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5683|回复: 6
 1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孙建军 发表于: 2010-9-28 08:31:35|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探讨研究长篇小说《白塔子》改稿研讨会召开

 [复制链接]

         文学批评:加强精品意识 先期介入创作

              省作家协会创作研究室和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召开长篇小说《白塔子》改稿研讨会


http://www.phoer.net : Z5 g# e2 Y0 R: I3 Z( G2 @  为落实四川省委宣传部领导关于文艺批评应先期介入创作的要求,2010年9月25日,省作家协会创作研究室和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以第10次“西蜀文化论坛”为平台,召开了长篇小说《白塔子》改稿研讨会。省作协、省社科院和四川大学的专家学者李明泉、何开四、冯宪光、苏宁、袁基亮、向荣、马睿、黎风、林和生、王林等教授、专家、学者以及社科院研究生院30余名在读文学硕士参加了会议。2 l3 P5 Z: F" y0 ~4 `/ ^4 f+ R( ~ http://www.phoer.net
  《白塔子》是四川作家孙建军、邹廷清倾心创作的新作,他们以生长于温江的乡土情怀为起点,因为热爱和平而回顾战争,因为热爱故乡而记忆历史,并将此书献给为川西和平解放流血奉献的先辈们。' X) J1 b& Y, `, {6 w$ _ http://www.phoer.net
  与会者一致认为,《白塔子》仅仅是初稿,但作为长篇小说,已经是一部从选材到创作都较为成功的大气之作。这部书以1949年川西和平解放历史背景为题材,讲述以晋三风为代表的解放军小分队深入时为温江专区17县首府的温江城,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代号“白塔子”秘密先遣任务的历史传奇故事。作者力图以凝重深厚的地方文化特征为底蕴,以个性鲜明的乡土语言叙事为特色,诗意地展现一个完整而结实的乡土人文世界,从而预言一个浴火重生的时代必然诞生,创作上有追求,技巧上有探索,值得充分肯定。
http://www.phoer.net , k3 u+ Q) ]  ]' ^  同时,与会专家也指出,由于作者采用了“红色传奇”和“乡土文化”相揉合的崭新手法,创作上增加了难度,由此还存在诸多需要修改打磨之处,并各自从文化立场、人物塑造、篇章结构、语言提炼和细节取舍等方面提出了改稿意见。
http://www.phoer.net 8 w7 n' M6 k' O+ k2 @  最后,本书作者表示,他们将认真吸收专家意见,反复改稿,力求将乡土温江、传奇温江和文化温江做到浑然一体,力求将长篇小说的阅读魅力和历史题材的思想高度做到融为一炉,使之成为在创作中不断增强精品意识的真正实践者。
http://www.phoer.net 0 i  U! d% [! n: H! Z4 r  (卓迅)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孙建军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孙建军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孙建军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孙建军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孙建军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孙建军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美丽的小船 我和我的祖国(诗三首·一)
2# 四姑娘山
 leikang 发表于: 2010-9-30 10:51:03|只看该作者
祝贺孙建军兄!
http://www.phoer.net 0 Z2 @) h; _# F& z
http://www.phoer.net 7 x( R) q# Z7 u* \+ Y4 d( x6 R( j$ l. {应配发点图片哈
3# 峨眉山
 楼主|孙建军 发表于: 2010-10-11 08:17:38|只看该作者

长篇小说《白塔子》改稿研讨会纪要

文学批评:加强精品意识  先期介入创作

──长篇小说《白塔子》改稿研讨会纪要

时间:2010年9月25日

内容:“西蜀文化论坛”第十次研讨会

地点:四川省社科院A305会议室

参会:李明泉、何开四、冯宪光、苏宁、袁基亮、孙建军、向荣、马睿、王林、杨青、魏红珊、林和生 、邹廷清以及省社科院研究生40余人) e  T0 l/ m; L" e$ K, R4 | http://www.phoer.net
3 r) p! r& u/ ]6 K http://www.phoer.net

主持人:苏宁

记录整理:杨青

一、文学批评先期介入创作的作用和意义

苏宁:(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本次“西蜀文化论坛”的主题是“文学批评先期介入创作:长篇小说《白塔子》改稿研讨会”。“西蜀文化论坛”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年,过去,“论坛”大多以抽象宏大的话题、文学创作倾向或某种文学现象为主题,此次别开生面的以一部具体的长篇小说草稿为主题,特别是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先期介入创作召开这个研讨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袁基亮:(省作协创作研究室主任、编审)一方面这次研讨会是为了落实省委宣传部领导关于文艺批评应先期介入创作的要求而进行的有益的尝试,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新的理论批评模式。

苏宁:这个批评模式具有以下几点意义:1.批评介入创作,可以让创作者获得新鲜的审美经验。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文学作品不只是静态文献,而是包括传统文学评价与当下文学现实审美倾向的动态的、开放的“文本”,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系统是一个无穷延伸的可变曲线,一个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参与的主客体交互作用的动态实现模式。读者或者说接受者的审美感受也是文学创作最原始的经验,创作者可以通过接受者感受到的审美经验获得自身作品产生过程中所经历的特殊心理体验。(姚斯《审美经验与文学》第59页)2.批评介入创作,可以表达文学批评的倾向性,使批评者本身的情感和想象调动起来,对作品提供的艺术形象进行积极的补充、加工、评价,使作品得到“个性的完成”,使批评也成为作品的“共同完成者”,得到审美创造的享受。3.批评介入创作可以调动特殊的“期待视野”,将作家、作品、读者联系起来。姚斯认为,文学史就是效果与接受的历史,因此,他提倡历史视野和现时视野的“视界交融”,通过改变读者的期待视野,实现文学效果和文学接受的统一。批评提前介入创作,可以将创作意识、精神价值和美学质量与接受意识的审美期待共同作用,形成新的期待视野,从而影响文学观念和审美标准的嬗变。4.有利于作品审美效果的传播。通过作品修改前的研讨,分析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文学批评的倾向性,有利于把握文学作品传播的热点。5.可形成对文学市场的前期调研作用,通过对创作过程的批评介入,可以分析不同读者的阅读兴趣。对读者的阅读心理、读者群的接受状况以及产生的社会反应做调查分析,了解文学市场,从而为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文学出版和销售提供直接可靠的信息和第一手资料。

袁基亮:对读者的变化、倾向和未来的需求做出预测,这种属于社会学领域的调查正为越来越多的文学研究者采用。我们是否可以先请《白塔子》的创作者谈谈这部小说的创作体验。

孙建军:(省作协《作家文汇》主编、一级作家)作为“西蜀文化论坛”主办方负责人之一,今天我是公私兼顾了。《白塔子》是我和邹廷清花费一年多时间创作的一部关于我们共同的母亲河,也就是关于温江的长篇小说小说的缘起要从邹廷清的上一部长篇小说《金马河》说起。《金马河》就是一部以温江的乡土人文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并获得了第六届四川文学奖,对于成千上万的读者来说,我可能是最特殊的一位读者,因为小说作为素材的事件与我家族特别是我母亲的命运息息相关。因为这个缘故,我和邹廷清走得很近,并开始梳理温江历史,在交谈中我们发现,温江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传承,凝聚了众多历史风云,可以作为小说素材的资料很多。比如,温江曾是四川地下党川西工委活动据点之一,在解放前夕,领导了北起茂汶南到仁寿川西171万多人的地下武装,史称“岷江纵队”。纵队的最高领导人就是原四川文艺界领导马识途和李维嘉同志,他们的历史功绩促进了大西南和平解放的进程。因此,我们决定讲一个有关温江和平解放的故事。选取这个历史事件和这个历史节点讲一个温江故事,目的是想完成三种纪念:一是血脉的纪念。我和邹廷清现在都是温江人,但我们的血脉来源却不同,是新中国的诞生使成为了属于温江的生命,从某种的意义上说,我是小说中侦查员晋三风的后代,而邹廷清是小说中本地乡绅邹老爷子的后代,这也是两个人合写一部书的原因。二是乡土的纪念。儿时记忆中的温江是一片水织成的网,而现在,这一切都在急速地消失。小说中诸多的事物和场景都是真实存在过的,我们很想用文字去还原这方乡土地原来的模样。三是文化的纪念。急速消失的不仅是景物也包括文化,小说中的民风民俗正是对逝去的文化的纪念。这三个元素糅合在一起也许是有难度的,因此真诚希望大家对作品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让我们有机会进一步打磨好这部作品。

4# 金佛山
 楼主|孙建军 发表于: 2010-10-11 08:19:21|只看该作者

长篇小说《白塔子》改稿研讨会纪要(2)

二、《白塔子》的创作特色与艺术亮点

李明泉(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这次会议的特殊之处在于,在写作过程中就展开对作品的研讨,我认为这种形式很好,它可以让批评家和作家相互激发思维,开诚布公的交流,避免以往出书后才发现的很多遗憾。

首先《白塔子》已经是一部较为成功的文本了,它让我印象最深也最感动的是:它是一幅上世纪40年代川西平原的风俗画,小说描写的情节和场景就是一幅川西的清明上河图,写得非常精到,非常有趣味。小说采用观看的视角,用感受和体验来书写,用中国画的笔法来书写,语言很漂亮,立体感很强,还原了很多正在消失的画面。在这一点上,作者很好的继承了沙汀、艾芜、李劼人的传统,对于风土风物、民风民俗,潮会赶集、市井风情都写得非常好,形象感很强。

小说中有一些主要人物也写得很有感染力,比如邹老太爷,他善良、正直,热爱乡土并一生造福乡土。当他最终发现自己的大儿子和二儿子都是共产党,并在做一件他并不赞成的翻天覆地的大事时,他内心瞬间的变化写得很细腻。整体而言,小说采用风俗化、神秘化和魔幻的手法,可读性很强,能让读者很快进入阅读状态。天空中黑白两条龙等奇异天象的描写,像中国水墨画的留白,做得很好。

冯宪光:(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小说刻画的生活面比较广泛,涉及到比较多的袍哥文化。四川近代的长篇小说如果不写到袍哥可以说是一个缺陷。袍哥在四川的历史上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其实很值得关注,我个人认为,袍哥表现了人性中的很多东西,如忠诚、血性、讲义气等,其核心价值观就是寻求公平和正义。这是四川乡土文化中比较核心的价值取向。袍哥在1949年反对政府的行为恰好可以阐释旧的政权已经失去了公平和正义的基础。这是《白塔子》的一个亮点,也是两位作者弥补上述缺陷所作的贡献

《白塔子》的语言有诗化、散文化的特点,让小说读起来比较轻盈,甚至比较亮丽。近年来一流的长篇小说作家都比较关注两个方面的创新,一是叙事技巧,二是语言。在语言方面,《白塔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何开四:(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编审)《白塔子》从叙事来讲,主要是乡村叙事,也融合了警匪、战争和谍战等元素。从艺术手法上讲主要是写实,但也有象征、魔幻等手法,文本本身很丰富。最突出的特点是对温江民情风俗的描绘,对温江衣食住行刻画入微,堪称温江民俗的小百科全书。

    袁基亮:(省作协创作研究室主任、编审)《白塔子》大致可以放在红色经典中的英雄传奇的叙事惯例中进行参照。英雄传奇的叙事空间与日常平凡的空间不同,它有一个非凡的奇险的世界。小说写了很多温江这块土地上的河流、物产、食物。很多风俗在文化层面上得以呈现,怎么看待这些“闲笔”。近期比较活跃的一位评论家梁红和毕飞宇就他的小说《平原》有一个对话,在《平原》中,毕飞宇写了很多平原的风俗、大地和植物,据说这些文字在发表时被删去近7万字。梁红说,不知道这些文字跟叙事主体到底有什么关系,如果真的有关,那这部作品该是多么宽广。《平原》中风俗描写与叙事主体是虚与实的关系,但《白塔子》风俗与故事主体都是实的,如何看待作品这样的结构,作者在现有文本中是如何解决或者说如何表现的呢?在我看来,主人公有传奇和凡俗两个空间,他行走在两条路上,一条是非凡的英雄的大道,一条是家乡熟悉的小路。这两条路如何交织在一起?有什么联系没有?在我看来,或者我期待的是,这两条路交织在一起,书写英雄还乡。《白塔子》就是一部关于“认”和“相认”的小说,因此形成了它不可替代的特征。英雄从他的世界回到大地,在英雄还乡的过程中,两位作者写了“认”和“相认”。作为传奇英雄的主人公,他和家乡、亲人和土地的“认”和“相认”。晋三风的出场是与地下组织接头,接头就是一种相认。最先认出主人公的是狗,然后是母亲从主人公身上嗅出了儿子的气息,然后是食物,让他找到了家乡的味道。最后是风景、河流、树木等家乡大地与主人公的“认”和“相认”。当金马河在温江的大地上带着树影和花香一路流淌的时候,主人公回到了故土。还乡不是简单的回归,必须经过一系列“认”和“相认”才能找到家乡。当我们把晋三风解读为司令员化身的时候,就是一个回到家乡,认识家乡的过程。小说从根本上揭示了人的身份问题,你是谁?你的家乡在哪里?你的归宿在哪里?《奥德赛》回到家乡时,雅典娜用一片迷雾遮住了港湾,这让他虽然回到了家乡但仍然没有认出家乡,只有在迷雾散去时,他才意识到他踏在了家乡的大地上。《白塔子》像《奥德赛》一样写了“认”和“相认”,兄弟相认、母子相认、狗与主人的相认,男人与女人的相认,父亲与儿子的相认,土地与主人公的相认,是乎还可以进一步在一种非常诗意化,带着对家乡的亲昵和温情,把对家乡深厚的爱表达出来。如果最终通过作者的进一步努力成为这样的文本,这将是非常宽广深厚的一部长篇小说。

向荣:(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员)《白塔子》在两方面取得了突破:一是重建了谍战小说的书写模式。小说打破了谍战小说的常规叙事模式,把大量的风俗融入谍战故事中,改写甚至颠覆了当下的谍战小说。在叙事艺术上,作者将大量的风俗描写与谍战情节融合,是很好的探索,也是当下这部草稿存在的一个裂缝,也是值得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二是完成了对地方性知识的诗性建构。这种建构主要表现在:1.地方风土人情的书写,包括三个层面:风俗、风物和风情。对于风俗风情的描写在第一章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呈现,在这一章中,谍战和风俗的问题是解决得最好的。人物的出场,接头的展开都有机的融合在白塔子潮会中。以后章节的风俗与谍战如果都能像第一章这么处理的话,裂缝就可以得到有机的克服和融合。小说最大的特色是对地方风物的描写,地方景物、人文景观,餐饮菜肴、日常事物娓娓道来,可当做川西风物志来阅读。2.地方方言的运用。在人物对话中很出彩。由于使用了大量的地方方言,是人物形象得到了栩栩如生的展现。在现当代小说中,这部小说可以说是使用方言最多的,同时方言的运用是由谍战情节“不得不”的进入,较之川籍既往的大师们有所突破。但方言的多和满也是一个问题,大量的原生态“粗口”应该有一个度的把握,需要进一步完善。3.风土人物描写与民间传说对接,使风物故事化了,提升了风物的历史底蕴和人文内涵。值得提倡。

黎风:(四川大学影视学院院长、教授)《白塔子》是具有浓郁川味的小说。川味小说自周克芹之后存在一个断代的问题。目前探索写川味小说的作家不少,但其作品都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为什么?我认为是因为没有选择到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这部小说是献给川西和平解放60周年,应该说,作者选择到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白塔子》作为川西有代表性的带有文化符号的实体,下面到底埋藏了什么?如何用文学的方式去重建历史,用文学的方式去解读历史,如何还原历史中那些真实的细节,是作者努力寻找的主题。如果可以通过重大事件来全面展示川西风情,也借此看到当代川西人与这些风情的必然联系,这部已经作了努力,进一步加强的话就可以有更大的成功。

5# 华蓥山
 楼主|孙建军 发表于: 2010-10-11 08:21:17|只看该作者

长篇小说《白塔子》改稿研讨会纪要(3)

三、
http://www.phoer.net ) x4 J  v# X' q( e1 s; f' K% y+ [9 {; {0 \ http://www.phoer.net
《白塔子》改稿中值得商榷的意见

李明泉:《白塔子》需要讨论的问题:一是大框架和小细节如何处理。如前所说,小说的风俗、风物、人物的内心感受等细节写得很好,但侦查员晋三风和国民党派来的“杀神”之间的历史任务,好像还没有写透,可能跟作者太沉溺于小细节的描写有关。二是风俗画与故事人物的关系问题。小说中关于风俗的描写很好看,但与人物的关系不太融洽,跟故事似乎有两张皮之感。风俗应该跟人物和故事结合起来。三是性爱描写的问题。这样的细节可以适当精简。两性描写应该为人物性格服务,如果过多会淹没主题,降低小说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冯宪光:如果要使作品具有更高的文学品味,应该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和人性的深度。《白塔子》的故事具有传奇性,很好看,但在核心故事的建构上还很不够,小说的主要故事结构是,在温江解放前夕,共产党派侦查员晋三风与地下党接头,促进川西和平解放。作者想多维度的展示和平解放是历史的必然,但任务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小分队在这次解放中的重要性和核心性以及他们的贡献,在目前的文本中都不大看得出来。在结构上,还是应该由一个核心事件来辐射和展开。我建议,最好是把川西平原在1949这个历史变化中比较深刻的东西展示出来。要写风物风情,但也要写出风物风情下人的历史生活状态,挖掘出源于四川文化中的人性的追求会更好。

何开四:小说应该有一个深层的结构即历史感的问题,小分队的思想意蕴是什么,还要深入挖掘。1949只是历史的一个节点,连着过去和未来,这个节点发生的事件对过去和未来到底有什么作用,应该有隐形的展现。关于文本中的两性描写,目前有些描写跟小说本身联系得很紧密,比如郑三清因为跟月清的旧情差点误了抢枪的大事,还有一些描写只是过程的呈现,如何深化性的描写,我有两个建议,一是情节化,二是诗化,更多的运用隐喻。

在人物描写上,个性大多很鲜明,但反面人物比正面人物更丰满,袍哥比共产党更鲜明。应该看到袍哥在历史发展中的两面性和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向荣:值得商榷的地方是书中关于性的描写,作者似乎有一种民间情怀,作者的思想来源是民间文化。民间文化是一个鱼龙混杂的空间,并不是所有民间文化都是正面的,积极的。这就存在一个立场的选择问题。前面各位专家都提到小说性描写过多的问题,在我看来,最重要的问题并不是多,而是观点问题,是站在什么样的视角来看待两性关系的问题。建议在女性塑造上要转换视角和视野,让女人更独立,更自主。如何既坚守民间情怀,又有文化思想上的提升,如何达到均衡,是作者当下面临的挑战。

马睿:(四川大学教授)我读完当前的这个文本后感觉整体上存在一种游离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两套语言的游离。小说中存在两套语言,一套是比较诗意还有点文言色彩的语言,另一套是经由民间风俗方言展示出来的语言。这两套语言单独看都很有特点,但糅杂在这一部作品中,却始终统一部起来,互相有隔阂。2.民俗描写和故事人物的游离。整体而言,文本中民俗比较拥挤,四川本地人对这些民俗可能有亲近感,但外地读者可能会产生阅读疲惫。太拥挤的民俗反而让人印象不深,不如集中推出一两个有代表性的民俗。我个人觉得酱园坊、潮会和袍哥可以进一步突出,其他的民俗则显芜杂,可以去除。3.历史感和传奇性的游离。这个文本的传奇性很强而历史感较弱。小说截取的时间段比较短,不太适合展示史诗般的历史厚重感。如果要加强小说的历史感,应加重对个人在历史中的感受和命运的描写。邹老爷子之所以给人印象深刻,就是因为写出了他在历史变幻中的矛盾、冲突和选择。晋三风在这个文本中似乎只是展示传奇性的工具,其自身生命状态的展示比较薄弱。

王林:(四川省社科院文研所研究员)《白塔子》有两个特点,一是风情画卷;二是传奇故事。由于这两个特点的指向不同,因此带来很大的问题。风情画卷这类小说的写作目的是要在风土人情的叙写中打捞出人性、人情,在地域文化中书写出人的性格。譬如李劼人《死水微澜》中的蔡大嫂就是从巴蜀文化中衍生出来的川妹子性格。传奇故事有另一种模式,一般来说总是通过悬疑的设置来吸引读者,人物大多比较类型化。《白塔子》既想突出传奇又想让温江的民风民俗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这就带来了两张皮的问题,修改时作者应有所取舍。

石鸣:(青年评论家)小说的确存在红色叙事和传奇故事这样两个空间,这二者的审美取向和价值取向都不太一样,如何协调?袍哥和共产党员之间有很大的不同,如何对接?目前小说主要人物作为个体存在和作为社会属性政党属性之间的空间还可以深入挖掘,如果没有这场政治斗争,陈三少也可以是一个行侠仗义的大好人,只是因为他站在了政治错误的一方,所以注定成为失败者。目前,他的个体形象和他所属的群体形象糅合在一起,其实,可以把他写得更立体,他本来不是一个坏人,也有闪光的地方。晋三风作为共产党员,应该有严格的党性原则,但他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和幽兰产生了爱情,在党性和人性之间,如何处理,这些都是可以挖掘的空间,应该有更精彩的东西可以出来。

黎风:关于两个空间和两张皮的问题,我不同意放弃一方让作者去单一化结构,我倒是希望作者宁可写一部有特色的书也不要一部所谓体例上“完美”的书。

6# 青城山
 楼主|孙建军 发表于: 2010-10-11 08:22:28|只看该作者

长篇小说《白塔子》改稿研讨会纪要(4)

四、《白塔子》作者意见和会议结语

孙建军:今天是省作协创研室和社科院文学所借“西蜀文化论坛”这个平台,让批评先期介入创作的第一次尝试。去年我们曾试图联系一位作者来参与这样的研讨,但他放弃了,所以我和邹廷清带来我们小说的草稿,听取大家的意见,为这样一种新的批评模式提供样本。早在会议召开之前,我们自己已经意识到了今天大家提到的诸多问题,而且已经在不断的打磨和修改当中了。但是,对于谁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的解读我不大同意一些专家们的看法。

邹廷清:(温江区作协副主席、巴金文学院创作员)我不知道消费时代的文化现象是否不知不觉地左右了我们的审美,就像那些几十个相同结构重复的电视剧讲述一样的“潜伏”,造成了一种所谓红色伟奇叙事模式,那不是我们写作的初衷,起码把晋三风看成这个故事的主角,我以为是一种误读。但我们还是要感谢各位老师,今天这个会上有益的意见我们都会在打磨中慢慢吸取并融汇在作品的改稿中。

孙建军:廷清说的不错,认为晋三风的形象一定要压过邹老爷子的形象是不对的,如果温江是靠英雄个人的力量来和平解放的,既不合史实也不合逻辑。既然给大家看的是草稿,当然就有缺陷。至一些描写多与少的问题,对于创作者,总是先做加法后做减法,这一点作家和评论家肯定是不一样的。总之,红色叙事和乡土传奇,乡土语言和诗意呈现,党性和人性能否浑然一体等等问题,这是在创作之初我们就为自己设置的难度,所以我们才把创作看成艰辛而快乐的“游戏”。但严肃文学又不是游戏,所以我们有自己的坚持,历史的温江,乡土的温江,传奇的温江和血脉的温江,我们不想放弃任何一方,但可以合理地增删加减,可以从思想文化上向纵深开掘,诸多元素也许做不到浑然一体,但我们可以向浑然一体无限靠近,几层叙事也许我们做不到齐头并进,但我们可以向齐头并进无限靠近,这就是下一步我们在改稿必须的行动和必定的收获。谢谢大家!

苏宁:这次会议开得很圆满。作家和批评家就一部作品草稿充分发了意见,不仅充分肯定了《白塔子》是一部已经是有着诸多亮色的新作,同时对值得商榷和修改的地方进行了细致的研讨,提出了中肯的建议。这次会议探索了一种批评与创作互动的全新的批评模式,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提升的空间和写出更完美作品的可能性,是一次加强精品意识的具体实践,为此我代表主办方再次感谢所有与会者。

7#
 代蜀华 发表于: 2010-10-18 17:32:40|只看该作者
希望能尊重历史,不要患了红色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5 15:58,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