果然不是真正的夫妻。
  《鸳鸯刀》是金庸写得最失败的小说,此一情节,几乎是唯一亮点。
  刘国重(金庸研究者)
  新京报编辑:吴龙珍 校对:郭利琴
  再见江湖!武侠小说泰斗金庸逝世
38#
 chuanyezf 发表于: 2018-10-31 10:08:01|只看该作者

陈墨谈金庸:为什么说江湖内外 金庸都是个传奇?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陈墨谈金庸:为什么说江湖内外,金庸都是个传奇?

  一
  金庸先生说,他只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这是一种谦逊,也是骄傲。所有武侠迷都知道,金庸是个会讲故事的人,能讲好故事的人。故事是精神的食粮,心理的灵药;是成长的催化剂,不可或缺的人生伴侣。有多少好故事,有多少会讲好故事的人,是衡量一个民族文化财富的标志,甚至是文明水平高低的刻度。
  金庸先生会讲故事,处女作《书剑恩仇录》即出口不凡,把乾隆皇帝、福康安等历史人物和陈家洛、余鱼同等虚构人物融于一体,把民族大义和血缘亲情的冲突作最大限度张力实验,在完成民族主义主题的同时顺带完成了对汉族书生精神弱点的反思和批评。《庖丁解牛》的生动寓言竟是超级武功的哲学依据,慢道不信,这正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在别家故事中的李自成,要么是乱党贼寇,要么是革命英雄,惟有在金庸《碧血剑》中,既有起义领袖的卡里斯玛气质,又有草莽英雄的文化心理局限,呈现了这个历史人物的灵魂。而“昨日的万里长城,今日的一缕英魂”的野唱,更洞见了千年政治文化的老伤。
《书剑恩仇录》  作者:金庸 版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4年5月

  金庸先生会讲故事,《射雕英雄传》中南宋历史烽烟和英雄传奇,是以郭靖、杨康两位主人公截然不同的成长经历为衬底;而在成长故事的字里行间,却还有教育的寓言,如人生教科书。江南七怪满堂灌,让郭靖无所适从,愈显其笨,其实不过是应试教育的方法不高明。一旦由马钰寓教于乐,进而由洪七公因材施教,笨拙的郭靖便脱胎换骨,让人刮目相看。而一旦游学四方,观摩东邪、西毒、南帝和中神通的学术路径,更是卓然成家。非但杨康、欧阳克无法望其项背,即便是聪明绝顶的黄蓉,也只能瞠乎其后。《神雕侠侣》非但是武侠奇葩,爱情宝典,也是成长故事的另一版本。主人公杨过命途多舛,无寻常路可走,只能另辟蹊径,最后与郭靖殊途同归,奥秘是:寻找自我、认识自我、建构自我。
  金庸先生会讲故事,以《天龙八部》即非人的神道精怪为书名,其实仍是探索人如何成为人的重大主题。段誉、萧峰、虚竹三位主人公,都有“恶人”血统,段誉的生父是天下第一大恶人段延庆;虚竹的生母叶二娘是天下第二大恶人;萧峰生父萧远山亦是愤怒成狂、罪恶累累。与此同时,他们还都面临自我期许与社会角色间的重大矛盾,段誉喜欢易经佛学,不喜欢武功打斗,但他是大理王子、段氏武功的继承人,巨大的社会压力无计可避;萧峰领导丐帮抗辽保国,但他的身份竟是契丹人;虚竹只想做少林寺的小和尚,但无法自控的命运却把他送上了灵鹫宫。《天龙八部》的故事,正是三位主人公如何与命运抗争,如何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如何成为人间英雄的奋斗史。书中其实没有半个精怪,只有不加控制的欲望和无法预知的社会压力,使得书中人物患上了程度不等的神经症。无论是天下四大恶人,还是慕容博、萧远山,或是段正淳及其妻子情人和逍遥派师兄弟姊妹,无不如是。如是,这部书就不仅是人生寓言,也是人间寓言。
《天龙八部》  作者:
  金庸 版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4年5月

  金庸先生会讲故事,从“为国为民、牺牲自我”的儒家之侠、“至性至情、实现自我”的道家之侠、“无欲无求、无人无我”的佛家之侠一路写来,直到《笑傲江湖》的令狐冲,他那迷倒众生的气质,来自放浪不羁的自由天性,艰苦卓绝的自由人生之路,前有先贤,后有来者。或许,在任我行、左冷禅、岳不群的世界中,令狐冲的结局有些理想化。于是就有《鹿鼎记》韦小宝故事。有人说,《鹿鼎记》是为康熙及其皇权歌功颂德之作,那恐怕只是表层;深层次是,韦小宝与康熙不过是一物两面,小丑原就是圣君的替身与化身,作为文化精灵与怪胎,韦小宝与康熙都是导游,且互为镜像。《鹿鼎记》中,深藏了国民性文化之谜。
  金庸先生是武侠小说作家,武侠小说属通俗文类,有其类型规范与模式。金庸的超常之处,是他能不断突破类型模式,不懈地追求与众不同,即便掌握了超级成功秘方,也不做简单的自我复制。在武侠小说家中,没有人像他那样,愿意花费十年时间,对自己的成名之作进行逐字逐句的修订。在所有武侠小说中,也没有其他作品如金庸小说那样,突破雅俗藩篱,让文学批评界莫衷一是,至今仍争论不休。真正的好故事,是无尚瑰宝,足以打破刻板印象,留下理论谜题。
  二
  金庸不仅是讲故事的人,他的94年人生,本身就是好故事,足够传奇,足够励志,足够曲折,足够深邃。金庸不过是查良镛先生的多个化身之一,成就非凡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原是地地道道的业余创作。
  他的职业身份,是著名报人,从《东南日报》、《大公报》及《新晚报》记者、编辑和专栏作家,到《明报》业主、社评家和明报集团董事局主席。很多人都熟悉金庸办报故事,怕非一部专业博士论文可以说尽。有一条线索格外值得注意,那就是《明报》与《神雕侠侣》诞生于同一年,即1959年;小说主人公杨过与作者金庸/创业者查良镛的路径,也是同一方向:同一种积郁愤懑,同一种突破正统礼教大防的壮志雄心,同一面建构并且彰显自我的精神旗帜。
  当年拜谒梁羽生先生,梁先生垂询:在你看来,我和金庸的根本区别何在?答案当然是:金庸善于经营。善于故事经营,善于小说版权经营,善于报业经营,且善于人生经营。真正的经营才能,非止于技巧,更非止于权谋,而是洞明世事人情的活力、勇气、智慧与直觉。文章如此,人生亦是如此。金庸创办《明报》,当然与其武侠小说畅销有关,与其让别家报纸连载,何不自己办报?与其让他人盗印,何不自己出版?而初期的《明报》,正是以小说连载吸引读者,武侠小说是先锋,金庸小说是元帅。商业化与亲民性,是《明报》故事的第一季。
1959年金庸创办《明报》。

  《明报》故事第二季,从小报跃升大报,当然是由小说园变成新闻纸,让新闻性与娱乐性相得益彰,进而变娱乐性第一为新闻性第一。生存发展的奥妙之一,是在香港当年非左即右、非蓝即红的政治对峙中,做了意识形态藏锋的自由第三方。每家大报都要面对1962年大陆居民逃港事件,惟《明报》超越非此即彼的立场偏见,选择人道立场和香港在地性观点,让同情心与理智态度共同引领舆论导向。《明报》的成功升级,非仅因纯粹的新闻眼,更取决于博大的思想襟怀。说金庸因武侠小说的成功而导致《明报》的成功,固然不无道理;而《明报》的成功导致金庸武侠小说的升级,也是不可忽略的事实:1962年的《天龙八部》中,即充满超度人间苦难的思索和书写。此后的《笑傲江湖》和《鹿鼎记》等书,无不体现作者对历史文化的深入洞察和对祖国社会的现实关怀。
金庸在明报大厦办公室,1989

  《明报》故事第三季,是从大报升级为名报,取决于金庸的社评。香江第一健笔,说的可不是写武侠小说的金庸,而是指独具慧眼的时事评论家查良镛。《明报》社评卓尔不凡,为同行称道,并被当年北京、台北及华盛顿等地政治要人所重视,源于作者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对政治与外交事务的洞察力。而这种视野和洞察力,不仅来自当年重庆中央政治学校外交系的专业素养,更来自终生不渝的自我期许:那一份凌云壮志,才是他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的真正原因吧?
  三
  金庸先生一生坎坷。
  高中被学校开除,大学又被学校开除,少年丧母,中年丧子,老年时有不虞之誉,也多求全之毁。为香港基本法费尽心智,被谩骂攻击;80多岁终园剑桥梦,获得博士学位,竟也被嘲讽讥笑。《神雕侠侣》中杨过,襄阳城外保国卫民,得万民感戴,谁又真正懂得,那一招“黯然销魂掌”,有几多悲苦,几多忧伤?
  金庸先生走了。金庸故事结束,剩下的,只有哀思。
  再见江湖!武侠小说泰斗金庸逝世
37#
 杨坝河 发表于: 2018-10-31 10:08:01|只看该作者

“阿紫”刘玉翠:感激金庸让观众记住我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阿紫”刘玉翠:感激金庸,让观众记住我

  (记者:周慧晓婉)10月30日,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原名查良镛)在香港养和医院逝世,享年94岁。曾在97版《天龙八部》中扮演阿紫、TVB版《鹿鼎记》中扮演建宁公主的刘玉翠接受了新京报记者的专访,她表示自己听到金庸离世的消息心情极为复杂难过,“我很遗憾,没有机会跟金庸先生见过面。1997年,我见过他的后人,跟他的缘分是好像很熟,可很陌生。我演的是他小说里面的人,可是跟他本人却没接触过。但他去世,就有种亲人离去的感觉,感觉他懂我似的,心情很复杂很难过。毕竟,因为他笔下的这两个人物赠予我演艺生命中的荣誉。”
  刘玉翠回忆,演阿紫的时候大概28岁,最开始她本想推掉这个角色,第一是因为这是个反派,她担心会被人骂,后来因为前辈劝告才接了下来。“前辈跟我说,你不要推,这是一个很好的角色,黄日华演乔峰,你们肯定会有一些火花。而且这部小说是很经典的,你不要错失这个机会。《天龙八部》是我人生中读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但当时不知道《天龙八部》是什么,也完全不明白。”
  刘玉翠买了小说之后一口气就看完了,“我真的进入了那些武侠世界,也真的理解阿紫这个角色。有人觉得她是妖女,觉得她是坏的,可是在我的眼中,她是很值得去爱的角色,我觉得她是整部小说里我最喜爱的人物。后来我立志要把她演好,演完之后也不知道会有如此大的反响。感激金庸先生,让观众至今都记得我。”
刘玉翠说《天龙八部》是她人生中读的第一部武侠小说。本人供图
《天龙八部》中阿紫抱乔峰跳崖前的经典镜头。视频截图
  新京报记者 周慧晓婉 编辑:吴奇函 徐美琳 校对:郭利琴
  再见江湖!武侠小说泰斗金庸逝世
36#
 闪亮山 发表于: 2018-10-31 10:08:01|只看该作者

新京报:多谢金庸 给了我们一个永不幻灭的武侠梦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多谢你,金庸,给了我们一个永不幻灭的武侠梦

  “金庸没了。”
  这四个字最先带来的是一片短暂的静默,紧接着才是难以置信的眼神和手指触碰手机屏幕的声音。
  “《明报》发消息了,这回确定是离开了。”
  刚刚不敢相信的神情瞬间僵在脸上,又是一片静默。

  这也难怪,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这位武侠小说的宗师已经在媒体上死过很多回了,每一次消息听起来都言之凿凿,但最终又都像风过水面,在惊起几圈涟漪之后归于无形。金庸的死而复生如此频繁,以至于让人开始相信,他或许真的学会了自己笔下《九阳真经》里的绝世内功,游戏于生死之间。即使是他这一次的“确定死亡”,很可能或许也不过是他避世凡尘的一种方法。毕竟,在他的小说里,死亡是绝世武功不可或缺的必经试炼,每一次死亡都意味着一次对自身的超越。
  对度过了又一个不眠之夜的金庸读者来说,这个解释也许更容易接受。毕竟,当年,正是他笔下侠骨柔肠的武林世界,陪伴自己在兴奋与紧张中渡过了一个又一个失眠的夜晚──金庸的小说绝对不是上好的睡前读物,就像一位金庸迷所说的:“只要一打开,就睡意全无”。书里是策马加鞭的侠客,书外是双眼熬红的读者,还有什么是比这更般配的组合吗?
  拥被不眠读金庸,相信是每一位金庸迷都曾有过的经历。而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寒秋长夜,窝在被窝里失眠回想那段阅读金庸的时光,或许正是献给这位魂返太虚的武侠宗师的一瓣心香。如果你也一夜未眠,不妨在天际泛白的这一刻,回想一下儿在那个初遇的时刻,究竟是哪段情节猝然射中了你的心房。

  2004年,金庸在香港。
  浩浩愁,茫茫劫。
  短歌终,明月缺。
  郁郁佳城,中有碧血。
  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
  一缕香魂无断绝。
  是耶非耶,化为蝴蝶。
  《书剑恩仇录》结尾的这首词不知赚得了多少少年的热泪。可惜,这首诗并非红花会总舵主陈家洛所书,也不是献给那位不惧威势,刚烈可钦的香香公主。民国时代掌故学家邓之诚在《骨董琐记》“陶然亭香冢”中早有考证,它乃是出自同光年间一位鲜为人知的官员张盛藻之手,悼怀的人自然也不是金庸托名“香香公主”的香妃,而是一位更不知名的妓女茜云。
  尽管史实如此大跌眼镜,但这丝毫不影响这首词成为《书剑恩仇录》的点睛之笔,仿佛它本就应该是写给香香公主的,也应该出自那位柔情刚直的陈家洛之手。可怜书剑皆负我,唯有只语诉衷肠。套在温润君子枷锁下的陈家洛,可以说是大陆金庸迷心中的第一位金派风格的侠士。内地出版的第一部金庸著作,正是《书剑恩仇录》。
  1984年11月,由科学普及出版社广州分社率先出版。奇巧的是,它也是金庸写的第一部武侠小说。
《书剑恩仇录》  作者:
  金庸 版本:科学普及出版社广州分社 1984年10月

  但在此之前,有没有哪位大陆读者已经读过金庸的武侠小说了呢?毕竟,从《书剑恩仇录》1955年问世以来,金庸的武侠小说在香港已经热销了将近三十年。不能排除有人在《书剑恩仇录》之前就已经读过金庸的作品。根据一则至今尚未证实的轶事,邓小平是金庸的头号读者。1981年7月18日,金庸受邀首次访问内地时,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门口接见他时,第一句话便是:“你的小说我是读了的。”后面的事情则顺理成章,受宠若惊的金庸在回到香港后,立刻将一套明河出版社版的《金庸小说全集》寄呈给邓小平。2004年9月号的《明报》刊登了这宗佳话,并且引用邓小平次女邓楠对金庸说的话:“爸爸很喜欢看你的小说,每天晚上睡觉前都看几页。”
  得到领导人首肯的金庸著作终于拿到了在大陆的通行证。尽管这份通行证的取得金庸本人未必知情。从1984年大陆出版的《书剑恩仇录》开始,到1985年10月山东文艺出版社刊行了《笑傲江湖》,不到一年时间里,金庸的全部武侠小说在大陆全部出齐。他的《倚天屠龙记》《射雕英雄传》和《书剑恩仇录》印数分别是89万册、70万册和69.8万册。到1992年,金庸作品的总印数已经高达478.8万册,这还仅仅是正规出版社标明的印数。至于那些昙花一现的地下出版社疯狂盗印的数量,恐怕更是以十倍百倍计算。就连他的中短篇小说《侠客行》和《越女剑》都在数份报刊上转载,他的《倚天屠龙记》甚至刊登在1985年的《老人天地》中,尽管只是节选,但也为这位武侠宗师俘获了大批张三丰级别的读者。在当时的电台广告中,金庸小说中的情节是推销各种健身补品和养生秘笈的绝佳宣传。1980年代席卷中国的“气功热”中不少光怪陆离的招式心法,也取材自金庸的武侠小说。最典型的就是《天龙八部》中所谓能修炼上乘内功的少林秘笈《易筋经》和《倚天屠龙记》中的《九阳真经》,其中的字句和解释已经成为了人们对所谓气功的经典解释,至今仍然让某些人沉迷其中,深信不疑。
1994年版的金庸作品全集。

  不过,金庸最大批的读者还是那群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现代文学研究者钱理群曾经回忆过他是如何被自己的一群学生带进金庸小说的深坑的:
  “那时我正给1981届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学生讲‘中国现代文学史’。有一天一个和我经常来往的学生跑来问我:‘老师,有一个作家叫金庸,你知道吗?’我确实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于是这位学生半开玩笑、半挑战性地对我说:‘你不读金庸的作品,你就不能说完全了解现代文学。’他并且告诉我,几乎全班同学(特别是男同学)都迷上了金庸,轮流到海淀一个书摊用高价租金庸小说看,而且一致公认为,金庸的作品比我在课堂上介绍的许多现代作品要有意思得多。”
  钱理群开始时怀疑“这或许只是年轻人的青春阅读兴趣,是夸大其辞的”。但当他在苦闷中拿起金庸的小说后,却发现自己再也放不下了。《倚天屠龙记》中那句“生亦何欢,死亦何苦,怜我世人,忧患实多”让他“突然有一种被雷电击中的感觉”。他将这句话抄下来寄给他的一名研究生,但巧的是,这名年轻的研究生也想到了这句话,并且把它抄在墙上。
  “一切忧虑和焦灼都得以缓解”,这是金庸作品给那一代人心灵带来的感受。诚如钱理群所感受到的,金庸的小说它握住了1980年代那种内在的忧虑和焦灼,并且提供了一种解决之道。如果能够用一个词来形容1980年代,那就是“打破”。打破滞闷闭塞的牢笼,呼吸外来的新鲜空气。个人的灵魂已经被枷锁束缚捆绑了二十多年,如今终于能够挣脱出来。涌动的血脉急需一种思想的刺激,才能满足心灵对新鲜事物的贪婪渴求。而这恰恰是金庸武侠小说的精髓所在。书中的侠客都是一群跳脱开束缚的人,他们敢于质疑既定的秩序和规则,凭借自己的力量步步升级,终于获得改变时代的能力。雄心与权欲,性情与贪婪,诱惑与超脱,这既是书中的武林世界,也是读者面对的现实世界。而金庸平易近人又不乏文采的辞句,比起那些自诩启蒙思想者的玄之又玄的高头讲章,更能吸引普通人的心灵。对一些读者来说,它就像是一根撬棒,撬开了个人对自由人性的追求。
金庸与著名影星夏梦。

  更能击中读者心灵的一点,是里面塑造的人物角色是如此丰富多彩,就像一道光谱,从最深沉的黑色到最明亮的白色,色彩之间的过渡又并非泾渭分明,而是混为一体。光与暗、正与邪之间的对立,也并不那么明晰。对长期禁锢在革命样板戏非善即恶、非好即坏、非红即黑的二元对立世界观里的人们来说,金庸武侠世界中的人物更亲切可人。就像一位读者所说的,萧峰杀死阿朱那一段情节,让他肝肠寸断、痛哭不已。“这世上就只一个阿朱,四海列国,千秋万载,就只一个阿朱”,诚然如此,但如此相亲挚爱,最后却因误杀而天人永隔,这种爱恨之间难以取舍的纠结与苦痛,是过去那种二元世界观既不能理解,也无法允许的。而认识到这种人性与世事的复杂与多变,也是一个时代的人成长的过程。在过去,唯有革命下的爱情是值得歌颂的,自我的牺牲是为了更宏大的事业,而金庸的作品却告诉读者们,牺牲也可以仅仅是因为爱情,甚至是偶然造成的悲剧。理想也同样如此,在过去,年轻人被告知树立崇高的理想是成功的唯一途径,而《书剑恩仇录》中陈家洛的理想不可谓不崇高,但他最后还是永失所爱,孑身孤影,惟与夕阳荒草作伴──曾经被灌输的不容置疑的必然性就被这样轻而易举的打破了。即使这意味着一个火热时代的理想幻灭,但也意味着一个新的、属于个人的时代的开始。
2004年8月,金庸在香港家中。

  尽管金庸的小说握住了那个时代真切的、甚至噙着苦痛和焦虑的灵魂。但它同样也赋予那一代读者以希望。由于金庸的武林世界丰富异常,以至于每个人都可以从中各取所需,都可以将自己想象成书中的某一个角色。就像《笑傲江湖》中剑术通神的风清扬。他的名字固然可以成为阿里集团CEO马云的专属花名,但同样,它也可以是学校里某位同桌的绰号,自然,也可以是想象中武侠世界里的自己。在少年的游戏世界里,你既可以扮演张无忌,也可以成为欧阳锋。高中的校园恋人大可以自以为是杨过和小龙女,郭靖与黄蓉,不必在乎自己的长相是否与书中相符──尽管出身、环境、社会等等造就了种种的不平等。但在金庸创造的武林世界里,每一位读者都可以在想象中获得平等的身份。那些高来高去的武功,神出鬼没的暗器,深谷密室中的秘笈,只要你打开书本,都可以获得。哪怕你只有一碗泡面,当你掰开叉子时,你的手里就是一把号令武林的屠龙刀。当你在被窝里手拿电筒,熬夜翻看金庸的小说时,你就可以想象自己身在那座活死人墓里,你手中的电筒就是直指苍穹的倚天剑。
  你看这些白云
  聚了又散,散了又聚
  人生离合,亦复如斯
  天亮了,梦还在。
  多谢你,金庸,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梦。
  再见江湖!武侠小说泰斗金庸逝世
35#
 老乡亲 发表于: 2018-10-31 09:22:01|只看该作者

金庸最爱的城市除了苏杭就是成都 黄蓉的“蓉”就是成都的蓉

源自:华西都市报
金大侠坐滑竿体验“青城派”的待客之礼。
  金大侠曾经说过,他最爱的城市除了苏杭,就是成都。2004年金庸入成都,曾接受华西都市报的专访。值此追忆逝者的时刻,让我们重温部分专访内容──

夸四川“最可爱的女孩是四川人”
  :四川有您作品中的人物煮酒论英雄的地方吗?
  :当然。以前有人说我作品中的四川武门,都是坏的,其实,我作品中最可爱的女人、我最喜欢的郭襄女侠,就是四川人,峨眉派的创始人,没有全都是不好的嘛!大家说,最可爱、最聪明、武功最好的女孩是谁?对,黄蓉,黄蓉的蓉字,就是成都的蓉嘛!(现场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您作品中的人都是武功盖世,请问金先生您会几门武功?
  答(笑着连连摆手):一门也不会!没学过。(大家发出一阵会意的笑声)

聊作家 苏东坡、巴金最感动我
  :四川诞生了李白、苏东坡、巴金、郭沫若等文豪,您喜欢哪一位?为什么?
  :古代的最喜欢苏轼,现代的喜欢巴金。苏东坡多才多艺,文章好,我的《神雕侠侣》里就引用了他为去世的夫人写的词,我每次读都很感动,都会泪下。宋朝过去一千多年了,到今天我读,还流泪,很感动,这是很少有的。巴金也是这样,他感动了我。巴金是浙江人,是我的家乡人,后来他的曾祖父迁到四川,所以变成了四川人,浙江和四川两省就这样交汇在一起了。巴金现在身体不太好,我希望他早日恢复健康,再写好的文章。

话变脸 张艺谋没选变脸太遗憾
  :四川您想见什么人呢?答:我当然愿意见到一些作家朋友,如魏明伦。我喜欢看川剧,原来看《变脸》,老是看不懂,也知道那是川剧的一个秘密,不会讲给人家听的。后来在香港见到魏明伦,就说:你可不可以只告诉我一个人,我不会告诉别人的。他就告诉了我,感谢他把四川宝贵的秘密技术告诉了我。张艺谋奥运表演的8分钟,没有把“变脸”放进去,我和太太看了后都觉得:可惜!如果见到张艺谋,我会建议他,最好把四川的“变脸”放进去。他现在搞的这个东西很普通,如果“变脸”之后,再把衣服也变一变,变出“China(中国)”字样,戏剧效果应该更好!(说得兴起的金庸高兴得像一个顽童。)
  原文作者:华西都市报记者杜恩湖何炜吴德玉见习记者李健亚
34#
 dejiao 发表于: 2018-10-31 09:22:01|只看该作者

金庸逝世享年94岁 曾说黄蓉的“蓉”字就指成都

源自:四川日报
  [川报观察综合报道]10月30日,一代武侠小说泰斗查良镛(笔名金庸)病逝,终年94岁。
  查良镛生于1924年3月10日,是浙江海宁人。查良镛于1940年代后期移居香港,其后以笔名“金庸”著作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如《射鵰英雄传》、《神鵰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等,其作品更屡被翻拍电影。
  金庸的全部武侠小说,共15部,世人把它们归为两句诗:“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又名《素心剑》)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

忆金庸入川:黄蓉的“蓉”字指的就是成都
⊙作者:华西都市报记者 杜恩湖 何炜 吴德玉 见习记者:李健亚

  金大侠曾经说过,他最爱的城市除了苏杭,就是成都。2004年金庸入成都,接受了华西都市报记者的专访。旧文如下,值得重温──

谈作品
“大家看得嘻嘻哈哈的就行了”

  :您的武侠小说是个奇迹,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您如何看待您作品的文学价值?
  :(笑着挥挥手)我的作品没什么文学价值!简单说,就是有点娱乐性,大众性,是通俗作品,大家看得嘻嘻哈哈的就行了。严家炎先生(著名学者,曾出专著《金庸小说论稿》)帮我捧场,很感谢。现在对作品批评的同情风、人情风很盛呀!如果年轻人能在娱乐中精神上有点提高,就比较好了。

夸四川
“最可爱的女孩是四川人”

  :四川有您作品中的人物煮酒论英雄的地方吗?
  :当然。以前有人说我作品中的四川武门,都是坏的,其实,我作品中最可爱的女人、我最喜欢的郭襄女侠,就是四川人,峨眉派的创始人,没有全都是不好的嘛!大家说,最可爱、最聪明、武功最好的女孩是谁?对,黄蓉,黄蓉的蓉字,就是成都的蓉嘛!(现场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您作品中的人都是武功盖世,请问金先生您会几门武功?
  答(笑着连连摆手):一门也不会!没学过。(大家发出一阵会意的笑声)

聊作家
苏东坡、巴金最感动我

  :四川诞生了李白、苏东坡、巴金、郭沫若等文豪,您喜欢哪一位?为什么?
  :古代的最喜欢苏轼,现代的喜欢巴金。苏东坡多才多艺,文章好,我的《神雕侠侣》里就引用了他为去世的夫人写的词,我每次读都很感动,都会泪下。宋朝过去一千多年了,到今天我读,还流泪,很感动,这是很少有的。巴金也是这样,他感动了我。巴金是浙江人,是我的家乡人,后来他的曾祖父迁到四川,所以变成了四川人,浙江和四川两省就这样交汇在一起了。巴金现在身体不太好,我希望他早日恢复健康,再写好的文章。

话变脸
张艺谋没选变脸太遗憾

  :四川您想见什么人呢?
  :我当然愿意见到一些作家朋友,如魏明伦。我喜欢看川剧,原来看《变脸》,老是看不懂,也知道那是川剧的一个秘密,不会讲给人家听的。后来在香港见到魏明伦,就说:你可不可以只告诉我一个人,我不会告诉别人的。他就告诉了我,感谢他把四川宝贵的秘密技术告诉了我。张艺谋奥运表演的8分钟,没有把“变脸”放进去,我和太太看了后都觉得:可惜!如果见到张艺谋,我会建议他,最好把四川的“变脸”放进去。他现在搞的这个东西很普通,如果“变脸”之后,再把衣服也变一变,变出“China(中国)”字样,戏剧效果应该更好!(说得兴起的金庸高兴得像一个顽童。)

侃变化
四川变化非常大

  :您对四川有什么感想?
  :衷心感谢中国作协、四川作协招待我们游玩、观光,跟我的香港同伴、北京的朋友们一起,有机会来到四川来,很高兴,再次感谢。40年前我是各位记者的同行,这几年我又成为中国作协的会员,接受各位的招待,非常感谢。我在1981年来过四川一次,我这次目前只走了机场到宾馆的这一段短短的路程,已感到变化非常大,路很平坦,进步很大,看到风景,肯定会更迷人,我第三次感谢主办者和同行们。
33#
 杨坝河 发表于: 2018-10-31 09:08:00|只看该作者

张纪中:金庸是乔峰杨过等所有大侠的合体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张纪中:金庸是乔峰杨过等所有大侠的合体

  (记者:周慧晓婉)10月30日,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原名查良镛)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与金庸有着20年深厚交情的著名导演张纪中在接受新京报独家专访时表示,他至今不愿相信金庸去世的消息属实,并称金庸是乔峰、杨过等所有大侠的合体。
  前几天张纪中就从金庸太太处得知他病情恶化的消息,“我当即就想去香港看他,但第二天查太太又告诉我病情稳定下来了,让我继续去美国吧,如果有什么消息再告诉我。昨天我听到消息非常震惊难过,我知道人老了,但我真的非常难过,难过。我最后一次见到他时是在他93岁生日,那天我真是抱着他亲了一下。我推着轮椅把他送到车上,查太太还说,他一生中唯一被一个男人亲过就是我。现在回想起来我真的觉得世事难料。”
  跟金庸接触了二十年,张纪中说,“他表面非常儒雅,但内心的侠义之情非常强烈。为人做事,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我觉得这一点非常值得我这样的人学习,或者说是感染我的最重要一点,我觉得他是乔峰、杨过等所有大侠的合体。他在生活中,你都可以看到他的武侠精神。”
  张纪中提到,在日常生活中金庸非常慷慨,“我和他一起出去的时候他每次都对服务人员很慷慨。我们去吃饭,他给服务员的小费都让我非常吃惊,每人都给五百、一千港币,我觉得他真的是大侠之风。”

张纪中和金庸合影。张纪中本人供图

  新京报记者 周慧晓婉 编辑:吴奇函 校对:郭利琴
  再见江湖!武侠小说泰斗金庸逝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6 03:23, Processed in 4.695608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