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孟良|查看: 7179|回复: 22
[军事

空军发布最新宣传片 歼-20歼-16歼-10C教10罕见同框

 [复制链接]
13#
 红星 发表于: 2017-11-10 11:28:01|只看该作者

中国空军发布最新宣传片 “明星战机”集中亮相

源自:央视新闻
原文标题:超燃丨中国空军最新宣传片来了!“明星战机”集中亮相→

  ▌本文来源:空军发布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在中国空军即将迎来成立68周年纪念日之际,一部《中国空军奋飞新时代》中英文版宣传片向海内外发布,立体展示这支战略性军种的使命担当和强军梦想。
  走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的
  中国空军
  围绕“空天一体、攻防兼备”战略目标
  接续建设实战空军、转型空军、战略空军
  转型发展进入快车道!
  歼-20、运-20、歼-16
  歼-10C和轰-6K等新型战机
  不断走进公众视野
  成为海内外、全社会关注的
  “明星战机”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
  新使命开启新征程!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中国空军40万官兵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改革创新、砥砺奋飞
  努力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空军
  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更好地担当起
  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12#
 红星 发表于: 2017-9-30 12:08:01|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歼-20服役歼7加速退役 中国空军奏响青春告别曲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宏亮瞻局丨歼7加速退役,中国空军奏响“青春告别曲”(上)

[编者按]
  9月28日,国防部发言人吴谦大校正式宣布,歼-20战机已列装部队。
  或许是围绕歼-20的新闻与解读已足够多,或者是许多读者已经习惯于中国空军近年来的“突飞猛进”,这条消息并未如当年歼-20亮相时那般引人瞩目。
  但是,当我们将时间进度条回拉,哪怕只有20年,也会惊异于中国空军“触底反弹”的幅度──那时,歼-10原型机尚未首飞,歼-20更是刚刚立项,而共和国辽阔的领空,还要靠大批量的歼-7为中坚力量去守护……
  朱日和沙场点兵,中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员驾驶8架歼-10B战机,护卫空警-2000飞过阅兵场。旅长雷霄表示:“这是部队首次参加阅兵,也是改装以来首次执行重大任务。”
  雷霄的一句话似乎“轻描淡写”,并没什么值得特别推敲的地方──中国空军装备序列的改装近几年一直都在循序渐进的推进。然而,阅兵次日新华社即推出一条很值得推敲的消息──雷旅长率领的空军某旅,创造性完成了由最老旧机型直接跨越改装最先进机型的“抄底式”改装。
  换言之,当该旅于两年前停训所有“最老旧机型”歼-7后,部队没有采用常规的“以老带新”方式分批换装新机,也没有采用先装备歼-8改、歼-11或者歼-10A等更成熟的“次新”机型,再逐渐向新机过渡的稳妥路径,而是一次性整建制由二代机直接跨越换装当时国产战斗机武库中最新型的歼-10B。从两年后该旅被选中参加建军90周年大阅兵来看,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冒险决定显然是成功的。
  然而,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的还是部队“整体换装最新机型”背后的强大驱动力。显然,中国空军近两年正在提高主战部队的装备更新速度,这既是中国周边空防形势的迫切需求所致,同时也意味着以歼-10及其改进型为代表的国产第三代战斗机(采用中标,下同)的产量与技术成熟度已经可以基本满足部队急迫的换装需求。

在此情况下,曾经的中国空军王牌,现在的“最老旧机型”歼-7,恐怕离跟我们最后告别的日子是越来越近了。歼-20的正式服役,将与歼-7的离去一道,使中国空军步入成年,告别满载传奇、荣耀与坎坷的“青春”……
歼-20与歼-16共同出镜,意味着成长中的中国空军终于弥合了数十年来与世界最先进空军的装备代差,步入成年。半世纪轮回
  一款战斗机可以持续生产多少年?在歼-7的“同辈”中,苏联版米格-21生产了30年,美国的F-4生产线维持了21年,歼-7则足足生产了半个世纪。冷战的终结,苏-27的引进都没能让歼-7生产线关闭──1964至2013,这本身就是个奇迹。
  按照新华网2013年5月31日的报道,中国根据米格-21战机仿制的歼-7已有近50年历史,其总产量已超过2400架,直到2013年还在出口。从很多方面讲,歼-7战斗机都是米格-21系列战斗机中最先进的机型。
  俄国人却并未对此感到不安,他们在1985年就停止了米格-21的生产。根据中国航空报2015年9月的报道,从那以后,经历7个改型、大批量的中国版米格-21被广泛出口到第三世界国家,并且这些国家中的大部分仍在使用这款战斗机。
这张颇具年代感的照片,主角是巴基斯坦装备的歼-7战机。歼-7量产后,曾被出口至包括巴基斯坦在内的十余个亚非国家,甚至美军也曾购买歼-7II来模拟假想敌部队。
  当歼-7于2013年停产时,实际上,中国空军早在之前两年就已经陆续将歼-7拿出一线作战部队。这并不令人意外,从2007年至2011年的短短4年里,中国现代化战斗机──歼-10、歼-11、苏-27、苏-30和歼-8F──的数量增加了一倍多,它们正在迅速替换多达2000架以上的歼-6和歼-7。
  众所周知,歼-5作为中国第一款国产喷气战斗机的历史地位无可动摇;歼-6不仅将中国空军带入了超声速时代,更是在国土防空作战中功勋彪炳;歼-10则是中国空军触底反弹、奋起直追的标志;当然还有歼-20,它是中国空军的未来。因此,不像“六爷”2010年走时的轰轰烈烈,歼-7在相对沉默中迎来了改朝换代:中国空军的“歼-6情结”在歼-7身上少有痕迹,而公众与媒体则早已被歼-10、歼-20和歼-31“饱和轰炸”。

但是,我们仍有足够的理由向歼-7的背影致敬,它在最后时刻迎来了中国空军装备向第四代跨越的黎明,就好像50多年前中国飞行员看到米格-21的三角翼时心中升起的太阳……
“歼-6万岁”

  1966年歼-7首飞,并陆续装备部队。当时的中国空军似乎是一支“大而无当”的部队,除了保留有上千架米格-15“比斯”外,仿制米格-17的歼-5自1956年投产后陆续生产了700多架,它们构成了当时中国空军的绝对主力。1964年,首批歼-6战斗机交付中国空军使用,之后大批量生产的歼-6迅速被填充进中国空军作战部队,国产型米格-19(即歼-6)也成为中国空军第一代超声速战斗机。
  然而,与同时期的美苏空军相比,歼-5和歼-6都完全过时了。美国海军早在1961年就开始装备2倍声速的第二代战斗机F-4“鬼怪”,两年后该型机又进入美国空军服役。苏联方面,同样2倍声速的米格-21“鱼窝”更是早在1958年就已入列,并很快成为苏联空军主力前线战斗机。必须指出的是,无论“鬼怪”还是“鱼窝”,它们在设计时即考虑将空空导 弹作为主要空战武器,“鬼怪”还配备了第一代机载火控雷达(1961年出现的米格-21PF也开始配备雷达);而当时中国空军哪怕是最新型的歼-6(即米格-19),都只装备了大口径航炮,且那个时期的歼-5和歼-6均没有安装火控雷达,自然也谈不上独立的夜间全天候防空能力。对当时的中国空军来说,空战装备仍停留在朝鲜战争时期。
  不过,事实证明经历过朝鲜空战淬炼的中国空军绝不是一支菜鸟部队──即便主战装备比美苏落后一代以上,其在面对严峻的国土防空形势时仍能较好的应对。从1954年至1966年的11年中,中国空军共击落美国和台湾当局飞机51架、击伤49架,战绩不俗。另外,越南战争中北越空军与美国空军的作战经验表明,如果有良好的地面引导与战术,米格-19在与F-4和F-105对抗时战绩并不差;而当时极不可靠的早期空空导 弹,也经常让没有装备航炮的早期F-4飞行员陷入被米格追打的窘境。
1967年4月24日,我空军航空兵某中队长宋义民驾驶歼-5以机炮击落一架比自身领先一代的美军F-4战斗机,创下辉煌战绩。1965年,F-4在与我海军航空兵歼-5战机的空战中还曾被击落一架,但是该机是被中方还是美方自己击落,还存在不同说法。

作为对国土防空和越战经验的总结,最后一代“传统空战系统”米格-19在中国被寄予了太多的情感与期望,歼-6生产线满负荷运转让其很快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战斗机。在当时国内特殊气候的烘托下,在歼-6不断挑战极限般的空战胜利的刺激下,国内甚至喊出了“歼-6万岁”这样的口号,以至于空军有限的经费和资源被大量投入到一款短程前线战斗机的大规模生产中,使战略轰炸机、战斗轰炸机、远程精确制导 弹药、预警机、电子战飞机,战略运输机,以及相关航电系统的研制被相对忽视──中国空军在朝鲜战争时期与美苏使用的是同代战斗机,但在战争结束十余年后反而变为落后一代;且在与强敌历经恶战后,仍然只是一支纯粹的近岸国土防空力量。

唯一的选择
  歼-7的出现历经坎坷,中国引进、仿制、升级歼-7的过程几乎就是冷战时期中苏关系的缩影。上世纪70至80年代是歼-7的黄金岁月,中国将米格-21做到了极致,它不仅演化出庞大的歼-7家族,同时也成为后来歼-8的奠基石。
庞大的歼-7家族,证明了中国空军与航空工业对其潜能的挖掘,而对歼-7的探索也在中国空军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奋斗之路上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然而必须承认,歼-7家族始终未能给中国空军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在它扛起空中作战重任的年代,中国空军与美苏空军之间的差距仍然是整整一代,其国土防空的基本任务定位也没太大变化。我们在1979年跨越边境的自卫反击战中没有看到歼-7扬威异域;随后它作为装甲纵深突击的“遮阳伞”出现在1981年的华北大演习中;在3年后的国庆大阅兵中,我们又看到了被新闻通稿称作“可实施对地攻击”的歼-7~即便那有限且无精确制导的对地攻击能力几可忽略……显然,在冷战结束前新军事变革的大潮中,歼-7无法带领中国空军迈上新的台阶。
  那么,当时的中国空军到底需不需要歼-7?我们是否还有其他选择?

受越南战场经验的影响,美国空军率先吹响了第三代战斗机研制的号角,苏联紧随其后。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引领下,冷战结束前的世界空军建设体现出远程化、精确化、体系化的新趋势。具备高机动性、大航程特点,携载精确制导 弹药,在预警机和电子战机的支持下,通过数据链系统交联协同的作战模式开启了空中战场的新纪元。1972年美军轰炸清化和杜梅大桥,以及1982年的贝卡谷地空战已经展示出变革的能量。
  在上世纪60至70年代中期,美苏空军都是中国空军的假想敌。1968年底苏联空军的米格-23战斗机正式投产,这是苏联第一款重型制空战斗机,作战半径、载弹量、航电与武器系统都比歼-7的原型米格-21有了大幅提升,其也迅速成为苏联空军在上世纪70年代的主力装备;美国的步子迈的更大,1974年两个完成战备的F-14A中队被部署到“企业”号航母上,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款三代战斗机形成战斗力。

机型换装的同时,美苏两国的第二代空空导 弹也完全颠覆了传统空战模式。经过改进的AIM-7M“麻雀”于1982年服役,其装有更先进的半主动导引头,是美国空军第一款可靠的超视距空空导 弹;美国海军更是不惜血本,在F-14服役的同时就为其配备了装备主动雷达导引头的AIM-54“不死鸟”远程空空导 弹;具备迎头攻击能力的新型AIM-9“响尾蛇”也大批装备部队。同一时期的苏联空军开始装备性能与美国产品相当的R-60近距格斗弹和R-27半主动雷达超视距弹。
  从越战末期的空战,以及1967年与1973年的两次中东战争来看,第二代高空高速战斗机结合新型空空导 弹的组合已经显示出巨大的战场威力,更不必说第三代战机所具备的空中优势。如果70至80年代的中国国土防空压力仍然像之前10年那么大的话,即便中国飞行员再勇敢、技术再高超,歼-6重现曾让数亿国人振奋的辉煌战绩的难度也大大增加。
1982年的贝卡谷地空战在空军战术发展上具备革命性意义。以色列空军不仅在短短6分钟内就彻底摧毁了叙利亚19个耗资巨大的防空导 弹阵地,并在此后数次空战中取得了令人震惊的82:0的战绩(此成绩存在一定争议,但以军大胜毫无疑问)。此战证明了三代机在电子战飞机的配合下,面对二代机时具备的绝对优势。

1966年首飞的歼-7非常及时地填补了中国空军的空白。考虑到当时国际国内环境,以及中国航空工业的技术能力,原本被寄予期望的大跃进式国产方案东风107和东风113根本就没有实现的可能,歼-7恐怕是中国空军在强大空防压力下唯一的选择了。
  不过历史却跟其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准备迎战强敌的歼-7发现,当自己真正开始担纲国土防空主力时,迎来的却是一段难得的平静:1969年美国停止援助台湾当局,同年10月26日我地空导 弹部队在广西击落一架无人高空侦察机;至当年底,持续20多年的国土防空作战基本结束。歼-7没能赶上歼-6式的激情燃烧岁月,当歼-7及其改进型号开始大批量进入一线作战部队后,虽然也击落过无人侦察机,但真正开火实战的机会屈指可数。
  由于早期仿制阶段接收苏方资料不足,我国当时对米格-21的设计及相关技术吃的并不透,所以歼-7的70年代是在边改、边完善、边服役中度过的。当时的歼-7仍然没有火控雷达,虽然依靠测距仪等简易火控设备可以发射霹雳-2空空导 弹,但这套武器系统却非常不成熟。霹雳-2只具备有限的尾追锁定能力,没有雷达的歼-7对空情的掌握仍然主要依靠地面引导和目视,这样的武器系统效能可想而知。
  1966年3月18日,在广西南宁上空,刚装备部队的歼-7就发射霹雳-2空空导 弹击落一架美制“火蜂”无人机,这是霹雳-2的首个战果,也是歼-7采用空空导 弹收获的首个战果。当时的霹雳-2还在研制之中,直接以实战进行试验,恐怕也是最好的试验方式了。不过该战例却并不具有典型意义,当时的导 弹系统并不成熟,30毫米航炮才是这款2马赫战斗机真正有效的空战武器。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1#
 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5-12-24 15:28:00|只看该作者

俄媒:中国空军有近3000架军机世界排名第三


原文标题:俄媒:中国空军世界排名第三 有近3000架军机

  据《俄罗斯报》12月22日报道,国际飞行分析中心公布了世界各国空军状况年度报告。俄空天军跻身全球三大空军。今年俄空军共有3500架固定翼战机和直升机,占全球军机总数的7%。
  在军机数量排名中俄罗斯仅次于美国,后者拥有全球数量最多的武器装备,总共有1.37万架固定翼战机和直升机,占全球总数的26%。第三名是中国空军,约有2940架军机,占全球总数的6%。
  此外,军机数量跻身前十的国家分别是印度、日本、韩国、法国、埃及、土耳其和朝鲜。
  国际飞行分析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底各国空军共有5.21万架固定翼战机和直升机。分析显示,俄罗斯今年战机增加的数量最多。自1月起全球战机数量增加了约400架,其中约150架是俄罗斯的,增长比例超过30%。
  责任编辑:陈琰
10#
 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5-11-11 04:28:01|只看该作者

中国空军开官方微博 展示现代化建设成就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中国空军18个单位向社会开放展示现代化建设成就

  中新社北京11月10日电(杨振 黎璇)中国空军新闻发言人申进科上校10日发布消息说,在空军成立66周年之际,空军18个不同兵种、不同类型的单位向社会公众开放,展示现代化战略性军种的建设成就和强军梦想。
  经过66年发展,人民空军已经成长为多兵种、多机种构成的现代化战略性军种,是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维护国家空天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重要力量。申进科说,空军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与帮助。空军成立66周年纪念活动,面向社会公众、面向广大青少年,广泛组织装备静态展示、军事训练观摩、军史传统教育和军营生活体验。以传播空天文化、服务社会公众为主旨的“空军发布”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开通运行;面向社会公众发放的《空军一级战斗英雄》、《追梦空天》、《中国空军飞向远海》、《飞行少年》等外宣纪念封,讲述着人民空军的战斗故事、强军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歌剧《守望长空》在北京首次面向社会公演。该剧以中国第三代新型战机研发试飞为背景,讲述空军飞行员面对理想追求、家庭变故和事业挫折等重大人生抉择,忠诚使命、情系蓝天的感人故事,展示新一代空军飞行员“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形象。申进科表示,人民空军正在按照“空天一体、攻防兼备”战略要求,实现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构建适应信息化作战需要的空天防御力量体系,提高战略预警、空中打击、防空反导、信息对抗、空降作战、战略投送和综合保障能力,忠实履行保卫祖国安全与人民和平生活的神圣职责,忠实执行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使命。 ●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泡泡老忍者 发表于: 2015-5-21 14:27:01|只看该作者

中国空军首次飞越宫古海峡赴西太平洋开展训练

源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5月21日消息,据国防部网站消息,中国空军新闻发言人申进科上校5月21日在南京发布消息说,中国空军航空兵首次飞越宫古海峡赴西太平洋开展远海训练,提升空军航空兵部队远海机动作战能力。
  申进科上校介绍,5月21日,中国空军飞机飞越宫古海峡赴西太平洋开展远海训练,当天返航,达成了既定训练目的,圆满完成任务。
  这次远海训练,飞行训练区域为国际空域,飞行高度避开了民航主用高度层,国际航班飞行没有受到影响。
  申进科上校指出,中国空军航空兵飞越宫古海峡赴西太平洋开展远海训练,是年度训练计划内的例行性安排,符合相关国际法和国际实践,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地区和目标。
  申进科上校表示,组织航空兵远海训练,是濒海国家空军的普遍做法,是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正常需要。依照相关国际法和国际实践,中国空军航空兵出第一岛链开展远海训练仍会依据情况进行。
原文标题:中国空军首次飞越宫古海峡赴西太平洋开展远海训练)
8#
 泡泡老忍者 发表于: 2015-3-31 04:47:00|只看该作者

日媒:中国空军首赴西太远海训练是对邻国炫耀

  外媒关注中国空军走向远海 中方:符合相关国际法
  这一行动引来外媒关注。路透社称,中国空军周一在西太平洋进行了第一次远海训练。国防部展示了远程轰炸机的照片,并称轰炸机已于当天返回。这标志着空军首次在远离中国海岸线的地方进行演习。中国空军新闻发言人申进科上校表示,中国空军组织航空兵赴西太平洋开展远海训练,符合相关国际法和国际实践,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和目标,不会对任何国家和地区构成威胁。
  日本《产经新闻》称,根据中国方面公布的消息,训练在30日进行,但是训练的规模和正确地点尚不明确。
  中国国防部提到的巴士海峡位于中国台湾岛和菲律宾吕宋岛之间,是太平洋和南海的天然分界线。宽度约370公里,其间被巴坦群岛和巴布延群岛分隔成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和巴布延海峡3条水道,其中以巴士海峡最宽、最深、最重要,通常把这3条海峡统称为巴士海峡。巴士海峡是第一岛链的关键节点之一,是我国进出太平洋的重要通道,也是东南亚与东北亚往来要道。
  日本时事通讯社称,中国空军的此次远海训练表明,中国海洋进出切实在进行,在西太平洋海域上时常进行军队的训练。这次训练也是针对邻国炫耀中国的空军力量。
  对于部分外媒的非议,中国空军问题专家傅前哨对《环球时报》说,随着中国海外利益的增多,中国空军的远程化发展,尤其是远航训练必不可少。事实上,中国要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也同样需要中国空军走向远洋。例如中国空军此前曾出动飞机参与南太平洋的马航MH370客机搜寻,就考验着飞行员的远海飞行和搜寻能力。
  【驻日本、英国特约记者 蓝雅歌 孙微 环球时报记者 郭媛丹 马俊】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远方的雁 发表于: 2015-3-30 18:47:00|只看该作者

中国空军首次赴西太平洋开展远海训练

源自:国防部网站
  中国空军新闻发言人申进科上校3月30日在广州发布消息称,中国空军首次组织航空兵赴西太平洋开展远海训练,提升空军部队远海机动作战能力。
  3月30日,中国空军飞机经巴士海峡赴西太平洋开展远海训练,当天返航,达成了既定的训练目的,圆满完成任务。
  申进科上校表示,组织远海训练,是提升空军部队作战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大国空军的普遍做法。中国空军此次组织航空兵经巴士海峡赴西太平洋开展远海训练,是年度训练计划内的例行性安排,是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正常需要。
  申进科上校指出,中国空军组织航空兵赴西太平洋开展远海训练,符合相关国际法和国际实践,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和目标,不会对任何国家和地区构成威胁。
6# 青城山
 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4-11-12 17:27:00|只看该作者

中国空军战略转型历程:从零到空天一体攻防兼备

源自:中国新闻周刊

  列阵的歼-11战机。摄影|谭超

  在雨夜准备执行任务的飞行员们。摄影|贲道春

  “空警-2000”摄影|贲道春

  空降兵在复杂生疏地域进行大规模空降训练。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一支年轻的军种,65年间,人民空军创造过“让陆军飞起来”的传奇,打退过世界上实力最强的对手,也曾遭遇过停滞与落后。改变刻不容缓。
本刊采访了空军机关、空军指挥学院和空军训练基地的多名空军一线军官、飞行员,深入了解具有鲜明时代特质的新一代空军官兵,并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与感受,回顾了这场改革中最重要的两项内容──空军战略思想的形成和旨在提升战斗力的训练改革历程。
对中国空军来说,这个危机与希望并存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江菲 沈嘉 特约撰稿|张力
  (本文刊登在第683期《中国新闻周刊》)
  1986年6月28日,国防大学,时任空军司令员王海正在作一场关于“空军运用与建设问题”的学术报告。
  台下一个学员递了张纸条,写道:“有没有‘空军战略’?”
  王海犹豫了一下,把条子放在一边,没有立刻作答。
  那一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成立的第37个年头。王海司令员的犹豫,不仅因为那时的中国空军还没有明确的战略,更因为,能否提及“空军战略”,本身也是一件极为敏感的事情。
  28年后,这个禁区已被悄然冲破。“空天一体,攻防兼备”,成为中国空军的战略转型目标,并从武器装备、训练水平与战斗精神等方面,实实在在地影响着空军部队。
  这八字方针的酝酿、生成,历时20余年。而就中国空军的战略转型而言,提出这一战略要求,还仅仅是一个开端。

“中国停下来,世界却在飞”
  1986年在国防大学那个酷暑的午后,王海问一同前去的空军司令部作战部副部长阮克庠:“有没有空军战略”这个条子,怎么回答比较好?
  “军种是有战略的,但这个问题,当时不好回答。”阮克庠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阮克庠当时的另一个身份,是王海那次学术报告的起草人员之一。
  “那个时候,军事战略是国家军队建设发展的方略,军种建设只要遵从于此就可以,军种战略不需要研究。”空军指挥学院教授王明志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那个时候从军事理论界来说,也没有军种战略这个研究领域,不只是空军没有,其他军种也没有。”
  王明志教授介绍说,当时空军对自己的职能定位和作战思想是:“以地面部队的胜利为胜利。”这种提法颇有些对陆军的从属性质,“是配合陆军来作战,没有强调自己的独立意义,没有上升到战略层面上来认识”。
  国防大学教授戴旭曾在空军任职,他在一篇名叫《大阅兵》的文中形象地描述过空军的这种地位:“空军一直是上绿下蓝,半截陆军半截海军。空军的这种半蓝半绿的着装,形象地说明了半个多世纪中空军的使命:要么是围着陆军转,要么是围着海军转,总之是没有自己的。”
  1949年人民空军建立后,首要任务是能支援陆军渡海作战。不过,王明志认为,尽管如此,它当时仍然是一支进攻性的军种,这从其装备配备就可以看出来。“绝大部分是强击机、轰炸机和歼击机。”他说,“因此,最开始建立空军的时候,是要建立一支随时准备打仗的力量,是一支攻防兼备的部队。”
  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和1955年的一江山岛战役,都成为这支初级攻防兼备型空军展示的舞台,尤其是一江山岛战役。现国防大学政委、前空军军官刘亚洲在他的专著《战神凌空──世界空军百年评点》中评价:“小小一江山,俨然诺曼底。”“战役虽小,气魄却大。”这次战役与以往战役最大的不同,是在作战设想中便有200架飞机助战,使得空军部队以一支战略力量的身份出现。
  王明志介绍,当时中国空军的作战力量已经达到27个师,各型飞机数量达到3000多架,这个规模在当时世界上是排在前五位的,“可以说是第一梯队”。
  刘亚洲在著作中表示,朝鲜战争中中国空军的表现,以及一江山岛海陆空联合作战的胜利,使得中国空军一步跨入世界先进空军行列。“这是一个大有希望的起点,遗憾的是,中国空军在这个起点上再没有走多远。”
  1953年后,中共中央调整了对台政策,空军的作战任务由迫在眉睫的支援渡海作战,转到维护国家领空安全上来。
  1957年,空军与防空军合并,使得防空力量在空军中所占比重加大,中国空军渐渐发展成为一支防空型空军,不仅表现在作战思想上,也表现在武器装备和兵力结构上。据统计,这一期间属防御型的歼击机占70%以上,部队结构也以防御性的歼击航空兵、地空导 弹兵、高射炮兵等占多数,而进攻性兵种如轰炸航空兵、强击航空兵、空降兵的比例较小,同时也形成了国土防空型的编制体制、作战理论和训练条令等。
  这种战略调整,是历史形成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在保卫国家领空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中苏关系破裂后,为应对苏联大规模入侵的作战准备,中国相继研发了歼6、歼7、歼8,一跃成为世界上防空力量较强的一支空军。这个优势,至今仍然保持。但是,它也有其落后于时代的一面。
  《军事历史》杂志2009年发表军事科学院战略部研究员田越英的文章《人民空军战略的发展演变及规律》,在肯定了持续40年余的“国土防空”战略的重要作用后,同时评价道:“应该看到,国土防空战略对空军各方面建设和发展带来一定影响,首先在武器装备上,一方面空军的防空力量不断加强,另一方面,空军的进攻力量不断弱化,而此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强国的空军已有很大发展,以飞机为代表的主战装备已发展到第三代、甚至第四代装备都已出现,而此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民空军的主战装备与西方强国空军有两代之差,并且结构不合理,大量的一代、二代歼击机,防御型装备远超过进攻型装备;其次,空军的指挥体制、作战理论等软件建设也停留在国土防空作战层次上。”
  “中国停下来,世界却在飞。”刘亚洲这样描述中国打开国门对外开放时中国空军看到的景象,“它发现,它是全球大国中唯一的一支国土防空型的空军,除了飞机性能的变化,一切都和朝鲜战争时代类似。从观念到体制,从理论到训练,一切都停滞着。”
  80年代,世界上发生了多起局部冲突:1981年,以色列空军14架飞机编队,偷越约旦、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三国领空,摧毁了位于伊拉克巴格达东南部的塔穆兹核反应堆,之后全部安全返航,全程2000余公里;1985年,以色列飞机飞行1500英里到达突尼斯,轰炸了在那里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司令部;1986年,美国空军飞行1万多公里,对利比亚进行了代号“黄金峡谷”的突然空袭,成功摧毁了卡扎菲指挥部等重要军事目标。
  “这一系列局部战争有几个鲜明的特征。”空军指挥学院训练部副部长王明亮总结说,“一是空中力量起主导作用,二是空中力量的主要作用是进攻,三是已经开始出现信息化战争的苗头,开始使用精确制导武器。”
  而所有这些变化,对当时的中国空军来说,都颇为陌生,甚至有些遥不可及。
  在这种状况下,向空军司令员提问“有没有‘空军战略’”,其用意不言自明。

尝试性的小步行动
  事实上,空军战略思想的研究已经在学术范围内开始萌芽。
  1987年,28岁的武汉大学历史系国际关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王明亮被招入空军指挥学院,在军事基础理论教研室担任讲师。“当时告诉我,要开始做空军战略研究,需要一批研究战略环境和战略思想的新人,我的国际关系专业背景正好相关,所以我就来了。”王明亮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说。
  空军战略思想研究的另一个重要背景,是中国所处的世界环境的变化。1985年,邓小平在分析当时世界战略格局后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个结论带来了中国军事建设指导方针的转变,使军队建设由“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转入和平时期建设的轨道上来,“重点应对局部战争”。中央同时决定,裁军一百万,精兵简政。
  与此同时,国防发展战略研究在中国军队内部开始出现。比如,1985年,在时任海军司令员刘华清的主持下,海军提出了“近海防御”的发展战略。
  外因与内因同时作用,空军内部对战略思想的研究开始了自发的、缓慢的、尝试性的小步行动。
  1985年,空军开始“以讨论形式”研究战略转型,由航空杂志社和空军指挥学院科研部负责。1987年前后,空军《航空杂志》就空军战略问题展开了持续讨论。据了解,这是国内第一次对空军战略问题的公开讨论。王明志回忆说:“当时大家意识到,空军发展需要这样一个东西,但它到底是什么,很模糊,所以先务虚、百家争鸣。”1988年,空军指挥学院开始在师团级学员班开设空军战略课程,增加空军战略学等相关内容。1989年,空军指挥学院科研部成立了空军战略研究课题组,并出版了一本内部读物《空军战略研究》,分析当时中国面临的空中安全威胁以及军事战略转变等问题。
  王明志那时刚刚从飞行部队调到空军指挥学院任教不久。他说,那个年代,一些学术上有前瞻性的老同志,一直有意识地在做与空军战略发展相关的研究,但囿于时代、观念以及军事理论研究相对落后等原因,一直没能从战略层面上把其本质特点描述出来。
  经历了这些探索后,空军终于做出了战略研究的决定。1989年,时任空军司令部作战部副部长阮克庠接到任务,“要搞一个材料”,题目叫“空军贯彻中央军委军事战略的几个重大问题”。
  “这个题目是当时空军副司令员林虎定的。”阮克庠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时不叫空军战略,但实际上,研究内容是一样的,就是没有形成一句话的概括表述。”
  就在空军加紧小步快跑、追赶世界先进国家空军时,震撼又一次从天而降。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
  王明亮当时执教战略环境课,对这场战争格外关注,总结战况、收集材料,“每天都有七八页”。他至今仍难忘的一个场景是,美国空军轰炸巴格达一高档住宅区的地下室,又准又狠,穿透了两米厚的钢筋混凝土。“这一弹打出来,全世界80%的地下防空设施都没用了。”
  王明亮分析,与80年代几场局部冲突或战争相比,这是一场全面升级的战役。42天的时间里,38天是空中打击,日均出动飞机1800架次,最高一天达3000架次。“这也展现了美军很高的战争组织水平,3000架次飞机,航路管制非常复杂,怎么能又打击目标又不出事故,这不是一般国家能做到的。”
  战争期间,王明亮去参加一次会议,与会者都面色严峻。会议主持人面试一般对在座军官逐一提问:如果碰到这样的雷达干扰你怎么办?如果遇到这样的电磁干扰你怎么办?
  “没人回答。”王明亮回忆说,“别人我不知道,我只有一个感觉,就是冒汗。”
  美军展现的强大空中力量、空军在战争中地位的强劲提升以及苏东剧变带来的中国安全形势的重大变化,直接带来了中国军事战略指导思想的又一次调整。
  1993年初,经过几年酝酿,中央军委确立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其核心思想是,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由应对一般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转到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来”。
  “这个作战准备基点的变化,意味着全军上下、理论界、决策层和主要领导人都认识到了高技术在战争中的巨大威力。”王明志向《中国新闻周刊》分析说,“今后的战争将不再是规模型的,而是质量效益型的,全军都要从传统的大规模作战准备,转向准备打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上来。”

“空疆防御”
  空军战略研究因此提速。
  1995年,在“海军战略”提出后十年,时任国防大学军兵种教研室主任戴金宇主编出版了《空军战略学》。据阮克庠回忆,这是国内第一次公开出版的“空军战略学”研究专著。同年,空军军事理论研究工作会议召开,会上明确提出将进行空军战略的课题研究。
  是年9月,时任空军司令员于振武、副司令员刘顺尧把阮克庠叫到办公室。此时,阮克庠已由空军司令部作战部副部长调任航空杂志社社长。
  “于司令对我说,他走了一圈,问有关军种领导,也问了军事科学院,可不可以开始搞空军战略,大家都表示同意。”时隔近20年后,阮克庠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他还说,刘华清(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对他说:早就该搞了。”
  当年12月,由阮克庠任组长的空军战略研究课题组正式成立。与此同时,还有个并行的空军发展战略课题组,由空军指挥学院负责。1996年1月,阮克庠从航空杂志社调任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便同时兼任两个课题组的负责人。
  阮克庠当时已经53岁了。他1965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进入空军,从高炮部队到伞兵部队,再到航空兵部队,之后在空军机关工作长达22年之久。他觉得,对他搞空军战略问题研究最有帮助的,是1988年被借调到中央军委改革办工作的一年。
  报到第一天,杨尚昆就对他们说:“在这里,你们要唯实,而不能唯上。如果一口一个谁谁谁指示,要你们干吗?”“这句话对我的影响太大了。”他回忆说,“那一年后,我的思维习惯发生了改变,遇到问题后最先思考的是:实际情况是怎样的?”
  在带领空军战略研究组时,他也把这个思维习惯带了进来,要求先把“实事”搞清楚,再来“求是”。
  空军战略小组的成员来自空军机关、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和空军指挥学院等多个有关单位。他们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调查、开会、讨论,研究空军的客观实际。研究组所关注的客观形势主要有五点:中央军委的建设空军的思想、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中国空军所面临的斗争形势、中国空军的现状和今后可能的发展条件以及世界空军发展的共性趋势。
  但对于如何用一句话来概括当时的空军战略研究结果,发生了未曾预料的争论。“根本不能叫研究了,就是吵。”阮克庠回忆,“每次开会都不停地吵。”
  当时,多数提议都以“制空”为主,有“积极制空”“局部制空”“有效制空”“机动制空”等。阮克庠对此不赞成。“制空是空军战略运用的重点,但作为战略表述,没有突破原来国土防空的局限。”他分析说,“如果把制空作为战略概括表述,就意味着中国空军还是从属性的空军,将来肯定会制约中国空军的发展。”
  经过1年多的研究争论,研究组成员、时任空军司令部办公室研究员的董文先率先提出一个想法:空疆防御。“核心意思是,在我国陆疆和海疆上空实施积极防御,履行空军的使命任务。”阮克庠向《中国新闻周刊》解释,这一想法的实质其实是“扩空防御”。“就是空军要打出去,由国土防空型部队,变成一支在需要的范围内能进攻兼能防御的部队。
  这也是从客观实际出发得出的结论。当时有的导 弹已经可以飞2000多公里,靠‘制空’已经防不住了。另外,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利益已经不局限在国土范围内了,单纯的国土防空战略已经满足不了保护国家利益的需要。”
  几乎同时,空军发展战略课题组也顺利结题,提出了以“攻防兼备”为概括表述的《空军发展战略》。这与“空疆防御”的战略思想有协调配套之意。
  阮克庠回忆,对于“攻防兼备”的发展战略,没什么不同声音,但对于“空疆防御”的战略思想,由于对“空疆”的理解不同,不同意见非常之多,最后只是“勉强通过”。
  近20年后,空军司令部军事理论部部长安士东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空疆防御”战略思想的提出,是中国空军从传统的“领空防卫”战略转型的第一步,虽然当时争议颇多,但回过头看,对于指导当时的空军部队作战、牵引空军建设仍产生了积极影响。
  不过,等待新的战略指导思想,并不是唯一重要的事。
  1992年之后,中国着手引进苏-27、苏-30等第三代战斗机,并加快了战斗机自主研发的步伐,飞行员的训练难度和水平逐步提高,空军已经从训练和装备上开始了向信息化、现代化军队的转型。
  此时,另一起战争为这一进程注射了“加速剂”。1999年,科索沃战争爆发。三枚从美国B-2轰炸机上投下的炸弹,击中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
  王明亮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此次遇袭,几乎集中了科索沃战争的所有最新特征。“首先是天基(外层空间的卫星系统)信息开始在战争中起主导地位。海湾战争也使用卫星辅助侦察、气象、导航等,但科索沃战争第一次使用卫星制导,轰炸中国大使馆的行动就是依靠天基信息进行的,这意味着天基系统从起辅助作用转变成参与进攻、主导进攻。”
  此外,隐形战斗机的大量参与和精确制导武器的大量使用,也超越以往战争。“美国自己公布的数据是,海湾战争中,精确制导武器占整个战争使用弹药比的8%,科索沃战争时,上升到了35%。这说明使用精确制导武器已经开始规模化了。”王明亮说。
  战争进程本身或许更有颠覆意义:78天的战争,全由空军完成,且号称零伤亡。“杜黑的空军制胜论,竟然真的实现了。”
  意大利人朱利奥·杜黑是空军战略学创始人。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就提出:空军必然会发展成一支具有强大进攻性的力量,未来战争的胜利,只能依靠空军。科索沃战争从某种程度上验证了他的理论。
  虽说这是一场双方力量不对称的战争,但足以改变人类的作战理论和作战模式。对于正在研究战略转型的中国空军来说,含义复杂而深刻。
  1999年,中国进行了1984年后的第一次国庆阅兵仪式。相隔15年后,在空军飞行梯队中,出现了一支此前从未亮过相的新成员:空中加受油机梯队。阅兵解说词这样定义这支年轻部队亮相的意义:“加受油机列装部队,标志着我人民空军远程机动作战能力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这一年,也是中国空军建军50周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为空军题词:“为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攻防兼备的人民空军而奋斗。”
  王明亮说:“由中央军委主席以题词的方式亲自强调‘攻防兼备’,说明空军由国土防空向‘攻防兼备’转型,已经基本取得全军共识。”

空天时代
  但在江泽民主席的题词中,并没有出现“空疆防御”的字眼。
  2002年,空军决定继续深化空军战略研究。空军指挥学院同时接到了两个课题任务:一个是“未来空军发展战略研究”,另一个是“未来空军建设发展”。两个课题组并列进行,互相沟通。
  王明亮具体组织了后一个课题的研究。他总结说,主要研究内容就是一项:中国空军的信息化和信息系统建设。
  “名称变化反映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改变。”王明亮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以前,军内习惯把通信、导航、气象这类信息工作称为‘战勤保障’,意思就是,只是辅助性、保障性的工作,不是决定性的;但到了2001年,已经要专项、重点研究了。这说明,信息在战争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甚至连组织机构、工作名称、任务分类都变了。”
  另一个发展战略研究组,则提出了“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概括性结论。这也是空军内部第一次出现“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明确表述。
  “空天一体,最直观的意思是,天和空之间,没有一个严格的物理界限,从本质上来讲,天和空是不可分割的。”王明志解释,“具体对空军的含义则是,通过‘天’上的卫星系统来支撑空军的作战。这种支持包括卫星侦察系统、卫星通信系统以及由卫星制导的精确打击。”
  也是这一年,在时任空军司令员乔清晨主持下,由空军机关牵头,空军指挥学院等科研院校参与,共同组成空军战略深化研究课题组。两年后,“空天一体、攻防兼备”被作为空军战略表述,正式提出。
  王明亮回忆,这一战略表述提出后,在全空军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异议主要来自于对“天”的理解。“当时我们的物质基础还比较薄弱,在天上的装备也非常有限,怎么实现空天一体?”王明亮说,“所以当时提的‘空天一体’,‘天’的含义比较窄,仅仅是指使用天上的信息。”
  当时,世界风云变化。从2000年起,中国周边局势逐步紧张。2001年的“9·11”事件颠覆了人类对战争的定义和想象。随后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再次凸显出空中战场的地位和空中力量的作用,信息战日益成为战争的主要手段。
  2004年,中央军委对国家军事战略方针再次做出调整,确定了《充实完善后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在这个方针下,战争准备基点再次发生变化,从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转向打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这对空军和海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战略方针》中历史性地出现了“空军要按照‘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战略要求加强建设”的字眼,并用黑体字标出。王明志说,这不仅意味着中央军委认可了“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空军研究结论,更突显了高层对空军今后建设的重视和决心。
  空军指挥学院加强了对空军战略的教学。空军战略教研室正式成立,空军战略课成为全体学员的必修课。
  敏感人士注意到了一些更加细微的变化。
  2004年,中央军委扩大了军委委员人数,海军、空军和二炮部队司令员成为军委成员,这标志着中国军队最高指挥机构向现代化转型的初步完成。
  2005年,使用了56年“半截陆军半截海军”的军装后,中国空军第一次有了自己独立的、全身一色的蔚蓝色军装。
  2009年,中国空军建军60周年。这一年的国庆阅兵,最让空军人兴奋。
  “飞行梯队与以往阅兵有非常大的不同。”王明亮说,“1984年、1999年阅兵都是轰炸机承担首机,但是2009年领机编队中的带队长机是中国国产预警机‘空警2000’,这是国产预警机第一次亮相。而且,第一个飞行梯队就是预警机梯队。这说明,国家对空军的认识和空军对自我的认识,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空军已经不是单纯依靠战斗机单打独斗的部队,而是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作战体系,信息的主导性、天基信息的重要性已经被提到了最前面,空军已经成为一支具有战略地位的作战力量。”
  这支国产预警机梯队的亮相,似乎也在昭告:耽搁数十年的中国军事航空装备的自主研发,也正在努力追赶世界潮流。
  2008年6月,中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音速教练机“猎鹰03”首飞成功。一年后,在此基础上升级的猎鹰L15教练机05架首飞成功。2011年2月,首批新型军用运输直升机列装部队,并成功首飞。2013年1月,中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重型军用运输机运-20成功首飞,这标志着继美国、俄罗斯和乌克兰之后,中国成为第四个研制出200吨级大型军用运输机的国家。
  在即将举办的2014年第十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中国无人机制造领域的“当家明星”──“翼龙”无人机将以3架的规模出现在观众面前
  “21世纪是空天军的时代。”空军司令部军事理论部部长安士东指出:空中力量的空天化,将使现代空军在高度、速度、范围、效能等方面的优势更加突出、功能更加强大、战略属性更加增强,在支撑国家安全、决定战争进行与结局、影响国际战略格局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快速提升,成为名副其实、举足轻重的战略力量。
  在中国空军这一战略转型过程中,有两个标志性事件。2011年春天,中国空军第一次派出军用飞机,帮助中国公民撤离动乱的利比亚地区,代表着空军已经具备了直接服务于国家利益拓展、执行国家外交政策的能力;2013年11月,中国宣布设置东海防空识别区,正式建立了对国家战略海疆的空中管控体制,标志着中国空军“由陆向海”,向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2014年4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专程到空军机关,就空军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进行调研,强调要“加快建设一支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强大人民空军,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坚强力量支撑”。他还进一步指出,空军是战略性军种,在国家安全和军事战略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自从2004年空军首次提出“空天一体、攻防兼备”战略后,这是中央军委主席第一次公开表态。此时,距王海司令员为如何回答“有没有空军战略”而焦虑的那个仲夏的中午,已经过去了28年。
原文标题:中国空军战略转型历程)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4-9-22 18:07:00|只看该作者

日媒:中国空军已控制南沙天空拦截美机有深意

  日本《PRESIDENT》在线网站21日以《中国欲将领空扩大至何方》为题报道称,美国防部称,8月19日中国空军歼-11战斗机在海南岛以东约217公里的南海上空与在公海进行常规监视任务的美国海军反潜巡逻机P-8相距约6米,并先从其下方,继而从其正面飞过,通过展现置于机体下方的导 弹予以威慑,同样,5月和6月中国战机也在中国设定的防空识别区内飞行的日本自卫队战机异常接近;2001年,中国军机在海南岛海域与美国电子侦察机相撞坠毁,当时中国海军战机紧急起飞,当时南海并未设立防空识别区。
  此次中国军机与美国军机异常接近也是在未设立防空区的东海上空发生,这表明中国欲让美国知道是为保卫“南海群岛的中国领空”,而在南沙群岛不断推进大规模军事设施建设也可以证明,在中国看来,南沙群岛已经是本国领空,即使不设立令相关各国反对的防空识别区,南沙群岛上空也已经被中国空军实际控制,而此次与美军机异常接近或许只是为即成事实铺平道路。(丰豆)
原文标题:日媒:中国空军已控制南沙天空 拦截美机有深意)
4# 金佛山
 天朝明志 发表于: 2014-8-28 11:47:00|只看该作者

中国空军飞行员换新装具 劳保手套下岗

源自:中国新闻网

  “飞豹”战机飞行员的全套装护具。新华军网记者杨茹摄

  新式抗荷服。新华军网记者杨茹摄

  飞行员专用手套。新华军网记者杨茹摄
  两架参加“和平使命—2014”上合组织联合反恐军事演习的“飞豹”战机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飞行员钟家元伸手竖起大拇指,向机务人员示意一切正常,可以滑出起飞。
  细心的军事爱好者会发现,中国的军机飞行员所戴的手套,已经不是过去的那种白色针织手套,而是带有其所在部队徽标的功能型防护手套──专业、舒适、酷!与传统的针织手套相比,新的飞行专用手套耐磨性强、防静电、透气性好、佩戴起来更加舒服,像自己的第二层皮肤。
  近年来,中国空军不仅在武器装备上有更新进步,还围绕着提升战斗力标准,在若干细节上创新改良。“和平使命—2014”联合演习,给外界提供了一次近距离观察体验中国空军这些变化的机会。
  “飞豹”战机飞行员钟家元的感触特别深。“之前我们的飞行头盔和面罩只有大、中、小三个号码,头盔不合码、氧气面罩密闭不严的情况经常有,飞行下来脸上会被压出深深的印儿。”钟家元介绍说。
  不过这些不足已经得到了改进。钟家元所在师为所有的飞行员建立了一个数据库。里面存有三维扫描后飞行员的头型、面部大小、三围及身高体重。师里根据这些数据对氧气面罩、飞行头盔进行“私人定制”,每位飞行员都能拥有与自己的头型匹配的头盔,还有与脸型完全契合的氧气面罩。飞行员的抗荷服也设计得更加美观合体,可以根据四季穿衣厚度不同调节大小。
  “非常人性化,对缓解飞行疲劳起到了作用。”钟家元说。
  这种人性化的“私人定制”不仅体现在飞行装具的改良中,还渗透在保障飞行员飞行安全的方方面面。在飞行员进场、离场和在休息时,你会发现一位戴着红十字袖标的军医始终不离左右,这便是空军特有的一个岗位──“航医”。
  中尉余哲是“和平使命—2014”“飞豹”战机飞行员的航医,负责飞行员的健康保障和饮食。每天余哲都要不厌其烦地询问飞行员自身感觉身体状况如何,再对其血压、脉搏、体温进行检查。余哲还要对飞行员的心理情况进行监督,定期进行心理测试,测试结果达到合格分数线以上的飞行员才能飞行。
  为保障飞行员的饮食,余哲进行营养搭配,制定了科学的食谱。他甚至要很细心地记住哪位飞行员不能吃辣椒,进而在进餐时提醒他:“你不能吃辣,要忌嘴呦!”
  如果说航医为飞行员的身体健康提供了保障,飞行师、团里的技术研发更是为他们提供了工作上的便捷。
  为提高训练效率,师里的软件开发小组研发出了一种类似于iPad的“电子夹板”,把每次飞行所需要的飞行数据收录其中。飞行员只需轻轻一点便可以调出气象、航线、地形地貌、打击目标位置等信息。“相比过去的资料,现在的电子夹板携带起来方便多了。”这个师师长、特级飞行员李晓成说,用新型飞行手套也可以轻松滑动屏幕,不用脱下手套操作。
  为了让飞行员更好的模拟训练,李晓成所在的师还研发了一个名为“金鹰之眼”的地面任务规划系统,在执行任务之前,软件开发组会根据执行任务区的地形地貌做成模拟环境,仿真度达到95%以上,让飞行员身临其境,提前熟悉任务空域,为更好的执行任务做好准备。
  “很直观,就算是第一次在这里飞,也觉得似曾相识,好象来过。”钟家元说。(来源:新华网 记者:黎云 杨茹)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19 17:35, Processed in 0.577201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