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544|回复: 0
 飞翔 发表于: 2017-4-11 08:45:00|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少数民族] 贵州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探究

 [复制链接]
源自:贵州民族报  : 欧阳丽
  经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专家委员会评审认定,到2014年截止,全国共2555个村寨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其中贵州426个,占全国16.7%,居全国第二,其中黔东南292个,黔西南4个,安顺34个,遵义13个,贵阳3个,铜仁74个,六盘水5个,毕节1个。
  目前,贵州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已经受到高度重视,且有的村落在发展旅游方面已逐渐成熟,有的正在处于起步阶段,也有的还未采取任何保护和发展的措施,这些保护和发展形式,使贵州传统村落也显现出了以下几方面问题:
  建设性破坏。包括居民自己改建新房屋或修补旧建筑未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而导致的传统建筑风貌的破坏、政府对村内基础设施建设的修建对传统历史要素拆除的破坏,还有就是投资建设者在该传统村落建设控制地带或某些传统要素上投资建设与历史文化不相符或破坏历史要素原貌的建设性破坏。
  保护性破坏。保护部门不明确,出现某单一文化由多部门管理的现象,而各部门又按照自己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导致保护方法冲突的产生;有的传统村落被相关部门静态保护起来,原居住村民已搬离村内,村内不再有人居住,没有人居住的传统村落渐渐地失去了传统村落的灵魂。
  旅游性破坏。该破坏在发展旅游时就已注定产生,只是破坏程度大小和破坏速度快慢而已。由于旅游业的开发当地居民自己对商业的投入或商业环境的影响,渐渐地开始失去了该地区、该民族原有的朴实和热情,慢慢地转换变成了看中经济利益的商人;游客的蜂拥而至,不同兴趣、不同爱好、不同职业及不同教育程度的游客都会给村内的传统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自然性损毁。由于村民对自己历史文化、民族文化认识和了解的匮乏,未对传统村落文化引起重视,他们认为这只是他们的日常生活行为和习惯,另外与大城市里的文化和生活相比,自己还会表现出自卑,这也是相关部门对民众文化认识宣传和培训的缺失,应该加强该方面的工作,加大文化教育的投入,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觉和自信。
  贵州传统村落由于受当地民族历史、信仰、生产生活方式、防御以及地理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村落的空间形态和民俗文化也各不相同。如村落空间形态,建在山坡上的就有以下类型:山腰顺势分层筑台型村寨、顺势架空生态型村寨、河谷坡地型村寨、横跨山脊顺山就势而为的村寨;受山地河流影响形成的村寨类型:河谷阶梯型村寨、弯曲河谷型村寨、迂回扇形村寨、半岛台地型村寨。除了村落空间整体形态,当然村落内巷道,还有由建筑高度形成的天际轮廓线也是村落的历史发展和地方特色,应通过借助当地村规民约及制定相关规定和条例加强保护,并严格控制和监督。
  传统村落内的历史环境要素主要包括传统民居、公共建筑、巷道、古树、古井、古桥和古城墙等,一切与当地历史文化有关要素,都需要尽可能地进行原貌保护和修复。新建公共建筑必须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和批准,必须符合村内历史或当地居民的民族文化,不能照搬照抄,修建出不符合当地民族文化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即便是相关部门所修建的公共设施也应不破坏历史要素且尽量与村内环境和文化相协调。传统村落内,不管是非物质文化还是物质文化都要是当地居民或是当地民族自己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自己所创造的、拥有的或是使用的。经证明不是自己民族或当地居民的,但是又在当地存在或是普遍表现或是使用,应当加以注明和解说。采访传统文化的继承人或是掌握者,对他们进行保护文化和发展文化等方面的思想教育及鼓励,然后将村内的传统文化及相关人士进行统计和汇编,最后让村内所有居民都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并对外进行宣传,提高自己的民族文化意识。
  笔者认为,贵州传统村落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政府引导,民众参与。开启自下而上保护模式,通过政府引导,民族参与,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通过民众的积极参与,活跃传统村落内的民族氛围。加强村内居民对社会变化和发展的认识,及科学技术和知识的培训,与社会发展的步伐同步,但始终不忘记自己的传统文化并尽量运用到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中。
  借助外力,减少压力。如果传统村落的发展只依靠政府和当地居民,发展和保护工作的推进速度及执行力度将会受到资金及策略考虑不周全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通过借助社会团体组织、投资商、相关学者及媒体等各方面的共同关注,政府的引导,村民的自主参与,改变传统的由政府部门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增强传统村落保护的活力。
  完善设施,留住游客。将村内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电力、网络设施等完善,满足当地居民对目前社会发展成果的享受。同时政府鼓励和引导并管理当地居民对第三产业的投入,对具备相关投资居民贷款实行利息优惠政策,满足外来游客居住、购物、娱乐、休闲等方面的要求。
  自强不息,自力更生。加强居民文化素质、民族技艺和科学技术的培训,增强居民文化遗产保护的知识,提高居民文物保护的意识,保证保护工作的正常进行,促进正确保护方法的具体实施,促进正确保护理念的贯彻。民族传统技艺的提高,可以提高居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传统村落内具有很多祖辈们留存下来的宝贵财富,这些宝贵财富形成了当地的特色社会资源,对其合理地保护和利用,既增强传统村落内居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还改变了其收入方式和生活质量,更有利于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目标的实现。
  (本文系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成果

@ 联系方式
  贵州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飞翔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飞翔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3-29 15:17,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