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SG-xy|查看: 24150|回复: 59
[遗址

5月3日起,故宫博物院关闭所有室内展厅

 [复制链接]
9#
 奥燕 发表于: 2016-1-4 08:31:01|只看该作者

故宫护裆萌狮今年迎客

源自:中国新闻网

  (记者:刘冕)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日前透露,今年故宫开放面积将从65%扩大到76%。届时,一直深藏故宫的断虹桥对外开放,被网友热议的“护裆萌狮”将于桥头迎客;另外,修缮后的大高玄殿将在夜间举办主题活动,满足游客夜游故宫的愿望。
  故宫有座断虹桥,虽处在非开放区,但却因桥上萌态十足的石狮子声名远播。其中一只“护裆萌狮”其照片去年更为网友热传。只见它一爪摸着后脑勺,一爪护在裆部,嘴巴微张,虽然经过日久风吹,多少有些面目模糊,但抓耳挠腮、欲说还休的“憋屈”样依然萌态十足。
  从地图上看,这座桥就位于去年展出过清明上河图的武英殿东侧,横跨于内金水河之上。这座桥的桥面铺砌汉白玉巨石,两侧石栏板雕穿花龙纹图案,桥的建造年代为明初或元代尚未定论。但由于桥的用料考究、装饰华丽、雕刻精美,乃紫禁城内诸桥之冠。
  单霁翔透露,由于高压防火设备、冰窖和观众服务区正在建设,故断虹桥暂时未开放。今年春天,观众游慈宁宫、武英殿便可以从断虹桥通过,近距离观赏“护裆萌狮”。
源自:北京日报
8#
 奥燕 发表于: 2015-12-21 08:31:00|只看该作者

故宫养心殿将大修 修缮期间设展展出殿内文物

源自:金羊网
  故宫博物院18日在京宣布启动“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这也是故宫博物院自成立以来对养心殿进行的首次全面修复。
  养心殿坐落于紫禁城后部乾清宫西侧,始建于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是清朝最高权力中心所在地,也是清代帝王使用时间最长的勤政燕寝之所。养心殿内现存各类室内外陈设1890件,涉及铜器、玉器、瓷器、木器、书画、古籍等,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养心殿区域的建筑长期以来未进行系统的修缮保护,保存现状较差,亟待系统整修。例如墙体空鼓、风化情况明显,部分墙体有裂缝;油饰保存较差,局部建筑油饰问题严重;室内顶棚裱糊大面积撕裂下垂,脱落等。
  “养心殿历来还是游客参观的集中区域,每天约有1/3的观众会进殿参观。该区域可供参观面积仅1000平方米,但在旺季时段,养心殿中滞留人数经常超过800人,使参观安全难以保证,参观体验严重降低。”单霁翔说。
  据了解,此次修缮,故宫博物院将以研究为主导、以价值评估与保护为核心、调动社会力量,恢复并延续养心殿区域的健康状态,探索研究性保护修复的方法与多学科合作修复的途径,希望能够率先实现“研究性、预防性”为主的科学修复,为国内文物建筑保护工程做出表率。
  单霁翔还透露,修缮期间,故宫将在首都博物馆设立专题展览,届时,很多原来陈列在养心殿内的文物将与观众见面。
7#
 奥燕 发表于: 2015-8-5 08:31:01|只看该作者

上百万件藏品命运多舛 故宫家底被败了多少

源自:和讯网
源自:国家人文历史 本刊记者|周冉

  近代中国文物流失经历过几次大的浪潮:晚清是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抢劫;日本侵华方针中,文物掠夺是其重要组成,他们曾专门派本国专家到中国搜罗考察,公开或秘密将大批珍贵文物运回本土;改革开放前的一段时期,国家文物政策只规定清代乾隆以前的文物不能出口。清乾隆以后如嘉庆、道光时期的很多官窑瓷器、书画以极便宜的价格流失海外,也有因为鉴定失误,把明代、清早期文物当成仿制品卖掉的;改革开放后,文物走私泛滥,内地文物走私到中转站香港,随后流散到中国台湾、美国、东南亚,甚至丹麦、荷兰等地。
  中国近代文物保护走过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古代艺术品收藏中心,故宫博物院的上百万件藏品命运同样多舛。
  故宫到底流失了多少文物?这个数字几乎无法统计,“故宫和中南海、颐和园、圆明园、避暑山庄、沈阳故宫等是一个整体,古代都是宫苑禁地,它们的文物都是互相交流的。《女史箴图》原来在故宫的建福宫花园摆放,后来放到了圆明园,从圆明园流失了,现在在大英博物馆。好多不是故宫流失出去的,但也是皇宫的一部分,特别是圆明园。所以很难说故宫流失了多少,不如整体地去看清代皇家宫廷到底流失了多少,也许更容易厘清一些。但要想找到准确的数字,那是非常难的。”原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曾经这样说。
  目前世界上有几十个国家的博物馆藏有清宫旧藏文物,这些文物流失于各个历史时期,多数有战争和政治原因。今天的故宫博物院依然是保存清宫旧藏文物最多的地方,“全世界的博物馆几乎都是金字塔形的藏品结构,塔尖上是镇馆之宝、珍贵文物,腰身是量大面广的一般文物,底层的是待研究、待定级的资料。故宫博物院是个例外,它是倒金字塔,也就是珍贵文物占93.2%。”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这样骄傲介绍故宫珍藏,并在今年年初公布了故宫文物清理的最新汇总结果──“1807558件套,有整有零”。但是,到底流失了多少?

败家的末代皇帝
  除却八国联军无法统计的疯狂掠夺,清末故宫珍宝流出还有一个重要途径──宫人监守自盗。1912年清帝名义上退位,溥仪关起门来做皇帝,清末小朝廷依然占据紫禁城。军阀统治社会动荡,紫禁城绝不是铁板一块,宫中人人自危,很多人常常偷走一些小物件卖掉换钱防身。小小年纪的溥仪并不擅长管理,偷盗愈演愈烈,这些人很快把目光集中在耀眼的建福宫。建福宫是名副其实的皇家宝库,这里存放着乾隆皇帝最爱的珍玩字画、金银法器,乾隆死后这里的东西原样加锁封存,几代皇帝下来从未启封。
  溥仪也察觉到了宫中的偷盗,洋老师庄士敦曾告诉他,他所居住的地安门街上,有许多家古董铺子,铺子老板不是宫里的太监就是内务府官员,里面卖的大多是从宫里偷出来的东西。在亲信的怂恿下,溥仪决定清点建福宫珍宝。清点工作刚刚开始,就被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火打断。通天火灾究竟烧掉了多少东西,至今是一个谜,内务府只稀里糊涂汇报说:金佛2665尊,字画1157件,古玩435件,古书几万册。火灾原因就更难查明,官方说法是油灯起火,更多清史研究者认为,是宫中人为了掩饰自己的偷盗,人为放火。一个多月后清理火场,竟从灰烬中炼出17000多两黄金。此后溥仪驱赶了宫中大部分太监,还在建福宫的废墟上新建了一个网球场。
  1923年,学者王国维和罗振玉接受逊帝溥仪召唤入宫任职,为南书房行走,食五品俸禄。很多学者认为,同年的建福宫大火,可能正是小朝廷召王国维入宫的原因,因为“宫中需要人整理古玩”。王国维入南书房后,对内务府典卖宫藏文物抵债的行径时有目睹耳闻。1924年5月,王国维给罗振玉的信函中述说了自己的见闻:“前日太真来,谈近日运出诸物甚多,拟作抵以供裁减之用(裁减须还各债),皆戚畹主之。”“戚畹”即溥仪的岳父、皇后婉容的父亲荣源,时任“内务府大臣”。
  宫人监守自盗尚属偷偷摸摸,皇帝典当家产就堂而皇之了。1923年逊清皇室向北京汇丰银行借款,以各种金器80件作为抵押,借款80万元,以弥补皇室280万元的亏空。具体的抵押物品明细在当时的合同上都有详细记载,以金编钟为一部分,折40万;金册宝、金塔、金壶、金盘等器物为另部分折40万元。按当时的金价,仅册宝一项就40万也不止,其余的就等于白送。据溥仪自己回忆:“这样的抵押和变价、每年总要有好几宗,特别是逢年过节需要开销的时候”。1924年6月16日,他再向盐业银行抵押玉器365件、瓷器200件、珐琅器23件、红雕漆28件,其中包括一些宋代名窑瓷器。变卖文物,是小朝廷特殊的生存方式。
  1922年7月至12月,溥仪以赏赐溥杰的名义向宫外转移出宋元版珍贵古籍210部,唐宋元明清古代字画2000多件,其中包括顾恺之的《洛神赋》、唐阎立本的《步辇图》、周昉的《挥扇仕女图》和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等等,这些无价之宝由溥仪的堂弟溥佳护送到天津英租界13号路166号楼。
  1924年11月,溥仪被冯玉祥驱逐出宫,随从带走大量所谓私人财产,其中包括经过精心挑选的众多文物。溥仪出宫后躲进日本公使馆。1925年2月溥仪秘密潜往天津,在天津日租界内设立行宫,仅藏在日租界张园内的故宫文物和珠宝即达70多箱。溥仪居住天津期间,市面上常有宫里的玩意出现搅动当地文物圈。
  1931年11月溥仪在日本人的策划下秘密逃往东北出任伪满洲国皇帝,出逃时除随身带走一大批文物外,尚留天津的一些文物下落不明。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当时伪满都城新京(今长春)一片混乱,很多人转移各种物资准备最后逃亡。溥仪最重要的准备就是指使随从将原故宫文物和后来搜刮来的大批珍贵珠宝装上汽车,其中有价值连城的顶珠冠、镶金猫眼石坠、清代龙袍等,他所携带大多数文物的最终命运,是被日军哄抢,下落不明。被苏联方面截获后,溥仪也曾想以献宝换取居留权,最终没有成功,所带文物珍宝被迫留在了苏联。
  数量众多的故宫文物精品除溥仪随身携带的468件最后回归祖国外,其他文物不知所踪。
  溥仪从东北出逃后,他所住的小白楼被打开,东北文物市场立刻繁荣起来,有不少人为了多卖点钱跑到北平琉璃厂找大买家。价值连城的宝贝接连出现在北平,琉璃厂的老板们干脆组团到东北扫货,圈子里所谓“东北货”名声越来越大。收藏家张伯驹花重金购买了不少传世名画,其中就包括《韩熙载夜宴图》。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些文物被陆续捐赠给故宫博物院。

内阁大库档案废纸价拍卖
  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溥仪走了,带走能带走的,带不走的就成了有些人眼中的肥肉。1927年1月8日,北洋政府开始变卖故宫不易长期存放的消耗品,如食品、药材、茶叶、洋烟、洋酒、皮货、绸缎等。1928年10月,国府委员经亨颐提出“废除故宫博物院,分别拍卖或移置故宫一切物品”,并提出五个论点:故宫博物院名义不通;办院是为了做皇帝者的准备;博物院不应据有图书与文献;逆产应当拍卖;保管不善难免以伪换真,使“保管”变为“保完”的黑手。这一提案竟然被顺利接受,一时舆论大哗。此事之后故宫博物院虽未停办,拍卖却一直继续。1932年2月,拍卖不仅处理了永寿宫的银锭和金砂,还变卖了一些文物、贡品。
  金银被拍卖,档案竟也难逃。王国维曾作《库书楼记》,详细记述罗振玉发现内阁大库档案的流失和收购经过。清朝二百多年,宫廷公文档案堆积如山,都集中收藏于内阁大库。1909年内务府修缮内阁库房,将年代近一些的档案搬移到文华殿,而准备将年代久远的档案予以销毁。时任学部大臣的张之洞和在学部供职的罗振玉建议将所有档案移交学部图书馆收藏,此后搬运了一部分到国子监,仍有大批档案留在内阁大库,直到清朝灭亡。1912年,民国政府在国子监成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以内阁档案作为藏品,后来筹备处迁到紫禁城午门城楼,又将内阁档案从国子监搬移到午门外朝房和端门的门洞里。如此波折,自然有不少文献损失散佚。
  1921年,教育部为筹发历史博物馆职员薪金,将大部分档案装成八千多麻袋(一说是九千多袋),按废纸价格卖给西单牌楼北大街的“同懋增”纸品店。1922年 3月,曾入职小朝廷的罗振玉在北京书肆发现洪承畴的《洪文襄揭帖》和朝鲜国王贡品表,立刻察觉到它们的价值。得知这些文献来自内阁大库,由当时的历史博物馆出售给废纸商人,他追踪找到纸品店,以高价悉数买下。罗振玉曾打算筑楼以收藏这批难以计数的档案,但由于财力原因,未能如愿。不久,他将这批档案卖给藏书家李盛铎。1928年,北平历史语言研究所作价从李盛铎处将内阁档案收购,才最终将其归属国有。

北平沦陷时期的文物流失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故宫博物院文物安全问题日益严峻。故宫文物南迁迫在眉睫,准备工作千头万绪。几百万件文物不可能全部运走,也不可能细细筛选,结果有些精品未被收入,次品却整箱带走。这些被选中的文物包括书画、铜器、瓷器、象牙、珐琅、善本等,共分5批,计19690箱62万件。
  由当时的故宫博物院院长易培基负责,开始做文物迁运前的筛选打包工作,为此他们还专门聘请了极富这方面经验的文物古董商指导。打包文物采用的方法是,根据文物的形状用稻草做衬,以棉花贴紧,外面包上优质棉纸,这种专业的文物打包方式经得起长途跋涉和剧烈颠簸。几十万件文物在上万里的运输过程中竟一件未损。
  1933年2月5日晚间,北平全城戒严。13491箱文物从神武门广场出发,由几十辆板车轮流运往火车站,军队全程护送,沿途军警林立。不到120天的时间里,五批文物循序运往上海,后又辗转至南京朝天宫。
  但随着战事不断深入,南京也不是安全之地,文物继续分三路西迁,因为没有交通工具,最后剩3000多箱滞留南京。“这次西迁历时8年,行程万余里,运送文物的车辆、人员艰难行走于四川蜀道。沿路敌机轰炸,遭遇匪类,不断临时更改行走路线和临时存放地点。最后以微小的损失完成了这场历时长久、数量巨大的文物迁徙之路,被国内外人士称为奇迹。”
  故宫大批文物南迁后,总务处长张庭济奉命留守。日伪政权下的故宫博物院艰难维持,尽力周旋。1937年 11月,沦陷初期张庭济曾代表北平留守职工向国民政府行政院汇报现状,寻求保护。目睹当时情况的美国汉学家珍妮特、沈大伟说:“日军在 1937年 9月占领北平的时候,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已带了部分珍宝西迁,……以后马衡不在的日子里,负责故宫工作的是总务处处长张庭济。日本方面妄图派日本人担任故宫的院长或顾问,但由于遭到故宫工作人员的坚决抵制而未果。日本人也不得随意进入故宫,除非带有介绍信,否则会被留守的工作人员拒之门外。”在这沦陷的八年中,“留守人员虽然不像随文物南迁的人员那样辛苦奔波、风餐露宿,但在日伪统治下也非常难得,不卑不亢,可以说是不辱使命。”由于大量文物珍品外迁,加上日伪的干扰、破坏,只能勉强维持分路开放,但游人寥寥,门庭冷落。
  1938年6月,宪警两次闯进故宫博物院太庙图书馆搬走撕毁大批图书资料,书籍242种,340册,杂志369种,10682册。书籍中有反日抗日、谈及日伪政权和满洲的一律销毁,包括大量印有国民党青天白日标志的图书,另外含有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等内容的绝对销毁;有关司法、教育、财政等的书籍杂志也必须销毁。这次查没销毁对故宫文献资料库藏是一个巨大打击,日本希望借助这种方式推行奴化教育。
  不久的献铜运动再次把故宫博物院拖入泥潭。1945年3月,侵华日军北京陆军联络部致函伪北京特别市市长,要求“北京特别市官民”,“献纳(供出)各自存有之一切铜类,以资直接增强战力,藉以实现大东亚共荣圈之确立。”各家各户和单位被强行征收铜铁,作为日军造炮弹和子弹使用。“这个运动波及到千家万户,故宫这样的文化机关也没有幸免。”
  尽管多次抵制,最终为确保故宫整体安全起见,不得不将一些散落于各院落无号的铜缸铜炮等1095斤交了出去。但金品献纳委员会和日军对此量均不满意,要求故宫必须捐献更多,因为仅北京一市日本军部下的铜铁征集任务就高达40万公斤。日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最终命令将不能断明年代的铜缸 54 件以及 2 尊铜炮运走检送。
  在此之前的1944年 6月 22日,日军已经从故宫劫走铜灯亭 91 个,铜炮一尊。这批文物刚运到天津,还未及转运到日本,日军即宣告投降。张庭济等会同教育部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平津区助理代表王世襄,前往天津接收运回这批文物,看到的情形是“有的已残破、毁坏,共重 4460 公斤,较劫走时少了 971 公斤,而此前被劫走的 54 个铜缸也不见踪影。”根据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的统计,“本院(沦陷期间)被征用之铜品2095市斤外,计铜缸66口,铜炮一尊,铜灯亭91件。”
  八年抗战中,北平故宫文物被日本掠夺了铜器149件,太庙图书馆大批图书杂志遭破坏,文献馆的张鼓峰舆图被劫走。

迁台以书画、细软居多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分散在四川境内三地的文物被集中到了重庆。院方为感谢四川人民对文物保护所做的努力,在成都中正公园举办了一次“北平故宫博物院在蓉书画展览会”。展览的作品包含从晋朝到清代一千五百多年中八十八位画家的一百幅作品,几乎是南迁书画文物中最重要家底。为了协办展出,市政府想尽办法保障安全,除了军警还请川地的袍哥组织予以协助。
  受场地局限,一百多幅书画珍品一次性展出有点困难,院方决定分为两次,每旬换一次,共历时二十多天,接待来自川内和西南各地的参观者数以万计,堪称八年抗战文化史上的一大盛况。遗憾的是展览成为这批国宝最后一次在大陆的亮相。1947年,这批文物由重庆向家坡运往南京朝天宫的故宫博物院分院,后被秘密运往台湾。国民政府还下令当时的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将其余故宫文物运往南京,再和南京分院的文物一起运往台湾。经马衡多方周旋和拖延,此计划搁浅,北平文物得以保留在大陆。最终运台文物数量相当于整个南迁文物的四分之一,未来得及运走的文物原地未动,仍留在南京朝天宫。
  1949年4月,迁台文物登记造册,统计文物总数为231910件又27张692页。国民政府两院理事会延续了故宫博物院的点查制度,先后出版《中华文物集成》《故宫书画录》《故宫名画300种》等著录。1962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在台北近郊双溪建成,定名为中山博物院。至今已五次扩建。1989年至1991年,台北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清点计划研究小组成立,开始对文物全面清点,1991年完成时,对外发布数字为:历代文物总数645784件(后有又多方捐赠扩充)。
  曾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18年的秦孝仪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说:“1949年搬过来的都是书画、细软,重的东西搬不动嘛。北京故宫以宫殿,器物等大东西见长,我们这边以书画文物见长。书画在文化方面最具分量。”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认为:“文物只有在原生地展示,才最有尊严,如果像孤魂野鬼一样流失海外,就没有尊严。”故宫流失的文物,又岂止在海峡那边。
  (参考资料:《故宫藏瓷的播迁聚散》《罗振玉、王国维与故宫文物的保护、研究述论》《举步维艰──沦陷时期北平故宫博物院事业》《皇宫珍宝流失记》《故宫文物秘密迁台前的最后一次露面》)
6# 青城山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5-6-12 21:27:00|只看该作者

故宫明日起试行每日限流8万人次

源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6月12日电(记者:应妮)6月13日将是北京故宫博物院试行限流8万人次的第一天。院长单霁翔坦言新的售检票系统、安全保卫秩序维护工作,特别是全面实名制售票等仍将接受考验。
  北京故宫此次限流的目标是:实现单日接待观众不超过8万人次,全面推行实名制售票,旅行社团队全部实行网络预订门票,取消旅行社团体现场购票,提倡散客通过网络预订门票,逐步提高网络预售比例。
  单霁翔表示,故宫博物院此次以组合拳方式采取多项措施全力推动限流是前所未有的,虽然故宫博物院尽力完善实施方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且依据往年统计数据6月份没有超过8万人次的情况发生,但新的售检票系统、安全保卫秩序维护工作,特别是全面实名制售票等仍将将接受考验。
  目前,网络预售比例尚未达到较高水平,因而现场售票窗口仍可能迎来较多观众,且现场售票增加了读取二代身份证的环节,售票速度将有所放缓,观众排队等待时间可能会延长,故宫希望公众予以理解和配合。同时,故宫博物院再次提醒观众,请携带二代身份证(港澳台同胞和外国观众可持护照)前来参观,便于购票和检票,没有二代身份证的观众可持公安部门出具的身份证明进行登记后购票,故宫博物院也将根据现场观众流量和售检票情况适时完善相关举措,在保证限流目标的同时为观众提供更多方便快捷的服务。
  之所以选在6月13日开始试行限流措施,单霁翔说,这是中国第10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保护成果,全民共享”,“对于故宫博物院来说,试行每日限流8万人次、推广网络预售和实名制售票,是对这个主题的最好诠释──为保护故宫文化遗产,让公众享受更好的参观环境与文化氛围而不懈努力。” ●
原文标题:北京故宫13日起试行每日观众限流8万人次)
5# 华蓥山
 大卫 发表于: 2015-5-18 15:31:02|只看该作者

新中国成立后故宫老照片首次展出

源自: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5月17日电(记者:史竞男)“光影百年──故宫老照片特展”17日在故宫博物院神武门展厅开幕。此次展览是新中国成立后,故宫老照片第一次展出,同时也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系列展览之一。
  据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清代晚期,西洋摄影技术随着战乱和动荡进入中国,随之进入宫廷,故宫因此成为老照片的典藏机构之一。目前,故宫博物院藏老照片近两万张、玻璃底片两万余张,既有清宫旧藏,也有民国旧藏。
  据了解,除热门的“清宫”题材外,故宫老照片还有很多涉及百年前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外交、风土、民情等,涵盖了晚清至民国历史的方方面面。
  本次展览在有限的展陈空间里,精挑细选出近300件展品,以清末民初新旧交替的一个历史时段作为展览主线,串联起“殿堂余晖”“群像浮光”“兴业图强”“禁宫新生”四个单元,反映从“皇宫”到“博物院”的历史跨越。
  展览可凭故宫博物院门票免费参观,展期两个月,至7月17日结束。因部分展出文物的特殊性,其中的32件(册)珍贵实物限期展出一个月。
4# 金佛山
 远方的雁 发表于: 2015-5-17 16:47:00|只看该作者

故宫博物院将试行每日限流8万人次

源自: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5月17日电(记者:史竞男)在国际博物馆日到来前夕,故宫博物院17日宣布,将于今年6月13日,即第10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开始,试行每日限流8万人次,以刚性措施保证故宫安全、观众安全;同时,将全面推行实名制售票,旅行社团体现场售票取消,改为全部通过网络预订门票。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作为拥有近600年历史的世界文化遗产和有90年历史的国家级综合性博物馆,故宫博物院近年来每年接待观众数量都在千万人次以上。据统计,过去三年,观众数量分别达到1535万、1456万、1525万人次,比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等世界级博物馆均高出数百万人次,给服务接待和安全保障工作带来极大压力。
  “故宫博物院此次试行刚性限流措施,是形势所迫、决而必行,更是人心所向、行而必果。”单霁翔表示,目前故宫博物院观众数量居高不下、淡旺季接待量严重失衡,旺季高峰人满为患,并且单日内各参观时段观众流量分布严重不均,必须以刚性措施合理限流,保证故宫“平安”。
  目前,故宫博物院正在推进网络预售系统升级,为限流工作做好各方面准备,也将适时公布具体操作方案,便于旅行社和普通观众网上预约购票。
  据了解,故宫博物院去年已试行单日内分流、淡季“主题免费日”等一系列分流限流措施,为此次限流积累了经验。此外,故宫还将进一步扩大开放区域,希望多措并举,全面实现观众流量的科学管理和理性调控。
3# 峨眉山
 大卫 发表于: 2015-5-15 08:31:00|只看该作者

北京故宫6月将启动强制限流:详细计划或下周公布

源自:京华时报
京华时报记者王海欣摄

  (记者:王硕)今年6月中下旬,故宫将再次尝试强制限流措施,每日观众接待量限制在8万人次。昨天,记者从故宫博物院了解到,故宫或将于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公布分流限流的详细方案,而强制限流的实施日期将确定在6月中下旬。
  “从我们内心来说,我们希望更多的人了解故宫文化,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看到故宫的文物和建筑,但是另一方面,故宫的观众接待量又不可能无限制地增长,它会给文物及观众都带来安全隐患。”昨天,在即将开工建设的故宫北院区,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关于故宫每日强制限流8万人次的方案,目前正在和相关部门进行最后的磨合,将在6月中下旬实施,而具体的实施方案或将在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正式公布。
  故宫重提日限流8万人次已有多时,此前曾传言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就将启动实施,但未能如愿。为什么故宫限流实施起来如此复杂?单霁翔坦言,依照故宫本意希望能够再早一点实施,但是在故宫实施限流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是说宣布哪一天限流就可以了。
  “一旦这一天来了11万,甚至更多人,几万人事前得不到通知,来了进不去,又没有得到有效解释,就会造成我们被动,甚至限流方案实施失败。”单霁翔说,2008年故宫曾有过一次失败的强制限流的尝试,那次失败提醒故宫限流需要做出非常缜密的方案,要实施需要社会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单霁翔表示,自去年开始,故宫博物院就为强制限流做了一系列准备工作。包括去年9月2日,故宫启用了自动售检票系统,目前正在加强。而接下来,故宫将实施实名制入园,目前正在上设备。此外,540块各种功能的标识系统也正在安装,其中有很多电子标识,有了这些标识,观众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知道自己身在何处、旁边有什么展览、有哪些区域刚刚开放。而与此同时,故宫的广播系统、导览系统、自动讲解系统等都在提升,单霁翔表示,“我们希望在6月中下旬能够正式实施”。

■ 对话
故宫北院区未来会有地铁连接

  京华时报:日限流8万人次的数字如何得出?将来是否一成不变?
  单霁翔:日均限流8万人次是基于常年的经验,以及国家旅游局和国家文物局的评估,是经过专家论证认为目前可以试行的比较合适的一个数字。但是8万不会永远是8万,随着故宫开放面积的逐渐扩大,从去年的52%,到今年的65%,再到明年76%,将来随着故宫北院区的建成,还将多接待一些,所以8万的限流数字不会是固定不变的。但是现在既然郑重承诺限流8万,还要先实现这个目标。
  京华时报:故宫北院区将分流哪些观众?观众来北院区可以看到什么?
  单霁翔:对于故宫两个院区的参观选择,我们希望观众能够各得其所。对于第一次到北京的观众,他还是要看古建筑群,看原状陈列,满足这方面的需要,我们把淡季(冬季)的票价继续降低,吸引他们错峰参观。而对于多次来故宫的观众,他们想看到更多的文物藏品,尤其是近年我们公布故宫藏品总数以后,很多观众抱怨看不到这些藏品,那他们可以来北院区。北院区中最主要的功能是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在这里将做更多的展览展示,一些震撼力的、主题鲜明的、故宫展不出来的东西都将在这里展出,还可以看到部分文物修复的过程,此外还有宫廷园艺,故宫北院区将是一座花园里的博物馆、花园中的故宫。
  京华时报:故宫北院区选址海淀区西玉河,交通并不是十分便利,观众怎么来?
  单霁翔:北院区目前的环境、交通状况并不是很好。但北京市政府也做了承诺,会将地铁引到这个地方来,把周围的高速公路引到这边来,将故宫北院区与颐和园、圆明园、八达岭、十三陵连接成一个世界遗产的旅游路线,这些都会方便观众参观。但是我们想,故宫北院区占地62公顷,与紫禁城(占地72公顷)体量上相差不多,而且这边将会打造一个花园里的博物馆、花园中的“故宫”,这里山清水秀,市民在这个地方看展览,赏园林,和去紫禁城的感受不一样,收获也不一样。

■ 揭秘
文物抢修工作室迁至北院区

  据了解,目前,故宫博物院拥有文物藏品总数为180余万件(套),涵盖了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所有门类。对于如此庞大的文物藏品量,故宫博物院的展示和修复空间远远不足,而故宫博物院北院区的一项最主要的功能是文物保护修复中心,解决故宫内大量大型珍贵文物,例如家具、地毯、巨幅绘画等,因场地局限而长期无法得到科学保护和有效展示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把文物修复的传统技艺,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技能展示给公众。
  据悉,位于故宫慈宁宫东南围房的文物抢救性修复工作室已整体迁至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并对北院区修复工作用房的安防、消防、电力、供水等系统进行了改造,设立了周密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制度,建设完成了符合文物修复保护要求的修复工作室。今年5月初,故宫博物院相关部门办理了文物点交手续,委托专业公司对文物进行包装运输,并将文物安全送至北院区。
  昨天,故宫博物院的这些文物修复工作室在搬家后首次对媒体开放,工作人员现场向媒体展示了文物修复的传统技艺。车马轿舆、中和韶乐、金属三个文物修复工作室,以及瓦作、木作、油作、画作等的修缮技艺部工作室也同时对媒体开放。

■ 特写
  3米长编钟横梁 棉签一寸寸清污
  在中和韶乐文物修复工作室,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对一套清中期的编钟进行修缮,包括底座、狮子、柱子、横梁、凤鸟等14个构件。在对3米多长的金丝楠木横梁进行清污时,工作人员使用的工具竟是一支“小棉签”,一寸寸地清理。据介绍,这根金丝楠木横梁仅清污一步,就要耗时两周以上,甚至更长时间。“清污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对起翘、空鼓的漆皮进行加固回贴,对缺失构件补配。”工作人员表示,在人力、设备等配备都很理想的状态下,完成这套编钟的修缮至少需要6~8个月。
  古建人才培养 修缮实践中学习
  在修缮技艺部画作工作室内,几名学员正在绘制小样,分别体验沥粉、贴金、拉大黑、拘黑和绘制细部纹饰的过程。据了解,这些小样并不只是让学员练习,而是将最近古建修缮时使用的彩画纹饰作为小样留存,以便之后再修缮时作为实物资料。
  据了解,故宫博物院修缮技艺部对于学员的培训,都是以实操训练形式培养学员专项技艺,为非遗的传承和学员的培养提供良好平台。单霁翔表示,培养一名合格的古建人才,至少需要6年,“木作、瓦作、油作、土作等,全套需要6年,他们就是师傅,可以带徒弟了”。

〓 相关链接
宫廷园艺研究中心在故宫北院区挂牌

  (记者:王硕)昨天下午,故宫博物院宫廷园艺研究中心在故宫北院区揭牌,一批古典园林专家受聘成为宫廷园艺师。这些来自市公园管理中心的专家们将根据自身特长,为故宫的花花草草做好养护工作,在这里展示“宫廷园艺”的精美。
  和公园管理中心首次联手,故宫就“捞到了好处”。“和大家分享一个好消息,颐和园给我们带来了两株古桂,虽然没说送给我们,但是我想他们不会带走的。”在“宫廷园艺中心”揭牌仪式的讲话中,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首先“黑”下了这两株古桂。据了解,在颐和园内,珍藏着72盆百年古桂,而颐和园昨天带来了其中的两盆。
  据介绍,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作为北京市属公园的管理部门,下辖颐和园、北海、景山、香山公园等皇家园林以及中国园林博物馆、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等专业机构,长期从事皇家园林的保护、管理及研究工作。
  而对于故宫来说,将故宫北院区打造成一座“花园里的博物馆”是故宫对北院区的定位。在昨天的揭牌仪式上,一批古典园林专家受聘成为宫廷园艺师,今后这些来自市公园管理中心的专家们将根据自身特长,在这里让“宫廷园艺”得到更多的展览展示。
源自:北京故宫6月将启动强制限流:详细计划或下周公布
2# 四姑娘山
 远方的雁 发表于: 2015-5-15 04:27:00|只看该作者

故宫6月将启动强制限流 日客流量不超8万人次

源自:京华时报

  本版图片京华时报记者王海欣摄
  (记者:王硕)今年6月中下旬,故宫将再次尝试强制限流措施,每日观众接待量限制在8万人次。昨天,记者从故宫博物院了解到,故宫或将于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公布分流限流的详细方案,而强制限流的实施日期将确定在6月中下旬。
  “从我们内心来说,我们希望更多的人了解故宫文化,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看到故宫的文物和建筑,但是另一方面,故宫的观众接待量又不可能无限制地增长,它会给文物及观众都带来安全隐患。”昨天,在即将开工建设的故宫北院区,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关于故宫每日强制限流8万人次的方案,目前正在和相关部门进行最后的磨合,将在6月中下旬实施,而具体的实施方案或将在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正式公布。
  故宫重提日限流8万人次已有多时,此前曾传言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就将启动实施,但未能如愿。为什么故宫限流实施起来如此复杂?单霁翔坦言,依照故宫本意希望能够再早一点实施,但是在故宫实施限流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是说宣布哪一天限流就可以了。
  “一旦这一天来了11万,甚至更多人,几万人事前得不到通知,来了进不去,又没有得到有效解释,就会造成我们被动,甚至限流方案实施失败。”单霁翔说,2008年故宫曾有过一次失败的强制限流的尝试,那次失败提醒故宫限流需要做出非常缜密的方案,要实施需要社会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单霁翔表示,自去年开始,故宫博物院就为强制限流做了一系列准备工作。包括去年9月2日,故宫启用了自动售检票系统,目前正在加强。而接下来,故宫将实施实名制入园,目前正在上设备。此外,540块各种功能的标识系统也正在安装,其中有很多电子标识,有了这些标识,观众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知道自己身在何处、旁边有什么展览、有哪些区域刚刚开放。而与此同时,故宫的广播系统、导览系统、自动讲解系统等都在提升,单霁翔表示,“我们希望在6月中下旬能够正式实施”。
⊙对话

  故宫北院区未来会有地铁连接
  京华时报:日限流8万人次的数字如何得出?将来是否一成不变?
  单霁翔:日均限流8万人次是基于常年的经验,以及国家旅游局和国家文物局的评估,是经过专家论证认为目前可以试行的比较合适的一个数字。但是8万不会永远是8万,随着故宫开放面积的逐渐扩大,从去年的52%,到今年的65%,再到明年76%,将来随着故宫北院区的建成,还将多接待一些,所以8万的限流数字不会是固定不变的。但是现在既然郑重承诺限流8万,还要先实现这个目标。
  京华时报:故宫北院区将分流哪些观众?观众来北院区可以看到什么?
  单霁翔:对于故宫两个院区的参观选择,我们希望观众能够各得其所。对于第一次到北京的观众,他还是要看古建筑群,看原状陈列,满足这方面的需要,我们把淡季(冬季)的票价继续降低,吸引他们错峰参观。而对于多次来故宫的观众,他们想看到更多的文物藏品,尤其是近年我们公布故宫藏品总数以后,很多观众抱怨看不到这些藏品,那他们可以来北院区。北院区中最主要的功能是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在这里将做更多的展览展示,一些震撼力的、主题鲜明的、故宫展不出来的东西都将在这里展出,还可以看到部分文物修复的过程,此外还有宫廷园艺,故宫北院区将是一座花园里的博物馆、花园中的故宫。
  京华时报:故宫北院区选址海淀区西玉河,交通并不是十分便利,观众怎么来?
  单霁翔:北院区目前的环境、交通状况并不是很好。但北京市政府也做了承诺,会将地铁引到这个地方来,把周围的高速公路引到这边来,将故宫北院区与颐和园、圆明园、八达岭、十三陵连接成一个世界遗产的旅游路线,这些都会方便观众参观。但是我们想,故宫北院区占地62公顷,与紫禁城(占地72公顷)体量上相差不多,而且这边将会打造一个花园里的博物馆、花园中的“故宫”,这里山清水秀,市民在这个地方看展览,赏园林,和去紫禁城的感受不一样,收获也不一样。
⊙揭秘

  文物抢修工作室迁至北院区
  据了解,目前,故宫博物院拥有文物藏品总数为180余万件(套),涵盖了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所有门类。对于如此庞大的文物藏品量,故宫博物院的展示和修复空间远远不足,而故宫博物院北院区的一项最主要的功能是文物保护修复中心,解决故宫内大量大型珍贵文物,例如家具、地毯、巨幅绘画等,因场地局限而长期无法得到科学保护和有效展示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把文物修复的传统技艺,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技能展示给公众。
  据悉,位于故宫慈宁宫东南围房的文物抢救性修复工作室已整体迁至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并对北院区修复工作用房的安防、消防、电力、供水等系统进行了改造,设立了周密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制度,建设完成了符合文物修复保护要求的修复工作室。今年5月初,故宫博物院相关部门办理了文物点交手续,委托专业公司对文物进行包装运输,并将文物安全送至北院区。
  昨天,故宫博物院的这些文物修复工作室在搬家后首次对媒体开放,工作人员现场向媒体展示了文物修复的传统技艺。车马轿舆、中和韶乐、金属三个文物修复工作室,以及瓦作、木作、油作、画作等的修缮技艺部工作室也同时对媒体开放。

▲ 特写
  3米长编钟横梁 棉签一寸寸清污
  在中和韶乐文物修复工作室,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对一套清中期的编钟进行修缮,包括底座、狮子、柱子、横梁、凤鸟等14个构件。在对3米多长的金丝楠木横梁进行清污时,工作人员使用的工具竟是一支“小棉签”,一寸寸地清理。据介绍,这根金丝楠木横梁仅清污一步,就要耗时两周以上,甚至更长时间。“清污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对起翘、空鼓的漆皮进行加固回贴,对缺失构件补配。”工作人员表示,在人力、设备等配备都很理想的状态下,完成这套编钟的修缮至少需要6~8个月。
  古建人才培养 修缮实践中学习
  在修缮技艺部画作工作室内,几名学员正在绘制小样,分别体验沥粉、贴金、拉大黑、拘黑和绘制细部纹饰的过程。据了解,这些小样并不只是让学员练习,而是将最近古建修缮时使用的彩画纹饰作为小样留存,以便之后再修缮时作为实物资料。
  据了解,故宫博物院修缮技艺部对于学员的培训,都是以实操训练形式培养学员专项技艺,为非遗的传承和学员的培养提供良好平台。单霁翔表示,培养一名合格的古建人才,至少需要6年,“木作、瓦作、油作、土作等,全套需要6年,他们就是师傅,可以带徒弟了”。
⊙相关

  宫廷园艺研究中心在故宫北院区挂牌
  (记者:王硕)昨天下午,故宫博物院宫廷园艺研究中心在故宫北院区揭牌,一批古典园林专家受聘成为宫廷园艺师。这些来自市公园管理中心的专家们将根据自身特长,为故宫的花花草草做好养护工作,在这里展示“宫廷园艺”的精美。
  和公园管理中心首次联手,故宫就“捞到了好处”。“和大家分享一个好消息,颐和园给我们带来了两株古桂,虽然没说送给我们,但是我想他们不会带走的。”在“宫廷园艺中心”揭牌仪式的讲话中,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首先“黑”下了这两株古桂。据了解,在颐和园内,珍藏着72盆百年古桂,而颐和园昨天带来了其中的两盆。
  据介绍,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作为北京市属公园的管理部门,下辖颐和园、北海、景山、香山公园等皇家园林以及中国园林博物馆、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等专业机构,长期从事皇家园林的保护、管理及研究工作。
  而对于故宫来说,将故宫北院区打造成一座“花园里的博物馆”是故宫对北院区的定位。在昨天的揭牌仪式上,一批古典园林专家受聘成为宫廷园艺师,今后这些来自市公园管理中心的专家们将根据自身特长,在这里让“宫廷园艺”得到更多的展览展示。
原文标题:故宫6月中下旬将启动强制限流)
1# 贡嘎山
 大卫 发表于: 2015-4-27 12:31:01|只看该作者

故宫文物的典守者

源自:中国经济网
图①:搬迁前的书版库房。
  图②:搬迁后的书版库房。
  图③:摆放整齐的祭法器。
  图④:防震改造后的祭法器库房。
  图⑤:搬迁前的腰刀库房。
  图⑥:工作人员在搬运车马轿。
  图⑦:工作人员在进行文物清理。
  图⑧:整理后的灯笼库房。
  资料图片
⊙记者:杨雪梅 王 珏

  每当夕阳西照紫禁城,晚霞映照下的故宫华丽壮美。故宫人说,守着故宫,心里有份难得的安宁、沉甸甸的使命。是的,故宫的美不仅在风景,更在人文。
  进入故宫东华门,沿着筒子河向北行,经过“三座门”,便看到一处挂着宫廷部牌子的僻静院落,这里是紫禁城的会典馆旧址,故宫博物院曾经的“大内总管”梁京生就猫在这院子的角落处。
  2004年故宫新一轮的文物藏品清理工作开始时,他是当时新成立的文物管理处处长,承担着各库房清理核对验收报告的最后审核工作。7年的如履薄冰,当他走出清史馆的瓷器库房,完成最后一项验收报告的审核后,故宫有了建院以来在藏品数量上第一个全面而准确的数字──藏品1807558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684490件(套)、一般文物115491件(套)、标本7577件。
  历经数年,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已对故宫的藏品如数家珍,53000件书画、75000件书法、28000件碑帖……“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最怕人家问我故宫到底有多少家底儿。而现在我们终于对国人、对海内外、对我们所典守的文物有了一个完整的交代。”
  很多人也许要问,故宫博物院建院以来已经有过多次文物清理,为什么还要花7年再做一次清理?一个博物馆清理文物有那么难吗?为什么文物的总量会变来变去?这些在深红色宫墙内看着金黄色琉璃瓦的人是如何和国宝打交道的……

■ “故宫博物院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故宫博物院曾在1924年至1930年、1954年至1960年、1978年至上世纪80年代末以及1991年至2001年,分别进行过4次文物清理工作。
  第一次清理是在故宫博物院成立之前开始的,由临时组成的清室善后委员会对紫禁城进行了第一次点查。当时总共登记了117万余件物品,编纂了6编28册的《故宫物品点查报告》。“这是故宫最早的账目,以《千字文》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开始编号。那时是一个宫殿一个宫殿地点,比如乾清宫是第一个点查的,就以天字号来命名。”原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李季称这本账为老账,至今仍是文物清理的重要参考。
  1954年百废待举的故宫博物院开始了又一次艰巨的文物点查。一是因为文物南迁,不少精品文物被运到了台北,原来的账目需要重新梳理;二是因为故宫博物院接受了大量国家机构和个人的捐赠,以及国家调拨的文物,还有陆续回购的流散在外的故宫旧藏。这些收藏使故宫迅速成为一座艺术的宝库。这次清理在老账的基础上形成了“故”字号和“新”字号两个排序。故字号指的就是清宫的旧藏,而新字号就指1949年后新增加的文物。
  其实文物清理的工作永远都是进行时,永远都有遗留的问题,永远也都有新增加的问题,赶上大的时代变迁,更是需要进行系统的文物整理。而第五次清理工作显然有着更为不同的意义。
  2002年9月郑欣淼调到故宫担任院长。他从最基础的调查研究做起,用了两年时间翻阅档案、深入库房、向有关专家与管理人员请教,提出“故宫学”的概念,并写出长达9000余字的《关于故宫博物院彻底清理文物藏品的研究报告》。
  2004年8月31日,郑欣淼把这个报告上报给时任文化部长的孙家正。孙家正部长于9月2日作出批示:“故宫文物的清理是一项基础性浩大工程,是加强保护、陈列、展示、研究等各项工作的前提。意义重大,责任重大……”这份报告后来成为制定故宫文物7年清理工作规划的基础和依据。它基本规划了彻底清理文物藏品的多项工作,不但要继续完成原有在账94万余件文物“账、卡、物”的三核对任务,而且要审慎地清理大量的非文物,对未登记、点查的藏品进行彻底清理,同时在清理过程中解决文物藏品的统一管理问题,并最终编印文物藏品总目等。
  截至2010年底,中国文物系统博物馆藏品总量为1755多万件/套,其中一级品58649件,而故宫的藏品占到总数的1/10多,其中一级文物8272件/套,更是占到全国文物系统一级品的1/6。“由于故宫文物的特殊价值及其数量的巨大,彻底清查不仅是故宫博物院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对于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中华历史文化研究也都具有重要意义。”郑欣淼说。

■ “这是任何一个故宫人都愿意做的事”
  “我们或许都有‘搬家’的经验,搬一次家就得清理许多东西,封存装箱子后如果没有标识清楚,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找不到东西。没有一个博物馆像故宫博物院这样不得不老‘搬家’的。”李季用一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故宫文物的清理之难。
  说起搬家,文物南迁应该算是一次,当时将文物中的精品重新装箱。“为了方便装,又不占地儿,想尽量多拿,就把匣子、盒子、盖子全都拆了,分别装。故宫博物院原来讲究原状陈列,这次文物迁移就相当于文物脱离了原始的方位,后来返回故宫的文物,都想不起该怎样原状陈列了。”
  故宫博物院以前一直没有自己专门的文物库房,文物藏品全都放在地面的宫殿或者宫殿改建成的库房里,非常不利于文物的保护。1990年和1997年,故宫先后建成了一、二期地库,原存放于地上库房的约60万件藏品陆续要搬到地下库房。“这相当于一次大搬家,藏品在搬进库房之前必须进行核对,而且每件文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原来的卡片也需要重新标注新的存放位置。”
  故宫的文物藏品清理工作是和故宫的大修同时进行的。“这相当于在居住的房子里搞装修,宝贝还不得不挪来挪去。而且虽然说文物清理是当时的重中之重,但故宫正常的参观及各项业务并没有停止。这也是我们说最后成果的取得来之不易的原因。”
  “我们最后想要实现的是账目、实物及其卡片信息准确地一一对应。比如说你去图书馆借一本书,只要检索到这本书的名字,管理人员就能立刻清楚地知道它在哪一层哪一个库房哪一间屋子哪一排书架上。比如说,以前后宫的扇子是一捆捆地算,有的瓷器是一箱箱的算,现在要精确到个位,要求一个钱币、一个杯子、一片瓷片、一只袜子都要有自己唯一的身份证号码。”梁京生认为,虽然对任何一个人都是巨大的挑战,但这又是任何一个故宫人都愿意做的事。

■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第一次听别人介绍王子林的工作部门是故宫博物院宫廷部宗教组原状摊时,还以为听错了。稍微一了解才知道,“摊”就是故宫的一个组成单元。因为很多工作具体到组还不行,必须在组之下再设摊。这位毕业于北大考古系的高材生1989年分配到故宫博物院以后,最先当的小官就是摊主。
  原状摊儿只有4个人却要对60多处库房的东西进行清理。这些库房分布于故宫的各个角落,从三大殿到后三宫,从养心殿仙楼佛堂到颐和轩东暖阁。不仅室内落满尘土的文物要清理,室外遭受阳光风雨侵蚀的铜鼎铜缸假山假石,都属于原状摊需要建账的文物。
  “原状摊的基础条件是全院中最差的。由于古建修缮、库房功能改变等原因,文物存放地点数次变更,账、卡登记有很多含糊不清,库房交叉存放文物的现象极为严重。账上所记文物的状态与实际库房中的文物有很多不相吻合,很多文物没有写号、作卡片,工作基本上是从零开始。”王子林说当年几乎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故宫并非所有的楼阁殿堂都是金碧辉煌,如果是作为库房,难免年久失修,四处漏风漏土。“整理玉粹轩文物时,正赶上炎热的夏天,通往竹香馆的过道上,堆满了建筑渣土,既不通风,又无光线,即使是轻轻走过,也会扬起尘土。本摊的成员最后几乎都得了过敏性鼻炎。我们都说文物清理是比田野考古还要辛苦的地上考古。”
  王子林认为和身体的疲惫相比,精神上的高度紧张更让人难以承受,“咸若馆的擦擦佛有4000余件,都是泥作的,非常易碎。每一件都要从箱子中拿出来,写上号,挂上签,测量清楚尺寸,注明伤况,然后再包好,放入箱中,最后再一箱一箱地码好。重复地做这样的事情,必须保持高度的谨慎与小心,这让大家身心俱疲。”
  同为北大考古专业毕业的王光尧也没有想到自己的陶瓷组会是最后一个完成审核的。故宫最多的收藏是瓷器,但这不仅仅包括我们津津乐道的明成化斗彩三秋杯、雍正款珐琅彩青山水碗,而是涉及宫廷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故宫博物院在进行大修时,发现过大量各个年代的陶瓷器碎片,清洗这些碎片,本来就是陶瓷组经常进行的工作,陶瓷的清理工作其实从未停止过。然而37万件套陶瓷,还是让他们忙到了最后……
  “这次文物清理,我们要把这些小小的瓷片儿作为标本登记在册,比如长沙窑的瓷片儿,你得分清是绿釉青釉还是素胎,即使都是青釉褐彩,还得继续分是壶片、罐片、盘片还是碗片,还得看上面不同的图案。”
  更多的瓷器并不能算作文物,一直只能作为资料参考,此次清理也都用“资”字号进行了统计。“很多外面的人总是问起我是不是成天和五大官窑的瓷器打交道,其实更多的时候我们打交道的是这些看起来普通的东西,但它们在我们眼里同样重要。”
  王子林说他有阵子天天经过漱芳斋,看到上面的匾上写着“正谊明道”,总是不明就里,但现在已经豁然开朗。所谓“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现在的故宫人应该有这样的精神气质。7年时间,故宫有近200人,天天穿着“紫禁城”牌儿的蓝大褂,穿梭在不同的库房殿堂之间,做着最基础的工作,一座座库房、一件件藏品、一张张卡片、一页页账目,一件核对不上,再对一遍,不知核了多少遍,对了多少遍……

■ “对得起后人的明白账”
  故宫博物院现任院长单霁翔非常感谢故宫的第五次文物清理给故宫带来的变化,“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的最后得出。”
  文物清理解决了总账与分类账不一致的问题。文物管理处所管全院文物藏品总账与各部门所管各自门类的分类账一直存在部分不一致的情况。解决这些问题,库房人员需要根据总账、分类账的记录,与库房卡片、实物进行核对,之后查阅相关单据,找出差错的原因,核实后对总账或分类账进行相应修改。
  由于认识的局限性,许多珍贵的宫廷遗物长期被忽略,从未进行过系统点查与整理,或没有真正纳入文物账进行管理。这次把这一类文物和资料全部纳入到清理范围,对于以往作为资料或“非文物”的藏品,根据重新鉴定,完成了共计180122件资料藏品的提升工作。其中包括数千件经书的封面。它们绝大多数是纪年准确的明代织物,且品类众多,织工精细,纹样精美,保存完好,在全国博物馆同类藏品中也十分罕见,对于研究明代丝织品具有重要意义。
  古籍首次纳入文物管理序列。古籍类藏品虽得到妥善保管,但在保管形式上沿用了图书馆界的做法,未按文物要求管理,也是故宫唯一没有定级的藏品。图书馆将这些古籍、善本、书版按照文物管理要求进行了清点,最终得到19个文物库房的564713件文物、38348件资料,共计603061余件(册、块、幅、包等)藏品。这是自1925年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建立以来最全面、最彻底的一次大清点。
  《故宫博物院藏品总目》经反复研究审定,于2013年1月在博物院网站首次公布,在国内博物馆界开风气之先。截至目前,故宫博物院已对外公布22大类,共计1660791件藏品目录,约占全院藏品的92%。公开故宫藏品总目,有利于接受社会的监督,也是故宫人典守国家文化财产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还有“纸上故宫”。早在文物清理开始之初,博物院就决定编辑出版《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从藏品中精选最具典型和代表性的文物15万件,按照陶瓷、绘画、法书、碑帖、青铜、玉石、珍宝、漆器、珐琅器等,分为26编,总规模预计500卷,如此浩大的出版工程,世所罕见。
  此外,故宫的数字化也进入“加速度”,故宫博物院信息资料部主任梅雪介绍说,作为“数字故宫”的建设成果展示基地,故宫博物院拟将端门建成一座数字展厅,将传统建筑和数字技术融合起来。“随着文物账目的清晰、资料采集的完善,故宫数字化重点也从内宫转到了外宫。在新媒体实践上,推出了‘皇帝的一天’APP、青少年版网站,打造一个互联网上故宫社区的构想也日渐清晰。”

■ “文物管理是一项永无止境的事业”
  4月时节,故宫里的海棠开了,一团团一簇簇,在角落里、在枝头上静静开放……故宫博物院书画部原主任傅红展每天都从春花盛开的院子里经过,穿过长长的红墙,进入故宫地库。退休后,他被故宫返聘,主要工作就是清理乾隆御稿。“之前的整理存在时间错乱、年份混杂、手稿和誊稿交叉等问题,我们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冠号、定名、制作卡片及影像采集工作。”傅红展说。
  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乾隆御稿基本包含了乾隆一生的诗文作品,既有用朱笔写的御笔稿,也有大臣用墨笔抄的誊写稿,仅康熙六十一年至乾隆三十四年的乾隆御稿就有28132张。傅红展告诉记者,之前基本是按年份登记,按册冠号,此次将具体到每张,并从张数精确到件数。他和组里的其他两名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每一首诗的实际页数进行登记,并将诗歌和《四库全书》的乾隆御制诗进行对照确认。“乾隆御制诗有4万多首,如果这项工作顺利,故宫180万件文物至少会增加4万件。”傅红展说。
  不仅是傅红展所在的工作组,还有15个工作组同时在故宫博物院各个角落紧张地忙碌着。从2014年开始,结合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故宫博物院又开始了对甲骨、乾隆御稿、明清尺牍、清宫老照片等15大类文物藏品的清查整理。这也是对第五次文物清理的深化和延续。
  自2012年初接掌故宫博物院至今,每天的巡查已经让单霁翔走坏了20多双布鞋,那些散落于各个院落、堆积于各个屋子的建筑品,总是牵动着他的心。“当年,雨果形容巴黎圣母院时说,‘这个可敬的建筑的每一个面、每一块石头,不仅是我们国家的历史,也是科学史和技术史的一页’。同样,故宫的每一组院落、每一座宫殿建筑、每一扇朱漆大门、每一段石板桥梁、每一块青砖黄瓦、每一件宫廷陈设、每一幅梁枋彩画都蕴含了中国古建筑艺术之美,同样也饱含着历史、文化的信息,无疑属于珍贵的文化资源。”
  因此,在这次普查清理中,故宫博物院将在原有的“故”字号、“新”字号和“书”字号的基础上,再设立“建”字号。
  可以说,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藏品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故宫的文物管理是一项永无止境的事业。

※ ※ ※
  历史曾这样记载:1925年10月10日,这一天,有3000多位重要人物聚集到紫禁城的乾清门广场;这一天,有超过20000多的普通老百姓来到这里;这一天,神武门的门洞上悬挂上一块匾额:故宫博物院;这一天,在这里举行了故宫博物院的开幕大典。从紫禁城到故宫,名称的改变意味着这里再也不是皇宫,而成为了一座博物院,千千万万普通民众从此可以亲身走进昔日神秘的皇家宫殿。
  时光飞逝。今年故宫博物院将迎来建院90周年。文物清理的结果使故宫可以非常从容地在原有每年40多个展览的基础上再新推18个展览;展品数量也将从过去的10000件增加至14000到15000件,多件文物将第一次露脸。
  “非有根本改进之决心,难树永久不拔之基础。”故宫现有的文物藏品,以及将来更多的文物藏品,就是故宫永久不拔之基础。
  故宫博物院并不是故宫人的,也不仅仅是中国人的,而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每一件文物藏品所承载的故事并不是哪段历史的终结,凝结的也不仅仅是千百年文化艺术的生息,它们将和这座宫殿一起,帮助后人揣摩过去的辉煌,定义今天的我们,同时寻找未来之路。
  如果说故宫文物的清理保护是一代又一代故宫人的接力奋斗,那么目标只有一个──国宝长存,文脉永续。
  资料来源:故宫博物院
  版式设计:张芳曼
源自:《人民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5 23:17,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