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7250|回复: 22
 河曲马 发表于: 2004-5-14 15:04:28|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其他] "南海一号"沉船发掘新进展:出土文物精品18万余件

 [复制链接]
  “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沉没地点位于中国广东省(台山市海域),1987年在阳江海域发现,是国内发现的第一个沉船遗址,距今800多年,但因技术及资金问题而延迟研究。
  “南海一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它将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陶瓷史提供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甚至可以获得文献和陆上考古无法提供的信息。此后试探发现,船上载有文物6万至8万件,且有不少是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
  2019年3月20日,清理的船载文物已达14万余件,预计文物总量超过16万件。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河曲马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河曲马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河曲马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河曲马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河曲马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河曲马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忧忧我 发表于: 2019-8-6 12:48:28|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南海一号"沉船发掘新进展:出土文物精品18万余件

源自:央视
原文标题:国家文物局发布“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新进展

  8月6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新进展工作会,发布了“南海一号”保护发掘项目、湖北随州枣树林墓地两项重要考古工作成果。

045303nzoidm0sqqidn9dq.png

  “南海一号”宋代沉船发现于1987年,2007年运用沉箱进行整体打捞,安置于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2014年启动系统性的保护发掘工作,至2019年船货清理取得阶段性成果,开始着手沉船的整体保护。

045303o7x7xlahlgggi1h5.png

  沉船中共出土18万余件文物精品,展现了我国宋代繁盛的海外贸易体系,对研究我国乃至整个东亚、东南亚的古代造船史、陶瓷史、航运史、贸易史等有着重要意义,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千年传承、我国与沿线国家商业与文化交流提供了坚实论据。

045303uw5fe5a85qhd1mad.png

  “南海一号”整体打捞和保护发掘工作伴随我国水下考古30余年发展历程,是我国水下考古事业快速发展的缩影,堪称世界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之作。

045303kyy1vxs3sl4qpy5t.png

  “南海一号”保护发掘工作,按照发掘、保护、展示三位一体的先进理念,广泛运用多种科技创新手段,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成为全面真实地展现古代中国与现代中国的绝佳案例。

045303b9c9z59apcfprwba.png

  枣树林墓地是一处春秋中、晚期曾国公侯墓地,目前已发掘包括两组曾国国君及夫人合葬墓在内的高等级墓葬54座,出土千余件工艺精美的青铜器、漆木器等随葬品。

045304u33hj2fvrqlvrjzq.png

  这些成果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礼乐制度、阶层组织等发展状况,部分青铜器载有铭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045304ctlkpskx1157op27.png
△图片来源 国家文物局

  曾国在传世文献中没有明确记载,而包括随州枣树林墓地在内,近年来鄂北地区多项重要发现连接起了从西周早期到战国时期曾国高等级墓葬考古的完整链条,对研究曾国历史、曾周关系史和曾楚关系史,以及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充分展现了考古学在挖掘历史信息、展示中华文明发展历程方面的重要作用。
  与会专家对两项考古工作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宋新潮指出,“考古中国”项目是以考古的方法全面、客观、科学地阐释中华文明形成发展脉络,以及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中的重要地位,解释何以中国、何为中国等重大学术问题。(央视记者 田云华)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奥燕 发表于: 2018-1-9 09:38:00|显示全部楼层

南海一号出水精美德化青白瓷

8QTl-fyqnici7399888.jpg
pcM--fyqnici7399927.jpg
Txv3-fyqnici7399949.jpg
  南海是片绝对神秘的区域,它与地中海、加勒比海齐名并称世界三大沉船坟墓,随着举世瞩目的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终于整体出水,有关南海沉船的大猜想再次被引爆。
  2007年12月27日,作为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远洋贸易商船,荣耀加身的“南海一号”正式出水。2002年3月以来,国家水下考古队从“南海一号”中先后打捞出4000余件名贵瓷器,包括青白釉六方执壶、青白釉四系罐、青白釉印盒、青白釉花瓣口卷草纹碟等。从打捞上来的物品看,“南海一号”是外销的商船,装载的瓷器主要汇集了当时著名的四个窑系:福建德化窑的青白瓷、磁灶窑的瓷器及江西景德镇的影青瓷、浙江龙泉的青瓷。
  青白瓷,是仿制定窑产生的新品种。中华民族对玉器的推崇,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对玉的崇尚,促成生活使用的瓷器极力追求玉器的质感效果,如“似玉之瓯”的越窑青瓷,“精比琢玉”的耀州窑青瓷,定窑“花瓷琢红玉”,号称“假玉器”、“莹缜如玉”的景德镇青白瓷等等。宋代青白瓷的诞生,正是平民百姓对玉器极其崇尚的一种表达。
  “南海一号”出水的德化窑青白瓷中,有印盒、印花四系罐、印花执壶、喇叭碗、小瓶、葫芦形瓶等,由于德化当地的“高岭土”含铁钛等杂质成分少,洁白细腻,氧化硅、氧化钾含量较高,烧出的瓷器玻璃相较多,透光度特别好,对着阳光可以映见指影,釉色显得格外纯净,釉面晶莹光亮,色质如玉。
  北宋时代以碗砰仑窑为代表的德化窑场,其制瓷工艺已采用轮制、模印和胎接成型的技术。以龙窑大量烧制青瓷、青白瓷和白瓷的各式碗、盘、杯、碟、瓶、罐、壶、粉盒、洗、花瓶等日用生活器皿。产品造型精致,圈足宽矮规整,胎质薄细,致密坚硬,釉色滋润,白里泛青,富有光泽感。佳春岭窑的青白釉已经相当的洁白,接近于白釉瓷,可以说是德化白釉瓷的萌芽。
  宋元时期德化窑器物的装饰技法和装饰艺术已经达到了技术娴熟、匠心独具的境界,这一时期德化窑器物的装饰方法,使用刻花、划花和印花等装饰方法,于瓷器表面饰以莲瓣、牡丹、云水、蕉叶、缠枝花卉等花纹以及篾纹、菊瓣、葵纹、麦穗、卷草等几十种饰纹,花纹细致工整、优雅精巧、多种多样。宋代德化窑青白瓷胎质致密坚硬,釉色纯净温润,釉面晶莹光亮,纹饰简练清晰,刻、划、篦等纹饰线条流畅而活泼,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宋元时期,德化窑场的兴盛,得益于泉州港的空前发展。是时泉州港已发展成为世界贸易大港,港口每每停泊有“大舶百艘,小船不可胜数”。印度、阿拉伯等地蕃客云集,素有“云山百越路、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之誉。宋人朱彧写的《萍洲可谈》记载:“海舶大者数百人,小者百余人,以巨商为纲首……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人得数尺许,下以贮物,夜卧其上。货多陶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地。”
  当然,对于福建德化而言,不仅仅在“南海一号”上有着沉睡800多年的德化窑瓷器,在其他屡屡被发现的诸如“哈彻沉船”、“泰兴号”古代沉船上同样有着惊人的相似。在沉船上被发掘的文物中,德化窑古陶瓷产品都占有较高的比例,碗、盘、碟、盒、壶、盏各种器型一应俱全。这些德化窑沉船古瓷无不印证当年“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也见证了千年古瓷都──德化窑的辉煌。
源自:收藏快报
 大卫 发表于: 2017-12-11 10:38:00|显示全部楼层

南海一号是我国古代三大船型“福船” 文物超200吨

源自:央视新闻
zPsk-fypnsip6379168.jpg
  南宋古沉船“南海I号”的考古发掘一直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可以说,它是一把打开宋代船舶制造和民间瓷器烧造秘密的金钥匙。
  目前,专家已经确认南海一号就是中国古代三大船型之一的“福船”,而且是专门适合在南海航行的船只。船上除了船员以外,还有大量跟船压货的小商贩。但是他们只能和自己的货物一起,住在空间狭小的货仓内。

属于经典船型 结构复杂人货混装
  专家介绍,文献中有记载,小商贩出50两银子就可以买货跟船做海外贸易了,但是船上空间十分有限,只能跟货物一起挤在狭小的船舱内。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技术总监 孙键:分贮其货,人卧其上,就是把这些东西往这一放,人就躺在上边睡觉了。这种小商人没有钱住在尾舱,因为尾舱是比较高的,有三四层楼,空气也比较好,他们住不到那个上边去。而且居住空间是有数的。
  央视记者 田云华:从目前发掘的情况来看,在存放大量货物的船舱内,有横向的铺板,就是这些贴有白色标签的木板,分割空间的同时也可以承重,人可以在上面移动或休息。据专家推测,货仓内的空间十分狭小,大概也就半米高,空气也不流通,人在里面只能够爬行。只有超大客商或者身份等级较为尊贵的人才能住在居住条件相对舒适的尾舱或者船坞内。发掘的文物也印证这些推测。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技术总监 孙键:发掘的很多文物不是船货,是一些漆器,雕漆、剔红、剔漆,包括金银器,都应该是个人携行的物品。不是作为船货,就是自己带着走的。而这些人往往具有一定的身份和等级。

发掘提取文物超200吨 含80吨铁器
  截至目前,“南海I号”已经发掘提取文物超过了200吨,这其中,光是铁器就有80吨,已经远远超出专家们之前对于宋代商船载货量的认识。随着发掘深入,考古队对于船体表层裸露的形态和结构也有了初步的认定。
  “南海I号”原长30.4米,宽9.8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较早、船体保存较为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专家预测船载文物有6到8万件。作为中国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发展的见证,“南海I号”对研究中国造船史、陶瓷史、航海史、对外文化交流史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1987年8月,交通部广州打捞局与英国海洋探测公司寻找东印度公司沉船时,在广东台山上下川海域发现一艘沉船,经考古专家鉴定,这是一艘宋代商船,可能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关,引起了世界瞩目。古沉船被命名为“南海I号”。
  2007年4月,“南海I号”的打捞工作正式启动,当年12月27日实现整体打捞成功。其整体打捞方案6次修改4次论证,采用“零碰触”打捞方式,打捞人员没有碰触到古船和船上的文物,创造世界水下考古史上“奇迹”。2007年12月28日,“南海I号”入住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 崔勇:整体打捞这种方法是很成功的。大家可以看到,这个船是整整地套在了沉箱里面,瓷器和船的保存都很好,捞上来以后我们可以做一个很详细的、很细致的发掘。
  为“南海I号”量身定做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位于广东阳江海陵岛。“南海I号”的发掘工作全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大卫 发表于: 2017-2-16 09:38:00|显示全部楼层

港媒重走海上丝路 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将露真容

源自:新华网
CKWF-fyarrcc7326479.jpg
“南海一号”仿古船2015年春节期间曾出访珠海

  据香港大公网报道,从1987年偶然被发现、2007年整体打捞至今,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还没有完全露出真容。目前,古沉船所在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正在进行申遗改造,下半年将以全新面貌迎客,届时古沉船整体将在加装的集气罩中进行恒温恒湿保护,游客可以通过透明玻璃直面考古现场,欣赏各种精美出水文物,多角度了解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歷史。近日,香港新闻界“一带一路”採访团亦到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参观,了解“海丝”文化。
  “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沉没地点位于中国广东(台山海域),1987年在阳江海域发现,是内地发现的第一个沉船遗址,距今800多年。“南海一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它将为復原海上丝绸之路的歷史、陶瓷史提供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此后试探发现,船上载有文物6万至8万件,且有不少是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
  日前香港新闻界“一带一路”採访团到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参观。一进场,混合著海泥和化学药水的“芬芳”扑鼻而来,让团员们对古沉船的保护产生了疑惑。馆长曾超群解释说,“南海一号”整体打捞时将覆盖其外的淤泥也全部打捞出水,正是有这些800多年沉积的淤泥保护,文物才没有受到海水的腐蚀。古沉船出水后,博物馆会每天喷洒特制的药水,防止文物遭遇空气、光照等外界条件影响的侵蚀。

恒温恒湿罩护沉船
  记者现场看到,装载有“南海一号”的沉箱上正在安装集气罩,曾超群说完成申遗改造工程后整个沉船都会笼罩在内,观众再也不会闻到异味,且罩内保持恒温恒湿,可以给文物更好的保护。沉箱上铺设了便于行走的“轨道”,供考古人员走动使用,避免考古工作给文物带来损害。此外,集气罩为透明设计,观众可以直面考古现场,观看文物提取全过程;被提取出水的文物马上送到隔壁的文物保护室进行脱盐脱水处理。
  由于正值改造期间,“南海一号”出水文物并未公开展示,不过曾超群介绍,这些文物中有不少带有浓郁的异域风格,如用来吃手抓饭的大碗、用来装香料的小瓶等瓷器;还有数量众多的铜钱、丝绸、银锭以及大宗货品交易使用的金箔,彰显宋代海洋贸易的繁荣。如今,船上第一层14个货舱已经清晰可见,数万件以瓷器为主的文物等待被清理,在日后的挖掘过程中,将根据考古实际情况会邀请包括法国、智利、韩国、土耳其、日本等国专家一起探讨交流。
  香港新闻界“一带一路”採访活动由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香港报业公会主办,採访团将用一年时间,重走丝绸之路,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考察沿线国家的华资企业,深入华人社区。

古港徐闻见证汉代海贸
  两千多年前,位于湛江的徐闻港对外贸易盛极一时。香港新闻界“一带一路”採访团考察的首站,就选择了这个有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称的徐闻港,在那依旧古朴沧桑的八卦航标篝火遗迹前,遥想汉代海上贸易的辉煌。
  徐闻古港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有官方史书记载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以徐闻港为始发港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也是中西海上交通史上记载最早、最详细、最完整,也是最长的由汉官方经营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
  徐闻县博物馆第一任馆长吴凯向採访团成员介绍时说,当年从黄支国(今印度境内)、已不程国(今斯里兰卡)等地前来徐闻的船隻,携带珠宝、玳瑁、象牙等奇珍异宝,前来换取丝绸、瓷器、黄金等货物。
  吴凯指出,今天的徐闻仍以农业生产为主,且对外贸易输出的皆为低附加值的农产品,吴凯希望随着港口及旅游的发展,徐闻能得到港商的青睐,前来投资并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再销售到“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和地区。
 奥燕 发表于: 2016-6-27 10:31:04|显示全部楼层

南海一号沉船文物现身深圳博物馆

源自:南方都市报
⊙作者:晏婵婵

NtiQ-fxtniax8111172.jpg
  中国考古史上有两艘著名的沉船──南宋时期的“南海一号”和明朝万历年间的“南澳一号”,今日起至9月18日,两艘沉船的出水文物将和粤港澳三地博物馆共计180多件(套)馆藏珍贵文物一起,现身深圳博物馆“海上瓷路──粤港澳文物大展”。这些文物囊括了中国各个朝代的代表瓷窑,另有当年针对法国、日本等国烧制的浓郁异域风情器物。

EDbu-fxtniax8111182.jpg
  据介绍,本次海上瓷路大展由深圳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香港艺术馆和澳门博物馆主办,据广东省博物馆馆长魏峻介绍,大展经过两年时间精心筹备,在2012年至2014年间先后在澳门、广州和香港巡回展出,2015年启动国内巡展,深圳是第三站,将在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展出至9月18日。
  记者在现场看到,展览共计展出粤港澳三地博物馆所藏珍贵文物180多件(套),囊括了每个朝代的代表瓷窑:如六朝的越窑青瓷,唐代的邢窑白瓷、越窑青瓷、河南巩县窑的三彩陶、长沙窑瓷器,宋代的耀州窑、吉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磁州窑、德化窑,明清景德镇窑和德化窑、广彩瓷器、宜兴陶器等销往欧美的陶瓷器。此外,还有造型和纹饰都具有浓郁异域风情的器物,如外销青花多咀瓶,是典型的来样定制产品;成套定制的西式餐饮用具,展现出我国古代高超的制瓷工艺水平和当时欧美的饮食文化。还有部分展品是广东地方窑口生产的外销瓷器,如水车窑、潮州窑等。

i-o8-fxtniax8111190.jpg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还展出两艘著名的沉船──南宋时期“南海一号”和明朝万历时期“南澳一号”的出水文物,让广大观众可以一睹珍贵的出水文物和水下考古的风采。
  据深圳博物馆副馆长蔡惠尧透露,本次三地联合开展有利结合了各博物馆的馆藏优势,香港、澳门作为历史悠久的通商口岸,更有不少舶来珍贵陶瓷艺术品展出。在展览期间,“南海一号”曾经的主持挖掘专家──广东省博物馆馆长魏峻还将在深圳博物馆举行南海一号出水文物专题报告。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奥燕 发表于: 2016-1-22 16:31:00|显示全部楼层

南海一号 带你阅千年

源自:人民日报
目前最大的宋代沉船已出土文物14000余件套,从中可一窥当时的陶瓷技艺和海外航运
  沉船,是一条人们了解过去的隐秘通道。数年前,宋代沉船“南海一号”成功实现整体打捞,吸引众多目光。如今,经过发掘保护,沉箱(特制的钢结构箱体,用来固定船体和文物)内的“南海一号”已经浮出水面,随之揭开神秘面纱的还有古代陶瓷技术、造船技术以及海外航运的历史。1月9日,记者走进“南海一号”保护现场,揭秘沉船最新发掘成果。

J_xO-fxnvhvu6994216.jpg
“南海一号”挖掘现场

O_QS-fxnuvxe8345107.jpg
龙泉窑系青釉菊瓣纹碟

沉船应属南宋中晚期,目前共出土文物14000余件套,其中瓷器最多
  在广东海陵岛上,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静静矗立在海边。这个以安放“南海一号”宋代沉船而闻名的博物馆,担任着发掘、保护、展示研究成果的功能。
  走进博物馆内的水晶宫,沉箱内偌大的船体,已经清晰可见。船被横纵隔板有序分成若干舱,每个隔舱内堆积着瓷器、漆器等文物。虽然经过近千年时光沉浮,它们的外观、排列已不甚完整,但不难窥见昔日的荣光。
  “南海一号”保护发掘项目领队刘成基说,目前已清理完成打捞时的回填堆积和晚期海泥淤积,取得了一定收获。随着大量凝结物的提取,沉船左右舷板、水线甲板、隔舱板、舵承孔等已经暴露,船中桅托梁、甲板、船壳板、底板和小隔板部分显露,船体表面残存结构基本清晰,船板搭接等部分造船工艺比较明确。
  刘成基介绍,船体残长22.15米,最大船宽约9.9米,共有14道横向隔舱壁板,已发现间距在0.62~2.01米的14个隔舱,纵向有两列隔板,船舯部设有可倒桅,两舷上部为多重板搭接结构,部分隔舱上部存有甲板残留。“从已发掘暴露的船体结构和船型判断,‘南海一号’沉船是长宽比较小,安全系数高,耐波性好、装货量大的短肥性船型,属于我国古代三大船型的‘福船’类型,船体保存较好,存有一定的立体结构,这在以往的我国沉船考古中较为鲜见,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造船史、海外贸易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刘成基说。
  据介绍,“南海一号”是一条满载货物的沉船,从我国的东南沿海港口装货后,在前往南亚、西亚地区进行贸易活动的途中沉没于海底。船内现存的货物以瓷器、铁器为主,钱币亦有相当数量,纸张、丝绸等有机质货物可能已分解不存。截至2016年1月5日,总共出土文物14000余件套、标本2575件、凝结物55吨,其中瓷器13000余件套、金器151件套、银器124件套、铜器170件,铜钱约17000枚以及大量动植物标本、船木等。
  出土文物中最多的是瓷器。刘成基介绍:“瓷器主要是当时南方著名窑口的产品,大部分源自江西、福建和浙江。金银铜锡和漆木器等其他发现也非常重要,金页、银铤上多有店铺名称、重量、地名等戳记,反映了南宋时期商品经济异常活跃,已延伸到海外贸易领域。”
  刘成基说,从已发现船载货物的时代分析,铜钱中最晚年号为南宋早期宋高宗时期(1131~1162)的“绍兴元宝”款,而金页和银铤铭文都与国内出土的南宋时期同类货币一致,瓷器中的景德镇窑青白釉婴戏纹碗与江西出土南宋嘉泰元年(1201)“青白釉婴戏水纹碗”南宋中期纪年瓷相同,酱黑釉和绿釉器物的大部分为福建晋江磁灶窑土尾庵、蜘蛛山等窑址的南宋晚期产品,部分器物也与南宋晚期的“华光礁Ⅰ号”等沉船出水文物一致,据此推测该沉船年代应属南宋中晚期(13世纪中早期)。

模拟与海底相似的水体环境,所有保护发掘工作在沉箱内完成,过程对公众开放
  在现场可以看到,所有保护发掘工作,都在沉箱内完成,置于沉箱顶部的喷淋系统,不时给文物保湿。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为了防止环境巨变对文物造成不良影响。
  刘成基说,“南海一号”全面保护发掘工作于2014年正式进入挖掘季,该项目既不同于水下考古作业,也有异于传统的陆地考古,所有的发掘工作需要在沉箱内进行,根据项目需要随时调整发掘方法,以提取最全面准确的船载信息。
  “南海一号”保护发掘项目另一位领队孙键说,在发掘工作中,考古队采取了先内后外的次序,即先清理船内文物,再从内外两侧对船本体进行加固后,再依次清理发掘船舷外侧。为使遗址环境不发生剧烈变化,减少文物损毁,满足湿度、温度对保护工作的需要,目前利用进排水对水位进行控制,保持沉箱外水面与发掘面的合理高差,逐步降低水位,“在对沉船发掘状态综合判断并做好保护支护方案后,再逐渐开展下一步船体外部发掘,最终将沉船与沉箱分离。”孙键说。
  据悉,“南海一号”发现于1987年,为目前我国发现的尺寸最大的宋代沉船实物。按照“整体打捞,原址保护,就地展示”的原则,“南海一号”整体打捞工程用沉箱固定沉船船体、船载文物及其周围淤泥,将分散、易碎的遗物一体化、一次性吊浮起运到能人为控制的新水体环境中进行科学的水下考古发掘和保护。
  “南海一号”进入博物馆后,被放置在一个与其原海底环境相似的水体环境中进行保护,水下考古专业人员在室内继续对沉船遗址进行科学的发掘和保护,工作过程对公众开放。
  “整体打捞有助于最大限度获取信息量,最大限度回馈社会。”孙键说,预计船内考古发掘工作2016年将基本结束,后续还将进行船外发掘和船体支护移动,船体保护和全面展示等工作。
 奥燕 发表于: 2016-1-12 11:31:00|显示全部楼层

泉州或为南海一号始发港

  在水下沉睡800多年后,满载船货的“南海一号”古沉船历经多次整体打捞和考古发掘,目前已出土文物超过1.4万件套。专家推测它是属于南宋中晚期一艘“福船”类型的古船。9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东省文物局等单位在广东海陵岛的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发布“南海一号”保护发掘项目最新进展,公布了沉船类型、船货发掘最新发现以及推测的沉船年代等重要考古新发现。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刘成基说,考古科研人员在发掘中发现,“南海一号”船内现存的货物以瓷器、铁器为主,其中,瓷器主要是当时南方著名窑口的产品。记者了解到,“南海一号”船上的货物包括德化窑白瓷和青白瓷,其中大部分酱黑釉和绿釉器物为晋江磁灶窑土尾庵、蜘蛛山等窑址的南宋晚期产品。多位专家推测,泉州或为“南海一号”始发港。本报记者黄雅珊/文

船上所载瓷器 主要来自泉州
  此前媒体报道称,相关专家表示可以肯定“南海一号”是福建商船,船上所载为民用瓷器,主要产地是德化窑、磁灶窑、景德镇,其中德化窑瓷器主要是现在的德化三班、盖德一带生产的。
  泉州海交馆研究员李国清被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聘任为“南海一号”保护工作专家顾问,曾参与此前阶段的发掘。他说,在之前发掘的大量瓷器中,有过半瓷器产自德化窑和磁灶窑,曾发现有口径达30厘米~40厘米的德化窑大盘,这在国内传世不多。当时,他预计整船将发掘出7万~8万件瓷器。

专家举证“南海一号”始发泉州
  泉州博物馆馆长陈建中说,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南海一号”和泉州1974年在后渚港出土的古船都是宋船。两只古船大小相似,都是中型远洋古船,不同的是“南海一号”是开往国外,而泉州这艘古船是从国外开回泉州港。同时,“南海一号”船上大部分陶瓷出土于泉州德化窑和磁灶窑。
  李国清此前其接受媒体采访说,泉州很可能是“南海一号”的始发港。媒体报道,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技术总监孙键持同样的观点。其在接受采访时称,“南海一号”可能是从泉州驶出,当时泉州有大量的阿拉伯人,船上很可能有外国人。
  陈建中列出“南海一号”始发于泉州的三大证据:沉船上80%青白瓷来自泉州、沉船的吨位跟泉州古船相似、沉船上的金镯曾在泉州出现。他补充说,“南海一号”在泉州就已装满,无须停靠广东加货,而沉船位置正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必经航线。

泉州曾是民间瓷器外销重要产地
  陈建中说,在宋元时期,泉州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城市,而晋江磁灶窑、南安窑、德化窑、安溪窑、永春窑等地方窑口烧造的瓷器,成为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商品,远销到包括东南亚在内的世界各地。
  “南海一号”出水后,经过这么长一段时间的发掘,不断涌现当时属于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商品,比如德化窑的青白瓷,磁灶窑的绿釉,此前还发现部分瓷壶、盖碗花纹有异域风情,专家推测可能是外国人“来样定做”,“宋朝是中国瓷器的一个鼎盛时期,在“南海一号”上发现的瓷器与泉州窑口生产的瓷器一致,这足以说明泉州是当时民间瓷器外销的重要产地。”
  陈建中评价说,在“南海一号”的不断发掘中,把泉州当时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商品产地的特征、生产技术、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形式多方面体现出来。更重要的是,还体现了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的文化交流,比如磁灶窑的绿釉盘体现了伊斯兰文化,再比如小罐和粉盒等都是世界不同文化交往的实物器形等,这些也体现了当时泉州这个港口城市的多元包容特征。
源自:泉州网-泉州晚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6-1-10 21:08:01|显示全部楼层

“南海一号”为南宋“福船”类古船

源自:京华时报
原文标题:“南海一号”为南宋“福船”类古船

  在水下沉睡八百多年后,满载船货的“南海一号”古沉船历经整体打捞和考古发掘,目前已出土文物超过1.4万件套。专家推测它是属于南宋中晚期一艘“福船”类型的古船。9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东省文物局等单位在广东海陵岛的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发布“南海一号”保护发掘项目最新进展,公布沉船类型、船货发掘最新发现以及推测的沉船年代等重要考古新发现。
  “从已发掘暴露的船体结构和船型判断,‘南海一号’沉船是长宽比较小、安全系数高、耐波性好、装货量大的短肥性船型,属于中国古代三大船型的‘福船’类型。”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技术总监孙键说。
  他认为,“南海一号”的船体保存较好,存有一定的立体结构,较为鲜见,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造船史、海外贸易史具有重要意义。
  从已经发现的船载货物时代分析推测,沉船年代应属于南宋中晚期,也就是13世纪早中期。
  截至2016年1月5日,“南海一号”总共出土文物14000余件套、标本2575件。其中包括瓷器13000余件套、金器151件套、银器124件套、铜器170件、漆器28件,以及约17000枚铜钱和大量动植物标本、船木等重要考古发现。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刘成基说,考古科研人员在发掘中发现,“南海一号”船内现存的货物以瓷器、铁器为主,钱币亦有相当数量,纸张、丝绸等有机质货物可能已分解不在。
  其中,瓷器主要是当时南方著名窑口的产品,大部分源自江西、福建和浙江三省。其中以江西景德镇青白瓷、福建德化窑白瓷与青白瓷以及浙江龙泉系青釉瓷等为主,器型则包括壶、瓶、罐、碗、盘、碟、钵、粉盒、炉等。
  “已经提取出来的船货基本面貌越来越清晰,船货构成更加丰富,各舱之间的船载货物品种也具有一定规律。”刘成基说。
  “南海一号”出土的金银铜锡和漆木器等也非常重要,其中金页、银铤上多有店铺名称、重量以及地名等戳记。刘成基认为,这反映出南宋时期商品经济异常活跃,已延伸到了海外贸易领域。
  他还特别提到,沉船的船货中还有一些器形较为特殊的外销瓷器、浓郁异域风格的金饰品、朱砂、水银和剔犀、剔红漆器等。
  “戒指、手镯、臂钏、项链等金制饰品以及金页、玉件、银铤、漆器等应属于非贸易性质的个人携行物品。这些说明船内应搭载了一定数量的商人、旅客等。”孙键说。
  预计,“南海一号”船内考古发掘工作将于2016年基本结束,后续还将开展船外侧考古发掘、出土文物保护和展示等工作。
  1987年,英国海洋探测公司与广东救捞局合作,在广东阳江海域搜寻一艘18世纪东印度公司沉船时意外发现“南海一号”。从1989年至2004年,国家文物局先后8次组织水下考古队对其进行考古调查和勘探。
  2007年12月,按照“整体打捞、原址保护、就地展示”的原则,“南海一号”成功实现整体打捞,成功移入“水晶宫”,在那里,“南海一号”在与其海底环境相似的水体环境中得到保护,考古专业人员则在室内继续对沉船遗址进行科学发掘与保护。经测量,沉船残存约22米,船宽约9米,是一艘保存较为完整的宋代远洋贸易商船。
  广东省文物局局长龙家有说,“南海一号”见证了中国水下考古起步、发展、成型的历史。“南海一号”整体打捞及水环境保存整条船的成功和室内保护发掘项目的顺利开展得益于中国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科研机构等多方大力协同和支持,这也标志着中国在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方法和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奥燕 发表于: 2016-1-6 14:31:00|显示全部楼层

南海一号沉船出水鎏金腰带亮相

源自:新华网
l5iF-fxneefu2314052.jpg
展出的南宋“南海一号”沉船出水的鎏金腰带。新华社记者郭程摄

_mux-fxneefv9089166.jpg
越窑青瓷双龙罂。新华社记者郭程摄

  1月5日消息,近日,《丝路帆远──海上丝绸之路七省区文物精品展》在海南省博物馆开展。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海南、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七省区联合展出250件(套)文物。本次展出的文物包括瓷器、丝绸、陶器、金银器等,展现从远古到秦汉时期、两晋到唐五代时期、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形成、发展、繁荣的全过程。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大卫 发表于: 2015-2-8 10:31:01|显示全部楼层

出水货适合新手收藏 南海一号巨量宋瓷未冲击市场

源自:大洋网-广州日报
  近日,有媒体对南海一号进行追踪报道,认为从考古学角度看对沉船船体的研究意义甚至大于船上的南宋瓷器,但收藏界并不这么认为,曾经有大买家从拍卖会上买下批量的出水瓷器以建立自己的收藏体系。记者从市场了解到,尽管这些出水的瓷器数量巨大,但是收藏群体广大,并未影响市场行情,不过行家建议,这种瓷器属于日用器,升值潜力不大,但门槛低、有确凿记录、好玩,适合新手收藏。

U8596P1081T2D179061F6DT20150208093226.jpg
明永乐 青花缠枝莲纹大盘

  文、图 广州日报记者林琳
  瓷器国际买手陈连勇曾经把一艘在马来西亚出水的万历沉船带到北京拍卖,一大批的明代万历瓷器引起收藏者追逐。这些瓷器虽然是万历年间的,但是都是普通器物,价格主要集中在数千元到1万元之间,最贵的不过一两万元。买家们几件或一组地买下,有一个“土豪”甚至买下了一大批。后来陈连勇了解到,这个买家的目的是将瓷器作为自己的主题餐厅的装饰,同时又可以将其作为自己的藏品。

“出水货”受追捧100%成交
  “出水货”是收藏市场中一个特别的板块,一般以瓷器为多,但多半是普通的日用器,偶尔有重要的金银器。据了解,数年前曾经在新加坡出水一艘唐代沉船,上面的金银器就令人“惊为天人”,极为昂贵。而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是迄今为止中国境内发现的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沉船,是保存在“海上丝绸之路”主航道上的珍贵文化遗存,近日新华社又对其研究的进展进行了跟踪报道,称:“经过7年的保护挖掘,南宋舱内超过6万件南宋瓷器重见天日。经过考古识别,这些南宋外销瓷主要由江西景德镇窑系、浙江龙泉窑系、福建德化窑系、福建闽清义窑系和福建磁灶窑系五大民窑瓷器构成。”该报道称从考古学角度来看,对沉船船体的研究意义甚至大于船上的这些南宋瓷器。
  对于收藏界来说,巨量南宋瓷器的出现却是极为震撼的消息。“主要是数量大,比较壮观。”行家刘先生告诉记者,不仅仅是在中国,全球市场上都存在对“出水货”情有独钟的收藏者,专场拍卖往往可以100%成交。不过,他强调,目前在市场流通的“出水货”都是海外回流的货。

“出水货”通常是日用器具
  也有收藏者认为,“出水货”通常是普通的日用器具,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收藏价值都不能跟市场上同时代的艺术品相媲美。“目前市场的风向就是明清瓷器的日用瓷价格有所回调,这种衡量标准在南宋瓷器中也行得通,精品价格上涨、普品价格下跌。”刘先生说,这并非大量南宋瓷器的出现对市场造成冲击,事实上对于南宋官窑来说,这些瓷器根本“道不同”,对其地位、价格都形成不了威胁。

投资指南
“出水货”釉面通常会受损

  除了质量普通外,“出水货”的釉面通常会受损,也影响其价格。“出水的绝大部分都有残缺,而且经过数百年海水的泡浸,表面有海水形成的盐垢,经过电解技术清除的话,很可能会失去一些光泽。”陈连勇认为,这些作为日常实用器的盘碗有历史价值但文物价值不是很高,所以不是一种很好的“投资品”,升值潜力不大,“但是对于瓷器的收藏新手来说,这些瓷器有历史价值、价格不高,也很好玩,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出水货”适合新手、普通收藏者收藏还因为不存在真假争议,因为当时不存在赝品,而如今出水的瓷器又有记录可查。有收藏者担心出水瓷器会不会被杂质沁入,影响品相,陈连勇解释因为有釉的保护,杂质不会“吃”到胎里,而且现在电解技术很高,经过处理后外行基本上看不出来“出水货”和“传世品”的区别。而刘先生就对出水货更有兴趣:“要我说,‘出水货’还更特别,更保真,价值不比传世品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3-29 12:57,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