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楼主: 染姐|查看: 6097|回复: 18
[文化·节日] 

见信如晤|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复制链接]
 吖吖 发表于: 2019-1-30 06:08:00|显示全部楼层

蒙古包来了“乌兰牧骑+”

源自:经济日报
原文标题:蒙古包来了“乌兰牧骑+”

  草原的早晨透出的是静谧而辽阔的大美。蓝色车身的乌兰牧骑大巴车出发时,旭日刚从东方升起。
  1月22日一早,经济日报记者随东乌珠穆沁旗乌兰牧骑综合服务队,坐大巴在草原上走了两个多小时,来到这个叫巴彦杭盖嘎查的地方时,已是上午10点多钟了。这是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阿拉坦合力苏木的一个嘎查。蓝天如洗,晴空无云,两个乳白色的蒙古包在太阳映照下格外醒目。
  诺敏格日乐是这户人家的女主人,她说:“知道乌兰牧骑要来,我们早晨5点多就起来了。打扫卫生,烧热地暖,还准备了好几壶奶茶。”女主人的几位姐妹也赶来,忙着给大家倒茶。
  男主人额尔敦格日乐则忙着招呼那些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牧户。趁着乌兰牧骑来的好日子,巴彦杭盖嘎查10多户牧民举办了一场小型赛马比赛。今冬无雪,草原在阳光下泛出金黄色。不同居住点的牧民策马扬鞭,都朝着额尔敦格日乐家的这两个蒙古包而来。不一会儿,蒙古包前面就聚集起很多人,他们身着民族服装,喜气洋洋,还有七八个孩子兴奋地跑来跑去。
  额尔敦格日乐家是这个嘎查的党员中心户。大家聚集到这里来,观看乌兰牧骑演出。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乌兰牧骑不仅来了演员,还有医疗卫生、农牧防疫、法律服务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大家在蒙古包里围坐下来,首先是听这些同志的讲座。
  已经走过60多年历程的乌兰牧骑,现在从“文艺轻骑兵”扩展成为综合服务队。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牵头11个部门开展了“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到人民中间去”基层综合服务活动。东乌珠穆沁旗从2018年11月开始在全旗广泛开展这项活动,以“乌兰牧骑+”的方式,组建了草原综合服务队,先后有19个部门加入到服务队行列,已经开展了30多场活动。今天,在蒙古包里,农牧局的同志讲草原鼠害防治;政法委的同志讲“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司法局的同志讲民间非法借贷的危害;扶贫办的同志讲精准扶贫识别;妇幼保健院的大夫讲健康卫生知识;疾控中心的医生还给农牧民带来了健康腰围尺。不大的蒙古包里,挤满了牧民,他们不时还提问几句,有些回答又会引来一阵笑声。
  乌兰牧骑文艺演出安排在讲座之后。除了专业演唱,队员们和牧民以“传花”形式做游戏,“花”落谁手谁出节目。一朵用丝线捆绑的“花朵”在人群中间传递开来,蒙古包的气氛开始有了几分紧张。一阵阵惊呼声中,先后有5位牧民走到中间,给大家表演了节目。
  38岁的恩和巴雅尔跑了40多里路,赶来观看演出。他说,“我们牧民特别喜欢乌兰牧骑演出,每次来我们都特别高兴。要是一年能来四五次就好了,我们盼着他们多来”。
  42岁的阿拉坦苏合和家里饲养着20多头牛、60多匹马,还有500多只羊。这位地地道道的牧民1996年初中毕业回到嘎查,至今已经公开发表了200多万字的文章,写了5本书。2009年他还到内蒙古大学文学创作研究中心学习了3年。“今天的收获就是得到了很多书”,他抱着厚厚一摞书,数了数有20多本,都是乌兰牧骑综合服务队送来的。
  “我七八岁就开始看乌兰牧骑演出了。”这位乡土作家说,他自小喜欢读书,尤其喜欢民间故事之类的书,多少都受到过乌兰牧骑影响。“那时候,我们要跑到苏木去看,现在,乌兰牧骑都来到嘎查了。”他尤其称赞今年的综合服务讲座项目,“都是牧民生活中需要的,乌兰牧骑服务队的队员讲得好,牧民爱听”。
  哈斯乌拉是阿拉坦合力苏木党委宣传委员。他说,乌兰牧骑队员2018年来过3次,今年刚开年就又来牧户家里演出,“你看,今天来了不少人呢”。
  (更多新春走基层报道见第八版)
 chuanyezf 发表于: 2018-12-5 08:53:00|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邮资明信片首发式在呼和浩特举行

源自:国家邮政局网站
原文标题:《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邮资明信片首发式在呼和浩特举行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乌兰牧骑的回信精神,在新时代更好地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宣传“红色文艺轻骑兵”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近日,邮政集团公司发行了《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邮资明信片,首发式同日在内蒙古博物院举行,同时举办“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红色文化主题邮展。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邮政管理局、艺术研究院、内蒙古乌兰牧旗学会、自治区集邮协会等部门和单位的相关领导参加了首发式。
  内蒙古自治区邮政管理局指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我们要认真学习乌兰牧骑队员坚守初心、忠诚于党的精神,扎根草原、深入基层、服务人民的优良传统,一专多能、精干灵活、不断创新的特点,发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作风,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征程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1957年6月,为宣传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丰富农牧民匮乏的文化生活,首支乌兰牧骑在苏尼特右旗诞生。截至目前,全区共有75支乌兰牧骑,队员3000余人。以邮资明信片的形式介绍宣传乌兰牧骑,在全区尚属首次。此次《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邮资明信片的发行,对于自治区广大集邮爱好者进一步了解乌兰牧骑性质使命和特点,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将发挥积极作用。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真爱你 发表于: 2018-11-28 06:23:00|显示全部楼层

草原上的乌兰牧骑

源自:中国青年报
原文标题:草原上的乌兰牧骑
⊙作者:卢旭/图文

222306uj10s0vpscspffpp.jpg
  9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来到额仁淖尔苏木查干哈达嘎查,为牧民表演近2小时的节目。作为内蒙古首支“红色文艺轻骑兵”工作队,他们从60多年前开始就在草原上为农牧民开展演出和服务工作。

222306fb34kcoxxx00lobc.jpg
  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第一代乌兰牧骑队员、第二任队长、83岁的伊兰在县城家中,右边是她年轻时的照片。她在加入乌兰牧骑前是一名机关干部。(照片为二次曝光)

222306y4tw848u0h8ytb1t.jpg
  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第一代乌兰牧骑队员、81岁的荷花在县城的家中,左边是她年轻时的照片。她在加入乌兰牧骑前是一名售货员。(照片为二次曝光)

222306uhlo7lv6qhl9sjc9.jpg
  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第九任队长、60岁的斯琴高娃在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文化中心,左边是她年轻时的演出剧照。她在13岁时就加入了这支队伍。(照片为二次曝光)

222307suu3osfbuan39vkn.jpg
  苏尼特右旗文化中心,乌兰牧骑队员排练节目。

222307mt1l355lstgv3xhv.jpg
  乌兰牧骑应邀参加苏尼特右旗的塔木沁快骥大赛开幕表演。

222307ek53zqsspmz5w5ii.jpg
  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第五任队长巴图朝鲁在纪念馆给孩子讲解当年演出、服务牧民的历史。

222307neelsk7cxj7vyx4y.jpg
  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哈达巴特尔、额日和木兄弟俩在“乌兰牧骑井”边。当年,他们的父亲和巴图朝鲁等乌兰牧骑队员历时近一个月,为缺水的牧区挖出了这口井。

222307fqynnn030pny9ed3.jpg
  苏尼特少儿合唱团的成员、小学生乌日拉嘎一回到牧区的家便抱起了小羊羔。2017年,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第五任队长巴图朝鲁与当地青少年活动中心共同组建了苏尼特少儿合唱团,为当地培养艺术人才。
  秋日,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的草原渐渐转冷,乌兰牧骑的队员们坐着大巴车又一次奔赴牧区,为牧民表演文艺节目。目的地额仁淖尔苏木的查干哈达嘎查离旗政府40多公里,车程一个半小时,而在坐着马车下牧区送演出的年代,这段路要花上六七个小时。乌兰牧骑的蒙古语原意是“红色的嫩芽”,后被引申为“红色文艺轻骑兵”。
  1957年,内蒙古自治区决定在苏尼特右旗成立内蒙古第一支乌兰牧骑,到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农牧区开展演出、宣传、辅导和服务工作,丰富农牧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及时把党的政策送到广大牧民群众中去。
  当时,乌兰牧骑每年4月到10月下牧区送免费演出,一次历时半年。演员们多才多艺,一专多能,除了演出还会和农牧民一块劳动,剪羊毛、接羊羔、打羊粪、修理家用电器,甚至治疗常见病。他们深受广大农牧民欢迎,乌兰牧骑模式就在内蒙古自治区全区推广开来。
  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回信指出,60年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勉励他们继续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乌兰牧骑的名字传遍了全国。
  近几年,内蒙古草原上活跃着70多支乌兰牧骑,每年演出超过7000场。苏尼特右旗的这支乌兰牧骑现在有45名成员,年龄最小的19岁,最大的已经58岁,每年要下牧区表演100多场。
  第一代乌兰牧骑队员,83岁的伊兰和81岁的荷花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当时的9名队员有的是售货员,有的是牧民,经过几个月的训练,便驾着马车,带着《挤奶舞》《筷子舞》等节目奔赴牧区。限于交通条件,一天只能去一个地方,每天演出一到两场,每场两个小时。一次穿越沙漠去往一个生产大队的途中,队员们严重脱水,愣是依靠泡着动物尸体的水洼子里的水支撑着走出沙漠。无论是定居点还是放牧点,只要有一个牧民需要,他们就演出。如果有牧民出去放羊没看上,或者有老人病了来不了,他们就上门再演一场。
  “我们和牧民就像一家人。”伊兰回忆说,一次演出后,一位老额吉(老妈妈)特意为荷花和伊兰敬上奶酒和点心,晚上还像对待亲女儿一样为她们盖上羊皮被子。在阿其图乌拉苏木胡布尔嘎查,至今还保留着乌兰牧骑队员巴图朝鲁等人和当地牧民一起历时近一个月打的水井。
  午后的苏尼特文化中心,顺着马头琴声走进排练厅,苏尼特右旗的乌兰牧骑队员正在打扫舞台、调试乐器,身后的白墙上写着红色的蒙汉双语“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不多会儿,男女演员们伴随着节拍在舞台上飞舞起来,一曲终了,39岁的队长孟克立即走上舞台,用蒙语严厉地一一点评演员们在排练中的问题。
  在流行“下海”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许多地区的乌兰牧骑纷纷解散。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第九任队长斯琴高娃说,当时他们节省开支,同时广泛挖掘年轻演员,组织他们参加高水平演出。斯琴高娃骑着自行车四处奔走,争取编制名额和经费,将一批年轻演员留了下来,成为日后的骨干力量。现在,除了邀请名师为队员训练,优秀的队员还会被送往国内外的艺术院校深造。
  创作贴近牧民生活的作品一直是乌兰牧骑的特点,《挤奶舞》《筷子舞》《接羊羔》等节目倾注了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的心血。舞蹈《蒙古莎特尔》(蒙古象棋)就是斯琴高娃的得意作品,“我们在那达慕大会观察象棋比赛后,让演员扮演骆驼、马等棋子。”演出一炮而红,获得了多个奖项。
  现在,乌兰牧骑有了大巴车,牧区的牧民也有了网络、电视和手机等娱乐方式。但每次乌兰牧骑出现在牧区,牧民们仍然愿意围过来,跟着歌舞拍手叫好。
  过去,偏僻牧区人烟稀少,没有幼儿园,许多学龄前儿童得不到学前艺术教育。1982年,第五任队长巴图朝鲁带领3名队员到上海木偶剧团,用3个月学习了木偶表演。在牧区表演的蒙古族题材木偶剧受到草原上小朋友们的欢迎,木偶剧组成了许多牧民口中“流动的幼儿园”。
  近几年,苏尼特右旗的中小学纷纷成立了“小小乌兰牧骑”。蒙古族小学将已有的马头琴、古筝、舞蹈等艺术课程不断扩充,有些学校开设了打击乐、葫芦丝等课程,每周都有乌兰牧骑队员前来授课。小学6年级的汉族学生于思缘练习架子鼓已经半年了,表演起来有模有样。她除了每周在学校上两次打击乐课外,回家还要用哑鼓反复练习,她说,将来她也要加入乌兰牧骑。
  2018年11月28日 12 版
 天雨ai2 发表于: 2018-11-22 03:53:00|显示全部楼层

民族歌舞剧《我的乌兰牧骑》上演

源自:人民日报
原文标题:民族歌舞剧《我的乌兰牧骑》上演

  本报北京11月21日电(记者:张枨)近日,由内蒙古锡林郭勒乌兰牧骑出演的民族歌舞剧《我的乌兰牧骑》在北京中央党校礼堂上演。《我的乌兰牧骑》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以乌兰牧骑60年光辉历程为题材的舞台剧,共分为6个章节,以乌兰牧骑在锡林郭勒草原诞生及发展历程为题材,通过歌舞等表现形式,诠释了乌兰牧骑人不忘初衷的精神。截至目前,该剧共演出了60余场,获第十四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优秀剧目奖,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并入选2018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名录。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真爱你 发表于: 2018-11-20 18:08:00|显示全部楼层

扎根生活沃土 服务人民群众──乌兰牧骑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源自:新华网
原文标题:扎根生活沃土 服务人民群众──乌兰牧骑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新华社呼和浩特11月20日电题:扎根生活沃土 服务人民群众──乌兰牧骑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新华社记者王雨萧、王靖
  人民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心;生活在哪里,哪里就是舞台。60年一路走来,这支队伍与时俱进,不改初心,为促进草原文化繁荣发展、民族团结进步、边疆安宁稳定做出重要贡献。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乌兰牧骑。
  “乌兰牧骑+”,打造“草原综合服务轻骑兵”
  一场大雪下过,呼伦贝尔草原更冷了。外边天寒地冻,呵气成冰,在新巴尔虎右旗宝格德乌拉嘎查,牧民玉珍家的蒙古包里却暖意融融,热闹非凡。
  “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哟,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悠扬的马头琴声响起,身着宝蓝色蒙古袍的乌兰牧骑队员动情地演唱着草原情歌《敖包相会》,牧民们围坐在四周,听得如痴如醉,不时发出阵阵叫好声。
  演出结束,牧民们并没有散去。旗农牧业局工作人员走上前来,给大伙讲起了肉羊养殖实用技术,以及冬季怎样预防自然灾害、牲畜地方病等内容。蒙古包的另一角,旗司法局工作人员正在发放法律服务手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告诉大家民间高利贷的危害。
  听完农牧业局和司法局人员的讲解,牧民们排好队开始挨个测血糖、量血压。“大娘,您这血压稍微有点高,最近做饭可得少搁点咸盐啊!”医护人员一边给牧民发放药品,一边细心叮嘱着。
  “现在乌兰牧骑下基层演出的同时,重注发挥‘服务’职能,把文艺和基层便民服务结合起来,围绕脱贫攻坚、民族团结、法治宣传、扫黑除恶等方面,进村入户,把党的政策和温暖实实在在送到群众心坎上。”新巴尔虎右旗乌兰牧骑队长杨艳秋说。
  今年11月初,内蒙古在全区启动了“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到人民中间去”基层综合服务活动,以“乌兰牧骑+”的方式,组建了200多支“草原综合服务轻骑兵”,将利用3个月左右时间,到偏远农村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区、边防哨所等2000多个服务点,向基层提供文艺演出、理论宣讲、农牧业及科技、医疗卫生、政法司法、脱贫攻坚等方面的综合性服务。
  启航新时代,乌兰牧骑迸发新活力
  “扶贫攻坚战正酣,精准二字记心怀。一封回信情似海,总书记对咱乌兰牧骑多关怀……”在呼和浩特市武川县耗赖山乡大豆铺村搭起的舞台上,音乐快板《奋进新时代》激昂欢快,舞台下,村民们看得沉醉投入,目不转睛。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乌兰牧骑充分发挥“创作”“创新”作用,在提升艺术作品思想内涵和表现手法的同时,推动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队员们将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作品之中,讴歌党和人民,弘扬正能量,创作出小品戏《喜鹊为啥叫喳喳》、舞蹈《脱贫攻坚赞》等一批富有思想性、艺术性、时代性的文艺作品。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给乌兰牧骑带来了新的舞台和机遇。目前,各级乌兰牧骑都开设了微博、微信公众号,成立“网上乌兰牧骑”,把表演过的经典剧目、优秀节目制作成音视频,上传到网络,观众可以在网上留言,和自己喜欢的乌兰牧骑队员线上互动。
  不忘初心,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在蒙古语中,乌兰是“红色”的意思,牧骑指的是嫩芽,牧民亲切地称呼这支队伍“红色文艺轻骑兵”。
  1957年6月17日,全国第一支乌兰牧骑在苏尼特右旗成立。一辆胶轮车、两块幕布、三盏煤气灯、五件乐器、六匹马、九名队员,赶起勒勒车,这些能歌善舞的蒙古族青年跋涉在茫茫大草原上,走进公社、大队、牧民家中,把丰富多彩的节目送到了农牧民身边。
  “哪里最困难,哪里最偏僻,就先到哪里为群众送歌献舞”,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形成了优良的工作作风、顽强的意志品质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在今天,这种精神依然在乌兰牧骑队伍中延续传承。
  巴丹吉林沙漠腹地,乌兰牧骑队员们经过4小时长途跋涉,到达牧民哈斯巴雅尔家。独唱、合唱、好来宝、呼麦……慕名而来的牧民们聚成一团陶醉其中,在人烟稀少的大漠深处,这样的曲调让他们倍感温暖。
  阿拉善左旗苏宏图村一边防哨所内,乌兰牧骑精彩的演出让解放军战士激动不已,也为队员们表演起节目,阵阵欢声笑语回荡在祖国的边疆……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乌兰牧骑不再是纯粹的‘马车上的文艺轻骑兵’。队员们有了高级的器乐设备,也坐上了汽车,但扎根农牧民的精神还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会变。”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直属乌兰牧骑艺术团团长那顺说。
 真爱你 发表于: 2018-10-15 10:08:00|显示全部楼层

内蒙古乌兰牧骑60年图片展全区巡展在乌海开展

源自:海峡风
原文标题:内蒙古乌兰牧骑60年图片展全区巡展在乌海开展

  9月28日上午,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史研究馆、内蒙古乌兰牧骑学会主办,乌海市文新广局、乌海市美术馆承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内蒙古乌兰牧骑60年图片展”巡回展览在乌海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开展。
  此次展览旨在深入贯彻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乌兰牧骑优良传统,按照党的十九大“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部署要求,发扬一往无前的精神,汇集众智、凝心聚力。展览分为11个部分,共展出400余幅乌兰牧骑不同时期的照片。
  此次展览是对一代又一代乌兰牧骑队员所付出的艰苦努力的肯定,也是对他们作出重要贡献的认可,揭示了“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这一乌兰牧骑长盛不衰的重要根源。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红星 发表于: 2018-7-22 18:48:02|显示全部楼层

乌兰牧骑老队员忆往事:只有一位观众的专场演出

源自:中国新闻网
RoOj-hfqtahi3756402.jpg

乌兰牧骑歌唱演员。 翟璐 摄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乌兰牧骑老队员忆往事:只有一位观众的专场演出
  中新网锡林郭勒7月21日消息,题:乌兰牧骑老队员忆往事:只有一位观众的专场演出
⊙作者:乌娅娜 翟璐
  19日下午,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演出队为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胜利嘎查的牧民们带来慰问演出。草地即是舞台,蓝天就是幕布,音响设备就位后,舞蹈、演唱、民乐合奏等节目悉数登场。
IR1v-hfqtahi3756578.jpg

舞蹈表演。 翟璐 摄
  演出到一半时突现风雨,但这并未影响演员们的演出状态和节目质量,牧民观众们的观看热情丝毫不减。57岁的老演员乌力吉图介绍,演出时遇到恶劣天气是常事。演出结束后,他向记者讲述了乌兰牧骑与牧民之间的感人故事。
  1957年,我国第一支乌兰牧骑在苏尼特右旗草原上诞生。这是一种队伍短小精悍、队员一专多能、节目小型多样、装备轻便灵活的小型综合文化工作队。
DZoh-hfqtahi3756686.jpg

演员们在演出间隙拍照留念。 翟璐 摄
  1976年,15岁的乌力吉图加入了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担任舞蹈演员。“刚加入乌兰牧骑的时候,条件特别艰苦,我们下乡演出都是骑马和勒勒车,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在交通上,往往一走就是一个月。”乌力吉图回忆道。
  在消息闭塞,文化生活贫乏的年代,乌兰牧骑带给牧民的是精神上的慰藉,乌兰牧骑的演员在牧民心中有很高的地位。乌力吉图说:“有一次我们去一个苏木慰问,那是一片沙漠,环境比较恶劣。演出结束了之后,听说在几里地之外还有一位老大娘因为行动不便无法到现场观看演出。当时团长决定我们徒步走进去给老大娘一个人演节目。”
ixmX-hfqtahi3757068.jpg

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演员们演出现场。 翟璐 摄
  在沙漠中步行两个小时以后,乌兰牧骑一行到了大娘家。乌力吉图讲述道:“老大娘看到我们来,激动得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看完演出感动落泪,拿出了珍贵的几块白方糖招待我们。临走时我们团长偷偷给老大娘留了十块钱,没想到几天后老大娘托人把钱给我们送了回来,说能看演出已经很感谢我们了,不能再收我们的钱。”
  正是因为这件事,让乌力吉图对乌兰牧骑这个团体所呈现出的精神有了更深的认识,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乌兰牧骑除了演出外,还肩负着宣传、服务、辅导等任务,演员们经常将普法知识、国家政策、扶贫脱贫等内容编进节目中,用牧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正能量。
mHBc-hfqtahi3757291.jpg

牧民在雨中观看乌兰牧骑演出。 翟璐 摄
  当天的演出也是19岁的呼苏乐首秀。经过一个多月的排练,他对今天的表现还比较满意。他说:“希望能传承老一代乌兰牧骑演员的精神传统,为广大牧民创作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
  乌力吉图感慨道:“如今是乌兰牧骑发展的好时代,现在各方面的条件都好了,年轻人更应该把精力放在艺术创作上,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
 飞翔 发表于: 2018-5-23 05:45:00|显示全部楼层

乌兰牧骑:传承内蒙古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面旗帜

180523279.jpg
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在桑宝拉格苏木额尔登塔拉嘎查为牧民表演文艺节目 ◎摄影:通拉嘎摄

  乌兰牧骑是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是内蒙古文艺工作的亮丽品牌。乌兰牧骑成立60多年来,坚持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文艺工作导向,“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回信,充分肯定乌兰牧骑工作者对事业的热爱,对党和人民的深情;充分肯定乌兰牧骑精神,肯定乌兰牧骑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勉励他们继续“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
  新时代,乌兰牧骑坚持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思想,立足内蒙古传统民族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作了一批高质量、接地气的民族文艺精品,热情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乌兰牧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的传统文化等时代主流价值观融入农牧民心里,为内蒙古各族人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进“五个认同”,增强“四个自信”,形成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牢固纽带,守护好各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园,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乌兰牧骑是内蒙古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艺术源于生活,源于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内蒙古各族人民凭借自身的善良、勤劳、智慧和勇气共同创造了灿烂辉煌、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比如,各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伦理道德、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以及社会制度等等。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和谐统一”的哲学宗教思想、“自由开放”的游牧经济思想、“诚实守信”的社会伦理思想、“英雄乐观”的道德修养思想、“崇尚自然”的草原生态思想等丰富的价值理念,充分体现各族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乌兰牧骑演出的作品源于这些题材。
  乌兰牧骑植根于浓厚的民族文化土壤中,运用歌舞、呼麦、长调、马头琴演奏、四胡演奏、乌力格尔、好来宝、话剧等独具特色的民族文艺表演形式,传承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民族经典文艺是乌兰牧骑比较典型的演出节目,例如人们耳熟能详的《辽阔的草原》《牧歌》《诺恩吉亚》等蒙古族民歌,《富饶辽阔的阿拉善》《查干套海》《辞行》等辽阔豪爽的长调,《盅碗舞》《筷子舞》《安代舞》等优美高雅的民族舞蹈,《万马奔腾》《蒙古小调》《黑骏马》等悠扬抒情的马头琴演奏,等等。这些传统文化艺术是滋养乌兰牧骑的根。乌兰牧骑传承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自身的独特内涵和民族特色,不仅使文艺之花绽放于内蒙古大草原,也使民族文化的价值理念在多元文化交往交流中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新时代,乌兰牧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用独特的思想、情感、审美情趣挖掘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精华,使传统民族文化经典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创作出了一大批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比如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新歌《玛奈乌兰牧骑》、群舞《传奇贝依力格》,乌兰察布乌兰牧骑的现代民族歌舞剧《察哈尔蒙古族婚礼》以及大型蒙古剧《忠勇察哈尔》,呼伦贝尔乌兰牧骑的舞蹈《抢枢》、歌曲《蓝色的额尔古纳河》,赤峰翁牛特旗乌兰牧骑的《那达慕之夜》,通辽市库伦旗乌兰牧骑的《天地安代》,鄂托克旗乌兰牧骑的歌舞表演《鄂尔多斯婚礼“乃日”》,乌拉特中旗的大型蒙古剧《鸿嘎鲁》,二连浩特乌兰牧骑的长调民歌《清凉的杭盖》、器乐合奏《海木日》等。这些具有感染力、影响力的新作品,艺术地展现草原民族传统的生产生活,充分体现出草原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自信。这些作品不仅从内蒙古传统文化中提取素材,搜集整理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挖掘传统民族文化的精神理念,而且结合时代艺术趋向,不断开拓创新,丰富和发展了乌兰牧骑的表演艺术,使民族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彰显出独特的价值。同时,乌兰牧骑培养出了一大批著名艺术家。在乌兰牧骑工作队伍里,几乎每位演员都熟练掌握两种以上表演技能,是一专多能,吹、拉、弹、唱、舞、演样样精通的多面手,为传承内蒙古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人才保障。乌兰牧骑以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底蕴、超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服务基层的公仆精神,在保持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的同时,以独特的方式在世界艺术舞台中绽放草原文化魅力,把草原文化核心理念传播到世界各地,为坚定文化自信、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乌兰牧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者
  文艺反映生活,服务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社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而“文艺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独特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乌兰牧骑是在党的光辉照耀下成长起来的,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繁荣发展民族艺术为光荣使命。乌兰牧骑在成立初期,曾创作歌曲《赞歌》《牧民歌唱共产党》《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独舞《奶酒献给毛主席》等一系列经典作品,为丰富广大农牧民的文化生活、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与党中央领导人的肯定。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乌兰牧骑的工作,曾多次接见乌兰牧骑队员,并鼓励他们“保持不朽的乌兰牧骑称号,把革命的音乐舞蹈传到全国的土地上”,“发扬乌兰牧骑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乌兰牧骑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力促进内蒙古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为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作出了重要贡献。新时代,乌兰牧骑精心创作了歌曲《人民至上》《守望相助》《新农村新气象》、歌伴舞《草原儿女心向党》、二重唱《不忘初心》、好来宝《颂歌献给党》等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作品,以及歌曲《赞歌献给共产党》、快板《老党员说说十九大》、爬山调对唱《十九大精神暖人心》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作品。乌兰牧骑把这些新作品送到农村牧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舞小品歌颂党的领导,宣传党的政策,引导群众讲文明、树新风,共创幸福生活,切实满足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近年来,乌兰牧骑又创作了一系列话剧节目,将百姓身边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感人事迹搬上舞台,让基层观众情为所动、心为所系。这些作品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重要载体,切实提高了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针对性、实效性。比如:近年来,喀喇沁旗乌兰牧骑连续推出《小村总理》《好人就在身边·一》《好人就在身边·二》《良心》《母亲》等多部话剧,累计演出数百场。这些作品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传播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架桥”“输送带”和“灌溉渠”。话剧《小村总理》是一部记录乡村干部创先争优故事的纪实话剧。系列剧《好人就在身边》的主人公原型是从老百姓身边走出来的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话剧《母亲》是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紧扣时代脉搏的作品,通过最富有感召力和情感凝聚力的母亲形象,唤回人们的良知,提醒人们守住灵魂深处的自我,守住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这些精心创作的剧目,不仅深入地宣传了党的惠民政策,形象地展示了新农村建设成果,而且讴歌富有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有效传播正能量,对内蒙古自治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发挥乌兰牧骑独特作用,助推建设文明内蒙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提示我们,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布小林在内蒙古自治区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式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2018年建设文明内蒙古的战略目标。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握时代特征,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实现内蒙古文艺创作由‘高原’到‘高峰’的跨越。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支持乌兰牧骑事业繁荣发展。始终保持乌兰牧骑的红色基因不变,扎根草原,服务人民,为广大农牧民送去欢乐和文明,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要实现建设文明内蒙古的战略目标,乌兰牧骑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新时代,乌兰牧骑应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给乌兰牧骑回信的重要思想,结合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建设文明内蒙古”的战略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继续发扬扎根基层牧区,服务农牧民的优良传统,努力创作具有中国特色、民族风格的文艺精品,为新时代谱写新篇章。尤其要借助乌兰牧骑组织精悍、装备轻便、流动灵活的优势,发挥乌兰牧骑传承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独特作用,推进内蒙古自治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推构建文明内蒙古的战略目标的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3月5日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特别强调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并要求注重从少数民族文化中吸取营养。因此,我们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高度结合起来,使内蒙古的各族群众在思想上接受它,在行动上践行它。乌兰牧骑是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者,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者,在两者的相互统一作用中起着独特的作用。
  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发挥乌兰牧骑的独特作用。一方面,要挖掘和利用传统民族文化这一丰厚的文化资源,创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精彩作品,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蒙古农村牧区得到更好地贯彻落实。运用独具特色的民族文艺表演形式,围绕“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主题,创作歌颂“中国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艺术作品。要借助“草原文化节”“昭君文化节”“那达慕”等节庆活动,广泛开展乌兰牧骑在农村牧区、乡镇社区的巡演,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使内蒙古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形成“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传统民族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在作品创作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大力弘扬传统民族文化,更加突出文化表现力和感染力,促进内蒙古精神文明建设。乌兰牧骑要继续发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勇于承担对外文化交流使命,以强烈的责任担当砥砺奋进,创作内蒙古草原文化艺术精品,弘扬草原文化核心理念,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文化品牌。

⊙ 作者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16 18:17,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