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孟良|查看: 30965|回复: 100
[宇宙·航天

2021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继续保持稳定高速增长态势

 [复制链接]
41#
 闪亮山 发表于: 2018-11-20 00:23:00|只看该作者

海外媒体关注中国再发射双星:北斗三号迈关键一步

源自:参考消息
原文标题:海外媒体关注中国再度发射双星:“北斗三号”迈出关键一步

  参考消息网11月20日报道 海外媒体称,中国19日凌晨2时07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42、43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中国北斗三号系统第18、19颗组网卫星。
  据香港《信报》网站11月19日报道,卫星经过3个多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后续将进行在轨测试,并与此前发射的17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进行组网联调。
  新华社报道指出,此次任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计划年底前开通运行,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导航服务,迈出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
  另据日本广播协会网站11月19日报道,中国19日成功发射将用于被称为“中国版全球定位卫星(GPS)”系统的卫星,并向部分外国媒体公开了发射情形。可以认为,中国此举旨在展示其太空领域技术之高超。
  报道称,日本时间19日凌晨,卫星从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发射过程向部分外国媒体公开。
  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报道称,该卫星被用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是中国为对抗美国的GPS而独立开发的系统,被称为“中国版GPS”。
  报道称,19日发射的卫星的位置信息误差最小控制在2.5米。
  报道称,中国大力推进太空开发,除下月进行世界上首次对月球背面的探测活动外,还计划到2022年独立建成空间站。
  报道还称,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在卫星发射前接受了媒体采访。他表示,我们对火箭和卫星技术水平非常有信心,各方面进展顺利,北斗系统已经在亚太地区提供服务,今后我们将建成新的系统,让用户在全世界任何地区都可以接受服务。
  据报道,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胡炜强调了中国在太空领域的技术高超。他表示,中国的火箭在信誉和成本方面都具有优势,中国正朝着“太空强国”的方向努力,太空开发前景充满希望。
  此外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航天网11月18日报道,中国成功发射两颗新的导航卫星。
  北斗系统的发射活动将持续到2019年。
  报道称,中国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全球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北斗系统将提供类似于全球定位卫星、格洛纳斯或伽利略系统的全球导航服务。
  又据台湾联合新闻网11月19日报道,冉承其预计,北斗系统将比预计的2020年底,提前完成所有卫星部署。而中国大陆积极主推“北斗+5G”融合产业,卫星技术的进展,将为“北斗+5G”产业创造无限商机。
  报道称,北斗三号比二号性能提升一至二倍,定位精度可以到达2.5米到5米左右,覆盖范围是全球。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收到北斗信号并使用北斗导航系统。
  报道指出,中国大陆卫星导航产业每年呈20%至30%的增长,到去年年底为止直接效益是2550亿人民币,北斗对核心产值的贡献率超过八成。
  在国际合作方面,中国与俄、美、欧洲已经合作,实现卫星导航系统兼容,迄今北斗产品已向全世界80多个国家输出。
  报道还称,大陆也积极主推“北斗+5G”融合产业,各界都关注“北斗+5G”产业未来发展。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19日于西昌成功发射(路透社)
40#
 你不在 发表于: 2018-6-1 16:08:01|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北斗导航认证试点启动 产业规模或破3000亿元

源自:中国新闻网
北斗导航认证试点启动
卫星导航产业规模或破3000亿元

  《经济参考报》从权威渠道独家获悉,中国北斗卫星导航产品检测认证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日前举办了“北斗卫星导航产品认证试点工作推进会”,正式启动对包括芯片、终端产品、信息系统、运营服务在内的北斗卫星导航产品和服务的认证试点工作。据指导此项工作的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介绍,此举将进一步推进北斗卫星导航产品认证体系建设,有助于提升北斗卫星导航产品整体质量水平,规范北斗卫星导航行业管理,加速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化进程,确保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营的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不但是我国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还正在形成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核心的高技术产业。据介绍,今年我国计划发射18颗左右“北斗三号”组网卫星,优先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到2020年底,将建成包括35颗卫星的全球覆盖系统,为全球用户提供定位、导航等服务。同时,“北斗三号”的组网将有效带动行业市场、大众市场、特殊市场以及智慧城市等新兴领域的发展,为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创造契机。
  联盟向《经济参考报》记者介绍,试点工作将首先针对新品、板卡、模块、天线、接收机等核心产品展开认证。随后,将根据相关部门指导,将认证工作逐步扩大到配套设备、信息系统、运营服务等全产业链环节。以此形成北斗卫星导航产业统一的、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标准,促进全产业链发展。
  联盟秘书长张益青介绍,目前北斗导航系统在通信、铁路、测绘等领域的市场应用存在大量可培育和推广的空间,但我国尚未建立相关的认证制度、缺少权威认证机构,导致北斗标准体系不完备、产品研发体系不完整、行业应用标准滞后等问题愈发显现。因此,通过上述工作,将快速有效地打造北斗监测认证体系,为北斗导航系统,以及我国卫星导航产业整体发展扫清障碍。
  目前,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18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5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交通、海事、电力、民政、气象、渔业、测绘市政管网等十几个行业领域,各类国产北斗终端产品推广应用已累计超过4000万台/套,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采用北斗兼容芯片的终端产品社会用户总保有量接近5亿台/套。2017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已达到2550亿元,较2016年增长20.4%。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占比为35.4%,达到902亿元,对产业核心产值的贡献率已达到80%。业内预计,2018年产业增速仍有望保持20%以上,产业总产值也将有望突破3000亿元大关。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等机构数据还显示,我国卫星导航设备营销总规模相较于全球市场,占比逐年提高,已接近15%。
  当前,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企业事业单位数量保持在14000家左右,其中卫星导航及北斗应用相关上市公司(含新三板)总数已达到58家(截至2018年1月数据),全行业从业人员数量超过50万。
  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儒欣介绍,目前北斗系统的建设速度非常快,到2020年将建成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届时“GPS有的功能北斗全有,GPS没有的短报功能北斗也有”,这将使北斗系统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他同时表示,2017年全球卫星导航市场达到万亿规模,这将为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提供巨大空间。随着北斗系统核心技术取得突破,产品体系不断完善、服务日益多样化,我国卫星导航产业整体发展将不可限量。
  据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星导航条例》起草工作已取得积极进展,即将形成征求意见稿。该条例将通过法治手段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发展,保障北斗系统工程建设、稳定运行、提供连续可靠的服务,促进北斗系统的广泛应用。业内认为,随着这一条例的出台,以及北斗系统提供全球服务,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化进程将大大提速。
⊙记者:侯云龙 北京报道
源自:经济参考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9#
 dyliaoge 发表于: 2018-5-20 09:06:01|只看该作者

中国北斗导航八颗星“天上集结” 2020年将覆盖全球

源自:中国新闻网
  中国北斗导航八颗星“天上集结”2020年将覆盖全球

  资料图 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提供
  中新网上海5月19日电(郑莹莹)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北斗导航卫星总设计师林宝军19日在上海透露,目前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进展顺利,已完成八颗星的研制和发射,2020年将建成全球系统。
  当天,2018年上海科技节开幕,林宝军是当天走上“科学红毯秀”的嘉宾之一。他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届时不仅是中国的北斗,也将成为世界的北斗。
  “到那时候,全世界都可以享受来自中国的航天高科技,对中国人来讲,我们是很自豪的”,他说。
  林宝军说,目前北斗导航卫星已完成八颗星的研制和发射,在天上形成了最小系统,“有了这八颗星,新一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可以进行各方面测试,2018年底将形成基本系统,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于2012年12月正式提供服务,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GLONASS)卫星导航系统、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共同组成了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
  截至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已从区域迈向全球,北斗应用不断深化发展。根据最新发布的《2018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17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产值已达到2550亿元人民币,较2016年增长20.4%。 ●
38#
 牛涨 发表于: 2018-5-19 12:43:00|只看该作者

北斗对产业核心产值贡献率已达到80% 产值突破2500亿

源自:海外网
  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产值突破2500亿元
  北斗对产业核心产值贡献率达80%(市场观察)
⊙记者:谷业凯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05月19日 第 03 版)
  记者5月18日从《2018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发布会上获悉,2017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产值已达到2550亿元,较2016年增长20.4%。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占比为35.4%,达到902亿元,北斗对产业核心产值的贡献率已达到80%。
  2017年,正值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5周年。5年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广泛应用于交通、海事、电力、民政、气象、渔业、测绘、矿产、公安、农业、林业、国土、水利、金融、市政管网等十几个行业领域,各类国产北斗终端产品推广应用已累计超过4000万台/套,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采用北斗兼容芯片的终端产品社会用户总保有量接近5亿台/套。
  据了解,伴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完善和应用开发,国内卫星导航及北斗应用相关上市企业获得长足发展,产业链条日趋完善,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18年1月,卫星导航及北斗应用相关上市公司(含新三板)总数已达到58家。国内卫星导航设备营销总规模相较于全球市场,占比逐年提高,已接近15%。当前,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企业事业单位数量保持在1.4万家左右,从业人员数量超过50万。
  为推动国产北斗芯片综合实力全面提升,加快攻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核心芯片关键技术的瓶颈,促进国产北斗芯片的应用推广与产业化规模,国内芯片研发企业积极打造自主北斗芯片开放平台。白皮书显示,2017年9月,由国内企业所研发的全球首个支持新一代北斗三号信号体制的多系统多频高精度导航定位芯片正式发布。这款产品通过北斗芯片开放平台面向核心算法研发,开放芯片原始测量数据,为分散的算法研发团队提供芯片硬件支持,共同打造“国产核心硬件”+“国产核心算法”的国产北斗导航定位芯片“双核心”研发和产品架构。同时开放芯片内核接口资源,使产业链企业有条件根据自身需求针对芯片资源进行应用功能的二次开发,使芯片的综合能力得到再一次提升。
  “北斗+”正催生出越来越多的应用新模式,产业融合趋势愈加明朗,未来值得期待的是穿戴式设备、新零售、无人驾驶、综合安防和智慧城市建设等应用领域,市场潜力巨大。截至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已从区域迈向全球,北斗应用不断深化发展,北斗信号获得全球绝大多数卫星导航芯片方案支持,极大拓展了北斗应用范围和规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成为国家品牌,是我国新时代重点推动发展的高科技新兴产业。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7#
 我很牛 发表于: 2018-5-18 16:01:00|只看该作者

“北斗”发力 动态厘米级定位来了

源自:上观
原文标题:“北斗”发力 动态厘米级定位来了

  导航软件将准确地判断,你的车是在中间车道,还是在左转车道。5月16日晚,“天音计划”星地一体高精度时空服务(以下简称“天音计划”)在上海发布。误差只有几个厘米的动态高精度定位服务,即将在全球推广。
  “天音计划”为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实时无缝的高精度时空服务,是全球卫星导航领域的中国方案。它包括国家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全国一张网”、星基增强系统、星地一体融合能力和千寻位置的全球站网系统。
  16日晚的发布现场,一台自动割草机器人沿着两米见方的框架行走,会场大屏幕上,其卫星定位点组成了清晰的正方形轨迹。一段录像显示,汽车使用千寻定位,轨迹平滑,看不出误差;相比之下,传统导航定位轨迹摆动幅度达十几米。
  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表示,其基于星地一体技术的FindCM定位服务,精度是2~5厘米,而行业最重视的“首次定位时间”被缩短到了5秒。可以预见,新一代定位服务,将成为自动驾驶和无人机等领域变革的基础。
  千寻位置副总经理李戈杨说,之所以大大缩短首次定位时间,主要因为国内建设了2200个北斗地基增强站。这些站点配合卫星,为用户提供信号。
  千寻位置还在全球建设和接入了120个海外地基增强站点。“天音计划”采用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互联网双路播发,将为全球包括沙漠、海洋、高空等无网络覆盖区域、网络覆盖断续的区域提供7×24小时高可用的动态厘米级定位服务,预计服务将在2021年覆盖全球。
36#
 谁说的等待 发表于: 2018-1-22 12:42:00|只看该作者

导航四大门派握手言和 一百多颗卫星携手照耀地球

源自:中国青年报
  北斗导航试验系统在诸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视觉中国供图
  2015年9月30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国成功发射第4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视觉中国供图(资料图片)
  作为一个从一出生就注定要走向寻常百姓家的“国之重器”,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何时用、谁能用、怎么用等问题一直备受瞩目。也因此,1月12日,在“北斗”卫星又一次成功飞天,拉开2018年高密度发射序幕之际,这些盘旋已久的问题再次被提及:“北斗”,何时真正来到我们身边?
  眼下“北斗”所处的环境,和10多年前第一颗名为“北斗”的导航卫星面世时早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撇开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新四大发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不谈,仅就“北斗”自身而言,也正在从“三步走”中的前两步“向中国提供服务”“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迈向最后一步“向全球提供服务”,而留给这一步的时间仅剩两年──2020年年底前我国将建成真正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年“北斗”除了编织天上的太空网络之外,也在不断为地上的人类提供服务,而这个服务的开通时间已达5年之久。在去年年底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言人冉承其透露,这5年来,我国推出的全球首个支持“北斗”的加速辅助定位系统,服务覆盖200余个国家和地区,用户突破1亿,日服务达2亿次。
  巨大数字的背后,却可能是普通民众的另一番感受,即除了某些专业领域所听闻的北斗放牛、北斗菜之外,大众日常生活里似乎再难觅到“北斗”的影子。“北斗”这张耀眼的“国家名片”,究竟去哪儿了?

逆转“有机无芯”局面 未来有望成为手机“标配”
  说起“北斗”的应用,冉承其往往先谈国家安全和重点领域,其次才是大众消费领域。毕竟,作为掌握一个时间和空间精度的复杂系统,“北斗”有着让我国从根本上摆脱导航技术受制于人的意义。而在国家安全和重点领域,“北斗”已经“标配化”使用。
  按照冉承其的说法,这种应用已经形成从芯片到终端、到制造业、到服务的完整产业链。以芯片为例,工艺由0.35微米提升到28纳米,总体性能达到甚至优于国际同类产品。截至2017年年底,国产“北斗”芯片累计销量突破5000万片,接收机天线已占国内市场份额90%。
  反观5年前,国内没有一片国产“北斗”芯片,“有机无芯”也一度成为人们诟病的问题。别小看这一个个芯片,这些正是“北斗”走向寻常百姓家的前提。曾有记者问冉承其,“北斗”对当下火热的无人驾驶有没有帮助?他说,事实上,国内已有不少专注无人驾驶的企业,将“北斗”芯片加入整个系统的研发里面。
  改变来的似乎有些慢,不过一旦来了,却异常猛烈。用这句话来形容“北斗”应用恰如其分。冉承其给出一组数据:过去5年,我国480万辆营运车辆上线“北斗”,建成全球最大的北斗车联网平台,全国4万余艘渔船安装“北斗”。
  相应的一组数据是,相比2012年,我国公安出警时间缩短近20%,突发重大灾情上报时间缩短至1小时内,应急救援响应效率提升2倍。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负责人彭思义说,这些数字都有“北斗”的出力,截至去年年底,“北斗”也累计救助渔民超过1万人,甚至被渔民称为“海上保护神”。
  人们很难想象,在5年前,我国各行各业所用的基本都还是国外卫星导航系统──尽管那时已经有十几颗“北斗”卫星飞上太空。用冉承其的话说,“5年来,‘北斗’由‘高大上’转为‘接地气’”。
  他以北京为例,已有33500辆出租车、21000辆公交车安装“北斗”,实现“北斗”定位全覆盖;1500辆物流货车及19000名配送员,使用“北斗”终端和手环接入物流云平台,实现实时调度。
  当代社会里的人有这样一种错觉,即只要手机上用不到的,似乎就很难说“来到了身边”。而按照冉承其的说法,目前,世界主流手机芯片大都已支持“北斗”,他还透露,国内销售的智能手机,“北斗”正成为标配。

像水电一样的新位置革命 约车最后十米不再靠电话“喊”
  对于一套导航系统,人们最为关心莫过于其定位精度,但鲜为人知的是,仅仅依靠“天上”的卫星,定位精度往往只能控制在10米量级,而要提升这个精度,短时间来看似乎只能从“地上”下功夫。
  眼下,就有一张由1400多个北斗基站和上万台套设备组成的“北斗网”在中国境内铺开。这在冉承其眼中有着非常的意义,“这将为整个传统的位置导航服务带来革命性变化,北斗的高精度服务,在中国将成为一种像水电一样的公共服务!”
  他举了个例子,在普通导航时代,使用车载导航仪“很容易就出错”,尤其在一些主路辅路的路口。但如果用了“北斗”,在车辆抵达的最后100米甚至10米,或许不必再靠电话“喊”来确认服务,“车可以直接开到你的脚下”。
  事实上,这张“网”并非凭空搭建,在GPS时代,我国气象、交通、国土资源等多个行业就已经建有大量GPS基准站。冉承其说,通过技术升级改造,这些基准站将可变为“北斗”基站,建成国土范围内无缝隙覆盖的“北斗”地基增强网。
  他还透露,在去年上半年,我国已经基本具备提供服务的能力,初始的服务能力可以提供米级、分米级的高精度服务,在某些局部区域已经实现了厘米级的高精度服务。完全建成后,人们就有望感受到从10米,一下子到分米级、厘米级的体验飞跃。
  去年5月,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专门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全国卫星基准服务系统的工作成果。该局副局长李维森在会上提到,我国已经具备了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实时导航定位的能力。
  这次会议还向外传递一个重要信号,即普通民众将享受“亚米级”精度的服务,而“厘米级”和“毫米级”的精度服务则是向专业用户开放。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土测绘司司长白贵霞说,面向不同人群提供不同服务,主要是基于实际需要,并综合考虑成本、效率、信息安全等因素。以亚米级为例,简单说就是不到1米的精度级别,比如0.8米、0.9米,均是优于1米的精度,这对普通民众使用车载导航服务已经足够。
  他还提到,从技术成本上来说,厘米级和毫米级的服务终端,需要采用专用装备。但从目前的制造工艺来看,这种装备很难“加载”到手机里。当然,从信息安全角度分析,厘米和毫米精度的定位已经涉及国家地理信息安全,也需要具备相应资质才能获取。

四大门派“握手言和”一百多颗卫星携手“照耀”地球
  两月前,中美两个大国之间一份名为《北斗与GPS信号兼容与互操作联合声明》的文件,引发不少关注。冉承其说,所谓兼容与互操作,通俗来讲就是共处共用,而这个协议的签署,就是两个导航系统“共处共用”的一个重要标志。
  放眼全球,包括美国GPS、欧洲伽利略GALILEO、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以及中国“北斗”在内的世界四大导航“门派”,争奇斗艳。但对普通用户而言,撇开其他因素不谈,对于触手可及的产品往往选择能用的,好用的。
  冉承其说,从这份声明开始,GPS和“北斗”两个系统在国际电联的框架下已经全面实现了兼容。这意味着,普通用户在不太增加成本或者基本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就可以同时使用“北斗”和GPS两个卫星导航系统。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副主任卢晓春谈到这次合作时这样评价:“具有历史意义。”她说,根据卫星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接收机需要同时“看到”至少4颗导航卫星,才能实现定位。如果使用单一导航系统,一旦接收机与某颗卫星断开联系,会影响定位服务的持续性。
  如今,“北斗”与GPS实现互操作以后,用户用一台接收机能同时接收两个系统的卫星信号。卢晓春说,如GPS卫星数量不够的话,还有“北斗”卫星,用户使用“定位”的稳定性和精度会更高。
  事实上,早在2006年,联合国就成立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目的是协调各卫星导航系统的兼容性和互通性。冉承其说,基于该平台,中国“北斗”除了和美国,也和俄罗斯、欧洲之间建立了合作机制。
  他说,可以预见在未来某一天,“北斗”和其他系统都可以兼容,“北斗”的用户可以使用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在天上100多颗卫星的照耀下,大家享受的卫星导航服务也会更舒畅”。
  “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北斗’已走出国门,正加速融入世界。”冉承其说。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5#
 红英 发表于: 2018-1-20 09:35:00|只看该作者

两部门印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交通运输行业应用规划

  【两部门印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交通运输行业应用专项规划】交通运输部会同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组织编制、印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交通运输行业应用专项规划(公开版)》:到2020年,建成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应用环境趋于完善、应用领域更加广泛、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的北斗系统交通运输行业服务体系,在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等交通运输全领域实现北斗系统应用,其中重点和关键领域率先实现卫星导航系统自主可控。
34#
 你不在 发表于: 2017-11-8 10:48:00|只看该作者

北斗卫星为何能“自律”?秘密在控制系统

源自:科技日报
原文标题:控制系统让北斗卫星很“自律”

  11月5日,我国北斗三号首批两颗卫星飞上了天。明年这个时候,它们将迎来十几位同伴,到2020年,北斗卫星的队伍将达到30多颗。
  这支庞大的队伍一起工作,会不会有哪颗卫星“滥竽充数”或“擅离职守”?科技日报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了解到,“北斗”是一群“自律”的卫星,知道自己应该待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这种自律,来自五院为它们研制的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是卫星在天上保持正确轨道、正确姿态的总指挥。它能实时搜集卫星的轨道和姿态信息,一旦发现异常,就指挥卫星回到正常状态。
  北斗三号的控制系统,能通过综合电子分系统与卫星敏感器执行机构交换信息并控制执行机构动作,完成卫星从星箭分离、在轨运行直至寿命末期各阶段的姿态控制和轨道控制。同时该系统还赋予了卫星一定的完全自主运行能力,即使地面测控站出现故障,它们也能在轨正常工作至少60天。这大大减少了卫星对地面站的依赖,实现了“可视”范围外的卫星控制,也降低了系统的运行管理成本。
  此前卫星的遥测、遥控、姿轨控、电源、热控、载荷和星务等管理,通常分散在不同的处理单元分别完成。北斗三号控制系统采用“综合电子”体系架构,以中心管理单元为核心,构建了集散型分布式系统。其中,中心管理单元由五院自主研制,其管理职能几乎涵盖了卫星各个方面。如此架构带来了更复杂的管理,但也能减轻卫星重量、延长其寿命。
  无论是姿态与轨道信息的计算,还是卫星的智能自主运行,都对控制系统的计算性能提出了极高要求。北斗三号控制系统采用了基于星敏感器+红外地球敏感器的自主导航算法,定时更新星上轨道数据,让卫星具备了自主获取轨道数据的能力。
  普通卫星在进行位置保持时,可以进行喷气卸载,导航卫星工作时却不允许推进器喷气。为了保证北斗三号卫星在60天自主运行期间不会喷气卸载,五院研制团队完善和改进了控制系统的角动量管理和磁力矩器卸载功能,达到了任务要求。
  此外,该控制系统还具备单机级和系统级故障安全设计,在星上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提高了北斗三号卫星的自主故障实时诊断和处理能力。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3#
 你不在 发表于: 2017-11-7 08:28:00|只看该作者

北斗“一箭双星”发射成功 将如何影响衣食住行?

源自:中国新闻网
  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二十四、二十五颗北斗导航卫星。
  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中国北斗三号第一、二颗组网卫星,开启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的新时代。

中新社发 谢奇勇 摄
  北斗三号卫星将增加性能更优的互操作信号,在进一步提高基本导航服务能力基础上,按照国际标准提供星基增强服务及搜索救援服务。
  北斗三号卫星在北斗二号性能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提升1至2倍的定位精度,随着高精度等级的不断发展,中国北斗的精度将与美国GPS相媲美。
  那么,此次“一箭双星”成功发射,将如何影响你我的衣食住行?

衣:助力天气预报,明天穿衣不发愁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迅猛,其应用领域迅速拓展,在气象领域的应用也将大有可为。
  利用北斗的短报文通信方式,可将采集的气象信息自动回传到数据处理中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特有的短报文通信功能,以解决常规通信手段发布的气象预警信息难以覆盖偏远地区的问题,使天气预报更加广泛准确。

中新社发 刘淮宇 摄

食:你我的菜篮子将更加丰富安全
  利用北斗定位和网络技术,市场上销售的“北斗菜”,扫一扫二维码,就能追踪它长在谁家地、用的谁家种、施过什么肥。
  一些地方的水果种植、畜牧养殖,以至中药生产,都开始利用北斗终端进行溯源管理、全过程监控,老百姓关注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有望从技术上得以解决。

住:你我居住的城市将更加智慧完善
  在实际生活中,从抢险救灾到精准农业,从渔业播报到智慧房管……近年来,北斗卫星导航各类高精度位置服务产品以“北斗+互联网+其他行业”的新模式,广泛应用到国计民生方方面面。
  在城市燃气、城镇供热、电力电网、供水排水等多种行业的迫切需求下,国家北斗精准服务网已为全国超过400座城市的各种行业应用提供北斗精准服务,有效推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优化和完善。

行:你我出行更方便
  共享单车已经深入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之中,ofo小黄车与北斗导航共同推出北斗智能锁,小蓝单车利用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实现了米级定位。
  共享单车都陆续接入了北斗高精度时空定位服务。打开“嵌入”北斗的电子地图、约车软件,出行更加便利。

中新社发 左学长 摄
  北斗三号还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卫星的在轨自主完好性监测功能,这一功能对民航、自动驾驶等生命安全领域用户来说,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
32#
 红英 发表于: 2017-6-29 20:35:00|只看该作者

北斗卫星研制团队:有信心迈向更广阔“星空”—新闻—科学网

源自:文汇报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这是一支平均年龄30岁的近百人团队,承担着我国五颗北斗导航卫星中的两颗卫星研制重任,三年完成165项关键技术攻关上星应用,实现100%的国产化要求。2015年3月30日,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首发星成功发射,实现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区域向全球的拓展。(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供图)

▲ 本报首席记者 许琦敏
  时间和空间位置信息,都是未来重要的战略资源。一旦全球政治局势有变化,如果没有自己的位置信息系统为军队、老百姓提供精确导航,那就等于被人扼住咽喉,处处受制于人。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有这样一支团队,他们要做中国自己的导航卫星系统,为祖国的尊严导航!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总设计师林宝军介绍,这支队伍有90%以上拥有博士、硕士学历,很多人或许跳个槽,就可以轻松拿到现在两三倍的收入,但他们满怀热情,数年如一日,坚守在航天科研岗位上,做出了令人骄傲的成绩。
  这是一群有着一致价值观的年轻人。2012年一毕业,李绍前就加入了北斗卫星研制团队。尽管这里的工作忙到没有双休日,薪水也不算高,可他却感觉比在外企更有意义:“当看到自己的设计思路随卫星上了天,这种成就感难以用言语表达。”
  这个团队里,年轻妈妈特别多。比如,当时的姿轨控主任设计师熊淑杰,家在北京,而自己长期出差在上海,每天想到孩子就会流泪,研发不顺利时甚至想要放弃。但一个声音回荡在她耳边:“造新一代北斗卫星太重要了,我不能让孩子长大后知道,我是一名逃兵。”
  团队里很多年轻人把北斗卫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当火箭上保护卫星的整流罩即将合上时,负责质量的崔佳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她说:“再多看一眼吧。”因为,为了这颗卫星的每一个零部件,她度过了不知多少个不眠之夜。
  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上的很多创新,都是靠年轻人大胆试出来的。当然,要实现创新,也要有“容错”的心态。林宝军说,他对团队的管理理念,是“要敢于给年轻人压担子”。团队独创性地提出了“功能链”的设计理念,把原先二十多台计算机合并成一台高性能计算机,控制所有的分系统。
  林宝军是“60后”,副总设计师沈学民是“50后”,他们在给年轻人压担子的同时,也适时给予指点和鼓励。在这种宽容的环境下,年轻人成长非常快。比如,李绍前现在已经成了导航卫星主任设计师──而以前要做到这个级别,差不多需要20年。
  在经过历练之后,这支团队有信心面对更多挑战,有能力做出更好的卫星,迈向更广阔的天空。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19 18:03,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