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5731|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往事任尔宁:杨绛先生叫我宁宁

 [复制链接]
──杨绛先生百岁寿辰之际,任尔宁回忆杨绛和任家两代人的缘分
源自:重庆晨报 2011年07月14日 04:55
⊙记者:马拉

  任尔宁:杨绛先生叫我宁宁
  今年是任鸿隽去世五十周年,陈衡哲去世三十五周年,任尔宁请杨绛先生写一篇纪念文章,不久,任尔宁就收到杨绛先生的回信:
  三月二十九日,任尔宁来长途电话,要我写一篇纪念纪念任鸿隽去世五十周年、陈衡哲去世三十五周年的纪念文。我早在九年前(二00二年)写过一篇《怀念陈衡哲》。

任氏四杰
  几天后的7月19日,是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杨绛先生(著名学者钱钟书夫人)100岁寿辰。近日,杨绛先生尊称为“前辈”的五四文化名人任鸿隽、陈衡哲夫妇的侄孙重庆的任尔宁先生,打电话给远在北京的杨绛先生祝寿,并给重庆晨报记者讲述了一段杨绛先生和任家两代人的重庆缘分。
  任尔宁的祖辈任氏四兄弟都是同盟会早期会员,被誉为“重庆辛亥任氏四杰”:大哥任鸿熙在丰都知事任上,丰都起义打响了四川反袁首义第一枪;二哥任鸿泽为重庆蜀军政府的成立浴血奋战;三弟任鸿隽和老幺任鸿年担任过孙中山总统府秘书。后因抗议窃国大盗袁世凯,任鸿年在西湖边龙井山投井自尽,警醒国人。
  一代鸿儒三弟任鸿隽,是中国近代科学的奠基人,1915年1月与友人创办中国第一本综合性科学杂志《科学》月刊,1935年至1937年担任四川大学校长,其夫人陈衡哲是中国第一位女教授,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鸡肉包子
  杨绛先生称之为“小弟”或“小友”的任尔宁先生,世居重庆,是“任氏四杰”二哥任鸿泽长子任百鹏之子,任鸿隽、陈衡哲夫妇是他的直接抚养人。他说,我“文化大革命”期间听陈三娘姆(陈衡哲)说,她吃包子的习惯是钱钟书和杨绛给培养的。以前钱钟书和杨绛每次来拜访他们,都要带一份用毛巾包裹着还散发热气的鸡肉包子。
  这个故事,在杨绛送给任尔宁的《杨绛作品精选?散文2》的《怀念陈衡哲》一文也这样表述:
  “抗战胜利后,钟书……请任鸿隽先生为《英国文化丛书》翻译一本有关他专业的小册子,特到他家去拜访。我也跟他同去,谢谢他们汽车送我回家。过两天他们夫妇就到我家回访。不多久陈先生邀我们去吃茶。”
  “我家那时住蒲石路蒲园,附近是一家有名的点心铺。那家的鸡肉包子尤其走俏,因为皮暄、汁多、馅细,调味也好。我们就让阿姨买来待客。任先生吃了非常欣赏。我们带两条厚毛巾,在点心铺买了刚出笼的鸡肉包子,用双重毛巾一裹,到他们家,包子热气未散,还热腾腾的呢。任先生对鸡肉包子还是欣赏不已。”

家书缘分
  2006年,任尔宁应商务印书馆之约,赴京编著《任鸿隽 陈衡哲家书》。听说任鸿隽和陈衡哲的后人来京,杨绛就热情邀请任尔宁去家里作客。
  第一次去是2006年6月1日儿童节,他记得很清楚。杨绛先生在电话中给他讲怎样走。“她的说话细声细气,很斯文,很有条理,一口普通话。住在海淀区南沙沟部长院里,门口有军人站岗,是上世纪80年代分给钱钟书的房子。100多平方米的面积。宽大的书桌玻板下面,有一张女儿钱媛的黑白照片。”
  这一年因为编家书,任尔宁在北京呆得较久,前后去看望杨绛先生大约有五六次,后来还带妻儿去过一次。“她还留我吃过饭,很清淡的菜。我还用当时我那个相数不高的手机,叫她的保姆给我们拍了几张照片。”
  家书的书稿是任尔宁用手写的20多万字,他把复印件和家书的几张原件,给杨绛先生看过,她提了一些很好的意见。书出来后,她说她看了三遍,对陈衡哲心生敬佩之意。
  说起来杨绛先生和陈衡哲还是沾了一点亲,“她说论辈份好像是侄孙女的关系,跟我恰好是同辈,我就笑嘻嘻地说,那我就该喊你‘大二姐’哟!她笑得很开心。”姐弟俩的交谈很投契,很开心。前前后后,姐姐送给小弟一大堆《杨绛作品精选》、《干校六记》、《洗澡》、《走在人生的边上》、《围城》等书,都写了“尔宁小弟”或“尔宁小友”存览的题签。
  2007年9月,《任鸿隽 陈衡哲家书》在北大首发后,任尔宁就把“家书”送给杨绛,请她题字。“杨绛先生提笔就在封底里面的右上角写了‘功劳最大,抢救及时’一句话。她为什么不写在书前面呢,我也问了的,她说,我是两位先生的晚辈,不能写在前面。”
  谈到英年早逝的女儿,杨绛先生有些伤感。“她鼓励我,说你看我,现在要100岁了,每天都要写几个小时,要四季耕耘啊!”
  杨绛先生的听力稍微有点差了,有时我们就在一个小本子上说说写写。“有时她说,我要拿本书送给你,就走进隔壁书房,不一会儿,双手持书,一路小碎步跑出来,身体和精神都非常利索。”

四首小诗
  杨绛先生书桌正中,放着任鸿隽当年题赠她的四首小诗。这其实就是一幅巴蜀风光图,很活的。千遍万遍,越看越想看,60多年我一直随身带着,80年代搬到这里,就一直放在我的书桌上。
  1948年底胡适到上海任鸿隽家里作客,钱钟书、杨绛知道了,也来拜访胡适,大家都有说有笑。说到兴头上,杨绛就扭倒诗书俱佳的任鸿隽,要他留一个墨宝,任鸿隽欣然应允,信手题写了这四首和重庆有关的小诗:
  杜鹃声里杜鹃花,谁可看花不忆家。记得江南春雨后,马头遥认赤城霞。
  看花筑贵复渝中,一例春风发短丛。好是半山松翠里,临崖放出几枝红。
  《缙云山观杜鹃》

  从1920到1940年代,卢作孚多次请科学大师任鸿隽到重庆北碚指导、演讲,这两首诗就是这个背景;而下面这两首诗则作于1919年,任鸿隽刚从美国留学回国:
  一水冲田一鹭鹚,窥鱼笑汝计何痴。若为飞向青山去,烟雨空蒙也自奇。
  溪上人家秋意酣,芦花飞雪水掩兰。惹为画作江南道,只欠丹枫点两三。
  《成渝道中书所见》

  1918年孙中山任命身在重庆的杨沧白就任四川省省长,就与已在成都就任督军的熊克武形成对立之势。当时,任鸿隽应熊克武之邀,去成都协商创办四川的钢铁工业,和杨沧白同行。杨沧白对任鸿隽是亦师亦友,熊克武又是任鸿隽留日故交,他借此在杨熊之间居间斡旋。他虽然是科学家,但自幼诗书双绝,所以沿途诗兴大发,触目成咏。

  任尔宁看见书桌上任鸿隽这幅墨宝是用红木框子镶起的,应了杨绛在《怀念陈衡哲》里的那句话“我有一本红木板面的宣纸册子,上面有几位诗人的墨宝。”
  诗后面“中书所见”、“季康(即杨绛)夫人”两句,任尔宁读成一句“中书所见季康夫人”。“我说,你看这是不是任鸿隽设的一个达?芬奇密码呢,他有意或无意把钱钟书的名字也镶进去了,意思是‘钱钟书看见你了’。杨绛先生听了,开心地笑起来,说她过去还没有注意到这个”。
  杨绛先生从未到过重庆,但通过任鸿隽这幅墨宝,她可以时时沉浸在巴山蜀水的诗情画意中。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周鸣天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周鸣天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周鸣天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周鸣天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周鸣天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周鸣天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热得睡不着,也没法睡 过节做菜 高汤的营养在哪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0 02:54,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