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575|回复: 3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食材打脸中国专家:被世卫拉黑的反式脂肪 就藏在你常吃的几种食物里

 [复制链接]
反式脂肪酸风险被夸大?专家:风险可控 应科学看待
源自:新华网
“2017专家解读反式脂肪酸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新华网 李江摄

  新华网北京6月22日电(胡可璐)近年来,关于“反式脂肪酸存在很大健康风险”的新闻频频见诸媒体报端,使人们谈“反式”而色变。那么,反式脂肪酸真有那么可怕吗?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反式脂肪酸?6月22日,由新华网·中国食品辟谣联盟与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共同主办的“2017专家解读反式脂肪酸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
  来自中国粮油学会、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北京工商大学等单位的权威业内专家,就当前反式脂肪酸的大众认知、由来和危害、摄入水平以及研究、应用情况等进行一一澄清和解读,为公众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神秘面纱,真正了解科学真相。

我国居民反式脂肪酸摄入量远低于限量值
  近日,有个别媒体对反式脂肪酸的泛滥和危害进行了夸大报道,其他媒体持续进行报道和炒作。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朱念琳表示,对于反式脂肪的错误宣传,给老百姓造成了恐慌,也让企业和行业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
  “实际上,焙烤食品的相关原料──人造奶油、氢化植物油、植脂末、起酥油、代可可脂等并不直接等同于反式脂肪酸,它们之间不能划等号。”朱念琳说。
  那么反式脂肪酸来自于哪里?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介绍,反式脂肪酸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天然食物,二是加工过程。“我们吃进去的反式脂肪酸大约有29%来自牛羊肉、奶制品,其余71%来自于各种加工食品。调查显示,中国人吃进去的反式脂肪酸有接近一半来自于植物油,牛羊肉和奶制品也有较大比重。糕点、面包、饼干曲奇贡献率不足5%。”
  对于反式脂肪酸的危害,钟凯表示,其危害真正有科学依据的,就是过量摄入可以增加心脑血管患病的风险,这是非常明确的。比如降低“好的”胆固醇,增加“坏的”胆固醇。但目前还没有充足的证据表明反式脂肪酸会导致其他方面的危害。“当然猛吃蛋糕会发胖,但不是因为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要一丁点不吃几乎做不到,因为牛羊制品和奶制品里就有。”
  2013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发布了《中国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报告。报告显示,中国人平均每天吃的反式脂肪是0.39克,通过膳食摄入的反式脂肪酸所提供的能量占膳食总能量的百分比为0.16%。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或地区相比,我国的反式脂肪酸供能比最低,也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值(小于1%)。
  “总体来说,反式脂肪酸对我国居民总体健康风险很低。”钟凯说。

氢化植物油脂不等于反式脂肪酸
  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会长王瑞元介绍,植物油氢化技术起初是替代“不健康”的猪油作为“起酥油”,运用在食品工艺中。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教授曹雁平则指出,氢化植物油脂的特点是熔点高、氧化稳定性好、货架期长、口感好,易储存,可以满足现代食品工业要求。主要应用于焙烤食品和糖果行业,也可应用在饮料、冰激凌、煎炸等其他一些食品领域。
  “氢化油在食品工业中有很多具体的应用,很多人把它和反式脂肪酸划等号,是错误的。经过工艺改良,完全可以把氢化油脂当中的反式脂肪酸去掉。”曹雁平说。
  值得注意的是,植物油不完全氢化才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如果完全氢化就不是反式脂肪而是饱和脂肪。“鉴于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降低、去除反式脂肪酸的工作迅速开展起来”,王瑞元表示,目前,通过新工艺以及现有工艺改进等手段,氢化油已经被逐步取代,几乎可以说,经过全氢化的油脂不含反式脂肪酸。
  “很多人误认为人造奶油含有反式脂肪酸,天然奶油是健康的。然而,根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天然奶油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平均为2.53%,而人造奶油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平均为2.18%。”王瑞元表示,现在多数食品专用油脂生产厂商已经改进或采用了新的生产工艺,产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普遍较低。行业协会也积极推动食品生产企业使用反式脂肪酸含量低或不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用油脂。氢化油脂中的反式脂肪酸问题应该不是一个令人“谈虎色变”的问题,应该客观对待。

反式脂肪酸健康风险可控 应科学看待
  有关各国反式脂肪酸的管理措施,钟凯指出,可以分为两种手段。一是通过标签标示管理,如强制或自愿标示,即在食品标签上标示反式脂肪酸含量,并对其声称进行要求,我国就属于这一类。美国规定是每份食物中反式脂肪酸不超过0.5克可以标示为零,欧盟则采取自愿标示。二是膳食建议,建议本国居民反式脂肪酸摄入量要尽可能的低,或不超过某一水平,如荷兰。还有个别国家作出了含量限制,如丹麦规定所有市售油脂中反式脂肪酸不得高于2g/100g。
  王瑞元表示,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控制,需要政府、行业、企业、新闻媒体等共同努力,推动国家反式脂肪酸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不断优化完善生产配方,探索新工艺,开发低反式脂肪酸新产品,为我国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健康的食品。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红英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红英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红英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红英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红英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红英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中国藏文化交流团在比利时与各界人士交流 召回落地 阿斯顿·马丁“低头”
4# 金佛山
 大惊失色 发表于: 2018-5-26 23:01:00|只看该作者

被世卫拉黑的反式脂肪 就藏在你常吃的几种食物里

源自:央视财经
原文标题:[健康]被世卫组织拉黑的“反式脂肪”,就藏在你常吃的这几种食物里

  要说哪种营养成分最遭人“嫌弃”,恐怕非脂肪莫属了。而在脂肪的族群里,最让营养专家讨厌的,一定是“反式脂肪”了。
  5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各国5年内彻底消除食品中的人造反式脂肪。

  消息一出,引来很多国内消费者关注。反式脂肪从哪儿来?如何远离反式脂肪?权威营养专家教你科学避开反式脂肪的健康陷阱。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教授 马冠生
  食品安全博士、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钟凯
  上海华东医院营养科主任营养师 陈霞飞
  大连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 王兴国

反式脂肪藏在哪儿?
  反式脂肪又称反式脂肪酸,是一大类含有反式双键的脂肪酸的简称。它有两大源自:
  1. 天然食物
  主要是反刍动物,如牛羊肉以及乳和乳制品。因为在反刍动物的胃里有很多细菌参与消化过程,会发酵产生反式脂肪。
  数据显示,每100克生鲜牛羊肉含反式脂肪0.40克,液态奶0.08克。另外,根据妈妈们膳食结构的不同,母乳中或多或少会有少量反式脂肪。

  2. 加工食品
  主要包括部分氢化的植物油、精炼的植物油、长时间的高油温烹饪。
  经过部分氢化的植物油,常温下是半固体,具有耐高温、不易变质、能增添食品酥脆口感、易于长期保存等优点,因此被大量用于加工食品中。
  总体来说,反式脂肪酸在天然食物中较少,主要来自氢化油。凡食品标签配料表中标注“氢化植物油”“起酥油”“植物奶油”……而且没有明确注明花生油、菜籽油、棕榈油等的,基本就是氢化油,这类食品主要有:
  脂肪含量高的面包:起酥面包、丹麦面包、奶油面包等。
  油炸食品:麻花、油条、汉堡、月饼、方便面等,还有一些零食,比如膨化食品、薯条薯片、江米条等。
  高脂肪零食:饼干、泡芙、薄脆饼、油酥饼、蛋黄派或草莓派、奶油蛋糕、奶油夹心饼等。
  以“植脂末”或“奶精”命名的食品:咖啡伴侣、珍珠奶茶等。

每年50万人死于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可谓美食背后的健康杀手。研究证实,它会增加人们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据世卫组织估计,每年有50多万人因摄入反式脂肪而死于心血管疾病。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反式脂肪会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同时还会提升甘油三酯和脂蛋白的水平,这三点都与心脏病相关。
  它还能降低起保护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会让血小板更加黏稠,容易形成血栓,导致心脏病等。
  相比其他食物,反式脂肪会带来2倍、3倍,甚至是4倍的严重危害,导致心脏病发病率升高。
  关于反式脂肪和肥胖、癌症、糖尿病、生长发育、生殖健康、阿尔茨海默症、抑郁、暴力倾向等健康效应的研究确实有一些文献报道,但是研究的结果并不一致或证据不充分,因此学术界尚无定论。学界的共识是,反式脂肪不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对健康有明显的潜在危害。

每天摄入量不可超过2.2克
  反式脂肪对健康的危害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只要不多吃,对健康的风险是可控的,关键是要控制量。
  为避免过量摄入反式脂肪带来的风险,世界卫生组织曾建议反式脂肪的供能比应低于1%,这对于一个每天需要摄入2000千卡能量的成年人来说,大约相当于吃2.2克反式脂肪。


3个技巧避开反式脂肪
  1. 控制植物油的使用量
  调查显示,中国人吃进去的反式脂肪大约有29%来自牛羊肉、奶制品,接近50%来自于植物油,其余来自其他加工食品。
  虽然植物油的反式脂肪含量比黄油、奶油低不少,但是中国人吃奶油、黄油少,吃植物油多,因此中国人要注意控制烹调中植物油的使用量。

  2. 学会看食品配料表
  氢化油脂在标签配料表中常见的“马甲”包括:
  氢化XX油、
  部分氢化XX油、
  XX起酥油、
  人造XX油、
  麦淇淋、
  植物黄油、
  酥皮油……
  消费者在购买包装食品时,若配料表中包括上述成分,要多留意标签上的营养成分表,可以选择不含反式脂肪或反式脂肪含量较低的食品。


  3. 避免油温过高
  烹调时,应避免油温过高和反复煎炒烹炸。
  油温应控制在150℃~180℃,锅中放油的同时,可以把一根筷子插入油中,或放一小条葱丝,当筷子、葱丝四周冒出较多小气泡时,就可以下菜了。
3# 峨眉山
 谁说的等待 发表于: 2018-5-16 16:42:00|只看该作者

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各国 5年内食品禁止添反式脂肪

源自:新华网
  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各国 5年内实现摆脱在食品中添加反式脂肪的目标。美联社报道,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定于14日在日内瓦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呼吁各国行动起来。美联社援引世卫组织营养促进健康和发展司司长弗朗西斯科·布兰卡的话说:“反式脂肪是一种有害化合物,无需多大成本就能轻松去除,且不会对食品质量产生任何影响。”
资料图
  反式脂肪除一小部分是天然存在,主要从植物油氢化处理过程,如人造奶油和起酥油生产过程中产生。它可以延长食品保质期和改善口感,常见于炸薯条、甜甜圈等烘烤和煎炸食品。研究显示,大量摄入反式脂肪可破坏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世卫组织建议,每天摄入热量中来自反式脂肪的热量不应超过 1%。
  丹麦、美国和另外 40多个高收入国家自 2003年起陆续出台政策,朝停止在食品中添加反式脂肪的目标努力。世卫组织多名官员认为,鉴于很多国家已经行动起来,全球有望 5年内实现目标。布兰卡说,世卫组织现阶段着力推动中低收入国家向反式脂肪宣战。
2# 四姑娘山
 楼主|红英 发表于: 2017-6-24 09:35:00|只看该作者

反式脂肪酸健康风险大?专家解疑释惑:风险可控

源自:中国新闻网
  2017专家解读反式脂肪酸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主办方供图
  中新网北京6月22日电(记者:杜燕)近年来,关于“反式脂肪酸存在很大健康风险”的新闻频频见诸媒体报端,使人们谈“反式”而色变。反式脂肪酸真有那么可怕吗?今天,业界专家在京就当前反式脂肪酸的大众认知、由来和危害、摄入水平以及研究、应用情况等进行一一澄清和解读,让公众真正了解科学真相。
  在今天举行的“2017专家解读反式脂肪酸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朱念琳表示,对于反式脂肪的错误宣传,给老百姓造成了恐慌,也让企业和行业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
  “实际上,焙烤食品的相关原料──人造奶油、氢化植物油、植脂末、起酥油、代可可脂等并不直接等同于反式脂肪酸,它们之间不能划等号。”朱念琳说。
  那么反式脂肪酸来自于哪里?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介绍,反式脂肪酸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天然食物,二是加工过程。“我们吃进去的反式脂肪酸大约有29%来自牛羊肉、奶制品,其余71%来自于各种加工食品。调查显示,中国人吃进去的反式脂肪酸有接近一半来自于植物油,牛羊肉和奶制品也有较大比重。糕点、面包、饼干曲奇贡献率不足5%。”
  对于反式脂肪酸的危害,钟凯表示,其危害真正有科学依据的,就是过量摄入可以增加心脑血管患病的风险,这是非常明确的。但目前还没有充足的证据表明反式脂肪酸会导致其他方面的危害。“反式脂肪酸要一丁点不吃几乎做不到,因为牛羊制品和奶制品里就有”,“总体来说,反式脂肪酸对我国居民总体健康风险很低。”
  应用于焙烤食品和糖果行业的氢化植物油脂,也可应用在饮料、冰激凌、煎炸等其他一些食品领域。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教授曹雁平指出,氢化油在食品工业中有很多具体的应用,很多人把它和反式脂肪酸划等号,是错误的。经过工艺改良,完全可以把氢化油脂当中的反式脂肪酸去掉。”
  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会长王瑞元也表示,鉴于降低、去除反式脂肪酸的工作迅速开展起来,目前,通过新工艺以及现有工艺改进等手段,氢化油已经被逐步取代,几乎可以说,经过全氢化的油脂不含反式脂肪酸。
  王瑞元表示,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控制,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媒体等共同努力,推动国家反式脂肪酸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不断优化完善生产配方,探索新工艺,开发低反式脂肪酸新产品,为我国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健康的食品。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6 04:20, Processed in 0.842402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