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1053|回复: 0
 飞翔 发表于: 2017-6-26 14:45:00|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少数民族] 新常态视域下朝鲜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

 [复制链接]
源自:中国知网  : 孙皓
摘 要:
  中国朝鲜族作为迁入民族,在百余年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别具地域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但受现代化进程的多元影响和外在环境的深刻变化,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面临诸多发展困境,体现在音乐、舞蹈、体育等多个方面; 经对朝鲜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陷入困境的原因分析,主要与传统文化生成发展的社会环境发生变化、资金短缺及传承人出现断层密切相关; 结合朝鲜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未来发展,应从社会环境培育、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及强化传承人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朝鲜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质量水平。
  中国朝鲜族不是在中国境内土生土长的,而是自近现代以来陆续从朝鲜半岛迁入的。虽然不过百余年时间,但勤劳勇敢的朝鲜族人在白山黑水之间逐渐发展了以稻作生产为主业的农耕文化,并形成了以农乐舞、荡秋千、顶翁、黄牛节等为特色的民俗传统文化。其中,“中国朝鲜族农乐舞被确定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唯一列入的农耕文化遗产”[1]。近些年来,随着朝鲜族地区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尤其是随着外来文化的深刻影响和多元作用,朝鲜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压力。有鉴于此,本文在对朝鲜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现实困境、产生原因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意在新常态视域下如何推动民族传统文化实现创新保护进行实质探讨。

一:朝鲜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面临的现实困境
  中国朝鲜族重点居住在东北三省,少部分散居于山东、北京和内蒙古等省( 区、市),目前有183万多人,有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等自治地方。中国朝鲜族传统文化既包括迁入前的民族固有文化,同时融合了中华民族的要素,最终形成了不同于朝鲜、韩国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朝鲜族文化[2]。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朝鲜族地区外向化力度的不断加大,部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逐渐处于濒危状态,涉及语言、风俗、体育、技艺等多个文化层面。若不加以有效传承和创新保护,某些特色传统文化将从我们的视野中永久消失,这就是当今朝鲜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1.音乐方面。作为一个能歌善舞的伟大民族,中国朝鲜族常以音乐等形式来抒发个人的内心感受或表达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尤其是民歌( 谣) 结构精炼严谨,形象生动完美,旋律明快流畅[3]。但随着朝鲜族人思想观念的更新转变,“原本那种朝鲜族民谣特有的腔调已经慢慢地被融合……就连歌词内容也由原来的朝鲜族的历史传说、故事而转变成带有歌颂性质的、功利性质的等等”[4]。另从黑龙江省绥化市部分朝鲜族村来看,曾经唱过的《卖花姑娘》《桔梗谣》《阿里郎》《鸟打铃》等歌曲,如今已成为老年人的美好回忆,没有人再提起那些动听的旋律和欢快的舞姿[5]。还有像朝鲜族的奚琴( 亦即二胡或胡琴) 演奏等民间表演形式同样日渐冷落,目前已处于后继乏人的濒危状态。可以说,带有浓郁地域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并与古老的民俗文化活动密切关联的传统音乐文化渐次被人们所淡忘,这并非是一时一地之个案而是具有普遍性,持久的“集体性失忆”将使朝鲜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固有基因发生变异,甚至发生实质性改变。
  2.体育方面。朝鲜族传统体育是指他们在长期的稻作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带有地域民族文化特色的各类游乐活动的总称,如我们熟知的荡秋千、摔跤、拔河及顶罐等具有很强的娱乐性、情趣性和益智性。随着朝鲜族人娱乐形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他们不太喜欢上述曾经给族民带来无穷乐趣的传统体育项目,这些项目几近消亡[6]。从朝鲜族聚居区来看,部分朝鲜族学校出于参加少数民族运动会的现实考虑还有重点地部分传承,而顶水缸竞走、摔跤不是少数民族运动会的比赛项目,已经很少能看到了[7]。有学者在对朝鲜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深入调查后认为,拔河比赛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它之所以逐渐在逐渐消亡,主要是由于参与人数众多且赛程较长,在现今越来越趋向个体化的社会,这种集体运动就更加难以组织[8]。
  3.语言方面。民族语言既是民族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民族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纽带。朝鲜族地区虽然十分重视朝鲜语的传承保护工作,但受语言环境缺失等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朝鲜语依然面临不少发展难题。有学者调查统计,延边朝鲜族小学生和中学生流入汉族学校就读的现象日益严重,2002年为小学生13.7%,中学生12.7% ;2008年为小学生31%,中学生为 40%[9],显示有三分之一的小学生和近一半的中学生到汉族学校就读且逐年增加,由于他们在汉语境中进行信息交流,这对朝鲜语的传承发展无疑产生负面影响。另外,由于大量朝鲜族学生到汉族学校就读,使得朝鲜族中小学校生源十分紧张,一些学校不得已只好合并或关闭。以延边地区为例,1998年延边州的专设朝鲜族小学 121 所,初中 40 所; 而到了 2011年仅剩下小学 27 所,初中 17 所[10]。这不但破坏了朝鲜语业已生成的发展语境,而且使朝鲜语的传承发展面临现实危机,更不用说传承保护朝鲜族优秀传统文化。
  4.舞蹈方面。舞蹈是以人的“肢体语言”为架构借以表达思想情感的行为艺术,朝鲜族舞蹈在继承传统、兼收并蓄、吐故纳新的基础上,以传统巫俗或民俗舞蹈为支撑,逐渐形成了以农乐舞、剑舞、长鼓舞、鹤舞等为代表的具有“白衣民族”文化特色的舞蹈艺术。随着现代、时尚的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发展,部分传统舞蹈因“不合时宜”而渐次被朝鲜族人所遗忘。其中,盛极一时的象帽舞很少有人专注地练习,一些绝技有失传的危险[11]。巫舞作为朝鲜族特色舞蹈蕴藏着丰富的美学和哲学思想,被称为“朝鲜民族的根文化,民族文化之源,母体文化”[12],大体经历由娱神娱鬼的宗教祭祀性质向娱人娱民的大众舞蹈形式的转化过渡。但时至今日,“朝鲜族巫舞艺术已很难看到、听到。古老而极具有价值的民间朝鲜族巫舞文化转眼不复存在”[12]。另外,绩麻舞、僧舞等同样作为反映朝鲜族人生活场景和僧侣生活的古老舞蹈,其受众群体已经越来越少,已经处于濒危消亡状态,这一点是谁也不愿看到的。

二:朝鲜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存在问题原因剖析
  朝鲜族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所展示的文化现象、揭示的文化基因、体现的文化主题、蕴含的历史文脉厚重而多元,成为朝鲜族人凝聚民心、图强奋进的重要精神力量。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观念的更新,朝鲜族传统文化在接续传承上面临一系列发展难题,究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有:
  1.传统文化生成发展的社会土壤已发展质变。朝鲜族传统文化的生成发展是与古老的稻作生产、社会生活以及宗教信仰等息息相关的,如今这些生成环境均已发生质的改变,对传承发展朝鲜族传统文化无疑产生滞阻作用。一是生产形式的改变。古代朝鲜族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他们以稻作生产为主业,一年四季“面朝黑土背朝天”。在生产之余的闲暇之时,他们有时以生产过程中的某些习惯动作为创作元素,以休闲娱乐的歌舞表演抑或讲故事的调侃方式及至力量对决的比拼形式艺术地再现生产场景,从而为民族传统文化提供了生成发展的源泉动力,一些民间歌舞、民歌民谣乃至游乐项目正是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下生成发展了。而今,随着朝鲜族地区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许多朝鲜族人开始放弃传统的稻作生产而外出打工,一些稻田开始转包它人耕种。加之现代农业机械的普遍推广以及喷洒农药等,无形中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劳动时间,使得他们可以腾出更多时间从事其他产业。正因为生产环境的变化、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稻作生产形式渐次被新的生产形式所取代,那些与传统稻作生产关联密切的文体项目逐渐被族民所淡忘是很自然的事情。二是生活方式的变化。过去,朝鲜族妇女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包括纺纱织布、做饭做衣、照顾老小,等等。她们同样把生活中的某些事项进行艺术加工,创造了别具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诸如顶罐走等体育项目、绩麻舞等舞蹈项目及带有生活乐趣的民歌民谣,为茶余饭后、节庆期间的休闲娱乐提供了自娱自乐的文化元素。随着朝鲜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许多朝鲜族家庭已搬进城镇小区,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视机、电脑、手机、微波炉等家用电器开始走进千家万户,使得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比如看电视、玩游戏、跳广场舞及参加各种文体活动,传统的游乐项目显得不合潮流,人们很少主动参加曾经影响无数代朝鲜族人的传统娱乐项目。三是宗教信仰的转变。朝鲜族曾有过自己的原始崇拜思想,因信仰崇拜所形成的祭祀礼俗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样是深远的,包括巫舞、僧舞等的形成发展均与民族传统的信仰习俗有某种联系。随着当代朝鲜族人崇信科学,传统的信仰理念和信仰习俗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包括巫舞在内的因宗教信仰而生成的大众娱乐型的传统文化,也开始被现代、多元、时尚、动感的主流文化或外来文化所代替。
  2.资金匮乏是民族传统文化难以有效传承保护的重要原因。多年的传承保护实践证明:朝鲜族传统文化要得到切实有效的科学保护,必须有充足的资金做物质保障。若保护资金严重不足,传承活动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传承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从已收集的材料看,资金匮乏并非朝鲜族地区的个别现象而是普遍长期存在的共性问题。经分析,导致资金匮乏的原因有三:一是投入数量少。中国朝鲜族重点生活在东北三省的白山黑水之间,这里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各类民生类项目投入较大,地方政府在财力紧张情况下很难拿出更多资金用于保护朝鲜族传统文化,致使保护资金投入数量与实际需求不成比例。比如,沈阳市因地方财力所限,对朝鲜族村落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投入不足,他们所提供的资金支持重点用于与“韩国周”有关的民族歌舞、民族文艺的宣传推介活动,对于平时的文化保护、文化遗产收集、文化传承人的保护上均没有相应的投入[13]。二是筹资渠道窄。朝鲜族地区用于传承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资金以政府投资为主,投资渠道狭窄单一。由于民间投资意愿不强,社会捐资数量不是很多,无法满足朝鲜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对资金的动态需求。三是需求数量大。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涉及传承人培养、硬件设施建设、文化资源保护、购置文体器材等多个层面,对资金的数量需求是显而易见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过程中资金需求持续增大,包括设施建设落后、老艺人( 匠人) 保护、专业人才培养等,自治州没有足够的财力对朝鲜族民间文化遗产进行搜集、保护和传承工作,无法对朝鲜族老民间艺人、传统工艺及朝鲜族民间文化进行有效的长期保护[14]。
  3.传承人断层使得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陷入困顿。民族传统文化若世代传承下去,需要有一大批老中青结合、梯次合理的传承人队伍作为人力支撑。从目前朝鲜族地区来看,传承人队伍出现断层已是不争的事实。一是老年人力不从心。在朝鲜族地区,许多年长者对本民族传统文化有割舍不断的情感,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身怀绝技,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某些知识耳熟能详,包括文体、音乐、舞蹈、技艺等多个方面。由于他们大部分年事已高,一旦辞世,将会出现“人亡歌息、人亡艺毁”的状况,并使朝鲜族某一方面的传统文化技艺永久消失。诚如冯骥才先生所说的那样:“民间文化的传承人每分钟都在逝去,民间文化每一分钟都在消亡。”[15]二是中壮年外出务工。传承保护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主体当是精力充沛的朝鲜族中壮年。然近些年来,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凭借族缘优势到韩国打工,另有部分人到国内沿海发达地区或大城市谋生立业。有数据统计,截至 2011年底,仅在韩国打工的中国朝鲜族人就有 45.2万,7.5万已经加入了韩国国籍[16]。另据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统计,全县“约80% 的青年农民和 55% 的中年农民”常年在外打工。他们只有年节才能回家团聚,有的甚至几年才回一次家。他们生活在陌生的国度或地区,逐渐接受了在地的民族传统文化,相反对家乡的特色传统文化产生了陌生感或排斥感,对传承保护本民族传统文化兴趣不高。三是青少年不感兴趣。朝鲜族青少年在全新的环境中长大,他们对肯德基、NBA、摇滚音乐等情有独钟,对电视、手机、电脑、游戏等娱乐方式更是兴趣浓厚,相反对民族传统文化则嗤之以鼻,认为是老掉牙的过时落后的东西,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活动也是不推不动,对学习民族传统文化技艺更是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使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因“传承人断层”而陷入困顿。

三:推动朝鲜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创新举措
  朝鲜族传统文化是中华各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瑰宝,推动朝鲜族传统文化的创新保护是实现中华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多元化和多样化的具体体现。针对朝鲜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应在结合朝鲜族地区文化保护实际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切实高效、操作性强的推进措施,全面提升该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质量水平。具体措施主要有:
  1.不断培育民族传统文化创新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朝鲜族传统文化之所以处于濒危消亡状态,主要是由于其生成发展的社会土壤发生质的转变。应结合朝鲜族地区不断变化的生产形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逐步培育有利于传统文化在新常态市域下创新发展的社会氛围。一是把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与进校园活动结合起来。把朝鲜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歌舞、音乐、体育、技艺等编成乡土教材,开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请在校教师或当地朝鲜族中有知识、有威望的长者进行系统讲解,并根据所讲内容开展一系列寓教于乐的文体比赛或表演活动,让朝鲜族学校的在校学生全面了解本民族历史文化知识,掌握本民族传统文化技艺的基本要领,逐步培育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动脑能力,进一步提升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增强传承保护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二是把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与全民健身运动结合起来。朝鲜族传统文化中的音乐、舞蹈、体育等大众文体活动具有特定的民族文化内涵,可由当地教育、文化、体育乃至民族等部门联手,组织相关专家学者把朝鲜族特色音乐舞蹈及体育项目,按照全民健身运动的总体要求编成适宜在地群众康体健身、休闲娱乐的文体表演项目,让朝鲜族群众在健身娱乐中传承保护民族传统文化。三是把传统文化保护与节庆活动结合起来。为推动文化旅游业的深入发展,各地朝鲜族先后开展中国和龙金达莱国际文化旅游节、中国珲春民俗旅游文化节、第一届寒葱岭枫叶节等节庆活动,辽宁省沈阳市还举办“韩国周”大型文化活动。可借助朝鲜族地区举办的各级各类节庆活动,把朝鲜族的传统文化进行艺术包装,通过歌舞、文体表演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展示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四是把传统文化保护与少数民族运动会结合起来。近些年来,国家及东北三省曾多次举办各级各类少数民族运动会,各朝鲜族地区也同步举办类似的体育比赛。可把举办少数民族运动会与传统文化保护切实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进行专门化的训练比赛,全面提升朝鲜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质量水平。
  2.不断拓宽民族传统文化创新保护的资金来源渠道。在新常态视域下,朝鲜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要获得实质上的资金支持,必须在创新筹资理念、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上狠下功夫。一是立足财政资金支持。基于朝鲜族传统文化保护投入大、获利小的实际,应继续发挥财政资金主渠道的基础性作用,虽“独木难撑”但也是无奈的选择。由有限的财政资金承担起传承保护朝鲜族传统文化的历史大任,并根据年度财政增收状况按比例增加资金投入数量,逐步缓解传承保护资金严重不足的矛盾。二是积极对上争取资金。根据在地朝鲜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实际,在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基础上,从非遗保护、传承人队伍建设等多个层面积极争取文化、民族、体育等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以资金增量逐步化解传承保护资金不足的矛盾。三是以市场化运作争取资金。学习借鉴国内其他民族地区在筹集民族传统文化保护资金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即把朝鲜族传统文化分成音乐、舞蹈、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个类别,请相关专家学者把有市场发展前景的文化项目进行捆绑式包装,然后借助电视、网络、手机等媒体对外招商引资,以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前来投资或项目合作,诸如设立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城等开发项目,从而搅动朝鲜族传统文化保护的“资金活水”,让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到传承保护朝鲜族传统文化的活动中来。四是以股份合作等形式吸引资金。传承保护朝鲜族传统文化,参与、受益主体当是在地朝鲜族群众,应充分调动他们传承保护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采取资金、技术、人员入股等多元形式,探索项目承包、入股分成等互利合作的创新实现形式,使朝鲜族传统文化得到实实在在的有效保护。
  3.不断强化民族传统文化创新保护的人员队伍建设。传承保护朝鲜族传统文化,应加快建设一支能力强、业务精、德才兼备、老中青结合的传承人队伍。一是发挥朝鲜族中小学在传承保护人才培养的主体作用。可依托朝鲜族中小学的育人功能,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组织编写朝鲜族传统文化的乡土教材,并由在校教师或朝鲜族传统文化传承人进行专题辅导,让在校朝鲜族学生全面学习民族文化知识,掌握民族传统技艺的动作要领和技能技巧,并通过教学比赛、文体表演等多种形式熟能生巧,从而为朝鲜族传统文化保护的传承人队伍建设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二是发挥高校在传承保护人才培养的基础作用。可依托朝鲜族地区的各级各类高校、高职高专院校的相关专业,结合专业学习有重点地对朝鲜族在校大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的知识教育,也可以定向委托等形式对朝鲜族大学生进行系统化、专业化、专门化的民族传统知识教育,不断夯实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人力基础和专业基础。三是发挥基地在传承保护人才培养的骨干作用。朝鲜族地区结合民族传统文化的人才培养已建立若干特色鲜明的实训基地,诸如“吉林省朝鲜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基地”“朝鲜族农乐舞传承基地”“延吉秋千、跳板传承基地”等,可发挥上述基地的师资优势和专业优势,加快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人才,为朝鲜族地区传承人队伍建设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四是不断提高现有传承人才的各项待遇。对正在从事朝鲜族传统文化保护的国家级、省级等各类传承人才,为使他们免除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地方政府应在逐步提高他们的经济待遇上狠下功夫,诸如设立政府津贴或补贴,对带徒授艺好的传承人予以奖励,等等。同时政治上给予荣誉,社会上给予地位,诸如授予他们各级各类民间大师等荣誉称号,从而吸引更多的朝鲜族人加入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队伍中来。

§ 参考文献
  [1]曹保明.保护图们江朝鲜族农耕文化的“根”和“源”[N].中国民族报,2010-07-30
  [2]张红梅.试论朝鲜族传统民俗文化的特征与传承[J].北方文学( 下半月),2012,( 4)
  [3]李金波.中国朝鲜族传统音乐的分类及其特殊性[J].辽宁师专学报,2011,( 1)
  [4]李宗天.浅谈如何保护和传承朝鲜族音乐文化[J].品牌( 理论月刊),2010,( 11)
  [5]林果花.绥化地区朝鲜族音乐文化的流失之探究[J].延边党校学报,2012,( 5)
  [6]朝鲜族传统体育项目亟待传承保护[N].中国民族宗教网,2014-05-20
  [7]刘颖.延边州朝鲜族民俗传统体育发展现状与分析[J].体育时空,2011,( 2)
  [8]朝鲜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之发展研究[N].道客巴巴,2012-02-08
  [9]曹秀玲.延边地区朝汉族学生非母语择校情况调查与思考[J].延边大学学报,2008,( 3)
  [10]金香花等.民族聚居区学校教育与文化传承研究──以延边朝鲜族为例[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3,( 4)
  [11]尚献芳.朝鲜族象帽舞的保护与传承研究[J].搏击( 武术科学),2013,( 8)
  [12]张诗琪.吉林双阳朝鲜族巫舞的现状分析与保存意义[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 12)
  [13]王小梅.新农村建设中沈阳市朝鲜族村落民族文化保护研究[D].东北大学,2009
  [14]关于加强延边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搜集保护传承工作的建议[N].政协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委员会,2016-01-20
  [15]巩茹敏.对黑龙江省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学术交流,2007,( 12)
  [16]中国朝鲜族在韩出国打工者超 45万人月工资七八千元[N].凤凰网,2012-08-29
  孙 皓1a,2,尹允镇1b( 1.吉林大学 a.文学院,b.外国语学院,长春 130012; 2.长春师范大学 外语学院,长春 130032)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飞翔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飞翔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18 15:25,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