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5820|回复: 10
 1熊猫 

[大宋王朝的甲胄工艺

 [复制链接]
在谈及大宋王朝的甲胄时,有网友认为大宋王朝的甲胄工艺先进,甲胄精良,给出的依据是在宋史兵制中有“戎具精致犀利,近代未有”,并讲述宋代文献有一个特点,单纯的文字记载,一般没有问题。但是文献记载中的某某人上书的内容,则不能一概当成事实。并引用吕颐浩的两段话作为比对。, x+ ~8 G" \2 x) k8 X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0 `7 I# p  D1 ^, ?7 Z第一段:颐浩犹抱怨说(夷狄之兵自来以全装衣,甲士自来止于前后掩心副膊,有皮笠子,而无兜鍪,故怯战。臣尝观太宗皇帝于北京武库垛排下河北十七将,军器并无全装,今日并不堪用,沂沟之败恐由此也)三朝北盟会编(宋)徐梦莘。”
http://www.phoer.net 5 H2 P  q) q% ~5 ^% ^% \/ k, _2 v9 a6 X3 b9 \4 _. x& F* w http://www.phoer.net
第二段:近年以来,陛下留神军政,拣择精锐,汰去孱弱,今二三大将下兵已精矣.陛下圣性精于器械,制作工巧,数年以来,卑宫室,菲饮食,而辍那财用,修造器甲,今器械略备矣.兵既精,器械又备,将士之心曾经战阵,胆气不怯,勇于赴敌.故,顷者韩世忠阸虏于镇江,张俊获捷于明州,陈思恭邀击于长桥.去年,虏人初到淮南,韩世忠首挫贼锋,诸将屡得胜捷,至于吴玠累次大捷于川口,此我之形势也.
http://www.phoer.net , t( G/ f7 ]4 W9 c* X$ s- M4 w" u
http://www.phoer.net $ S% E7 |' a2 r) C( T并说明:吕颐浩前面说什么太宗器械不全,根本就是扯JB淡,他纯粹是为了给赵构擦粉拍马屁,为了对比南宋修治军器编练军队的成绩对比,而故意说太宗朝器械不全,以此夸耀赵构说他有成绩啊!颐浩为了给赵构拍马屁而故意说河北军器不全,其目的是为了让赵构同意他发动北伐,因为吕颐浩是南宋早期非常有作为的政府总理,并且他本人熟悉武事,弓马娴熟,对北伐非常热心,只不过赵构一直不同意而已。
http://www.phoer.net % s) F1 e9 M5 [% x' a8 W3 K3 I( l: k$ J- k2 H) s" s http://www.phoer.net
就此更进一步引用兵制中一段原文:“得旨,依御降式造甲。缘甲之式有四等,甲叶千八百二十五,表里磨锃。内披膊叶五百四,每叶重二钱六分;又甲身叶三百三十二,每叶重四钱七分,又腿裙鹘尾叶六百七十九,每叶重四钱五分;又兜鍪帘叶三百一十,每叶重二钱五分。并兜鍪一,杯子、眉子共一斤一两,皮线结头等重五斤十二两五钱有奇。每一甲重四十有九斤十二两。若甲片──依元领分两,如重轻差殊,即叶不用,虚费工材。乞以新式甲叶分两轻重通融,全装共四十五斤五十斤止。凡全装甲一副费钱三万八千二百马甲一副费钱四十千一百”" ^  L7 H2 n% }4 h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4 i' V! A' K& t此网友对此段原文的解说是:“披膊叶五百四,每叶重二钱六分;又甲身叶三百三十二,每叶重四钱七分,又腿裙鹘尾叶六百七十九,每叶重四钱五分”,不算头盔的重量,你告诉大家,缺乏了头盔的装甲有多重?是不是重甲?好,就算我们把披膊叶去掉,这铠甲有多重?是不是重甲?!感情军队怯战(且不说这个存在不存在)就是因为戴的铠甲没有敌人的重啊!) Q7 c* T8 Y& o! Z2 U4 Q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7 g+ @5 O& R0 f5 {( e" v3 a7 C在此网友看来,原来吕颐浩说的都是谎话,降式造甲的意思就是去掉了头盔,披膊,就不应该称为重甲了,所以在宋军中军器生产中,精致的意思就是质量精良。又一步引用编修军器什物法制所言:“准朝旨,应将敕所载军器什物,择其精致者修为法式”,意思是说精致的意思是从一堆器具中择其精致者修为法式,选择“精致者”作为标本。更进一步以弓努的精良与犀利来解说明甲胄也应该如此,是质量精良的。然后引用专家的原文作为总结,总结如下:沈括认为,宋朝“击刺驰射,皆尽夷夏之术,器仗铠胄,极今古之工巧,武备之盛,前世未有其比”(《梦溪笔谈》卷3)。从武器装备的角度看,沈括之说是符合事实的。宋朝的武器装备超过了前朝,而与辽朝、金朝、元朝等相比,尽管也有落后的方面,但总的说来,也是要先进一些。然而在冷兵器时代,武器装备的差距,不可能像火 药兵器和核兵器时代那么悬殊,一般不足以造成战略上的优势。军队的战斗力是士气、人数、装备、指挥等等各种因素的合成力。从合成力的角度看,辽、金、元一般仍对宋居于战略优势。
http://www.phoer.net 4 e5 \$ `% a5 a  ^  L6 o! J' n% r* o+ w3 N+ r5 R% | http://www.phoer.net
对此我论证如下:
http://www.phoer.net ; [( s2 Q. N# M2 ]8 v$ {# y, S8 t
http://www.phoer.net 3 C- q3 l* @2 e. j+ a! i名词解释,“精致”----------是形容词,意思是精巧而细致。一是指思想精细周密,二是指做工造型精美工巧,三是指形象美好。3 J$ G5 ?1 [, x% r; A5 I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9 ?9 D% g/ K- c( r/ s3 ^$ ]/ k反义词:粗糙
http://www.phoer.net - B$ ^9 V* d9 P
http://www.phoer.net $ P; a% d* D+ e- g8 S+ K$ t用法例句:0 K, X8 n0 s9 O  E: E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 ?$ |" f) F3 l! h1.“形模远自流沙至,铸出今回更精致。”
http://www.phoer.net ' M, \5 p8 X0 y. y% L2 p! x  B9 X$ p9 O5 l  C; a' g4 I" K; j$ Y http://www.phoer.net
2.“其好学老不倦,用思精致,驰骋班固 、 蔡邕间以自名家。”  K8 N  W( D2 Z3 F$ t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 t1 d1 _! N; k* |) G3.“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
http://www.phoer.net + X. {2 W: u; p- o8 Z* D) Y  G
http://www.phoer.net 8 j/ l) C+ G! }) \1 g7 r4.这个物件的装饰很精致
http://www.phoer.net   e2 ]3 W3 P4 [
http://www.phoer.net ! o" h1 z. U. k2 ^3 i- E$ I# }+ I6 \. h5.在一个精致的枕头里,裹藏的却是黑心棉
http://www.phoer.net & y. Q" }2 K# B  j8 ?4 }
http://www.phoer.net " l0 m: c! x4 I: X" f精致的意思原本就是指造型华美,而不是指材料质地精良,金属材料的产地以及加工手段才是决定产品性能的关建。换句话说,金属材料的强度与硬度及耐腐蚀性,与他所含的化学成份有关。而通常说的加工工艺,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就叫工艺标准,工艺标准与产品样式的外行标准是不同概念。如果说弓弩精良,那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弓的选取材料,不管是大宋还是辽金制作原材料都是“筋、角、木、丝、漆、胶”六材,都一样,都处在一个水平上,而大宋在设计上占有优势,弓弩威力更大,而根本的原因是辽金和西夏的甲胄防护等级比大宋的更高,以前制作的弓弩无法击穿辽金西夏的甲胄,不得不放大尺寸增大威力,这个在原文中已讲得非常清楚了,所以才会有“尝令试床子弩于郊外,矢及七百步,又令别造步弩以试。戎具精致犀利,近代未有”这种说法。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唐昌大春巷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唐昌大春巷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唐昌大春巷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唐昌大春巷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唐昌大春巷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唐昌大春巷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诸葛亮北伐是假打,目的只为了马 荒诞的时代
2# 四姑娘山
 楼主|唐昌大春巷 发表于: 2011-6-25 16:32:45|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而在甲胄上双方的水平就不一样了,在这个问题上只有用工艺标准与采购标准才说得清楚,问题的核心还是出在原材料上,大宋当时处在被包围的状态上,大宋所需的优质原材料如原矿,毛胚铁的贸易被中断,一句话就是战略物资被封锁,而本国所产的原材料品质不高,即便是有优秀的加工人才,也是不能按原有的加工方案制作出来,比如说,我要修一幢砖混结构的大楼,而这大楼的质量与所用水泥的标号有关,如果关建部位水泥标号用错了,就要出大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建筑工艺标准的问题。刀剑盔甲也是一样的道理,沈括大人在《梦溪笔谈》里就是讲的这个问题,但是他不知道是咋会事,只知道青堂羌的人用冷锻的方法可以造甲,而这种方法搬到大宋就造不出来了,问题就出在材料上。即便是青堂羌的人如果用了大宋产的原材料,也会造不出冷锻甲的,两地出产的材料都不一样,在硬度,塑性,强度上都不相同,用同样的方法加工,结果都是不一样的。
http://www.phoer.net ; U0 m" I5 t, z$ o3 J+ ]0 Q/ N- d
http://www.phoer.net 3 B* d; y& `! w, Q4 u* @* r第一,辽金和西夏处在非常有利的地理环境上,对优质的钢铁矿产原材料的获取很便利,就象现在我们国家掌握了稀土资源的情况一样。这叫掌握了战略资源的自然优势,翻看地理矿产资源一目了然。
http://www.phoer.net 9 L9 E* \6 D1 ?! x& C! G6 K
http://www.phoer.net 5 |6 H8 ]1 M5 E8 H; H* e3 W, s第二,冶铁是将铁矿提炼成毛胚铁,它和加工刀剑还不是一个行业,好有一比,一个是种菜的农民,一个是和卖菜的小贩,还有一个是炒菜的厨子,他们都不是一个行业,刀剑工匠要制作刀剑就要去购买冶铁工匠提供的毛胚铁原料,这就叫做采购,在史料中的记录都在食货志上,有专门管理这种采买的机构和官员。这叫按设计要求进行原料采购(在我们国家现在这属于技术采购机密,机密等级很高),如果你采卖的原材料的品质达不到设计要求,那么制作出的产品就叫做:此有器械之虛名而無器械之實用也。
http://www.phoer.net   P  }1 X$ @% s+ X- V0 ?  j3 I
http://www.phoer.net " P6 @+ \- M2 x# g再看看青堂羌的冷锻甲,沈括大人在《梦溪笔谈》这样点评的:
http://www.phoer.net & L" t. V3 u9 u0 C! a# c! r& g% [7 f8 g* v4 | http://www.phoer.net
青堂羌善锻甲,铁色青黑,莹彻可鉴笔发,以麝皮为絤旅之,柔薄而韧。镇戎军有: h/ G- o  H- ?5 U! L+ l- [ http://www.phoer.net
( o+ M4 I1 O$ A( R" }1 Z; o http://www.phoer.net
一铁甲,匵藏之,相传以为宝器。韩魏公帅泾、原,曾取试之。去之五十步,强弩射之,
http://www.phoer.net 7 h. ~' H, U. ^1 Z
http://www.phoer.net % t2 l& i" @- _) C# `3 X/ }! f不能入。尝有一矢贯扎,乃是中其钻空;为钻空所刮,铁皆反卷,其坚如此。凡锻甲之; v) {' Z6 V3 j1 h7 x' @& q: j http://www.phoer.net
5 `+ Q: Y3 I1 P8 s1 P http://www.phoer.net
法,其始甚厚,不用火,冷锻之,比元厚三分减二乃成。其未留头许不锻,隐然如瘊子。1 u' A3 |3 q' v+ D% ~ http://www.phoer.net
. I- A4 ~1 ]/ ^* W6 w. o http://www.phoer.net
欲以验未锻时厚薄。如浚河留土筍也。谓之“瘊子甲”。今人多于甲札之背隐起,伪为
http://www.phoer.net % {' Q$ W6 ~/ ^; w' `9 H: D* ^+ r: B0 V http://www.phoer.net
瘊子,虽置瘊子,但无非精钢,或以火锻为之,皆无补于用,徒为外饰而已。
http://www.phoer.net % C% |* c) D. _/ e* o" a$ l& n
http://www.phoer.net ) Z. Y& o2 l, _# L8 p; f$ ^! q2 N2 a宋人田况说:工作器用,中國之所長,非外蕃可及。今賊甲皆冷鍛而成,堅滑光瑩,非勁弩可入。自京齎去衣甲皆軟,不足當矢石。以朝廷之事力,中國之伎巧,乃不如一小羌乎?由彼專而精,我漫而略故也。今請下逐處,悉令工匠冷砧打造純剛甲,旋發赴緣邊,先用八九斗力弓試射,以觀透箭深淺而賞罰之。聞太祖朝舊甲絕為精好,但歲久斷綻,乞且穿貫三五萬聯,均給四路,亦足以禦敵也。(宋)李焘撰《续资治通鉴长编》(第06册)卷一百三十二 慶曆元年(辛巳,1041)5 _7 \) q7 G7 Y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 U2 C  {% x+ v- b4 W" R  x在第二年田况又在报怨武备地质量成问题:新集之兵,所在教習,追呼上下,民不安居。主教者非將領之才,所教者無旗鼓之法,往來州縣,怨歎嗷嗷。既多是老弱小懦之人,又無訓齊精練之術,此有教兵之虛名而無訓兵之實效也。諸州所造器械,數不少矣,工作之際,已勞民力,運輦搬送,又苦道路。然而鐵刃不鋼,筋膠不固,長短小大,多不中度。蓋造作之所但務充數而速了,不計所用之不堪,經歷官司,又無檢責,此有器械之虛名而無器械之實用也。以草草之法,教老怯之兵,執鈍折不堪之器械,百戰百敗,理在不疑,臨事而悮,何可及乎!故事無大小,悉皆鹵莽,此不責功實之弊也。(宋)李焘撰《续资治通鉴长编》(第06册)卷一百三十六 慶曆二年(壬午,1042)% p8 o% `$ x/ e# f7 {3 Q http://www.phoer.net
4 {" k3 X5 P# X" t0 D5 \/ ] http://www.phoer.net
这种情况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时帝欲利戎器,而患有司苟简。王雱(1044-1076)上疏曰:"汉宣帝号中兴贤主,而史称技巧工匠,独精于元、成之时。是虽有司之事,而上系朝廷之政。方今外御边患,内虞盗贼,而天下岁课弓弩、甲胄入充武库者以千万数,乃无一坚好精利实可为备者。臣尝观诸州作院兵匠乏少,至拘市人以备役,所作之器,但形质而已。武库之吏,计其多寡之数而藏之,未尝责其实用,故所积虽多,大抵敝恶。夫为政如此,而欲抗威决胜,外攘内修,未见其可也。傥欲弛武备,示天下以无事,则金木、丝枲、筋胶、角羽之材,皆民力也,无故聚工以毁之,甚可惜也。莫若更制法度,敛数州之作聚为一处,若今钱监之比,择知工事之臣使专其职;且募天下良工散为匠师,而朝廷内置工官以总制其事,察其精窳而赏罚之,则人人务胜,不加责而皆精矣。闻今武库太祖时弓尚有如新者,而近世所造往往不可用,此可见法禁之张弛矣。"大抵雱为此言,以迎逢上意,欲妄更旧制也。《宋史兵制》+ v& h0 l* a: G6 U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 f( T5 P' P* V, V7 K宋军几十年武备不精良的情况持续到了崇宁三年(1104),河北、陕西都转运司言:"兵车之式,若用许彦圭所定,则车大而费倍。若依往年二十将旧式,则轻小易用,且可省费。"诏卒以许彦圭式行之。时熙河转运副使李复先奏曰:"今之用兵,与古不同。古者征战有礼,不为诡遇,多由正途,故车可行而敌不敢轻犯。今之用兵,尽在极边,下砦驻军,各以保险为利,车不能上。又战阵之交,一进一退,车不能及,一被追袭,遂非己有。臣屡观戎马之间,虽粮糗、衣服、器械不能为用,况于车乎?臣闻此车之造,许彦圭因姚麟以进其说。朝廷以麟熟于边事,而不知彦圭轻妄、麟立私恩以误国计。其车比于常法阔六七寸,运不合辙,东来兵夫牵輓不行,以致典卖衣物,自赁牛具,终日而进六七里,弃车而逃者往往而是。夫未造则有配买物材、顾差夫匠之扰;既成,又难运致,则为诸路之患有不可胜言者矣。彦圭但图一官之得,不知有误于国,此而不诛,何以惩后!今乞便行罢造,已造者不复运来,以宽民力。"其后,彦圭卒得罪。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唐昌大春巷 发表于: 2011-6-25 16:32:57|只看该作者
道理有合理的推敲,也有糊乱的联系。真理不同,真理讲的是事实和证据。不管你在法官面前有千种道理,万般理由,法官评判的原则就是结果与证据。道理属于哲学的范酬,真理通常被定义为与事实或实在相一致。然而,并没有任何一个真理的定义被学者普遍接受。许多不同的真理定义一直被广泛争论。5 B: d/ w$ i" y. V; J# J http://www.phoer.net
1 q) K  Q% q' x! S# c3 N http://www.phoer.net
研究历史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前人的考证和记录是参照和依据。而我发现研究历史的,却很少对社会活动,社会科学,民俗,习惯,生产技术与技能,资源等有横向的研究。研究的倾向更注重于“事件背景”与“思想活动”,而对“物质资料”的研究很难兼顾,两者间的研究是脱节的。换句话说,懂历史的不精于考古,精于考古研究的,不精于物质资料的研究,很少有博学的翘楚,能够触类旁通。研究历史的人在引述物质资料的研究成果时,其实他个人对此并无专业的认识,所连代出来的释义不是南辕北辙相去甚远,就是啼笑皆非,而事实上普通读者大都不能准确判断正确与否。" f, L! _6 Z4 j0 J" v http://www.phoer.net
, G) e6 _, a8 T; j, d http://www.phoer.net
1+1=2逻辑上1+1=2,是对的,也可以叫做“形式逻辑思维”,用这种思维考虑问题,就不可避免会陷入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那样的两难处境、得出自相矛盾的、混乱的答案。但是在科学上我们知道1+1还有很多定义,它不一定就等于2。# F! Q+ M3 L# S& x$ i2 `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 t* R( k4 F7 p( A所以当我问道这些史料是不是乱说时,此网友说──不,这些内容并不是乱说的,但是你甚至根本没有搞清楚,你找来的这些史料说的是什么内容,讲的是什么事情。比如你第二条田况所说的史料,你知道田况是谁吗?他说这话的时候是什么职位?来,告诉你,他当时是“太常丞、直集贤院、签书陕西经略安抚判官”。前面不看,就看后面,他是“签书陕西经略安抚判官”,什么意思?他是陕西经略使的主要助手,职位只比经略副使低一点,基本是三把手了。他自己说自己地区的军器生产质量不好?宋代文献有一个特点,单纯的文字记载,一般没有问题。但是文献记载中的某某人上书的内容,则不能一概当成事实。因为宋代奏议往往是政治派别之间互相进行攻击污蔑的最典型的材料,其中各种说法,往往非常夸张(但也并不是全是夸张),这就是士大夫之间口传所谓的“不言重无以动人主”,事情不说严重一点,怎么能让皇帝相信?所以,在检点宋代史料的时候,尤其是在上疏以及各种奏议的时候,一定要正方反方的文献都找到对照阅读,并且一定要搞清楚,这篇奏议具体谈的是什么事,在夸张的概括背后,作者当年到底是想达到什么目的?是想打击谁?还是想推行什么政策?
http://www.phoer.net . E* \* @& m4 `/ f7 N5 ?6 y5 S
http://www.phoer.net , M- y7 I4 D! I* F  C至于你后面引的田况的话,以及华岳的上奏,你根本就没搞清楚他们分别谈的是什么事情,而事实上,你找来的这些内容,都在……4 O9 o5 V# M- j% E http://www.phoer.net
" Q7 {$ A5 o/ [ http://www.phoer.net
这个叫做思维干扰,我举例用杀猪这件事作个比对,自然会知道他不在讨论问题的实质,而在讨论无关的“事件背景”与“思想活动”,与我们研究的“物质资料”风马牛不相接。比如说杀一头猪,杀了,事实的结果是这头猪死了,问题就来了,关于这头猪是如何被杀死的,就存在着杀法的争义,关于这头猪是买来杀的还是偷来杀的,就有很多种说法,每个人的描绘都不一样,我们研究这个问题只要相信这头猪被杀死了,就行了。道理不深奥,其实是非常好理解的。所以在宋代的史料中,你抛开政治因素看史料,我引用的史料说的事就是真实的。9 @: ^/ V4 L) ]; e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 c& q$ ]! H4 ?8 r, z" j5 L钢铁材料的分类就是一个标准,这个叫型号,而我国古代没有此类标准,我国古人搞的标准是建立在感观上,凭个人感觉确定好坏,自己觉得好它就好,自己觉得差它就差,还每一个人都不一样,所以他们检验的标准就是通过自己的矛刺自己的盾来判断好坏,但是到了战场上检验就不一样,当发现自己的矛不能穿刺敌人的盾时,才知道真实的结果。, N) Y) i6 X% M5 V5 Z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 M, H6 @! Y- W) {3 o而辽金青堂羌地区出土的情况也证明了一点,辽金青堂羌地区的钢铁原料耐腐蚀性高,才会保存到现在,西汉的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点,西汉的情况大家都了解,它那个时候获得原材料上就很自由,不是有个盐铁论吗?汉武帝时为了掌握全国经济命脉,从经济上加强封建中央集权,抗御匈奴的军事侵扰,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推行了以桑弘羊为主所制定的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及均输、平准、统一铸币等一系列重大财经政策。" q: }0 F$ ~4 t2 Y http://www.phoer.net
7 x  v1 H7 s+ h" i- k/ J4 Q8 O http://www.phoer.net
大宋的皇帝亲自检验武备的好坏,用自己的矛刺自己的盾,这叫检验标准,从中选出好坏,用李熬的话说就是从一筐烂萍果中,选出相对不烂的。而这相对不烂的萍果只是个人感觉,和不是这筐中的其它的萍果比较,这个皇帝事先是不知道的,所以当其它萍果的和这筐选出来萍果再次比较时,才知道真实的结果。也就是说吕颐浩原来谎话连篇,为了给赵构擦粉拍马屁,说的今器械略备矣.兵既精,器械又备,原来都是瞎话,即然是瞎话,不好也就说成好了,不精也能说成精了!
4# 金佛山
 楼主|唐昌大春巷 发表于: 2011-6-25 16:33:10|只看该作者
华岳是知道大宋的皇帝是球经不懂的人,所以你看他的文章就是在教皇帝认字一样,这个是左掩,那个叫摘吊,这个是甲制,那个是弓制,之所以要这样制定,是因为前人制定好了,和我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事情发生了改变,所以我们根据情况也要调整样式和制作标准。华岳这个人如果只是民间人士,上疏!往那上?估记他端起猪脑壳也找不到庙门,上个民间的万言书还差不多。
http://www.phoer.net ) l8 O4 R  i+ U) w* ?' A
http://www.phoer.net : Z: @3 ^3 i- q# [' N" Y知道武备制作真实情况的,就是真正使用这些武器的士兵,他们知道这些东西是不能用来保命的,与其穿在身上去送死,不如拿去典当了换酒喝,打起来时少了拖累,逃命时也跑得快点。所以不是今天用披搏换了酒肉,就明天用兵器换了好处,有时还没等到上战场,物件都先生锈烂掉了,所以会搞得全装不齐,事实上不缺装备,库房里面有很多嘛,配发到士兵手里咋就今天没有了这样东西,明天缺少了那样东西了呢!一斤等于十六两唐至清代,一斤相当于596.82克,一两等于37.30克。足够重了。所以这就叫得旨,依御降式造甲……若甲片──依元领分两,如重轻差殊,即叶不用,虚费工材。乞以新式甲叶分两轻重通融。说的是啥意思呢?原来造的甲片有轻重的差殊啊,不合格的产品如果不用,就是浪费啊,所以要分成轻重通融啊,原来这就是降式造甲啊,并不是减去了头盔和披膊哦!  x% y' S& m% d- X http://www.phoer.net
* c7 v0 n9 K& s, V! X) r+ O http://www.phoer.net
我说的情况在宋史中都能找到,那种忽视客观存在的事实,追求思想上虚幻的东西,虽然也能研究出一点内容,但它却是很片面的,是表面现象,不能反应事物的本来面目。老子有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意为形而上的东西就是指道,既是指哲学方法,又是指思维活动。形而下则是指具体的,可以捉摸到的东西或器物。总之一句话,一种是形而上学的研究方法,一种是辩证法的研究方法。' }2 X1 R, j( t- P. Q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8 b" r2 n2 n" J' _又一则典故,这个寓言做为经典被选入历年的小学语文教材,《两小儿辩日》:1 z5 h; L1 [3 o& H* y% w3 M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 H4 M2 S2 C' D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7 n6 o) d3 r: }( T0 W. @: t http://www.phoer.net
! H  [- f; o8 V* y% Q* h/ o http://www.phoer.net
这个故事表现了孔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思想。但是只有抛开了感觉上虚幻的东西,用科学才可能解说这则典故。所以在这个问题上,要相信科学,不要相信感觉,只有相信科学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http://www.phoer.net 3 {& \. ^) @) @/ Q1 h
http://www.phoer.net & r/ D2 Z: Y0 D2 f) H2 d* u& i( T那么什么是降式造甲呢?降式造甲对宋军有什么影响呢?就此我认为:降式造甲中出现的差异性,是必然的现象,天下没有绝对相同的东西,个体间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差异性。国家体制下的大规模造甲和大规模造弓弩,出现两种状况,反应的是两种技术水平。这两种技术水平的差异性,体现在两类材料上,一种是金属的,一种是非金属的。在非金属“六材”上,辽金与大宋都处在一个水平,在金属钢铁上,大宋原料钢铁中,硫的存在所引起的这种“热脆性”严重影响钢铁的性能,钢铁中杂质元素的过多存在对钢铁的性能影响很大。盔甲的技术指标体现在三个方面,“防御性”和“适合人体穿戴”与“使用寿命”。盔甲的防御性在材料上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钢铁表面硬度,二是钢铁耐冲击性与强度,三是钢铁材料厚度与结构构造。
http://www.phoer.net ' e. S6 h4 A# o4 I6 I
http://www.phoer.net ) f5 m4 f! c; X6 `由于大宋钢材原材料不如辽金西夏,所带来的问题和结果就是,增加材料的厚度,这样盔甲不重也重了。史料中的数据充分表明了这一点,盔甲的重量被提升后,防御性增强一些,但是所带来的是不合穿戴的问题,故而使士兵对增加的重量不堪忍受,人体的承受能力还是有限的,所以在史料中会出现全装不齐,所以才会大量使用纸甲,还有用铁甲换纸甲使用的现象,所以才会在史料中,有士兵典当武备换吃喝,甚至到了南宋晚期扈再兴对军队的甲胄杀重以轻。也正是因为这烂事,才使得大宋朝中有人抓住了这个现象,作为把柄,在政治上打击朝中对手,以稳固自己的权力地位,在武备出现问题后或相互推卸责任。另一方面由于大宋弓弩威力的增强,弥补了甲胄,“防御性”不足的缺点,使得军队在后期战斗力有提升。. R& _' q$ u# @) S, { http://www.phoer.net
& c- n! e1 G7 x* d: q/ \) D http://www.phoer.net
在镇戎军可把敌军的铁甲匵藏相传以为宝器这一问题上,从唐代开始个人收藏武器就是犯罪,等同于造反,对军人也是如此。军人除了担负值班和操演的可领取武备外,其它的都得收归库放保管,平时就是屯恳种菜出粮食。给岳飞定的罪名就有造反,抄家的结果就有收藏武器甲胄哦!所以才会有这件西夏高级盔甲,并没有穿在某一位宋朝的镇戎军将领身上的解释。不用问都能理解!镇戎军不敢穿在自己身上,任何情况下都不敢,除非想造反,穿在自己身上,只会给自己招来麻烦,在权力斗争中,给对手留下把柄,所以才是藏于库中以为宝器。说到宝器就好有一比,洋锺洋马儿,就是西方再平常不过的东西,故宫里不是尊为宝器么!在西方人看来,中国人用的瓷器,在他们那里不是也尊为宝器么!被中国人当垃圾处理掉的废渣,不就是老外当成宝物的稀土么?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唐昌大春巷 发表于: 2011-6-25 16:33:24|只看该作者
沈括大人在《梦溪笔谈》里讲了冷煅甲这个问题,但是他不知道是咋会事,只知道青堂羌的人用冷锻的方法可以造甲,而这种方法搬到大宋就造不出来了,问题就出在材料上。即便是青堂羌的人如果用了大宋产的原材料,也会造不出冷锻甲的,两地出产的材料都不一样,在硬度,塑性,强度上都不相同,用同样的方法加工,结果都是不一样的。用于冷煅的甲,在古代有两个阶段,前期叫退火调质,消除材料应力,后期冷煅不需要用火,自然锤锻,原材料必需具备两个条件,有很好的塑性(延展性),抗疲劳与断裂性在锤打下延展,在提高表面硬度的同时,甲片内部仍有韧性,而不会最后产生断裂。冷锻甲就是非常非常一般的盔甲,对西夏来说,没有任何加工难度。冷锻的实质就是冷轧,材料不经加热直接在室温下进行的轧制过程,在冷轧过程中金属材料有硬化现象。而这种硬化就是提高,原材料的表面硬度。
http://www.phoer.net 7 K. `$ V2 G/ f2 s2 m- P: Z5 _6 ^7 k0 {& c+ B- ^3 `2 Z/ F: o http://www.phoer.net
通过热段出的甲片,不是做出那个样子就可以了,还需要正火,回火,淬火与退火热处理工续,冷煅的甲在后期就不再需要这种工续;通过热段的甲是必需热处理的。热处理技术,才是金属工艺中的考手艺的。这么说吧,这里面要掌握的就是火侯温度的问题,那个时侯可没有检测温度的设备哦,全凭长期积累起来的个人经验,就是同一个人,同时打几把同样的东西,也有软脆的差异,成功率很低,好不容易打造成型,最后一手难成正品。这也是热处理技术在中国,到目前为至一直落后西方的历史原因。恩,热处理热段出的甲片?那只是一种奢望,打刀剑可以,打甲片难,不要说有多少人能够掌握这种技术,即便是有很多这样的人材,看看能不能先满足做刀剑的需求!而真正使我怀疑的是宋人可能没有发现在冷轧过程中金属材料有硬化的现象,而这种技术起源最早出现在中亚地区。# R4 S& E4 L6 H/ |, B http://www.phoer.net
+ R3 K; q* R* Z4 o# r3 n" e http://www.phoer.net
大宋出的材料不具备冷锻的条件,用冷锻的方法根本没法加工,不是太软就是太硬,非要这样加工的结果就是甲片最终因金属疲劳而发生断裂。所以宋人是用热锻的方法来加工甲片,最后样子做的象那个样子,而性能却完全是不一样的。盔甲甲片的(所有材料)硬度与结构强度,抗冲击性是一对矛盾的对立体,硬度越高它就越脆,塑性越高,它就越软。要做到有足够的表面硬度兼有抗冲击性能,除了加工手段外,基本性能取决于材料。而材料的来源,是自然条件下的地理资源,天生的。0 L8 ]* B3 e6 j" k) a http://www.phoer.net
" I  C$ ]9 B+ D http://www.phoer.net
大宋用热锻的方法加工甲胄,真正需要的是金属材料的渗碳技术,渗碳工艺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工艺,在中国,最早可上溯到2000年以前。渗碳:是对金属表面处理的一种,采用渗碳的多为低碳钢或低合金钢,具体方法是将工件置入具有活性渗碳介质中,加热到900--950摄氏度的单相奥氏体区,保温足够时间后,使渗碳介质中分解出的活性碳原子渗入钢件表层,从而获得表层高碳,心部仍保持原有成分. 相似的还有低温渗氮处理。这是金属材料常见的一种热处理工艺,它可以使渗过碳的工件表面获得很高的硬度,提高其耐磨程度。然而渗碳如果浓度突然过渡就是表面与中心的碳浓度变化加剧,不是由高到低的均匀过渡,而是突然过渡。产生此缺陷的原因是渗碳剂作用很强烈(如新配制的木炭,旧渗碳剂加得很少),同时钢中有Cr、Mn、Mo等合金元素是促使碳化物形成强烈,而造成表面高浓度,中心低浓度,并无过渡层。产生此缺陷后造成表里相当大的内应力,在淬火过程中或磨削过程中产生裂纹或剥落现象。很显然如此复杂要求精细的工艺技术,不是街面抓几个所谓的匠人所能掌握的,没有长期的从业经验,就无从谈起。相比于冷轧技术也是提高钢铁料的硬度而言,热锻的加工难度大了许多,而且很难掌握。
6# 青城山
 楼主|唐昌大春巷 发表于: 2011-6-25 16:33:35|只看该作者
事实上,我们现在常见的大多材料如轧丝,轧板,煅件非精密结构件都没有什么后续的热处理。需不需要热处理要看用途和使用目的。就盔甲这个东西来说,传统的做法如《武备志》臂系式:一名臂手,每一副用铁一十二斤,钢一斤,折打钻锃重五六斤者,以热狗皮钉叶,皮绳作带,铀布缝袖肚……呵呵包钢法,菜刀的做法,那么有谁见过菜刀也拿去热处理的!热煅都不一定要热处理,道是要求很高的刀具热煅常见热处理的。% k* ]  q: V  F# x1 u; ?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 ~4 F7 c, V5 ]/ [+ U华觉明说宋朝也有冷锻技术,我看未必,如果有这冷锻技术,那么乌锤甲锁子甲就会广泛应用,而不会出现今人多于甲札之背隐起,伪为瘊子,虽置瘊子,但无非精钢,或以火锻为之,皆无补于用,徒为外饰而已。这已充分说明了到宋朝冷锻技术(本质就是冷轧),宋人还没有搞懂。乌锤甲锁子甲这一类东西都是外来作品,常以贡品的身份出现,到清代也是如此。如冯秋雁所著《清兵战服锁子甲》:现沈阳故宫收藏锁子甲百余件,款式多样,有带袖、无袖之分,圆领、围领之别,还有无领无袖的护胸甲。有的锁子甲上焊有铜牌,上刻有使用者的名字。锁子甲的铁环有“大扁环”、“小扁环”、“大圆环”、“小圆环”、“细小圆环”、“弦纹环”、“扁套环”等多种式样,制作工艺繁杂、细致、十分坚固。这些锁子甲虽不是努尔哈赤时期的文物,但式样基本相同,它们是清中期西北少数民族的进贡品或缴获的战利品。1 g: i4 g1 K; d. k0 E http://www.phoer.net
7 f* Z! q7 L3 j2 c) v http://www.phoer.net
还有一点,现在发现除了可以热处理外,还可以在常温以下的冷处理,虽然把这种冷处理技术也归纳在热处理技术中来讲的:低碳微合金钢能够发生铁素体动态再结晶.碳含量低,动态再结晶易于发生.铁素体晶粒尺寸可以细化到l.1μm,从而使钢的强度大幅提高。应用要点:多用于低碳钢、低合金结构钢以及工具钢制件。操作方法:将淬火后的钢件,在低温介质(如干冰、液氮)中冷却到-60~-80度或更低,温度均匀一致后取出均温到室温。
http://www.phoer.net 2 D7 V- i( H! p3 R- ~1 |  `/ l0 N- I7 Q) [ http://www.phoer.net
低温轧制特别是在铁素体区轧制是一种现代才讲的技术,冷煅相对于热煅而言只是温度上高低的定义,事实上低温轧制的温度也是很高的。辽金西夏不同于大宋,地理条件可以解释基于热处理定义下的冷处理技术,很显然大宋很难获得温度在摄式零下几十度的条件,很显然低温轧制定义上是一种很多人并不了解的金属工艺技术,可能会想象会是摄式零下的温度,事实上是摄式500℃-600℃度,已属于退火的范围了,冷煅相对于热煅很难有人注意到两者间有温度高低的界线,而普遍对冷煅慨括为常温下的定义。这也是我对西夏冷煅甲在金属工艺方面的看法之一,也算是针对前面讲的常温下冷作硬化后的第二种观点。换句话说,冷煅与热煅只是两种加工方法,是理论上的定义,在成品件上,可见相互之间都有应用。热处理与冷处理也是这样,就看个人咋个去理解这温度的高低了。
http://www.phoer.net + f0 U9 x  h: G& k
http://www.phoer.net 0 [  l; c2 u9 K6 d也就是说通常人们眼里的冷煅是常温下的冷轧,热处理是通常定义下的热处理,而另一种看法却是古代的冷煅是现代定义下低温轧制(500℃-600℃),后序处理的方式是冷处理(摄式零下几十度)。沈括大人在《梦溪笔谈》里讲的但无非精钢,或以火锻为之,皆无补于用,显然是就热煅而言的,沈括大人显然也对冷煅的定义与后序的冷处理技术也是不了解的。含硫量高导致钢材的红脆性,到南宋以后,大量普及煤炼钢铁,煤是一种价格低廉的燃料,这样大大提高了铁中的硫磷杂质,到500℃-600℃时很难再煅打,而大多数的碳钢及低合金钢,都在270℃至350℃范围内发生脆化现象,中碳钢在400℃至550℃脆化,而含碳高的工具钢或结构合金钢在500℃至570℃脆化,古代讲的热煅应该属于600℃中高温以上,也就是沈括大人在《梦溪笔谈》里讲不能冷煅的只能热煅的由来。
http://www.phoer.net 4 o& \2 z, m* A& R. x
http://www.phoer.net * x# Z, \) P/ c9 o/ ^1 B& V  B也正是因为材料的原因,工匠想方设法想通过自己的手艺来满足选为法式的需要,而选为法式的标件,就是选出最好的。由于原材料也有个体间的差异性,能达到标件这个目的却很难满足需要,这就是讲的最终降式造甲中的轻重通融。工匠想方设法搞出的加工技术,用专家常讲的话说就是夹钢、百炼钢、团钢、炒钢、冷锻、“镔铁”钢(乌滋钢)、坩埚钢等等,而这些大多是文人的分类,并不专业,半对半错的写上两笔。在这个问题上,有一句话叫,一招鲜吃遍天,我们不能说那种技术就是最好的技术,条条道路都可以通罗马,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材料是基础,加工是手段,技术的进步需要满足的就是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技术不能更新是受材料所限,没有好的材料,连试验的机会也不会出现。" m6 U0 w$ O6 b$ p http://www.phoer.net
, P  k- U" ^$ K% H& { http://www.phoer.net
当含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钢在985度就会出现热脆性的性质,硫在固态铁中的溶解度很小,几乎不能溶解。它在钢中以FeS的形式存在,而FeS和Fe易形成熔点较低的共晶体,当钢在1100~1200度进行热加工时,分布于晶界的低熔点的共晶体熔化而导致开裂,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硫的“热脆”现象。
http://www.phoer.net 7 J( T( {/ S; F% w+ R8 m: j/ |) h, U) H9 K http://www.phoer.net
因为杂质元素的偏聚,不管是回火还是退火,钢材脆性随杂质元素的增多而增大,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回火脆性。回火脆性书本上语言讲的是指淬火钢回火后出现韧性下降的现象。而在这里讲的是这种现象,在古代加工环节中到了这个温度也会出现。# j& J! t, h& F8 X1 h http://www.phoer.net
" {" d1 n$ }9 O1 c http://www.phoer.net
为什么大宋能热煅不能冷煅呢?这个原因就是,第一点,宋人不懂常温下还可以利用材料的连续冷变形引起的冷作硬化,使轧制品的强度、硬度上升、韧塑下降这个现象。第二点,除了硫的“热脆”现象外,大宋只能提高原材料钢的产量来弥补生产中的损耗,在钢胚被朝庭采购后,在加工兵器的环节中杂质元素多也是不能低温煅造的原因之一。含硫高的钢在热轧时只能采用高温避开“热脆”,而高温条件下的加工又造成钢的脱碳现象,使碳含量进一步下降,脱碳的过程就是钢中碳在高温下与氢或氧发生作用生成甲烷或一氧化碳,虽然做成甲片了,但是也被脱碳了,丧失了想要的硬度。如果采用低温轧制,由于杂质元素的偏聚,也会产生退火脆性,材料就直接断裂了,没法加工了,淬火后钢的回火也是这样。所以大宋的盔甲不是脆就是软。显然宋人不懂在常温下,还可以利用材料的连续冷变形引起的冷作硬化现象,若懂得这个现象那么就会在宋代有拉拔丝技术了。! l" R* Y3 u# ?# |+ N http://www.phoer.net
/ m9 K0 n( J- \( |- C http://www.phoer.net
西夏青堂羌人与辽金打造兵器的时间是在冬季,冬季属于收敛的季节,干不了其它活儿,这个时间正好适合造兵器,又属于私甲性质,不同于大宋国家体制下的造甲。零下几十度的冷处理技术,属于偶然现象还是青堂羌人与辽金人掌握了这种技术,还有待研究。历史上青堂羌的冷煅工艺可能是低温轧制技术与利用了冷作硬化现象,并用了冷处理技术。讲这两种可能性都有,因为我没有出土实物,将它拿来作比对,只能作从高温到低温条件下的轧制推解。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楼主|唐昌大春巷 发表于: 2011-6-25 16:33:53|只看该作者
钢铁中的硫含量对盔甲的使用寿命有严重的影响,大宋不断地再造,新甲还没造出,前面造的旧甲已开始腐烂了,这又是一个要命的问题。而南方潮湿,铁甲比在北方烂得更快,这也是宋军面向纸甲选择的结果。所以不从材料上解决问题,盔甲生锈的难题始终存在。即便是有油漆的保护,钢铁中的硫始终要做怪,穿在身上油漆随时都会被磨掉,只要有潮气,立马开始烂。中国的铁制品最大的问题是富矿源少,华东华南铁矿的含硫偏高,后来用煤炼钢,含硫量更是超过工业标准。含硫量高导致钢材的红脆性,热锻时就不能反复锻打,导致铁兵器质量的下降。中国到南宋以后,大量普及煤炼钢铁,煤是一种价格低廉的燃料,这样大大提高了铁中的硫磷杂质,兵器用钢铁和犁地工具用铁完全不同,但他们显然是忽略了用途,含硫磷高的低劣生铁,虽然脆,但犁地工具用铁就这种用途来说,需要粗厚才能深耕的犁齿,良好的硬度能提高耐磨性。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宋朝皇帝降式造甲,就是因为看到了完全将所有的盔甲标准都控制在绝对一致的质量和重量上,是不现实性的,所以才会适时下御旨降式造甲,降低造甲的要求和质量,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也算是恰当调整。: X& G) o! N3 V0 b) N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B* L* M2 u8 t& A说到适合人体穿戴的问题上,对青铜甲研究也可引证在此。# u- T8 w7 ^$ u/ e http://www.phoer.net
4 K% Q/ T8 C! `/ ^/ `7 ?. M http://www.phoer.net
青铜甲,在很多人眼里,整套甲胄都是由青铜打造的,而在我看来青铜甲是由皮甲与青铜组合的,也正因为如此,在出土的文物中,从来就没有一件完整青铜甲胄。《广雅》曰:函甲,介铠也。介 【拼音】:[jiè] 【字义】:1.在两者中间:~于两者之间。意为两者当中,如媒介。孔融《寘刑论》曰:古圣作犀兕革铠,今盆领铁铠,绝圣甚远。在孔融看来,古圣作犀兕革铠,说的就是青铜时代,这里的犀兕革就是皮甲,再在这上面连缀铜片或铜扣,就是犀兕革铠。也就是说要想真正复原青铜甲,需要先懂得皮甲的制作工艺。很显然把只是把用犀兕皮做的甲胄,叫犀兕革铠是说不通的,铠字就没法解释。. x: i, `2 O$ A4 L/ A$ }- D( w+ S3 S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 `. `# R% r# g1 b' O: r传统的观点也一直支持整套甲胄都是由青铜打造的,比如传统的小说和文艺作品。而考古工作者从来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不是故意说的深奥使人不懂,而是他们自己也没有搞明白。因为整套甲胄都是由青铜打造是不合人体穿戴的,即使是有力大无比的大力士,也是不可能长时间担负重60斤以的负荷,况且还没计算兵器与其它物件的负重。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工艺,用铸造的方法永远也不会整出适合人体穿戴的青铜甲胄。所以要搞明白其中的道理,先要学点专业的金属材料科学知识。7 ~& v5 {1 v. \% L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0 F* M+ _; ~% v关于唐代乌垂甲和西夏的瘊子甲,以及锁子甲的资料也引证在此:" [' x" U# S* G( r; z" _2 v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 H% l0 b9 ~% N; D小尔雅曰:纯黑而反哺者谓之乌
http://www.phoer.net 8 G) |- V5 b3 ~: I/ T# N
http://www.phoer.net 5 r4 V: W- `7 t. f6 ?- f垂,远边也。──《说文》。
http://www.phoer.net 5 Z1 l. b- }. R4 w1 ~( W% D! s4 V* Z! Q http://www.phoer.net
垂,疆也。──《广韵》
http://www.phoer.net & U0 ]* d9 k& T# v
http://www.phoer.net 2 w- h( E( h6 d* V9 l, t3 i, E絤-古同“线”。
http://www.phoer.net 9 k7 B# K5 N( e( y$ D3 U3 _
http://www.phoer.net , ?+ t0 B9 N7 ^' S! x: P旅:古同“膂”,脊梁骨  X1 ^. e1 L4 z http://www.phoer.net
/ j# s+ M7 p3 Q$ h+ A http://www.phoer.net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众人站在旗下
http://www.phoer.net ) U8 ^' Q; @, s6 B# W9 E
http://www.phoer.net " [; n  |/ p& }. {! B所以乌垂甲可能说的就是黑色边远的甲,与西夏的瘊子甲所表现出的特点相似,所以可以这样联系。文献中唐代“乌垂甲”也写成“乌锤甲”。
http://www.phoer.net 0 |7 L4 c4 y/ `; Y' E5 q: d- K! b http://www.phoer.net
锤字《广韵》:直垂切《集韵》重垂切《正韵》直追切,音鬌。《说文》八铢也。《博雅》权谓之锤,其形垂也。《韵会》或作鎚。《博雅》重也。《扬子·方言》重也。东齐之闲曰錪,宋鲁曰锤。《注》锤,直垂反。又与垂同。《庄子·大宗师》在炉锤之闲耳。《注》炉,烹物之具。锤,成物之具。所以锤讲的就是对大块金属的锤切加工分割,也做锤煅。锤煅也分成热煅与冷煅。) E6 [* S6 s% f  a! M) x$ G+ M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 W9 g4 ]6 H& F0 C( ^8 [* H, x以麝皮为絤旅之,就是说用以麝皮和线连缀甲片。大唐的情况大家也知道一些,就锁子甲,瘊子甲和乌垂甲,应该都属于冷轧的范酬。而这种技术,古代没有文献可以证明是中国古人(狭义中国)的发现,道是在古代文献边贸中可以找到答案,都以边贸或向中央政权上贡的情形出现。金属的冷轧技术,各种文献表明起源在中亚,研究发现这种技术向大陆两端传播,西方接受后形成现代金属学说,而中国却受地理矿源和在文化上对外的排斥,没有很早吸收这种技术,以至在材料的生产,和在产品的加工技术上,在近代落后西方的历史原因。
8#
 司馬昭 发表于: 2011-6-27 21:38:55|只看该作者
这就是《杨家将》和《说岳全传》里面描写的盔甲吧?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楼主|唐昌大春巷 发表于: 2011-7-5 12:45:34|只看该作者
这就是《杨家将》和《说岳全传》里面描写的盔甲吧?
http://www.phoer.net . I5 K; V$ U% u# n* G+ B, U, G7 f4 p' {' w, X* k0 e. p http://www.phoer.net
司馬昭 发表于 2011-6-27 21:38
10#
 司馬昭 发表于: 2011-7-5 22:03:50|只看该作者
這是哪個的墓?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19 14:43,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