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8244|回复: 17
#
跳转到指定楼层

[僧侣学诚被免全国政协民宗委副主任,辞去全国政协常委、委员

 [复制链接]
  学诚,男,汉族,1966年8月出生,1982年出家,福建莆田人,中国佛学院毕业,研究生学历。
  现任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福建佛学院院长,福建莆田广化寺方丈,陕西扶风法门寺方丈,北京龙泉寺方丈等职务。
  2018年8月15日,学诚辞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常务理事、理事。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飄忽無罪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飄忽無罪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飄忽無罪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飄忽無罪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飄忽無罪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飄忽無罪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南充市西山风景区 七律 昭君咏
17#
 问薇千柔 发表于: 2018-11-30 21:08: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学诚辞去全国政协常委 政协委员辞职有哪些规定?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学诚新消息

  据新华社消息,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29日在京闭幕。会议表决决定,免去学诚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职务,接受其请辞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

政协委员辞去职务,有哪些相关规定呢?
  今年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
  修订后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对政协委员辞去职务作出了规定。
  其中第三十八条规定:因工作变动或其他原因不宜继续担任委员的,本人应当辞去委员。对违反社会道德或存在与委员身份不符行为的,应当及时约谈或函询,经提醒仍不改正的,应当责令其辞去委员。
  章程中还对撤销政协委员资格作出规定。
  第二十九条规定: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的单位和个人,如果严重违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或全体会议和常务委员会的决议,由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或地方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分别依据情节给予警告处分,或撤销其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或地方委员会的资格。
  第三十九条规定:对违纪违法的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或地方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应当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作出相应处理。
  同时,修订后的章程,对提名委员也有相关规定。
  第三十七条规定:对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因严重违纪违法被给予组织处理、处分或被判刑以及涉嫌违纪违法正在接受调查处理的,在身份上弄虚作假的等,不得提名或继续提名为委员人选。

早前相关报道
  8月2日,国家宗教事务局网站发布消息,我局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互联网上举报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有关问题的反映。我局已收到了举报材料,并已开始调查核实工作
  8月15日,中国佛教协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接受学诚辞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同意由演觉副会长临时主持中国佛教协会工作。
  8月23日,国家宗教事务局通报了关于对举报学诚和北京龙泉寺有关问题的调查核实情况。
  8月23日,福建省佛教协会第九届理事会召开第二次会议,根据会长会议提议,会议接受学诚辞去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同意由普法常务副会长临时主持福建省佛教协会工作并担任法人代表。
  8月24日,北京市佛教协会召开七届四次常务理事会,按照《汉传佛教寺院住持任职办法》的有关规定,免去学诚北京市海淀区龙泉寺住持(方丈)职务。
  8月24日,陕西省佛教协会第七届理事会召开第四次会议,理事会决定免去学诚陕西省佛教协会名誉会长职务。宣布了陕西省佛教协会七届七次会长会议关于免去学诚陕西法门寺佛学院院长和陕西省扶风法门寺住持职务的决定。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6#
 一对山 发表于: 2018-11-30 00:23:00|只看该作者

学诚被免全国政协民宗委副主任,辞去全国政协常委、委员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学诚被免全国政协民宗委副主任,辞去全国政协常委、委员

  据新华社消息,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29日在京闭幕。会议表决决定,免去学诚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职务,接受其请辞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
  此前,8月2日,国家宗教事务局网站发布消息,我局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互联网上举报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有关问题的反映。我局已收到了举报材料,并已开始调查核实工作。
  8月15日,中国佛教协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接受学诚辞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同意由演觉副会长临时主持中国佛教协会工作。
  8月23日,国家宗教事务局通报了关于对举报学诚和北京龙泉寺有关问题的调查核实情况。
  8月23日,福建省佛教协会第九届理事会召开第二次会议,根据会长会议提议,会议接受学诚辞去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同意由普法常务副会长临时主持福建省佛教协会工作并担任法人代表。
  8月24日,北京市佛教协会召开七届四次常务理事会,按照《汉传佛教寺院住持任职办法》的有关规定,免去学诚北京市海淀区龙泉寺住持(方丈)职务。
  8月24日,陕西省佛教协会第七届理事会召开第四次会议,理事会决定免去学诚陕西省佛教协会名誉会长职务。宣布了陕西省佛教协会七届七次会长会议关于免去学诚陕西法门寺佛学院院长和陕西省扶风法门寺住持职务的决定。
15#
 真爱你 发表于: 2018-9-11 14:28:00|只看该作者

学诚的免三职与辞三职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学诚,免三职辞三职
  24日,陕西省佛教协会第七届理事会召开第四次会议,理事会决定免去学诚陕西省佛教协会名誉会长职务。宣布了陕西省佛教协会七届七次会长会议关于免去学诚陕西法门寺佛学院院长和陕西省扶风法门寺住持职务的决定。
  23日,福建省佛教协会第九届理事会召开第二次会议,根据会长会议提议,会议接受学诚辞去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同意由普法常务副会长临时主持福建省佛教协会工作并担任法人代表。

据陕西省佛教协会24日消息
  2018年8月24日,陕西省佛教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在西安召开。会议应到81人,实到70人,因病因事请假11人,出席人数符合章程规定。
  本次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和《宗教事务条例》,落实全国性宗教团体《关于在宗教活动场所升挂国旗的倡议》和国家宗教局等十二部门《关于进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的若干意见》,落实《中国佛教协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决议》,引领全省佛教界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制商业化不良影响,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更好地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道路。
  会议听取了宽旭副会长通报的省佛教协会2018年以来的主要工作和今后的工作重点,对贯彻落实中国佛教协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精神、国旗进寺庙、治理佛教商业化、协助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工作做出了安排。理事会决定免去学诚陕西省佛教协会名誉会长职务。宣布了陕西省佛教协会七届七次会长会议关于免去学诚陕西法门寺佛学院院长和陕西省扶风法门寺住持职务的决定。
  会议认为,2018年以来,陕西省佛教协会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爱国爱教,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协助党和政府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法律法规,依法维护佛教界合法权益,加强佛教自身建设,引导信众正信正行,发展佛教弘法、教育、文化和公益慈善事业,开展海外联谊和对外友好交流,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后工作部署思路清晰、切实可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会议要求,要把党的十九大对宗教工作的新要求转化为全省佛教事业发展的新动力、新成效,要把学习贯彻《宗教事务条例》贯穿于会务、教务和佛教事务工作之中,进一步提高佛教界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增强守法遵纪自觉性依法依规开展宗教活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促进和谐,维护稳定,履职尽责、健全制度,提升我省佛教和佛协工作法治化水平。
  会议号召,全省佛教界要积极响应《关于在宗教活动场所升挂国旗的倡议》,深刻理解在佛教活动场所升挂国旗的重要意义,树立爱护国旗、尊重国旗意识、维护国旗尊严。认真学习《国旗法》,组织好挂国旗、唱国歌,培养和激发僧众与信教群众爱国热情、爱国情操,进一步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会议认为,佛教商业化问题不仅严重违反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扰乱正常宗教活动秩序,损害佛教清净庄严形象,而且败坏社会风气,极大危害佛教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在市场经济大发展环境下,一些僧人戒律松弛、在社会风气裹挟下以教牟利,导致商业化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反映较为强烈。全省佛教界应认真落实国家宗教局等12部门《关于进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配合政府做好治理佛教商业化工作,自觉履行职责,加强对佛教活动场所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加强对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的教育、宣传和引导,增强对商业化所涉及的种种行为的辨识力,坚决抵制商业化问题。深入开展生态寺院建设活动,积极推动文明敬香,严禁烧高香、烧大香、烧头香等乱象。秦岭生态保护区是我省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天然生态屏障,保护好大秦岭,让绿水青山永续,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历史责任。秦岭生态保护区所在寺院要深刻认识生态环境保护在秦岭保护大局中的战略地位和现实意义,增强改善寺院周边环境和提升美丽寺院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协助当地政府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整治工作,坚决杜绝未批先建、批小建大和违规改扩建行为。坚决反对违规修建大型露天佛教造像,坚决反对商业资本投资承包经营寺庙,坚决反对借教敛财行为,依法维护佛教合法权益,促进佛教事业健康发展。
  会议强调,教风建设关系佛教的生存发展,关系佛教的正法久住,关系四众弟子的法身慧命,关系广大信众的信仰根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毫不动摇地将教风建设作为佛教自身建设的根基,坚定秉持佛陀“以戒为师”的教诫。勤修“戒、定、慧”三学,熄灭“贪、嗔、痴”三毒,净化“身、口、意”三业。稳固树立对于三宝的正知正见正信,坚持师道庄严、以法为依的导向,坚持佛教“依法不依人”的原则。
  要积极探索传统丛林制度与现代社会组织民主管理模式相融合的路径,完善落实寺院民主管理体制,积极推动寺院管理现代转型,依法依规做好佛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依法依规开展寺院建设。
  会议要求,以省佛协第七次代表会议通过的《关于加强道风建设和僧才培养的意见》和《中国佛教协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决议》为指导,充分认识教风建设重要性和迫切性,持之以恒强化道风学风,毫不动摇地将教风建设作为佛教自身建设的根基,去迷还觉,去染还净,维护佛教清净庄严整体形象。
  会议号召,全省佛教界要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爱国爱教伟大旗帜,发扬中国佛教优良传统,努力践行“人间佛教”思想。以对国家、对佛教、对众生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信心,保持定力,坚定对三宝的正信,坚持解脱觉悟的初心,坚固上求下化的菩提大愿,以自省自强的勇猛精神,增强爱国爱教的思想觉悟,努力发挥佛教积极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据福建省佛教协会24日消息
  2018年8月23日,福建省佛教协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福州召开。会议应到187人,实到166人,因病因事请假21人,出席人数符合章程规定。
  本次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全国、全省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和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落实《关于在宗教活动场所升挂国旗的倡议》和《关于进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的若干意见》,引领佛教界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制商业化不良影响,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更好地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道路。
  会议听取了普法常务副会长通报的本会第九次全省代表会议以来的主要工作情况和下一步重点工作,对国旗进寺庙、治理佛教商业化、筹备办好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等重点工作做出了安排。根据会长会议提议,会议接受学诚辞去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同意由普法常务副会长临时主持福建省佛教协会工作并担任法人代表。
  会议认为,第九次全省代表会议以来,本会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坚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服务大局,求真务实。
  会议要求,要进一步提高佛教界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及时完善和修订佛教团体、佛教活动场所、佛教院校的规章制度,自觉按照《宗教事务条例》规定开展活动,切实运用《宗教事务条例》维护佛教界和信教群众合法权益。
  会议号召,全省佛教界要积极响应《关于在宗教活动场所升挂国旗的倡议》,深刻理解在佛教活动场所中升挂国旗的重要意义,尊重爱护国旗,增强国旗意识,维护国旗尊严。在佛教界广泛开展规范庄严的升挂国旗活动,发扬爱国传统,培养爱国情操,强化爱国意识,弘扬爱国精神,展现佛教界在新时代始终与伟大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面貌。
  会议认为,佛教商业化扰乱了正常的佛教活动秩序,损害了佛教形象和合法权益,败坏了社会风气。全省佛教界要深入贯彻落实党和政府有关治理佛教商业化的文件精神,按照中国佛教协会《关于自觉抵制佛教领域商业化不良影响的通知》要求,深刻认识佛教商业化的危害,配合党和政府做好佛教商业化问题治理工作,抵制违规修建大型露天佛教造像,抵制社会资本投资承包经营寺庙,抵制利用佛教敛财行为,依法维护佛教合法权益,促进佛教事业健康发展。
  会议强调,道风正,则教运兴;道风偏,则教运衰。教风建设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佛教的根本大事。教风建设关系佛教的生存发展,关系佛教的正法住世,关系四众弟子的法身慧命,关系万千信众的信仰根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认真反思,更加认识教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毫不动摇地将教风建设作为佛教自身建设的根基,坚定秉持佛陀“以戒为师”的教诫。
  要稳固树立对于三宝的正知正见正信,坚持师道庄严、以法为依的导向,坚持佛教“依法不依人”的原则。要积极探索传统丛林制度与现代社会组织民主管理模式相融合的路径,完善落实寺院民主管理体制,积极推动寺院管理现代转型,依法依规做好佛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依法依规开展寺院建设。
  会议要求,全省佛教界要坚定决心,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持之以恒强化道风学风,坚决纠正信仰淡化、戒律松弛、追名逐利、放逸懈怠、追求奢华等不良风气。切实加强佛教教职人员队伍建设,坚持学律持戒、半月布萨、结夏安居的律仪制度,坚持别行共修、冬参夏学、讲经弘法的学修制度,坚持二时课诵、过堂用斋、共住共修的生活制度,保持佛教教职人员少欲知足、淡泊名利的衲子本色,展现僧团清净和合的精神面貌,维护佛教清净庄严的整体形象,引领佛教四众弟子爱国爱教、以戒为师、以法为依、正信正行。
  会议号召,全省佛教界要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对国家、对佛教、对众生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信心,保持定力,坚定对三宝的正信,坚持解脱觉悟的初心,坚固上求下化的菩提大愿,以自省自强的勇猛精神,增强爱国爱教的思想觉悟,远绍如来、近光遗法,努力发挥佛教积极作用,开创福建佛教光明的未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4#
 chuanyezf 发表于: 2018-9-11 14:08:00|只看该作者

学诚辞去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

源自:福建省佛教协会
原文标题:福建省佛教协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决议

  (2018年8月23日福建省佛教协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2018年8月23日,福建省佛教协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福州召开。会议应到187人,实到166人,因病因事请假21人,出席人数符合章程规定。
  本次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全国、全省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和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落实《关于在宗教活动场所升挂国旗的倡议》和《关于进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的若干意见》,引领佛教界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制商业化不良影响,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更好地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道路。
  会议听取了普法常务副会长通报的本会第九次全省代表会议以来的主要工作情况和下一步重点工作,对国旗进寺庙、治理佛教商业化、筹备办好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等重点工作做出了安排。根据会长会议提议,会议接受学诚辞去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同意由普法常务副会长临时主持福建省佛教协会工作并担任法人代表。
  会议认为,第九次全省代表会议以来,本会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坚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服务大局,求真务实。
  会议要求,要进一步提高佛教界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及时完善和修订佛教团体、佛教活动场所、佛教院校的规章制度,自觉按照《宗教事务条例》规定开展活动,切实运用《宗教事务条例》维护佛教界和信教群众合法权益。
  会议号召,全省佛教界要积极响应《关于在宗教活动场所升挂国旗的倡议》,深刻理解在佛教活动场所中升挂国旗的重要意义,尊重爱护国旗,增强国旗意识,维护国旗尊严。在佛教界广泛开展规范庄严的升挂国旗活动,发扬爱国传统,培养爱国情操,强化爱国意识,弘扬爱国精神,展现佛教界在新时代始终与伟大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面貌。
  会议认为,佛教商业化扰乱了正常的佛教活动秩序,损害了佛教形象和合法权益,败坏了社会风气。全省佛教界要深入贯彻落实党和政府有关治理佛教商业化的文件精神,按照中国佛教协会《关于自觉抵制佛教领域商业化不良影响的通知》要求,深刻认识佛教商业化的危害,配合党和政府做好佛教商业化问题治理工作,抵制违规修建大型露天佛教造像,抵制社会资本投资承包经营寺庙,抵制利用佛教敛财行为,依法维护佛教合法权益,促进佛教事业健康发展。
  会议强调,道风正,则教运兴;道风偏,则教运衰。教风建设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佛教的根本大事。教风建设关系佛教的生存发展,关系佛教的正法住世,关系四众弟子的法身慧命,关系万千信众的信仰根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认真反思,更加认识教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毫不动摇地将教风建设作为佛教自身建设的根基,坚定秉持佛陀“以戒为师”的教诫。要稳固树立对于三宝的正知正见正信,坚持师道庄严、以法为依的导向,坚持佛教“依法不依人”的原则。要积极探索传统丛林制度与现代社会组织民主管理模式相融合的路径,完善落实寺院民主管理体制,积极推动寺院管理现代转型,依法依规做好佛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依法依规开展寺院建设。
  会议要求,全省佛教界要坚定决心,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持之以恒强化道风学风,坚决纠正信仰淡化、戒律松弛、追名逐利、放逸懈怠、追求奢华等不良风气。切实加强佛教教职人员队伍建设,坚持学律持戒、半月布萨、结夏安居的律仪制度,坚持别行共修、冬参夏学、讲经弘法的学修制度,坚持二时课诵、过堂用斋、共住共修的生活制度,保持佛教教职人员少欲知足、淡泊名利的衲子本色,展现僧团清净和合的精神面貌,维护佛教清净庄严的整体形象,引领佛教四众弟子爱国爱教、以戒为师、以法为依、正信正行。
  会议号召,全省佛教界要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对国家、对佛教、对众生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信心,保持定力,坚定对三宝的正信,坚持解脱觉悟的初心,坚固上求下化的菩提大愿,以自省自强的勇猛精神,增强爱国爱教的思想觉悟,远绍如来、近光遗法,努力发挥佛教积极作用,开创福建佛教光明的未来。
13#
 佛灵 发表于: 2018-8-23 11:40:00|只看该作者

国宗局公布北京龙泉寺有关问题调查核实情况

国宗局公布北京龙泉寺有关问题调查核实情况  6gWo-hhzsnec5724864.jpg  保存到相册

  我局接到反映学诚有关问题的举报材料后,根据管理职责,进行了认真调查核实。
  第一,举报材料中反映学诚发送骚扰信息问题,经查属实,涉嫌违反佛教戒律,已责成中国佛教协会按照佛教教义教规和《中国佛教协会章程》严肃处理。
  第二,对举报材料中反映北京龙泉寺违章建筑问题进行了调查,现已查明,所举报的建筑,未依法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地方有关部门正在深入调查取证,将依法作出处理。
  第三,对举报材料中反映北京龙泉寺大额资金去向问题,经调查,涉嫌违反国家财务管理有关规定,已交由地方有关部门依法依规查处。
  第四,对举报材料提及的向公安机关报案有关性侵问题,北京市公安机关依照《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进行受理、初查工作,现正在调查中。
国家宗教事务局
2018年8月23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2#
 杨坝河 发表于: 2018-8-16 03:01:00|只看该作者

中国佛教协会召开会议 学诚辞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职务

源自:央视网
源自:央视网

  在今天上午召开的中国佛教协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上,根据会长会议提议,会议接受学诚辞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同意由演觉副会长临时主持中国佛教协会工作。
资料图
  会议要求,要进一步提高佛教界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及时完善和修订佛教团体、佛教活动场所、佛教院校的规章制度,自觉按照《宗教事务条例》规定开展活动,切实运用《宗教事务条例》维护佛教界和信教群众合法权益。
  相关事件回顾
  8月初,北京龙泉寺两名前都监释贤佳、释贤启在网络上散布“重大情况汇报”(95页PDF文件),内容据说涉及住持学诚法师性侵多名女弟子、对弟子进行精神控制、宣扬“男女双修”、违规建造寺庙、浪费捐赠、挪用僧团公共资金、巨额资金去向不明等问题。
  2018年8月2日18:00,国家宗教事务局官网发布文章《关于对举报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一事的回应》:我局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互联网上举报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有关问题的反映。我局已收到了举报材料,并已开始调查核实工作。
8月2日,国家宗教事务局对举报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一事做出回应。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释学诚,男,汉族,1966年8月出生,1982年出家,福建莆田人,中国佛学院毕业,研究生学历。现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常务副主席,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北京市政协常务委员,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福建佛学院院长,福建莆田广化寺方丈,陕西扶风法门寺方丈,北京龙泉寺方丈,《法音》主编,《福建佛教》主编,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副院长等职务。
11#
 佛灵 发表于: 2018-8-15 11:40:00|只看该作者

中佛协理事会决议:接受学诚辞职

会议强调,道风正,则教运兴;道风偏,则教运衰。教风建设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佛教的根本大事。
  (2018年8月15日中国佛教协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2018年8月15日,中国佛教协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应到402人,实到317人,因病因事请假85人,出席人数符合章程规定。
  本次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和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落实《关于在宗教活动场所升挂国旗的倡议》和《关于进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的若干意见》,引领佛教界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制商业化不良影响,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更好地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道路。
  会议听取了演觉副会长通报的本会九届二次理事会以来的主要工作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对国旗进寺庙、治理佛教商业化等重点工作做出了安排。根据会长会议提议,会议接受学诚辞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同意由演觉副会长临时主持中国佛教协会工作。
  会议认为,九届二次理事会以来,本会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坚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服务大局,求真务实,做了大量工作。
  会议要求,要进一步提高佛教界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及时完善和修订佛教团体、佛教活动场所、佛教院校的规章制度,自觉按照《宗教事务条例》规定开展活动,切实运用《宗教事务条例》维护佛教界和信教群众合法权益。
  会议号召,全国佛教界要积极响应《关于在宗教活动场所升挂国旗的倡议》,深刻理解在佛教活动场所中升挂国旗的重要意义,尊重爱护国旗,增强国旗意识,维护国旗尊严。在佛教界广泛开展规范庄严的升挂国旗活动,发扬爱国传统,培养爱国情操,强化爱国意识,弘扬爱国精神,展现佛教界在新时代始终与伟大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面貌。
  会议认为,佛教商业化扰乱了正常的佛教活动秩序,损害了佛教形象和合法权益,败坏了社会风气。全国佛教界要深入贯彻落实党和政府有关治理佛教商业化的文件精神,按照本会《关于自觉抵制佛教领域商业化不良影响的通知》要求,深刻认识佛教商业化的危害,配合党和政府做好佛教商业化问题治理工作,抵制违规修建大型露天佛教造像,抵制社会资本投资承包经营寺庙,抵制利用佛教敛财行为,依法维护佛教合法权益,促进佛教事业健康发展。
  会议强调,道风正,则教运兴;道风偏,则教运衰。教风建设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佛教的根本大事。教风建设关系佛教的生存发展,关系佛教的正法住世,关系四众弟子的法身慧命,关系万千信众的信仰根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认真反思,更加认识教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毫不动摇地将教风建设作为佛教自身建设的根基,坚定秉持佛陀“以戒为师”的教诫。要稳固树立对于三宝的正知正见正信,坚持师道庄严、以法为依的导向,坚持佛教“依法不依人”的原则。要积极探索传统丛林制度与现代社会组织民主管理模式相融合的路径,完善落实寺院民主管理体制,积极推动寺院管理现代转型,依法依规做好佛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依法依规开展寺院建设。
  会议要求,全国佛教界要坚定决心,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持之以恒强化道风学风,坚决纠正信仰淡化、戒律松弛、追名逐利、放逸懈怠、追求奢华等不良风气。切实加强佛教教职人员队伍建设,坚持学律持戒、半月布萨、结夏安居的律仪制度,坚持别行共修、冬参夏学、讲经弘法的学修制度,坚持二时课诵、过堂用斋、共住共修的生活制度,保持佛教教职人员少欲知足、淡泊名利的衲子本色,展现僧团清净和合的精神面貌,维护佛教清净庄严的整体形象,引领佛教四众弟子爱国爱教、以戒为师、以法为依、正信正行。
  会议号召,全国佛教界要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对国家、对佛教、对众生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信心,保持定力,坚定对三宝的正信,坚持解脱觉悟的初心,坚固上求下化的菩提大愿,以自省自强的勇猛精神,增强爱国爱教的思想觉悟,远绍如来、近光遗法,努力发挥佛教积极作用,开创中国佛教光明的未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源自:中国佛教协会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0#
 一眼 发表于: 2018-8-2 19:01:00|只看该作者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被举报 国家宗教事务局回应

源自:国家宗教事务局网站
原文标题:关于对举报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一事的回应

国家宗教事务局  Zvu2-hhehtqf7720737.png  保存到相册

  我局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互联网上举报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有关问题的反映。我局已收到了举报材料,并已开始调查核实工作。
  国家宗教事务局
  2018年8月2日
9#
 佛灵 发表于: 2018-4-16 19:55:00|只看该作者

学诚法师澳洲演讲 提出佛教发展新课题

源自:凤凰佛教     : 佚名   
  2018年4月14日下午,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学诚大和尚获颁南天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典礼在澳大利亚南天寺举行。典礼上,学诚大和尚发表题目为《人类文明新生与佛教的世界责任》的演讲,展示了全球化时代佛教发展的新理念和新观点。全文如下:
  尊敬的南天大学校长Bill Lovegrove教授,各位法师、各位信众、各位来宾:
  大家下午好!
  非常感谢澳大利亚南天大学授予我荣誉文学博士学位,我感到十分荣幸!在此,我想特别表达对南天大学创办人星云长老的致敬与感谢!正是他在近20年前的远见卓识和慈悲情怀,造就了这个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殊胜平台。借此因缘,我也想对远赴澳大利亚弘扬佛法的法师们表示由衷的随喜赞叹!正是你们的筚路蓝缕、不懈坚持,为多彩的澳洲大陆平添了一方美丽的人间净土。
  对我来说,获得南天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并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荣誉,而是一份跨越国界的友谊,是一种文化交流的契机,更启示着佛教对当今世界所应担负的责任。南天大学的使命是“以佛教智慧和价值观教育学生,促进东西方文化的理解与欣赏”,从而在这个全球化时代“为人类和社会做出建设性的贡献”。作为来自中国的佛教徒、同时也是南天大学的新校友,当我将荣誉博士学位证书接在手中的时候,其实也意味着将这份使命放在了肩上。
  这一使命不禁让我思考:佛教如何成为连接亚洲和澳洲两座大陆的友谊之桥,让两大洲的文化对流、文明互鉴、人心相通?在全球化的时代,佛教如何为两大洲的未来、为世界和平、人类福祉提供智慧启迪和精神动能?怎样将古老的佛教智慧转化为现代价值,为现代人的精神世界指示新的出路,为人类文明指引新的方向?
  带着这些思考,我想与各位一起探讨这样一个主题:人类文明的新生与佛教的世界责任。
  一、打破文明的“轮回”之圈
  人类进入21世纪,世界忽然变成了所有人同时登台表演的大舞台。东方的,西方的;传统的,现代的;本土的,外来的;民族的,异域的……不同文化,不同信仰,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不同经济水平,不同政治制度,不同价值观念,在“全球化”大转盘的驱动下难以抗拒地突破了各自的历史局限和文明体系,不期然间相遇于整个人类何去何从的文明大节点上。
  当一些人还在为全球化所带来的世界经济、政治秩序重构而感到患得患失、焦虑不安时,我们不妨从整个人类的命运以及人类文明的前景来审视全球化时代更值得关注的根本性命题。为此,首先需要重新调整用以审视人类文明的眼光和思维模式,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文明史观的反省。
  1、从“线性”文明史观到“圆形”文明史观
  自17、18世纪以来,以“科技”与“理性”为核心驱动和价值衡定的现代文明模式,从欧洲发展起来,并以超越所有传统文明的优势心态,从西方走向东方,从欧洲扩及全球。由此衍生出的文明史观,是以西方现代文明为价值原点,然后倒推人类历史上的所有文明,于是形成了一种所谓从落后到进步、从野蛮到文明、从传统到现代的“线性”文明史观。这种文明史观带来的一个连锁反应是:用现在否定过去、用未来否定现在,过去、现在和未来,成了相互对立的概念和存在。而一旦丰富多元的人类文明被置入这样一个对立式时间序列,将必然导致当代文明对传统文明的否定和抛弃,同时会导致现代文明向所谓的不断“进步”做无休止的追逐,这种追逐的现实体现就是科技的不断升级、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无穷改造和人类对自身欲望的无尽满足。
  “线性”文明史观带来的另一效应是,单一文明模式、单一文化价值观的全球性复制,由此无可避免地激起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文明冲突”论因之而兴起。
  然而,全球化的不可逆转和不断深进,悄然间正在将这条充满对立、矛盾、冲突和未来不确定性的脆弱的人类文明之“线”,慢慢围合、凝聚成了一个“圆”。从“线”到“圆”的改变,预示着人类文明的历史性转型。从此,不同的文明在同一时空下接轨,不同的种族在同一片天空下共生,不同的文化观念在同一视域下交融,不同的利益追求在同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相通。全球化塑造的“圆形”文明史观,前所未有地赋予了世界不同文明重新看待“他者”、省思自我、以人类整体文明景观为价值参照系、以人类共同福祉为利益抉择标准的全新契机。
  但是,我们也看到,人类虽然已经置身于同一个时代大舞台、生活于同一个“地球村”,但那个文明互鉴、人心相通、命运相连的全球“同心圆”还没有真正描画出来。它有待于不同文明背景下的人们超越相互对立的旧格局,体悟缘起相依的新世界。
  2、从“二元对立”的世界到“多元一体”的世界
  支撑“线性”文明史观、“文明冲突”论的,其实是一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从个体到族群、从信仰到文化、从时间到空间,全都具有界限分明的排他性和对立性。个体的排他导致自我中心主义,群体的排他导致种族主义、民族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信仰的排他导致宗教迫害、宗教战争,文化的排他导致文化保守、文化殖民,时间的排他导致割裂历史、抛弃传统、迷信“进步”,空间的排他导致地区冲突、民族纷争、国家战争……可以说,只要不改变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和世界观、价值观,人类世界就没有实现真正和平的一天。
  值得庆幸的是,在古老的佛教教义中蕴藏着超越一切对立的圆融智慧和平等慈悲。它能够帮助现代人以缘起性空的眼光看待世界,以平等不二的心态对待自他,从而启迪人们去构建一个“多元一体”的新世界、新文明。
  在《思益梵天所问经》中有这样的偈语:“诸法从缘生,自无有定性。若知此因缘,则达法实相。若知法实相,是则知空相。若能知空相,则为见导师。”也就是说,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各种因缘条件所组成的,并没有任何固定不变的属性;如果我们能够了知世间万象皆是由缘起而构成,就能够通达宇宙人生的真相,亦即掌握了缘起性空的真理。这就意味着我们真正地见到了佛陀,理解了佛的本怀。
  以缘起性空的眼光看世界,我们会发现,原来所有的人事物、所有的因缘现象,都是同时共存的,而不是异时互斥的。这告诉我们,历史与当下、传统与现代、此刻与未来;自己与他人、本地与他方、本族与异族;文化与文化、宗教与宗教、文明与文明,从时间上来说是相续不断而贯通对流的,从空间上来说是相依共存、彼此交融的,也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体关系。同样的,所谓先进与落后、文明与野蛮、高尚与低贱、优秀与卑劣,也仅仅是在相对时空中、部分缘起条件下的相对结论,而不是某一事物、某一族群、某一文明的绝对定义。
  当我们真正拥有了佛教缘起性空的智慧,就会发现二元对立的世界并非世界的真相。这种智慧会给予我们超越对立的勇气,帮助我们接纳一个多元的世界、一体的世界。
  3、从文明的“轮回”到文明的“新生”
  世界是缘起的,缘起即世界。缘起可以是现实,可以是历史,可以是传统,可以是未来,可以是本土民族和文化,也可是外来民族和文化。因此,对世界上任何一种缘起的忽视、漠视或敌视,都可能导致自他的对立、自他的伤害乃至自他的消亡。对于全球化时代的人们而言,无论是原始的土著文明,古老的亚洲文明,还是现代的西方文明,都是我们要去正视、尊重、理解和善待的缘起。曾几何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土著文明自给自足,犹如世外桃源。然而即使延续四五万年,这份长久的和平与宁静还是被时空因缘的突变而打破。如今的现代文明在科技的助推下一路高歌猛进,正从互联网时代向人工智能时代飞奔。然而,这种被大家公认的先进文明如果因自我欣赏而故步自封,因自我膨胀而单一繁殖,因自我迷失而唯我独尊,也有可能变成一种新的“封闭文明”,甚至重新上演从巅峰跌落谷底的文明“轮回”。
  怎样避免这种文明的“轮回”?人类需要文明的超越、升华和新生。
  全球化时代的人类新文明,不应把科技和经济作为衡量文明程度的唯一指标,而应将人类的心灵觉悟、道德提升、精神幸福视为终极目标,将人类身与心的协调、物质与精神的平衡、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不同文明的和睦相处、同生共荣,视作文明程度的核心指标。由此让封闭型文明转变为开放型文明,让排他型文明转变为包容型文明,让单一型文明转变为多元型文明,让独尊型文明转变为学习型文明,让自利型文明转变为互利型文明。这种文明的新生需要对缘起世界的完整体认,需要建立自他一体、利他即自利的全新价值观。而究其实质,则更需要对人的本质意义的重新认知。因此,人类文明的新生,必然要回归于人本身,回归人的心灵源头,以“心文明”的构建为契机,推动整体人类文明的转型与新生。
  二、以“心文明”重建人类文明体系
  认识自我,被公认为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实际上,它也是人类文明何去何从的根本依据与价值前提。世界文明能否在21世纪拥有真正的新生和光明前景,正取决于人类对自身的认识水平。在西方文明体系中,人类的自我认识从古希腊文明到现代文明,已经发展出从形而上学、神学到数学、生物学、心理学、经济学、人类学等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学科。因此,在全球化的今天,要想从根本上突破人类的自我认识危机,就需要跳出西方文明本位的宥限,以全人类多元文明为价值参照系,重建关于人类文明和人的本质意义的诠释系统,以期重新发现人的完整意义和终极价值,为人类文明找到全新的出路。
  1、“心文明”的德性光彩
  我们不妨将目光投向古老而从未间断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绵延5000多年的持续性,一方面源自应对外部世界时所抱持的变通精神和自新态度,另一方面则深深植根于对人的内心德性的显发和持守。正如《周易》中说:“日新之谓盛,生生之谓易”(《系辞上》),又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系辞下》)只有以变通的智慧促使文明不断自我更新,才能在数千年的时空变幻中保持常青不衰的生命力。而这种变通的能力,却源于一个不变的精神核心,那就是人的光明德性──“明德”。所以,在中国人心目中,所谓的“文明”便是对“明德”的彰显和体现,也就是以内在德性之光照亮世界。如《孟子·尽心下》说:“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当人的内在道德不断增长扩充,便能如火焰般发出耀眼的光辉,其德光普照之处,会令众人受到感化和启发,并同臻至善。
  对外的变通和对内的明德,构成了中华文明之一体两面。此即《周易·贲卦·彖传》中所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种“天人合一”的文明模式超越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将人的道德自觉与世界的变化发展纳入一个完整体系,而这一体系的共同支撑点,便是对“道”──真理的体认。《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人之德正是对天之道的体悟、效法与展现。《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天道与人性都是宇宙真理的体现,天人合德,不可分割。
  以道德自觉、真理体认为终极追求而构建起来的中华文明,在几千年的人类历史变迁中,始终将自身文明的走向紧密围绕于人的本质存在(“明德”)和内在需求(“明明德”),由此既保持着与时偕行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又秉持着一以贯之的内在连续性,遂缔造了东方“心文明”的典范。在科技日新月异、世界瞬息万变、文化价值多元的今天,植根内在德性的“心文明”,有助于现代人类从人的本质意义上去把握世界、重建文明。
  2、“心文明”的悟性特质
  延续5000年的中华文明,犹如灯火代代相传。而拥有2000年历史的中国佛教,则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传灯人角色。
  2000年前,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与中国本土玄学融合,将当时的中国文化从汉代经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从此使中国文化获得了无限广大的时空观、无限通达的缘起观和无比透彻的心性观。对缘起的洞达和对心性的彻照,不仅促使印度佛教成功实现中国化,发展为八宗并弘、丛林建制、心法流传的汉传佛教;而且赋予中华文明更加圆融无碍的变通智慧,更加开放包容的格局胸怀,更加澄明自在的超越精神,更加深邃圆满的觉悟能力。这使得中国人对外能够更加主动、无碍地适应、把握缘起变化,对内更为深刻全面地认识自我、超越自我。也就是,佛教的空性智慧和无我精神更加彻底地荡涤了中华文化的血脉,重塑了中华文化的品格,将中华文明从“天人合一”的自然境界提升至“法界同体”的觉悟境界。这种境界的升华,也让东方“心文明”拥有了超越于感性和理性之上的悟性特质。
  基于感性的自我认识和世界认知,其依据和来源是人的感官觉受与情绪反应。由于被我执所支配,人的感受和情绪往往掺杂着贪欲、嗔恚、愚痴、傲慢、怀疑等烦恼,因此无法真正认识自我、认识世界;而基于理性的认知,则囿于自我知识系统和经验系统的局限,同样具有片面、偏执乃至错误的缺陷。当感性和理性交织在一起,理性有可能还成为贪婪、仇恨、嫉妒、恐惧等烦恼的工具,导致以“理性”的名义助纣为虐,做出伤害他人、破坏环境、倚强凌弱、践踏文明的恶行。
  只要不能摆脱对自我的执著,无论感性还是理性,都会成为造就个人痛苦和人间苦难的渊薮。因此对我执的破解,才是人类超越自我认识危机、终结无尽痛苦的真正途径,而其密钥便是人心的觉悟──觉悟我执虚妄,觉悟无我实相。所谓的“悟性”,即为此种心灵觉悟的本性、本能。
  最具中国精神特质的禅宗,非常重视对人悟性的启发。禅宗提出“明心见性”“即心即佛”“顿悟成佛”的主张,将佛教的修行直接指向了心灵的当下觉悟。六祖惠能大师云:“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这种心灵的顿悟,能够开启“自心彻天彻地的大光明藏”,使人像佛陀一样完全了知“法界诸法实相”;不仅如此,内心觉悟的人还能“应用一切方土的俗言雅语,乃至全宇宙的事事物物,活泼泼地以表现指示其悟境于世人,使世人各个直证佛陀的心境。”就像儒家通过“明明德”而令“天下文明”,禅宗的“明心见性”则能让人心的觉悟之光照彻整个法界。
  中国佛教为“心文明”注入的悟性特质,让人类文明拥有了对内的无限自由性和对外的无限开放性,从而能够帮助人类超越内心的观念对立、化解外部世界的现象对立。如果以“心文明”为导向,以开显提升人的悟性为旨归,全球化时代的人类文明就有望超越一切对立模式,获得前所未有的会通与新生。
  三、佛教在人类文明新生中的世界责任
  进入21世纪,不同背景的文化、不同类型的文明、不同民族的国家无可避免地走到了同一个历史前台,无论是5000年的中华文明还是200多年的澳洲文明,无论是古老的东方文明还是现代的西方文明,都置身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共同面对着利益攸关的人类未来。正如互联网已经将整个世界连接为平等、融通、共享的网络世界,今天,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不同民族和国家,也不能以割裂自他、封闭自守、对立敌视、斗争倾轧的态度应对这个新时代,而应以开放包容、交流互鉴、自信自新、同舟共济的心态,融会人类文明之精华,携手探索人类文明的新生之道。
  凝结着儒释道文化核心精神的东方“心文明”,以其特有的内在觉悟特质和缘起性空智慧,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反省、重构和世界多元文明的和谐、融通,具有重要的价值参照意义。而佛教作为“心文明”的代表,更有责任将古老的智慧引入现代文明的视域,让心灵觉悟的力量成为人类文明新进程的向导和驱动力,为人类文明的新生担负起世界责任。
  1、以“心文化”融摄引导科技文明
  如何应对科技文明?这是佛教参与人类文明重建、推动人类文明新生首先要关注和面对的问题。
  在这个物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科技文明时代,人类的物质依赖、技术依赖、信息依赖越来越强,而认识自我、觉悟自心的力量却越来越弱。因此,物质日益丰盛,而人心却日益空虚;科技日益发达,而人心却日益无助;信息铺天盖地,而人心却孤独茫然。显然,物欲追求和科技崇拜都无法真正满足人的内心需要,相反还造成现代人比过去所有时代都更严重的心灵荒芜。与此同时,世俗化浪潮使理性的权威销蚀着信仰的神圣,信仰与科技、超越与世俗、精神与物质,成为难以融合的对立存在。失去了传统和信仰,也就意味着失去了精神的栖息之地,现代人类只能跟着科技升级的节奏不断奔跑──这无异于一场没有终点的赛跑。
  “心文化”基于对人心的自觉和自信,将心灵视为价值的源头和意义的归宿,而转凡成圣、转迷成悟也都在于自心。如《华严经》说:“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八十华严》第十九卷)《六祖坛经》则曰:“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心文化”高扬心灵觉悟的本质性力量,将人塑造为觉悟的主体,从而使人超越任何形式的外向依赖,让人类得以从内心深处觉醒和独立。
  事实上,如何应对科技文明,不仅是关乎人类命运的全球性命题,同时也是关乎佛教未来的自身建设命题,因为佛教的生命和价值正体现于对时代问题的应对和解答。近十几年来,我们创造性地将互联网、动漫、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与古老的佛教智慧融为一体,研发出充满人性温暖和灵性禅意的“贤二机器僧”,并以OCR技术进行汉文大藏经的校勘,通过这些充满创意的积极行动,让科技成为诠释心灵、传播智慧的工具,并引导科技朝着人类觉悟的终极目标健康迈进。
  2、以“空性”智慧融合会通东西方文化
  全球化时代是东西方文化大交流的时代,也是不同文明、不同价值观念相碰撞的时代。如何让东方和西方更好地彼此理解,并找到殊途同归的人类文明根本性出路?也许佛教的空性智慧可以成为沟通不同文化的心灵纽带和共同话语背景。正如美国心理学家肯·威尔伯(Kenneth Earl Wilber,1949-)所说:“西方有自己的相对真理,东方也有自己的相对真理,但是从东方我们可以得到对绝对真理的理解。我的主要观点就是明智地融合东方与西方的相对真理──双方共同以空性作为基础,相互交织成完整的脉络。”
  龙树菩萨《中论·观四谛品》云:“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佛教所说的“空”,即是因缘和合、无有自性之义。因为“空性”是宇宙万物的本质,所以在这个层面上一切事物的差异相都能获得超越和统一。以空性之慧眼来看世界,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亚洲文明与欧洲文明,都是不同时空因缘下的产物,如果我们能如实理解各自文明产生的背景因缘,就能以宽容平等的心态接纳对方,以不执成见的气度相互欣赏。
  而从更广大的法界缘起观来看,世间万物都是相互观待、彼此涉入的关系,犹如帝网之珠,每颗宝珠都能同时映射出百千万颗宝珠的光芒。比如跨越欧亚大陆的古代“丝绸之路”,正是在东西方文化大交融的过程中创造了极其璀璨的人类文明成果。而从19世纪以来,佛教的种子便已随着华人淘金的热潮传入了澳洲大陆。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从中国赴澳大利亚弘法的佛教先行者们,以不懈的开拓和真诚的奉献浇灌着这片热土,使佛教和东方文化在澳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并已经成为净化人心、服务社会、融合文化、传播智慧的正能量。佛光山创办的南天寺和南天大学,即为其中的杰出代表。如今,中国佛教正在通过开展汉文大藏经的校勘、翻译,开办多语种网站、微博,组织“世界佛教论坛”,参与国际性宗教对话和文化交流,建立海外道场等方式,让中国佛教和中华文化更广泛地走向世界各地、融入世界文化。
  星云长老在南天大学安基动土仪式上曾赋诗云:“大学命名为南天,青年在此学圣贤。中澳文化交流日,多元种族见太平。”佛陀、孔子、老子,东方圣哲们以智慧创造的“心文明”,从不把物欲的最大化满足和知识的最大化积累作为人类文明追求的目标,而是把内在觉悟本性的最大化彰显与发挥,视作文明的终极目标、和平的根本保障。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也应当把“心法”的传承、“心文明”的构建作为对圣贤的效学和礼敬,希望每个人都能以觉悟的光辉照亮自己、照亮世界,让人类文明之光烛照寰宇、永不熄灭。
  谢谢大家! ●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8#
 佛灵 发表于: 2018-3-31 09:55:00|只看该作者

学诚法师:植根时代沃土,持续推进佛教中国化的现代进程

源自:龙泉之声传统文化网     : 学诚法师   
  2500多年前,菩提的种子散播四方、生根发芽、抽枝散叶,渐渐生长为人间的绿洲。2500多年后的今天,许多曾经的绿洲已经变换了颜色,却越发衬托出那些千年菩提古树的苍翠遒劲、勃然生机。中国佛教,便是流淌着千年血液而又闪耀着时代新绿的菩提大树,古老而年轻,深邃而常青──这强大生命力的背后,书写着佛教中国化的不凡与精彩。
  凭借着缘起性空、随方毗尼的智慧善巧,佛教的种子植根于中华民族土壤,努力汲取中华文化精髓,一步步跨越时代年轮,终于卓然成长为中华大地上的菩提之树。这棵菩提大树的枝叶散发着中国的气质,彰显着中国的精神;累累花果流溢着中国的智慧,凝聚着中国的创造。曾经异域他乡的种子,已然成为中华大地的绿荫。两千年中国佛教的生命,源自于中华大地,又回馈于中国人民。
  如今,置身于历史新方位的中国佛教,需要将古老的根系伸向崭新的时代沃土,让民族精神的枝干广揽全球文化的风云,在新时代持续推进佛教中国化的现代进程,使千年菩提树绽放出时代新绿,结出滋养民族、幸福人类的丰美果实。

新时代必须持续推进佛教中国化
  自从佛教落地中华土壤以来,中国佛教的形态便取决于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形态和文化潮流。因此,当时代因缘和文化思潮发生变化的时候,中国佛教必然要进行自我更新,以新的姿态融入社会文化,进而服务、化导社会。这实际上是大乘佛教对缘起法的观待和通达,同时也是中国佛教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
  公元7世纪,佛教完成了第一轮中国化的历史使命,实现了完全的本土化,主要表现在与本土儒道文化的融合以及对礼制宗法社会的适应。19世纪中叶以后,整个中国社会遭遇了千年未有之变局。佛教深深植根的中华传统文化价值体系和赖以安身立命的农业文明,在西方现代文明的冲击下,转向了艰难的现代化进程,中国佛教也随之展开了现代转型的不懈探索。
  经过100多年来艰苦卓绝的革命奋斗和自我超越,中华民族终于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被动走向主动,从茫然走向自信,从学习走向引领。如今,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中华民族,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从未像今天这样切近,中华传统文化也迎来了全面复兴和走向世界的历史性机遇。新时代的中国佛教所要面对的,已经不再是农业文明时代的儒道文化、礼乐制度、宗法社会,也不是太虚大师面临的现代工业文明的侵袭,而是高科技时代、互联网时代、后工业时代、全球化时代。在这个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西方文明也开始向东方文明寻求智慧启迪。佛教怎样适应新时代中国社会的发展需要?怎样回应世界文明重构的人类诉求?这些重大时代命题要求中国佛教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展开新一轮的中国化进程,让中国佛教的现代转型与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保持同步,助力中华民族早日圆成中国梦、启迪人类文明走向新格局。

佛教高度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充分发挥其圆融中道、契理契机的大乘精神,随着时空因缘变化而不断自我调适、自我更新,主动适应中国社会、融入主流文化,最终使佛教与中华文化高度融合,并使中国获得了“佛教第二故乡”的美名。为了更好地将佛教中国化持续推进,有必要回顾历史上佛教高度中国化的成功经验,汲取古老佛教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让今天的佛教扎根时代沃土,生长出佛教中国化的新枝叶、结出新花果。

政教关系的良性互动
  回顾佛教在中国走过的两千年,会发现佛教命运与国家命运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国运兴,佛教兴。国基稳固、社会安定、政治清明,是佛教得以生存发展乃至兴盛弘扬的最大外缘。而佛教的健康发展也净化提升着整个社会的精神境界、道德水平。因此,良好的政教关系一直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主题。
  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源于汉明帝夜梦金人,后在洛阳建立白马寺,迎来了最早的高僧,译出第一部佛经。此后,历代高僧大德辈出,如东晋时期的道安大师、唐代的玄奘大师、宋代的契嵩禅师、元代的八思巴大师等,皆以其高德硕学、爱国情怀而深受帝王尊敬与信任,不少高僧还被皇帝封为“国师”“帝师”,为国运民生积极建言献策;而对佛教有着深入了解和好感、乃至虔诚信奉佛教的帝王也代代皆有。道安大师曾说:“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正是这种相互扶持、同心同德的政教关系,奠定了佛教中国化的根基,同时也为中华民族的稳定发展、繁荣富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佛教在政教关系方面的稳妥积极态度,源自大乘佛教的缘起智慧和慈悲情怀。中国自秦代以来便维系着“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和与此相应的主流文化模式,这与中国本身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多民族共处的基本国情密切相关。因此,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就是对国家缘起的智慧观照和对民族命运的慈悲关切,也是对大乘教义的真正落实。在新时代,佛教应将这一优良传统继承发扬,主动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让佛教的智慧资源和慈悲情怀继续成为促进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安定、人心祥和的积极助力与正能量,以更加深广的爱国爱教情怀书写护国安邦、复兴中华的新篇章。

思想文化的融合创新
  佛教中国化的最大难题在于思想文化的本土化,而佛教中国化的最大成功也正在于思想文化层面的高度融合和创新性发展。
  思想融合的第一关是经典翻译。早期的高僧大德们智慧把握中国本土文化的脉搏,巧妙地通过“格义”之法,以道家玄学词汇诠释佛法,比如“有为”“无为”等,将精深的佛学思想融入中国已有的哲学体系,解决了佛教在中国落地生根的问题。
  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大乘佛教经典的传译,缘起性空、平等圆融、慈悲喜舍、无常无我等核心思想,以及佛性论、涅槃论、唯识论、如来藏说等大乘学说渐渐进入中国人的视野,为中国文化带来了新的精神高度与思想深度。
  同时,这些新思想又与儒道玄学等中国本土思想激荡融合,最终创造了唐代八宗并弘的盛况。法性宗、法相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律宗、密宗等八大宗派的成立,开创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教义理论体系和修证实践法门。如“一念三千”“三谛圆融”的天台观法,“六相圆融”“十玄无碍”的华严教义,“持名念佛”的净土修法,以及禅宗“默照禅”“参话头”等修行方式。此外,中国佛教还梳理整合全部佛教思想与经典,创建了“五时八教”“华严五教”“三教三宗”“渐证二门”等判教理论,总结出“五重玄义”等经典阐释方法。特别是《六祖坛经》和“即心即佛”顿悟之说的出现,更使禅宗心法广为流传,标志着佛教中国化在理论上的彻底完成。
  祖师大德们高超圆融的智慧和不拘一格的创新能力,不仅使佛教彻底实现了中国化,而且使佛教思想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的新源泉。比如禅宗思想直接启发了宋明理学“心性论”及道家内丹学,直到今日对中国乃至西方社会依然有着不朽的价值。而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章太炎等近代思想革新者,无不从中国大乘佛法中汲取救世的灵感和热情,并将之转化为中国近代历史变革和文化革新的精神动力。
  伴随着佛教中国化的不平凡历程,也产生了丰富灿烂的佛教文化艺术成果,犹如漫天繁星般照亮着中华文明史。比如中国历代共编纂了20多个版本的大藏经,每版多达数千卷,其内容丰富、体系完整,堪称中华文化的无价瑰宝。遍布名山胜地的寺院、佛塔、石窟、造像、壁画、书法等,美轮美奂、超凡脱俗,如帝释之珠点缀着神州大地。其中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乐山大佛等,更是闻名中外。在文学、音乐、舞蹈等领域,佛教也成为重要的文化基因,重塑着中国的文学艺术。
  曾经在佛教中国化历史中散发智慧光芒和美丽光彩的佛教思想文化珍宝,需要在新时代焕发出新光彩。因此,如何将佛教思想文化与时代文化思潮相融相契,并创造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佛教思想文化新高度,将是中国佛教持续推进中国化的重要课题。

社会生活的参与重塑
  佛教中国化的历史不仅是与国家政治的同兴共荣,更是对社会生活的主动适应、广泛参与、积极服务。两千年来,中国佛教发扬圆融普被、广利群生的大乘菩提心、菩萨行,随缘施教、应机接引,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广泛参与到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发挥着移风易俗、提升信仰、增进道德、和谐人际、净化人心的重要社会作用。自古以来,文人士子到寺庙谈玄论道、修心养性、阅藏读书者络绎不绝;很多寺庙经常举办法会、庙会,并开展施粥、义诊、恤孤、养老等公益慈善活动,使寺庙成为地方文化教育中心和慈善中心;佛教的盂兰盆节(中元节)、腊八节等佛教节日,也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中国人心目中“土生土长”的民间节日。因此,无论是不识字的匹夫村妇,还是士大夫阶层,都能在佛教中找到心心相印的部分;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庶民百姓,都能从佛教中找到心灵的皈依和精神的家园。社会各阶层的欢迎,使佛教真正成了中国人自己的宗教。同时,为了与中国社会制度接轨,禅宗祖师们开创了丛林制度,“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的创举,保证了佛教与中国古代社会的融合。
  对于新时代的中国佛教来说,也需要积极探讨佛教的自身形态和弘法方式应该如何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这既是佛教中国化持续推进的必须,也是佛教界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当代中国佛教如何持续推进中国化
  历史上佛教中国化能够取得如此灿烂的成果,并延续了两千年生生不息的生命,一方面固然因为大乘佛教与中华文化拥有内在相通的文化亲和性,比如大乘佛教的缘起观、心性观与中华文化的包容变通、重视内省,具有交流融合的契合点。但更重要的是,中国历代祖师大德对佛教的创造性体证和创新性弘扬──也就是中国佛教强烈的主体性意识和创造性精神。这种意识和精神实际上也就是一种中国人的自觉和自信。正是有了这种自觉自信,中国佛教才是中国人体悟出来的佛教,是中国人实践出来的佛教,是中国社会塑造出来的佛教,也是中国历史打磨出来的佛教。这样的佛教,才是真正“中国化”的佛教。
  因此,当代佛教持续推进新一轮的中国化,需要在两个维度上进行建构与探索:第一,从佛教中国化的内在主体而言,中国佛教界人士应当继承古圣先贤的优良传统,提升文化自觉和自信,建构中国佛教的主体性意识和创造性精神,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基,以时代文化为土壤,以世界文化为借鉴,创造当代中国佛教的教义阐释体系和实践修证体系;第二,从佛教中国化的外部缘起来说,中国佛教界应当传承历史上佛教与社会文化高度融合的经验,敏锐把握时代脉搏,精准判断社会走向,深切回应人心诉求,以中国的历史新方位作为自身建设的定位,以时代社会的需求作为自身发展的方向,以全球文明的大势作为未来前景的视域,在拥抱时代、融入社会、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打造佛教中国化的历史新高度。
  具体而言,需要在以下6个关系中深入思考、勇于创新:爱国与爱教的关系,佛教基本教义和现代科技文明的关系,戒律清规与现代管理制度的关系,出家僧众与在家信众以及佛教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建设寺院与服务社会的关系,国内发展与国际传播的关系。

爱国与爱教的关系
  从历史上佛教中国化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出,正确积极地对待、建构政教关系,是中国佛教长远发展的根本外部保障,同时也是中国社会安定、和平发展的有利条件。在新时代语境中来说,也就是要处理好爱国与爱教的关系。纵观历代高僧大德,无一不是爱国的典范,因为国家是人民利益的代表,只有真正爱国,才能实现“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信仰承诺。新时代的中国佛教徒,一定要坚持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将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安定和谐,作为佛教信仰的真诚体现。

佛教基本教义和现代科技文明的关系
  在科技文明占据主导地位的现代社会,佛教需要创造性地融摄科技文化,并对现代科技引发的社会问题作出正面的、积极的回应,以此融入时代主流文化,并引导时代文化朝更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以科技为主导的现代文明具有“重物质,轻精神”“重科学,轻人文”“重个体,轻群体”等特点,其背后体现出的是以西方价值观为主导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对于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佛教中道圆融的智慧、无我利他的精神、觉悟内心的积极实践,无疑可以纠现代文明之偏、补现代文明之失。为此,佛教界对传统教理教义进行现代阐释,提出了“心文化”的理念,秉持以人为本、以心为归的本怀,来化解时代问题。另一方面,佛教界也创造性地将科技运用于佛教文化传播,让科技为善。比如“贤二机器僧”、大藏经校勘中的OCR(文字识别)技术等,都是佛教界以人工智能技术弘扬佛法的成功案例。

戒律清规与现代管理制度的关系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商业化、物质化的社会,这与佛教传统的生存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在这样一个瞬息万变、高速运转的社会共业环境中,佛教如何发出自己的声音,为社会传递正能量,而不是被滚滚的信息洪流所淹没;如何持续发挥纯正、清净的精神化导作用,而不是被商业化、物质化所牵制,这些都要求在传统清规戒律的基础上,建立并健全现代寺院管理制度。

出家僧众与在家信众、佛教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
  佛教四众弟子包括出家众和在家众,在佛教事业的发展中,两者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不同,唯有两者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佛教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具体来说,以戒摄僧,以僧导俗,建立相对完善的僧俗二众佛法教育和学修体系,才能不断提升僧俗二众的整体素养。与此同时,中国佛教也要努力促成佛教教育与社会教育、国际教育的接轨,在丛林教育的基础上,尝试建立现代佛教教育体系。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也要提高佛教人才在学术研究上的造诣,吸收国际先进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做好教理教义的现代诠释;增强佛教人才的国际交流的能力,增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自信;提高佛教人才的科技运用能力,积极开展佛教与科技文明的对话与合作。

建设寺院与服务社会的关系
  寺院是佛教事业发展的大本营,它不仅仅是为社会大众提供烧香拜佛、祈求平安的场所,也不单单是出家僧众日常生活学修的场所,更肩负着佛教教育、文化传播、慈善公益等社会责任。佛教界在建设寺院的时候,需要考虑寺院为社会提供方方面面服务的功能。只有这样,才能将寺院的建设与社会的发展需要相结合。同时,佛教界也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现代弘法、服务社会的新方式。比如,一些寺院运用互联网平台(网站、微博、微信)、动漫、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传媒讲述中国佛教故事,主动传播中国佛教的清净声音和正能量,在社会上乃至国际上都引发了强烈反响。

国内发展与国际传播的关系
  全球化的浪潮在今天势不可挡。全球化给中国佛教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已不能只考虑国内信众的需求,还需要以国际性的眼光,为国际社会及世界更多更广的人群提供服务。这不仅仅是佛教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需要。近几年,中国佛教界正在通过开办多语种网站、开展翻译事业、建立海外道场等举措,加大国际弘法力度和广度。
  总之,新时代佛教中国化的核心方略是站在中华民族全面崛起和全球一体化的历史大方位下,通过佛教教义的现代诠释、组织制度的现代接轨、人才培养的现代体系和佛教文化的现代弘扬,让佛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高度融合,从而在佛教新一轮的中国化进程中,形成强劲的凝聚力和创新力,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奉献佛教的智慧和力量。现在,虽然这一愿景与目前佛教界的现状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佛教中国化的持续推进可谓任重而道远,但新时代赋予中国佛教的历史使命,不断激发着佛教界将佛教中国化深入向前推进的责任和动力。只要全国三大语系佛教界人士同心同愿同行,就一定能让千年菩提树生机盎然,不断绽放出觉悟人心、服务社会、启迪世界的新绿。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0 00:11,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13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