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692|回复: 0
 飞翔 发表于: 2017-5-12 10:45:01|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少数民族] 共享发展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

 [复制链接]
源自:中国民族报  : 彭谦 李阳
  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之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路基础”“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在国际上倡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当前我国民族工作的重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坚持共享发展,就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指导思想,通过坚持共享发展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在共建共享发展中使各民族获得更多荣誉感和归属感,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伟大目标,这是加快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关键。笔者认为,在坚持共享发展、加快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过程中,经济共享是利益之本,文化共享是精神之根,民生共享是情感之托。
  一、经济共享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利益纽带
  
  “不患寡而患不均”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社会心理,也是炎黄子孙对共享的初级理解。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就立志带领各族人民走共同富裕之路。1945年毛泽东指出:“领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使农民群众共同富裕起来。”1992年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当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享发展理念,旨在消除贫困,追求以民富优先,带动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今已进入最后决胜阶段,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是国家扶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这是新时代背景下党中央实现各民族全面小康的坚定决心,全面脱贫,共享小康,任务光荣而艰巨。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演变中,各民族间相互往来、互通有无、相互依存,早已形成了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各民族间已形成经济上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利益格局。30多年来,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发展不均衡也随之突显。在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如果忽略经济利益的因素,那么中华民族共同体将面临失去根基的风险。从经济层面推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应解决好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发展的边缘化困境并协调好民族经济的均衡发展,在把“蛋糕”做大的同时,更需要考虑如何把“蛋糕”分好。经济共享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起经济互助的机制和体制,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大战略给民族地区带来的发展和契机,做好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脱贫工作。扶贫工作不能仅限于“物质上的贫困”,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贫困”。在扶贫内容上,既要扶贫,更要“扶智”和“扶志”,变暂时“输血”为持续“造血”,激发民族地区内生源动力,实现民族地区由“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的根本转变。经济发展是为了各族人民,发展成果由各民族共享,发展也需要各民族同心协力,砥砺前行,在民族互惠中进入经济互助的良性循环,凝聚各族人民的共同体意识,从经济利益维度培育相互依存、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文化共享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精神纽带
  
  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是根本,中华民族认同的核心是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没有对中华文化的深层次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就没有了立命之根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由每一个民族个体和其文化内容凝聚而成,是各民族共建中华民族、共享中华文化的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各民族的共同体,也是各民族各地区文化交融共享的共同体。
  中华民族不同成员之间需要有相互连接的文化纽带,文化纽带是中华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精神纽带,这个纽带正是各民族共享的历史传统文化和共建现代“一和多”的文化形式。从共享的历史文化记忆部分来看,贯通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应包括几个“共同”,即56个民族共同开拓了中华民族的生活空间,共同反抗侵略和分裂势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共同建设了伟大的祖国,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这个过程中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需借助集体记忆,借助这些共享的传统和对共同历史经历的认识,与时俱进地促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从共享现代化文化建设来看,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共有文化建设的参与使各民族传统文化、中华文化和现代文化相融合成现代“一和多”的文化形式。“一和多”的文化建立在各民族最为基本的文化共识和相互包容的基础之上,也就是以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作为价值导向的。所谓“求同”,即打造加深民族共识,从各民族传统文化中凝练出各民族认同并遵循的价值共识,这个共识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凝练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的内核,也是引领多元文化发展的重要精神纽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现代文化的“一”,这个“一”是各民族在发展中认同和接纳的文化共识,是作为各民族平等对话、和睦相处的基础依据。所谓“存异”,即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要学会尊重和欣赏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和不同,让各民族了解彼此的文化精髓、文化传统和文化禁忌,相互借鉴学习,“多”元的文化实现了民族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包容性发展。中华文化是各民族的集大成,共享历史传统文化和共建现代“一和多”文化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是从根本上加强文化认同,筑牢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三、民生共享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情感纽带
  
  共享着重要解决的是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社会主义事业是最广大人民的事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保证人人享有发展机遇、享有发展成果。因此,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的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民生问题始终是国家心头所系的大工程,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生活是不是得到改善,是否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中,各民族经历了数次迁徙碰撞,最终初步形成了分布上交错散居、情感上不断接近的生活共同体。改革开放以后,各民族进入跨区域大流动活跃期,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散居的居住格局更为凸显,这进一步推进了各民族的相互交往、交流和交融。但由于民族文化敏感、社会资源排斥、社会心理疏离等原因,各民族在跨区域流动中还存在集体排斥、认同危机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在当前民族事务治理中,尤其是城市民族工作中,要做好民生工作,让各民族实现共享发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社会生活改善民生的层面来看,可从四方面着手:第一,让各民族共享公平优质的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民族地区教育和城市少数民族教育问题需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持续关注。第二,让各民族共享平等就业创业的权利。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要为各民族创造公平共享的就业机会和环境,维护好各民族的合法权益,保障少数民族平等就业权利。第三,让各民族共享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准之一,要建立健全民族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早日实现各地区各民族全覆盖共享有。第四,让各民族共享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加大民族地区医疗服务投入,改善民族地区因病致贫返贫现状,建立覆盖民族地区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解决好民生问题,就是最大限度地凝聚了各民族力量,从情感上培育了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结语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是关系到国家稳定、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宁的重要问题,当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历史文化记忆淡化、民族利益博弈加剧、精神家园失落、社会排斥凸显等诸多问题。共享发展理念是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即坚持国家共享发展理念,将该理念的落地实践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有机结合,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共同奋斗,同心筑梦,让各民族共享体面而富有尊严的生活成为现实。
  【本文是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调创新中心(中央民族大学)阶段性成果;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21世纪初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调查──南宁市横县新福镇(壮族)精准扶贫研究》(项目编号:2017MZSCX—DC01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社会扶贫发展与减贫研究》(项目编号:2016M601213),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十三五”期间民族地区社会扶贫发展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6~GMC—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飞翔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飞翔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3-28 17:24, Processed in 0.187201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