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楼主: 情肠寡肚|查看: 17116|回复: 71
[作家] 

岁月悠长 山河无恙

 [复制链接]
 问薇千柔 发表于: 2018-10-31 03:01:00|显示全部楼层

金庸今日逝世 两年前今日“梦中情人”夏梦去世

源自:封面新闻
原文标题:两年前今日夏梦去世 曾是王语嫣、小龙女原型

⊙记者:张杰

  多么希望这依然是一场虚惊!“被死亡”5次的金庸先生,在2018年深秋,再次传来了的仙逝的坏消息!封面新闻记者多次拨打金庸先生儿子查传绸的电话,一直无人接听。金庸先生创办的明河出版社媒体联系人和办公电话一直也无人接听。作家祝勇在朋友圈说,“作家香港陶杰先生对我说,金庸先生快不行了,没想到这么快。”
  网络出现了清一色的刷屏,以及怀念金庸,回忆自己武侠阅读时光的狂潮。“我是从小学五年级开始读金庸小说的,读的第一本是《连城诀》,因为在同学抱来的一大摞金庸全集里,它比较薄。但读完后很后悔第一本读它,因为它实在是太灰暗了。多年之后,我又很庆幸第一本读它,因为它让我很早就懂得,人性光芒的难得与可贵。”“以前通宵通宵读金庸的书,另一个是古龙。影响太深!”
mZiz-hnfikvc4545224.jpg
夏梦
  有位令人唏嘘感慨的是,金庸的“梦中情人”夏梦仙逝是在2016年10月30号。两年后的10月30日,大侠与夏梦的忌日都一样,也许冥冥之中也印证一种别样的深情吧。
  夏梦原名杨濛,1933年2月16日生于上海,祖籍江苏苏州,是上世纪50-60年代香港长城电影制片公司首席女演员。
  1957年,金庸化名“林欢”,为长城写剧本。由此认识夏梦。金庸为夏梦量身制作的古装片《绝代佳人》大获好评,并获得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荣誉奖。金庸难得的一次当导演,就是夏梦主演的戏曲电影《王老虎抢亲》,这部电影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掀起了中国戏曲电影的热潮。金庸曾说:“西施长什么样不知道,不过她至少要有夏梦之姿,才算名不虚传。”据说金庸小说中的王语嫣、小龙女等美人的原型都来自夏梦。
gaXl-hnfikvc4545292.jpg
金庸与夏梦
  夏梦主演过38部电影,是当时香港最大的左派电影公司长城公司的当家头牌。1967年,夏梦在最美丽的年华告别银幕,移居海外。她是后来许多香港明星心目中的“大明星”。2014年是夏梦从影65周年,这位生于上海的“明星中的明星”回到上海,和老友影迷共同庆祝。2014年11月15日,夏梦还在淮海路的三联书店举办了画册的签售会。11月16日,夏梦在电影博物馆举行了影迷见面会,比夏梦还大10岁的秦怡也作为“影迷”来为她祝贺。2016年10月30日夏梦去世,享年83岁。
  武侠小说泰斗金庸逝世 终年94岁
 天雨ai2 发表于: 2018-10-31 02:08:00|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人民日报:作别金庸 他的侠气不曾飘然远引

源自:人民日报
原文标题:作别金庸,他的侠气不曾飘然远引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大家好,受党报评论君邀请,今天我们来聊聊金庸。
  这个晚上,正在复旦讲课,瞥到手机中跳出金庸去世的消息,不由失神。很快,网上的追思狂潮般涌将出来……
  一位94岁,且已淡出江湖的老者,以传统中国人的眼光来看,他的远逝该算是喜丧了,应该点起红蜡烛,为老人送行。然而,何以他的背影,仍痛楚了我们的灵魂?
Qsoh-hnfikvc5202286.jpg
  金庸的笔墨,关联了一代人的青春。从此,万丈豪情浪掷九天,千军万马零落成泥。他让我们的想象有多辉煌,留下的黑洞就有多无望。他曾书写过的五千年英雄肝胆、九万里古道热肠,从此唯余字里行间。
  老爷子构建了一个虚虚实实的江湖,那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让中国多少人沉醉。金庸走了,江湖便也暗淡了……
  上个世纪,就是在80年代的复旦。在宿舍里,我们初识金庸的文字,如饮狂泉,在宿舍里击鼓传花般传阅,通宵达旦,血脉贲张。
  很快,到报社做了文化记者和编辑,还忍不住约人写金庸读后,更忍不住自己操刀改写,还记得有这样几句:
  他们并不津津乐道武功的一招一式,也不深究故事情节的合理与否。那么究意是什么吸引了这些曾经或依然自视甚高的知识分子呢?是那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无望情爱?是那种一剑在手、四顾茫茫的孤傲与寂寞?抑或是那种抑强扶弱、大义凛然的干云豪气?……
DfAy-hnfikvc5202332.jpg
  一众平庸平俗的人生,从此被金庸的魔杖点亮。那一段闪闪发亮的青春,有几个名字是不可或缺的,其中最沉甸甸的一位,就是金庸。
  实在沉迷到不能自拔,便在90年代初,和几位同好一起编撰了《武侠小说鉴赏大典》(漓江出版社出版)。我们不知天高地厚,写信请求金庸担纲顾问,老先生居然慨然应允,还帮我们题写了书名。见到他时,则已是十年之后,在上海一家酒店的咖啡厅──老爷子儒雅谦和,一派宗师气概,不似令狐冲,而像极了一灯大师。
  当时,我们向金庸讨教他所理解的“侠”,老爷子一字一顿:“思想家中,我最推崇孟子,推崇至大至刚的大丈夫气概。所谓浩然之气,就是侠气,就是性情中人。”
  见面不谈金大侠,纵读诗书也枉然。至大至刚,浩然之气,影响了一代国人。比如马云创业时所纠集的18罗汉,几乎都迷金庸。马云念念不忘其间“替天行道,铲平人间不平之事”,甚至将阿里巴巴的价值体系,称为“独孤九剑”和“六脉神剑”。
X8UH-hnfikvc5202366.jpg
  那时,性情中人,成了一代人相互间的最高评价。“侠之大者”,也成了无数人的毕生追求。
  “传一曲地老天荒,共一生水远山高”;“让我苦也好,让我累也好,随风飘飘天地任逍遥”……
  这样的精神滋养,早已化入一代阅读者的血液与骨髓。
  久矣不读金庸了。但目光常会不经意地落在书架上,“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15本金庸,它们都在,霎时,心中便一片澄明,十分妥帖。
  唉,俱往矣。大师的凋零,让我们重温那些凝固在上个世纪的背影,在感动中,更有孤独。感谢金庸的长寿,让他的生命韧成了一根飘忽的丝线,串起两个世纪的侠胆义胆,让我们踏实到了现在。
  “他们忠于理想,不停止地追求理想,忠诚地、不声不响地生活下去、追求下去,他们身上始终保留着那个发光的东西”──这是巴金在《爱情三部曲》中热情赞美过的知识分子,也是金庸留给我们人生中的一抹亮色。
  今天,历史悄然合上了一页。
  风,清扬
  且让我们回去
  回到两千年
  回到颠沛流离
  让时间的流言
  再也无力拉开风和你的距离
  让历史的帷幕
  永远隔断世人的好奇
  让十亿个光年
  九万里天地
  成全啸傲江湖的
  侠,和你
  (文| 李泓冰)
  再见江湖!武侠小说泰斗金庸逝世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天雨ai2 发表于: 2018-10-31 01:08:00|显示全部楼层

外国人是如何看金庸的?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外国人是如何看金庸的?

  10月30日下午,金庸逝世的消息得到了相关人士证实。
  印度影星阿米尔汗闻知金庸逝世后,在微博上发文悼念,称他在几个月前才读过金庸的《鹿鼎记》,这部小说带给了他很多快乐。“我本希望能有机会和金庸先生结识的。他给几代人带来了无穷的欢乐。我是他的拥趸。”阿米尔汗如是说。阿米尔汗向金庸的家人致哀,并愿金庸安息。
imr2-hnfikvc5230229.jpg
印度演员阿米尔汗发微博悼念金庸
  新京报记者检索了一下外媒,从外部视角来看外国人是如何看金庸的。
  实际上,早在1989年1月3日,《纽约时报》就曾这样评价金庸:“对中国读者来说,金庸就像是一个人构成的文学运动,与其说他是一位作者,不如说他是一个文学类型。”
  这些年,金庸的作品也逐步被翻译成了英文,在国外也越发引起重视。《书剑恩仇录》英译者晏格文(Graham Earnshaw)他在英译本序言里写道:“金庸创作的人物已然构成了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就好比狄更斯《雾都孤儿》的主角奥利弗·特威斯特对于维多利亚时代的读者一般。”
bk9--hnfikvc5230268.jpg
  《书剑恩仇录》英文版(The Book and The Sword)
⊙作者:金庸

  译者:晏格文(Graham Earnshaw)等
  版本:牛津大学出版社 2015年1月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荣休教授闵福德(John M。Minford)是《鹿鼎记》的英译者。除了《鹿鼎记》,他还翻译了企鹅经典(Penguin Classics)里的《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企鹅经典(Penguin Classics)里的《孙子兵法》以及企鹅版的《易经》。谈起金庸的小说,他说“那乃是金庸构筑的一个完整的世界,半是玄想,半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金庸的小说里,你会遭遇许多的古怪和许多的美妙。”
OYUC-hnfikvc5230296.jpg
  《鹿鼎记》英文版(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
⊙作者:金庸

  译者:闵福德(John M。Minford)
  版本:牛津大学出版社 2002年
  2005年1月在香港法文书店Parenth举办金庸法文版《射雕英雄传》签名会上,法国驻港领事孟嗣德曾指出,金庸先生是“东方的大仲马”。
MWjt-hnfikvc5230339.jpg
  《射雕英雄传》卷一 法文版(La légende du héros chasseur d‘aigles)
⊙作者:金庸

  译者:Wang Jiann-yuh
  版本:Librairie&Edition YOU-FENG 2004年
  《纽约客》曾在今年四月一篇名为“中国最畅销的作家──扣人心弦的故事与政治寓言”的文章中如此评价金庸,“在华语世界中,他作品的文化地位相当于《哈利·波特》系列加上《星球大战》系列的地位”,“他在中国历史里编织他的江湖,相当于J.R.R。托尔金在欧洲的查理曼大帝时期释放他的创造力一样。”
  金庸的作品通过影视漫画游戏等改编深刻地影响着华语地区,包括阿里巴巴的主席马云也深受金庸影响,将金庸的武侠理念融入了他们的公司的精神。香港作家陈冠中认为,“在金庸之前也有很多武侠小说家,但是金庸之于武侠小说的地位相当于鲍勃·迪伦之于民谣”。
  由于语言的原因,中文的诗歌、典故和模糊性导致了金庸的作品相当难翻译,也导致了金庸作品的影响力范围受到了限制,但是这也引来很多出色译者的挑战。一般崇拜其古典中文文采的翻译者,都会认为无法把中文的意蕴准确翻译过去,只好损害其贴切性去保持行文的流畅性。
  但是今年二月出版的英文版的《射雕英雄传》的翻译者Holmwood则采取了折中的方案,做到了语言干净利落,注重营造原著的氛围,引起了不小反响。据《卫报》报道,Buckman在跟Holmwood讨论翻译的可行性之后果断买下了《射雕英雄传》的英文版权,然后卖给了他的老朋友Christopher MacLehose去出版,Buckman给他老朋友的理由是,“金庸之于中国人就像西默农之于法国人和托尔斯泰之于俄国人──这是他们的文化组成部分,是代代都读的。”
qM-i-hnfikvc5230371.jpg
  《射雕英雄传》英文版
⊙作者:金庸

  译者:Anna Holmwood
出版:MacLehose Press 2018年2月

  再见江湖!武侠小说泰斗金庸逝世
 chuanyezf 发表于: 2018-10-31 01:08:00|显示全部楼层

傅国涌:金庸可以毫无争议地排进白话文百强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傅国涌:金庸可以毫无争议地排进白话文百强

  
⊙口述:傅国涌(《金庸传》作者)

  整理:新京报记者 徐学勤
  金庸去世了,这是一件值得悲伤的事情,也是一个时代的结束,虽然他的时代早在30年前就开始谢幕,但无论他的肉身的存在与否,仍然牵动着千千万万读者。
  作为在近百年历史中生活过、努力过,对这个民族和世界怀抱过梦想,并且将这些梦想付诸过实践的一代报人和武侠小说家,金庸的离去将引起人们对他更多的追问、关心和思考。
HTSV-hnfikvc5223587.jpg
《金庸传》
⊙作者:傅国涌

  版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3年9月

“文人论政”最后的一抹余光
  15年前那个酷热的夏天,在杭州,金庸对中央电视台“新闻夜话”的主持人说,将来他的墓碑上会写着这样一句话:“这里躺着一个人,在20世纪、21世纪,他写过几十部武侠小说,这些小说为几亿人喜欢。”如果认真考究的话,应该改为这样更合适,“这里躺着一个人,在20世纪,他写过十几部武侠小说,这些小说为几亿人喜欢。”
  遥望当年,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他写下的14部武侠小说,让无数人如痴如醉。但更重要的是,在1959年到1989年的30年间,他所创办的香港《明报》曾经影响过那个时代的中文世界。虽然,大陆读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不知道有《明报》,也没有看过《明报》,但是《明报》却关心着那个时代的大陆,关心着那个时代的两岸三地,乃至整个世界。金庸亲手执笔写的社评,影响过许多读者。
  他的语言干净、朴素、明白,也常有深刻之处。早在少年时代,他在《东南日报》上发表的《一事能狂便少年》、《人比黄花瘦》、《千人中之一人》等文章,就显示出他在写作上的出色才能。他的文字在中学时代就已经相当成熟老练,他的思想在那个时代就开始成形。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经过了内战的时光,他从1948年来到香港,进入新闻界,他一生大部分的时光,或者说最宝贵的黄金时光,都在从事报业。
  从上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大半个世纪,金庸奔波于杭州《东南日报》、上海《大公报》、香港《大公报》《新闻报》,自己创立《明报》,并把《明报》办成报业集团,成为华人世界傲然独立的一位报人。所以,他留在新闻史上的影响,和他留在武侠小说史上的影响一样重要。虽然,今日大众更关心的是他风靡一时的武侠小说,甚至连他本人在晚年也把武侠小说看得极为重要,但当年创作武侠小说不过是办报的副产品,办报才是他的正业。
66XX-hnfikvc5223620.png
由金庸创办的《明报》
  金庸在报纸上发表武侠小说,是为了吸引读者,扩大报纸的销量。他真正想传递给大众的,是他在社评中表达出来的对两岸三地、国计民生和世界风云的关切。他是一个有才华的评论家,一手写社评,一手写武侠。在那个动荡时代,他提供了清醒且成熟的声音。他不是莽撞的人,在任何风云激荡中,他总有深思熟虑的声音传递给读者。无论是在上世纪60年代末香港的震荡当中,还是在80年代末大陆的风云变幻中,金庸始终坚持自己作为独立报人的立场,而不是人云亦云。他把自己看成是“文人论政”最后的一抹余光。

金庸的文学堪称母语的典范
  金庸生于浙江海宁的一个书香门第,祖上在康熙年间达到科甲最辉煌的位置,他的爷爷出身进士,所以,他是从一个没落的士大夫阶层家庭里成长起来的。他身上有中国文化的深厚积淀,但从小读的是新式学校,饱受了民国中西贯通的教育的滋润。他生逢乱世,少年时代遭遇抗日战争,流亡到浙江南部的丽水碧湖,在那里继续念完初中。开始念高中的时候,差一点被开除,所以又转学到衢州中学。
  虽然,金庸没有接受完整的高等教育,但无论是在重庆中央政治大学,还是上海的东吴大学法学院,他都有幸遇到了许多好老师,也有幸遇到了那个充满了可能性的新闻出版自由的环境。在成长的年代,他显示出过人的才华,也显示出对人类文明热切的向往。他读了很多书,包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万有文库”在内,都曾是他最爱读的读物。
  他年纪轻轻便进入杭州的《东南日报》,成为电讯翻译和记者。后来又考入上海《大公报》,成为电讯翻译,后来还有幸跟随胡政之先生一起创立香港《大公报》。一路走来,他亲眼目睹,亲身见证了民国在大陆谢幕前文人办报的最后时光。所以,当他后来亲自办报的时候,他把这种“文人论政”的传统发扬广大,在香港延续了百年中国言论史上的最后一脉香火。
  他的武侠小说虽然是娱乐作品,但同样延续了中国历史传统,这种传统近可追溯到清代的“公案小说”和“侠义小说”,更远甚至可以追溯到唐人传奇和司马迁的《刺客列传》,更不用说民国时期他读得如痴如醉的那些新武侠。在上世纪50到70年代的香港殖民地环境中,他将这一新武侠小说的传统进一步发扬光大,创造了武侠小说史上的最高峰。他的文字如此干净,如此生动,完全堪称母语的典范。即便放在一百年的中国白话文学史中,金庸也可以毫无争议地排进前一百名。无论是他的社评,还是武侠小说,皆如此。
tsbz-hnfikvc5223705.jpg

金庸的孤寂和落寞
  一个作家,一个报人,无论他有多大的雄心壮志,或者有多少梦想,最终他的生命都要归于尘土。这一点,金庸从来都知道。1979年,当他的儿子在遥远的哥伦比亚大学自杀,他就对人生有了更深的认识,他知道这个世界不是自己可以完全把握的。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他的作品就已经拍成电影和电视连续剧,还被改编成武侠话剧。有一次,在香港大会堂剧院演出他的作品,当人们知道金庸也在现场,观众热烈鼓掌长达一分钟之久。他自己说,“我开心得好像飘在云雾里一样。”这是金庸真实的一面。他毕竟是一个血肉之躯,他人生中有无数的缺陷和遗憾,也有许多不足为外人道的地方,但是,他同样有非常真实诚恳的一面。
  有人说金庸是韦小宝,而不是乔峰或者令狐冲。但他却说,自己肯定不是乔峰,但也不是韦小宝或者陈家洛。活生生的金庸,又要比郭靖、令狐冲多一份狡黠,他身上有许多的复杂性。
  他年轻时在重庆读的是外交系,后来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念的是国际法,在生命的黄昏,还到英国剑桥大学去念博士。在他香港宽大的书房里,放满了各种外文的精装书,但从骨子里,他其实一生都是一个传统的中国人,他的小说政论也是典型的中国文化的产物。
  他说他写的政论之所以常常能一语中的,只不过是从《资治通鉴》中读出来了对人性恶的基本把握。他身上有很深的“大中国主义”的情结,也有香港商业社会带给他的特质,毫无疑问,它也是香港神话和香港奇迹的一部分。没有殖民地香港给他带来的这些环境,他不可能创造出明报集团,也不可能写出十四部风靡华人世界的武侠小说。
IQ7d-hnfikvc5223740.png
他常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创造的江湖世界也是风云跌宕,是是非非如同现实世界一样变幻莫测。有人说,金庸的小说,除了《天龙八部》和《鹿鼎记》,都会给人“回首当时已惘然”的感觉。其实,在荣华富贵、掌声和鲜花后面,作为一个个体生命,金庸也同样有他的孤寂和落寞,有他的惘然和茫然。用他自己的话说,其实《天龙八部》里照样有“回首当时已惘然”的感觉。他说,人生不可能永远美满,因而茫然的感觉在所难免。即便一切目的都达到了,还是会空虚。
  我常想,什么样的感触都会在时间中过去,变成茫然。金庸,一个几乎拥有了世上一切的人,他给出的人生关键词竟然是“茫然”。

一个知识分子的现代样本
  今天当金庸离世的时候,想起他一生留下的作品,包括武侠小说和那些尚未结集成书的成千上万的社评,我们知道一个人能做的,他几乎达到了极限。在百年白话文学史上,他都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存在。
  尽管,我对金庸的为人处事和他的所作所为,并不都是那样认同,但是我仍然深深地感念,作为生在20世纪到21世纪这个特定时空中的金庸,他的故事仍然提供了一个知识分子、一个读书人非常重要的范例。他让世人知道一个人可以达到怎样的一种极限,他可以两手写文章,两手都成为时代和众人的祝福。
8OpS-hnfikvc5223800.png
他的武侠小说多少年来一直是无数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乃至有人可以靠着金庸笔下的人物和故事,成就一番自己的话语世界。虽然金庸自称是小人物,但他是做过大事业的小人物,他是在母语的时空中“射过雕”的英雄。我想起钱穆先生对他的学生辛意云教授说的一句话,“看历史要有能力从大事中把握,评价历史人物主要应看他在历史大事中的作为和影响,而不能只看小事。”这正是钱穆先生常常念兹在兹的“同情之理解”。如果从这个角度说,金庸先生的一生,还真的是要给予高度的评价。
  他的离去,只是肉身的离去,他的文字不会淹没。他留下的精神遗产,他给百年来中国母语时空留下的那些痕迹,都不会被抹掉。我们将继续地追问和寻找他所关心的问题。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他一生所怀抱的理想,最终也并未完成。虽然,在很多人看来,他是一个成功者,但是在他身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几分悲凉之气。
  鲁迅先生评价《红楼梦》的时候说,“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一人而已。”也许金庸并不是那个“呼吸而领会”到悲凉之雾的宝玉,但是他仍然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他怀抱的那种对大中国的理想,仍然会被后世之人长久地追寻和讨论。
  金庸曾在1973年4月22号的《明报》发表题为《最伟大的三结合》的社评,提出“平等的社会主义、自由的民主主义、仁爱的人文主义,这种三结合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我想,他心中自有对现实忧患的清晰判断和危机感,并且也常有承担。虽然在他生命的最后光阴,我们世人对他的要求可能更多,而他所做的已经力不从心,但就凭他在母语领域所做的贡献,他在中国历史上足以传世。
  纪念和哀悼金庸的离去,愿他的灵魂安息!读他的文字,感念他的人,思想他的故事,他依然与我们同在。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天雨ai2 发表于: 2018-10-31 01:08:00|显示全部楼层

金庸走了 原来成长的代价是看熟悉的人一个个离开


原文标题:金庸走了,青春没了。原来成长的代价是看着熟悉的人一个个离开。。……

ugFK-hnfikvc5229604.jpg
  鉴于年年传出大侠驾鹤西巡的假消息。
  所以,在所有弹出消息的地方,总有人一遍一遍地问:“真的?真的?”
  所有人都在回答:是的,这次是真的。
  这次不是谣言了。但,我们多么希望这不是真的。
7brz-hnfikvc5229630.jpg
金庸,原名査良镛(zhā ling yōng),1924年3月10日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
zMjD-hnfikvc5229658.jpg
  他有一个表哥叫徐志摩,金庸小说中的恶人云中鹤,就是徐志摩的笔名。
  他有一个表妹叫陈喆,笔名琼瑶。
  他有一个堂兄叫查良铮,笔名穆旦。
  他有一个表姐夫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 弹之父。
  而他的大姨妈袁晓园,则是汉语拼音的发明人。
  而他,将名字中的“镛”字一分为二,成为“金庸”。
  这一家人简直承包了中国近代朦胧诗、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现代诗,甚至科学。
K3HA-hnfikvc5229688.jpg
金庸从1955年开始写武侠小说,第一部作品为《书剑恩仇录》,1972年写完《鹿鼎记》后正式封笔。
  但他的武侠世界却没有就此终结。
  “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武侠小说。”
  而他笔下的世界,被一次又一次的翻拍,只为“经典”二字。
  也成为陪伴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成长的标志。
  《飞狐外传》
MShb-hnfikvc5229705.jpg
  《雪山飞狐》
g0n1-hnfikvc5229724.jpg
  《连城诀》
O4j--hnfikvc5229750.jpg
  《天龙八部》
k7cn-hnfikvc5229774.jpg
  《射雕英雄传》
tD5g-hnfikvc5229830.jpg
  《笑傲江湖》
3t-3-hnfikvc5229863.jpg
  《书剑恩仇录》
_8TD-hnfikvc5229893.jpg
  《神雕侠侣》
Q4W8-hnfikvc5229936.jpg
  《侠客行》
xgp2-hnfikvc5229965.jpg
  《倚天屠龙记》
xiTW-hnfikvc5229988.jpg
  《碧血剑》
5Je9-hnfikvc5230012.jpg
  《鹿鼎记》
agDt-hnfikvc5230044.jpg
  随着古龙、梁羽生、金庸的先后离世,中国武侠三大宗师的时代正式终结。
  古龙去世时,乔奇为他写:

小李飞刀成绝响,人间不见楚留香。
  几年前,梁羽生逝世,金庸曾写下挽联:

同行同事同年大先辈,亦狂亦侠亦文好朋友。
自愧不如者:同年弟金庸敬挽。

  金庸去世,不知谁有资格且能为他写这样一幅挽联呢?
  其实,他这辈子早已为自己写好了:
  飞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
Qmwj-hnfikvc5230069.jpg
  这十四个字
  写尽了金庸一生的侠义与柔情。
  也写出了几代人的武侠记忆。
  如今,一代大侠已逝,我们也迎来了一个失去的年代。
  这一年,我们失去了太多名人
E8Kx-hnfikvc5230090.jpg
3月14日,史蒂芬霍金因病去世,享年76岁。
39Iz-hnfikvc5230114.jpg
3月18日,李敖逝世,享年83岁。
a0bN-hnfikvc5230142.jpg
4月2日,曼德拉前妻温妮曼德拉去世,享年81岁。
d-J9-hnfikvc5229584.jpg
4月17日,美国前第一夫人芭芭拉布什去世,享年92岁。
TNWP-hnfikvc5229600.jpg
8月15日,《樱桃小丸子》原作者樱桃子因乳腺癌去世,享年53岁。
jlto-hnfikvc5229619.jpg
  8月18日,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去世,享年80岁。
dUky-hnfikvc5229648.jpg
8月25日,美国参议员麦凯恩罹癌辞世,享年81岁。
DBUB-hnfikvc5229676.jpg
9月7日,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常宝华因病去世,享年88岁。
Dvwa-hnfikvc5229695.jpg
9月11日,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因心脏衰竭去世,享年84岁。
K-8C-hnfikvc5229718.jpg
9月15日,北京人艺表演艺术家朱旭因病去世,享年88岁。
K9On-hnfikvc5229738.jpg
9月18日,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师胜杰因病去世,享年66岁。
RJZE-hnfikvc5229782.jpg
9月28日,著名歌手臧天朔因肝癌在北京逝世,享年54岁。
NzjR-hnfikvc5229807.jpg
10月25日,李咏因病去世,享年50岁。
BpoS-hnfikvc5229849.jpg
10月30日,金庸去世,享年94岁。
  也许,所谓成长,就是开始见证一个个童年偶像的离去,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慢慢消失,连带着我们一段段年少的回忆逐渐退场。。。。……
lOn3-hnfikvc5229878.jpg
  “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
yWUR-hnfikvc5229921.gif
  ──金庸《神雕侠侣》
  此去经年,愿下个江湖再见!
  再见江湖!武侠小说泰斗金庸逝世
 问薇千柔 发表于: 2018-10-31 01:08:00|显示全部楼层

金庸笔下的人生定律:出身与成就反比例?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出身与成就反比例?金庸笔下的人生定律

  按照结构主义的观点,一个童话故事的开端时,主人公总是处在一种“不完美”的状态。金庸小说正体现了这一点──主人公甚至是处在“超级不完美”状态,他们大多出身孤寒,不是父母双亡就是出自单亲家庭,从这个角度说,《金庸全集》简直可以改名为《孤儿传奇十五种》!金庸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之外,还加上了“丧其父母”。
  举几个熟悉的例子:
  遗腹子郭靖由寡母在蒙古草原上辛苦抚养大,到青年时期,开始和成吉思汗的女儿谈恋爱,可是他却显然和同样出自单亲家庭的黄蓉更有共同语言。在《射雕英雄传》中,关于郭靖童年(乃至出生前)的孤苦有大段的描写,成功塑造了一个苦大仇深、胸怀大志的笨拙青年。郭靖的武功进步主要归功于在江南的奇遇(在江南练成降龙十八掌和在桃花岛学到九阴真经),但他的故事之所以境界开阔,引人入胜,与蒙古的早年经历有极大关联──甚至郭氏形象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小红马和两只白雕,也都是在蒙古获得的。
mYP5-hnfikvc5170472.png
94版《射雕英雄传》中由张智霖饰演的郭靖
  等到郭靖功成名就,他已经为子女创造了一个门第显赫的江湖世家,于是郭芙被悲剧性地描写为一个骄横的富家子弟,而命运的主角照例只能由一个出身孤苦的人物──杨过来承担。杨过的性格、行事等多方面其实和其父杨康有共同之处(和母亲相似点很少),父子俩都有点言语轻薄调笑,为人狡猾机智,甚至都认邪派高手欧阳锋为父(戏剧性的是,杨康为此失败被杀,他孤苦的儿子却一直与欧阳锋情同父子,达成了杨康的夙愿)。但是他父亲,作为一个王子,最后结局是身败名裂,国破家亡;而作为孤儿的杨过,却能够屡有奇遇和艳遇,最后修成正果,不但是人人钦敬的“为国为民”的大侠,而且成为天下五绝之一。
  在《倚天屠龙记》里面,张无忌似乎出身显赫,父母是正邪两派的高手,但在天降大任之前,金庸已经先把他二人弄死。然后的故事大家都看到了──张无忌的青少年时代是极其悲惨的:遭受到无数阴谋和野外生存的考验,根据张自己的说法是:“从小给坏人整治到大”。然而作者告诉我们:若非这些阴谋,张无忌是决不可能成为绝顶高手的──他得到九阳神功是因为朱九龄的阴谋,习得大挪移神功是因为成昆阴谋封闭了地室的石门。这是金庸小说中又一个规则:“反对者”常常变成事实上的“助手”──这个规律也见于诸多主角的故事中,例如鸠摩智多次意图加害于段誉,并阻挠其求婚;结果却使段誉练成六脉神剑、认识王语嫣,并最后在枯井底觅得良缘。
  《天龙八部》的几位主人公的身世则更加扑朔迷离:原则上来说,萧峰、段誉、虚竹、慕容复四个主要男主人公都是武林一流高手的后裔(除虚竹外,其他三家还都是显贵人家),但四人却都要等成年之后才得知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或未死),其中的虚竹和慕容复在长达二三十年的青少年时期都一直以为自己是孤儿;萧峰则是孤儿而不自知悲惨身世。虚竹和段誉都是一旦知道身世,父母就当天死去了,而萧峰和慕容复则是知道父亲还活着的当天,两人的父亲就皈依佛门,极少与子女来往了。至于书中的其他人物,如木婉清等也都是从小在单亲家庭中长大。
0c0o-hmivixn2742613.png
  慕容复本来也算一个杰出青年,但是不幸,他碰上了金庸书中另一个关键的定律:宝藏和成就归那些不刻意追求它们的人。一心追求复国的慕容复和一心只想复仇的林平之一样,显然违背了该定律。
  金庸书中有很多此类例子:比如虚竹成为灵鹫宫主人和逍遥派掌门完全是不情愿的;段誉练成六脉神剑和凌波微步全属偶然;周伯通怕郭靖不肯练《九阴真经》,而故意告诉他是自创的武功秘诀;狄云开始怎么也不肯练神照功;令狐冲不肯练《易筋经》,害得少林方证大师只得通过桃谷六仙骗他去练;想求谢烟客办事而夺玄铁令的人无一夺得,最后归一个不肯求人的“狗杂种”,而石破天练神功也只是好玩和想早回去,其他刻苦钻研的三批高手却没一个练成;杨过刻意想施展“黯然销魂掌”时反而威力全无;张无忌不想入明教却做了明教教主,而为争这个教主之位大起纠纷的各人无一成功。
  因此,类似慕容复这样一心追逐的人只能成为一个职业政客,而肯定无法达成意愿──《天龙八部》中其他三个主要男主角都对富贵毫不在意:萧峰根本不想做南院大王,只是为了稳定局势勉为其难;虚竹糊里糊涂做了西夏驸马(他可能是当时在场的人里唯一不想去求亲的);段誉也不想做大理国王,相反想要“遁迹山林”。
  尤其离奇的是,即使是性格相似的父子或亲生兄弟,最后获得杰出成就的一般总是早年身世更悲惨的那一个。杨康、杨过父子的例子上面已经谈到,亲兄弟的例子如石中玉、石破天两人,因为早年的境遇极为不同,最后走的道路也判然两途──然而我们看到的是贫苦的乞儿石破天(他一直以为自己名字就叫“狗杂种”)一步步成为武林高手,直至天下第一人,而家世极好的石中玉却成为一个面目可憎的卑鄙之徒。在《书剑恩仇录》中,自幼在回疆长大的陈家洛和他的皇帝哥哥乾隆虽然都不值得同情,但无论如何,对于他们兄弟二人,作者的倾向是再明显不过的了。
  金庸在这一点上与古龙有所不同。古龙的书中也有叙述主角悲惨身世的,如《名剑风流》里的俞佩玉、《浣花洗剑录》里的方宝玉、《护花铃》中的南宫平,他们也是早年遭到家族横祸(然而他们仍都出身名门),但刻画不多,只是引子而非重点。更多的情况是主角出身世家,但丝毫不把家财地位放在眼里,宁愿去流浪,著名的如李寻欢、沈浪、王动、林太平等。古龙的书中描写人物流浪的情节甚多,但一般是出现在回想中(如阿飞、孟星魂常回忆少年时代)。但古龙书中更通常的情况是完全不交代主角的早年生活,像楚留香、陆小凤等人,他们家世如何,父母是谁,童年是否悲惨,他全然不作说明,最多谈到他们和那个铁哥们一起光屁股长大(如胡铁花、朱停等),正如他在《楚留香传奇》中交代主角身世时说的:“有关这个问题,是最容易回答的,因为这个问题根本没有答案。因为楚留香根本就没有过去,只有现在和未来。”这个答案是反传统的。
Re-7-hnfikvc5135739.png
  不过古龙显然对富家子弟更有同情心一点(虽然如李寻欢、王动、沈浪、叶开等往往是破落的世家子弟),他写作中个人倾向也更严重,往往乐于交代主角的朋友(他强调到滥俗的价值观),却极少交代他们的父母家世。
  和古龙相比,金庸的价值观看来更保守和传统倾向(甚至显得有点仇富心理),一般总是出身更苦的一个成为叙事的重点。从神话叙事学的角度看,英雄常常缺乏父爱,因为一个非凡的父亲往往成为英雄自主创业的障碍,所以神话/民间传说中的英雄父亲的角色常常是退隐的。他也极少像古龙一样描写武林世家和“富可敌国”(这是古龙动辄使用的词)的人物,和大多数民间故事一样,在他的小说里,最后成功的总是一个起点卑微的苦孩子、穷小子或傻小子、或集三者于一身。
  再见江湖!武侠小说泰斗金庸逝世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真爱你 发表于: 2018-10-31 00:08:00|显示全部楼层

94岁金庸去世 为何他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最有钱文人

源自:一财网
原文标题:94岁金庸去世,为何说他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最有钱文人”

H61L-hnfikvc5021468.jpg
⊙作者:第一财经 彭晓玲

  封图 | 视觉中国
  武侠小说泰斗金庸,于2018年10月30日下午在香港养和医院逝世,享年94岁。他的去世,意味着一代华语文坛的传奇就此谢幕。
  金庸原名查良镛,“金庸”一名是他将名字中的“镛”拆分后取的笔名。
euOt-hnfikvc5021545.jpg
金庸1924年3月10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市,原名查良镛,1948年移居香港,被称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1924年,金庸出生在浙江海宁名门望族査家,是家族第二十二代孙。海宁查家是个“以文为业,书香传家”的家族,明清时期前后出了22个进士,康熙年间更是创造了“一门十进士,叔侄五翰林”的科举神话。不过到了雍正年间,金庸先祖、时任江西乡试正考官的查嗣庭卷入震惊朝野的文字狱案,查嗣庭不仅遭戮尸枭首,亲族、弟子多人也受株连。
  随后,诗书传家的查家又通过科举考试崛起,家族中出的最后一名进士是在光绪十二年,考取者是金庸的祖父。
  到了近现代,查氏家族依然文星璀璨。翻译家穆旦是金庸的堂哥,他还有一位表哥是著名诗人徐志摩。不过金庸似乎对徐志摩的风流倜傥颇为不满,武侠小说中出现的诸如表哥慕容复等形象都比较负面。此外,金庸的堂姐查良敏嫁了琼瑶的三舅袁行云,钱学森的岳父、保定军校校长蒋百里的原配夫人查品珍和金庸是同宗姑侄。
8ZjB-hnfikvc5021604.jpg
金庸一生有三次婚姻。24岁时,与出身中产阶级家庭的杜冶芬结婚。
  金庸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本来的理想是做外交官,于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后来退学。1948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随后调往《大公报》香港分社,与梁羽生做了同事。
4KYU-hnfikvc5022157.jpg
1981年,邓小平在北京接见金庸。他也成为邓小平单独接见的第一位港澳同胞。
7027-hnfikvc5022209.jpg
金庸和电影明星夏梦
  金庸的武侠小说写作始于1955年,当时他在《大公报》上与梁羽生、陈凡开设《三剑楼随笔》专栏。同年首次以“金庸”为笔名写出首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随后又写出《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雪山飞狐》等作品,截止1970年代封笔,总共写了14部武侠小说。
  和邓丽君的歌声一样,金庸的武侠小说真正堪称家喻户晓,被认为“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武侠小说”。有人评价说,金庸继承了古典武侠技击小说的写作传统,又在现代的阅读氛围中对这一传统进行了空前的技法与思想革命,开创了“新派武侠”的风格。六十多年来,其作品在风靡了全球华人世界的同时,也使中国特有的武侠小说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在《笑傲江湖》的后记中,金庸的一段话可以作为他对自己武侠小说生涯的总结:“影射性的小说并无多大意义,政治情况很快就会改变,只有刻画人性,才有较长期的价值。”
n6Hi-hnfikvc5022274.jpg
金庸迷把金庸的第三任妻子林乐怡称为“小龙女”,她是金庸在情感路上漂泊大半生的归宿。
  除了作品广为流传,金庸也堪称最有“财商”的作家。和金庸并列“香港四大才子”的多年老友、著名科幻小说家倪匡曾爆料说,金庸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最有钱的文人。据不完全估计,金庸小说全球发行量已经超过了3亿册,翻拍或者跟他作品有关的电影电视粗略统计也已经超过100多部,可谓小说界“中国第一IP”。在自媒体时代,但凡与金庸相关的话题同样吸睛。2014年,原新华社记者王晓磊开设“六神磊磊读金庸”微信公众号,以幽默独特的视角解读金庸武侠小说,很快王晓磊就成为自媒体中的著名大V,曾表示感谢金庸“养活自己”。
  此外,金庸一手创办的《明报》至今依然是香港有影响力的媒体。1959年《明报》创办时,资本仅10万元港币。到《明报》1991年股票上市时,其市值已达8亿7千万港币,金庸独占六成。1992年,《明报》的年利润达到一亿港币。
  不管是乔峰还是郭靖,金庸笔下的大侠都是“为国为民”,而他本人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香港回归之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经过香港时曾邀请金庸到港督府会见,希望金庸支持英国人,不要归还香港,但被金庸拒绝。1985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成立,金庸担任基本法政治体制起草小组港方负责人兼经济体制起草组成员。1988年,他又与查济民提出“双查方案”,为香港的顺利回归做出了不可磨灭贡献。
  再见江湖!武侠小说泰斗金庸逝世
 天雨ai2 发表于: 2018-10-31 00:08:00|显示全部楼层

新京报:金庸就是标准 无论影视工业还是娱乐造星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金庸就是标准,无论影视工业还是娱乐造星

  当我们还未从五十岁的李咏因为癌症英年早逝的慨叹中走出来的时候,另一个巨大的悲伤猝不及防地击中所有人:武侠小说的一代宗师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
ngr8-hnfikvc5043006.jpg
金庸先生。图/视觉中国
  一位在精神层面影响几代人的文化偶像的陨落,这件事情带来的悲伤是沉重而又切实的。有些人生来就是活成一种标准,让旁观者远远地遥望,而暗自嗟叹无法企及,金庸就是这种人。
  出身名门望族,家族人才辈出,自己能在他们的影子里,成为文化高峰,还能在时代变迁中,准确判断时势,洞悉世道人心,迅速抓住各种机会,这是一位王道霸道兼具的人物。“凡是有中国人,有唐人街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小说”,金庸对于文化史、对于20世纪、对于中国、对于你我这类升斗小民都是意义巨大的存在。
  远观之,是一代文化巨人,写武侠、写时论、写剧本,文如泉涌,著作等身。在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文化生活相对空虚的时候,他的小说在精神层面滋养了国人,也在生活层面提供了娱乐的范式。他还是一位影响力巨大的社会活动家,最为彪炳史册的就是在两岸三地来回奔走,扮演着两岸和平的信使和香港回归的引路人的角色,与邓小平、蒋经国等人谈笑风生。他还是一位成功的商人,15岁就跟人合伙编写考试材料赚了人生第一桶金,后来经营《明报》影响力遍及海内外,1992年以12亿港元的资产名列香港百富榜第64位。
  近看之,他的武侠小说成为半个多世纪以来无数人的文学启蒙读物和文学生活的风向标,他的作品改编的影视剧,更是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娱乐生活的指引。
Vkdk-hnfikvc5043268.jpg
2005年,张纪中和金庸在浙江象山《神雕侠侣》剧组。图/视觉中国
  金庸就这样成为了众人的指引和文化标准,他的作品也是另一个意义上的标准。“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加上《越女剑》,金庸18年间撰写的15部作品,不光是畅销书,作品改编的影视也可以称其为影视工业的标准。
  金庸的15部作品,粗略估计改编成的电影电视剧在两岸三地以及东南亚得有上百个版本,除去《越女剑》仅有一部电视剧以外,其他的都曾多次改编,比如《神雕侠侣》可以检索到的就有十三个版本,《倚天屠龙记》也有十一个版本,还不包括衍生出来的《魔教教主》等作品。从这个意义来说,金庸武侠是华语影视界最大的素材库之一丝毫不为过。
  影视创作最重要的就是得有源头,没有好的本子,再厉害的导演、演员等主创也拍不出好作品。当然即使是好本子,碰到糟糕的制作人也会变得更糟糕。金庸作品也是如此,就拿《天龙八部》来说,有黄日华诠释的豪气冲天的乔帮主,也有胡军饰演的义薄云天的大哥,也不排斥钟汉良这种犹如幼儿园水准的大侠。包罗万象,能够让各种各样的影视力量找到发挥的地方,只能说金庸作品是“泰山不让土壤,河海不择细流”了。
  由此,金庸作品衍生出了两个指标:一个是影视工业的风向标,一个是娱乐产业的明星孵化器。盘点一下金庸作品的改编热潮,从香港影视起步的六七十年代至今,大概是十年一个高潮。大体上都是遵循这个规律。
  个中原因,可能跟经济周期和影视工业技术发展有关。以内地为例,从金庸一块钱授权张纪中改编《笑傲江湖》的1998年追溯,2006年张氏《鹿鼎记》收官。大概十年后,2016年左右,新的一批金庸影视剧出现,算上筹备期的话基本上十年的周期。内地的这个变化,非常容易看出来,最早是金庸和张纪中联手打开了大门,让内地的武侠影视,从古典小说的影像化到《白眉大侠》《甘十九妹》的早期探索,进化到了香港标准,成为影视工业的滥觞。2012年之后内地兴起的“互联网+影视”热潮,虽然最终诞生了资本操盘的“IP+流量明星”的怪胎,但是不少制作力量从金庸作品中寻找灵感,并且扎堆翻拍,侧面说明金庸作品对于影视工业的意义不言而喻。
  另一个意义则是与大众更为贴近的造星机,从八十年代的“黄日华+翁美玲”组合开始勾起内地观众的追星梦,到后来张智霖、朱茵、古天乐、李若彤、李连杰、吴启华、陈玉莲、刘涛、胡军、任贤齐、刘德华……参演过金庸影视剧的明星们排个队,估计可以从金庸笔下的临安府牛家村排到嘉兴的烟雨楼,成名的明星需要到金庸影视中加持,新出道的艺人在金庸剧中可以鲤鱼跃龙门。能够出演金庸影视剧,就意味着星路打开了一道大门,而这一切,都是拜金庸在几十年前用手中的一支笔踽踽独行所赐。
  如今金庸先生在天上,他俯视着芸芸众生,观望着他巨大的粉丝、读者、观众群体,会想什么呢?哎,还是那句话:一路走好啊金庸先生!
⊙何殊我(评论人)

  再见江湖!武侠小说泰斗金庸逝世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午夜思 发表于: 2018-10-31 00:08:00|显示全部楼层

金庸身后IP遗产:除了小说,还有这些游戏

源自:一财网
原文标题:金庸身后IP遗产:除了小说,还有这些游戏

  巨星陨落。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于2018年10月30日在香港去世,享年94岁。
  80后青年作家张佳玮当晚表示,“对我这代人真正的,一个时代逝去了。”
  在部分90后、00后看来,没有电子游戏的80后有着落寞的童年和青少年,但后者在武侠小说里汪洋恣肆快意恩仇,精神世界绚丽多彩。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幅对仗工整的浓缩了金庸在武侠小说、文学史上的成就,对联中的每一个字都取自金庸小说书名:《飞狐外传》、《笑傲江湖》、《雪山飞狐》、《书剑恩仇录》、《连城诀》、《神雕侠侣》、《天龙八部》、《侠客行》、《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白马啸西风》、《碧血剑》、《鹿鼎记》、《鸳鸯刀》。
  实际上,金庸1972年完成《鹿鼎记》后即封笔,自此没有再产出新的武侠小说。
  但在这之后的四十多年里,金庸作品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以各种形式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金庸早期作品连载于香港《明报》,随着电视、电子游戏的兴起,这些武侠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电影搬上银幕,也被改编成电子游戏风靡街头巷尾。
  A股上市公司中,完美世界(002624,SH)、富春股份(300299,SZ)、星辉娱乐(300043,SZ)、宝通科技(300031,SZ)、山东矿机(002526.SZ),均曾和金庸武侠小说有所渊源。他们有的拿到授权,根据金庸武侠小说IP开发游戏,有的则运营这些游戏。
  完美世界是拥有金庸武侠小说IP最多的游戏公司,拥有《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神雕侠侣》等4部作品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移动终端游戏软件独家专有改编权,这也是金庸最受欢迎的几部游戏。
  2016年年初,完美世界借壳上市时在公告里表示,2013年面世的《神雕侠侣》至今仍拥有数十万日活跃用户,保持着千万级的月流水,是市场上一款生命周期长、收益高的精品移动网络游戏。巅峰时期(2013年),《神雕侠侣》月活跃用户高达259万人,用户月总充值额高达1558.19万元。
  富春股份拥有金庸正版授权网络游戏《射雕三部曲之杨过与小龙女》。
  2013年,星辉娱乐曾取得金庸《书剑恩仇录》计算机网络游戏软件在中国大陆地区(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独家改编权利,期限4年。
  2016年,宝通科技完成对游戏公司易幻网络的并购,后者拥有手游《神雕侠侣》在我国港澳台地区的独家运营权,游戏上线时间 2013年 12月。
  汉鼎宇佑2017年并购国内游戏发行商上海沃势,后者最重要的游戏之一为《东邪西毒》,该游戏一度冲进AppStore榜单前十。《东邪西毒》改编自“射雕三部曲”,即《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三部武侠小说。
  2017年12月,山东矿机收购了手机游戏运营商麟游互动全部股权,后者拥有畅游时代《天龙3D》游戏的运营权。
  畅游时代系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拥有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鹿鼎记》的授权。据此IP改编的三部游戏《新天龙八部》、《天龙八部3D》、《鹿鼎记》也是畅游时代的现金牛游戏。
  对外授出游戏版权时,金庸对侵权游戏也毫不手软。
  2013年,完美世界、畅游时代两家获得金庸授权的游戏公司,联合金庸对玩蟹科技提起诉讼,称其研所的游戏《大掌门》在未经授权情况下使用金庸小说人物姓名,涉嫌侵权。最后玩蟹科技公开致歉,并向三方支付了一定比例的游戏收入。
  同样在2013年,完美世界、畅游时代再度起诉上海游族,后者《萌江湖》、《大侠传》、《一代宗师》三款游戏在未经授权情况下使用了金庸武侠小说作品部分元素。最终上海游族公开致歉,并承诺向三方支付一定比例游戏收入,四方达成和解。
  国内游戏公司逐渐注重版权,拥有了IP意识,金庸功不可没。
  金庸小说松柏长青,兼具气吞山河的壮阔和细水长流的温婉,家国情怀,儿女情长。在表现形式上,这些故事在纸张上书墨飘香,在游戏中刀光剑影闪现。这也使得金庸小说成为几代人的精神纽带,化解所谓80后、90后、00后的“代沟”于无形。金庸小说既是一代人的精神寄托,也壮大了电子游戏产业的发展。
责编:刘佳
 真爱你 发表于: 2018-10-30 23:08:00|显示全部楼层

追忆金庸:到四川大学受追捧 对大学生自称大师兄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追忆金庸:到四川大学受追捧,对大学生自称大师兄

  据香港《明报》报道,一代武侠小说泰斗查良镛(笔名金庸)病逝,终年94岁。
  金庸在1924年3月10日出生,原名查良镛,生于浙江省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曾经创作《射鵰英雄传》《神鵰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等家传户晓的小说。
IAVW-hnfikvc4875784.jpg
中新网 资料图

金庸的15部武侠小说
  金庸的全部武侠小说,共15部,世人把它们归为两句诗:“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还一部不在其中的,便是《越女剑》。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又名《素心剑》)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
  金庸与四川
  金庸到四川大学受追捧
  对大学生自称大师兄
ulWs-hnfikvc4875825.jpg
四川在线 资料图
  2004年,金庸来到四川大学江安校区的水上报告厅,从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院士的手中接过“名誉教授”证书,跟学生进行了长达1个小时的对话。500个座位的大厅坐满了人,热烈的掌声,笑声,常常打断了金庸的话。学生还把整个一幢教学楼包围了,因为怕人太多,只有少部分学子获准进入报告厅,给川大学生留下了很多期待。
PA7f-hnfikvc4876521.jpg
四川在线 资料图
  金庸给川大题下了“川大领导中国学术研究,心仪已久,得以参与其行列,不胜荣幸。”
F3TJ-hnfikvc4876590.jpg
四川在线 资料图
  面对学生们一次次热烈的掌声,金庸谦逊地称:“我不敢当什么教授,是向各位讨教的。我是你们的大师兄,年纪大一点而已。”此言一出,更引来轰动。他说到自己原来在重庆念过书,做过事,“感觉四川人的口才非常好,辩论我总是辩不赢”,大家又是一阵笑声。
  因为他是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的院长,他把川大跟浙大比较,“很相似,川大是1896年建成,浙大是1897年,晚了一年;都是书院发展而成,都是三校合并,也都有六七万学生,是中国学生最多的学校,历史悠久,很有成就。”对文学与新闻学院的同行,金庸表达了很深的敬意:“我很仰慕川大文新学院的杨明照,他研究《文心雕龙》,很有地位和贡献。”

[链接]
忆金庸入川:
黄蓉的“蓉”字指的就是成都

⊙作者:华西都市报记者 杜恩湖 何炜 吴德玉 见习记者:李健亚

  金大侠曾经说过,他最爱的城市除了苏杭,就是成都。2004年金庸入成都,接受了华西都市报记者的专访。旧文如下,值得重温──

谈作品
“大家看得嘻嘻哈哈的就行了”

  :您的武侠小说是个奇迹,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您如何看待您作品的文学价值?
  :(笑着挥挥手)我的作品没什么文学价值!简单说,就是有点娱乐性,大众性,是通俗作品,大家看得嘻嘻哈哈的就行了。严家炎先生(著名学者,曾出专著《金庸小说论稿》)帮我捧场,很感谢。现在对作品批评的同情风、人情风很盛呀!如果年轻人能在娱乐中精神上有点提高,就比较好了。
K7Do-hnfikvc4943402.jpg
2004年,金庸坐滑竿游青城山。微博@成都商报客户端 资料图

夸四川
“最可爱的女孩是四川人”

  :四川有您作品中的人物煮酒论英雄的地方吗?
  :当然。以前有人说我作品中的四川武门,都是坏的,其实,我作品中最可爱的女人、我最喜欢的郭襄女侠,就是四川人,峨眉派的创始人,没有全都是不好的嘛!大家说,最可爱、最聪明、武功最好的女孩是谁?对,黄蓉,黄蓉的蓉字,就是成都的蓉嘛!(现场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您作品中的人都是武功盖世,请问金先生您会几门武功?</b>
  答(笑着连连摆手):一门也不会!没学过。(大家发出一阵会意的笑声)

聊作家
苏东坡、巴金最感动我

  :四川诞生了李白、苏东坡、巴金、郭沫若等文豪,您喜欢哪一位?为什么?
  :古代的最喜欢苏轼,现代的喜欢巴金。苏东坡多才多艺,文章好,我的《神雕侠侣》里就引用了他为去世的夫人写的词,我每次读都很感动,都会泪下。宋朝过去一千多年了,到今天我读,还流泪,很感动,这是很少有的。巴金也是这样,他感动了我。巴金是浙江人,是我的家乡人,后来他的曾祖父迁到四川,所以变成了四川人,浙江和四川两省就这样交汇在一起了。巴金现在身体不太好,我希望他早日恢复健康,再写好的文章。

话变脸
张艺谋没选变脸太遗憾

  :四川您想见什么人呢?
  :我当然愿意见到一些作家朋友,如魏明伦。我喜欢看川剧,原来看《变脸》,老是看不懂,也知道那是川剧的一个秘密,不会讲给人家听的。后来在香港见到魏明伦,就说:你可不可以只告诉我一个人,我不会告诉别人的。他就告诉了我,感谢他把四川宝贵的秘密技术告诉了我。张艺谋奥运表演的8分钟,没有把“变脸”放进去,我和太太看了后都觉得:可惜!如果见到张艺谋,我会建议他,最好把四川的“变脸”放进去。他现在搞的这个东西很普通,如果“变脸”之后,再把衣服也变一变,变出“China(中国)”字样,戏剧效果应该更好!(说得兴起的金庸高兴得像一个顽童。)

侃变化
四川变化非常大

  :您对四川有什么感想?
  :衷心感谢中国作协、四川作协招待我们游玩、观光,跟我的香港同伴、北京的朋友们一起,有机会来到四川来,很高兴,再次感谢。40年前我是各位记者的同行,这几年我又成为中国作协的会员,接受各位的招待,非常感谢。我在1981年来过四川一次,我这次目前只走了机场到宾馆的这一段短短的路程,已感到变化非常大,路很平坦,进步很大,看到风景,肯定会更迷人,我第三次感谢主办者和同行们。一部百年武侠小说史,自还珠楼主以下,名家辈出,惟金庸名头最盛、享誉最长,横扫华人世界。他以汪洋恣肆的想象力,十余年间写下15部作品。
源自:川报观察

  再见江湖!武侠小说泰斗金庸逝世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3-29 20:57, Processed in 0.1872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