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日事日清|查看: 33552|回复: 75
[纪实·新闻

华谊兄弟王中军王中磊减持自救 《八佰》难挽资金链紧绷

 [复制链接]
26#
 温水青蛙 发表于: 2017-12-25 09:56:00|只看该作者

华谊兄弟子公司营收主要靠明星个人收入 借卖股增收


  华谊兄弟超八成利润依赖投资收益

  两子公司主营收入大部分来源于明星个人收入,两年两度“卖股”增收
源自:长江商报

⊙记者:范维雅

  一面是出品的电影《芳华》热映,一面是警示函的压力。近日,作为“民营影视第一股”的华谊兄弟(300027.SZ)再次站了在镁光灯下。
  12月20日,由华谊兄弟出品的《芳华》票房突破了4亿大关。与此同时,华谊兄弟公告称,近日收到中国证监会浙江局下发的《关于对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人员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因2015年合并报表中未及时披露两家子公司的收入来源而对华谊兄弟及其总经理兼副董事长王忠磊予以警示。
  其最新更新的2015年年度报告的补充说明显示,两家子公司的主营收入大部分来源于明星股东的个人收入。
  事实上,近年来,华谊兄弟因主营业务净利润远不如投资收益,令投资者及业界人士担忧。
  长江商报记者统计发现,2016、2017年前三季度,华谊兄弟投资收益分别为11.19亿元和6.87亿元,分别占了利润总额的86.88%和82.77%,其中仅仅是对于掌趣科技和子公司广州银汉股权的出售就占据了大部分的投资收益。
  针对上述问题,长江商报记者致电华谊兄弟公关部人士,对方表示,不方便接受采访,具体情况以公司发布的公告和微信公众号中披露的内容为准。

信息披露违规遭警示
  12月20日晚间,华谊兄弟发布公告表示,近日收到浙江证监局的警示函,原因系华谊在2017年10月26日才对2015年合并报表范围内两家子公司的收入来源进行披露。而华谊公司总经理兼副董事长王忠磊被认为负有主要责任。根据相关规定,浙江证监局决定对华谊兄弟及王忠磊予以警示。
  长江商报记者查阅公告后发现,上述两家未能及时披露收入来源的子公司分别为华谊在2015年完成的两次收购案中的明星公司:浙江东阳浩瀚影视娱乐有限公司(简称东阳浩瀚)和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简称东阳美拉)。
  值得一提的是,两家标的作为明星公司,其主营收入大部分来源于明星股东的个人收入。
  从东阳浩瀚的业绩情况来看,2015年,公司艺人李晨个人净利润813.9万元;冯绍峰个人净利润832.16万元;杨颖(Angelababy)个人净利润807.58万元;郑恺个人净利润817.41万元;杜淳个人净利润804.07万元;陈赫个人净利润809.33万元;东阳浩瀚的公司净利润227.39万元。合计实现净利润5111.82万元。
  从东阳美拉的业绩情况来看,2015年,东阳美拉实现净利润4602.67万元,收入来源于业务广告、参加综艺节目及导演服务。其中包括其股东冯小刚作为编剧、导演、监制、制片、演员、广告代言人等业务产生的利润。
  华谊兄弟在这份2015年度报告中称,明星股东自愿贡献所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收入作为东阳浩瀚业绩的一部分。考虑到公司和投资者利益,公司同意接受明星股东个人收入作为其履行业绩的一部分。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华谊兄弟在买入明星公司的同时,也和明星股东之间有着对赌协议。
  东阳浩瀚的明星股东承诺期限为5年,2015年度承诺的业绩为净利润不低于9000万元,自2016年度起每年增长15%。东阳美拉明星股东的承诺期限也是5年,2016年度承诺的业绩目标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自2017年度起每年增长15%。如果承诺目标未完成的部分,需要明星股东自己补足。

投资收益主要来源于出售子公司股权
  事实上,经历了上述风波,资本市场人士对华谊兄弟的主营业务收入的担忧又开始甚嚣尘上。
  近两年,华谊兄弟一直因主营业务净利润远不如投资收益,而受到业内人士的质疑。而从2017年的三季报来看,上述情况并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善。
  根据华谊兄弟的三季报,其前三季度实现了6.01亿元的净利润,尽管同比下降了-3.35%,但从利润金额来看还是较为丰厚的。
  然而,长江商报记者查阅其三季报后发现,其扣非净利润1.15亿元,仅占了净利润总额的19.13%。
  事实上,华谊兄弟主营业务收入的下滑自2014年以来就可见端倪。
  长江商报记者查阅其财务报表后发现,自2014年以来,华谊兄弟的扣非净利润增速就开始放慢,2015年,华谊兄弟实现扣非净利润4.72亿元,同比减少-12.59%,到了2016年,其扣非净利润首次实现亏损,亏损金额达4018.28万元。
  通过进一步查阅其近年来的财务报表后发现,近年来其净利润的很大一部分均来自投资收益。
  2016年和2017年前三季度,华谊兄弟的税前利润总额分别为12.88亿元和8.30亿元。然而,华谊兄弟的投资收益则分别为11.19亿元和6.87亿元,分别占了利润总额的86.88%和82.77%。
  华谊兄弟2016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华谊兄弟公司出售所持北京掌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部分股份,取得投资收益10.14亿元,仅此一笔收入就占了华谊兄弟当年利润总额的78.73%。
  而今年投资收益主要来源也来自对其子公司股权的出售。在其三季报中,华谊兄弟表示出售控股子公司广州银汉科技有限公司的部分股权,为公司带来良好的投资收益,推助了子公司的良好发展。
  长江商报记者查阅其公告发现,此次华谊兄弟将其持有的控股子公司广州银汉科技有限公司25.88%的股权转让给林芝家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自然人冷美华,扣除相关税费后的净收益约为人民币4.03亿元,占了前三季度利润总额的近5成。
  有业内人士质疑,两年出售两家公司股权获取利润增收的路程,华谊兄弟还能走多远?

“实景娱乐”业务迎来收获期
  截至发稿,芳华的票房已达7.58亿元。
  据相关媒体报道,《芳华》的成本约为1.3亿元。假设票房为8亿元,出品方可以拿到37%的票房分成,也就是2.96亿元。若东阳美拉对该电影项目的运营权为80%,东阳美拉最终的获得的净利润约为1.33亿元。
  面对东阳美拉今年的业绩承诺,冯小刚应该是可以松一口气了,然而,对于华谊兄弟来说,其主营业务收入的突破之路仍旧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有业内人士认为,单个明星、导演甚至单部电影对于公司业绩产生决定性贡献的可能性正在逐渐消失。
  2016年期间,冯小刚导演的作品《我不是潘金莲》最终票房定格在了4.82亿元。按照37%的片方分成款来看,最终包括东阳美拉在内的所有出品方,总计获得的收益也仅为1.82亿元。从2016年的年报中净利润9415万元的数据来看,东阳美拉的出品方占比并不大。
  据其年报,华谊兄弟在2016年上映的影片有《陆垚知马俐》、《我不是潘金莲》、《罗曼蒂克消亡史》、《魔兽》、《纽约纽约》、《灵偶契约》、《奔爱》、《摇滚藏獒》,以及2015年度跨年电影《老炮儿》、《寻龙诀》,上述10部影片共实现国内总票房收入约31亿元。
  若深究每部作品,除了2015年首映的《寻龙诀》外,华谊兄弟在2016年上映的电影中仅《魔兽》的票房达到10亿元以上,这一部电影就占到华谊兄弟2016年总票房的47%。然而,《魔兽》也仅仅是华谊兄弟所参投的海外项目,并未披露具体的投资比例。进入2017年一季度,除了《西游伏妖篇》有16.57亿元的票房外,《少年巴比伦》、《疯岳撬佳人》两部电影票房都不够理想。
  对于未来华谊兄弟的主业突破之路,上述人士表示,以公告内容为准。根据华谊兄弟公告显示,将公司在原有三大业务板块稳健发展的基础上,围绕主营业务加大产业投资力度,加速完善大娱乐生态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王忠磊前不久曾表示,经过六年多的布局,以发展“电影”为初衷的“实景娱乐”业务逐渐成熟,终于将迎来收获期。未来,“在投资收益外,实景娱乐板块的收入将至少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三分之一。
  据王忠磊介绍,2011年,华谊兄弟首提发展实景娱乐,目前公司已在全国完成了20个项目的布局,包括电影小镇、电影世界、电影城和文化城四种产品形态,覆盖了国内一二三线的主要旅游城市。
25#
 华美达 发表于: 2017-12-22 09:56:01|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华谊兄弟信披疏漏领罚单 王中磊:将主动承担责任


  华谊兄弟信披疏漏领罚单
源自:北京晨报


  12月20日,上市公司华谊兄弟发布公告称,公司于近日收到中国证监会浙江监管局《关于对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人员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
  浙江证监局表示,华谊兄弟未能对2015年合并报表范围内两家子公司的收入来源进行及时、完整的披露,直至2017年10月26日才对上述事项进行补充说明和披露;公司总经理兼副董事长王中磊对此负有主要责任。证监局决定对上市公司和王中磊予以警示。
  浙江证监局所指的华谊兄弟两家子公司,其实就是华谊兄弟在2015年先后收购的两家明星公司,一个是浙江东阳浩瀚影视娱乐有限公司,另一个是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的主营收入一大部分来源于明星股东的个人收入。
  2015年,东阳浩瀚实现净利润5111.82万元。其中,李晨的个人净利润813.9万元;冯绍峰个人净利润832.16万元;Angelababy个人净利润807.58万元;郑恺个人净利润817.41万元;杜淳个人净利润804.07万元;陈赫个人净利润809.33万元;而东阳浩瀚公司本身实现的净利润仅227.39万元。
  东阳美拉是2015年底被华谊兄弟斥资10.5亿元收购的。收购前,导演冯小刚和制片人陆国强分别持有公司股权69%和1%。凭借此次收购,冯小刚一次性将7.25亿元收入囊中。作为回报,东阳美拉承诺,2016年为华谊兄弟带来不低于1亿元的税后净利润,此后4年每年贡献税后净利润逐年递增15%。
  2016年,华谊兄弟营业收入同比下降9.55%,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108.52%。东阳美拉当期实现营业收入9415万元,净利润5511万元。由于首年业绩承诺是以收购之日为起止日,加上2015年末的业绩贡献,东阳美拉最终实现税后净利润1.02亿元,勉强完成业绩对赌承诺。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东阳美拉为完成业绩承诺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可惜福无双至,华谊兄弟却因两年前的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完整而领到证监会的罚单。华谊兄弟总经理兼副董事长王中磊表示,将主动承担责任,严格监督并亲自推动公司相关部门充分履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义务,以更稳定优异的发展回报广大投资者。
  北京晨报首席记者 王洁

☆ 相关资讯
  营业部老总炒股被罚四千万
  北京晨报讯(首席记者:王洁)作为券商营业部的总经理,竟然违规炒股,上海证监局不但没收了其违法所得,还对其处以超过4000万元的罚款。
  近日,上海证监局官网公布了一起证券从业人员违规交易股票的行政处罚决定。因违规炒股,太平洋证券一营业部总经理杨泰华被上海证监局罚没5735.85万元。
  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2013年1月18日至2016年9月12日期间,杨泰华在太平洋证券腾冲光华东路证券营业部任总经理,为证券从业人员。但杨泰华却实际控制并使用其母亲“尹某芝”的股票账户进行证券交易,其间先后交易“鼎立股份”等股票,累计买入股票成交金额约3.01亿元,累计卖出股票成交金额约3.17亿元,期末仍持有“同方股份”15.1万股,已卖出股票累计盈利约1433.96万元。
  上海证监局表示,杨泰华作为证券从业人员,控制并使用“尹某芝”账户买卖股票的行为,违反了《证券法》第四十三条关于禁止从业人员借他人名义持有、买卖股票的规定,构成违法行为。
  依据相关规定,上海证监局责令杨泰华依法处理非法持有的剩余股票,没收已获违法所得约1433.96万元,并处以约4301.89万元罚款。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4#
 牛涨 发表于: 2017-12-21 06:26:01|只看该作者

明星个人收入资本化玩不转了 华谊兄弟因此事被处罚

源自:证券日报
  明星个人收入资本化玩不转了

  华谊兄弟因此事被证监会处罚
⊙记者:谢若琳

  2017年12月20日,华谊兄弟发布公告称,公司于近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浙江监管局(以下简称:浙江证监局)《关于对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人员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
  浙江证监局表示,华谊兄弟未能对2015年合并报表范围内两家子公司的收入来源进行及时、完整地披露,直至2017年10月26日才对上述事项进行补充说明和披露;公司总经理兼副董事长王忠磊对此负有主要责任。上述行为违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二条、第三条的规定。根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五十八条、第五十九条的规定,我局决定对公司、王忠磊予以警示。
  这件事来源于2015年,华谊兄弟先后收购两家明星公司浙江东阳浩瀚影视娱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阳浩瀚)和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阳美拉)。而标的公司作为明星公司,主营收入一部分来源于明星股东的个人收入。
  从东阳浩瀚的业绩情况来看,2015年,李晨个人净利润813.9万元;冯绍峰个人净利润832.16万元;Angelababy个人净利润807.58万元;郑恺个人净利润817.41万元;杜淳个人净利润804.07万元;陈赫个人净利润809.33万元;东阳浩瀚的公司净利润227.39万元。合计实现净利润5111.82万元。
  从东阳美拉的业绩情况来看,2015年,东阳美拉实现净利润4602.67万元,收入来源于业务广告、参加综艺节目及导演服务。其中包括冯小刚作为编剧、导演、监制、制片、演员、广告代言人等业务产生的利润。
  在业内看来,明星的个人收入,装入子公司中,再出售给上市公司,这一做法将明星收入资本化。易凯资本创始人王冉曾撰文表示,“对影视公司来说,本来的成本不仅不再是成本,而是变成了收入,这一进一出,亏的转为盈利,盈利的变成赚疯。对这些大牌艺人或者导演来说,付出了一两年的劳动拿回了六到十年的钱,虽然后面还会有一些绑定的义务,但那些都是未来,眼前的利益先装进兜再说。玩儿得更生猛的,甚至可以如法炮制同时和不止一家公司合作,也从不止一个地方拿到市盈率的倍数。”
  针对2015年度财务报告存在的两家子公司收入来源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完整的疏漏,华谊兄弟总经理兼副董事长王中磊表示,将主动承担责任,严格监督并亲自推动公司证券部门及相关业务部门充分履行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义务,以更稳定优异的公司发展回报广大投资者。
23#
 去哪里 发表于: 2017-11-20 07:26:02|只看该作者

华谊兄弟靠投资撑业绩 多家明星参股公司未达承诺

源自:投资者报
  华谊兄弟靠投资撑业绩多家明星参股公司未达承诺
  电影票房不佳,很大原因是因为华谊兄弟在院线终端话语权薄弱,去年冯小刚因为《我不是潘金莲》的排片与万达“互撕”,就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这个问题
⊙记者:周月明

  “民营影视第一股”华谊兄弟近一两年一直因主营业务净利润远不如投资收益,令投资者及业界人士甚为担忧。2017年已公布的财报显示这种状况至今尚没有太大改善。
  那么华谊兄弟影视主业表现暗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公司投资情况究竟如何?这种盈利模式有没有可持续性?近日《投资者报》记者带着以上投资者们关心的问题,致电公司相关负责人及业内人士,对部分问题做出了答复。

电影票房惨淡
  据华谊兄弟财报,公司的影视板块近年表现并不太好。据华谊兄弟2016年报,营收35.03亿元,同比下降9.5%;净利润8.08亿元,同比下降17.2%,而且,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更是大幅下滑,亏损4018万元。其中,投资收益占11.19亿元,营业外收入占1.15亿元(其中政府补助0.93亿元),投资收益约占利润总额87%,扣除这些之后,利润还剩7533万元。而到了2017年上半年,去除投资收益跟政府补助后,利润总额只有6550万元。
  身处光鲜亮丽的影视行业,华谊兄弟赚的到钱为何绝大多数来源于投资呢?
  其实,华谊兄弟的主营业务已经连续几年表现不佳,2014年起,扣非净利润增速就一路下滑,在2015年时就已变成了负值。
  有业内人士称,华谊兄弟业绩的下滑,主要由于票房收入“疲软”。据其年报,华谊兄弟在2016年上映的影片有《陆垚知马俐》、《我不是潘金莲》、《罗曼蒂克消亡史》、《魔兽》、《纽约纽约》、《灵偶契约》、《奔爱》、《摇滚藏獒》,以及2015年度跨年电影《老炮儿》、《寻龙诀》,上述10部影片共实现国内总票房收入约31亿元。
  若深究每部作品,除了2015年首映的《寻龙诀》(16.83亿元)外,华谊兄弟在2016年上映的电影中只有《魔兽》的票房达到10亿元以上,这一部电影就占到华谊兄弟2016年总票房的47%。然而,《魔兽》也仅仅是华谊兄弟所参投的海外项目,并未披露具体的投资比例,因此这部电影为华谊兄弟带来了多少收益目前不得而知。进入2017年一季度,除了《西游伏妖篇》有16.57亿元的票房外,《少年巴比伦》、《疯岳撬佳人》两部电影票房都比较惨淡。
  对于电影票房“阵痛”,业内人士认为,很大原因是因为华谊兄弟在院线放映等终端链条上话语权薄弱。去年,冯小刚因为《我不是潘金莲》的排片问题与万达“互撕”,就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这个问题。
  对此,华谊兄弟也开始认识到自己在终端放映市场的不足。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华谊兄弟累计建成并投入运营19家影院,其中在2016年就新增开业4家影院。而在2017年,华谊兄弟又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华谊兄弟互娱(天津)投资有限公司斥资7885万元参与大地院线的定增计划。不过,在外界看来,华谊兄弟目前的影院投资只是刚刚起步,跟国内院线巨头还相差得很远。
  比如国内票房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的万达院线,2016年,万达院线实现票房共计76亿元,国内票房市场占有率为13.6%。截至2016年年底,万达院线共拥有影院401家,其中国内影院348家。此外,稳居全国电影院线市场次席的大地影院,截至去年上半年,也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拥有315家影院。
  除了终端链条上的问题,记者还注意到,华谊兄弟的成本增幅很大,2016年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合计增加约5亿元。对此,华谊兄弟在年报中解释称:“2016年销售费用增加2.27亿元,主要是广告宣传费用增加0.99亿元,技术服务费增加1.06亿元。管理费用增加1.31亿元,主要是员工成本增加0.26亿元、专业费增加约1000万元、技术服务费增加约2500万元、折旧增加约1700万元。财务费用增加约1.38亿元,其中利息支出增加约为1.4亿元。”但对于技术服务费具体是什么,公司并未给出更多解释。

投资收益占大头
  主业这两年不灵光,华谊兄弟这两年大部分收益来自于投资收益。公司投资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长期股权投资,第二部分集中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2016年投资收益11.19亿元,主要因出售掌趣科技的股份,获得约10亿元的投资收益。
  据其2017年中报,华谊兄弟仅母公司在长期股权部分就合计投资约80亿元。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有近24.69亿元,投资44家公司,其中43家公司按成本计量。
  那么,如果华谊兄弟主营业务一直没有太大起色,是否仅靠卖资产就能吃一阵儿了?
  业内人士称:“这要具体看卖出时资产的估值情况。”就目前华谊兄弟收购的一些公司的业绩来看,有很多出现了业绩承诺未达标的情况。比如其近两年收购的东阳浩瀚、常升影视,业绩承诺均不达标。由李晨、冯绍峰、Angelababy等明星成立仅一天就被华谊兄弟收购的东阳浩瀚,2016年净利润1.01亿元。由于未达到2016年承诺净利润数1.03亿元,未来将根据协议进行补偿。此外,张国立参股的常升影视承诺2016年净利润3779元。但实际上,净利润仅为2500万元,也未达到业绩承诺。
  这些状况的出现无疑都给华谊兄弟在售卖资产时能否赚到钱增添了一丝迷雾。
  而且,华谊兄弟部分投资的钱来自于借款。据其资产负债表,截至2017年6月30日,华谊兄弟一年内就需偿还的负债为33.3亿元,合计需偿还的负债72.46亿元。而且利息支出仅2016年就达1.4亿元。
  这也让华谊兄弟的现金流更为紧张,影视主业若继续不给力,就还是要依靠售卖资产来盈利,这些资产能卖出多少钱?华谊兄弟是否能管理好这么多收购公司,公司相关负责人并未给出更多答案。 ●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2#
 华美达 发表于: 2017-10-15 07:56:07|只看该作者

华谊兄弟多元化隐忧:人才大量流失 多部影片口碑不佳

源自:经济观察报
  华谊兄弟的多元化隐忧
  安凌飞
  风险高、增速下滑、竞争激烈、人才缺乏……这是多位从业人士对当前影视行业的感受。一部作品的成败影响一家公司的业绩,甚至命运,这在影视行业并不罕见。《羞羞的铁拳》、《那年花开月正圆》都是助力出品公司开心麻花、华视娱乐试图登陆资本市场的爆款作品。
  这对于当下的华谊兄弟(300027)却是另外一番光景。这家公司正面临电影业务受挫的困局。与此同时,华谊兄弟自上市之后,一直在尝试“去电影化”的多元化发展。营收一度稳步提升,从上市之初的年六亿营收发展到2015年营收超过38亿元。然而,利润亏损、营收下滑,华谊兄弟逐渐呈现出后劲不足之势。这是一个内外交困之局,华谊兄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多元化布局
  1994年创立的华谊兄弟,以广告公司起家。2009年作为民营影视第一股在创业板上市。很长一段时间,电影、电视剧及艺人经纪收入为华谊营收的主要来源,分别指的是制作的电影通过影院和音像制品面向终端消费者;通过预售电视剧版权筹资;向艺人提供经纪人服务抽取一定比例佣金。
  上市之后,华谊兄弟围绕文娱产业开始多元化业务布局。2010年及2011年的财报中,华谊兄弟主营业务分产品中增加了新增了音乐、电影院、游戏和品牌授权及服务多项业务。2014年,华谊兄弟在年报中首次将电影、电视和艺人经纪整合称影视娱乐板块,与以电影公社、文化城、主题公园等业务为代表的品牌授权与实景娱乐板块;以游戏、新媒体、粉丝社区等业务为代表的互联网娱乐板块并列为华谊的三大业务支柱。
  从其投资动作看,华谊对于实景娱乐的布局不断加快。2012年5月,华谊兄弟与观澜湖地产在海口共同开发了第一个实景娱乐项目冯小刚电影公社。2017年上半年长沙、西昌、郑州、南京等项目进入在建状态并相继开工,各在建项目将陆续开业。据企查查资料显示,华谊兄弟(天津)实景娱乐有限公司对外投资涉及14家公司。目前华谊兄弟布局了电影小镇、电影世界、电影城和文化城4种产品形态的多个项目。
  实景娱乐项目寄托了成为华谊兄弟未来发展的“现金牛”的希望。2014年,品牌授权及实景娱乐板块贡献了2.34亿元收入,达到四倍增速。2015年这部分收入出现近八成下滑,2016年又超过三倍增幅。2017年上半年增幅超过77%。接近华谊的人士告诉记者,和地产公司的合作,华谊除了获得品牌授权费用,还能在未来获得地价增值的部分收益,这项业务的开拓实际上是在地产上的布局。
  华谊兄弟营收一度稳步提升,从上市之初的年六亿营收发展到2015年营收超过38亿元。然而,逐渐呈现出后劲不足之势。2016年公司营业收入出现近10%的下滑,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出现上市后首次亏损,达4000多万。
  华谊兄弟2017年的半年报营业收入较2016年同期下滑0.15个百分点,虽然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增长44%,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去年同期减少近200%。变化主要来自华谊兄弟出售银汉科技5.31亿元股权收益以及英雄互娱业绩确认的近六千万元投资收益,未来银汉科技不再并表,而是以投资收益的形式出现。
  华谊兄弟的实际控制人是王中军、王中磊兄弟,二人共持有公司股份接28.14%。腾讯公司、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及其控股的企业均是持有华谊兄弟股份超过5%的股东。董事长王中军早在2014年就提出“去电影化的”观点,他曾解释“去电影化,不是不拍电影,而是不能只拍电影”,谋求多元化布局。
  2017年半年报中,华谊兄弟主要全资或控股公司及参股公司达19家,仅2017年上半年,华谊兄弟先后进行了9次股权投资,涉及内容生产、IP储备、体育、电影文化城等多个领域。长期股权投资涉及企业多达60余家。
  与同行业的光线传媒相比,两者市值均为200多亿元。华谊兄弟最新的净资产收益率为4.66%,这一数字自 2013年的 21.95%持续下滑到2016年8.52%。相比光线传媒的资产负债率长期在20%以下徘徊,华谊兄弟的资产负债率处于40%~50%,2017年上半年这一指标为47.24%。影视文化产业投资人曹海涛告诉记者,两家公司的思考并不相同,光线传媒采用专家式的发展,一个一个做项目,做成行业的专家。而华谊兄弟采用商业式的发展,往赚钱、火热的领域里铺,进行布局,未来的核心是如何做好整合。多位行业人士透露,从影游联动到IP地产化的实景乐园,多个领域的尝试都需要基于IP核心,近年来华谊影视娱乐的增长乏力,也为其多元化布局和后续整合埋下隐忧。

电影投资的悖论
  华谊兄弟曾经在影视圈风头无量,出品过爆款电影《非诚勿扰》、《煎饼侠》等。几年时间,市场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根据艺恩发布的2016年上半年发行国产片总票房过亿民营发行公司,华谊兄弟仅位列第九,发行影片总票房7.5亿元,仅占第一星美发行的影片总票房约六分之一。
  王中磊在此前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指出,整个影视行业2016年“寒意逼人”。中国电影票房增速放缓,2016年中国电影票房票房总计457.12亿元,较2015年增长3.73%,为近六年来的最低增速。对于糟糕的票房,总结称“去年出品的多部影片票房表现不及预期,暴露出了我们在院线、发行等环节的不足。”
  2017年上半年华谊主营业务影视娱乐板块整体业绩较去年同比下降,除了出品发行国内12.95亿票房的《摔跤吧!爸爸》、《西游伏妖篇》外,其它影片均无太大水花。华谊兄弟内部人士称,受制作周期、排片受限、市场环境等内外部因素影响,近几年在影视领域的表现确实不好。
  事实上,电影项目本身风险颇高。据1905电影网发布的2016年大盘数据,16年上映影片总数达到468部,过亿影片达到86部,影片上映数量的增加却和票房增速成反比。截止12月31日,2016年中国电影立项3742部,其中共821部电影获得龙标,国产片总票房266.63亿元,仅占完成的不到一半,立项电影的十分之一。
  即便电影上映,盈利能力也难以保证。中国大陆上映的电影,可分为国产片、合拍片、进口片三类。通常来讲,票房分账国产片、合拍片无本质区别,5%电影事业发展专项基金和3.3%的营业税为不可分账票房,剩余的91.7%电影票房为可分账票房。可分账票房的57%分给影院和院线,其中院线一般占比7%,剩余可分账票房的43%则留给制片方和发行方,其中发行方一般能分到3%~10%。
  开心麻花总裁刘洪涛在专栏文章中写道,假设821部电影每部的成本(含制作和宣发)是1500万元,这个数字被认为是中低成本,按照这个假设,计算出2016年国产片总投资123亿元,2016年国产片总票房266.63亿元,通常情况下,票房的约三分之一是投资方的收入,那就是约89亿元,也就是说,123亿投资换回89亿回报,这么假设下来,2016年国产电影的总体投资是亏损的,而且亏损面不小。
  此外,这与华谊兄弟近年来人才的大量流失不无关系。金牌监制陈国富2013年离职创办工夫影业,此前先后监制了华谊兄弟18部影片,累计40亿元票房,包括《天下无贼》、《非诚勿扰I、II》、《集结号》等。此外,曾经鼎盛的艺人经纪部门,大部分艺人都已经离开自立门户。比如林心如、周迅、黄晓明、王宝强等。华谊兄弟曾经利用的明星战略和大片模式在近几年持续走下坡路,投资的多部影片票房、口碑不佳。大导演和大明星的两张王牌,华谊如今的牌面在市场是已经不占优势。

“人”的挑战
  根本上,以人为核心竞争力的影视行业都在面临网罗人才的挑战,这可能比诸多外部环境的冲击更为严峻。在2016年3月的华谊兄弟国际化战略研讨交流会上,董事长王中军就曾称,华谊兄弟的国际化战略将以人才为中心。
  可以说,华谊兄弟在吸收和留住人才方面不遗余力。上市之初,华谊就以原始股对旗下艺人进行变相的股权激励,李冰冰、任泉、黄晓明、冯小刚都曾因此获益。之后,华谊兄弟又大手笔收购明星注册的公司。2013年,华谊兄弟以12倍的溢价共约2.52亿元收购张国立通过弘立星恒和南京嘉禾控股的浙江常升影视70%的股权。2015年,华谊又以10.5亿元的股权转让价收购冯小刚、陆国强共同持有的浙江东阳美拉70%的股权。之后,以7.56亿元收购了浙江东阳浩瀚,其艺人股东包括李晨、冯绍峰、Angelababy、郑恺、杜淳、陈赫等。2016年,电影市场占比逐渐下滑,华谊兄弟从万达挖来叶宁担任要职,此后一度传出与万达生出不和。2017年3月,华谊兄弟与出走四年的陈国富导演的工夫影业联合推出未来三年5部系列大片的合作计划。
  华谊兄弟确实在进行不断地突破和尝试,用股份收益、高额溢价、合作分享等资本方式和艺人进行深度捆绑,但改变收效有待观察,业绩发展仍比较吃力。
  事实上,仍有大量社会资本涌入文化产业。中国十三五规划中指出,2020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据刘德良在9月《第六届中国文化金融创新峰会》上提到的数据:2016年除商业银行之外流入到文化产业资金的规模是3966亿,2017年1-7月份,流入的资金是2706亿元,占2016年已经达到了70%左右。
  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原总经理周铁东告诉记者,文娱产业要加强顶层设计,政府部门要强化监督和管理,推进行业协会和公会的成立,让资本更有序、资源能够更加有效的配置。同时,应该专注内容,只要是成功的公司,都必须是专注内容的公司。现在很多公司都是同质化竞争,都在进行所谓的“资本运作”。
21#
 上官123 发表于: 2017-9-7 15:35:00|只看该作者

炮轰万达、醉心副业,华谊兄弟遭遇中年危机?

源自:品途网
  相信大家都对去年年底的那一场“潘金莲闹剧”有所耳闻。冯小刚导演亲自下场炮轰万达,指出万达给《我不是潘金莲》排片量过低。这场撕逼撕破了双方的脸,也将华谊一直病痛难言的里子,抖落在了众人面前。
  自那以后,再加上紧接着的“停牌事件”的加持,“华谊兄弟为什么越混越惨?”已经俨然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而去年扣非后净利还亏4018.28万的窘境,以及今年一季度预亏6300-6800万的业绩报告,似乎也不断在证实华谊兄弟江河日下的事实。
  上市八年首次出现亏损,华谊兄弟到底为什么“越混越惨”了呢?
  商业模式老化,发行渠道劣势凸显
  冯小刚炮轰万达的闹剧,实则暴露了华谊在发行渠道上的劣势。对于影视公司而言,产品在影院的排片量直接关系着影片的最终票房。而成立于1994年的华谊,这个曾稳坐电影界第一把交椅的电影大佬,在全国仅有18家影院。
  其实,自2009年上市以后,华谊在院线布局上没少出力。
  2002年,华谊起步对影院投资。到2012年的时候,华谊的院线业务成为亮点:投入运营11家影院,上半年电影院业务超过了200%的增幅。在当时,华谊看见了影院投资市场的巨大增长空间,计划未来4到5年在全国建80家电影院,成为大规模电影院线,进而推进华谊从内容提供方到渠道方的转变。
  2013年9月,基于院线和影院的票房分账情况,华谊加紧布局独立院线,当时已建成的13家影院主要分布在上海、武汉、合肥等直辖市、区域性中心城市,与行业老大万达经营的网络高度重合;同时,拟收购在北京、广州、西安等地经营12家影院的,江苏耀莱影城管理有限公司20%的股权。
  然而,华谊院线后期的发展却并不如人意。历经十年数年,从未走出亏损局面。
  从渠道布局上看:业内几大院线公司掌控着70%以上的票房,新加入的华谊缺乏竞争力,屡屡出现亏损。从先天优势上看:成立于2005年的万达院线,可以依靠捆绑商业地产共同发展的运营模式,持续实现自身的高增长:平均收入是行业的2倍,盈利是行业的3倍。而在软件硬件上,华谊短期内的技术条件下已没有提升空间。而万达跟其他前十院线、地方性院线在品牌、配套、经验等诸多方面则优势明显。
  2013年财报显示,华谊49家关联公司半数亏损,多是影院。
  明星工作室兴起,加速华谊中年危机
  在院线布局上的失败,为华谊的式微埋下了伏笔。而资本的介入,明星工作室的兴起,则让华谊彻底陷入了中年危机。
  2014年,资本对于影视业的介入让各路明星开始蠢蠢欲动,纷纷成立自己的工作室,这让华谊始料未及。作为以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等业务为代表的影视娱乐公司,艺人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曾经有一位任职于英皇的朋友,分析过英皇式微的原因之一,就是舍不得花费人力物力培养新人。这从侧面佐证了培养一位新人所需要付出的不菲成本。而资本的介入导致的明星“出走”,则让华谊陷入了不仅青黄不接,而且就算重新“育苗”也容易再次被资本“收割”的窘境。
  一夜之间,世界已经变了,人才的流失,万达院线、光线传媒的崛起,这一切都让缺少新生力量的华谊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于是,就像执着于购买保健品的老人们,华谊为了获得更多永葆青春的资本,开始了四处开花的投资之路。
  业内人士分析,这几年,华谊兄弟不停地将触角向外延伸至其他领域,使其在电影行业优势丧失。
  最近几年,华谊兄弟有过大大小小的并购案例多达十多起,行业覆盖电影、家庭娱乐、房地产、互联网软件、咨询等多个行业。正面来看,不断的并购为华谊带来了不俗的回报,首先就是资产规模的增长。通过不断的并购,华谊兄弟的资产规模得到迅速提升,随之而来的还有商誉、长期股权投资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金融资产,2016年三季报中这三项占比达到了49.21%。
  2014年年末,华谊的总资产仅为98.19亿元,净资产仅为56.8亿元。而今年公布的2016年三季报显示,上市公司总资产为196.55亿元,净资产为101.47亿元,比起两年前已经扩大了整整一倍有余。而反观口水战的另一方万达院线,一向以重资产模式示人的它却意外的比想象中“小”了许多。截至2016年三季度,万达院线总资产为169.23亿元,比华谊的196.55亿元还少了16%;万达院线的净资产和华谊兄弟几乎持平,为101.47亿元。
  不断并购带来的不利方面,除了不断上升的金融资产占比,还有逐渐下滑的业绩。华谊兄弟有着和万达院线类似的资产规模,但是利润却是天壤之别。截至2016年三季度,华谊兄弟的收入为21.52亿元,净利润为7.38亿元;而万达院线的收入规模却高达84.37亿元,净利润也高出华谊约50%,达到了11.48亿元。
  这就是华谊兄弟的问题,不停的收购,但是却没有产生协同效应,仅仅增加了资产规模却没有增长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它就像病急乱投医的老人家,在不断购买的行为中使自己的业务变得繁杂,资金变得紧张,而获得的收效,却是甚微。
  华谊兄弟其他金额较大收购的就是花10.5亿元买入冯小刚的美拉传媒,以及7.56亿元拿下Angelababy等明星的持股平台东阳浩翰。这一系列收购从时间上凸显着“被动性”。这些收购发生在2015年年末,在艺人纷纷成立自己的工作室之际,以艺人经纪业务起家的华谊不得不在最后使用绑定的手段留住艺人。而此次绑定的艺人,并非是华谊兄弟一手捧红的一哥一姐,更多的是类似李晨、冯绍峰、Angelababy、郑恺等当红明星。
  此外,华谊兄弟还陆陆续续收购了其他公司,数量以及金额均不小,不过却没有一条明确的主线,而且收购的企业也并非业内顶尖公司,自然带来的业绩也并不尽如人意。
  醉心副业,产品老化
  从影视产品制作上看,华谊依旧是流水的演员铁打的冯小刚。可冯氏幽默再好,看了十几年,也难免令观众产生厌倦。而随着90后人群的逐渐成熟,华谊却并没有相应地着力青年导演的培养。这不仅让华谊的内部出现人才的断层,也让主业产品逐渐失去了竞争力与对主流人群的吸引力。
  而就在华谊兄弟处于中年危机,忙目拓展的同时,光线传媒以及万达院线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抢占市场份额。在2014年前后,当时还在万达的叶宁主要负责联合五大发行制作公司,成立五洲电影发行,正式和华谊兄弟抢起了“饭碗”,并迅速在行业内站稳脚跟。
  2015年,其主发的电影《煎饼侠》以11.6亿元的票房夺得2015年华语电影第五的好成绩;此外其发行的《滚蛋吧!肿瘤君》、《夏洛特烦恼》均以低成本取得不错的票房。艺恩数据显示,五洲发行以发行票房16.3亿元成为上半年的民营发行公司第二名,在这份榜单上,华谊兄弟仅排名第九。
  不仅如此,万达院线这几年的并购路径也相当清晰,2015年6月斥资22.4亿元收购澳洲院线企业HG控股;同月以22亿元收购慕威时尚、重庆世贸等15家院线公司;2016年7月斥资18.7亿元收购线上票务网站时光网。
  而光线传媒则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了影视制作。这家公司投资过《美人鱼》等多部成功的电影,王长田也在多个公开场合表示自己未来将坚定做电影发行的事业。2016年上半年,光线传媒以5部电影5.6亿元的成绩位列民营发行公司的第三名。2016年中报显示,当期光线传媒实现营业收入7.22亿元,同比增长74.27%;净利润实现5.81亿元,同比增长216%。从数据上看,专注于影视制作的光线传媒显然要比华谊兄弟的“广撒网”有效得多。
  副业成负累
  不仅如此,近些年华谊兄弟大力宣扬的实景娱乐,也就是影视小镇,同样也是收效甚微。华谊兄弟并未在年报中具体披露影视小镇投入了多少金额,但是从公司高管公开表示在苏州主题公园中斥资过亿修建苏州河,可以推测影视小镇的投入金额之巨。
  在业界,影视内容+主题乐园最为成功的模式就是迪士尼。迪士尼乐园有着经过几十年的经典IP作为基础并进行开发,而华谊兄弟明年7月份开园的华谊兄弟苏州电影世界,采取的是《非诚勿扰》、《集结号》、《狄仁杰》、《太极》等四部电影元素,题材的可复制性并不大,内容形式对于90后人群的吸引力也是在有限。如果实景娱乐不成功,带来重资产模式下的折旧等费用将进一步蚕食华谊兄弟的利润。
  现在的华谊已经仿佛陷入中年危机的泥潭不能自拔。但他们并不知道这一危机是由于自身产品定位的老化、商业模式的老化与人才的老龄化。而只是将一切归罪于大环境的不景气。就如同冯小刚对于观众不买账时难掩的失望,如今的华谊也对这世界失望透顶。他们不理解现在的世界,并且觉得世界也不理解他们。
  和人一样,每一个企业都想要永葆青春,华谊兄弟的一系列看似“作死”的行为,其实就像执着于购买保健品的老人们,不过是为了多得到一些活下去的筹码罢了。当然,病急总是容易乱投医的。所以才会把短期的财务收益,错当成延年益寿的秘宝,搞得自己方寸大乱。
  我们都误解了华谊,不务正业也许不是华谊最终日渐式微的原因。而只是人到中年前途迷茫的华谊,苦苦挣扎之后的一个结果。
⊙作者:田也 来源:快刀三侠(ID:kuaidaoyingxiao)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0#
 上官123 发表于: 2017-7-28 06:35:01|只看该作者

华谊兄弟:出售掌趣科技2711万股 获利约9700万

源自:e公司
  e公司讯,华谊兄弟(300027)7月26日晚间公告,公司在7月24日和25日,以集中竞价方式出售掌趣科技(300315)2711万股,占总股本0.98%。本次交易金额扣除成本及相关税费等后的收益初步计算约为9700万元。目前公司持有掌趣科技0.42%的股份。公司在2016年9月29日审议通过了12个月内,择机出售掌趣科技不超过8609万股。
19#
 红英 发表于: 2017-7-14 08:35:00|只看该作者

华谊兄弟:上半年业绩预增30%至60%

源自: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7月12日消息
  华谊兄弟(300027)7月12日晚披露业绩预告,公司上半年预计盈利3.94亿至4.84亿元,同比增长30%至60%;上年度同期盈利3.03亿元,当期业绩同比变动幅度为下滑40%。其中,今年上半年非经常性损益净额约为3.39亿元,上年同期为2.33亿元。华谊兄弟表示,公司电影、电视剧、网剧等业务发展稳定,并透露冯小刚执导电影项目《芳华》正在制作中,预计2017年国庆档上映。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8#
 牛涨 发表于: 2017-5-15 08:56:01|只看该作者

华谊兄弟主营难看 并购公司业绩承诺均不达标

源自:投资者报
  华谊兄弟大刀阔斧跨界并购 却换来业绩颓败

  除了电影票房败落,华谊兄弟所收购的标的──“银汉科技”、“东阳浩瀚”、“常升影视”在2016年均出现承诺业绩但并不达标的情况
⊙记者:周月明

  曾被誉为“民营影视第一股”的华谊兄弟(300027.SZ),近来业绩连续“亮红灯”:2016年全年扣非净利润亏损,2017年一季度净利润预计继续亏损。其股价从2016年初一路下滑,从20.6元降至目前的8.3元,下跌了近60%。作为影视巨头的华谊兄弟,究竟陷入了怎样的困境呢?《投资者报》记者近日就此问题采访相关负责人,但未得到答复。

电影票房惨淡 主营难看
  3月末,华谊兄弟发布2016年年报显示,去年营收35亿元,同比下降9.5%;净利润8亿元,同比下降17.2%,而且,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更是大幅下滑,亏损4018万元,而这一数字,在2015年盈利4.72亿元。
  扣非净利润亏损,说明华谊兄弟的主营业务已出现问题,查阅财报可发现,其业务主要有影视娱乐,占总收入的73%,还有实景娱乐、互联网娱乐、以及产业投资与股权投资。而2016年,净利润主要来自投资收益,因参股英雄互娱,2016年华谊兄弟取得投资收益1.09亿元,出售所持掌趣科技的部分股份更是取得了10.16亿元的投资收益。
  也就是说,若没有大量抛售股份,华谊兄弟将难逃亏损命运。那么,其主营业务影视娱乐板块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其实,华谊兄弟的主营业务已经连续几年表现不佳,从2014年起,扣非净利润增速就一路下滑,在2015年时就已经变成负值。且最新发布的一季度业绩预告,又预计亏损6300万元至6800万元。
  有业内人士称,华谊兄弟业绩的下滑,主要由于票房收入呈现“疲软”。据其年报,华谊兄弟在2016年上映的影片有《陆垚知马俐》、《我不是潘金莲》、《罗曼蒂克消亡史》、《魔兽》、《纽约纽约》、《灵偶契约》、《奔爱》、《摇滚藏獒》,以及2015年度跨年电影《老炮》、《寻龙诀》,这10部影片共实现国内总票房收入约31亿元,这一数字与华谊兄弟在2015年时的43亿元总票房相比相差一大截。
  若深究每部作品,除了2015年首映的《寻龙诀》(16.83亿元)外,华谊兄弟在2016年上映的电影中只有《魔兽》的票房达到10亿元以上,这一部电影就占到华谊兄弟2016年总票房的47%,然而,《魔兽》也仅仅是华谊兄弟所参投的海外项目,并未披露具体的投资比例,因此这部电影为华谊兄弟带来了多少收益目前仍不得而知。进入2017年一季度,除了《西游伏妖篇》有16.57亿元的票房外,《少年巴比伦》、《疯岳撬佳人》两部电影票房都比较惨淡。

院线话语权薄弱求转变
  而对于电影票房“阵痛”,业内人士认为很大原因是华谊兄弟在院线放映等终端链条上话语权薄弱。去年,冯小刚因为《我不是潘金莲》的排片问题与万达“互撕”,就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这个问题。
  对此,华谊兄弟也开始认识到自己在终端放映市场的不足。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华谊兄弟累计建成并投入运营19家影院,其中在2016年就新增开业4家影院。而在2017年,华谊兄弟又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华谊兄弟互娱(天津)投资有限公司斥资7885万元参与大地院线的定增计划。不过,在外界看来,华谊兄弟目前的影院投资只是刚刚起步,跟国内院线巨头还相差很远。
  比如国内票房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的万达院线,2016年,万达院线实现票房共计76亿元,国内票房市场占有率为13.6%。截至2016年年底,万达院线共拥有影院401家,其中国内影院348家。此外,稳居全国电影院线市场次席的大地影院,截至去年上半年,也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拥有315家影院。
  而对于华谊兄弟来说,除了要加快布局院线领域,其需要兼顾的业务还有很多,既要保证影视制作环节的稳定发展,还要在游戏等“泛娱乐化”领域进行新的拓展。另外,公司旗下的主题公园仍然盈利艰难。在这样大扩张、大跨界的背景之下,华谊兄弟能有多少资金和精力投入终端放映市场,真的很难说。

并购公司业绩承诺均不达标
  除了电影票房败落,华谊兄弟所收购的标的有的也出现承诺业绩不达标的情况。据其2016年年报,“银汉科技”、“东阳浩瀚”、“常升影视”业绩承诺出现不达标。
  2014年4月收购的银汉科技主营业务为移动互联网游戏的研发、运营服务。被收购时,其做出业绩承诺称,2016年净利润不低于1.85亿元。然而,在2016年,银汉科技的净利润为1.17亿元,完成率仅为63%。与此同时,之前由李晨、冯绍峰、Angelababy等明星成立仅一天就被华谊兄弟收购的东阳浩瀚,2016年净利润1.01亿元,未达到2016年承诺净利润数额1.03亿元,将根据协议进行补偿。
  而且,有张国立参股的常升影视承诺2016年净利润3779万元。但实际上,净利润仅为2500万元,也未达到业绩承诺。
  那么,为何屡屡出现这种情况呢?
  回顾A股发展史,这种成立时间短、运营时间短、处于发展阶段初期的标的被并购上市已经成为常态。
  并购市场和二级市场也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的“风口教育”,从影视、游戏到互联网金融、新能源汽车,标的发展阶段越来越早期化,估值标准从3个月营利预期到未来3年业绩再到赌赛道“万亿市值”,一级市场项目越来越昂贵。相应地,就出现了“高估值、高溢价、高业绩承诺”的趋势,甚至在二级市场,上市公司为了兑现业绩,还会加快并购,把并购从“产业发展”变成“市值管理”。
  在这种情况下,业绩承诺越来越无法对中小投资者起到保护作用,当非关联方并购越来越多,业绩承诺就会逐步演变为用于推高并购交易标的估值,高估值、高业绩承诺又会导致上市公司的股价拉高。
  如此一来,并购标的原股东通过出售资产获得了超额收益,上市公司股东也可以通过质押或减持的方式获取大量现金,只有中小股民“饱受摧残”。 ●
17#
 台北人 发表于: 2017-4-25 09:56:01|只看该作者

民营影视进入调整期:华谊兄弟显颓势 光线业绩下滑

源自:上海证券报
原文标题:民营影视双雄进入调整期

⊙记者:吴绮玥 编辑:全泽源

  近两年来影视行业风云动荡,多家影视公司相继接受了资本的再教育,无论顺境、逆境,各家影视公司基本确定了全产业链的发展策略,即从前期制作到后期发行、再到衍生品销售、产品二度开发等环节全部涵盖。如今电影产业逐步回归理性,市场降温,民营影视双雄华谊兄弟与光线传媒的表现究竟如何?
  当票房突破400亿元大关时,影视行业可谓全场沸腾,就在各家公司都开足马力准备迎接票房的狂欢时,电影市场在经历短期升温后开始理性回调,一时间,2016年电影票房增速放缓让业内业外都有些不知所措。事实上,至去年底,我国的银幕数量已经超过美国,达到41119块,成为全球第一,但票房水平却未赶上银幕数快速增长的步伐。2016年全年票房为492亿元,对比2015年收获440亿元票房时众人对次年许下的宏大愿景(希望2016年票房达到660亿元),去年票房成绩不甚理想。
  同样,票房鼎沸时期的全产业链战略似乎也尚未起效。在众多影视巨头中,华谊兄弟较早提出了内核战略、大娱乐生态圈战略、国际化战略,公司在强化电影内容生产的同时,希望实现实景娱乐、海外业务等多版块共同发展。但从其最新的业绩来看,全版块的布局似乎难以支撑下滑的业绩。2017年一季度报告显示,华谊兄弟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5.44亿元,较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9.08%;实现净利润为-6841.5万元,同比降低126.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547.24万元。亏损背后,主要是由于票房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所致。可见,华谊兄弟的“去电影化”不仅没有实现预期的多版块轮动的效果,反而让公司陷入了低潮期。
  相比华谊兄弟,近年来以“一心一意加码内容生产”示人、在去年押中了大爆款《美人鱼》的光线传媒是否好一些?在收购猫眼电影后,光线传媒开启了“内容+渠道”的双轮发展模式。虽然在2016年年报中称“2016年电影行业遭遇困难、票房增幅大幅放缓,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业绩高速增长”,但光线传媒似乎在今年一季度难保业绩光鲜,一季度业绩预告显示,光线传媒在报告期内业绩预计为“同向下降”,预计盈利1.7亿元至2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95%至20.06%,2016年一季度盈利为2.13亿元。
  窥一斑而见全豹,影视巨头打造全产业链显然不能一蹴而就。华谊兄弟在多板块扩展的同时,其主营已经显颓势,一贯得力的电影业务出现退步。不仅今年一季度如此,此前早已出现苗头,去年华谊兄弟出现了自上市以来首次年度营收和净利润同时同比下滑的情况,2016年度扣非后净利润更是亏损了4018.27万元。而光线传媒虽然坐享去年《美人鱼》的红利,但在并购猫眼电影后也或多或少受到在线票务“烧钱”影响,其股价不复当年的“英勇”,而对于今年一季度的业绩下滑,光线传媒解释称:“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成本亦有增加”,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上映的影片《美人鱼》成为中国影史票房冠军,为公司带来较多利润所致。作为光线传媒扮靓业绩的主要力量,“一招鲜”的《美人鱼》能维持多久?且在基数较高的基础上,公司业绩想要持续增长需要更多动力。 ●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0 03:00,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