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1140|回复: 0
 飞翔 发表于: 2017-6-23 10:45:02|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少数民族]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

 [复制链接]
源自:中国民族报  : □ 孙英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涵养健康的大国国民心态视角探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意义深远。健康的国民心态有助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们坚定的价值导向,要像一根坚韧的红线贯穿理论研究、政策融入、国民受惠,进而在人们的内心产生观念共振,造就健康的国民心态,最终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健康大国国民心态
  一个国家的国民心态的形成是涉及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现实经济社会发展等多个维度、多种因素集合而成的极其复杂的过程,健康的国民心态表现为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宽容务实等,不健康的国民心态则显现为自卑自弃、冲动斗狠、狭隘浮躁等。价值观是人的个性心理结构的核心因素之一,影响着人的行为选择的倾向性,反映着人的认知和需求状况,最终决定着人的心态。一个社会如果价值观多元分化、丧失价值共识,必然导致国民心态朝着不健康非理性的方向发展。一个社会在价值观上达成共识、产生共振,人们会理性宽容,国民心态必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经过近4年的宣传教育、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我们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无论在街道还是在厂矿,都能看到这24字的标语、漫画、解读,很多城市要求其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这一切举措提高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也为进一步涵养与构建健康的国民心态从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开了个好头。
  二、健康大国国民心态促进民族团结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这个共同的理想信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表现在国民心态上应是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宽容务实,这样的心态有助于各民族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唯有如此各民族才能“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由24字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及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其中每一个观念都承载着人类丰富的思想智慧。要讨论其与国民心态养成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关系,不能笼统地说,而应逐一讨论,在此仅以“平等”“民族平等”为例进行考察。国民以及国民心态也不能笼统地说,为更好地说明问题,将国民分为理论研究者与非理论研究者、社会管理者(领导干部)与被管理者(普通群众)两组进行考察。
  三、三个视角与三种责任
  首先,从理论研究者视角看。作为理论研究者,要从理论上厘清“平等”“民族平等”的内涵、类型、价值、原则等等,并从学理上论证“平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依据及实现途径等,论证“民族平等”作为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这就要求研究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精准的把握,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何谓平等?法国《人权宣言》给出的定义是:“平等就是人人能够享有相同的权利。”我国《辞海》说:“平等是人们在社会上处于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这是否意味着,一切人所享有的一切权利都应该完全平等呢?显然不是。这里涉及一个权利的分类,即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享有的权利分为两类:基本权利和非基本权利。其中基本权利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的、起码的、最低的权利,是满足人们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基本的、起码的、最低的需要的权利,如享有生存权、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言论自由等;非基本权利则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比较高级的权利,是满足人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比较高级需要的权利,如吃美食、穿品牌、成名成家等。人们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享有的权利平等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方面,人人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应该完全平等;另一方面,人人所享有的非基本权利应该比例平等。同样,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基本含义为各民族之间只有大小、强弱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优劣之分,各民族一律平等,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其次,从社会管理者视角看。作为社会管理者,要在正确理解把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将“平等”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平等”这一基本原则融入到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来。在政策制定层面,厘清当前我国人民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基本权利有哪些,目前的民族政策法规中是否有与完全平等的原则相悖的条款,并将这些条款按程序修改完善;厘清在人们享有的非基本权利分配中,是否做到了比例平等。如在民族干部的选拔任用问题上、中小学生择校问题上、少数民族群众看病就医问题上等等,各项条例中是否有与平等原则相悖的条款,是否能因为与“平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符而得到相应的修改完善。在政策执行层面,执行者能够真正理解领悟政策中所蕴含的平等价值观念和民族平等原则的深刻内涵,并在执行过程中将其发扬光大。毛泽东有句至理名言:“当正确的政策方针制定之后,干部是关键!”那么,民族干部更是我国民族政策执行能否到位的关键。一个好的政策要经政策的执行者(社会管理者、各级领导干部)的正确执行才能真正达到政策的预期目标,否则,再好的政策若不能得到贯彻实施,最终也只是一纸空文。社会管理者在思想上要与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并一以贯之地去贯彻执行,执行政策的过程即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
  第三,从全体国民视角看。作为非理论研究者和社会被管理者,他们是平等观念的享有者、民族平等原则的受益者,享有者中同时包括理论研究者和社会管理者,即全体社会成员、包括56个民族在内的全体国民都是平等观念的享有者和民族平等原则的受益者。如全体国民都能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感受到“平等”的氛围,每个国民都平等地享有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取得的成果,平等地享有政治权利、经济权利。人人享有平等,人人感受到平等。此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根红线就从观念层面的倡导贯穿到政策的制定、执行,最后落实到每个国民的内心,价值观的共振才能产生,它的巨大的凝聚力方能显现,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宽容务实等健康的国民心态能够自然天成,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也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四、健康国民心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从上述分析可知,大多数国民是由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的切身利益而接受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如果他们天天看到平等、民族平等的标语而感受不到平等的机会、平等的对待,他们会是什么心态,一定是自卑、抵触和仇恨的心态,并由此导致伤害行为;如果他们能够在生活工作中切身感受到有平等机会、被平等对待,他们就会是自信、宽容和友爱的心态,由此产生团结互助的行为。对于理论研究者这个群体,心态比较复杂。作为研究者有责任和义务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理论,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但是,如果他们每天研究“平等”,深谙平等的内涵、规律和原则,而在实际生活工作中感受不到平等对待,他们的心态就会浮躁、怀疑,对于社会上出现的错误思潮就会丧失辨别力,甚至随声附和走向反动;如果他们在生活中感受到与理论研究相一致的平等对待,他们便会坚决捍卫这一理论,为民族团结事业作出更多的理论贡献。社会管理者的心态最为复杂,这个群体的心态是最为关键且具有决定意义的。社会管理者,也就是政府部门的各级领导干部,他们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弘扬者,又是感受者、受益者,这个群体的心理素质、理论功底、政策水平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产生共振,民族理论能否被社会认可。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好干部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就非常必要和及时。只有各级干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广大国民才能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的益处,才能信任政府,接受并认同政府所倡导的价值观。如果各级领导干部辛勤工作,却享受不到“平等”价值观带来的益处,便可能产生扭曲心态,滋生腐败,害国害民也害了自己,更会破坏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我国国民心态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密切相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作为社会主义大国坚定的价值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根红线需要从理论研究、政策融入、国民受惠进而在人们的内心产生观念共振,健康的国民心态方能形成。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支柱的健康国民心态,在对待民族关系上,就能自觉做到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形成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为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央民族大学)成果;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项目号:16BKS08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研究”阶段性成果。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飞翔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飞翔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3-29 03:13, Processed in 0.1716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