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249|回复: 2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文物·古迹耗时四年 四川最大石窟群千佛崖保护修复完工

 [复制链接]
源自:成都商报
  千佛崖莲花洞全景图(武周时期)图片由千佛崖石刻艺术博物馆提供
  千佛崖全景图

  /数量多
  千佛崖全长近400米,崖高45米,现存造像848龛,7000余尊。
  /难度大
  崖体与造像风化严重,裂隙众多,表面粉化、片状剥落、侵蚀、彩绘开裂、脱落、窟檐破损等现象明显。
  /耗时长
  工作人员用柔软的刷子,清理一个大点的佛龛的灰尘,就要用时一两天;清理崖壁鸟粪、拔除杂草时,都要确保泥土杂质不能掉下去。
  12月2日,四川省文物局对千佛崖保护修复工程进行了验收,这标志着耗时4年多的保护修复工程正式完结。
  千佛崖地处广元市城北4公里,嘉陵江东岸,现存造像848龛,7000余尊,始于北魏,兴盛于唐。千佛崖是四川境内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为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12大地震后,广元市委、市政府对千佛崖进行了系统性的保护工程,其中千佛崖石窟灾害治理及保护修复于2011年9月开工,2015年12月主体工程完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壳子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壳子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壳子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壳子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壳子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壳子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四川15市大雾橙色预警 省内多条高速临时关闭 前妻沉迷地下赌博 他被欠债27万不知情
2# 四姑娘山
 楼主|壳子 发表于: 2016-12-7 09:24: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系统保护 \
整个工程投资近4.8亿

  千佛崖石刻艺术博物馆馆长王剑平介绍,摩崖造像始于北魏,盛于唐代,历经近1500年。佛崖全长近400米,崖高45米,现存佛像7000余尊。千佛崖是四川境内规模最大的石窟群,1961年,千佛崖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崖不仅是川渝石窟石刻的重要代表,在全国的石窟石刻中都具有重要地位。但以前的保护工作却令人担忧。“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千佛崖石刻艺术博物馆副馆长王洪燕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千佛崖地处嘉陵江边,自古紧邻古蜀道金牛道,1935年在修筑川陕公路时,给千佛崖文物造成较大破坏,而从川陕路到108国道的过去七八十年间,汽车卷起的尘土不断侵蚀着紧邻的石刻。“汽车在崖壁上擦挂的痕迹我们现在都还能看到。”
  王剑平介绍,千佛崖的保护修复是一个系统工程,5·12大地震后,为了改善千佛崖的生存环境,推进文化旅游发展,整个千佛崖工程规划投资近4.8亿元,包括399户保护区居民的拆迁安置,108国道凿隧道改道。千佛崖核心景区建成核心保护区300亩,建成了游客中心、购物街、历史陈列馆等建筑,并于2012年成功创建4A级景区。

耗时四年 \
所有工作都是慢工细活

  王洪燕介绍,除了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千佛崖石窟灾害治理及重点神龛保护修复工程于2011年9月开始,2015年主体工程完工,共耗时4年多。
  “每项工作都是细活。”王洪燕说,搭建施工的脚手架时,脚手架端头都专门用布进行了包裹,“在密布佛龛的崖壁上,随便碰一下就可能造成损害。清理佛像上的灰尘,工作人员都是用柔软的刷子轻轻地刷,清理一个大点的佛龛的灰尘,就要用时一两天;清理崖壁鸟粪、拔除杂草时,都要确保泥土杂质不能掉下去。”
  王洪燕介绍,崖体与造像风化严重,裂隙众多,表面粉化、片状剥落、侵蚀、彩绘开裂、脱落、窟檐破损等现象明显。因此,千佛崖的保护修复,包括了对危岩进行锚固,对裂缝进行嵌补灌浆,修补窟檐等。并对龛窟进行了完整的记录、编号,充分掌握每个龛窟的基本信息。
  “因为整个修复工作很漫长,我们并没有采取封闭施工。”王洪燕说,整个工程分成三段进行,施工过程中,游客照样可以游览参观。“当然,这也给整个保护修复作业带来了施工难度,游客安全、施工人员安全和文物的安全,我们都不能有半点疏忽。”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壳子 发表于: 2016-12-7 09:24:00|只看该作者
创新修复 \
两项技术获国家专利

  在修复施工过程中,窟檐修复方法和锚杆加固扬尘控制还获得了国家专利技术。王洪燕介绍,在石刻崖壁上钻孔是个关键性的技术活,不仅要控制震动,还要控制粉尘。因此,在多次研究和尝试后,千佛崖的崖壁钻孔进行了创新性作业,采取了锚杆加固扬尘控制法,在钻孔前,将装置固定在岩壁打孔位置,再用橡胶密封圈紧贴岩壁等方法,这样就有效控制了钻孔时粉尘扬起,避免了粉尘对文物的二次污染。
  为解决千佛崖摩崖造像的风化问题,千佛崖还在北端修建了试验段保护建筑。王洪燕称,如果通过监测数据证明保护效果明显,将对全国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起到关键的借鉴和示范作用。
  同时,千佛崖还对12个重点龛窟进行了三维立体扫描、高清照相工作。建立了一套摩崖造像文物环境监测系统,对摩崖造像小环境,试验段保护建筑小环境,重点部位龛窟的温度、湿度、岩土水分、风速风向、风化程度及裂隙稳定性等方面进行监测。“可以说,这就是千佛崖的一个小型气象站。”王洪燕说。
⊙记者:杨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4 05:14,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