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7777|回复: 2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灾害·事故见闻觉知──两次大地震中的一组表情

 [复制链接]
⊙ 高屯子
  2008年6月中旬,我在5·12大地震灾区分发了近7吨救灾药品,正筹划“羌绣帮扶计划”时,接到一位朋友打来电话,他说:“你在灾区一定拍了很多别人难得拍到的感人场面吧!”我放下电话,才猛然想起自己是一名摄影者,现在连一张有关灾区的图片都还没有拍!
  回到成都拿上相机,我再一次走进了那片废墟。
  2010年5月中旬,我在玉树地震灾区发送救灾物资,也是几天之后才意识到应拍点东西了!
  大地震发生两个月之后,灾区仿佛一下静了下来,我独自面对大片残破空寂的废墟静静拍摄。也不后悔没有拍下那些亲眼目睹的感人瞬间了。
  两次大地震废墟中所拍的图片,多用哈苏503CW相机,6X6黑白负片拍摄。从玉树归来,也是在一个静的午后,将冲印后的样片拿来随意翻阅,发现--
  那些平日里神气活现的石龟、铜狗,在断壁残垣中伤心哭泣;
  那些平时神采飞扬的金刚、天王,在瓦砾中惊恐呼喊;
  那些妙相庄严的佛、菩萨、大成就者,在残破的废墟中一律悲天悯人的神情。
  反复翻阅比对两次大地震废墟中拍摄的这组不同类别塑像的不同表情,甚是惊异。但又心想,这些造像的神情是否原本如此?也许因为相由心生?
  在之后的那段时间里,当我应对或旁观快速纷繁的生活偶有静虑时,这组废墟中的表情总会不时浮现在我眼前。
  2011年春天来临,几位朋友一起在几点春阳洒落的花影下再次聊到这组表情时,都觉得作以前那样的“心想”并无意义,
  难道只有我们人类才有见、闻、觉、知?
  难道眼下频繁发生的大地震、台风、海啸都仅是自然灾害?
  难道我们每一个人的起心动念、所作所为跟这些大灾大难没有关联?
  难道我们的心就不能有片刻的宁静,去思考我们五千年文化的核心--天人感应。
  朋友们决定把两次大地震留下的这组表情图片,和我前两年在汶川拍摄的纪录片《夕格羌人的迁徙》合在一起, 在宽巷子24号办一个影像展,以作为5·12大地震三周年祭。

见闻觉知
见闻觉知  0.jpg  保存到相册

1.jpg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高屯子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高屯子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高屯子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高屯子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高屯子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高屯子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五种走路姿势最容易变大象腿 四种疗法让你挥别白领健忘症
2# 四姑娘山
 楼主|高屯子 发表于: 2011-5-10 01:42:21|只看该作者

那一刻,生命的回光──读高屯子影像作品

  一转眼,5·12大地震就过去3年了。 5·12大地震一方面是一个难以忘却的灾难,一方面也是让我们值得反思的参照事件。我们已经看过太多关于大地震的影像,但大多数都是新闻类的图片,或者仅仅是记录灾难现象的废墟风景,高屯子的《见·闻·觉·知》从另一角度和维度撬开了大地震的另一种景观。高屯子把镜头瞄向那些在大地震中倒塌的佛像,这绝不是偶然的表现冲动,而是源于自身作为一个佛教信仰者对生命始终的关注。正因为这种独特的宗教情怀,使得这批照片弥漫着对灾难背后的生命思考,那些倒塌佛像的表情同样具有普通人的特质,惊恐、悲伤、或者慈悲,到底是对人类自负的质疑?还是对大自然力量的惊惑?面对这些困惑,高屯子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我也同样不能给出答案。那就把一切交给观众吧,也许,注视,那一刻,生命的回光,可以给出答案,正如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所言:真理,只需要看,不需要解释。
  高屯子说,他在地震发生时,没有马上把镜头对准灾难,在他看来,地震灾难发生时,第一要务是抢救生命,而不是追求摄影。他投入救灾工作结束后,才慢慢的用镜头去搜寻那些遗留的生命痕迹,或许是作为佛教信仰者的际遇,他自觉不自觉的在镜头中与佛相遇……
  拍摄完这些照片后,他也没有急于拿出来展示,而是等待了3年才公示于人,这绝不是因为犹豫,而是因为对逝去生命的敬畏,他不愿意用影像去打扰什么。另外,有必要说明的是,这次展览的照片,不只是5·12大地震,还有玉树地震。在玉树地震发生时,他依然是先投入救灾工作,再把镜头对准灾难后的人与佛。我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这个过程透射出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摄影及摄影师的谦卑定位。
  高屯子另一部纪录片《夕格羌人的迁徙》也是地震结束后的记录,在大多数人都把地震灾难逐渐忘却后,高屯子却持续关注着地震后的羌人。在一个叫夕格的村落(地球人都不知道),高屯子记录了他们的衣食住行,记录了他们对土地和祖先的忠实,记录了他们的祈福与悲伤,记录了他们离开故乡的艰难,是啊,对天与地有敬畏的夕格羌人来说,离开故土意味着离开骨肉。其中有一个镜头让我过目难忘,两个夕格羌人茫然的走在都市的大马路上,像黑泽明电影里落单的武士,不知路在何方……
  展览的主题《见·闻·觉·知》源自佛教词语,本来想逐一阐释这四个字,但写了几句就搁笔了,不懂佛学的我,刻意解释这四个字显得有点牵强。我想,还是回到我上文的维特根斯坦吧真理,只需要看,不需要解释。我们只需要谦卑地注视那一刻,生命的回光,让那一缕回光穿透所有活着的和逝去的心灵。
  张羽 2011-5-2 写于成都【志怪斋】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3# 峨眉山
 楼主|高屯子 发表于: 2011-5-10 01:48:48|只看该作者

万火归一──读高屯子《见闻觉知》影像作品展有感

  应老友张羽邀请为他策划的展览写段文字,朋友相邀,自不必说。只是展览的摄影作品却超出了预期,原本并不熟知的这位高屯子先生竟用相机镜头早在三年前那场地震灾难中进行了这般深切的思索,以至于漠视震后那些应景造作的文化噱头的我,在三年后却被打动了。
  记得5·12以后保利拍卖进行过全国瞩目的一次艺术品义拍,国内著名艺术家们和批评家倾力而出。在诸多为此而提笔撰写的文章中,大多感慨灾难深重,人间大爱一类。只有黄专和顾丞峰二位学者提及“面对大灾,艺术究竟何为”的质问。黄专在其2008年5月21日写就的《艺术与灾难》一文开篇即提出“这个时候谈论艺术过于奢侈……”对于二位学者的文章所提及的观点,我并无二致。顾先生沉痛于灾难,谈及了艺术的有限性;黄先生则针对批判消费主义和世俗功利主义等现实问题,寄望用灾难引发的生命觉醒来重建中国人文性格和精神价值,使当代艺术摆脱消费文化所塑造的犬儒性格。当时,这两篇文章在众多学者文章中已算翘楚,但终究感觉隐隐的缺憾。总感觉应当有的一股力道并未随作者的文字和震后的反思而迸发,缺了什么呢?
  时至今日,直到我面对高屯子的摄影作品时,我才发觉这隐隐的缺憾被一种真实的思想所弥补,在厚重的布满灾难记忆的大衣上补上了最缜密最精心的一块。中国的当代艺术乃至当下的文化匮乏的正是真正的乡野行走,太多纸上投影和唇齿争论,再就是全靠脑子去拼命地想象,由此堆积了太多内部随时可能坍塌的概念之塔。少了手脚的触碰与行走,灾难便成为了空洞的符号,那不比好莱坞电影更真实。当我们用现代媒体去关注日本福岛核泄漏时,得到的感受并不一定比好莱坞大片更持久或更深入。现实的灾难成为臆想的灾难,被引述、被想象、被扭曲为现实中抢盐的恐慌激情。而真实情况是:我们没有进入过腹地的人,没有真实的体味,也没有可谈论的线索。所以,在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我们方可进入高屯子的灾难场景,将这记忆之衣缺失的最重要一块补上。
  在这提及两件作品:
  《2008·5崇州街子古寺4》,古寺里的一个和尚屈膝俯下身,眼前倒塌着一座释迦牟尼像,佛像向前倒地,脸部在原本平坦的地板上狠狠地砸出一个深坑,让人惊愕不已。和尚那屈膝的身体像是受着责罚,断不敢接受的是这佛像与自己同伏一地之上,也断不敢用这渎神的平行的视角去正视地上的菩萨,只在其侧身诚惶诚恐的一瞥。是怎样骇人的变故?使佛祖要舍弃了高高在上受人仰头膜拜的神位,纵身决然以头抢地?这迎面的呵斥,是要让这顽劣的大地主宰皈依伏法么?两旁的弥勒佛几千年的笑容一下子僵住了,是对那佛法中的未来世焦虑了吧?中间的两尊受损的佛像,还未倒塌,表情悲悯肃穆,一种哀伤弥漫着,生长着……如同即将生长的荒草和破败。这件作品拍摄于2008年5月那震后几天。
  《2008·10理县禹王庙》,废墟仙境中的观世音,画面清冷寂静,一场大雪过后的地震废墟。身旁那倒塌的木柱斜倚着残垣,披着积雪,径直指向上方的虚空,那是面对人世惨状时对上苍的忿忿指控?还是进入六道轮回前佛祖拈花的一指?或是超度亡魂时佛陀的双手合十?此时观音始终在一旁低头不语,如一位悲伤过度的母亲,面对从上而至的众神吵闹着对人类进行重苛罪罚时,只有她默默不语,在一旁无限悲悯和哀伤地关注着人世沧桑……废墟一片,确有无限禅思,无一处不体现耐人寻味的人神谜题。
  高屯子为自己的展览取名为“见闻觉知”,这见闻非一般平常的见闻,而应该是特定事件与环境中的见证。而“觉”“知”两字却深深烙在了心里,不禁让我自问,我觉知了吗?对三年前那场浩瀚之灾真正“觉”“知”了吗?如果仅仅停留在学者文人在书斋里写就的几篇慷慨文章;如果只是激情时簇拥广场,伸长双臂高呼正义与拯救;如果只是嘴里发出啧啧,同情受灾民众,随后便抽身挤进那消费的人群队伍,唯恐错过一次抢相因的机会;如果我们仅仅是沉浸在电视画面中去猜测汶川在灾后重建中所获得的GDP。那我们又何来的“觉”和“知”呢?高屯子无疑是一位觉知者,他不信婆罗门教的梵天,他相信万火归一的造化和循回,相信一切事物必然的因和果,相信潜在的流变。正是如此,他用他的摄影语言“去概念化”地为我们讲述着真正发生的那一刻的情形,使我们有机会与灾难“亲近”;与由体验引发的人性思考亲近;与那世俗生活中久已淡忘的终极关怀亲近;与自然无常的诗意亲近。使得我们可以踱进那些充满情感和思想的画面中,觅一角落,轻轻地栖下身子,不沾尘埃的凝神注视眼前发生的一切……
  此刻脑子里想起保罗·策兰的一首诗,借来结束这篇观后感吧。在那万火归一,大地即将沉寂之时……
  “它已不再
  是这种
  偶尔和你
  浸入时间
  的沉重。这是别的东西。
  它是重量,遏制了空虚
  并
  伴随了你。
  它像你,没有名字。也许
  你俩是同一个。也许
  有一天你也将这样
  叫我。”
  魏言
  2011年5月4日於川西一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4 23:32,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13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