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园丁与玫瑰|查看: 14014|回复: 50
[经济犯

91岁褚时健去世: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

 [复制链接]
31#
 浊气 发表于: 2019-3-5 18:23:00|只看该作者

褚时健在1943年:往事太多了,回忆不过来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褚时健在1943年:往事太多了,回忆不过来

  1943年,到处都在打仗。虽然我们家生活的那个叫矣则的小村子一直没有什么战火,显得很安宁,但我的父亲还是在那一年因为战争过世了。那一年他42岁,我15岁,是家里最大的孩子。
  我其实不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子,因为上面两个哥哥都在很小时候就夭折了,本来排行老三的我就成了家里的长子。作为家里的老大是要给弟弟妹妹们做榜样的,所以我小时候不敢调皮。在那个年代,医疗条件不好,夭折的孩子很多,我的两个哥哥都因为生急病,医药条件差,家里无力救治。对他们我没有什么印象,只是小时候经常听我母亲提起。
  对父亲我的印象也不太深,虽然他过世的时候我已经15岁,是懂事有记忆的年纪了,但我和他相处的时间并不算太多。那时他长年在外做生意,家里主要是我母亲在操持。
  父亲做的是木材生意。回到家的时间,他大都到山里去收木材;把木材拉回家后,按长短粗细分好类,然后搭火车把木材运到个旧卖给锡矿,矿里用来做矿洞里的镶木或者燃料。就是靠着父亲的生意,家里还算有些家底积累。但是没想到,1942年,父亲运木材的途中,在现在云南红河州弥勒县的巡检司镇,当时的一个铁路小站,日本飞机从越南飞过来,沿铁路线投掷炸弹,我父亲被气浪震伤。一年之后,他就过世了。
  父亲平时很少和我说话,说得最多的时候大概就是每次他从山里收木材回来后,叫我拿着尺子帮他丈量一下木材,一根一根记录好,这样他好分类。偶尔他会和我母亲说说外面做生意的事情,但似乎也都是三言两语。在我的记忆里,父母都是比较沉默的人,并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我也有这样的性格特点,应该就是来自他们。
  但父亲的性格其实在他们兄弟三人中是比较特别的。我父亲兄弟三人,还有一个姐姐。作为长子的大伯自小学业优秀,他后来做了华宁县青龙区(也就是现在的华宁县青龙镇)区长。我从记事起,大伯一家就一直住在青龙区禄丰火车站附近,和我们的村子有些距离。三伯性格很内敛,比起我父亲更是寡言少语,家里人都说他老实,但我觉得不应该用“老实”两个字形容他,因为他经常出门跑生意,应该是个很机灵的人。姑姑排行老二,很早就嫁到了十几里外的鲁伯比。我父亲是家里的小儿子,排行老四。可能是因为“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父亲的性格显得比自己的两个哥哥要机灵活泼一些,虽然在学业仕途上他比不上大伯,但是他长年出门在外,跟各种人打交道,在我们那个地方,也算得上非常有见识的一个人。
  在父亲过世之前,我从来没有把“死”这件事和父亲联系在一起。那时母亲一个人在家里操持农活儿和家务,我们兄妹几个还小,能帮她的地方不多,家里自己耕种的水田也只有一两亩,所以父亲是家里顶大梁的支柱。就像当时所有的农村家庭一样,男人是必不可少的家庭角色。
  父亲去世前几年,我的奶奶、爷爷还有我的三伯,都因为生病相继过世。亲人过世,小孩子的心里不懂悲伤,更多还是恐惧,觉得再也见不到这些亲人了,害怕不能再相见。爷爷奶奶过世时,我看见父母亲和其他长辈在哭,也知道这是件伤心的事,但自己还是没有掉下泪来。老人病死,小孩夭折,在那个年代,是一件掀不起波澜的事。
  但父亲的死不同。1942年被炸伤以后,他在家里躺了将近一年,再不能出门做生意,简单农活儿也无法帮助我母亲。父亲的情绪变得很焦躁,他觉得自己一个老老实实做生意的本分人,怎么会碰到这么倒霉的事?他经常骂日本人,觉得越南人、中国人实在可怜,就这样受日本人欺负。──那大概也是第一次我对国事有所感触,的的确确是国仇家恨。
  一年之中,父亲都在病床上躺着。母亲除了忙田地的活儿,忙家务,还要想办法到处买药医治父亲,家里的生计一下就变得困难起来。生活所有的担子都压在了母亲身上,她真的太辛苦了,丈夫生病,娃娃又小,这个时候,也只有我这个大儿子能帮帮她。
  1943年夏天,父亲病了一年之后,去世了。那时我最小的弟弟褚时佐还不到1岁,对于父亲,他一点记忆都没有。生生死死,一下子在我面前具体起来。我明白,家里所有的困境还会继续,日子会越来越难过。父亲的死,意味着我们家的生活会变成另一个样子,母亲、我、我的弟弟妹妹们,我们的命运都会改变。
  死,真的会改变很多东西。以前我没有体会到这一点。死意味着永远离开,意味着你本来正在做、应该做的事情再也没有办法去做了。有些人本来可以因为你活着,可以生活得平平静静,但死会让这个平静永永远远丧失掉。父亲的死让我第一次感到死的可怕,也觉得活着真的很重要。对于家人,对于亲人,活着就是一件好事。
  我已经88岁,这么多年,经历了太多朋友、亲人的死去。对于死亡这件事,我已经越来越平静,也越来越忽略它。活着的每一天,把每件事情做好,尽好自己的每一个责任,就不白白过这一生。不要去想太多死亡的事情,它来或不来,谁也控制不了。
  活比死要重要得多。
  对于父亲的死,家里改变最大的应该就是我。我在故乡那个小山村无忧无虑生长了15年,到了1943年,我一下就从少年长成大人。我这一辈子关于离别、关于责任、关于生活中大事小情的认识,很多都是从那时开始的。
  那一年我开始像一个家长一样承担起家里的经济重担,我把原本母亲负责的烤酒房接过来,烤酒、卖酒。这个酒坊虽然只是爷爷留下来的酒坊的一半,但对我们家来说非常重要,我自己的学费要从卖酒的钱里匀出来,我母亲的日常花销很大一部分也要靠它。
  一个15岁的少年娃娃,独自做烤酒这件事还是很不容易的。我现在偶尔还会想起当年那些场景,心里有些恍惚:我到底是怎么过来的?700斤的苞谷(玉米),要从浸泡、蒸,到发酵、出酒,全部完成已经不简单,要做好就更不容易。
  但我必须要完成,必须要做好。除了我,家里没人能帮我母亲做这件事。酒烤不出来,我的学费就没有着落,家里的开支就成问题。而且,好酒才能卖出好价钱。
  我记得蒸苞谷是个很磨人的环节,几百斤苞谷,要用特别大的甑子,放在柴火灶上通宵通宵地蒸。我把白天泡好的苞谷一锅一锅放到灶上,自己就守在灶边。蒸的过程要不断加柴火,也要不断翻搅甑子里的苞谷,不然就要熄火或者烧煳。以前我看别人蒸时就留意估算了一下,大致两个钟头就要加一次柴,翻一次锅。本来蒸苞谷最好是整夜不睡,但是无论大人小孩都很难做到。我有心事,睡到两个小时肯定醒过来,一晚上醒个好几次,苞谷也蒸好了,柴火也刚刚好,不浪费。你问我咋个醒得过来?我也不晓得啊,大概因为心里记住这件事,有责任心,想不醒都不可能。我现在还是这样,说好几点起床,我一般提前个三五分钟总能自己醒,不用闹钟。那个时候烤酒蒸苞谷,半夜里时不常就闻到隔壁酒坊有刺鼻的煳味传过来,我就想:哎呀他们又睡迷糊了,苞谷又蒸煳了,浪费了好可惜!
  我从小就知道自己做事总比别人要做得好,因为我认真,负责任,心里有谱气。同样是烤酒,我一般两斤半苞谷就能出一斤酒。春节过后天气暖和,有时两斤苞谷就出一斤酒,别人怎么都要过三斤苞谷才行吧?
  烤酒过程中发酵是最重要的过程,发酵期间要有37~38摄氏度的温度。苞谷蒸熟以后,把酒曲撒进苞谷,放进发酵箱里。箱子里面温度只要够,一次升温,出的酒就一定多。这个道理也是我慢慢琢磨出来的。刚开始烤酒时,大人也不怎么往细了说,只是让我发酵时要关门。我问他们为什么,他们只回答我说“怕冷风”。我就想:哎哟你还不告诉我,不就是温度的问题吗?关门我肯定学会了,另外每次蒸苞谷时灶里会掉一些炭下来,我不扔它们,用烂铁锅装了,塞到发酵箱下面和边上,这样一来屋子里的温度慢慢就高起来,发酵就有了保证。我记得用了这些方法后,第一、二次出酒率一下就高了15%。从那以后我就懂得了,做什么事都要会观察,会总结,找到规律。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规律搞清楚了,办法就出来了。闷着头做事不动脑子,力气用尽了也不一定有好收获。在我们现在的橙子基地,我经常和那些作业长说:你们不要傻做,要学会掌握技术,不要以为搞农业流点汗水就可以了,大老粗才那么想事情。1955年部队评军衔的时候,怎么不给骡子评个军衔呢?打仗的时候骡子最辛苦了,井冈山的时候驮枪又驮炮,但它什么也评不到,为什么?它不进步嘛!人家求进步的,评大将评上将,你不进步就是不行,格合?(云南话:对不对?)
  做事情找规律就是你心里要有一本清清楚楚的账,莫糊涂。烤酒这件事好像是老百姓都烤了多少年,经验都在肚子里,动手做就可以了。其实不是这样,我会拿个小本子,记一记,苞谷用了多少,燃料费花了多少,请小工背到镇上花了多少人工费,简简单单都要记下来;卖完酒后,算一算,盈余了多少,这一次和上一次有什么差别。这笔账你心里不弄个一二三,我看这个酒烤得就不算成功。那个时候莫看我年纪小小的,其他人烤的酒没有我出酒率高,卖的价钱也没有我好。我那个时候烤到经验多了,敲敲酒缸我就知道度数有多高,现在这个本事我还有的。村子里其他大人恐怕都不理解,怎么我一个娃娃烤的酒比他们的要好,其实就是认不认真,会不会做成本核算。
  我后来做企业也是这样,认真很重要,成本核算很重要。
  有时我在想,虽然因为家庭出现困境,很辛苦的环境中我开始帮家里烤酒,每天真的很累、很辛苦,但也得到很多人生经验和做事经验,这些对我后来的工作帮助很大。特别是帮着母亲当家以后,责任心促使我要担当很多事,性格上也修炼了好多。一个人小时候的环境的确很重要,老话都说从小看大,三岁看老。小时候的经历,无论好好坏坏,都会给以后的人生经历带来很大影响。
  那一年我还差点放弃读书上学。1943年父亲过世的时候,我差不多读完了小学,我读书读得晚,15岁才把小学读完。学习成绩马马虎虎,也就过得去而已。我经常要逃学回家帮母亲做事,哪有心思和精力去对付功课?所以我没考虑太多,小学读完就辍学回家了。母亲大概还是想让我读书的,但我是老大,她也希望我帮她,看我自己没上学的愿望了,也没有管我。
  不读书以后家里有很多事要做,农活儿、家务活儿、烤酒的活儿,也要照顾弟弟妹妹们。有点空闲的时间我就去家门前的南盘江拿鱼(捉鱼),一个是为家里添一点荤菜,另外我也喜欢拿鱼。
  村子里很多差不多大的少年娃和我一样,十五六岁都在家帮忙干活儿,再长大些,十八九岁就该讨媳妇生娃娃了。我父母也给我订了一门亲事的,是一个亲戚家的女儿。但我当时年纪不大,这些事完全没有放在心上。我也很少想到未来的事,家里的困难不允许我想太多,能帮母亲把家里的事情干完干好就很不错了。我一直记得我自己是家里的老大,母亲只有我一个帮手。
  我们村子后面有一条铁路,现在大家都叫它米轨铁路,是法国人修的,我父亲就是搭这条铁路上的火车去开远和个旧做生意。这条铁路对于我来说就代表了外面的世界,父亲是我们家和外面世界的联系。我曾经也想到再大一些可以和父亲一起到外面去闯一闯,也和父亲一样做做生意,看一看村子外面的人到底是怎么生活的。但是父亲的去世让我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也许,好好在江边这个小村子一直生活下去也很好,有山有水,有地种,还可以烤烤酒。我和母亲努努力,把家境搞好一点是有可能的。
  但人的命运有时就是很奇妙,一个念头就会让人生的路转了弯。有一天,我大伯的儿子、堂哥褚时俊从镇上来村子里。大伯是我家很有出息、很有威望的一个长辈,堂哥像他的父亲,书读得好,很有思想。他每次来我家都是我特别欢喜的事,这次他来,正是天热的时候。我拉着堂哥去了江边拿鱼,那天运气还特别好,一连拿了好几条大鱼。我们兄弟两个高兴得不得了,在江边架了个柴火堆就开始烤鱼吃。正是高兴得嘻嘻哈哈的时候,堂哥突然说了一句话:“你不能在家待着了,你要读书去。”我没有应他,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很信任这位堂哥,他读书好、有出息,对我也一直很好,所以他说的话我一直很重视。“你这么聪明,要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大你都不知道。”堂哥又说。
  时俊堂哥几句话,搅动了我本来已经深深藏在心里的想法。他说得对,外面有多大我都不知道,父亲去过的地方我都没去过,堂哥正在读书的省城昆明我也没去过,更不要说堂哥经常和我说起的北平、上海、法国、英国……
  我后来才知道,堂哥那一趟,是专门为了劝我重新读书而去的。他又找了我母亲,我母亲自然不会反对,她本来就希望我多读书,只是因为家里境况太糟糕,她自己也拿不定主意,就随着我的意思了。
  于是,第二年秋天,在短暂辍学后,我重新开始读书,而且离开了我自小生活的村子,到了昆明。
  我到了年龄很大的时候,偶尔回想这段生活,才知道这是一个人生的转折点。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和我从小生活、没有离开过的村子之间的联系就不再紧密,我和它之间那种与生俱来的缘分似乎也越来越淡。但是,人生走到晚年,越来越感到故乡与别的地方不同,毕竟生我养我,我的根在那里。曾经有几十年,因为工作繁忙,个人境遇也不太好,我很少回华宁老家给父母、其他亲人扫墓上坟,但是这十几年,我几乎每年都要安排时间去给过世的亲人们上个坟。都说故土难离,云南我是从来没有离开过,但往小了讲,华宁那个小山村我也很牵挂。现在家乡和我生活在那里时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七八户人家变成了40多户,100多人,热闹了很多,但他们的生活还是很艰苦。以前在烟厂的时候,我请技术人员教他们种点烟叶,想办法帮他们增加收入。90年代的时候,有个港商想在云南投资,我就介绍他在我家乡附近办了个柠檬酸厂,解决了点附近几个村子里年轻人的就业,后来听说没办了,很可惜。现在我个人有了点钱,就帮他们搞点水,搞点路。有一年冯德芸(村委会主任)来我家和我聊天,说起村子前面的南盘江涨大水,他们撑船过江差点被冲走了的事情。我自己掏了些钱,又找几个朋友募捐,总共筹集了220万元给村子修了一座桥,这样就解决了好多问题,起码出行的问题是不用愁了。
  我希望他们把日子过好一点,这么多年了,还是那么穷,让人心里难过。江边可耕种的地本来就不多,大部分还在山上,灌溉是个问题。我给了他们70多万,让他们架一条水管,搞一台水泵。听说他们架了20多公里,可能管子还是小了点。现在卫生的水能进厨房了,也能帮到一点灌溉,山上的地不至于说荒就荒了。
  去年省里要帮村子里搞“美丽乡村”建设,改善他们的住房问题,省里拨100多万,这个数已经不容易了。但我估算了一下,40多家人,100多万可能搞不美丽,到时就成了拿石灰刷刷外墙就算了。一幢房子,只是穿个衣戴个帽有什么意思?所以我说还是要把以前的土墙房子拆了,重新建。我靠自己的老面子去省里争取了一下,他们说要重建的话,省里就出300万。民革的人也帮忙,拿了100多万。我个人出个200多万,这下有了600多万。40多户人,一户出8万,差不多就能重砌新的砖房子了。我跟冯主任说了,重新修的房子必须钢混结构,要保证8级地震来了也不垮,不然就不合格,就算不上美丽乡村,我这个钱也就白出了。你看前段时间昭通地震,6.5级的地震,房子噼里啪啦地倒,那叫什么房子?
  现在老家的人除了冯主任他们几个,我基本上也都不认识了。不过每年我会去附近的大黑者村上一次坟,老乡们见到我都还是蛮高兴的。
  从1943年我父亲过世,我在老家念完小学,到1944年我到昆明,我远离那个小村子已经70年了,不想还好,一想起来觉得岁月真的是很漫长。我很少回忆以前,往事太多了,回忆不过来,做人要朝前看。要不是你们问起,我不太愿意对人讲起过去。如果有人还愿意听一听这些陈旧的故事,希望能给他们带去一点人生的参考,仅此而已。
⊙作者:褚时健

⊙编辑:徐悦东
30#
 吖吖 发表于: 2019-3-5 17:38:00|只看该作者

褚时健去世 这一串数字代表了其传奇跌宕的一生

源自:中国新闻周刊
原文标题:91岁褚时健,走了

  人生终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
  少年时,他义无反顾地参加革命,却因反右不力被打成右派。
  60多岁时,他坐拥年创利税近200亿元的红塔帝国。
  70多岁时,被判刑入狱。
  84岁,他成为拥有35万株冰糖橙的亿万富翁。
  他就是褚时健。多个消息证实,原云南红塔集团有限公司和玉溪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褚橙创始人褚时健,今天中午在当地医院去世,享年91岁。
  一代传奇,就此落幕!

烟草教父
  40年前的1979年10月,刚刚摘掉右派帽子的褚时健被委任到濒临破产的玉溪卷烟厂。
  尽管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岁,但这个曾经扛过枪、当过干部、搞过企业、犯过“政治错误”的饱经风霜的“老人”,却在破败式的烟厂里,开启了大跃进式的革命。
  “当时我们厂就直接从烟农那里进原料,我们的原料一出来,震动全国,美国人给我们鉴别质量,仓库门一打开,便能闻出味道不一样,烟叶的香气中还带点小甜味,这样的烟叶是高品质,他们就说我们占据全国75%的高档烟市场有道理。”褚时建曾接受媒体采访,回忆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小烟厂,在他手里做成了“亚洲第一,世界第五的烟草帝国”。固定资产从几千万元发展到70亿元,年创利税近200亿元。有人称它为“印钞工厂”。
  他甚至成为烟草行业的“教父”。有烟民感慨:“我是抽他的烟长大的”。

身陷囹圄
  天有不测风云。1995年2月,一封来自河南三门峡的举报信,终结了这一神话。
  当时官方媒体报道,褚时健的“女儿共索要和接受3630万元人民币、100万元港币、30万美元,妻子及其他亲属共收受145.5万元人民币、8万美元、3万元港币及大量贵重物品”。
  褚时健本人,后来被司法指控贪污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最主要的情节是,他把巨额公款直接划到自己的名下,其中一笔是174万美元,另一笔1156万美元。
  这个案子在全社会引起广泛争议。
  “有些人感情上接受不了。不少人认为,褚时健……功劳太大了,过与功相比,算不了什么”。
  “有些人思想上有顾虑:查办褚时健,会不会把企业查垮了,影响企业稳定,影响云南的经济发展、财政收入?”
  最后,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一份据说是十易其稿的、被称为“现代法律文书的典范”的长达8000字的判决书,宣布褚时健因巨额贪污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而按当时中国对贪污犯罪的“判例”,褚案涉及金额已经数倍于死刑。
  褚案引发了一个“59岁现象”,即官员“退休前捞一把”的讨论。
  在被人举报贪污后,褚时健的女儿褚映群和老伴儿马静芬被关在洛阳监狱。也是在那一年,他唯一的姑娘褚映群在狱中自杀。

亿万富翁
  2002年,保外就医的褚时健承包了一片2400亩的荒山,种起了橙子,而这一年他已经70多岁。
  短短10年后,2400亩“雷响地”,已经成为拥有35万株冰糖橙,固定资产8000万元,年利润3000万元。84岁的褚时健再次成为亿万富翁。
  他的“褚橙”被人们誉为“励志橙”。褚时健与“褚橙”的故事,如今家喻户晓。
  为什么选择种橙?梳理媒体报道,大概有三:
  一是身体原因。据褚时健表述,2001年刚保外就医的时候,他的糖尿病很严重,头眩晕,虽然坐牢只有一年多,但对身体影响太大,“如果闲下来,我身体肯定不行了。”;
  二是心里不平衡。“现在的国企老总一年收入几百万、上千万,我也不想晚年过得太穷困。”他说;
  三是否定“烟王”是靠政策论。老伴马静芬说:“以前社会上有很多人说,你褚时健搞烟厂搞得那么好,那是因为政策好,云南烟得天独厚,烟厂交给挑扁担的都成。他做果园,就是想否定这个。”

516266717484
  2018年5月间,有媒体专门探访了位于云南玉溪新平县的褚橙庄园。但发现庄园主人已有些时日不曾出现于此。
  云南当地媒体人也说,“这两年很难采访到褚老。”
  褚橙庄园工作人员当时称,“褚老已90岁高龄,不便出行,在距此100公里外的家中休息”。
  走进褚橙庄园接待大厅,大厅内唯一照片是去年底中国商界知名人士王石到访褚橙庄园与褚时健夫人的合影,褚时健本人不在其中。
  合照背后,一串“516266717484”数字令人狐疑。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这是褚时健的一生。”
  所谓51,1979年,时年51岁的褚时健任濒临倒闭的玉溪卷烟厂厂长。
  所谓62、66,是指他62岁被评为中国十大企业家,66岁被评为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
  所谓717484,是说他71岁时被判刑入狱,74岁保外就医,开始种植冰糖橙。84岁获得成功。
  褚橙庄园职工食堂厨师说,褚时健爱吃麻辣鸡、麻辣鱼,嗜辣之人热情果敢,做事往往带着一股痛快劲儿。
  传奇人生
  曾经辉煌,曾经没落,再度辉煌,再度跌倒。
  命运似乎总在和他开玩笑,让他在人生路上总在坐过山车,不停地上上下下起起伏伏。
  传奇人生这四个字,用在褚时健的身上,或许恰如其分。
  万科创始人王石曾表示他从褚时健身上获得的人生经验。他说,见到褚时健的最落魄时刻,曾和一个民工为20块讨价还价。人在最困难的时候不是看他的高峰,而是看由高峰跌到低谷的反弹力。
29#
 幻想式流浪 发表于: 2019-3-5 17:23:00|只看该作者

褚时健逝世 哀牢山上的创业老人走了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褚时健逝世 | 哀牢山上的创业老人走了
⊙记者:陶若谷 薛星星 朱玥怡 实习生:吴婕 陈浩

  “几十年来,我扛过枪打过仗,也曾在政府机关任职;曾经有过人人都羡慕的辉煌,也跌落到人生最低谷过。不管什么阶段,我都全心全意地做事。”

2013年3月5日,云南省玉溪市。一头银发的褚时健。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3月5日,新京报记者从褚时健亲属处证实,原云南红塔集团有限公司和玉溪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褚橙创始人褚时健去世,享年91岁。
  褚时健1928年出生于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曾被评为全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迄今为止,他仍然被人们称之为“中国烟草大王”。他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执掌玉溪卷烟厂,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将其打造成亚洲最大烟厂。

褚时健。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1999年1月9日,褚时健因贪污受贿被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后连续两次获得减刑。保外就医后,75岁的他东山再起。他与妻子承包2000亩荒山种橙,2014年,86岁的他种植的“褚橙”通过电商开始售卖,近年“褚橙”渐成现象级产品,每次上市都会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2015年10月10日,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哀牢山褚橙庄园,许久未露面的传奇老人褚时健带着妻子和儿子出席发布会,吸引众多媒体记者关注。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自称是他的粉丝,“在万科的年营收只有二十亿的时候,他的厂已经做到了三百亿利税,我虽然不抽烟,但对这位商界奇人心生佩服。”
  王石曾用巴顿将军的名言评价过褚时健:“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
  他曾多次上哀牢山找褚时健取经。第一次去的时候,他看见褚时健正在修水泵。帮忙修的老农民开价80块,他说最多给60。老人家戴着一顶破草帽,衣服的圆领还是破的,比现在穿得还旧。王石就想,“他曾经是多么叱咤风云的人物啊!”
  王石回忆,那天褚时健身着圆领衫,皮肤黝黑,戴一副宽边墨镜,像一位即将退休的探长。他腰杆挺得笔直,根本不像一位近76岁高龄的老人。那时褚时健刚承包了2000多亩橙园,树苗刚种下。

2015年9月,云南玉溪,曾经做金融行业的褚一斌回到玉溪的褚橙庄园跟父亲一起当起了农民。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我问他什么时候可以挂果,他说要六年以后。我当时一盘算,六年之后他就80多岁了,一个70多岁的老人创业,大谈80多岁以后的场面,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啊!”王石曾在《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报道中说。
  吴晓波说,自上山之日起,褚时健的生命已与哀牢山上的枯木同朽,其行为本身是一种典型的自我放逐。“在我们这个时代,褚时健的另外一个价值在于,他用顽强的人格魅力超出了那座‘哀牢山’。”
  在《褚时健传》序言中,褚时健这样评价自己:“回想这么多年,我做得最问心无愧的就是:没有庸庸碌碌地生活。我几十岁在家乡时帮着母亲谋生,从那时起,我就没有闲下来过,更没有混日子,几十年来,我扛过枪打过仗,也曾在政府机关任职,后来则是长期做经营企业的事情;曾经有过人人都羡慕的辉煌,也跌落到人生最低谷过。不管什么阶段,我都全心全意地做事,一个人不虚度时光,要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人生才有价值。”

2016年11月20日,云南省昆明市,“褚橙”新装上市第一天,这是“褚橙”首次使用褚时健头像的商标。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褚时健传》作者周烨在书中写下,大多数老人在他这个年龄,似乎都已经雌雄同体,仿佛人在幼时一样模糊性别。但褚时健丝毫没有这种迹象,他依然阳刚十足。当他拿起一个打火机点好自己的烟,放下打火机的那一刻,他习惯性的动作是“啪”一下把打火机迅速推向桌子另一边,动作迅猛犹如后生。
  两年前,这位迅猛如“后生”的老人“去世”的消息曾传遍网络。2017年9月13日,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王巍发布了一条微博──“最励志的终身创业老人褚时健走了!”这一消息被多家媒体转载,刷遍朋友圈。
  看到新闻后,一位与褚时健相识的记者马上联系了他。他在电话里,告诉了这位记者关于褚橙的长势。“今年的情况比较复杂,受雨水影响大,但总体比去年好。”

2016年11月20日,云南省昆明市,“褚橙”新装上市第一天,全新包装设计抢眼,供不应求。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当天中午,褚时健在家拍了一段自报平安的短视频,笑着说,“我好好的嘛……”人们看到褚老正坐在家里翻阅当天的报纸,又看到他在橙子园里摘橙子时笑容灿烂的照片,等着当年10月即将上市的褚橙。(本文部分内容来自《褚时健传》)
28#
 文思泉涌 发表于: 2019-3-5 17:23:00|只看该作者

91岁褚时健辞世 曾称“不要把我看成神”

源自:新华每日电讯
原文标题:91岁褚时健辞世,传奇落幕

  据澎湃新闻3月5日报道,曾经的“中国烟草大王”、云南冰糖橙品牌“褚橙”创始人褚时健去世,享年91岁。
  公开资料显示,褚时健1928年出生,1979年进入玉溪卷烟厂,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褚时健将“红塔山”打造成为中国名牌,使玉溪卷烟厂成为知名大型烟草企业,但1999年,褚时健因经济问题被处无期徒刑,后减刑。
  3年后,褚时健保外就医后,与妻子在哀牢山承包荒山开始种橙。近年来,褚时健种植的“褚橙”通过电商开始售卖,因励志属性加上品质优良广受欢迎。
  2014年,《中国报道》杂志曾刊发一篇关于褚时健的文章,我们今日转载。

褚时健:耄耋犹胜青春
  首发:2014年《中国报道》
⊙作者:戚尔武

  2014年7月,地产商王石和女友田朴珺的一次到访,打乱了“橙王”褚时健的隐居生活。
  已近90高龄的褚时健,和妻子马静芬吃住都在云南果园,鲜在媒体公开露面。他对田朴珺来说正好是“理想猎物”,因为越难接触便越有价值。
  当时,这位33岁的“著名女友”,最近正像炫耀集邮册一样,用专栏讲述他和“男闺蜜”的故事。

  褚时健显然不愿承认自己是朴珺的“男闺蜜”。在一张流传甚广的合影中,田朴珺笑靥如花地趴在褚时健肩头,褚老却是满脸不屑的神色。
  当田朴珺在专栏中“胡说八道”之后,褚老终于不再淡定,毫不留情地揭秘说拍那张合影并不是自己情愿的,“王石在,不能不给面子”。
  这只是流传于财经圈的一点谈资,但从中却能看出褚老孩童般的某种执拗。

“V型人生”
  时至今日,挚友王石都惯于将褚时健称为“褚厂长”。熟悉褚时健传奇故事的人应该都知道,这里的“厂”指的是玉溪卷烟厂,也就是云南红塔集团的前身。
  当年,正是这位幼年失怙的农家小子,让名不见经传的小卷烟厂变成了亚洲第一、世界前列的现代化烟草企业。在效力红塔集团的18年中,褚时健累积创造利税超1400亿元,但获得的报酬不足百万元。
  临近退休,为国家贡献了一辈子的青春的褚时健,决定“为自己的将来想想”──他私分了174万美元的钱财。

  1995年的一封匿名举报信,让褚时健瞬间从人生巅峰直坠谷底。年逾古稀的褚时健,黯然离开了他一手做强的红塔集团,并获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屋漏偏逢连夜雨,褚时健唯一的女儿褚映群也在河南洛阳监狱选择了自杀。
  多舛的命运没将褚时健击垮,反而激发了他更坚强的意志。2002年,褚时健因糖尿病获得了保外就医的机会。
  时年74岁的他,找朋友凑钱承包了2000亩的荒山,开始和妻子垦荒种“褚橙”,而这正是他日后重获亿万元身价的起点。


“橙王”归来
  有人说,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
  褚时健就是这样,即便当年骤然从事业顶峰坠至谷底,即便再创业时早已进入暮年,这位曾叱咤风云的“烟草帝王”,依然用他的智慧和胆魄书写着全新的财富传奇。种树10年之后,褚时健终于以“橙王”的身份重新登场。
  褚时健用十年时间,一步一个脚印垒砌出一个“褚橙帝国”。他所倚赖的不是靠人脉、官脉换来的特殊资源,也不是靠坑蒙拐骗积累的肮脏资本。

  在接受新事物方面,已近耄耋之年的褚时健,思维可能比很多年轻人都还开放。2012年,褚时健和某个刚刚建立的电商网站合作,通过网络售卖自己的褚橙。
  “最初只想试销20吨,但一个月我们销售了200吨。”随后,褚时健又以赵蕊蕊、蒋方舟、黄凯等80后励志人物为代言,让褚橙赢得了更多年轻人的认可。


“不要把我看成神”
  褚时健晚年的传奇人生,很容易让人想到快餐巨头肯德基的创始人哈兰山德士。
  在山德士56岁那年,“二战”爆发摧毁了他的生意,他从富翁变成了靠救济金度日的穷人。山德士同样选择了再创业,在经历1009次失败后,终于获得了成功机会。他曾公开自己的成功秘诀,其中有一条就是“66岁再创业也不晚”。
  56岁再创业的山德士、75岁重新出发的褚时健,都足以成为世人的励志范本。
  如今几乎每天,都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官员、企业家、崇拜者,怀着各种诉求,通过各种手段,活动在玉溪市大营街道附近或者新平县戛洒镇新寨梁子的果园里。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可能接近褚时健,向他求取成功的真经。

  再创业成功的褚时健,被拜访者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为何他们的事情总是做不成”,褚时健往往都会告诉他们,“不要把我看成神。”
  常人或许很难想象,为了让褚橙的甜酸比达到更适合中国人口味的18:1,褚时健亲自用鸡粪、烟沫、甘蔗糖泥等调配了一种特殊肥料;他每个月都要去果园,每次都要跟果树说话……
  现时今日的中国,大家都能清楚地感受到,身处这个时代中的很多企业家和投资者,普遍都怀有一种浮躁和功利的心态,缺乏真正的企业家精神。
  只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一时的境遇和年龄的限制都不是问题,褚时健式的成功与传奇,完全有“复制”的可能。

  ▲人物百科
  1928年,褚时健出生于云南玉溪市华宁县一个普通农家。
  1955年,27岁的褚时健担任玉溪地区行署人事科长;
  1979年,担任玉溪卷烟厂厂长;
  1990年,褚时健被授予全国优秀企业家终身荣誉奖“金球奖”;
  1994年,褚时健被评为全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走到了他人生的巅峰;
  1999年,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后减刑为有期徒刑17年;
  2002年,办理保外就医,与妻子马静芬在云南哀牢山承包果园;
  2008年,减刑至有期徒刑12年;
  2011年,刑满释放;
  2012年,褚时健种橙的第十个年头,褚橙与电商网站合作首次“进京”。
  2018年,云南褚氏果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褚时健任董事长。
  ▲微言
  @王石:我和褚厂长都创业过。我1984年创建万科时,曾在万科办公室的地板上写了两行字,一句引用肯尼迪就职演说,“不要问社会能为你做什么,而是要问你能为社会做什么”;第二句话是巴顿将军讲的,“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不是看这个人站在顶峰的时候,而是看这个人从顶峰上跌到低谷时候的反弹”。巴顿将军的这句话来,形容褚厂长是再恰当不过了。
  @ Jacqueline利倾城:褚时健身上体现了中国企业家的一种更难能可贵的精神──逆商。这是一种如何在前进中遇到困难,并从困难中重新站起来的精神。一个70多岁的老人从头开始创业,大谈80岁以后的场面,这是一种何等珍贵的企业家精神。
27#
 格桑花 发表于: 2019-3-5 16:08:00|只看该作者

褚时健去世,516266717484这串数字道尽他一生……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褚时健去世,516266717484这串数字道尽他一生……

  3月5日,记者从褚橙庄园工作人员处获悉,褚橙创始人褚时健去世。
  记者随后向多位褚时健身边工作人员证实,消息属实。据悉,褚时健于3月5日中午在玉溪市人民医院去世。
  回顾褚时健的一生,一串“神秘数字”道尽一切
  褚时健,云南玉溪人,中国最具争议性的财经人物之一,红塔集团原董事长,“中国烟草大王”。褚橙庄园提供的资料显示,褚时健因经济问题1999年被判处无期徒刑,后减刑为有期徒刑17年。2002年,保外就医后,时年74岁的褚时健与妻子承包荒山开始种橙,他的“褚橙”被人们誉为“励志橙”。

褚橙庄园内 ◎摄影:昌宏

  走进褚橙庄园接待大厅,大厅内唯一的照片是去年底中国商界知名人士王石到访褚橙庄园与褚时健夫人的合影,褚时健本人不在其中。
  合照背后,一串“516266717484”数字令人狐疑。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这是褚时健的一生。”

褚橙庄园内神秘数字。摄影:昌宏

51
  黄色粘板防治蚜虫、糖酒醋液托盘诱杀烟青虫成虫、诱捕器诱杀斜纹夜蛾……距离褚橙庄园200公里外,红塔集团玉溪庄园内的现代化烟草种植大棚内,有大大小小形状不一的数十套保证有机烟叶生产的病种防治装置。“虫害生物防治是一套从保护烟叶原料与环境角度出发的虫害防治体系。”玉溪庄园工作人员称。
  今天,褚时健曾经一手缔造的红塔集团,正在用上述方式生产有机烟叶,以满足目前市场对生态有机与绿色环保的需求。
  40年前,作为红塔集团前身的玉溪卷烟厂曾一度濒临倒闭。直到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第二年,51岁的褚时健出任玉溪卷烟厂厂长。

62 66
  褚时健任玉溪卷烟厂厂长后,他大胆进行技术改造,从国外引进一流设备,学习国外种烟技术,教授当地农民烟草种植知识,改革创新产烟体制与管理,使得云南香烟畅销中国,在全球知名度颇高。

左起:中粮我买网CEO赵平原、褚时健、褚时健孙女褚楚

  他一手将这个破破烂烂的小厂发展成为一个“印钞机器”,1998年左右,固定资产达70亿元,年创利税200亿元,创立了价值332亿元的中国第一品牌“红塔山”,在烟草企业中规模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五。
  褚时健在玉溪卷烟厂的实践,佐证选择改革开放是正确之路。庄园内一小块宣传牌上写着,1990年,褚时健62岁时被评为中国十大企业家之一;1994年,褚时健66岁又被评为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

71
  一封举报信将褚时健拉入了其人生的低谷。1995年,中纪委收到一封举报信,反映河南洛阳个体烟贩勾结烟草公司,通过向褚时健家人行贿取得卷烟指标。
  改革开放进行20年后,流行起一个国企负责人退休前大捞一票的“59岁现象”陷阱,褚时健在67岁退休前陷入陷阱,成为时代“注脚”。
  1998年,云南省检察院以贪污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等罪名将褚时健向云南省高级法院提起公诉。1999年,云南省高级法院以贪污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数罪并罚,判处其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当时褚时健71岁。
  对褚时健的判罚,一度引来社会各界热议,也推动了当时如国企负责人薪酬等一些列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网页截图

74
  2002年,74岁的褚时健因患严重的糖尿病得以保外就医。他开始在玉溪新平县种植冰糖橙,褚橙庄园中一部纪录片显示,当时满头银发的褚时健在这座山头二次创业。
  “那时褚时健身无分文,”褚橙庄园办公室主任林安说,“是新加坡华人华侨资助了他。”
  褚橙庄园职工食堂厨师说,褚时健爱吃麻辣鸡、麻辣鱼,嗜辣之人热情果敢,做事往往带着一股痛快劲儿。褚时健对改革开放“把脉”精准:特色农业、互联网是未来趋势,他与妻子下决心承包荒山开始种冰糖橙。
  褚时健曾说,种橙子是经过调查的,玉溪新平这个地方,从温差、土壤、日照、水源等自然条件来讲,适宜种冰糖橙。

褚橙庄园内尚未成熟的橙子 ◎摄影:昌宏

  改革开放初期,褚时健重视科学技术对烟草的种植生产,让他走上巅峰,成为改革开放人物。二次创业,他故技重施,同样依靠科学技术种植橙子。
  种上橙树后,褚时健不停地改进种植方法,为了保证个个橙子甜,他严格规范到多少平方米栽一棵树,一亩山地种多少树合适,每棵树上挂多少果,干旱时期如何浇水等。而这些需要褚时健和技术人员挨家挨户跟果农沟通,手把手教技术,还要跟他们解释为什么不是越多越好。
  收获后,有专业的评测机器来给橙子评级,来定果农的收入。而新平的农民原本多是贫困户,后来跟着褚时健种果子的都脱贫了,一年收入能达到十万左右。

84
  褚时健84岁时,“褚橙”大规模进入北京市场,开始在中国各地销售。事实证明,“褚橙”的成功得益于近年来中国互联网快速发展创造的新型产业链。
  如今,褚时健与“褚橙”的故事已家喻户晓,成为中国“互联网+高原特色农业”的代表案例。这也是褚时健在改革开放中创造的第二个奇迹,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则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
26#
 格桑花 发表于: 2019-3-5 15:23:00|只看该作者

再见褚时健:命运无“时”,有韧则“健”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原云南红塔集团董事长、褚橙创始人褚时健去世

  3月5日,新京报记者从褚时健儿子褚一斌公司人员处获悉,原云南红塔集团有限公司和玉溪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褚橙创始人褚时健去世,享年90岁。

资料图。图/视觉中国  VbZU-htwhfzs2209812.jpg  保存到相册

  3月5日,新京报记者从褚时健亲属处证实,原云南红塔集团有限公司和玉溪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褚橙创始人褚时健去世。
  微评:传奇人物褚时健去世了。从叱咤风云的“烟王”,到身陷囹圄的阶下囚,再到被冠以“橙王”的头衔……褚时健谱写的传奇颇堪寻味。
  他那跌宕起伏的“曲线人生”,也因附上时代变迁的印记,变得愈发有分量。生活的线条,不会没波折,只不过,当沉浮两极之间充满戏剧性张力,那“绚烂之至归于平凡”的顿挫是许多人都难以承受的。而在经历大起大落后,褚时健并没一蹶不振,而是择机“逆袭”,东山再起──尽管他已到颐养天年的年龄。这真正地彰显了企业家精神。
  不屈的韧性,“不服输”的执着,拉长着褚时健的人生厚度。就像其拥趸王石说的,“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凭着这份不苟且,褚时健值得被尊重。
  栏目主持 佘宗明
  编辑:孟然 胡博阳 校对:郭利琴
25#
 杨坝河 发表于: 2018-10-16 23:08:00|只看该作者

褚橙年产值已近2亿元,褚时健接班人准备规模化扩张

源自:一财网
原文标题:褚橙年产值已近2亿元,褚时健接班人准备规模化扩张

  新一季的褚橙预计将在11月初上市。这是褚时健在今年1月交班后,他的儿子褚一斌第一次正式站到台前,接受市场的考验。
  10月13日,在云南哀牢山上褚橙庄园的一个简单的会议室里,2018褚橙销售启动仪式举行。尽管已经91岁,尽管身体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疾病,尽管行走需要扶着身边人的肩膀,褚时健还是出现在了仪式现场,并且从头坐到尾。
  室外,是3200多亩的褚橙基地,果子已经八成熟,绿皮染上了丰收的黄,雾霭中一片沉静。这里,是2002年以来所有褚橙故事的起点。
  扶上马送一程
  完成交接班后,褚一斌正式上位担任云南褚氏农业有限公司(下称“褚氏农业”)的法定代表人,成为褚橙的主要操盘手,褚时健则担任褚氏农业的董事长。
  工商登记资料显示,褚氏农业于2018年9月4日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
  褚橙的走红,与褚时健密不可分。2012年褚橙与刚刚成立的本来生活网携手,后者策划了“褚橙进京”、“寻找下一个褚橙”等一系列主题营销活动,让褚橙迅速走出云南。而“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这一广告语,更是打动了消费者,让一颗小小的褚橙,成为“励志橙”。
褚时健所赋予褚橙的精神价值,让褚橙这些年来发展迅猛,在产量提升的同时,价格也始终坚挺。2017年,仅褚橙一个单品,产值就近2亿元。
  但交班之后,55岁的褚一斌需要面对的是,在父亲巨大的光环下,如何让褚橙持续抵达更多的消费者,让褚橙品牌在褚时健时代之后,继续提升影响力和变现能力。
  在启动仪式上,褚时健和夫人马静芬主动向来自全国的经销商抛出了一个问题:褚橙卖得好,到底是褚时健的名气高,还是果子好?
  这似乎是想回答,褚橙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在褚一斌手里,是不是还会在。
  “我说主要还是果子的特色和品质。(我的)名气有一点,但是质量第一,我过去的名气排第二。”褚时健说。
  86岁的马静芬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逻辑清晰。她接过褚时健的话说,这个问题家人讨论过很多次,结果是二者都重要。“没有褚时健的名字开始时不会卖得那么快,但是品质不好的话,最多骗3年,第4年就不会有人来买了。”
  褚时健强调说,褚氏农业的种植基地还是原来新平金泰果品有限公司(下称“新平金泰”)的种植基地,“虽然(企业)名字变了,但是管理队伍还是金泰公司管理的这支队伍,重要的是这支队伍。”褚时健说。
  今年早些时候,褚一斌以褚氏农业的平台收购了新平金泰的资产,包括哀牢山上这块3200多亩的老种植基地。
  到目前为止,负责这个种植基地生产的7位作业长,工作服依然是新平金泰的旧服装,“接下来会换成褚氏农业的新工作服,但我们的作业长,这几个人没有变。”褚橙庄园经理林安说。
  而褚时健,也依然在把控着褚橙的品质,并未从褚橙事业中退出。
  从1月份至今,褚时健和褚一斌的分工明晰:褚时健负责生产,褚一斌负责人员、财务、市场等。
  “过去这几个月老爷子定了一个调,老基地生产责任交给他,今年的生产由他先管着,让我把其他东西做好。”褚一斌说,过去这几个月,褚时健在确定方向后很能够放手让自己去做,只是偶尔在重点问题上提醒一下。
  “我今天91岁了,干不动多少了,但是我希望质量第一。在褚氏农业,接着提高这支队伍。”褚时健说,褚橙还要不断提高质量,不断赢得市场,“市场上我们是靠它(质量)吃干饭的,所以果品质量不能马虎。”
  现在,褚时健依然每个月两次从玉溪家里去查看哀牢山的褚橙基地,这块老基地的几位作业长也依然直接与褚时健沟通褚橙生产中的问题。
  “我们今年可能还要再砍掉一些果树,现在一亩地有80~90棵,我们希望可以减到70棵。”林安说,最初为了尽快回收成本,褚橙采用的是矮化密植,一亩地有148棵果树,现在为了让果子长得更好,需要不断降低种植密度。
  2015年褚橙质量下滑,到了2016年,他们曾砍掉了37000棵果树,从株距1.5米修剪到3米,保证每颗橙子都能吸取足够的阳光和养分。
  “我们的理化指标可以更好,甜酸比可以更好地控制,果子表皮的花斑、虫害都需要进一步改善。”林安说,褚橙的质量稳定和提升方面,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本来生活网总经理刘有才对第一财经记者说,本来生活网为褚橙品牌做了很多工作,但最核心的还是褚橙的品质。“褚橙开头是吃褚老的故事,但市场不可能总认这个名字,品质还是核心。”
  “褚橙带动了国内整体柑橘类产品的质量提高,这几年进口橙的国内市场萎缩得很厉害,原因是中国本土产品起来了。”刘有才说。
  褚橙的下一代
  褚橙,随着褚一斌的接班,终究要走到新的局面里。
  当褚时健被问到给褚一斌这几个月的表现打多少分时,褚时健思考了一下,给了80分。他说自己还是有些不放心。
  “他们总会把事情想得太好,但是应该把坏事想在前头。”褚时健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从褚一斌2012年自新加坡回到哀牢山开始种果树以来,褚时健私下里从未对褚一斌的努力给出正面评价。一直被父亲批评着长大的褚一斌听到记者转述的80分评价时,说自己非常吃惊,觉得打高了。
  与褚时健时代的不同,已经开始出现了。
  近日褚一斌和本来生活、托亚经贸、佳沃鑫荣懋、金果园签约,他将之称为一线四大经销商。本来生活网依然是唯一的线上电商平台,重点覆盖东部中部地区,其余三家则是线下平台,主要负责褚橙在西南地区的销售,其中佳沃鑫荣懋、金果园是今年新晋经销商。
  各家经销商的供货量并未公开,不过“本来生活网的供货量还是和往年一样,大概2500吨。”刘有才说。这应该是几家经销商中所占份额最大的。
  这是褚一斌在今年1月接班后所做的改革之一:扩充经销商队伍,实现经销商的分级分区域管理。其目的,则是为了消除褚橙销售中可能存在的不可控性。
  褚一斌说,农产品特别是水果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可规划性比较差,所以渠道企业最头疼的是很难确定明年要做多少预算,能卖多少,有多少利润。而褚氏农业的下一步就是让这些可控起来。
  今年开始,“每家经销商都有一个二维码的号段,在销售时防止跨区域销售,打价格战并引发价格体系混乱。”褚一斌说,希望通过经销商体系的梳理,减少渠道之间的互相摩擦,也就会减少假货的空间。
  梳理、重构供应商体系的另外一个原因,在于褚一斌希望重构褚橙的产业蓝图,规模化是一个首先的考量。
  首先,褚橙的种植规模还会扩大。褚一斌旗下的恒冠泰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就规划未来4年达到2万亩基地、4万吨产能、7亿元综合产值。
  其次,褚氏农业的种植品类也要扩展。“我给自己定了一个任务,多做几个褚橙这样的产品。”褚一斌说,自己不能躺在老英雄身上吃老本,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
  2016年,恒冠泰达就在云南德宏州陇川县勐约乡租了7000亩土地,引进了国内外优质杂柑、脐橙、柠檬、柚子等数十个品类,希望筛选适合本地气候、土壤条件的品种推向市场,打造新的品牌。
  褚一斌说,已经做了几十种品类储备,会从柑橘类延伸到水果类。
  在启动仪式上,褚一斌还表示,褚氏农业将与格力高开展合作──把褚橙做成干粉,用于制作饼干。“我们已经多次探讨,现阶段已经接近签合同,希望明年四五月份可以投放市场,目前已经有产品在测试中。”
  褚一斌还在筹划褚氏农业要实现轻资产运作,不再租地,而是输出种植生产管理和品牌管理。
  2018年初,恒冠泰达与昆明市农投下属的昆明农业公园开发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输出种植生产管理,参与后者开发的梁王山“都市特色农庄”项目,布局温带水果的产业发展。
  此外,以褚橙品牌影响力和褚橙庄园为中心的游学体系也在探讨建立。
  随着褚时健的逐步退出、新的消费者的成长,褚橙身上的褚时健色彩也将有所淡化。褚橙是否会考虑新的品牌定位?增加新的品牌内涵?
  褚一斌回应说目前并没有这方面考虑。“产品本身的产品属性会加强,但是情怀是一个长远的价值体系,情怀并不空。”
  今年的褚橙更新了包装,但褚时健的点阵图画像以及“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的广告语,并没有任何改变。
  一个多小时的启动仪式之后,褚时健坐车赶回玉溪的家里。目前,褚时健的夫人马静芬、儿子褚一斌、孙女褚楚、外孙女任书逸和外孙女婿李亚鑫都有各自的基地和公司,形成了包括新平励志果业有限公司、云南沃土果品有限公司、云南实建果业有限公司、云南恒冠泰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整体而言,已经形成了4万亩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集群。
  周围的人都说,褚时健的健康状况和精神状况比之前好了很多,大约是接班人终于落定,他放下了心里的很多事情。
责编:黄宾
24#
 去哪里 发表于: 2018-1-31 08:56:00|只看该作者

90后褚时健:对外孙女一家好 最终还是让儿子接了班

源自:中国企业家
⊙记者:王芳洁 编辑:|米娜

褚时健(图片源自:《中国企业家》,摄影/史小兵)
  90后褚时健
  褚时健管不了那么多了,那是下一代的事情。他说:“我已经甘心了,我筋疲力尽了。”


  参加王石的跨年活动时,马静芬穿了一件皮毛翻边的大披肩,戴着一串珍珠项链,好多人见了夸她漂亮,她特别开心。
  马静芬今年85岁,她的丈夫是红塔集团原董事长褚时健。她一生中有很多被斗的经历,绝大多数是陪着丈夫一起忍受的,年轻时丈夫被打成右派,年老时他又遭审讯牢狱之灾,唯一的女儿也受到牵连──在狱中自杀,让她饱尝白发人送黑发人之苦。

褚时健的夫人马静芬正在让客人尝试褚橙(图片源自:《中国企业家》,摄影/史小兵)

  有的人一生平淡安稳,有的人一生波澜壮阔。2002年,74岁的褚时健在获准保外就医后,和马静芬一起,在云南省玉溪哀牢山承包了一片果园,种橙子。2012年,褚橙进京后引起轰动,一方面是口感甘甜,但更重要的是,种橙子的是一个84岁的创业者,他曾山穷水尽,终于柳暗花明。褚橙又被称为励志橙,尽管价格不菲,但趋之者若鹜。在所有自我激励的方式中,吃橙子大概是最为便宜的一种。
  褚时健老了,中国人所追求的“福禄寿喜财”,到了晚年,大部分他倒是都占上了。他今年已经90岁,四世同堂,也有了家族产业,算是富有。继褚橙之后,褚氏又推出了其他的水果品种,例如沃柑、苹果等,也建设了包含旅游度假功能的褚橙庄园,甚至还开始做酒。
  最难的是喜,在马静芬的回忆里,信手拈来的是磨难,是平常夫妻那样琐碎的争吵。近年来,家族产业传承的事情又被摆在桌面上,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也是麻烦事。1月17日,褚时健90岁的生日宴,也是云南褚氏果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仪式,他自己当了新公司的董事长,儿子褚一斌出任总经理。按照规划,褚氏果业将通过收购成为褚橙品牌的运营平台,而褚一斌将作为接班人,主导这家新控股公司的发展。
  据近期见过褚时健的人说,仪式结束后,褚的状态轻松了许多。还有十年,他就要一百岁了,他完全有资格从各种关系中松弛下来,包括子孙、配偶,和自己。

哪能像寻常人家
  褚氏果业一上来就是股份公司,成立的当天便引入了投资,一看就是奔着资本市场去的,褚一斌到底是搞金融出身的。根据当天签署的增资认购协议,褚氏果业引入了两个新股东,仁恒物业服务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恒冠泰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工商资料显示,褚氏果业的注册时间为2017年11月29日。公司有两名股东,分别是自然人股东马彦鹏和恒冠泰达公司。增资前,恒冠泰达持股比例高达99%,这是目前褚氏企业经营实体的控股平台,其大股东为新平金泰果品有限公司,金泰公司现为褚氏企业最上层的结构,其大股东为马静芬。
  尽管褚一斌现在还不是褚氏企业的实际控制人,但他显然已经在这个家族里掌握了重要话语权,在恒冠泰达对外投资的9家企业里,包括褚氏果业在内,褚一斌(CHU YI BIN)是8家企业的法人代表。他接班人的身份也得到了母亲的确认,在开业仪式上,马静芬说:“现在基本上儿子管得最多,今天可以算是传承下去了。”
  根据褚一斌的介绍,褚氏果业将收购金泰公司的资产,未来一年内将开展第二轮融资,公司的发展重点仍然是褚橙,可以说是金泰公司的升级版。
  穿上自己最贵的一套西服,褚时健站在褚氏果业的开业仪式上,他说:“到今天,年纪差不多90岁了,毛病一年比一年多,金泰公司到今天要变更它的经营方式了,很多地方我已经跟不上形势,但我愿意为它再出一把力。让它更好一些,让我的后代和朋友们一起努力把它经营好。需要我的时候我尽力,但更多的要靠他们,放手让他们去做。”
  目前看来,褚氏家族产业的传承,已经形成了具体的方案。我们很难了解,这些年,围绕这个方案,这个饱受风霜的家族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我们也只能从走近褚氏家族的人的只言片语中,体会一二。
  《褚时健传》的作者周桦曾经这样评价褚氏家族,除了李亚鑫,这个家里几乎每个人内心都有过巨大的伤痛,而且在很多年里,一家人没有生活在一起。回看这个家庭的经历,许多过往是一般人难以承受的。
  李亚鑫是褚时健外孙女任书逸的丈夫,他也曾是传承褚氏产业的有力竞争者。2008年,李亚鑫放弃了加拿大的工作、签证和可能的绿卡,和任一起来到了玉溪。那是褚橙经营困难的一年,根据媒体报道,当年年底,他们盘点一年的账,全公司全部收入加在一起是三十万九千六百元。
  我们不能用今天褚氏产业的蓬勃,来评价李亚鑫当时的决定,因为那时一切都是不确定的。橙子还没有打开销路,褚时健还没有刑满,任书逸也还只是他的女朋友。显然,李亚鑫所作的决定,大部分是出于感情,而非理性。当他成为哀牢山果园的一名新员工时,工资不过每个月1200元。
  褚橙商业上的成功,起源于2012年金泰公司与本来生活的合作,一场“褚橙进京”的营销,瞬间点燃了市场。在这件事里,李亚鑫起到了关键作用,他还主导建立了公司的品牌营销体系。李一度是这个家族产业的第二话事人,排名仅次于褚时健。
  根据2010年凤凰网的一篇报道,李亚鑫曾被褚时健作为接班人考虑。褚时健接受采访时说,自己还可以干个七八年不成问题,到那时外孙女和外孙女婿培养得也差不多了,这片果园就交给他们。
  随着褚一斌的归国,褚氏家族的接班人选变得不确定起来。关于褚一斌是什么时候回国的,不同媒体的陈述不同。2015年,《中国企业家》曾采访褚一斌,当时的说法是,他在2007年便已归国。但《人物》杂志报道称,2012年底,褚时健在电话里问远在新加坡的褚一斌,“我年纪大了,也跑不动了,你看怎么办?”褚一斌回了一句:“我明白”,便买票回家了。
  褚一斌和李亚鑫都是留过洋的人,但两个人的风格却有很大差别,尤其是对待资本的态度。投资银行出身的褚一斌,非常希望褚氏产业能拥抱资本,但李亚鑫却担心资本会破坏农业发展的节奏。两人的矛盾一度比较公开化,2015年10月10日,褚一斌大张旗鼓地宣布和阿里进行独家合作,进驻天猫商城和天猫喵鲜生,并开展了一个满天星计划,还要在天猫上“独家”售卖新产品“褚柚”。11天后,剧情大反转,10月21日,一场内容为“向褚时健致敬”的发布会同样在褚氏庄园举行。褚时健的外孙女婿李亚鑫表示并没有所谓的天猫独家合作和满天星计划,也不存在“褚柚”产品,甚至褚时健本人也对此进行了否认。耐人寻味的是,褚时健居然亲自参加了两场发布会。结果10月份的闹剧过后,天猫上真的出现了两家卖褚橙的公司:褚一斌控制下的“褚氏新选水果旗舰店”和李亚鑫主导下的“褚橙水果旗舰店”。
  家族传承的问题必须解决,但褚时健和马静芬又担心传到儿孙手中搞砸了,他们决定让每个晚辈都管理一块地,马静芬自己也管一块,一边学习一边看谁做得最好。现在看来,这场考试里,褚一斌胜出了。根据媒体报道,2017年6月,褚时健已经做出了安排,他将结果告诉了李亚鑫夫妇,他们表示接受。
  在褚氏果业的董事监管高层名单里,没有出现李亚鑫和任书逸,褚一斌的女儿褚楚担任了董事。当然,褚氏果业的成立,不能反映褚氏家族传承的全貌,李亚鑫告诉《中国企业家》,今年7、8月份,他们会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来说明这件事,但在此之前,他不希望再有人因为这件事,打扰老爷子。

吵了一辈子
  和褚时健越来越往幕后退不同,马静芬在这几年迅速地走到台前。如果说褚时健是中国年纪最大的创业者,那么马静芬则是最年长的女创业者。她给自己创业确定的时间坐标,不是2002年陪褚时健上哀牢山,而是2013年褚橙庄园开工建设,她是这个项目的总负责人。后来,作为接班人考试的陪跑者,她分到了玉溪磨皮村的一块地,种了沃柑,取名褚柑。

2002年,褚时健和马静芬在云南玉溪哀牢山承包了一片果园,种橙子(图片源自:《中国企业家》,摄影/史小兵)

  对于自己的变化,马静芬是高兴的。2013年,她对手下人说,以前的我,只能被叫做褚马氏,但今后,我就是马静芬了。在近六十年里,马静芬的名字一直和褚时健联系在一起,但现在,她是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出现在商业社会中,她要在商业历史上书写下自己的名字。
  马静芬不是传统概念里的那种贤内助,对丈夫无条件服从,她十分要强,也很有主见。文革时期,褚时健被打成右派,下放到农场劳动。马静芬便带着年幼的孩子去找他,因为“农场里都是右派,就没有谁瞧不起谁了,再苦再难一家人也要在一起”。对于马静芬的这个决定,褚时健当时是反对的,但最终拗不过老婆。
  因为褚时健的光环太过耀眼,人们在2002年的哀牢山上,只看到了褚,却忽略了马。但若不是马静芬的支持,一个人的褚时健独木难行,她是褚时健的第一个合伙人,褚负责种,她负责卖。“你种多少,我卖多少。”马静芬对褚时健说。她确实有销售天赋,2006年,褚氏夫妇带着橙子去昆明参加展销会,她拉出了一条红底白字的大横幅,上面写着“褚时健种的云冠牌冰糖橙”。老爷子怕旁人说闲话,把横幅撤下来,但马静芬趁他不注意又悄悄拉上了。这一年的褚橙,一度脱销。
  只要稍稍观察,旁人不难发现,马静芬和褚时健的性格差别很大。褚时健沉稳内向,马静芬很外向。虽然走到聚光灯下不过几年时间,老太太已经很适应了。那天在王石的场子,她一点都不怯场,话很密,中气也足。她确切知道听众想了解什么,无非是褚时健的婚姻生活,夫妻共同长寿的秘诀,创业者也许还要一碗浓浓的鸡汤。她应该准备过一套内容,因为当晚她谈的,和前几次见诸报端的演讲没有太大区别。

马静芬和王石(图片源自:《中国企业家》,摄影/史小兵)

  老太太甚至都学会抖包袱了。在舞台上,主持人毕啸南问她:“我还记得上次见面时,我问您嫁给褚时健后悔过吗?”这时,马静芬环顾台下:“你们不要告诉褚老啊。”之后顿了一顿,再说:“如果有下辈子,我还要嫁给他。”其实,这个话题,在褚氏果品的开业仪式上,她已经讲过,褚时健当时就在她身边。
  两个性格迥异,爱好不同,但又都很要强的人在一起,就像针尖碰上麦芒,马静芬说他们吵了一辈子,“我也是不饶人的。”好在最近不吵了,因为她有了自己的事业,不再总是“他对我好,我就高兴,不好,就不高兴”。
  在思想上,这对共同生活了63年的夫妻,是高度同化的。马静芬劝63岁的董明珠不要退休,因为“人生六十才开始”。谈到对寿命的期望值,她说“一百岁不封顶”,这些话褚时健都说过。

九十岁老灵魂
  据说褚时健床头的书,有一人多高,全是关于橙子种植的,大家都说他是一个匠人,追求的是极致的品质。很多媒体报道中都曾有个观点,身为匠人的褚时健,对上市几乎是条件反射般的反感。
  在接受《人物》杂志专访时,褚一斌确认,老头子在某个阶段,对产业和资本的融合确实是反感的,但“大家就说他是一个匠人,我说错,绝对是错。如果他是匠人,在90年代,云南省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是他修的,澜沧江的水电站,他去做了,投了上百亿,也是跟银行借钱去投的。这是一种战略,一种格局”。
  单靠匠人精神,褚时健是做不出每年纳税上百亿的红塔集团的,他有胆识,有谋略。2002年,褚家只有不到300万积蓄,是褚时健跟一些老朋友借了500万,一股脑投进去,才把褚橙这件事立起来了。
  但传统企业家褚时健对资本的态度,一定不如昔日的投资银行家褚一斌开放。拿此次开放融资的褚氏果业来说,增资进来的股东是仁恒。关于选择仁恒的理由,褚一斌的说法是:“对方以高端客户为主,消费力没问题。”但其实仁恒钟家和褚家早有渊源。据了解,仁恒集团老板钟声坚发家,靠的就是一家烟草企业肯给机会,当然现在不可考,这家企业是不是红塔。我们只知道,1990年代初,红塔集团和仁恒合资了纸业公司,为红塔的香烟提供包装。
  褚家选择了一个老朋友,作为第一次的投资人,这其中是人情,也是两代人观点的折中。设想一下,如果褚时健一直拒绝资本,那么他和儿子的关系,家族产业的传承,可能会一直拧巴。已经90岁了,需要做一些决定,以前的很多想法就烟消云散吧。
  最大的决定当然还是接班人。褚时健对外孙女是有亏欠的,在女儿自杀之后,老两口身在牢狱,任书逸便成了一只孤雁,被褚的老手下任新明收养。2008年,任书逸回国,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照顾两个老人。这些年,褚时健努力对外孙女一家好,不仅带他们做事,在生活上也是无微不至的照顾。但是最终,褚时健还是让儿子接了班。这也很好理解,按照传统观念,子承父业,天经地义。
  褚时健要退休了,依照自然规律,他会被淡忘,很难说一百年后,还会有多少人会去咀嚼他的故事。但是经营家族企业,谁不想做百年老店?
  这是褚氏企业必须面临的矛盾,这些年,褚橙的广告语一直是:“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当褚时健的光环消散后,褚橙是否还可以卖的那么贵,卖得那么好?
  褚时健管不了那么多了,那是下一代的事情。早在三年前,他就对《中国企业家》的记者说过:“我已经甘心了,我筋疲力尽了。”
  王芳洁 wangfangjie@iceo.com.cn
23#
 红英 发表于: 2018-1-29 10:35:01|只看该作者

90岁褚时健告诫创业者:年轻人不要太心急

源自:钛媒体
  90岁的褚时健告诫创业者:年轻人不要太心急丨周末荐读
  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不是看这个人站在顶峰的时候,而是看这个人从顶峰跌落谷底之后的反弹力。
  钛媒体注:近日80后创业标杆人物茅侃侃于自杀过世,年仅34岁。“嗯,我爱你不后悔,也尊重故事的结尾”,这是茅侃侃生前朋友圈最后一个动态。
  作为80后创业的代表人物,茅侃侃年少成名,23岁成功创业,成立Majoy。将线上游戏搬到线下。2013年,茅侃侃踏入电竞圈,2015年与万家文化成立合资公司万家电竞,并出任CEO,然而此番创业却遭遇诸多挫折。近日茅侃侃离世的消息,引发创业者们的集体哀悼,也引起了大家对于创业压力的担忧。
  就在前不久,以74岁高龄再度创业的褚时健,在距离自己90岁生日还有6天的时候,宣布退休,将褚橙产业传给了儿子褚一斌。“年轻人现在不过二三十岁,人生历程还很长,要20年见成功”,褚时健在接受采访时讲的道理。
  褚时健的故事同样是创业者们常说的话题。从打造红塔集团,到被判无期徒刑(后来改判有期徒刑17年),“中国烟草大王”褚时健曾跌至谷底。但他2002年保外就医,74岁携妻种橙,让世上多了一种叫“褚橙”的水果,也让自己再次成为传奇。
  古稀之年的褚时健为何还能“触底反弹”,走出一条令很多人难以想象的“V字型”人生道路?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中国青年报》2014年在云南玉溪褚橙果园对褚时健的专访。下文作者庄庆鸿,来源于《中国青年报》。钛媒体已获取授权,略经钛媒体编辑。
  从打造红塔集团,到被判无期徒刑,“中国烟草大王”褚时健曾跌至谷底。但他2002年保外就医,74岁携妻种橙,让世上多了一种叫“褚橙”的水果,也让自己再次成为传奇。
  为何这位生于1928年的老人能“触底反弹”,走出一条令很多年轻人难以想象的“V字型”人生道路?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在云南玉溪市新平县戛洒镇的褚橙果园,专访86岁高龄的褚时健。他将心中“想说给青年的话”,一一道出。
  “我历经几十年,在进入七八十岁时,就有点耐心了”

  :很多人最好奇的是,您74岁时决定种橙子,橙子要好几年才挂果。您为什么不选择其他更快速见成效的事?
  :现在社会上太多人这么想,都想找条直路走。尤其年轻人,大学读完书进入社会刚几年,就想搞出名堂,实际不是这样。人生很多事,不是一条直线。
  我也曾经是年轻人,从新中国成立后到现在,社会变动很大,很多希望都破灭了。尤其是我40来岁的时候,几乎所有希望都不存在了。当你抱着很大希望的时候,失望很多;当看不到希望之后,希望又好像慢慢看得着一点。

  :现在不少年轻人有种浮躁的心态,想“一夜暴富”,不能承受短期内没有回报的事情。您怎么看?
  :时代不同了,年轻人期望值很高。我年轻时,一家三口人从昆明到玉溪,看到修路工人们临时住的房子,都非常羡慕。当时我们都觉得:“一辈子能住上这样的房子,这一生就得了!”(笑)
  现在年轻人的知识面、信息量比我们那时强多了,但年轻人的特点还是一样:把事情想得很简单。有一次,一个年轻人从福建来找我,说自己大学毕业六七年了,一件事都没成功。他是性子急了,目标定得很高,想“今年一步、明年一步,步步登高”。我对他说:你才整了六七年,我种果树10多年了,你急什么?

  :您创业就从来不急吗?
  :我们开始时,眼前是一棵这么高的小树(伸手在膝盖的高度比划),还有满山红土。我开始也急,也想马上成林、马上有利润,种了两年树,还是满山红土,(橙子销售)到了2007年还不好办。但是我历经几十年,在进入七八十岁时,就有点耐心了。现实教育我们,果树每年只能长这么高,肥料、水源等问题都是原来想不到的,所以急不得。

  :您在农业技术方面的积累,此前几乎为零,为何认为自己能超越有经验的农民和有知识的农业专家?有没有做好“种橙子失败”的打算?
  :那是要想的。一件事,一点不懂,我不敢干。我学了七八成,有七八成把握,才敢干。我考察了水果市场,外地运来的冰糖橙很贵,本地的便宜,但产量少。我就想,除了天灾,总能整成。
  “跌得越低,反弹力越大”

  :青年中创业的人很多,但很少有人有能力承认、承受失败。您怎么看?
  :年轻人现在不过二三十岁,人生历程还很长,要20年见成功。也不一定每个人都要做大事业。困难多,搞好一点,信心就大一点,只有这样走,一步一步来。比如橙子,只要一公斤能赚一分钱,上万吨就能赚多了。你想心急,就做不成。

  :您说要20年见成功,但很多年轻人想“赚笔大钱,一劳永逸”,您怎么看?
  :以前有不少人在社会变动的时代抓住机会,一下发了大财,比如搞房地产。还有人靠亲戚、靠父母,现在财富很大,我也认识。但现在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即使是靠机遇、靠父母,我也认为他将来守不住。

  :在您看来,现在对年轻人来说机会还多吗?
  :国家要转型,始终要靠人来破解难题。年轻人两下整不成,就想散场算了?这不行。要坚持下去,莫怕苦,多动脑筋。
  脑子不活也不行。我老伴就说我,如果搁一块地在我面前,它为啥比两边的地产量好?别人不关心,我看到了就一定要研究(笑)。人不去试,方法不会出来,一点点摸索才出来。机会始终是有的,你不注意,它就过去了。

  :有人说您这12年来种橙子是“触底反弹”,您自己怎么看?
  :跌得越低,反弹力越大。

  :很多人都问过您的“触底反弹”秘诀,想取经,您都怎么回答?
  :种橙子的人不少,但今天可以说,要像这样种好上千亩的还不多见。有的人来我的果园看了一次,回去就开了八九万亩的新果园,但我看来,基础没打好,后头要吃亏。
  像今年我们碰到的难关,十几年没遇过。连续高温一个多月,果子都被晒掉了。但你看我们的五条管道从对面大山来,面对高温,果园有水维持。别的果园如果基础不好,损失就大。而我们还能保住和去年一样的产量,就是因为农业基础打实了。
  这个也是年轻人最难理解的。人在年轻时,要先学会吃苦,要实实在在挣钱,才能拿得住。就像搞农业,如果你质量搞不好,经过一个周期,10元资产就变8元了。

  :现在卖什么都讲“互联网思维”,作为80多岁老人,您“跟潮流”吗?
  :电子销售现在挺火,但我晓得,如果这时候头脑一昏,质量下去了,很快就会垮。

  :开始种橙,您已经74岁了。回头去看,如果种橙失败,您还会考虑再一次创业吗?
  :我还真想过,就是养羊。我就想,云南气候条件比出产羊肉的西北地区温暖湿润,怎么不能养?我也认真研究过新西兰、澳洲的气候条件、羊种、牛种……但没想到80岁以后,这两年身体和精神状态下降快,不如以前了。现在看,这辈子只能在山里种橙子了。
  “总想找现成、找福气、靠大树,没有那么简单的事”

  :现在年轻人中流传一句话:“迎娶白富美、当上CEO、登上人生顶峰”,在您看来什么是人生的顶峰?
  :(摆手)人生没有顶峰。我管玉溪卷烟厂时,有个主任问我:你是不是给国家利税交到50亿,就可以不干了?结果烟厂交到60亿元利税时,我对他说:“劲头比原来还大。”

  :为什么“比原来还大”?
  :一个人做事,不是只为了吃穿。其实我自己的钱,一辈子简单吃穿是用不完的,吃太好还不习惯。像名牌,我就不喜欢。有一年我出国,一家英国公司在伦敦的高级酒店设宴,出席宴会的公司高层都是西装领带、皮鞋擦亮,我不喜欢“拴”领带,就穿得很普通去了,英国老板都很吃惊。

  :以前您办国有烟厂,有人说您是靠政府垄断资源成功,现在您自己种橙也成功了。但现在不少年轻人都想去国企、政府“背靠大树好乘凉”,您怎么看?
  :这几年,不少20多岁的年轻人跑来问我:“为啥事总做不成?”我说你们想简单了,总想找现成、找运气、靠大树,没有那么简单的事。我80多岁,还在摸爬滚打。
  我现在蹲下就站不起来了,但分枝、挂果的时候我都要去果园,坐在边上,让人扒开树叶露出果子给我看。

  :现在更多年轻人投奔“北上广”,也有人选择回农村,您怎么看这两种选择?
  :前几年,农大毕业生都不想来我们这个“山卡卡头”(方言,指偏僻的地方──记者注),今年来了好多个。我说你做对了。你安心一步步来,只要三五年,就成了。在城里拿5000元工资不容易,但果园里的一对小年轻,一年工资上10万元,媳妇也快生孩子了。

  :很多人好奇,当初您承包橙园,怎么能保证看到挂果?
  :看得到。因为我承包时,这里就有3000棵老果树,每棵管理成本10元,产50公斤冰糖橙。直到现在,这些老树还在。很多果园七八年的树就衰了,广东、广西的同行问我:为什么你的老树还挂果?到底几年淘汰?我说,30年(一般果树20多年)。

  :为什么考虑得这么远?冒昧地问,30年后,自己还能看到吗?
  :(笑)这也是对社会、对中国土地资源有用的事。如果土地涵养好了,同一块地的水果产量能从1吨升到两三吨,就能省出千百亩土地。这也是很有意义的。(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22#
 你不在 发表于: 2018-1-20 18:28:00|只看该作者

90岁的褚时健退休了 但他的人生语录你一定要学学

源自:环球人物杂志
⊙作者:作者:余驰疆

  在离90岁生日还有6天的时候,褚时健退休了。
  1月17日,在云南省玉溪市的褚橙庄园,云南褚氏果业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成立,褚时健独子褚一斌出任公司总经理,褚时健任董事长。这意味着,“褚橙”接班人的问题尘埃落定,在商业大潮里乘风破浪一辈子的褚时健,终于卸下了最后的担子。

  很少有人不佩服褚时健。他青年从政,中年从商,退休前夕时从巅峰摔落,锒铛入狱。74岁那年,他与妻子包山种橙,花了十年时间让“褚橙”从云南红到北京,创造了新的传奇。王石看到这样不服老的褚时健,硬生生改变了自己对退休生活的设计。
  王石说:“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不是看他站到顶峰,而是从顶峰跌落之后的反弹力。”

  很多人讲褚时健的故事,有战火连天的岁月,有跌宕起伏的商海,还有触底反弹的逆袭。而今天,环环要跟大家分享的,是老爷子那些年说过的金句,以及这字字珠玑背后的人生体悟。
  “经历过的东西,对你都是有用的。你觉得那时候条件很苦,可谁知道今后会不会更苦。”
  褚时健曾在回忆自己的青春岁月时说出了这样的话,这句话几乎成为他大半辈子的写照。1928年,褚时健出生在云南一个农村家庭,15岁丧父,辍学、烤酒、种地,和母亲撑起了全家生计;青年时求学却遭遇战争,扛过枪打过仗,二十出头就当了地方小领导。


青年时的褚时健
  后来,褚时健说起颠沛流离的青春时光,总觉得那段时间为他的思想、意识定下了人生的基调,比如他少年时烤酒,出酒率的计算让他十几岁就形成一个概念:“从投入到产出,搞商品生产要计算仔细,干事情要有效益。有经营意识和良好的技术,才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同时,儿时的经历也让他拥有了更顽强的生命力。“家庭条件优越一些的同学比我们好过,以后碰到更大的坎儿,我们挺得过去,他们可能就过不去了。所以我说,经历对人来说,有时就是一笔财富。”

褚时健一家四口

“人活着就要干事情,干事情就要干好。”
  褚时健说自己有个本事,就是他所到的地方,都是一两年就有起色,还创下了不少纪录: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在糖厂,创下了连续15年利润爆发式增长的纪录;1979年,他担任玉溪卷烟厂厂长,用17年将濒临倒闭的烟厂带到了全国第一、世界第五的位置,每年上缴税金占云南财政收入的60%,并成立了云南红塔山集团有限公司……

1995年,67岁的褚时健

  有这样的成绩就是动脑子、拼命干的结果。褚时健是最早实行“包干制”的企业家之一,即工资、奖金与产量挂钩的分配法,这打破了以往的平均主义,大大提高了员工积极性;同时,“工人们确实干得够苦,连那些年轻的职工都有点儿顶不住了”。
  他常说:“既然我们设备不如人、规模不如人、市场不如人,职工的技术也不如人,我们的干劲就必须比别人强。市场给予的机会是短暂的,只有拼命才能抓住。”

褚时健在察看烟草

  “人在任何时候精神都不能垮,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有所作为,这是对自己负责任。人不光要承受苦难,还要有战胜苦难的能力。”
  1995年2月,67岁的褚时健被匿名检举贪污受贿,他的女儿褚映群和老伴儿马静芬被关进洛阳监狱。10个月后,褚映群在狱中自杀身亡,褚时健崩溃大哭。1999年,71岁的褚时健被判无期徒刑。

  很多人认为,褚时健这辈子算是完了。2002年,褚时健因严重的糖尿病被保外就医,后来他回到家中休养,并被限制活动。

  颐养天年该是最好的结局了,但褚时健选择了再次创业。他向朋友们借了1000多万,包下了哀牢山上2400亩的荒地,和68岁的老伴儿进山种橙子。

  橙子从种下去到挂果要四五年时间,在这漫长的时光里,褚时健挂着胰岛素输液瓶去山里查看果苗,每年找熟人借钱大把大把投进去,他还把工业做法应用到农业,搞现代化种植,把经验数据化,发誓要种出比进口品种还好的橙子。
  从2006年到2013年,“褚橙”平均每年有1.37千吨的增长量,2014年,“褚橙”销售额达到了1亿多元,纯利润达到7000多万。因此,人们又称它为“励志橙”。

王石拜访褚时健

“不看好书的人不会做人。”
  褚时健看很多书。作家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他看了两三遍,因为“企业家能在里面找到许多共鸣和答案”;他也看很多报告文学,觉得王蒙等人写的东西,完全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有很多道理,读了让人受益;种上“褚橙”后,他床头都是果树种植的书,这让他短短几年就超过了许多农业技术人员。

  他说:“一个人,只要处于不满足状态,就需要学习,你满足了或者消沉了,就不会去学习了。”
  “褚时健,属牛。”
  曾有记者问褚时健,会在自己的墓志铭上写什么?他回答了五个字:“褚时健,属牛。”
  在85岁生日时,褚时健选择和80岁的老伴一起过。他在生日聚会上高声说:“我和老伴,我们两个都是属牛的,一辈子都要劳动,一辈子都离不开土地。”实际上,褚时健属龙,马静芬属鸡。
  可能,说自己属牛的原因,一方面是他的确像老黄牛一样干了一辈子,同时,他的人生经历,也的确够牛。
  “我这一生,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社会,也对得起我家庭几代人,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这几年,褚时健屡屡成为焦点。有人谣传他去世了,王石特地打电话给褚一斌求证。接班人问题悬而未决,一边是一手建立了“褚橙”营销体系的外孙女婿李亚鑫,一边又是流浪异国20多年后回来的独子褚一斌。2015年10月,褚一斌召开发布会,宣布和天猫商城的独家合作;10天后,李亚鑫在另一场发布会澄清,褚橙没有和天猫独家合作的计划。两场发布会褚时健本人均出席,但内容却争锋相对,褚家“内斗”传闻甚嚣尘上。

  最终,褚一斌将正式接管云南哀牢山的“褚橙”果园,褚一斌的女儿褚楚代管褚氏母公司新平金泰果品有限公司,褚时健外孙女任书逸、外孙女婿李亚鑫夫妻的云南实建果业有限公司仍共同拥有“褚橙”商标。而褚时健,算是退休了。
  回望人生,褚时健说:“我的一生经历过几次大起大落,我不谈什么后悔、无悔,也没有必要向谁去证明自己的生命价值。人要对自己负责任,只要自己不想趴下,别人是无法让你趴下的。”
  对自己负责,大概就是人生最好的结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4 13:36, Processed in 0.639601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