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老磨|查看: 8329|回复: 44
[影视

环球:望存纳税问题从业者把范冰冰案看成最后通牒

 [复制链接]
35#
 红星 发表于: 2018-6-4 23:01:00|只看该作者

巨额片酬逃哪去了?明星原来有这么多种避税方法

源自:每日经济新闻
原文标题:阴阳合同、成立工作室、精选注册地……明星到底有多少种避税方法?

  崔永元微博曝光、税务机关介入调查、影视公司股价暴跌……“阴阳合同”的事情还在发酵,已经从娱乐圈扩散到了资本市场。
  所谓“阴阳合同”,就是指交易双方签订金额不同的两份合同,一份金额较小的“阳合同”用于备案登记纳税;另一份金额较高的“阴合同”则实际约定双方交易价格。
  但在演艺圈,“阴阳合同”只是避税的手法之一。

为什么明星都喜欢开工作室?
  长期关注演艺圈,你就会发现,现在很多明星都“流行”开个人工作室,而大部分的明星个人工作室是明星的个人独资企业或者个体户。
  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查询国家颁布的《个人所得税法》和《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发现,以崔永元爆料的某明星4天6000万片酬为例,如果全部按照个人所得税中劳务报酬类别来计算,6000万的片酬属于极高收入,实行40%税率的加成征收,再减去速算扣除数,算下来明星大约要缴纳2399万元的税收。
  而如果明星注册工作室就会大不相同。以个体户计算,按照适用于个体户的个人所得税超额累进税率(最高35%),明星需要缴纳的税款只有大约2098万元,仅通过这一步操作,就可以节省300万元的税费。
  据一家在A股上市的影视公司负责人介绍,一般像范冰冰、周迅、李冰冰等大牌明星都不会签经纪公司,而是成立工作室,她们已经足够有名了,资源足够多了,不需要经纪公司帮他打理,经纪公司在他们身上赚不到钱。而其他的明星大多数会选择签经纪公司去谈合作,因为与她们以个人签约拿片酬相比,经纪公司能放大明星的商业价值
  明星单打独斗跟影视公司签,比如签200万,但签经纪公司,经纪公司本身就有很好的帮助,把艺人价值放大的功能,经纪公司出去给这位明星谈一部剧约有500万。那200万和500万,谁给你的权益更大?
  除了通过注册工作室来避税,选择对的注册地点,也会少缴不少税。
  例如,明星将工作室注册在霍尔果斯、浙江东阳、上海松江等影视基地,将会进一步享受当地的税收优惠。霍尔果斯就明文规定,到2020年年末,自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将五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
  “影视行业的企业所得税从全免全返到免一半都有可能,”慈文传媒副总裁赵斌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采访时表示,每家具体的额度不一样,不同的地区也会根据当地的税收优惠标准去和不同规模的影视公司去谈
  因为明星演艺资源的独特性和稀缺性,一旦某个明星或者某个知名公司落地,对拉动当地的城市品牌和文创产业发展是有很大帮助,所以各个地方不约而同把这种资源的挖掘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
  据新京报今天报道,在今年4月,就有多家霍尔果斯的影视文化公司因税务存在疑点问题被要求自查。
  除了设立个人工作室、在有税收优惠政策的地区注册公司外,以股权代替报酬,是另一个常用的办法。一名匿名券商分析师表示,还有一个高明的就是股权方式,拿上市公司股权,也不要太多工资,增厚上市公司利润,股价高了割韭菜。

“阴合同”中的巨额片酬逃哪去了?
  “阴阳合同”被曝出后,今天A股影视行业公司股价纷纷下跌。同时,多家影视公司纷纷公开表态。
  唐德影视:不存在签署阴阳合同及偷漏税的行为;
  光线传媒:公司与影视剧演员签署的合同均合法合规,且按照约定缴纳相关税费;
  幸福蓝海:不存在也不会发生所谓阴阳合同等问题;
  鹿港文化:公司下属影视公司都不存在阴阳合同;
  慈文传媒:与艺人签约都会代扣代缴税;
  华策影视:本次事件更多是行业从不规范到规范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阶段,对影视内容行业是长期利好。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遍访了艺人经纪从业者、投资方、导演编剧、律师等业内人士后了解到。如今,影视行业九成以上的一线艺人都是直接报税后价格,高片酬产生的大额税金由投资方或制作公司承担。一位从业十余年的业内资深人士对记者表示
  现在(阴阳合同)比较少了,不过也有制作公司会强行让比较弱势的创作人签订大小合同以减免税金。
  在艺人经纪行业内,“阴阳合同”依然是避而不谈的话题。可是,多位律师却告诉记者,自己经手过大量影视行业“阴阳合同”的案件。
  北京资深刑事律师易胜华对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直言,在经手过的大量案例中都出现过影视圈的大小合同,涉及金额几万到几千万不等。
  比如,双方拍完之后发生争议,你(演员)没有按照我(投资方)的要求去演,或是天数没达到,我认为你没有提供我要的条件等等。(于是)拿出不一样的合同,就有“阴阳合同”……这是个普遍现象,非常多,已经是惯例了,几乎都是民事争议,进入到司法层面的几乎没有。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高级合伙人付忠文也对记者表示,自己曾遇见过影视圈的阴阳合同,“市场确实有这样的现象存在,事实上是比较多的”。
  既然有“阴阳合同”,就需要将那个“阴合同”中的巨大金额找地方分摊。那么,到底如何走账以躲避税务呢?
  以“1000万元+5000万元”的“阴阳合同”为例。
  律师易胜华表示,走账方式可以有很多种。“比如债转股,给的是费用,转化成公司的股份;还有一种是现金直接支付;还有是通过其他名目给出去,比如在金额不是很多的时候,让公司员工以各种方式参与到片子中去,给场务、摄影、助理开出比较高的工资,钱是打在员工的卡上,但其实这个卡在演员的手里,把应纳税额摊薄了”。
  同时,这5000万元还可以分摊到影视项目中的各个细分项目中去。
  一般到了这个数额都会做一些分解,可以分摊到制作费、顾问费、咨询费等,一些费用,比如顾问费、咨询费弹性很大,给他100块钱也可以,给10万、20万、100万都可以的。
  此外,还存在一种更为复杂避税方式──成立第三方公司。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高级合伙人付忠文表示,“分摊到第三方公司,其实就是第三方公司开虚假发票,这个很严重,虚开增值税发票是构成刑事犯罪的。”
  记者了解到,“阴阳合同”在行业内依然是一个灰色地带,明星和公司之间互有默契,也有因此引发的一些民事纠纷,但是大多数纠纷并没有公之于众,而是私下消弭。
  反转?崔永元向范冰冰道歉:4天6000万与她无关
34#
 我很牛 发表于: 2018-6-4 16:48:01|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人民网评:明星片酬为啥屡“限”屡高?

源自:人民网
原文标题:人民网评:明星片酬为啥屡“限”屡高?
  市场认明星,有人认有人买单,明星片酬自然就水涨船高。

  最近,前央视主持人崔永元曝光演员范冰冰4天片酬六千万,一石激起千层浪。他先是在微博曝光了范冰冰一千万的合同,后又爆料一千万只是一部分,实际隐藏另一份价值五千万的“大合同”。合同中还涉及“专属化妆师的酬劳,高达8万人民币(税后),且该化妆师不为其他人化妆”“其中在外地宣传时需至少一辆奔驰轿车,及一辆豪华别克七座商务车,机票标准是头等舱”等大量细节。
  如果暂且放下事件中合同是否真实、是否涉及披露隐私等问题,此次事件之所以能获得如此高的关注度,焦点还在明星高片酬。其实,明星天价片酬,并不是新鲜事。之前就屡屡爆出,一线明星片酬达亿元。有数据统计,2016年,一、二线演员的片酬增长了近250%。为此,2017年9月,五部委曾联合下发通知,明确提出“严禁播出机构以明星为唯一议价标准”的要求。随后,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等联合发布《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意见》指出,各会员单位及影视制作机构要把演员片酬比例限定在合理的制作成本范围内,全部演员的总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其他演员不低于总片酬的30%。据圈内人反映,即使70%,也还是偏高。
  然而,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相关部委和协会的限定,并没有遏制明星片酬畸高,反而出现“大小合同”这样的应对措施。据业内人士透露,就目前的影视剧市场的现状,一线明星片酬近亿元,是很正常的事。于是,人们不禁想问,明星片酬为啥屡限屡高?
  这其实与国内目前影视行业的生态密切相关。电视台和视频网站等播出平台认明星,宣传和发行认明星,投资人认明星,明星拥有广阔的“钱”景。换句话说,市场认明星,有人认有人买单,明星片酬自然就水涨船高。
  不少剧组抱怨,整个影视剧的制作费还不如明星的片酬。这也反映了明星高片酬已经压缩了创作、制作、宣发等其他环节的空间,影响了影视剧整体的品质。畸形的影视剧生态是造成明星高片酬最重要的原因。
  观众对国内明星高片酬的质疑,还在于对明星本身演技和专业的质疑。在国外,明星也获得高片酬,却大多有行内约束和专业精神。但在国内,明星拿着高片酬却大多缺乏演技和专业追求。
  不少流量明星想着曝光出名,却忽略了对自己专业的打磨。一些小鲜肉一连接好几部戏,来回“轧戏”,能完成任务就不错了,哪管角色和作品。明星,最终还是要拿作品和角色说话的。一边是影视剧作品乏善可陈,一边是明星片酬居高不下,自然引来巨大非议。
  说到底,明星高片酬,折射的是影视行业的虚火。只要这样的评价机制没有改变、这样的业态没有改变,尽管有各种“限令”,明星的高片酬还可能以五花八门的“大小合同”等形式出现。
  明星,作为影视工业流程的产物,具备大众认可度和期待值,的确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从某种程度上,明星制的成熟与否也是衡量影视行业发展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如何平衡明星片酬和创作、制作的关系,如何完善影视剧各流程使其达到更为平衡的状态,考验各方的智慧,需要行业的约束、从业者的自觉、配套措施的跟进和观众水平的提高等各方形成合力。
  崔永元怒怼范冰冰牵出逃税问题 媒体吁监管部门别装聋做哑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3#
 上官123 发表于: 2018-4-5 07:26:00|只看该作者

腾讯视频、优酷、爱奇艺联合倡议:抑制不合理高片酬

  4月4日下午消息,为贯彻落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主管机关各项通知精神和要求,腾讯、优酷、爱奇艺联合发布《关于规范影视秩序及净化行业风气的倡议》。
  倡议书呼吁,全行业共同抑制不合理的高片酬现象,杜绝演员随意删改剧本、出工不出力等不职业的行为,并逐步建立劣迹演员名单库,三家平台将对此类演员实行预警机制,谨慎聘用。
  腾讯视频、优酷、爱奇艺呼吁全行业联合起来,携手维护影视生态秩序,共同构筑规范、有序的制播环境,推动中国影视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以下为倡议书全文
  关于规范影视秩序及净化行业风气的倡议
  近年来,随着网络视听行业的不断发展,视听新媒体平台逐渐完成由单一的播出平台向制播一体化的转变,积极参与到影视剧的生产和制作环节,影视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影视行业的从业者,尤其是一些德艺双馨的演员凭借着对艺术创作的敬畏之心和“戏比天大”的职业精神,打造出一批又一批观众为之叫好的精品力作。
  视听新媒体平台在积极探索影视行业新模式,给影视产业带来新的活力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明星效应”被过分夸大;少部分演员自身行为的不规范,让原本有序的创作环境出现了不和谐、不健康的一面。例如部分演员“唯身价论”,有违市场规律开出天价片酬,不再潜心创作;片场消极怠工,不按规定时间出工出演;“唯地位论”,对剧组其他主创人员不尊重,提出非正常要求、乱改剧本、干涉导演拍摄、决定演员搭配及番位等。
  上述发生在部分演员身上的不规范,甚至有违职业道德的现象,不仅扰乱了影视生产的正常秩序,破坏了艺术创作规律,也影响了影视剧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更为严重的是产生了不良导向,损害了影视行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作为影视产业链条中的一员,我们均有一致的认识:这些乱象不遏止、行业标准不规范、风气不及时净化,中国影视行业发展的良好趋势将受到干扰、冲击、损害。为此,腾讯视频、优酷、爱奇艺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主管机关各项通知精神和要求,并于今日联合发布倡议,向全行业从业者发出呼吁:
  1、共同抑制不合理的高片酬现象。在内容制作层面,将演员的片酬比例控制在合理的成本范围内;在版权采买层面,将评估标准进一步优化和丰富,不明星唯一论;
  2、进一步规范剧组工作流程,在充分保障演员个人权益与合理艺术创作的前提下,杜绝演员为突出个人戏份,不尊重剧本创作主脉络和其他演员的表演,而强行指定合作导演、合作演员、删改剧本、决定番位;杜绝演员出工不出力的现象,保障剧组的正常运转;
  3、逐步建立劣迹演员名单库,将有违契约精神、行为不端、不敬业、提出无理需求、扰乱剧组正常拍摄秩序的演员纳入其中。三家平台将对此类演员实行预警机制,谨慎聘用。
  当前,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在数据采集、信息触达、市场宣发上,助力中国影视产业进入了由做大到做强、追求数量增长到关注品质提升的关键时期。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在大家对行业秩序共同捍卫下,佳作频出,不断向世界展现中国故事的底蕴和魅力。
  好的行业生态,离不开每一位从业者对行业秩序的尊重与坚守,离不开每一位从业者的自律与自爱。在此,我们呼吁全行业联合起来,携手维护影视生态秩序,共同构筑规范、有序的制播环境,推动中国影视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腾讯视频
  优酷
  爱奇艺
  2018年4月4日
32#
 一眼 发表于: 2018-1-30 09:08:00|只看该作者

明星天价片酬已成行业痼疾 相关部门屡屡“亮剑”

源自:中国新闻网
资料图:人民币 张云 摄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月30日电(记者:张曦)针对明星天价片酬,官方又一次“亮剑”了。据《北京青年报》消息,在近日召开的2018年全国广播电视宣传管理工作会议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以下简称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提到,今年将继续着重解决明星薪酬过高问题。
  《北京青年报》报道称,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提出,要让群众成为荧屏声频的嘉宾和主角。他指出,“这两年,我们大力遏制追星炒星,大力提倡‘星素结合’,效果还是很明显的。今年我们将继续着重解决明星薪酬过高问题,引导各广播电视机构把工作重心转移到节目创意研发和高水平制作上来,用内涵和品质取胜,而不是靠炒作和拼明星来提高知名度。”
  他特别强调,“要严把嘉宾、演员关,必须把德艺双馨作为首要标准。要鼓励邀请行业精英、专家学者、时代楷模、道德模范参与节目,发挥好嘉宾的价值引领和人格示范作用。”
央视曾点名《如懿传》演员片酬高
  事实上,明星的天价片酬已经成为业内的一大痼疾,央视就曾点名《如懿传》的演员片酬高。然而,不仅仅是一线演员的片酬动辄千万上亿令人咂舌,就连一些二三线,甚至N线的演员片酬也是疯涨。
  杨晓(化名)是个制片人,他非常支持官方遏制天价片酬,“好多‘小鲜肉’,拍个火一点的网剧,片酬马上就高出几百万,但他们就在网剧里赚点块钱,因为网剧、网络大电影有泡沫,根本没有那么多真实粉丝”。
  陈锐(化名)执导的网络大电影正在热播,他告诉记者,片中男二的片酬是60万,只拍了7天。“说实话,开拍前我都没有听说过这个演员,也没看过他演的任何影视剧,但这已经是片酬最划算的了。”和杨晓一样,陈锐也认为网大常常被“坑”,“工作时间短,演员本来有正常的工作,完全就是抽时间来拍,赚快钱”。
  然而,如果没有剧拍,一些明星干脆就通过“刷流量”来维持人气,《新华每日电讯》就曝光了这一行为──为了帮一些缺少作品的“流量”艺人维持“一线明星”的地位,其经纪公司或其本人只有靠不断增加在主流社交媒体平台的曝光率。如果想上热搜榜,不仅需要缴纳上万费用,还要靠买“水军”来刷榜撑住。
  杨晓认为,因为市场原因,一些二三线制作公司难以邀约一线大咖拍摄,转而争抢二三线“小鲜肉”,导致价格飙涨。“事实上这些‘小鲜肉’在电影上一点价值都没有,如果剧本不好,就算请一线流量明星,也扛不起来票房。”
  明星的高片酬,对行业影响颇大,一方面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如果演员片酬占去太多,势必会影响制作成本,此外也会导致影视剧“注水”的现象越来越明显。
  例如,片方以5000万元一部戏的打包价请到某明星出演,在杀青时与电视台签订了400万元一集的协议,那么最终剪辑上多出七八集,就能够直接增加约3000万元的收入,将明星片酬所增加的成本轻松化解。
相关协会曾就明星片酬发布意见。图片来源: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
  记者注意到,针对明星的天价片酬,相关部门已经多次“亮剑”。
  2016年,广电总局党组发布了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通报要求指导行业协会联合大型影视公司抓紧制订抵制“天价”片酬的行业自律公约。另外还提到,即将下发通知,要求各级电视播出机构在电视剧购播过程中不得指定演员、不得以明星大腕作为论价标准,在电视剧宣传工作中不得对明星进行过度炒作。
  2017年9月,广电总局、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强调要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电视剧投入、分配机制。
  同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演员委员会、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联合发布了《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意见提到,影视剧里全部演员的总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其他演员不低于总片酬的30%。 ●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1#
 大惊失色 发表于: 2018-1-26 10:08:01|只看该作者

广电总局:明星片酬过高问题今年还要继续抓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表示 明星片酬过高问题今年还要继续抓

  2018年全国广播电视宣传管理工作会议1月24日上午召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在会上介绍了去年的工作成就和今年的工作重点。他在讲话中介绍,2018年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要把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宣传作为贯穿全年的重大主题、重要任务,提前部署选题策划、评审扶持等工作,做到规划一批、创作一批、播出一批、储备一批,源源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实施“舆论引导能力提升工程”
  2018年,总局将大力提高广播电视宣传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实施“舆论引导能力提升工程”和“节目质量提升计划”,以新闻类节目特别是《新闻联播》和主题系列报道为重点,引导各电台电视台全面创新宣传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不断提高广播电视宣传水平和效果。要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准确把握“时度效”要求,不断增强工作能力。要提高突发事件报道和引导能力,展示主流媒体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在新媒体、自媒体渐成“第一报道者”的互联网时代,着力打造“第一信源”和“第一解释权”。“讲好故事,事半功倍”,要把讲故事作为基本理念、基本方式,在宣传中注意运用讲故事的方法和手段,与广大受众建立情感上的联系。

启动“记录新时代”工程
  为加大现实题材作品创作扶持力度,总局今年已经启动了“记录新时代”工程,以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新时代党和国家重大工作进展、重大工程项目以及人民生活正在发生的变化为主题,投入专项扶持资金,开展影视作品创作特别是纪录片创作。

推动文化类节目转型升级
  在推动文化类节目转型升级方面,田进指出,2013年起,总局大力倡导制作播出原创文化节目,五年来共涌现出50多档弘扬中华文化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国家宝藏》等广受好评。“目前引进节目模式已经在荧屏上难觅踪迹,国产原创节目成为绝对主流……下一步,我们要继续把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节目研发重点,把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各类节目中要融入弘扬的重要内容。”

继续着重解决明星薪酬过高问题
  田进在讲话中提出,要让群众成为荧屏声频的嘉宾和主角。他指出,“这两年,我们大力遏制追星炒星,大力提倡‘星素结合’,效果还是很明显的。今年我们将继续着重解决明星薪酬过高问题,引导各广播电视机构把工作重心转移到节目创意研发和高水平制作上来,用内涵和品质取胜,而不是靠炒作和拼明星来提高知名度。”他特别强调,“要严把嘉宾、演员关,必须把德艺双馨作为首要标准。要鼓励邀请行业精英、专家学者、时代楷模、道德模范参与节目,发挥好嘉宾的价值引领和人格示范作用。”

建立综合性宣传管理协调机制
  在加强制度建设方面,田进介绍,已经建立起三审制度、重播重审制度、上星综合频道节目备案制度、重点时段重点节目主要负责同志审查签字制度、违规节目处理处罚制度、问题节目公开批评制度、属地管理和收听收看制度、广播电视节目网络传播管理制度、广播电视节目和网络视听节目制作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宣传管理制度,在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广播电视阵地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目前总局层面已经建立起包括广播电视宣传管理、电视剧管理、传媒机构管理、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和收听收看机构的节目会商协调会制度,及时通报各方面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协调落实重要宣传管理措施,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推动网上网下标准统一。他也希望各地能配套建立起综合性宣传管理协调机制。
源自:北京青年报
30#
 一眼 发表于: 2017-10-2 15:07:00|只看该作者

限酬令可以遏制天价片酬吗?媒体:拍综艺价更高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限酬令”限制明星拍戏收入,但他们在综艺节目上都赚回来了

  中新经纬客户端10月2日消息,不知道小伙伴们有没有算过自己一天能挣多少钱,把国庆长假的加班费也算上,如果有的话。
  据《2017年中国名人收入榜》显示,上榜的100位高收入名人中,仅有林丹、朗朗两人不属于影视歌行业。有媒体报道,一部制作费3亿元的电视剧,明星可拿走2亿。如果按月工资6000元算,明星们拍这样一部戏赚的钱,相当于一个普通人2700多年不吃不喝的所有收入。
  近期,关于明星天价片酬的“限酬令”终于出台,大家纷纷表示“喜大普奔”,以后可以看高质量的电视剧了。那么事实上,“限酬令”真的可以遏制天价片酬吗?遏制了影视剧的高片酬,那么综艺节目呢?

明星身价泡沫水涨船高
  有一些明星拍戏一天就有可能超过你一辈子的收入。2016年,一、二线演员的片酬增长了近250%。
  9月22日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演员委员会、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联合发布《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
  《意见》指出,各会员单位及影视制作机构要把演员片酬比例限定在合理的制作成本范围内,全部演员的总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其他演员不低于总片酬的30%。
  这样的政策发布,并非突然。
  演员“天价片酬”,堪称悬在中国影视行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今年初,有业内人士公开表示,“2016年,一二线演员的片酬增长了近250%,一部成本3亿元的电视剧,明星拿走2亿元片酬。”相关数据显示,部分国内演员的片酬甚至已达到影视剧全部成本的50%到80%。
  一位资深经纪人曾透露,目前圈内演员片酬贫富差距悬殊。一些一线演员片酬近亿,而一般新人三个月的打包价15万。“目前制片方往往把演员片酬的预算提高到了三分之二”。甚至,一些演员会相互攀比片酬,签约时提前找人从片方那里打听搭档的酬劳,然后坐地起价。
  近年来,官方频繁表态,要遏制明星天价片酬。
  对此,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对中新经纬表示,并不是一开始所有演员的身价都很高,而是集中反应在几个演员的身价很高,然后就整体水涨船高。这和书画市场很像,几个书画家的价格太高了,其他人就跟着提上去了。这个东西一旦形成了泡沫和趋势以后,就变成了市场的一种惯性。

“限酬令”能否让天价片酬药到病除?
  其实演员天价片酬的出现背后正折射出如今整个影视剧行业市场的不成熟、不规范。而有关明星天价片酬最多的吐槽就是它严重挤压了编剧、后期等其他方面的投入,最终导致影片质量上不去。
  我们都知道内容和质量的提升需要投入大量的脑力劳动和科技手段,不断尝试、积累经验,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相比之下,似乎只要选择了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不用费更多功夫,靠明星自身的影响力就能轻松获得高流量和高曝光,从而达到快速赚钱的目的。
  据相关资料显示,近些年确实有一些小成本制作的优秀影视剧获得过较好的反响,于是有人觉得影视剧的钱很好赚,大量的资本一窝蜂地往里投,导致整个圈子热钱太多、急功近利,都想快速获取高额回报。这就是天价片酬出现的市场机制。
  有业内人士曾对媒体表示,演员圈内有句行话:“要么看戏,要么看钱”,不少影视剧质量差,没有内容优势,一味依赖明星。很多电视台、视频网站等根本不重视影视项目的剧本、制作和定位,只关注明星阵容,如果有某当红明星参与的剧目,就提高购剧价格,这样一来,片酬自然被提高。
  此外,随着大量资本涌入影视娱乐行业,中国影视剧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多种电视剧品类呈现爆炸式增长。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知名演员参与的剧集更易吸引关注,拥有相对稳定的收视率。因此,资本与明星一拍即合,成为“天价片酬”的重要推手。
  但“限酬令”出台以后,真的可以解决明星天价片酬的问题吗?
  对此陈少峰表示,电视剧市场这几年真正盈利的企业比较少。影视剧要提高质量,要看整个市场的竞争环境,现在市场化的程度还不够,包括前阵子有可能投资过剩,整个市场增长的幅度很大,各种力量介入以后,导致里面有很多泡沫和虚假繁荣。
  “现在的受众口味还有一些惯性,把它整个转过来也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我想‘限薪令’(的实施),短期内市场会受到打击,长期来讲是有促进作用的,避免泡沫的持续积累,接下来很多影视公司都要靠质量来取胜。”
  央视发表评论员文章称,寄希望于“限酬令”就能让全行业药到病除,未免太过乐观。在影视剧行业,明星大腕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较大,甚至和影视投资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限酬令难免产生副作用甚至连锁效应。有些明星会秉持“拿多少钱干多少活儿”的态度,大幅削减工作量。甚至本该参加的剧本研讨、宣传推广等活动,也不愿再参与。
  更重要的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太多办法能够规避“限酬令”而使明星的利益不受影响。例如,许多明星都拥有自己的制作公司或工作室,片酬可以换成各种名目进入工作室的账目,而不需直接落入明星演员的腰包。此外,明星还可以增加“制作人”“顾问”等各种头衔,心安理得地将降薪差额补齐。

明星拍综艺价更高
  然而跟演戏相比,明星上真人秀综艺似乎更加轻松,来钱也更快。
  本次“限酬令”围绕的重点在于影视行业,而众所周知目前国内的明星参与综艺节目的片酬,比参演电视剧、电影等有过之而无不及。
  据新京报,2015年国内综艺节目215档,至2017年基本以每年两百多档的速度递增。综艺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有限明星资源的争抢,让节目制作预算的天平,倒向了艺人薪酬。
  随着《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第三季目前已停播4周,何时复播还未有消息)》《中国新歌声》以及网络综艺《中国有嘻哈》等综艺节目的热播,那些曾经只活跃在影视圈、音乐圈的明星──邓超、黄渤、那英、吴亦凡等逐渐走下“神坛”,圈粉无数,从而也吸引更多一线大咖投身综艺节目。
  有媒体报道,去年9月,认证为“资深综艺节目制作人”的博主曾曝光明星参加真人秀的片酬:范冰冰以8000万元一季的片酬排在第一,徐峥的《食在囧途》单期片酬600万元,总片酬达到7500万元。
  明星参加综艺增加曝光机会,也能进一步推动电视剧片酬增加。
  据公开数据显示,去年综艺节目数量相较2015年翻了一倍,然而,面对近400档的综艺总数,观众表现出的却是审美疲劳与心理麻木,综艺市场同质化现象严重。有限明星资源的争抢,导致明星片酬暴增。
  据媒体报道,某业内人士透露,健康的明星片酬跟制作费的比例是五比五,而现在一般是七比三,甚至高达八比二。“一档节目的出品方、出资方很多,包括冠名商、特约赞助,带着硬广,一季节目谈下来好几个亿。打个比方,一个亿的费用,7000万甚至8000万给明星。”
  “现在这个市场就是,你不给这个钱,人家给得起。客户有钱,只认明星砸钱。一千万不来,就两千万。井柏然参加真人秀《我们战斗吧》,每期500万,仍有人抢着给。这都是由市场决定的,你没办法评价。”
  制作费用下降,质量难得保证。观众对节目本身兴趣寥寥,只为追逐大牌明星。资本哄抬明星片酬,由此进入恶性循环。某电视评论人表示,很多时候,明星片酬是炒起来的。“其实一开始,一线明星不见得想来,但价格高到离谱时,比如市价2000万被抬到6000万,最后还是选择来吧。很多明星是通过抬高价格婉拒,但后来发现这些金主确实有钱,多高都出得起。”
  也许未来某天,还会出台关于明星参与综艺节目的“限酬令”,但无论如何,还是希望出品方、制片方以及明星们可以多给市场一些沉甸甸有分量的剧和节目,让人们记住的是作品本身的质量以及演员的演技,而不是高片酬。毕竟快钱赚完了,一转身泡沫也就散了。
源自:中新经纬客户端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9#
 台北人 发表于: 2017-10-1 11:26:00|只看该作者

明星天价片酬被限 业内为其辩护称这是一种商业选择


  天价片酬被限 明星暗度陈仓
源自:新金融观察

  广受热议的明星天价片酬,终于迎来行业指向明确的“限薪”令。
  在这背后,长期以来,不少明星演员的片酬便高达影视剧全部制作成本的50%~80%,从而使得影视剧的质量品质都深受影响,行业陷入怪圈。
  不过虽遇严管,但其实,当下很多明星演员转而采取与片方合作投资的方式,其片酬支付方式已经更为“隐性”。
⊙记者:曹晓龙

行业限薪
  日前,为了调控明星的天价片酬,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演员委员会、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下称《意见》)。
  《意见》明确规定,全部演员的总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其他演员不低于总片酬的30%。若总片酬超过40%,则需要向所属协会进行备案及说明情况。
  “这也是行业领域第一次将限薪政策具体化。”有业内人士告诉新金融观察记者,近一两年来,关于明星的天价片酬问题,从监管部门到业内协会都表示了关注。
  早在2016年8月份,广电总局党组在中纪委网站上就曾发布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并提出,坚决遏制天价片酬和明星炫富问题。
  且在今年9月,五部委联合下发电视剧新规十四条,对中国电视剧产业所存在的种种乱象给出了整治意见,并直指近年来的明星天价片酬问题。
  后者,已经到了夸张的地步。
  数据显示,部分国内演员的片酬甚至已经达到影视剧全部制作成本的50%~80%。新金融观察记者了解到,在电视剧方面,周迅、霍建华拍摄《如懿传》二人片酬高达1亿多元;杨颖拍《孤芳不自赏》片酬高达8000万元;孙俪拍《芈月传》片酬6000万元;赵薇拍《虎妈猫爸》片酬也有4000万元等等。
  这也仅是披露出来的一角。
  “一线明星价格太高,全组人几乎都在为演员打工。”麒麟影业总裁庞洪曾对外表示道。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电视剧里,出道没多久的“流量小鲜肉”,一人片酬可能就超过其他所有演员之和,但却存在演技不在线、抠图过多等不专业表现。
  “演员片酬占影视剧成本的绝大比例,自然而然会导致制作成本降低。”上述业内人士表示道,当制作成本过分向演员尤其是明星演员倾斜,势必会严重影响电影制作中编剧、布景、配音等相关制作环节的经费,导致电影空有明星阵容,却丢掉了作品的品质等。
  华谊兄弟副董事长王中磊亦曾表示,因为市场本身有空间,预算会有限制,如果过度偏向某一个环节,电影质量就会受伤害。

明星投资
  不过业内亦有声音为明星的天价片酬进行辩护,认为这毕竟是市场的一种商业选择。
  比如有“网剧一哥”之称的知名制片人白一骢便认为,市场环境是决定了“谁比较贵”的重要原因,“一个流量演员,一个非流量演员,后者什么都好,就是有个坎儿,片子放那儿没有人去看。一个视频网站买一个片子,目的很明确,第一个是点击率,来消化CPM,为广告商服务,第二个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付费用户。所以说我们做一个片子的所有逻辑都要围绕着‘是不是有流量、是不是能带动会员’这一标准”。
  随着粉丝经济的迅猛发展,颜值高的小鲜肉就是有人愿意消费捧场,再加上资本热钱对影视行业的追捧,这也成为推高明星片酬的价码。
  归根结底是供需。
  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总裁助理、万达影视副总经理郑剑锋也曾指出,国内电影市场发展越来越大,每年要拍将近700部电影,演员是供不应求的,“这一点跟上世纪90年代的香港影坛比较类似,当时的名演员就‘四大天王’之类的那么几个,每个公司都来抢,演员片酬自然水涨船高”。
  这也导致了上述六部门给出的限薪《意见》,虽然很受业内欢迎,但能否取得多少实际效果,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乐观。
  白一骢便对外直言,希望用行业协会的建议来调控一种市场行为,本身就是不太现实的。
  况且当下很多明星演员采取与片方合作投资的方式,将片酬转为股权,其片酬支付方式已经更为“隐性”。
  据了解,很多一线明星现在都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公司,在接戏的同时,还会要求参与投资、出品、发行等环节,如此一来,除了获得常规薪酬外,也能分得电视剧收益的一杯羹。
  此前大热的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便是如此。主演杨幂的嘉行传媒作为联合出品方参与投资了约25%的份额,彼此都赚得盆满钵满。
  在天价片酬广受诟病的当下,明星资本投资影视剧或将成为新常态。
28#
 红英 发表于: 2017-9-24 15:35:00|只看该作者

别再吐槽演员天价片酬了,“限酬令”规定演员总片酬不超过成本40%

源自:钛媒体
  还记得今年3月编剧宋方金的一篇横店“卧底”文章吗?文中所揭露出电视剧拍摄现场与演员片酬的乱象,一直令业内人士无可奈何、令圈外人士耿耿于怀,而在今日,一则“限酬令”的出台却并未让人们心里的石头落下。
  月22日,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演员委员会、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联合发布了《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比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中规定,电视剧全部演员的总片酬不得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其他演员不低于总片酬30%,如有全部演员总片酬超过制作成本40%的情况,则制作机构需要向所属协会及中广联演员委员会进行备案并说明情况。
  短短半月前,国家五部委发布了一则《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严禁播出机构以明星为唯一议价标准。《通知》第三条规定为:严禁播出机构以明星为唯一议价标准;行业组织出台电视剧成本配置比例指导意见,优化片酬分配机制。
  而《意见》中的几个数字也恰恰印证了近年来电视剧市场中的丛生乱象。无论是出台电视剧成本配置比例的指导意见,还是优化片酬分配机制,这是继今年九月初的《通知》后,政策上对演员的“天价”片酬提出的更加明确限制。
  单刀直入切中演员片酬这一痛点,并以此来抵制不合理高片酬等不良风气,网友们也直呼“这下烂片终于有人管了”。而看似“对症下药”的政策,对于电视剧市场乱象果真就是“百利而无一害”么?
演员天价片酬、电视剧市场乱象中催生的“整治之风”  今年三月,一篇由编剧宋方金“卧底”横店发表的文章的热度蹿升,再次刷新了人们对国产剧演员的认知。在《编剧宋方金卧底横店带回一线实录:被毁掉的表演》一文中,作者皆由在横店探位资深横店“老戏骨”的经历,借由演员之声披露了国产IP剧拍摄现场丛生的乱象,一时间引起行业为国产剧的前途所忧虑的深思。
  “一场戏有三十多个人演,全是替身出镜”的爆料让业内外人士闻之颤栗。演员可以不背台词、“脸”比演技更重要、不在剧组仍能拿得天价片酬……表演这门久远的行当似乎真的在一步步被毁掉。而电视剧片酬在近两年的频频上涨,在对行业风气产生了非良性导向的同时,也对电视剧制作市场造成了干扰现象。
  绿幕抠图、倒膜数字,部分一线演员的片酬近亿,几乎达到影视剧成本的50%到80%,从而导致制作成本降低。而现实情况是,作为影视制作成本的内容核心,无论是演员还是导演的成本都在逐步提升,二者几乎占据全部成本的三分之一,而部分演员片酬要占到整个项目费用的一半以上。
  而在去年这种现象显现的尤为严重,玄幻类IP剧一昧依赖“流量鲜肉”、“流量小花”,自以为三大流量元素的“保底”下即可召唤出一部流量大剧。而现实是残酷的,观众并不是傻子,试想一下,当制作费用大多砸在了传说中的“流量”身上,失去了内容与品质优势的电视剧作品,在如今拼品质、拼用心、拼垂直的剧集时代未免过于冒险。
  在《编剧宋方金卧底横店带回一线实录:被毁掉的表演》这篇文章的最后,作者借由横店资深演员之口“现在都是围着钱转,要么赚钱,要么省钱。没多少人考虑创作的事儿了。”确实,无论是“绿幕抠像”、还是“倒模事件”、“数字小姐”,电视剧市场乱象似乎随着近年来资本的蜂拥而至愈演愈烈。
  演员片酬天价只是表象,表演与创作本源正在被这样的乱象所腐蚀才是本质。
遏制片酬的“疯狂”,电视剧行业会在阵痛之后走上正轨?  对于电视剧市场乱象,终有政策出台来遏制演员片酬的“疯狂”,但不少业内人士第一反应却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演员片酬高除了明星流量带动下的市场效应之外,资本的推波助澜也是助其野蛮生长之因。而这样直接粗暴的“重拳整治”下,真的会给行业注入一针“镇痛剂”吗?
  事实上,早在去年就曾有政协委员曾就电影方面、针对演员的天价片酬现象进行提议,他建议合理控制演员人工成本,以保障作品质量,“一部电影中全部演员的片酬,最高不得超过该电影全部制作费用的30%,以法律的刚性规定为电影制作划上一条红线,有效引导制片人、导演和演员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当制作成本过分向演员尤其是明星演员倾斜,势必会严重影响电影制作中编剧、布景、配音等相关制作环节的经费,导致电影空有明星阵容,但此提议并未得到舆论的绝对支持,原因是由法律规定片酬占电影总投资的比例,并不符合市场规律。
  有业内影视制作人士表示,演员片酬的天价效应实际上来自市场需求的催生与带动。流量明星的身边通常伴随着一整支“一应俱全”的明星团队,团队中有助理、化妆师等人员随身跟随,少则3、4人,多则十几人。有业内记者在群访某知名流量艺人之时,便曾因采访间团队人数已占据空间大半而被拒之门外。
  可想而知,多达近十人的团队花销皆来自于明星本身所创造的商业价值。而这些明星身上承载着整个团队的价值,在市场定价下,演员的高片酬似乎也无可厚非。前提是保障其他制作环节的费用输出,如若演员片酬的拉高建立在其他制作环节的“收紧”之上,自然会造成恶性循环,电视剧的制作水准亦无法保障。
  这也是多数人对“限酬令”没那么看好的原因。毕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也有网友提出,希望政策能够让那些真正有实力的演员才拿到相应的价钱,而不是传说中的“流量选手”,鼓励演员工资按等级划分,让“国家一级演员工资涨上去”,这看起来似乎是个具有建设性的观点。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7#
 上官123 发表于: 2017-9-24 15:35:00|只看该作者

天价片酬遭最强暴击 孙俪范冰冰没法任性赚钱了

源自:每日经济新闻
  2014年,孙红雷从电视剧《二炮手》获得片酬2300万元,赵薇从电视剧《虎妈猫爸》获得片酬4280万元;2016年,周迅、霍建华出演《如懿传》获得片酬分别为5300万元和5000万元;孙俪在近期热播的《那年花开月正圆》中拿到片酬6000万元!
  愈演愈烈的明星天价片酬从去年起便成为热门话题,各界议论纷纷,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也多次表态,如今,终于开出了明确“药方”。
  9月22日,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演员委员会、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联合发布《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要求,全部演员的总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其他演员不低于总片酬的30%。如有超出40%的情况,需向相关单位进行备案并说明情况。
  明星天价片酬时代真的就此正式结束了吗?

主演不超过总片酬的70%
  其实,前不久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已经要求:
  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电视剧投入、分配机制。充分尊重和鼓励原创,在投入和分配上体现创意和知识的价值。行业组织出台电视剧成本配置比例指导意见,引导制作企业合理安排电视剧投入成本结构,优化片酬分配机制。规范购播和宣传行为,维护行业健康发展,严禁播出机构以明星为唯一议价标准。综艺节目、网络剧参照电视剧的规定执行。
  今日4家行业组织发布的《意见》则是对上述通知的落实和细化。
  除了规定具体的薪酬比例外,《意见》还提出,希望各会员单位、影视制作机构及广大电视剧网络剧从业人员要把德艺双馨作为职业理想和目标追求,自觉抵制不合理高片酬等不良行业风气。
  高片酬确实是影视行业目前的痛点,对整个行业的制作品质提升造成较大的阻碍,行业协会此次牵头联合发起《意见》,对整个行业来说是好事,同时也有利于未来电影市场更好的发展。
  《意见》一出,行业内的相关人士纷纷表示支持。
  “我们理应支持,此次限制演员高片酬,对改善编创环境,提高编创竞争力非常有帮助!”
  慈文传媒副总经理赵斌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采访时坚定地表示。

“3亿的电视剧,明星拿走2亿片酬”
  去年8月,央视新闻频道在“演员天价片酬”专题报道中,点名批评了电视剧《如懿传》主演霍建华和周迅拿走天价薪酬,同时批评了《致青春2》、《幻城》等片的天价演员无法拯救本身质量不高的影视剧,引起巨大的反响。而舆论之所以沸腾,在于明星片酬之高确实令人咋舌。
  今年4月公布的《2017中国名人收入排行榜》显示,2016年中国娱乐、文化、体育产业行业收入前10名的明星收入总和近17亿元,收入前10的明星中,除了周杰伦主业为歌手外,其余9人主业均为影视演员。
  而更为重要的是明星片酬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急速增长,十年之间,明星片酬在一部国产影视剧制作总成本中的占比,已由10%、20%,增长到如今的50%、70%。
  今年初,有业内人士公开表示,“2016年,一二线演员的片酬增长了近250%,一部成本3亿元的电视剧,明星拿走2亿元片酬。”
  人民日报旗下的微信公众“侠客岛”报道称,一位资深经纪人透露,“目前制片方往往把演员片酬的预算提高到了三分之二”。甚至,一些演员会相互攀比片酬,签约时提前找人从片方那里打听搭档的酬劳,然后坐地起价。

天价薪酬导致影视剧质量下降
  目前,明星天价片酬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
  为了保证明星片酬,影视作品压缩对剧本的投入、压缩拍摄周期……在节节攀升的热钱哄抢下,明星拿了天价片酬拍得又很潦草的情况不在少数。
  “比如跨戏,比如我们拍摄周期是90天,他只给你20、30天。”导演蒋钦民说。明星片酬做加法,制作的每个环节都在做减法,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影视剧质量的下降。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石川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一些明星价格高得让人不敢去找他们。但如果找些不知名的演员呢,影院经理看到没明星,给排片量就少,甚至根本不排。电视台看到没明星也不买电视剧的播出版权。所以只能花重金找明星,压缩其他部分的制作成本,电影的效果又不好,剧本质量一退再退,造成恶性循环。
  “一部投资1.5亿元的影视剧,大牌明星片酬就拿走1亿元。”资深编剧余飞表示,“这肯定对产业不利,钱全部被明星拿走了,剧组的其他几百个人的工作,都没他一个人重要。而且他是不是值得那么多?他一部戏拿的钱,很多老百姓几辈子都拿不到。”

天价薪酬是否合理?
  当然对于明星是否配得上天价薪酬还有争议。
  一方面,有观点认为在尚不成熟的中国影视市场中,明星的“价格”并不能完全反映其价值。
  “如果真是国宝级的,甚至‘球宝级’的演员明星,观众就是认可他、喜欢他,那他片酬高是可以理解的。”余飞认为,但如果这个人只是因为某个偶然原因爆火,就给他一个亿片酬,就不一定合理。
  而另一方面,有票房保障的明星确实是稀缺资源,天价薪酬似乎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市场行为。
  演员于荣光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到:“这是根据市场,你不给这个钱有人给,这个东西弄得我们很难受。”
  华西都市报报报道,作为高片酬的演员,成龙曾公开回应表示,高片酬是双方你情我愿的事情:“一些一线演员他的片酬拿得高,而且他有票房保证的话,那我也会去请他。明星市场价值是有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那么,你如何看待此次限制明星天价薪酬?
⊙记者:丁舟洋 盖源源 温梦华

  每经编辑:何小桃 杜蔚
26#
 红英 发表于: 2017-9-24 15:35:00|只看该作者

【社论】告别天价片酬

源自:澎湃新闻
【社论】告别天价片酬
早已引起行业公愤的明星天价片酬现象,正在得到整治。  9月22日,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等四家行业组织,联合发布《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意见》要求全部演员的总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其他演员不低于总片酬的30%。
  从今年年初,编剧宋方金“爆料”小鲜肉天价片酬起,这个话题就一直保持着超高的关注度,不断有编剧、导演、“老戏骨”等痛陈天价片酬对影视剧行业的伤害。正如华谊兄弟副董事长王中磊所说,因为市场本身有空间,预算会有限制,如果过度偏向某一个环节,电影质量就会受伤害。电视剧市场也是如此。
  限酬令的出台回应了舆论的关切。坦白说,制作总成本40%这条“片酬红线”不算严苛。众所周知,影视剧制作的产业链条相当长,天价片酬本就是不可持续的行业现象。抠图、滥用替身等乱象都是天价片酬下的“蛋”。只不过近年来一些小鲜肉携粉丝之势,借资本之力,相当程度上“绑架”了市场,导致人们见怪不怪了。
  其实市场已经对天价片酬发出了警告。近年口碑爆棚的作品,几乎都没有出现流量演员、天价明星。而以“小鲜肉中心制”做出来的作品,普遍只能沦为粉丝圈内部的狂欢。结果现在“不用天价明星”反而成了很多片子爱用的宣传方式。一些有追求的小鲜肉也开始尝试突破安全区。
  IP与明星满天飞,是市场发展不成熟的体现。小鲜肉没有原罪,他们身价暴涨是市场追逐的产物。资本对小鲜肉“慷慨”的背后是算计,如果搞定明星和粉丝就能稳赚不赔,又何必费心于品质?因此限酬只是手段,纠正这种简单粗暴的“市场逻辑”才是目的。
  有个说法很有道理:当有号召力的演员稀缺,就会出现“天价片酬”,当有号召力的故事稀缺,就会出现“天价IP”。因此为了促进文化市场的繁荣,除了用限酬令“治乱”,还要在“供给侧”做文章,才能实现“标本兼治”。也就是说,培养可以与“资本+明星+IP”这个组合相抗衡的力量。
  总之,天价片酬下畸形的内容生产机制是短视的、竭泽而渔的,带坏了行业风气,也禁锢了观众的选择权。我们的文化市场航向航船要想驶入广阔的深海,就必须走出天价片酬的粗暴模式,用原创度更高、制作更精良、品类更丰富、诚意更足的作品赢得观众的心。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19 16:28,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