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518|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书画刘海粟:昔日黄山是我师 今日我是黄山友

 [复制链接]
源自:雅昌艺术网
⊙作者:刘倩

刘海粟与妻子夏伊乔

  上海光复了!深深地爱着表妹杨守玉的刘海粟从古城常州逃婚来到上海。他激情澎湃,与同伴乌津之、谢炳文一同剪去了拖在脑后象征封建的大辫子,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美术专门学校。
  在美专教学改革的热潮中,刘海粟遇见了青楼出身的考生潘玉良,面对渴望求学却又无助的女子他伸出了有力的大手,说服拒绝潘玉良的乌津之,让潘玉良入学上海美专。海粟此举再一次高举了反封建大旗,郭沫若誉他为“艺术叛徒”。
  以上是2008年开播的电视剧《沧海一粟》的剧情开端;刘海粟颇具传奇的一生,对于文学而言,是再好不过的题材。

《沧海一粟》电视剧剧照

  刘海粟的复杂人生和他的影响,远不止于艺术。海老,这是艺术后辈们对刘海粟的尊称,连称呼都透露着才气。
  “男女同校、旅行写生、人体模特”这是刘海粟美术馆上海馆馆长朱刚对刘海粟早年办学举措的三个总结,在上世纪上半页的中国,其中任何一个动作都能引起巨大的争议和舆论漩涡,而其中画人体模特的争议就持续了十年之久。

上海美校师生与女模特合影

  对于男女同校的话题,刘海粟是这么对跟随他多年的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丁涛解读的:“马路上还分男的走的马路和女的走马路吗?不分吧!男的女的都可以从马路上走,那么学校怎么要分男校和女校呢?”听这样的解释,丁涛觉得海老这个人真的很聪明,话讲得深入浅出。
  聪明的刘海粟到底多有才气?可以想想17岁时候的你在干嘛?坐在高中教室浑浑噩噩准备高考,想象着“17岁雨季”的爱情?
  刘海粟的17岁,他告诉母亲,要去上海办学了。真的就创办了上海美专的前身,并担任了首任校长。当时唯一的留影得以保存到现在,能够看出那时的刘海粟还稚气未脱,却俨然已经成为自信满满的青年知识分子。早早开启的事业,加上长寿百岁的艺术生涯,毫无疑问,刘海粟从一开始就是妥妥的人生大赢家。

17岁的刘海粟

  单单从艺术成就而言,我们今天想讨论的,是他关于“黄山”题材的创作。“沧海一粟──刘海粟艺术展”正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其中最为核心的,即是28幅黄山为题材的创作。

沧海一粟──刘海粟艺术展,吴为山为刘海粟塑像

  黄山,天下奇绝,是刘海粟的最爱。
  从1918年到1988年,刘海粟从23岁到93岁,70年间,十上黄山写生。“昔日黄山是我师,今日我是黄山友。”这是刘海粟六上黄山之后所写诗句,他也将此刻成了一方印。
  当我们今天再来回顾刘海粟对于黄山的喜爱之时,毫无疑问是跟他早年提出的强调美术教学中的“旅行写生”是分不开的。
  除了早年的私塾,刘海粟在建立美校之前并没有其他学历,丁涛说,1911年在上海“背景画传习所”学习半年成为他唯一的学历:“老师坐在最前面,到室外写生,一块画板对着前面的公路、建筑开始画,老师画一笔,接下来十几二十个学生各个画一笔,老师画第二笔,学生跟着画第二笔,是这么一种画法。当时刘海粟就是这么学画的。”刘海粟跟丁涛介绍学画经历和方法时,丁涛笑了,他觉得当时的先生教画很好玩儿,然而这却正是写生在中国土地上的开端。
  上海美专办学的过程经过了很多曲折,即使将野外写生正式纳入课堂安排这一项,也经历了外人的诸多不解。
  他带着学生到杭州写生,围观的人很多,像看猴把戏一样看他们,他需要不断解释。1918年,23岁的刘海粟带学生上黄山写生,对黄山一见倾心,从此神交心会,虽各天涯,犹在咫尺。由此开启了十上黄山的七十年之路。
  “1918年头次上黄山,我是带着为探求上海美专办学方向,为寻找中国美术发展新路而来的。我在汤口买了几个馒头,徒步爬山,山路很差,险处要手脚并用,但黄山的风景吸引了我,松树的奇特,怪石的鬼斧神工,还有流动的烟雪,以及日出与晚霞,给我留下惊奇的印象,使我对美的认识有了新意、升华。所以我说,黄山教育了我认识了美,我拜黄山是我的老师。”刘海粟这样回忆自己的初上黄山。

刘海粟黄山写生

  学界认为,刘海粟的十上黄山,是在第六次出现了变化。刘海粟也自认如此,那方“从师到友”的印章就是最好的诠释。
  在“黄山是我师”的阶段,刘海粟称自己更多的是对黄山的钟爱和崇敬,而对其体验和认识却略显肤浅。而六上黄山之后,他对黄山的情感则更像是密友,充分认识和理解了这位好友的精神。
  刘海粟曾经这样谈及他的体会:80岁的感情与70岁不一样,自然和60岁更不一样。60岁以前,自觉行动还能随心,后事还可随意,对黄山的探望,犹如一般的走亲访友,相见时道一声:“别来无恙!”告别时随手一挥:再会!并不经心,也不萦心,觉得反正常来常往,无所谓。
  但到了70岁之后就不同了,人老了,对于寸阴自当珍惜。所以70岁之后的刘海粟,再看黄山,则是静看、细看、默看,一草一木都感到格外亲切,令人留恋。
  如果说,刘海粟六上黄山之前的作品主要在于“道法自然”,那么晚年的黄山之作更加突出地展现了“境由心生”的艺术理想。

刘海粟《黄山云海》62cm×75cm 油画 1954年 中国美术馆藏

  刘海粟之子刘虬谈及,1954年之前,刘海粟对于黄山的描绘多以油画和国画并进,画面青山绿水的,方法也以写实为主。中国美术馆就收藏了一张1954年刘海粟六上黄山所作的油画,“通过强化大面积的横向云、霞,以及因日光普照而生出的天空与云海交错之感,云气的流动与山石形成的团块相辅相成,又因山势向上而云气横流,显得整幅作品斑斓变幻,富有张力,气象浩瀚,有胸怀宇宙、吞吐大荒之境界。”
  1981年,刘海粟第八次上黄山,经历了十年最艰难的生活之后再次登黄山,刘海粟已经86岁高龄。从这之后的每次登山,身边都有多位跟随者,帮他拿笔磨墨铺画板,还会有专门的抬轿子的劳工把他抬上黄山。

刘海粟黄山写生

  上山的路上,抬轿子的劳工抬着刘海粟在前面走,陪同者跟在后面,年纪虽大,但是刘海粟却兴致勃勃,一路走走聊聊很高兴,很多爬山的人都觉得这老头很奇怪,这么大年龄还上来画画。晚上吃饭的时候,他又写给抬轿子的“劳工神圣”四个字,他说:“他们抬我上去画画的,没有他们我也画不了,全是他们抬他上去。聊得很起劲,也喜欢说说笑话。”
  在黄山上的刘海粟,总是带着一顶帽子,对景写生,每天画的起劲儿,上午一幅画下午一幅画,一坐就是两个小时,每每作画都有很多人围起来学习,请教。画画的时候,海老经常会感慨:“好噢,好得很噢,这个地方!”有的时候会讲:“黄山真了不起,我到过多少的国家,没有一个山有黄山漂亮!”他还将徐霞客的名言“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改编为“黄山归来不看富士山,不看阿尔卑斯山。”
  “有一天在西海峰画油画,两个小时坐在那儿画,画好了他高兴得不得了,站起来就喊‘我画得像小孩子画的’,很开心。”丁涛也是刘海粟黄山写生的陪同者之一,他回忆说,海老每天画完回到住的地方都要拉着大家来看“国宝”,他喜欢说今天画的比昨天好,昨天已经是国宝了,今天则是国宝中的国宝。

刘海粟黄山写生

  最后一次上黄山时,刘海粟93岁。
  这一次,刘海粟在黄山逗留59天,作画46幅,是他十上黄山当中创作最多的一次。刘海粟一行下榻在北海散花精舍,除了下雨不能外出以外,几乎每天外出写生作画。
  此时,画了多年黄山的刘海粟,也已经对黄山的性格甚为了解:我爱黄山,它变之又变,一天变几十次,无穷的变化,别的地方都没有这种变化。黄山也很厉害,它不高兴起来,一个礼拜不给你看。
  此时,黄山之于海老,海老之于黄山,相看两不厌。刘海粟对景写生时,身边有两个人抬着画板,刘海粟对景写生,写完之后回到住处再题跋。丁涛通过一个故事回忆了刘海粟写生时的专注:“有一次在狮子林,一个上海的年轻人和一个安徽画院的两位年轻跟随者,因为意见不一而发生了冲突,吵架吵得特别厉害。直到晚上还是吵,这时候海老才去问:什么事情?你们怎么吵得这么厉害?我们都惊讶他竟然在画画时的专注,完全没有关注到身边的事情。”
  一张八上黄山创作的《黄山狮子林》,作画时,刘海粟拿起盛墨的盆子就往纸上泼。“我们当时都在看,担心再这么倒墨,这幅画就坏掉了。我们都担心着,只有海老胸有成竹,倒完之后,拿笔加上几笔,精彩得不得了。”丁涛回忆,这就是刘海粟泼墨画的创作,内心里始终把握着艺术的高度,“当时陪同的两个年轻画家,觉得这个真有意思,晚上回来也模仿海老倒墨,倒到最后全都像小孩子撒尿一样。”

刘海粟《黄山光明顶》105cm×137cm 国画 1982年 香港私人藏

刘海粟《满庭芳(泼墨黄山)》68cm×137cm 国画 1980年 捐赠中国美术馆作品

刘海粟《奇峰白云》,93.5cm×172cm,国画,1988年,香港私人藏

  《奇峰白云》这幅泼彩山水画是刘海粟十上黄山的精品之作,题款云:“何年开混沌,造化夺神工。排闼青冥入,群峰相角雄。戊辰秋刘海粟十上黄山写,九十三岁。”刘海粟敏感地捕捉到黄山中这种幻变奇境,发于心而应于手,以流动奔放的泼彩,使大面积的石青、白粉相互弥散,与黑沉沉的山体融为一体,形成单纯而富有变化的艺术效果。与刘海粟其他泼彩山水画不同的是,此画具有雅逸轻灵之美,是动静结合的经典之作。
  在100岁的时候,刘海粟这样跟身边的人讲述他长寿的经验:想得开,身心静,就能睡得好,吃得下,拉得出。一切循着自然规律行事,天高地宽人长寿。
  这似乎也正是刘海粟从山中理解到的真精神和真气质,而对于刘海粟泼墨山水里笔墨气韵,也只能通过观摩原作才能感受其真正的精妙之处。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花花大姐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花花大姐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花花大姐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花花大姐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花花大姐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花花大姐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徐悲鸿:书法本简单 庸人自扰之 他曾是王家卫御用摄影师 拍下了香港25载岁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19 14:46,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