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5594|回复: 2
 2熊猫 
 张三才 发表于: 2016-9-5 11:41:23|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书评] 《永赖同功》 序

 [复制链接]
⊙作者:张三才

  林仁清先生的新作《永赖同功》即将出版,要人作序。因我是始作俑者,相关人员要我善始善终,派给我写。不好推却,只能唐突落笔。
  这部长篇小说取材于四百多年前,发生在马边历史上的真实故事。
  这是一曲官民和谐、民族融合的千古绝唱,是一首励精图治、开拓进取的万代颂歌,更是一个两袖清风、廉洁从政官员的历史存照。


  文学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以汪京为主人公的这段故事,泯灭于大小凉山的历史长河里,转瞬之间便是四百二十多年。然而,“汪公路”的故事,却在小凉山麓的马边,口耳相传,妇孺皆知。发掘本土历史,传承优秀文化,将之公诸于世,弘扬积极健康的精神,成为既难能可贵而又迫在眉睫的大事。
  记得是在2014年初春,我在关注荍坝生态风景旅游区开发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汪公路”和“永赖同功”这两处故事紧密相联的历史遗迹的重要价值。通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和走访一些古稀老人,深有感触:我县这两处得天独厚的历史遗迹,是一曲官民鱼水情的千古绝唱,是一个典型的廉政教育示范基地,更是一处集历史和人文为一体的、具有极大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
  这个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明万历十七年(1589),朝廷在派兵平息“三雄之乱”后,决定“增设马湖府安边厅,城赖因乡,御名新乡镇”,并派正四品官员汪京(字佳山,湖北襄阳人)担任安边厅同知(相当于县令)。
  汪京在任期间,为更好地加强对马边的开发和管理,采取了“建厅城、兴教育、修城堡、筑险道”四大举措。其中的“筑险道”,就是修筑马湖府(古时隶属叙州的今屏山县)至安边(现为马边)的一条宽三尺、习惯里程350华里的石板大道,号称“叙马驿道”。
  “叙马驿道”从屏山出发,沿金沙江而上到达新市镇;再从新市镇沿中都河而上到达野茅溪,经荍坝、石丈空、靛蓝坝,翻过烟遮山抵安边。修路资金除国库调拨黄金100两、大米100石外,汪京还带头捐俸并组织募化,大大调动了本地富商和老百姓捐款修路的积极性,建设资金迅速落实。该路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正式动工,历时一年,于次年6月全面完成。
  曾经的天然要塞,被汪京大刀阔斧,削山凿壁,点石成金。血雨腥风的古战场,从此化腐朽为神奇,成为了一条通往内地和联结大小凉山的通衢大道。
  为了铭记汪京倡导和组织修建这条出境通道的巨大功绩,老百姓将“叙马驿道”尊称为“汪公路”,并自发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孟冬在靛蓝坝境内的岩壁上雕刻“汪公路”三个大字,以示永久纪念这位为安边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首任同知。
  汪京下乡发现这处雕刻后,为老百姓对他个人作用如此夸大深感不安,当即要求所在地派人铲除,但此事却遭到当地百姓的激烈反对,身为同知的汪京对此束手无策,无可奈何。
  回到县城,汪京辗转反侧:我对修建“叙马驿道”只不过起了倡导和组织作用,作为同知,本属份内之责,咋能把大家的功劳记到我个人头上呢?冥思苦想,汪京终于思考出一个既不违背百姓意愿,又能真实反映历史本来面目的万全之策。他提起笔来,饱含深情地书写了“永赖同功”四个大字,意为修建“叙马驿道”不是我汪京一个人的功绩,而是依赖永林军(安边驻军)与驿道沿线百姓共同创建的历史奇功。并派人用糯米煮熟捣烂之后加上石灰水,书写在安边与屏山联界的火烧岩绝壁上,以示永久纪念。
  至今,靛蓝坝岩壁上留下的、民众拥戴颂扬县官功绩的“汪公路”岩石雕刻,以及火烧岩绝壁上留下的、汪京谦逊回应称颂百姓的“永赖同功”岩石书法这两处遗迹,历经四百多年风风雨雨,仍然在大山深处熠熠闪光。
  这个历史故事令我感动万分并由此思绪万千:在我们幅员辽阔的国土上,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像这样既有老百姓自发命名为县官歌功颂德雕刻树碑,而又有县官如此谦恭激情挥毫刻字赞民并存于世四百多年,至今有据可查的例子,到底有多少?
  弥足珍贵的史实,无比动人的故事,如果不把它用文学艺术形式搬上历史舞台,岂不是马边的一个重大损失?本人自知才疏学浅,对此无力如愿。于是,我先后几次到乐山、到成都,运用个人多年来在省市文艺界的人脉资源,专门就此奔走呼号,终于引起一位知名作家的关注,这就是已经正式出版发行长篇小说《新津武工队》的作者林仁清。这之后,经过多方衔接协调,县上终于在2016年初同仁清先生达成共识,撰写事宜尘埃落定。

2016年6月,本文作者张三才(左)与永赖同功作者林仁清在马边。.jpg
  此后,仁清先生多次来到马边,查阅收集相关历史资料,实地走访不少历史老人,在取得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便开始正式写作。或许因为我在此中扮演了牵线搭桥“红娘”角色的原因吧,在历时半年多的阅读写作过程中,仁清先生坚持每写完一章,便在第一时间传过来,谦恭地嘱我帮助修改。说实话,我哪敢班门弄斧?但是,出于对友人真诚信任的感动和辛勤劳作的尊重,我只好勉为其难地帮助“推敲打磨”,权当扮演一个校对员角色呗。就这么两地传书持续半年至2016年7月底,《永赖同功》这部20多万字的历史长篇小说终于如愿杀青。
  在认真阅读仁青先生《永赖同功》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着。首先感动于故事主人公汪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优良品质,感动于他情系百姓、务实做事的奉献精神,更感动于他人性至上的执政理念和精心营造的民族融合和谐氛围。其次感动于仁清先生用优美文笔向读者娓娓道来的一个又一个故事,这些故事,可谓悬念迭出、险象环生,高潮迭起、精彩不断,令人不忍释手。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仔细品味四百多年来一直让小凉山人民津津乐道的马边首任同知汪京的真实故事,阅古思今,我们不能不产生诸多联想:如何做人,怎样为官?从历史到现实,始终是一个永恒的课题。“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虽然谦逊的汪京始终保持自知之明的高风亮节,但这丝毫没有影响老百姓对他“人性至上、融合为本、勤政务实、廉洁奉公”高尚品德和优良作风的赞誉有加。这是因为,汪京没有把那个同知当成官来做,而是把它作为为民办好事、实事的舞台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老百姓的由衷敬重。由此说明一个道理:为官,重在做事!


  《永赖同功》是一部知识性和可读性很强的历史小说,是一部细腻描写小凉山区风土人情的纪实文学,更是一部激励后人时刻牢记宗旨、现代感非常强烈的正能量乐章。
  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百姓也好,还是官员也罢,如果能够抽出一点点时间,认真阅读一下《永赖同功》这部历史小说,我想,于国、于民、于己,都一定是有益的。
  是为序。

  2016年8月8日初稿于乐山
  2016年8月31日修定于马边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张三才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张三才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张三才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张三才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张三才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张三才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屏山何平 发表于: 2016-9-5 14:24:13|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对山区民俗,传说,史实钩沉而免遭湮没,功莫大焉!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张三才 发表于: 2016-9-5 16:40:02|显示全部楼层
屏山何平 发表于 2016-9-5 14:24
对山区民俗,传说,史实钩沉而免遭湮没,功莫大焉!

谢谢何老乡的鼓励。欢迎来马边作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17 00:58, Processed in 1.606803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