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22|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奥燕 发表于: 2017-11-14 09:38:00|只看该作者|只看大图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2017年周慧珺:一直在努力想把字写好写出我的性情和风格

 [复制链接]
周慧珺给新民晚报的题词
  她,79岁,喜欢看报,看京剧,喜欢“网红”王珮瑜,每天喝一杯葡萄酒;这一生,她最喜欢的是写字!她的双手略显干枯,指关节突出,但是这双手写出了方圆并举,四面灵动,八面出锋,雅俗共赏。
  她是名满大江南北、影响无数学书人的奇女子──中国书协顾问、上海市书协名誉主席周慧珺。
周慧珺书法艺术馆
  今天(10月15日),周慧珺书法艺术馆成立一周年。坐落于文庙的周慧珺艺术馆举办两个活动以表庆祝:“周慧珺在我身边”书法艺术大搜索颁奖活动和中国书协理事、女书法家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书协副主席李静书法讲座。8月份活动消息传开,报名者踊跃,数百名书法爱好者参加搜索活动,展示自己收藏或见到的周慧珺墨宝。为活动筹划忙碌的李静说,周老师书品好、人品好,大家敬重她、喜欢她。而近来淡出公众视线的著名书法家周慧珺,一直吸引着人们的关切。
  10月13日,新民晚报记者登门采访了周慧珺。
  她的日常
  一日三餐规律,每晚喝杯果酒
  记者到访时周慧珺刚吃好早饭,坐在客厅沙发上休息。秋日的阳光透过阳台玻璃窗、漫过兰花和绿植洒进来,整个房间通透明亮。见到记者进来,她忙撑着沙发扶手站起来,多年类风湿关节炎导致她坐立不大方便,几次手术后行走自如。面部白皙,戴着眼镜,发丝齐整,一身深色纯棉衣裤,干净利落,看上去不像年近80岁的老人。或许,常年站立书写,内心淡泊,诗书涵养恬淡性情,加之一日三餐规律,使得她看起来较为年轻。
  周慧珺这天早餐吃了一个包子、一个鸡蛋、一杯牛奶,大家笑道,和上班族小青年吃的差不多。她喜欢面食,中午一般面条、馄饨、饺子调换着吃;晚上很少吃主食,有时配点花生米权当主食,喜欢吃荤菜,不喜欢蔬菜。说到晚餐,她笑着说,我喜欢吃老酒,每天晚上吃一点,边说边用大拇指和食指比量出一小杯的样子。以前她每天喝粮食酒,后来医生为防“三高”建议她喝葡萄酒,餐后再喝一杯蔬菜水果汁调剂她的“挑食”。
  她的喜好
  每天自取晚报,喜欢“网红”珮瑜
  周慧珺说自己最要做的事情就是写字,写字也是健身。她多年沉疴导致手臂关节伸展受到局限,但是每天写字,数十年不辍,竟然练得右肩舒展自如。
  不外出的时候,周慧珺就在家里散散步。每天至少下楼两三次,取新民晚报。有时下楼早了,信箱还空着,她一边念叨着“哪能还没来”,一边乘电梯返回,过一会再下楼。取报的差事她决计不要旁人代劳,务必自己取。
  周慧珺喜欢看戏,晚上经常锁定中央电视台的戏曲频道。她喜欢京剧,尤其喜欢老生和青衣。老演员暂且不说,年轻一代她喜欢王珮瑜和张火丁。提起王珮瑜为了推广京剧,现在经常参加电视和网络节目,是年轻人喜欢的“网红”,周慧珺说,这孩子聪明,是人才。一旁的李静笑道:王珮瑜录的节目我在手机里放给周老师,她一听就说,嗯,好,王珮瑜!周慧珺爱才惜才,因为喜欢京剧和王珮瑜成了忘年交。
  她的起步
  半世纪前结缘新民,今日手书祝福晚报
  回望书法之路,周慧珺和新民晚报还有一段美好的渊源。
  周慧珺幼年由父亲决定初学赵孟頫。高中毕业,她考入上海科技大学药物学系,仅上了几个月的学,便因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发作,不得不退学回家。在病魔缠身的日子里,她每天用大量时间写字以消磨时间和暂时忘却病痛。
  有一天,周慧珺在书柜里发现宋代书法家米芾的《蜀素帖》,米芾意气风发的神采,深深震撼了她的心灵,她似乎找到了米字与自己气质的感应点。从此,她心摹手追《蜀素帖》,浸润其中,一发不可收。临帖米芾的字带来的不仅是精神上的享受,也使她的身体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经过一年休养,她再度参加高考,进入华东纺织工学院物理专修科学习。在大学期间,周慧珺几乎将课余时间都用在了临写米字上。1962年春天,上海举办市级书法展览,周慧珺以所临米芾《蜀素帖》入选,并被刊登在《新民晚报》上,首获成功的喜悦,令周慧珺振奋不已,也因为这一机会使她叩开了书法的大门。
周慧珺临摹米芾的《蜀素帖》
  半个多世纪前结缘新民晚报,作为本报多年读者,此次接受采访之际得知新民晚报今年创刊88周年,周慧珺欣然提笔书写“老树花开”祝福赠与本报(见文章开头图)。
  她的探索
  名家指点茅塞开,书道苦旅求突破
  1960年代,周慧珺带着强烈的艺术激情,慕名进入上海市青年宫书法学习班,正式拜师学艺。沈尹默、白蕉、拱德邻、翁闿运等一批享誉书坛的大家云集于此,名家指点,周慧珺茅塞顿开,两年时间里,临习了多种碑帖,楷书有颜真卿、褚遂良、欧阳询等,行书以宋四家为主。
  1974年,三十五岁的周慧珺受朵云轩之约,出版了平生第一本字帖──《行书字帖──鲁迅诗歌选》。字帖中那刚健俊逸的墨迹令人耳目一新,惊叹折服,几年内连印十多版,创下印数一百多万册的空前纪录。1975年,周慧珺得翁闿运先生介绍进入上海中国画院,成为专业书法家,开始真正意义上对书法的探索,真、草、篆、隶、大字榜书、蝇头小楷,无所不涉。
周慧珺的《行书字帖──鲁迅诗歌选》
  周慧珺是一位具有创造性的书家,理性与激情的结合,使她的作品丰满并具有立体感,各种字体独树一帜,给人印象深刻。自上世纪80年代起,周慧珺楷书取法魏碑较多,使她得以有机地将帖中以中锋为主的“圆笔”与碑中的“方笔”糅合在一起,表现出帖与碑交相辉映的样式。同时,这种方圆并举、气势雄阔的用笔也成就了周慧珺楷书“帖形碑质”的风格特点。
  作为一代书法大家,周慧珺始终谦逊低调。她慢悠悠地说:“你是新民晚报记者,采访我,我的字不灵的。”随即,她侧身指着墙上挂着的吴湖帆画作,竖起大拇指说道:“这,灵!”旁边人笑道:周老师的字不灵?!您的字帖一版再版印了上百万册。您的字我们一辈子也学不来的。她听罢,又一字一句认真地说,是不灵啊。
  作为海派书法的领军人物,周慧珺始终在传承同时寻求创新突破。但是,她也坦言这是“书道苦旅”:您觉得我的字没有变化,我也在想这问题。变化应该是有的,但到我们这样的年龄,到我们这样的程度,大的变化很难,革命性的突破很难。这也是我痛苦的地方,体力、思想力、观念都束缚着你,限制着你,不是我不想变,而是很难达到升华程度的蜕变,所谓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大变。你知道该变,但是你突破不了。这种“苦”将伴随你终身。如此“彷徨”“苦闷”,也体现着她的不断求索与虚怀若谷。
  她的执着
  鼎力发展海派书法,润物无声人格大美
  周慧珺的出现丰富了海派书法的内涵,也把海派传统的审美观推向一个新的境界。
  1998年,周慧珺出任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在她两届任期内,带领团队精心筹备,主编的《上海代表性书家系列作品集》于2007年出版,并获得中国政府图书奖。秣马厉兵,2007年1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海派书法晋京展”和回上海的“汇报展”,令海派书法声震全国。2006年推出上海市书法考级,报考人数从当年2013人发展到2017年3.1万多人报名。每年与一个外省市做一次跨地域大型交流活动,海派书法走出去,把外地书家作品请进来,地域交流,不同风格展现……这些是她有心、用心而为,她的贡献在书坛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周慧珺担任上海书协主席11年期间,没有办过个人展览。每年春节联欢会后聚餐都是她个人请客,她坚持不让用协会的公款。5·12大地震后,市文联组织捐款,她把30万人民币现金装在一个黑色塑料袋里,钱悄悄地拿来,人悄悄地回去。这些年她帮助过很多人,她无心说,书协的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今年,周慧珺个人出资2500万元成立“上海市周慧珺书法艺术基金会”,主要用于奖励在全国、上海市各类书法大赛中获奖的优秀书法者。
  她的双手
  关节突出,写出方圆并举八面出锋
  采访中,周慧珺多次对记者说,她最喜欢、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写字。书法早已融入她的生命,成为她的习惯和生活方式。
  历经沉疴,历经岁月,能够书写出弘毅之势的她有着怎样一双手?与常人何异?她抬起双手给记者看,指关节凸起,手臂活动受到局限。就是这双枯瘦的手,不激不厉、开合有度,书写出方圆并举、四面灵动、八面出锋,书写出自成一格的慧珺体,书写出雅俗共赏、虚实相生的审美意境,也达成她“我一直在努力,想把字写好,写出我的性情和风格”的自我追求。
周慧珺和李静情如母女
  书法大家的童真面
  记者手记
  在和记者攀谈过程中,周慧珺让李静把新民晚报拿来。李静是周慧珺的开门弟子,数十年相处下来两人亦师徒亦母女。有时为了一件事,李静会跟老师着急,周慧珺也不介意,想起什么事半夜拿起电话就打给李静。拿到报纸,周慧珺说,晚报天天看!看到记者笑着点头致谢,她也学着记者的表情笑起来,这一笑,忽现老人幽默可爱的一面,让人感到这位书法大家内心的童趣和令人心生暖意的真情流露。
  有人说,老者也是小孩,历经岁月沧桑,返璞归真,重拾稚拙。这是人生境界,又何尝不是书法的一种境界!前些天,周慧珺和朋友小聚,见到朋友家的第三代小毛头,她欢喜地抱到怀里,李静为她抓拍了这张照片。周慧珺目前淡出社会活动,但是她依然心系书法,关心书法教育,她希望书法“回归课堂”,她希望书法这一国粹能够传承,发扬光大,她也希望自己有新的突破。怀抱着第一次见面的小婴孩,那一刻,她在想什么?
周慧珺和朋友家的小孩 李静 摄
  临别时,周慧珺执意送记者出门到电梯口。回来的路上,周慧珺那孩子般的笑容回现在眼前,而她瞬间停顿思考不语时望向窗外的深沉眼神也出现在我的脑海……
源自:微信公众号(夜光环)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奥燕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奥燕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奥燕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奥燕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奥燕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奥燕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蜀地青铜器与中原文明 中国助推世界金条金币需求增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5 22:40, Processed in 0.187201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