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楼主: 老磨|查看: 8323|回复: 44
[影视] 

环球:望存纳税问题从业者把范冰冰案看成最后通牒

 [复制链接]
 红英 发表于: 2017-9-24 13:35:00|显示全部楼层

最明确的“限薪令”能否限住“天价片酬”?

源自:北京青年报
kfBp-fymfcih3130350.jpg

Y1fv-fymfcih3130381.jpg

  9月4日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中,对于优化片酬分配机制问题,曾明确提出“严禁播出机构以明星为唯一议价标准”的要求。昨天,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等联合发布《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规定各会员单位及影视制作机构要把演员片酬比例限定在合理的制作成本范围内──全部演员的总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其他演员不低于总片酬的30%。这是长期以来针对演员高片酬问题,有关部门首次明确提出具体的“红线”。

主演片酬不能超总片酬七成
  《意见》由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演员委员会、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联合发布。一共三条,全部剑指“高片酬”问题,明确提出:一、各会员单位及影视制作机构要把演员片酬比例限定在合理的制作成本范围内,全部演员的总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其他演员不低于总片酬的30%;二、如果出现全部演员总片酬超过制作总成本40%的情况,制作机构需向所属协会及中广联演员委员会进行备案并说明情况;三、各会员单位、影视制作机构及广大电视剧网络剧从业人员要把德艺双馨作为职业理想和目标追求,自觉抵制不合理高片酬等不良行业风气。

主演片酬最高曾占总投资八成
  正如“意见”中所提,“高片酬”被认为是造成当下电视剧市场种种不合理现象的“痼疾”之一。主要明星片酬占到一部剧总体投资50%以上已成常态,甚至还有的比例高达80%。可想而知,剩下编剧、导演、服装、化妆、道具、场景等等的成本被严重挤压,只能怎么凑合怎么办,导致很多剧唯明星论,并且越来越粗制滥造。
  2014年上半年,广电总局宣布自2015年起国产电视剧播出从过去的“四星”变“两星”,俗称“一剧两星”政策。对于电视台来说,购剧的成本压力陡然加大,自然会要求制片方控制成本。当时业内盛传,每集超过150万到180万成本的剧组都在紧急撤下,重新做预算,压缩到100万一集,并希望明星降低片酬。但明星自然是不愿意把真金白银拱手让出,所以业内一直有呼声希望出台政策进行调控。受此政策影响,市场一度观望情绪浓厚,2014年下半年曾短暂出现剧组推迟开机、暂缓建组等低潮,等待“另一只靴子落地”。

此前的三令五申多被暗度陈仓
  短暂的观望之后,市场经过调整后重新洗牌。新的“玩法”下一线卫视对大剧、剧王的争夺更加白热化;加之视频网站和资本重新进入战场,有收视号召力和流量的明星资源成为“硬通货”,新一轮片酬暴涨之势反而更加猛烈了。尽管从播出平台到制片方等各环节均表达对这种现象的担忧,总局也多次提出要求试图进行管控,但都没有取得明显成效。去年8月,央视在新闻节目中提及“天价片酬”问题,点名《如懿传》的霍建华和周迅共拿走上亿片酬,还提及电影《致青春2》和电视剧《幻城》也片酬过高,批评“天价演员”并没有提升电影和剧集本身的水准。之后,广电总局也针对“天价片酬”出台新政,要求各地电视台不得在购买电视剧时以明星演员为议价标准,业内称其为“限薪令”。可以说针对这个问题,有关管理部门三令五申后,在执行中都被“暗度陈仓”了。

不少艺人已将片酬转为股权
  据介绍,此《意见》出台的背景是“少数演员不合理高片酬现象,导致影视剧制作成本结构不合理,收入分配比例失衡,影响影视剧整体质量的提升。为贯彻落实五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和全国电视剧工作座谈会有关精神,引导制作企业合理安排电视剧投入成本结构,优化片酬分配机制,弘扬‘戏比天大’的职业精神,形成良好行业风气,推动影视行业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此次《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与18天前的五部委“十四条”,可以说构成了近年来针对“高片酬”最严格也最为明确的“组合拳”。但实际的执行情况和对市场环境的清理效果还有待观望。事实上,在这两年人人喊打“高片酬”的风向中,一线演员的片酬支付方式已经更为“隐性”,很多有实力的制作公司通过合股开公司及将片酬转化为投资、股权、红利等,以这种新型分红方式紧密锁定跟明星的关系。演员很多摇身一变成了出品人、制作人,既可以躲开“片酬过高”这个人人喊打的靶子,实际收入的空间却更大了。因此此时出台“限制制作成本配置比例”,是否已经有些“滞后”,尚待观察。
⊙记者:杨文杰

☆ 相关资讯
  中国视协新任主席胡占凡:
  治理明星“天价片酬”需明确细则多管齐下
  新华社电(记者:白瀛、徐舟)新当选的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胡占凡22日在京表示,明星“天价片酬”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国电视剧的发展,需要广电、审计、税务等多个部门下决心共同制定量化标准、实施细则来解决。
  本月初,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人社部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严禁播出机构以明星为唯一议价标准,综艺节目、网络剧参照电视剧规范执行;播出机构不得将收视率作为购片价格唯一依据。
  “电视剧的大量资本都流向了明星,这是不正常的。”曾任广电总局分管电视剧工作副局长的胡占凡说,明星为电视剧艺术做出了很大贡献,明星报酬高于其他演员或工作人员是合理的,但明星片酬畸高就会影响电视剧行业的健康发展。
  胡占凡说,这个问题比较复杂,需要多管齐下、共同发力才能解决。“仅靠广电部门、电视台、电视剧制作机构等任何一个部门都解决不了,靠明星自身更不可能解决,必须有法律约束,有政策约束。”
  他指出,五部委下发的通知仍需出台配套细则。“比如,有的电视台会说,我们以明星为议价标准了,但没有以它为唯一标准,这个怎么界定呢?谁是明星怎么界定呢?另外明星是动态的,今天是明星可能明天就不是明星了。这都需要周密地调研。”
  胡占凡说,接下来中国视协将主动参与相关调研,推进解决这个问题,促进我国电视剧健康有序发展。
 上官123 发表于: 2017-9-24 13:35:00|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演员天价片酬成或历史! 总片酬不超制作总成本40%

源自:中国新闻网
演员天价片酬成或历史! 总片酬不超制作总成本40%
o2td-fymfcih3120522.jpg
  图片来源: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
  中新网北京9月23日电(记者:张曦)近年来备受诟病的演员天价片酬,或许真的要得到遏制了。22日,《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发布,意见提到,影视剧里全部演员的总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其他演员不低于总片酬的30%。
  近年来,演员天价片酬一直备受争议,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明星片酬高于制作成本,会严重影响影视剧的质量。
  记者看到,这份《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由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演员委员会、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联合发布,从22日起开始施行。
  意见提到,少数演员不合理高片酬现象,导致影视剧制作成本结构不合理,收入分配比例失衡,影响影视剧整体质量的提升。
  因此,四大协会要求各会员单位及影视制作机构,把演员片酬比例限定在合理的制作成本范围内,全部演员的总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其他演员不低于总片酬的30%。
  如果超过了出现全部演员总片酬超过制作总成本40%的情况,制作机构需向所属协会(中广联制片委员会、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或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及中广联演员委员会进行备案并说明情况。
  另外,意见强调,各会员单位、影视制作机构及广大电视剧网络剧从业人员要把德艺双馨作为职业理想和目标追求,自觉抵制不合理高片酬等不良行业风气。
Vlt7-fymfcih3120527.jpg
  图片来源: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
  事实上,有关部门早就认识到了演员天价片酬的弊端。
  2016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发布了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通报要求指导行业协会联合大型影视公司抓紧制订抵制“天价”片酬的行业自律公约。另外还提到,即将下发通知,要求各级电视播出机构在电视剧购播过程中不得指定演员、不得以明星大腕作为论价标准,在电视剧宣传工作中不得对明星进行过度炒作。
  当时,央视新闻频道在“演员天价片酬”专题中,指出演员天价片酬为影视制作的其他环节带来巨大的风险和压力,不仅提到《如懿传》的霍建华和周迅共拿走1.5亿片酬,还点名批评《致青春2》、《幻城》等片的天价演员无法拯救本身质量不高的影视剧。
  今年9月初,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其中强调要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电视剧投入、分配机制。行业组织出台电视剧成本配置比例指导意见,引导制作企业合理安排电视剧投入成本结构,优化片酬分配机制。
  记者在注意到,对于《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对天价片酬的限制,不少网友都表示支持,有网友直言:“希望把更多的钱用到电视剧制作上,不要再用五毛特效糊弄群众,期待更多良心好剧!”
8ZNy-fymfcih3120533.jpg
  央视曾点名《如懿传》演员片酬高
  著名编剧汪海林早前曾多次就演员天价片酬发声,他今天接受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经纪人和制片人应该为天价片酬负主要责任,“虽然说全世界的明星都是高片酬,但中国一些演员的片酬是虚高,非常不正常”。
  “现在超一线明星和其他主创的片酬差距可以说是达到历史最大。”汪海林回忆,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第一部的时候,三个主演每集的片酬和编剧一样,“然而现在的情况是一些影视剧的主演会拿到上亿的片酬,是同级别导演或编剧5到10倍的价格”。
  “明星天价片酬不符合产业发展的根本规律,会对整个产业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电视评论委员会尹鸿指出,演员片酬过高,会让拍摄经费的比例严重失调,也会降低影视作品的质量,同时引发明星攀比的不良现状,“一些作品不去选择最合适的演员,而是过度依赖明星”。
  另外,据新华社消息,新当选的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胡占凡22日表示,明星“天价片酬”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国电视剧的发展,未来需要广电、审计、税务等多个部门下决心共同制定量化标准、实施细则来解决。 ●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上官123 发表于: 2017-9-24 09:35:00|显示全部楼层

电视剧限酬令发布 网友评论称希望演技对得起片酬

源自:太平洋电脑网
  相信有不少朋友有空时候都会看看电视剧,作为观众观看电视剧少不了演员的演出,此前,演员片酬在一部电视剧总片酬当中占了不少比重,基于此,9月22日,《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发布……
2YEz-fymesmp1024814.jpg
  《意见》指出,要把演员片酬比例限定在合理的制作成本范围内,全部演员的总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其他演员不低于总片酬的30%。
86bO-fymesmp1024825.jpg
HRfS-fymesmq7796144.jpg
LP1L-fymfcih2719075.jpg
  对此,有不少网友发表评论,有的表示称,“希望演技对得起片酬”,“这下烂片终于有人管了”等,不知道大家有何看法呢?
  下面是网友评论──
  希望演技对得起片酬
99Pb-fymfcih2719101.jpg
  这下烂片终于有人管了
Ud1h-fymesmq7796187.jpg
  从此,片酬的形式又变了
gh25-fymesii4970274.jpg
 红星 发表于: 2017-9-23 15:48:01|显示全部楼层

四协会发布限酬令 限制演员片酬执行有多难?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四协会发布“限酬令”限制演员片酬执行起来有多难?

Cxxz-fymesii5077780.jpg
  《求婚大作战》演员要求的片酬并不高,整体片酬占据制作成本的60%。
  昨日,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演员委员会、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联合发布了《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规定,“全部演员的总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其他演员不低于总片酬的30%”,若超出以上规定的话,剧方则需要“向所属协会(中广联制片委员会、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或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及中广联演员委员会)进行备案说明”。
  对此,新京报采访了多位知名制片人、编剧等业内人士。在他们看来,《意见》的出台对市场来说必然是一件好事,但后续如何执行和监督,是否真的能够遏止住演员的高片酬,仍旧存在一定的疑问。

《意见》需配合后续监管
  电视剧网剧由于片酬过高,导致制作费投入比例失衡的问题,在昨日发布的《意见》中已对此做出明确规定,“全部演员的总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其他演员不低于总片酬的30%”。诸多业内人士认为该《意见》确实来的是时候。但看似提高了制作费比例,是否真的会令剧组重新选择演员,或者令演员主动自降片酬,对此业内人士却并不乐观。“现在一些演员片酬过亿,要么你加大制作费,要么你降低片酬。能有多少演员会主动降片酬,这个很难讲。”白一骢(《老九门》总制片人)表示。袁玉梅(《白夜追凶》总制片人)也坦言,该“意见”长久是能助于把艺人价格压下来,但在执行中依然面临困境,“因为艺人价格不只是制作方引起的,但戏总是要拍的。那如果有超过40%该如何办呢?谁来出面帮助约谈艺人来解决呢?亦不可能通过什么考试给艺人定价。”
  而对于“超过比例需备案并说明情况”一项,业内人士所持意见也不同。汪海林表示,“报备”证明该《意见》注重到了影视创作的特殊情况,“比如我有一个戏,只有两个主要演员,一男一女,那他们是不是不能超过百分之七十呢?就是说制片上需要的话,我认为也是可以通融的。”而白一骢则认为,仍需要更详细的后续规定,“现在就是说超过要报备,但之后会怎样,这个其实不知道。如果只是报备一下,就接着让你超,那跟没有这个规定不是一样吗?后续如何具体执行才是关键。”

制作费失衡催生低劣作品
  2010年,《剑侠情缘》以单集片酬30万签约谢霆锋担任男主角,这是当年最高的电视剧演员片酬。到2013年,知名编剧刘和平就已坦言,“现在已经有演员在电视剧拍摄时七天要价1000万,或者一天100万的情况。”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制片、导演、编剧、演员工作委员会甚至联合发出了倡议,希望业内自觉抵制攀比片酬的不良风气。而到2014年底,某门户网站白皮书就曾显示,赵薇、周迅、孙俪、姚晨、范冰冰等女演员片酬已达到每集70万~100万元;男星方面,谢霆锋、文章、黄晓明等则以每集60万~90万元站在第一阵营。四年内,明星片酬整整翻了至少2倍。
  直到近两年,当红小鲜肉、知名演员天价片酬的现象似乎愈演愈烈。编剧高满堂不止一次的指出,“现在拍摄一部1亿成本的电视剧,要请到这些当红小鲜肉,片酬基本就在七八千万之间,只有两三千万留给导演、编剧、团队和后期制作。”由此算来,水涨船高的明星片酬目前已经开始占据整体制作成本的70%以上。《求婚大作战》的制片人也曾透露,张艺兴、陈都灵等年轻演员在剧中片酬要价不高,但整体片酬还是占据制作成本的60%。无疑,制作成本分配比例的逐渐失衡,也是导致大量制作低劣的作品出现的原因之一。

[业内声音]
  汪海林(知名编剧)片酬透明化需先行
  我觉得这相对来是一个比较实际的《意见》,共同出台的这几个行业协会也是有权威性的行业组织,那这个事情的执行就还是要看行业组织本身的约束力和执行力。而且这也是一个机遇,让行业组织加强自身的建设,变得更加有效率、有威信力、公信力和执行力,这样的话行业组织才能真正把这个行业管理起来。不过这里面还有个很重要的,首先要解决片酬的透明化,才能够解决管理上的问题。我认为这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解决的。还是要逐步来,不能太着急。
  宋方金(知名编剧)市场太大,很难“有剧必管”
  《意见》是好的,但只能产生一定的约束,很难被彻底执行。市场是头猛兽,很难被关到笼子里。比如目前演员片酬居高不下,制作预算也做不到透明公开,这里边就还有一个可操作空间,无法做到监督管理;而且光监督制片方不行,也需要监督演员,演员还是稀缺资源,大家都会去抢。况且电视剧生产量太大了,很难做到有剧必管。所以高片酬只是“标”,不是“本”。“本”是要把假收视率、假数据等结构性问题管住。但我预计最近应该是双管齐下,关于《十四条》还会出台一些政策,市场一定会从无序走向有序。
  邓细斌(《青云志》制片人)明星还属稀缺资源
  个人认为治标不治本。因为剧方需要考虑平台要求、成本回收、利润回报,那必然会对演员有要求。投资方也都是被平台绑架的,找不到好的流量演员,那广告、收视率也得不到保障,广告商不来,投资方也不会给这个剧多少价格,时间长了也不会有人再买你的戏了。说实话这个特别残酷。那当红小鲜肉基本上都是在一亿以上,什么样的演员,什么样的价格,投资压力太大,明星又是稀缺资源,想要约束还是挺难的。市场行为还是需要市场来调整,我们还是希望营造出公平竞争的氛围。
  庞建(《春天里》制片人)制作质量、成本需提高
  我觉得是非常及时的。现在最主要的还是哪些高片酬的演员愿意跳出来,主动提出降片酬合作,毕竟如果以后死抱片酬,市场也不一定会像现在这样好。不过其实高片酬也不能一味怪明星,如果他们演的戏确实有收视、有流量,现在本身平台也很少,资本也不是傻子,就造成了资本逐利,片酬必然水涨船高。那我就值1个亿,我为什么要降到6000万呢?这都要看投资人的眼光,很难直接去界定一个很理性的定价。所以好的、有收视率的演员,依然还会受到追捧,那制作方是不是能匹配演员达到这么高的制作成本,说实话还要继续协调。
  何静(《神犬小七》制片人)需警惕片酬造假
  我觉得这是最科学的演员片酬管理方式。不过实施难度的确很大,片酬造假情况会很快呈现出来。如果违背这个规定只是备案说明,那这个《意见》就只是一种愿望了。如何防止和杜绝造假,如大小合同等,是值得警惕的问题。期待四家机构下一步要把监督落实到位,与《意见》匹配相应的管控措施。

[TIPS]
钱都花哪儿了?

  一部电视剧的制作成本包括主创人员的片酬(导演、编剧、主演),制作费(前期筹备费,职员劳务费,各部门制作费:比如摄录美、服化道、吃住行等,其他演员费用,后期制作费用),税金等。其中演员的片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例各不相同。
  1,曹平(《甄嬛传》制片人):“大概占到总预算的三分之一吧,这个比例应该是合理的。现在可能要再多一点。”
  2,赵毅(《那年花开月正圆》制片人):“《那年花开》投资4个多亿,演员片酬占35%,制作费用占55%,”
  3,何静(《神犬小七》制片人):“我们的剧一直坚持片酬占总制作费的35%以内,但是我听到的很多剧片酬占比都是超过50%,甚至突破70%,剩下那30%是其他主创和制作成本,那样的剧将是一个什么局面呢?”
  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赫 刘玮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你不在 发表于: 2017-9-23 15:08:00|显示全部楼层

演员天价片酬或成历史 总片酬不超制作成本40%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演员天价片酬成或历史! 总片酬不超制作总成本40%

o2td-fymfcih3120522.jpg
图片来源: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

  中新网北京9月23日电(记者:张曦)近年来备受诟病的演员天价片酬,或许真的要得到遏制了。22日,《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发布,意见提到,影视剧里全部演员的总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其他演员不低于总片酬的30%。
  近年来,演员天价片酬一直备受争议,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明星片酬高于制作成本,会严重影响影视剧的质量。
  记者看到,这份《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由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演员委员会、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联合发布,从22日起开始施行。
  意见提到,少数演员不合理高片酬现象,导致影视剧制作成本结构不合理,收入分配比例失衡,影响影视剧整体质量的提升。
  因此,四大协会要求各会员单位及影视制作机构,把演员片酬比例限定在合理的制作成本范围内,全部演员的总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其他演员不低于总片酬的30%。
  如果超过了出现全部演员总片酬超过制作总成本40%的情况,制作机构需向所属协会(中广联制片委员会、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或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及中广联演员委员会进行备案并说明情况。
  另外,意见强调,各会员单位、影视制作机构及广大电视剧网络剧从业人员要把德艺双馨作为职业理想和目标追求,自觉抵制不合理高片酬等不良行业风气。
Vlt7-fymfcih3120527.jpg
图片来源: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

  事实上,有关部门早就认识到了演员天价片酬的弊端。
  2016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发布了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通报要求指导行业协会联合大型影视公司抓紧制订抵制“天价”片酬的行业自律公约。另外还提到,即将下发通知,要求各级电视播出机构在电视剧购播过程中不得指定演员、不得以明星大腕作为论价标准,在电视剧宣传工作中不得对明星进行过度炒作。
  当时,央视新闻频道在“演员天价片酬”专题中,指出演员天价片酬为影视制作的其他环节带来巨大的风险和压力,不仅提到《如懿传》的霍建华和周迅共拿走1.5亿片酬,还点名批评《致青春2》、《幻城》等片的天价演员无法拯救本身质量不高的影视剧。
  今年9月初,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其中强调要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电视剧投入、分配机制。行业组织出台电视剧成本配置比例指导意见,引导制作企业合理安排电视剧投入成本结构,优化片酬分配机制。
  记者在注意到,对于《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对天价片酬的限制,不少网友都表示支持,有网友直言:“希望把更多的钱用到电视剧制作上,不要再用五毛特效糊弄群众,期待更多良心好剧!”
8ZNy-fymfcih3120533.jpg
央视曾点名《如懿传》演员片酬高

  著名编剧汪海林早前曾多次就演员天价片酬发声,他今天接受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经纪人和制片人应该为天价片酬负主要责任,“虽然说全世界的明星都是高片酬,但中国一些演员的片酬是虚高,非常不正常”。
  “现在超一线明星和其他主创的片酬差距可以说是达到历史最大。”汪海林回忆,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第一部的时候,三个主演每集的片酬和编剧一样,“然而现在的情况是一些影视剧的主演会拿到上亿的片酬,是同级别导演或编剧5到10倍的价格”。
  “明星天价片酬不符合产业发展的根本规律,会对整个产业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电视评论委员会尹鸿指出,演员片酬过高,会让拍摄经费的比例严重失调,也会降低影视作品的质量,同时引发明星攀比的不良现状,“一些作品不去选择最合适的演员,而是过度依赖明星”。
  另外,据新华社消息,新当选的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胡占凡22日表示,明星“天价片酬”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国电视剧的发展,未来需要广电、审计、税务等多个部门下决心共同制定量化标准、实施细则来解决。 ●
 华美达 发表于: 2017-9-22 21:56:01|显示全部楼层

电视剧行业四大协会限酬令 能否遏制明星天价片酬

源自:澎湃新闻
  电视剧行业四大协会联袂出台限酬令,能否遏制明星天价片酬
  澎湃新闻记者 陈宇曦 来源:澎湃新闻
  行业协会发布明星“限酬令”,能否有效遏制天价片酬?
  9月22日,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演员委员会、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联合发布《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下称《意见》)。
  《意见》的核心就是对演员片酬作出限制,要求全部演员的总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其他演员不低于总片酬的30%。
  如果演员总片酬超出制作成本40%,则需要向所属协会(中广联制片委员会、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或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及中广联演员委员会进行备案说明。
  对于行业协会控制演员片酬的要求,有影视公司表达了欢迎。老牌电视剧制作公司华策影视(300133)相关人士对澎湃新闻记者称:“作为内容公司,我们欢迎中制协出台这样的指引,此前五部委下发的《通知》也有相关规定,这些都有利于提升电视剧行业整体的制作品质和行业水准,有利于在上下游产业链形成良好的健康生态。”
  上述人士称,华策影视通过培养年轻演员,建立演员梯队,同时引入演员参与投资、制作,参股经纪公司等方式,一方面可平抑演员片酬,同时也有利于形成更具共担、共赢的分配机制。
  也有不少业内人士对于行业协会出具限制演员片酬的意见究竟效用多大持有保留意见。

“天价片酬”
  《意见》出炉的背景是,9月8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要求严禁播出机构以明星为唯一议价标准,综艺节目、网络剧也需要参照电视剧的规定执行。
  而在监管部门和行业组织一连串发文背后,影视明星“天价片酬”几乎已经成为行业内的顽疾。
  电视剧制作公司新丽传媒今年6月提交的招股书申报稿显示,2016年,新丽传媒付给天津欣喜相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电视剧《如懿传》剧组劳务费分为5350万元,欣喜相逢介绍邀请周迅出演《如懿传》。2014年,新丽传媒投资拍摄《虎妈猫爸》,付给赵赵(上海)影视文化工作室的剧组劳务费用是4279.25万元,赵赵(上海)影视文化工作室是演员赵薇的公司,赵薇是《虎妈猫爸》的女主角。
  根据华视娱乐招股书申报稿显示,2016年支付给上海鸿岸影视文化工作室及上海孙俪影视文化工作室的策划、宣传推广、演职等服务的费用为6048万元,孙俪是华视娱乐投拍的的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的女主角。
  周迅、赵薇和孙俪还是知名度非常高的女演员,本身是市场上的“稀缺资源”,拥有更高的议价能力。
  但是,影视行业中也存在不少制作粗糙的作品,“流量演员”和“五毛特效”是显著特征。

约束力争议
  也有不少业内人士对于《意见》的约束力持保留意见。
  此次出具《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的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演员委员会、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均是影视行业内重要的行业性协会,承担行业自律行为,会员单位覆盖了国内大部分的电视剧制作机构、提供网络视听服务的机构。
  一位大型影视公司从业人员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行业协会本质上是没有约束力的,比如,如果不是会员单位怎么办?行业协会是行业自治,要看这个《意见》是否征求了会员单位的意见并获得大家签名同意,如果符合协会内部程序,那么对会员单位或许有约束力,但本质上还是靠自律。”
  知名导演、制片人白一骢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我希望它(影响效果)大,但是实际从操作上来看,未必会很大。”
  白一骢介绍称,目前电视剧和网剧的制作中,演员片酬占制片总成本比例超过40%和低于40%的剧集数量是对半开,“(《意见》)讲到了(演员片酬)超过40%你要去备案,那如果超过了会怎样?这个很关键。”
  在40%的限制和备案要求之外,《意见》缺乏更详细的监管细则,是业内人士普遍的看法,何况,业内也有不少做法可以规避40%的限制。
  “对于市场来说,一定有办法规避(片酬不超过制片总成本40%的要求)。比如,片酬计为收益分红,不管是分账,还是固定投资回报,总之钱一定出得来。”一位影视从业人士介绍。
  在影视行业操作管理惯例中,片酬除了劳务费,还可以通过给到演员“投资份额”份额的方式来冲抵,让演员享受日后的分红,这一方式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加紧密“绑定”明星,但确实也可以巧妙地突破片酬不超过制片成本40%、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的规定。
  也有的影视行业从业人士表达了行业协会将片酬和制片成本比例定在40%这一数字的质疑。
  “其实演员片酬是商业机密,绝大部分流传出来的都是错的,只有上市公司财报里是真的。这个数字也没那么有意义,偶像剧或者喜剧跟特效大剧(的演员片酬和制片成本比例),完全没有可比性。偶像剧、喜剧之类,除了演员和服化道之外没有太多其他成本,跟特效大片或者动作片根本不能比。”一位影视行业观察人士称,“真正能调节片酬和制作成本比例的还是市场吧。”
  附:《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
  9月22日,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演员委员会、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联合发布《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
  全文如下:
  各会员单位、影视制作机构和广大电视剧网络剧从业人员:
  随着我国影视行业的不断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创作播出了一批优秀影视作品,但也出现少数演员不合理高片酬现象,导致影视剧制作成本结构不合理,收入分配比例失衡,影响影视剧整体质量的提升。为贯彻落实五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和全国电视剧工作座谈会有关精神,引导制作企业合理安排电视剧投入成本结构,优化片酬分配机制,弘扬“戏比天大”的职业精神,形成良好行业风气,推动影视行业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现通知如下:
  一、各会员单位及影视制作机构要把演员片酬比例限定在合理的制作成本范围内,全部演员的总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其他演员不低于总片酬的30%。
  二、如果出现全部演员总片酬超过制作总成本40%的情况,制作机构需向所属协会(中广联制片委员会、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或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及中广联演员委员会进行备案并说明情况。
  三、各会员单位、影视制作机构及广大电视剧网络剧从业人员要把德艺双馨作为职业理想和目标追求,自觉抵制不合理高片酬等不良行业风气。
  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2017年9月22日
  附: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演员委员会、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简介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制片委员会成立于1991年,是我国唯一全国性的电视节目制作行业协会,现有团体会员近700家,涵盖了各类体制的电视剧制作机构,包括中直系统各电视剧制作机构、国有和民营电视剧制作公司、各电视台电视剧制作机构、各电影制片厂以及部队和公检法系统各电视剧制作中心。会员单位电视剧年产量占全国总量的90%左右。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演员委员会是由中国演员自愿组成的专业性组织、非盈利性的行业组织,授权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中国广播电视协会。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成立的一级法人社团组织,是全国电视剧制作机构自律、合作、交流、维权的行业团体,目前已经拥有400多家会员单位,均是我国电视剧制作最具实力的骨干企业,其产量和黄金时段播放的占有率均占全国总量的90%。
  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成立于2011年,是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国家一级协会,是我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领域唯一的国家级行业性组织,现有会员单位604家,包括中央电台、国际台、中央电视台等广电播出机构,腾讯网、优酷网、爱奇艺等门户网站及视频网站。
pZoE-fymesmq7846640.jpg

资料图。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去哪里 发表于: 2017-9-22 18:26:00|显示全部楼层

澎湃:天价片酬带坏了行业风气 也禁锢了观众选择权

源自:澎湃新闻
  【社论】告别天价片酬
qste-fymesii4990877.jpg
  早已引起行业公愤的明星天价片酬现象,正在得到整治。
  9月22日,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等四家行业组织,联合发布《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意见》要求全部演员的总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其他演员不低于总片酬的30%。
  从今年年初,编剧宋方金“爆料”小鲜肉天价片酬起,这个话题就一直保持着超高的关注度,不断有编剧、导演、“老戏骨”等痛陈天价片酬对影视剧行业的伤害。正如华谊兄弟副董事长王中磊所说,因为市场本身有空间,预算会有限制,如果过度偏向某一个环节,电影质量就会受伤害。电视剧市场也是如此。
  限酬令的出台回应了舆论的关切。坦白说,制作总成本40%这条“片酬红线”不算严苛。众所周知,影视剧制作的产业链条相当长,天价片酬本就是不可持续的行业现象。抠图、滥用替身等乱象都是天价片酬下的“蛋”。只不过近年来一些小鲜肉携粉丝之势,借资本之力,相当程度上“绑架”了市场,导致人们见怪不怪了。
  其实市场已经对天价片酬发出了警告。近年口碑爆棚的作品,几乎都没有出现流量演员、天价明星。而以“小鲜肉中心制”做出来的作品,普遍只能沦为粉丝圈内部的狂欢。结果现在“不用天价明星”反而成了很多片子爱用的宣传方式。一些有追求的小鲜肉也开始尝试突破安全区。
  IP与明星满天飞,是市场发展不成熟的体现。小鲜肉没有原罪,他们身价暴涨是市场追逐的产物。资本对小鲜肉“慷慨”的背后是算计,如果搞定明星和粉丝就能稳赚不赔,又何必费心于品质?因此限酬只是手段,纠正这种简单粗暴的“市场逻辑”才是目的。
  有个说法很有道理:当有号召力的演员稀缺,就会出现“天价片酬”,当有号召力的故事稀缺,就会出现“天价IP”。因此为了促进文化市场的繁荣,除了用限酬令“治乱”,还要在“供给侧”做文章,才能实现“标本兼治”。也就是说,培养可以与“资本+明星+IP”这个组合相抗衡的力量。
  总之,天价片酬下畸形的内容生产机制是短视的、竭泽而渔的,带坏了行业风气,也禁锢了观众的选择权。我们的文化市场航向航船要想驶入广阔的深海,就必须走出天价片酬的粗暴模式,用原创度更高、制作更精良、品类更丰富、诚意更足的作品赢得观众的心。
 去哪里 发表于: 2017-9-22 13:26:00|显示全部楼层

电视剧制作成本配比意见:演员片酬不超制作成本四成


  来源:中国网络视听协会
  9月22日,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演员委员会、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联合发布《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
  全文如下:
  各会员单位、影视制作机构和广大电视剧网络剧从业人员:
  随着我国影视行业的不断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创作播出了一批优秀影视作品,但也出现少数演员不合理高片酬现象,导致影视剧制作成本结构不合理,收入分配比例失衡,影响影视剧整体质量的提升。为贯彻落实五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和全国电视剧工作座谈会有关精神,引导制作企业合理安排电视剧投入成本结构,优化片酬分配机制,弘扬“戏比天大”的职业精神,形成良好行业风气,推动影视行业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现通知如下:
  一、各会员单位及影视制作机构要把演员片酬比例限定在合理的制作成本范围内,全部演员的总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其他演员不低于总片酬的30%。
  二、如果出现全部演员总片酬超过制作总成本40%的情况,制作机构需向所属协会(中广联制片委员会、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或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及中广联演员委员会进行备案并说明情况。
  三、各会员单位、影视制作机构及广大电视剧网络剧从业人员要把德艺双馨作为职业理想和目标追求,自觉抵制不合理高片酬等不良行业风气。
  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2017年9月22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你不在 发表于: 2017-9-18 09:48:01|显示全部楼层

片酬过高烂片太多 五部委对电视剧乱象放大招

源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外网
原文标题:[解局]片酬过高、收视造假、烂片太多,五部委对电视剧乱象开刀了

WBYL-fykymwm9452493.jpg
  从《甄嬛传》、《琅琊榜》到《人民的名义》,这些年来,电视剧的发展可谓如日中天。每天追剧的岛友们或许不知道,每年拍而不播的电视剧比播出的电视剧多多了,但电视剧的实际收视率,却比公布的收视率低多了。但这只是电视剧行业的乱象之一。
  针对这种种乱象,前不久,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通知全文包括加强电视剧创作规划、加强电视剧剧本扶持等在内的共14条内容,涵盖了电视剧行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电视剧行业的飞快发展,伴随着哪些问题?这个通知的意义又在哪里?
EYhO-fykymwm9452499.jpg

乱象
  天价片酬、收视率造假这两个被诟病已久的乱象是这次《通知》主要治理的两个问题,也是牵制电视剧行业发展的首要问题。
  这两个问题有多严重?
  一位资深经纪人曾透露,目前圈内演员片酬贫富悬殊巨大,一些一线演员片酬近亿,而一般新人三个月的打包价仅15万。“目前制片方往往把演员片酬的预算提高到了三分之二”。甚至,一些演员会相互攀比片酬,签约时提前找人从片方那里打听搭档的酬劳,然后坐地起价。
  演员圈内有句行话:“要么看戏,要么看钱”,不少影视剧质量差,没有内容优势,一味依赖明星。很多电视台、视频网站等根本不重视影视项目的剧本、制作和定位,只关注明星阵容,如果有某当红明星参与的剧目,就提高购剧价格,这样一来,片酬自然被提高。因此,天价片酬不仅扰乱了整个电视剧市场,还拉低了电视剧质量。
4N4O-fykywuc5728137.jpg
  天价片酬最终需要支付,于是恶性循环打开了就收不下来。而作为电视节目、广播节目和广告交易的“通用货币”,收视率可直接影响电视剧的身价和排期、电视台的收益、广告商的利润,重要性非同小可。收视率造假就应运而生了。
  广东一家电视剧制作公司负责人曾举例,一部50集的电视剧,卖给电视台是每集100万元,在协议中会承诺平均收视率要超过1,收视率每低0.1就扣除单集购片费10万元。而在实际播出时,该剧的平均收视率为0.95,按照条款,则被相应扣除每集5万元,50集算下来250万元片款就没有了,“收视率的高低,直接与制片方的片款挂钩”。
  2016年12月4日,电视剧《美人私房菜》在浙江卫视播出,当天收视率仅为0.184,在全国排名第20位,期间更是创下浙江卫视“50年来收视最低值”。12月9日,《美人私房菜》正式被撤档。后该剧的导演披露,该剧在网络表现都非常好,收视率低迷这正是没有购买收视率导致的。进一步暴露收视率造假对整个电视剧行业的重伤。
jTGV-fykywuc5728148.jpg
  只有知名演员参与的大制作剧集和综艺才会有相对稳定的收视率,只有收视率高了才能得到更多播放,为下一部剧拉来更多资金,甚至,知名演员可以通过参股的方式,获得实际是投资方身份的更大额度回报,这无疑是更为辛辣的讽刺。这也显然并不符合经济规律,过高的片酬只会继续加剧影视领域的寡头垄断的现实,将已经淤堵不堪的文化工业生产链条推到更为绝望、荒唐的境地。
  针对这两个问题,本次《通知》有明文规定第三条规定:严禁播出机构以明星为唯一议价标准;行业组织出台电视剧成本配置比例指导意见,优化片酬分配机制。第五条中规定:规范电视剧收视调查和管理。坚决依法严厉打击收视率造假行为,不得将收视率作为购片价格唯一依据,推动建立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中国特色收视调查体系。

过剩
  这两个问题不是突然出现的。并且这也不是相关部门第一次发文整肃,但在这种行业样态下,常常沦为一纸空文。为什么呢?中国艺术研究院学者孙佳山认为,这需要解决严重产能过剩这个电视剧行业的首要问题。
  他认为,目前电视剧行业的乱象是产能过剩自然带来的恶性竞争:电视剧对知名演员、大资本投入的严重依赖,也使得大量小资本精心制作的作品和未成名演员进一步丧失了成名的机会,进而导致了作为文化工业关键要素的基础,出现了结构性塌方。
  产能过剩的一个具体表现是,每年拍摄的大量电视剧根本播不出来。2013年,共播出616部电视剧,其中首播新剧仅为266部,只占黄金段播出总量的43%。这就意味着在这个格局下,大部分年份都会有一半左右甚至更多的电视剧会被束之高阁,而且这种渠道格局所产生的结果还在进一步恶化。
  产能过剩怎么来的?要从2000年各大卫视纷纷“上星”说起。“上星”,即各大地区频道通过卫星转播的方式传送,各大电视台拍摄或播放电视剧的覆盖范围,不再局限于一省一地,观众群体拓展到了全国。于是包括我国电视剧在内的各个领域就踏上了“野蛮生长”周期,早在2000年,我国电视剧的总量就超过了一万集。
UCZM-fykymwm9452501.jpg
  这个时期的中国电视剧具有典型的自由竞争性的阶段特征,从新世纪初开始,中国电视剧的自由竞争年代差不多一直延续到2012年,到了2012年中国电视剧的产量也开始见顶,达到了17000集,但我国现有广电体系的卫视频道播出容量,每年最多也就是8000集左右。
  怎么疏导过剩产能?怎么减少资源浪费?成了解决电视剧行业乱象的关键。

破局
  对产能过剩导致的电视剧行业的乱象,相关部门一直有所关注。
  2015年,广电总局试图开始以“同一部电视剧在每晚黄金时段联播的卫视综合频道不得超过两家,同一部电视剧在卫视综合频道每晚黄金时段的播出不得超过两集”的“一剧两星”政策,来为电视剧播放创造更多机会,调控产能过剩问题。
  同时,电视剧市场内部也在进行调整,开拓新的空间。
  网络剧就是如此产生。近年来,随着《河神》《法医秦明》《鬼吹灯》《余罪》等大制作网剧频频进入大众视野,并开始不断获得广泛认可,我们可以切实地感受到,网剧不仅越来越热,而且正日渐主流化。
ef7m-fykymwm9452503.jpg
  2014年全网网络剧总流量123亿,至2016年攀升至892亿,三年流量翻三番。单部网剧播放的天花板也不断被突破:2014年,《屌丝男士》以9.8亿播放量成为全年播放量最高的网剧;至2016年《老九门》更创造了114亿播放量。2016年,各大视频网站已备案的网剧多达4430部,共计16938集,同比增长60.6%。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视频付费用户规模已达7500万,良好的市场生态正在逐渐成形。网剧作为可以弥补传统电视剧行业类型缺失的、极具生命力的新兴力量,自然从一登上屏幕开始就受到广泛关注和热捧。
  网剧和电视剧之间,并非简单的二元对立关系,而是面临着共同的时代结构。电视剧产能过剩,却远不能覆盖多达几亿观众的广阔的文化娱乐消费需求,网剧的发展正当其时。
  因此,在本次的《通知》中,“网剧”也成为一个关键词。《通知》第六条中规定:对电视剧、网络剧实行同一标准进行管理。对重点网络剧创作规划实行备案管理,鼓励优秀电视剧制作机构积极投入网络剧制作,未取得新闻出版广电部门颁发许可证的影视剧一律不得上网播放。这既给了网剧发展以机会,又给予了管制。

走出去
  一方面拓展国内播放渠道,另一方面要打开国际市场。于是这次《通知》还进一步确定了中国电视剧“走出去”的方向,这一方向既是缓解产能过剩的措施,也对电视剧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国电视剧出口额已占到电视节目出口总额的60%以上。“电视中国剧场”项目也于2014年10月启动,目前已推广至10多个国家,取得了很好效果。
vesX-fykywuc5728171.jpg
  “走出去”是疏导过剩产能的有效方法,也对中国电视剧质量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但中国电视剧想要在繁荣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进一步飞越,疏导产能固然是必要的,直面自由竞争所导致的两级分化问题也刻不容缓。
  孙佳山认为,如果不能在未来十年左右,在文化产业整体上扬的时期完成自身的结构调整,中国电视剧行业产能过剩的现状势必将会恶化为通货紧缩,中国电视剧行业将在文化市场的一片欣欣繁荣中凋敝衰败。这恐怕也是五部委出台指导意见的忧虑所在。
⊙作者:东方补白
 大惊失色 发表于: 2017-9-10 04:48:00|显示全部楼层

史上最严整治 明星“天价片酬”有人管了

源自:央视财经
原文标题:史上最严整治!明星“天价片酬”有人管了

  日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人社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针对“天价片酬”现象开出药方。
  演员“天价片酬”,堪称悬在中国影视行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今年初,有业内人士公开表示,“2016年,一二线演员的片酬增长了近250%,一部成本3亿元的电视剧,明星拿走2亿元片酬。”相关数据显示,部分国内演员的片酬甚至已达到影视剧全部成本的50%到80%。
  针对这一乱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人社部等五部委在日前联合下发的通知中指出,要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电视剧投入、分配机制,严禁播出机构以明星为唯一议价标准,综艺节目、网络剧参照电视剧的规定执行。
  事实上,官方表态要遏制明星的天价片酬并不是第一次。2016年,广电总局要求指导行业协会联合大型影视公司抓紧制订抵制“天价”片酬的行业自律公约,并提出各级电视播出机构在电视剧购播过程中不得指定演员,在电视剧宣传工作中不得对明星进行过度炒作。
xdbk-fykuffc4644602.jpg
  明令之下,明星片酬为何难以刹车?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大量资本涌入影视娱乐行业,中国影视剧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多种电视剧品类呈现爆炸式增长。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知名演员参与的剧集更易吸引关注,拥有相对稳定的收视率,因此,资本与明星一拍即合,成为“天价片酬”的重要推手。

“主旋律”将成荧屏主力
  通知一、二、四条均涉及主旋律题材,无论是创造规划、剧本扶持、播出结构,通知从不同的方面对主旋律题材进一步要求和细化,此举无疑将会使得“主旋律”成为荧屏主力。
  其实对于主旋律题材,从今年的相关通知中,已经多有涉及。
  比如,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6月28日主持召开加强电视台节目制作播出管理专题会议,专题研究如何高标准地把电视台办成讲导向、有文化的传播平台。
iZmU-fykusey6305102.jpg
  第一,电视台要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价值取向、舆论导向,在践行职责使命中守正出新;
  第二,电视台要全身心投入书写人民伟大实践,在记录时代进步中砥砺创新;
  第三,电视台要牢记文化担当和社会责任,在传播真善美中弘扬正气新风;
  第四,电视台要坚定文化自信,始终植根民族文化,在传承发展中推陈出新;
  第五,电视台要发扬工匠精神,打磨精品力作,使其在大浪淘沙中历久弥新。
  先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日前发布《关于把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办成讲导向、有文化的传播平台的通知》,《通知》要求,强化重点时期黄金时段电视剧播出管理调控,提前审查、重播重审,原则上不得编排娱乐性较强、题材内容较敏感的电视剧。

遏制天价片酬
  通知三条还指出,严禁播出机构以明星为唯一议价标准,这也是今天朋友圈最受关注的地方,此举无疑是对明星天价片酬开刀。
  由于电视剧大部分都是预售,电视台为了追求收视率“未拍先买”,电视剧预购阶段,选取“大牌+名导+名编”阵容更受关注。
  不少电视剧为讨好电视台的原则进行选角,即使导演、制片们明知观众看剧已经不再注重明星效益,但却为了能播出,依然会选择大牌。
  电视台片面单纯以明星论价,客观上造成了拍摄制作成本结构不尽合理、分配比例失衡,影响到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也使得出现大牌明星供不应求,出现天价片酬,滋生出拍戏不专业等行业乱象。
66lz-fykuffc4644613.jpg
  2016年8月26日,央视播出“天价片酬”专题新闻,片中就国内演员高片酬的事情做了报道和点名批评,天价片酬导致制作经费严重被占用,编剧、后期配音等其他工作人员的酬劳极低等问题。
  《人民日报》去年9月也发文痛斥演员天价片酬,文章称,不少影视剧里,用于演员薪酬的花销占到整个项目费用的一半以上,而最该花钱的后期制作、特效等环节,却只能在有限的预算里“戴着镣铐跳舞”。
  去年9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办公厅日前发布《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剧购播工作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级电视播出机构在电视剧购播过程中不得指定演员、划定明星演员范围、以明星演员为议价标准。

打击收视造假
  通知五条指出,坚决依法严厉打击收视率造假行为,对于收视率造假的问题,总局多次三令五申。
  2015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召开专题会研究签署反对唯收视率、放弃收视对赌、规范电视剧购播行为的自律公约,《电视收视率调查准则》也已出台。
  据媒体调查,目前购买收视率的价格已攀升至每集30万至50万元人民币。以全国排行前20家卫视频道每年播出13000集电视剧计,全年有40多亿人民币被这股黑势力所非法窃取。
  收视率造假也造成了视节目质量的下降,今年两会,编剧赵冬苓则提议对这些行为用刑法打击,“这种赤裸裸的商业欺诈,应该用刑法打击。以前给电视台行贿,类似违法犯罪入刑后就好很多。”
  收视率造假是万恶之源,有评论称,只有真正实现收视率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才能促进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
  总局的通知也提到,推动建立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中国特色收视调查体系,引导调查机构完善传统抽样调查、大样本收视调查、跨屏收视等收视调查方法和模式。
  建立起完善的、合理的评估评价体系,让电视从业者有章可循,才能让收视率造假彻底杜绝。
3NxT-fykufif3854745.jpg

无许可证均不得上网播放
  通知六条指出,规范网上播出影视剧行为,未取得新闻出版广电部门颁发许可证的影视剧一律不得上网播放。
  2016年年初,广电总局有关负责人就提出,网络剧和自制节目电视台不能播的网站也不能播。
  从去年12月19日开始,所有视频网站的网络大电影、网剧、网综等网生内容都需填写重点网络原创节目信息登记表,实行备案登记制度,并由视频网站统一盖章报送省局备案。
  备案登记的网大和网剧,不仅要填写不少于1500字的内容简介,还需要撰写不少于300字的思想内涵,而且备案名称必须与上线播出名称保持一致,不得擅自拍摄重大和特殊题材。
  今年,一年一度的中广联电视制片委员会年度大会在京举行。继去年首次通过大会公开宣布网络剧内容管理政策后,今年国家新闻广电出版总局的管理规范再次对外提前解读,并首次提出未取得电视剧发行许可的剧目,不得违规改为网剧上线播出。
  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毛羽透露,这一要求其实早在总局此前公布的多项文件和通知中有所强调,但由于去年网剧的进一步发展,开始出现了原本备案为电视剧的作品,到了发行阶段,因为电视剧审查有难度、要修改的地方更多,或者与网站签订了播出协议,而临时改为网剧播出,并不经过电视剧司审核的情况。
  毛羽称,这并不符合电视剧审查播出的许可规范,未来将加强监管,一旦在电视剧司进行过备案公示,必须经过电视剧司的最后审核,拿到播出许可证后才能发行。不过,如果遇到剧目确实不再在电视渠道发行,而只在网络播出的情况,可以由制作方向电视剧司提出撤销申请,再转为网络剧上线,此前的网剧《精绝古城》其实就属于这一情况。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16 15:21,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