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535|回复: 7

[宇航员中国人首次太空跑步 景海鹏连跑一小时

 [复制链接]
景海鹏:中国首位三度飞天的航天
源自:国防部网站
景海鹏着航天服照片。朱久通摄

  当那张熟悉的面孔出现在公众面前,历史再次被景海鹏刷新──中国首位第三次飞天的航天员来了。
  作为中国首批航天员,景海鹏足够幸运。“神七”飞天,他与翟志刚、刘伯明漂亮地完成了首次太空出舱行走任务;“神九”飞天,身为指令长的他和刘旺、刘洋珠联璧合,让世界目睹了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的精彩;今天,再一次被任命为“神十一”航天员乘组指令长的他,将和战友陈冬完成在太空驻留一个月的挑战。
  相隔八年,三度飞天。幸运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在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眼中,“仅仅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保持飞天的身体状态,景海鹏的坚持和努力就足以让人敬佩”。
  三年前,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景海鹏说:“鲜花和掌声过后,我们一如既往投入战斗。”三年后的今天,已是将军的他,向着太空再次出征。

“梦想成真的感觉,原来这么好”
  年少时到供销社打酱油的一幕,至今铭刻在景海鹏的脑海深处──
  那天,供销社的阿姨边打酱油边打量他:你不是前天球场上那个“海鸥五号”吗?!
  那是公社组织的一场篮球比赛。他穿着父亲买的运动背心,前面图像是海鸥,后背印着大大的“5号”。谁也没想到,这个小个子投球必中,一举扭转战局。
  打完酱油,景海鹏掏钱,阿姨笑着说:球打得好,不要你钱!
  那位阿姨或许不知道,她的这句话,从此点燃了一位少年的追梦之旅。多年以后的深夜,在航天员教室里回忆起这一幕,景海鹏说:“这是我人生一次巨大的转折。”
  “梦想成真的感觉,原来这么好!”景海鹏说,“不是为省一毛钱两毛钱,这是我人生得到的第一次奖励。那一刻让我认识到,为了梦想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时值小学五年级的景海鹏,当时做梦都想着成为学校篮球队的正式队员。然而,因为个子矮,他只能坐冷板凳。不知多少次,他蒙着床单偷偷哭泣。不知多少个夜晚,他抱着从邻居家借来的破篮球,一次次起跳、扬手,投向自家土墙上用粉笔画着的篮球筐……
  至今,景海鹏仍保持着深夜投篮的习惯。就在记者采访的两周前,他还利用训练间隙和教练比赛投球,那天他连续投中67个,“距76个纪录还差一点”。
  “投篮”仿佛是一种人生隐喻,最初的梦想也如“画在墙上的篮球筐”一样不断升级,唯有一次次投球般挥汗如雨的努力和坚持不变。景海鹏正是靠这份努力和坚持,迎来一次次梦想成真时刻。
  高三那年,他被报栏里的一张照片深深吸引住了──一位飞行员拿着氧气面罩神采奕奕站在一架战斗机旁边。他清晰记得,那位飞行员叫张海鹏。“一样的名字”与“羡慕的心情”双重发酵,他燃起当飞行员的梦想。
  从此,从飞行学员到战斗机飞行员,从战斗机飞行员到航天员,他的梦想不断点燃,不断实现……如同他最喜欢的连续投篮,实现一个梦想,他马上就有下一个梦想。
  “人生,正是由一个接一个大大小小的梦想串联起来的。”景海鹏说,“唯有为梦想奋斗的人,才懂得梦想的力量,才能真正享受梦想成真时的快乐。”

“不管飞得再高再远,感恩的心永远不变”
  50年前,出生在10月;50年后,出征又逢10月。
  即便从世界范围内来看,50岁出征太空的景海鹏也是名符其实的老将。那份举手投足中流露出的自信和从容,有绽放的荣光,更有坚守的执着。
  尽管时光在他的身上并没有留下太多明显痕迹,但读懂这份自信和从容,也便读懂了时间在这位飞天老将身上的积淀和升华。
  打开景海鹏的方式有很多种,时间无疑是一把重要的钥匙。如果从1998年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那一刻算起,他坚守了整整10年,才迎来首次飞天。但此后,时间仿佛站在了他一边,一如航天员刘洋所说:“不曾改变的严谨,不曾改变的认真,不曾改变的勤奋,甚至不曾改变的面容和体重……”
  任何人都会被时间打败,景海鹏何以赢得时间?
  “坚持,坚持,再坚持。”他赢得时间的奥秘如此简单,但又如此艰辛。尽管他说得轻描淡写,但足以令人动容:“备战‘神十一’,一年左右时间,几乎没有出过航天城,几乎没有双休日,每天晚上12点之前几乎没有睡过……”
  刘洋至今仍为偶然撞见的一幕深深震撼。那是“神九”返回后不久,他们刚刚从紧张的任务中脱离,还未来得及修整喘息。一次她敲开景海鹏的门,赫然看到了满屋的学习资料。刘洋诧异地问:“师兄,你摆满屋子书干嘛呢?”他笑了笑说:“准备下次任务。”“可‘神十’任务我们按规定不能参加选拔呀?”“那还有下次呢,还有‘神十一’‘神十二’呢?”
  超出常人的毅力和坚持让他赢得了时间,时间也回报他以精彩:飞天时间越来越长──从“神七”3天、“神九”13天到“神十一”33天,飞天高度越来越高──此次“神舟”“天宫”组合体飞行的高度比以往抬高了50公里,他也因此成为迄今为止飞天高度最高的两名中国人之一。
  “不管飞得再高再远,感恩的心永远不变!”景海鹏动情地说,作为一个农家子弟,他今天取得的一切,离不开国家的培养和父母的养育;他成长的每一个脚印里,都浸透着太多人的心血。
  他盛赞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为飞天开拓者、先行者,感激默默支持他的科研团队,感谢所有航天人:“他们都是给我们增添翅膀的人,他们就是我们的飞天翅膀!”

“航天员的舞台在太空,这辈子就想干好这一件事”
  太空飞行的高风险,众所周知。已经两度飞天“功成名就”的景海鹏,为什么还要选择第三次飞天?
  他的回答很简单:“航天员是我的职业,航天员的使命就是不断去执行飞天任务。”
  他的回答很动情:“我热爱这个职业,挚爱这个职业,酷爱这个职业,愿意时刻准备着接受祖国挑选,宁可备而不用,但不能用而不备。”
  梳理景海鹏的飞天履历,或许是巧合,他的每次出征年,都是奥运年。
  谈及这个话题,他眼睛一亮,突然问记者:“今年奥运会夺取中国首金是哪个队?总教练是谁?”
  没等记者回答,他便脱口而出:“中国射击队,王义夫。”
  在景海鹏眼中,这位一直战斗在奥运舞台上的射击明星堪称榜样:“王义夫先后以运动员和总教练的身份参加了9次奥运会,我才‘参加’了3次,和他比差远了。”
  景海鹏希望像榜样王义夫那样一直战斗下去。“运动员的舞台在奥运赛场,航天员的舞台在太空,这辈子我就想干好这一件事。”沉思片刻,他接着说:“只有干好了这一件事,才不辜负传到我们手中的接力棒。”
  茫茫太空,景海鹏和他的战友们注定是中国载人航天的首批拓荒者。今天他们踏出的每一步,都将是明天的路标;他们的每一次勇敢出征,都在给后来人传递力量。
  今年4月24日,中国首个航天日。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前,景海鹏和他的战友们一起重温了18年前加入航天员大队时候的誓言。
  “最后一句‘甘愿为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奋斗终生’,其实就是我们的初心。”景海鹏说,“选择继续飞行,理由只有一个──践行我们面对国旗的承诺。”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泡泡老忍者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泡泡老忍者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泡泡老忍者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泡泡老忍者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泡泡老忍者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泡泡老忍者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大漠书法惊艳第八届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博览会 已经删除
8#
 你不在 发表于: 2017-10-18 14:08: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景海鹏亮相党代表通道:正备战空间站任务

源自:军报记者
  [航天员景海鹏少将亮相“党代表通道”透露:正备战空间站任务] 今天上午7时32分许,在人民大会堂“党代表通道”,曾经3次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景海鹏代表闪亮登场,回答了现场记者的提问,话语铿锵自信,让人对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满怀憧憬。他透露,自己和战友正在备战空间站任务。
  十九大新闻中心设立“党代表通道”,这在党代会历史上属于首次。“一级航天功勋奖章”“八一勋章”获得者景海鹏成为走过这个通道的首批党代表!
  去年10月24日,景海鹏在太空中的“天宫二号”内迎来50岁生日;今年,他将在党代会期间迎来自己的51岁生日!
  让我们为中国航天事业加油,为航天员景海鹏献上祝福!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6-11-19 07:48:01|只看该作者

景海鹏──听凭祖国召唤的太空“老司机”

源自:天山网
  随着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完成,“神舟十一号”于11月18日返回地球,为长达33天的太空之旅划上了句号,这是我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一次航天飞行。
  回顾这33天,璀璨星空中太多的精彩时刻让我们难忘……


  公元2016年11月9日16时,一场特殊的对话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中心展开。
  对话的一方是中国的国家主席习近平,而另一方则是远在太空之上的两名航天员。
2016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中心,同正在天宫二号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陈冬亲切通话。新华社记者鞠鹏(左图)、李涛(右图)摄(拼版照片)
  无数中国人激动万分地在直播中见证了这个全过程。最先发言的宇航员尤其被人们关注,在网上,他被亲切地称为“老司机”。
  这是“老司机”的第三次太空旅行。人们第一次认识他的时候,他乘坐的飞船叫“神舟七号”,第二次谈起他的时候,他乘坐的飞船叫“神舟九号”。而这次,他乘坐的是一艘叫“神舟十一号”的飞船。
  这艘飞船在升空入轨后,用了2天的时间去追找万里之外的“天宫二号”空间站,在那里,飞船和空间站完成了交会对接,然后携手同行30天。再然后,“老司机”会在完成所有的任务后乘返回舱返回地球。

也几乎从8年前开始,人们就记住了“老司机”平静淡定的样子,无论什么时候出现在镜头前,哪怕是火箭点火的瞬间,他永远都是胸有成竹、镇定自若。
这种淡定也给地上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信心。

  这场特殊的天地对话结束后,“老司机”又迅速投入到接下来繁忙的工作中去了。有“老司机”在,这一切都会很顺利的。


  “老司机”名叫景海鹏,1966年的秋天,出生在山西运城杨家卓村一户普通人家。
  那时,在国际上,人类早已激情万丈地进行太空探索。
  他出生的5年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第一次进入了太空。他出生的1年前,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完成了太空漫步。他出生的4年后,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脚印。
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资料图
  而那时的他,可能像无数中国孩子一样,只能在地面仰望着星空进行遐想。飞天梦想的种子大概就是在某一次仰望星空的时候,在他心里埋下的。

他并非命中注定就是要高飞的人,但他是靠不屈的奋斗和无限的努力来实现高飞梦想的人。
  18岁时,第一次空军招飞,他失之交臂。他倔强地不放弃,用了一年的时间学习锻炼,一年后又参加招飞,以接近满分的成绩成为一名飞行员学员。
  30岁时,作为全军尖子战斗机飞行员参加航天员选拔,他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和数据征服了各级专家,从数千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进入最后的名单。
  从此,他从世界消失,安静地在某一个角落接受残酷而漫长的各种训练。直到十年后的一天,“神七”飞天,人们才找到了他的名字──景海鹏。


  “老司机”是令人放心的,当然有很多理由。
  比如他对那艘飞船和那个空间站是如此熟悉。不但对那近千页的操作手册全部了然于胸,而且所有的仪器设备他也曾练习过成千上万次。当然,还有那几十项空间试验所需要的相关知识,也尽在“老司机”掌握中。
  又比如他的身体对太空是如此适应。普通人在太空中失去重力、大脑充血的情况下,会血压升高、头晕目眩,而他却能始终保持头脑清楚、条分缕析、不犯错误。何况,他能保持33天之久。
  还比如他无与伦比的飞行经历。2008年神七升天,他是驾驶员,配合战友完成了中国航天的首次太空漫步。2012年神九升天,他是指令长,带领两名宇航员完成了中国第一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并成为第一个走进空间站的中国航天员。
  而这次,这一切依旧。这33天,无论你什么时候看到镜头下那个在遥远太空中狭窄空间里的男人,他的工作状态总能让人感到安心。

当一个人精业到一定程度,他能够像机器一样精密可靠,这大概就是“老司机”的感觉。
  唯一令人意外的,大概是火箭飞上太空的那一刻,他像个孩子那样兴奋地问一边的“新司机”:“爽不爽?”
  不知道,“老司机”当时是否会回想起孩提时代自己仰望夜空的情景,是否会想起在军校他第一次坐上飞机时澎湃的心情,以及是否会想起在航天员基地期间他付出过怎么样的汗水和努力。


当初那些还遥不可及的梦想,在今天终于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50年前的中国人,还只能在地面上仰望星辰,40年前的中国还仅有钱学森等屈指可数的航天人才,30年前的中国载人航天在世人面前还是一个笑话,20年前还没有一个中国人上过太空,10年前中国人还被孤立于国际空间站建设之外。
  而今天,中国的宇航员们已经可以在太空遨游一个月之多,他们背后是世界上最年轻、最富有朝气的载人航天科研团队,“天宫二号”甚至将在建成 后成为人类最先进、也是唯一的宇宙空间站,世界各国的宇航员培训开始把中文作为课程,因为未来他们再也无法离开与中国的太空合作。

而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或许,那位“老司机”已经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即便自己已经是航天英雄,已经是少将,已经荣誉等身,但只要梦想召唤,只要祖国需要,他依然可以无怨无悔地付出一切。
当有一个这样的人心甘情愿地全力付出时,他一定可以改变些什么。而如果是一群人,所有人都这样,他们一定能创造奇迹,无限地接近梦想。

  据说,没上天时,景海鹏最喜欢做的事情是和青少年们交流航天,而这次在天上,他曾深情地给全世界朗读过一群山区孩子充满着对宇宙好奇的信。

没人知道“老司机”是否还会上天,但他撒下的种子,或许却能催动这个民族飞向新的星辰。
6# 青城山
 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6-11-9 18:08:00|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首次太空跑步 景海鹏连跑一小时

源自:新华社
  新华社天宫二号11月8日电题:中国人首次太空跑步 景海鹏连跑一小时
  新华社太空特约记者陈冬
  我是新华社太空特约记者陈冬。11月8日是记者节,我们向所有参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报道的记者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祝福!
  今天(11月7日)是进入天宫二号的第20天。很多人关心我和景师兄在太空中怎样锻炼身体,与地面健身相比有哪些不一样的感觉。昨天我们主要做了拉力器锻炼,晚上穿了企鹅服。
  拉力器是力量锻炼,隔天一次。在做拉力器锻炼时,我是按照锻炼方案基本动作做的,景师兄做的时候,负荷比前期增加了。我们离返程还有15天,返回前要搬东西去返回舱,对体力的要求比较大。另外,我们经过长期飞行消耗体能,抗过载能力降低。这些都需要做肌肉力量上的准备。景师兄增加了拉力负荷,还自创了一组锻炼方式,用于锻炼下肢,加强腿部肌肉。
  拉力器是一条柔软的橡胶带,我把它弄成一个环形,悬浮在舱里。我本来打算秀一下“新技能”,从环里穿过去,结果穿到一半,带子箍在身上了,很遗憾没有成功。
  昨天晚饭后,我们穿企鹅服行动了3小时10分钟左右。地面人员坚持让我们穿企鹅服做锻炼,是为了维护我们的肌肉功能。
  [航天医学基础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林杰解说:在太空中,人身体的骨骼、肌肉都会发生一定变化。脊柱的肌肉一放松,人的自然身高会增 加,这对脊柱稳定性有影响。企鹅服是一种对失重状态下身体的物理防护,相当于把失去的重力加上。因为是从身体纵轴加负荷,走起路来有点像企鹅。]
  今天,我和景师兄主要进行自行车锻炼。我早上做完锻炼后,整个状态还是不错的。由于自行车只有一台,往往一个人蹬自行车的时候,另一个人在做拉力器。一般蹬自行车是半小时,做拉力器不需要那么长时间。所以做拉力器那个人,会尽量拉长锻炼时间等另一个人,互相配合。
  在天上蹬自行车的感觉和地面不一样,有点像是躺着蹬的感觉,不太容易使劲,还挺累的。
  [王林杰解说:他们蹬车锻炼比我们预期好很多。从记录来看,陈冬在太空蹬车的运动量峰值接近他在地面的最高水准。]
  这些天,我们还进行了跑步锻炼,跑台上设计了束缚系统。跑台锻炼都是按照方案来做的。
  中国人之前没有在太空跑过步,这是第一次。其实,我们前两天刚开始跑步的时候,都跑不起来。直到第三天,景师兄跑起来了,还一下子跑了一小时,地面工作人员对我们的要求是半小时。当时他很兴奋,还专门申请和地面通话,把这个喜讯告诉大家。
  [王林杰解说:航天员对解决问题有好奇心,就是不信跑不起来。我们分析,最初跑不起来,是姿态控制的问题,对于刚到太空的人来说,姿态适应需要时间。]
  一些地面上的高难度动作,在天上就很容易完成了,像翻跟头、漂浮等。天上跟地面不一样,平常不怎么用的肌肉,现在成了关键的肌肉了。比如,上 臂的力量比在地面上更重要。在地面上站或坐,人们都说“下盘要稳”,而在天上更多用到上肢,移动位置都要用手扒着过去。这些肌肉我们都需要加强锻炼。
  这次我们结合自行车、跑步,还做了失重心血管研究实验,简称CDS实验,分为动态和静态测试。我们在锻炼的时候,会在左手带一个指套,记录逐搏血压等。锻炼前后,还会测超声图像,对比运动前后的变化。
  [王林杰解说:运动可以帮助航天员对抗失重带来的影响。比如血容量下降,通过锻炼提升血容量;肌肉萎缩,通过运动锻炼肌肉。] ●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天朝明志 发表于: 2016-10-20 12:08:02|只看该作者

景海鹏太空日记:“米饭面条加热完后就忘吃了”

源自:新华网
  新华社天宫二号10月19日电题:“米饭面条加热完后就忘吃了”
  新华社太空特约记者 景海鹏
  今天是神十一飞行乘组在组合体的第一天,我是新华社太空特约记者景海鹏。现在是晚上十点零五分,我们的工作还没有结束。
  听说大家很关心我们的生活,新华社客户端网友“兔兔平安”问我们睡觉、吃饭的情况。工作比较饱满,现在特别想睡觉。早饭和午饭是合并吃的,因为前期在对接,进入组合体,工作比较忙,所以没有时间吃饭。我们准备晚饭好好吃一顿。早饭和午饭主要吃的是一些即食食品,零食吃得比较多,主食吃得比较少。米饭面条加热完后就忘吃了,我们准备晚上补上。
  这次是我第三次上天,已经两次进入“天宫”。天宫一号比较舒服,天宫二号更舒服,布局、装修、颜色搭配都非常好。
  提到家人,想起我在媒体见面会上就说过,今天也和陈冬有交流,军功章必须有家人的一半。
  此时此刻,我和陈冬在天宫二号非常想念大家。我想对航天员大队的战友们说,十八年以来,我们同在一个桌上吃饭,同在一间教室上课,同在一个球场打球。十八年来,我们一起工作,一起生活,一起训练,一起追求梦想,我们亲如一家。我知道今天大队的战友们都在为我们站岗、加油、值班,向大队的全体战友敬礼! ●
4# 金佛山
 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6-10-17 01:48:00|只看该作者

景海鹏谈第三次出征:不忘初心当好一名航天员

源自:国际在线
原文标题:景海鹏谈第三次出征太空:不忘初心要当好一名航天员

  10月16日10时30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与记者见面会。
  新华社记者:请问景海鹏,我们大家都知道您分别于2008年、2012年执行过两次飞行任务,今年您已经是50岁,同时又是一名将军,是怎样的力量支撑您继续执行第三次任务呢?谢谢。
  景海鹏:媒体的各位老朋友,新朋友,大家上午好。我是航天员景海鹏,首先感谢大家的关心和支持。大家知道,航天员是我的职业,太空飞行是我的事业,也是我的本职工作,更是我崇高的追求和使命。虽然这项工作它充满着挑战,充满着风险,乃至危险。说句心里话,朋友们,我非常热爱,我非常喜欢甚至非常享受我的工作。
  作为一名航天员能够多次去执行任务,我感觉是我们的追求和梦想。这一次有幸第三次出征太空,在这里我要感谢我的祖国和人民,感谢万千航天科技工作者,要感谢他们的付出和托举,我决心不忘初心,矢志不渝,要当好一名航天员。谢谢。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泡泡老忍者 发表于: 2016-10-17 01:48:00|只看该作者

神十一航天员景海鹏:不忘初心 矢志不渝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神十一航天员景海鹏:不忘初心,矢志不渝

现场图
  中新网10月16日消息,神州十一号飞船航天员景海鹏今日表示:“这次有幸第三次出征太空,在这里我感谢我的祖国和人民,感谢万千航天科技工作者,感谢他们的付出和托举。我决心不忘初心,矢志不渝,要当好一名航天员!”
  16日,神舟十一号航天员见面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此前,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已宣布瞄准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
  而航天员景海鹏曾参加过神舟七号、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陈冬则是首次参加载人飞行任务。
  见面会上,有记者对景海鹏提问:你今年已经50岁了,又是一名将军,是什么力量支持你第三次出征太空?
  景海鹏回应,航天员是他的职业,太空飞行是他的事业,也是他的本职工作,更是他崇高的追求和使命。
  “虽然这项工作充满着挑战、充满着风险乃至威胁,但说句心里话,我非常热爱、非常喜欢,甚至非常享受我的工作。作为一名航天员能够多次去执行任务,是我的追求和梦想”,景海鹏表示。

景海鹏简历
  景海鹏,男,汉族,籍贯山西运城,党员,硕士学位。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87年9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少将军衔。
  曾任空军某师某团司令部领航主任,安全飞行120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八大类上百个科目的训练任务,通过了各项考核,综合评定成绩优异。
  2005年6月,入选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梯队成员。2008年9月,执行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同年11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2012年6月,执行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担任指令长,同年10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二级航天功勋奖章。2016年6月,入选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担任指令长。
2# 四姑娘山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6-10-16 22:28:02|只看该作者

神舟十一号指令长景海鹏将在太空度过50岁生日

源自:中国青年报
原文标题:“新老搭配,干活不累”

  10月16日,随着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的举行,航天员飞行乘组终于揭晓。
  已执行过神舟七号、九号两次飞行任务的景海鹏第三次“出征”,担任神舟十一号的指令长,这在中国航天员中尚属首次,景海鹏以50岁“高龄”上天也创造了中国航天员的纪录。
  景海鹏的搭档是38岁的航天员陈冬。据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党委书记李新科介绍,陈冬是航天大队三级航天员,中校军衔,1978年12月出生于河南洛阳,大学本科学历,1997年8月入伍。2010年5月,陈冬成为第二批航天员;2016年6月,入选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百分百信任对方,但不能百分百‘相信’对方”
  一位是执行过两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第一批航天员,一位是从未上过天的第二批航天员。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注意到,景海鹏和陈冬的年龄相差12岁。1998年景海鹏入选航天员时,陈冬刚入伍不久。执行任务中,二人将怎样配合?
  回答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提问时,陈冬说,经过6年的训练、磨合,两人之间已经非常了解,“进入乘组后,我们每天工作训练的时间都在10小时以上,远远超过了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
  “第二批航天员年轻,富有朝气,而且对载人航天事业非常热爱。”景海鹏说,“作为首批(航天员),我当航天员比他们早一点、阅历比他们多一点,但我觉得,新老搭配,干活不累。”
  “有句话景师兄说得非常好,叫做‘要百分百地信任对方,但不能百分百地‘相信’对方’。”陈冬说。
  “信任是什么?是我们俩是生死之交。”他解释说。但陈冬也表示,做任何事情时都可能出现疏忽,这时就要发挥两个人的优势,相互补位,才能保证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指令都准确无误。
  对于“不能百分百相信对方”,景海鹏深有感触。不久前的一次训练中,景海鹏正准备进行一项操作时,陈冬忽然说“01请稍等”。景海鹏马上意识到,自己刚才差点出现一个失误。“虽然我是指令长、老大哥,陈冬得听我的,但他绝不盲从,而是巧妙地制止了我的动作。”景海鹏说。
  这样的配合和默契,需要在长期训练中磨合。
  陈冬回忆,某次演练时,有一个戴压力服手套的动作,动作本身很简单,但陈冬当时有一个地方没卡好,动作慢了。通过眼睛的余光,他看到景海鹏已经戴好了手套,顿时感到有些压力,又调整了几次都没戴好手套。
  训练结束后交流时,景海鹏说,以后训练时他会尽量做到步调一致,避免一个人还没完成动作、另一个人早早就做完了,无形中会给对方带来压力。
  采访中,陈冬习惯性地称景海鹏为“景师兄”,景海鹏则称陈冬为“我兄弟”。但在执行任务时,两人的称谓只会是“01”和“02”。
  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说,采用“新老搭配”,是考虑到航天员队伍的现状和未来,希望将来有更多上过天的航天员执行以后的任务。

按照香港中学生的设计,景海鹏和陈冬将在太空养蚕
  与前几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相比,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一大特点是试验、实验项目繁多──需要航天员亲自操作的就有几十项,其中不乏专业性很强的试验。
  就在接受媒体采访的当天,景海鹏和陈冬还在强化训练实验操作。那天他们的训练实验项目是“在轨失重状态下的心血管研究”──无重力时,人体的体液重新分布,心血管的调节能力和泵血情况与地面相比会有差异。在地面,医生靠B超探头去探测心脏的四腔。而在天上,只能靠景海鹏和陈冬两人自己看心脏的整体构形、主动脉瓣的影像,然后把图像传到地面,供专业医生对比。
  一名医学博士告诉景海鹏,专科医生要经过一年以上的训练才能上临床、给病人看病。而景海鹏们才训练了不到半年,就要进行相关操作,更何况太空中没有重力,人心脏的位置与在地面培训时不会完全一致。但景海鹏开玩笑说:“(反正心脏)位置再怎么变化,都跑不出胸腔。”
  黄伟芬介绍,这一实验预期实施国际首例在轨人体微血管内皮功能评估研究,探索从内皮功能角度揭示失重心血管功能失调机制。
  过去的半年里,除了正常的飞行专业训练,航天员们还接受了多项科学实验操作的培训。“我们不是科学家,我们是把科学家的想法、目标、理念,通过我们的双手来实现。”景海鹏说。
  有的实验项目堪称“炫酷”,比如,有一项实验名为“脑机交互技术的在轨适用性”,实验预期是“搭建完全由意念控制的脑机交互控制平台”。
  此外,按照香港中学生的设计,景海鹏和陈冬将在太空养蚕,看太空中的蚕宝宝吐丝是否像地面那样有方向性、能否结成茧子──他们还为此专门学习了如何养蚕。这项实验让景海鹏觉得很有趣。
  实际上,本次任务的意义远不止于此。景海鹏说,本次任务的考验之一就是,在这一个月里,航天员在太空的生活情况及生理指标如何。而这次进行的空间技术实验、航天科学实验等,都是为后续空间站的长期载人飞行做准备。

借助VR技术,航天员可以在太空“见到”家人
  直到执行任务前的三个星期,景海鹏和陈冬的家人对此还毫不知情。
  入选航天员大队前,陈冬已经当了多年飞行员。几年前,他在驻地结识现在的妻子。两人刚认识时,陈冬的妻子觉得飞行很不安全,有些担心丈夫的工作。经过多次沟通,她终于慢慢打消了疑虑。
  这次任务,不是陈冬离家最久的一次。当飞行员时,他曾经在外面执行训练任务,半年都没有回过家。
  谈及家庭,原本有些腼腆的陈冬掩不住嘴角的笑意。他有一对5岁的双胞胎儿子,“正是调皮的时候”。陈冬说,以前在外面执行任务,“眼不见,也不想”。但这次不同,借助VR技术,航天员可以“见到”家人。陈冬觉得:“看到的话,多少会有些不一样。”
  而经历过两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景海鹏看上去很淡定,任务中,他将在太空度过50岁生日。执行神舟七号飞行任务时,景海鹏的妻子一直提心吊胆,三天三夜没合眼;而到2012年的神舟九号任务时,就已经“司空见惯”了。
  在航天员上天执行任务期间,航天员大队也会派人去航天员家里慰问。“跟妻子沟通好后,应该不会怎么样(担心)。”第一次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陈冬笑着说。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0 13:00, Processed in 3.291606 second(s), 13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