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39|回复: 2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江北靓妹 发表于: 2017-10-13 10:51:0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纪实·新闻重庆深山中有个“蒙古村” 村民自称成吉思汗后裔

 [复制链接]
  马背上长大,喝着马奶酒,吃着手扒羊肉,在一碧千里的草原上策马奔腾……提到蒙古族,我们脑海中浮现出的应该是这样的画面。但你或许不知道,在重庆彭水的深山中,却有着一个“蒙古村”,他们男耕女织,在这里生活了数百年时间,却又保留部分祖先留下的习俗。
  当地政府希望依托“蒙古村”特色,利用崇山峻岭的地理条件与草原游牧民族文化习俗的反差打造出一个独特的乡村旅游景点。或许在不久后,我们就能在这里领略到大山深处的蒙古部族独具一格的风俗和文化。

传说
元灭皇室子孙逃亡于此
村民自称成吉思汗的后代

  “本是元朝帝王家,洪军追散入川涯。绿杨岸上各分手,凤柳桥头插柳桠……”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七,彭水县鹿鸣乡向家村的村民们都会聚在一起,大声地朗诵这样的诗句,用以纪念自己的祖先。
  一个重庆深山中的村落,和“元朝”、“帝王”有什么关系?“我们全村都是蒙古族,追根溯源还是成吉思汗的后人。”村民张宏介绍说,根据当地县志和相关传说、史料汇总还原,大致记载了这个村落的历史来由:
  相传1368年,朱元璋的军队攻入大都推翻元朝统治后,元朝末任皇帝妥欢帖睦尔的八位兄弟被驱散后逃难,沿途易族改姓,匿名偷生,其中五人逃到四川。
  1374年,明太祖派重兵入川,打败了五兄弟集结的残余势力,为谋生路,五人不得已分散逃跑各奔一方,临别时吟诗8句作为纪念。数百年后,其中一支后裔居住在现重庆奉节,传人谭启鸾还成为明朝川湖总督属下武官。1648年明朝覆灭后,谭启鸾不愿降清,逃至彭水下塘口,被当地一张姓人家收留在此隐居,并攀亲成为张家姑爷,从张姓,改名攀贵。张攀贵后育有3子,长子姓张,其余两子姓谭,并搬迁到鹿鸣向家坝定居。
  从此,他的后人便姓张、谭二姓,共用同一宗祠与家谱。而当年元朝皇室8兄弟临别时的诗句,也作为祖训代代相传。村民们在每年农历三月都会过蒙古族的传统节日“苏鲁定节”,直至文革前中断,后来又逐渐恢复。
  张宏说,也有专家对这个传说的细节有所质疑,理由是据《元史》记载,元顺帝为元明宗长子,而明宗只有二子,所以帝王八兄弟之说无依据。但专家普遍认为,蒙语汉译多以“八”字开头,所以八很可能不是实指,而是蒙古子孙流入四川后,为纪念祖先按汉语具化而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江北靓妹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江北靓妹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江北靓妹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江北靓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江北靓妹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江北靓妹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重庆最帅刑警队长 满脸都写着闲人止步 9月私募调研动向:抱团股多为中小创 光威复材受追捧
2# 四姑娘山
 楼主|江北靓妹 发表于: 2017-10-13 10:51: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习俗
祠堂、家谱保留蒙古族痕迹
数百年张、谭二姓互不通婚

  浅秋山堡似无数个大小馒头密布,丘陵之间是一片开阔洼地,一亩亩秧田随风飘动……向家村距彭水县城约两小时车程,进入村口,映入眼帘的便是这样一幅山村田园景色。
  “这里曾有射箭场、跑马场。”该村村支部书记张远权说,听祖辈们口口相传,村口那块数千平方米的平地,就是蒙古族人当年练习骑射的场地。骑射场由点将台、马槽、跑马场、箭池等组成,早年间农闲时同族人还会聚集在此,训练骑射。
  村里还有一座八角庙遗址,张远权称,此庙原来规模很大,供有一匹泥塑白马,村里同族人每年都要到庙里祭祀。当地人认为,蒙古族中供奉白马的才是真正的皇族,这也是他们认为自己是成吉思汗的后人的证据之一。
  此外,这里还曾有张、谭两家共用的祠堂,祠堂内的石凳、水缸、灶头等用具均做成八面、八方或八角形状,房屋结构也保留了“沙帽顶”,大致和蒙古包的样式相仿。可惜的是,祠堂遗址也大部被损毁,只留下一两个刻有蒙古文字的石台可以依稀辨认。
  “因是同宗,祖宗要求张、谭两姓不通婚。”张远权称,这或许是当地保留得最好的习俗,数百年来无人打破禁忌,无论娶的媳妇或找的女婿,都来自外姓。

寄望
搭蒙古包,恢复跑马场与宗祠
打造特色乡村旅游景点

  “我们希望把传统的文化习俗重新发扬光大。”张宏介绍说,几年来,多位专家及内蒙古相关机构都曾来这里进行考察和研究。今年8月24日,内蒙古电视台“草原之声”栏目又前来拍摄了专题节目。更重要的是,村里1500人的身份证上,都注明了他们蒙古族的身份。这让大家更加坚定了恢复传统习俗的决心。
  鹿鸣乡政府相关负责人说,向家村周边旅游资源丰富,除“蒙古村”人文特色外,还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除有植被丰富的丘陵山体和水质清澈、风景秀丽的喻家河,还有落水孔、凉水洞、出水洞等10个天然溶洞,一旦进行开发,潜力巨大。
  他们计划,在向家村恢复蒙古式的跑马场、箭池以及修复张、谭两家的祠堂。同时,在这里搭建蒙古包,打造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为此,乡政府希望得到更多支持,也欢迎民营企业进驻开发。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江北靓妹 发表于: 2017-10-13 10:51:00|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19 11:21,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