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2596|回复: 11
 
 大小姐 发表于: 2011-7-24 10:19:17|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科学家] 将来人人都要打新冠疫苗吗?白岩松问了院士周琪,信息量超大

 [复制链接]
  周琪,1970年4月出生,黑龙江哈尔滨人,干细胞和发育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长,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是中国侨界杰出人物。
  1987年周琪考入东北农业大学,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7年进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1999年前往法国国家农业研究中心分子发育生物学部,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0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2年从法国留学归国后加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担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4年担任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1年担任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3年入选万人计划第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4年被推选为国际干细胞组织主席;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6年出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兼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同年当选第五届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2017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2018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8年8月当选第十届中国侨联副主席(兼职)。
  周琪主要从事细胞重编程机制和命运调控、干细胞多能性获得与维持等研究工作,并致力于推动再生医学和干细胞的转化应用。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大小姐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大小姐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大小姐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大小姐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大小姐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大小姐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公子了然 发表于: 2020-3-27 11:56:00|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将来人人都要打新冠疫苗吗?白岩松问了院士,信息量超大

源自:央视
原文标题:将来人人都要打新冠疫苗吗?白岩松问了院士,信息量超大

病毒、药物、疫苗,中国的科研攻关进展如何?
  昨晚《新闻1+1》,白岩松连线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就新冠疫情防控的科研项目相关进展等问题进行解读。

f532-irkazzv6123664.jpg

对病毒的研究,我们到今天为止也是只了解了一点点
  :对病毒的研究,可以用万里长征第一步来形容,面对病毒,它从哪儿来,将到哪儿去,它是什么样子,我们到今天为止也是只了解了一点点,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新冠病毒致病致死率弱于SARS和MERS
  :新冠病毒可能是目前冠状病毒里传播性非常强的一个病毒,从致病致死率来讲弱于SARS和MERS。它的特点是高传播性,低致命性。它的传播途径和快速的传播力度,让我们防不胜防。

病毒在中国到今天仍未发现有重大突变
  :病毒要存活下来,变异是必然的。现在全球有很多文章在描述病毒发生变异的情况。但从中国来看,病毒变异并不显著。到目前为止,从1月11日发现病毒,测了全序列之后,到今天依然没有重大的突变发生。这跟国际上其他国家发现的情况可能不太一样。

病毒只单一侵染某一个器官不太现实
  白岩松:从你们观察和研究的结果看,这个病毒除了攻击呼吸系统,是否会攻击消化系统以及其他的系统和器官?
  :从过往经验来看,病毒只单一的侵染某一个器官可能不太现实,所以现在对病毒多方面的器官研究也在开展。近期可能会有一些新的结果公布。至少在很多检验里已经发现:在其他脏器里也有病毒的存在,后面的工作依然在进行。我相信时间会告诉我们:它的危害到底在哪些方面,是针对哪些器官。

发现鉴定并公布病毒全序列是重大突破
  :1月11日发现病毒并鉴定全序列是抗疫工作最根本的突破,如果没有全序列的话,就无从研究诊断试剂,也没有办法去做开发疫苗的相关工作,所以发现并且鉴定公布全序列,这是抗疫工作的重中之重。

到底为什么会有无症状感染者?
  :新冠病毒具有狡猾性,在病毒进化里把自己伪装起来并不断传播出去。部分的所谓无症状感染者,或许是还没有发现更有效的检验手段和检测的试剂,可能我们没有发现更值得关注的重要的症状和临床检测的标记。病毒初期发展没有那么强的侵害性,它的危害体现在人体潜伏以后它暴发的症状,所以在未来的防控过程里,如何更早地预防、预警、检测,并且有一些明确的防范手段,是主要攻关的方向。
0e1a-irkazzv6123661.jpg

检测试剂的灵敏度和准确度,现在到了哪一步?
  :在短短这点时间里,检测试剂和装备的发展非常迅速。基于1月中国公布的病毒的全序列已经开发了很多种不同的检测手段。检测的灵敏度、检测的时间,都在不断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现在国家药监局已经公布了多批检测试剂盒和相关装备,部分装备也在向海外推广和出口,这些让我们在检测手段上有了革命性的更新。这几个月时间里看到了技术大幅的换代,也看到科研工作者为了不断有更好的检测手段而努力。

哪些部位应该检测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试剂使用最有效的检验手段就是在检验过程里面是否真正有效,除了检验的灵敏度之外,还有一件事情很重要,就是检测的真实性,到底在哪些部位应该检测,我们对病毒了解多少,在哪一个阶段病毒在不同部位存在的数量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还需要一个更深入的研究和了解。

新冠病毒未来能做到自测吗?
  :在目前已经公布的部分产品里面已经有了自测或者在社区应用的一些场景化的设计,希望未来有一天,检测手段可以便捷到我们每一个人在药房,在任何地方可以非常便捷地完成这些检测,这是我们研发的目标。

抗体已有一部分在药监局报备
  :现在抗体有一部分已经在药监局报备了,尤其是在现在的研究过程里面,很多的抗体是用最新的技术做的。这些抗体希望在很短的时间里面有一部分可以完成动物实验,并且真正走向临床,检验它的有效性。

疫苗研究有自己的特性
  :疫苗的研究跟药物一样,有自己的特性。针对这次病毒疫苗的研发,并不是从头起步,这么多年来抗击过埃博拉、MERS,这些基础让我们在此次疫苗研发过程中有了很多前期的积淀。所以现在疫苗研究和后期审批流程速度是加速的。

疫苗应该不是只有一种
  :疫苗也随着病毒的变化不断变化,最终的疫苗应该不是一种,针对不同的病毒,会有不同的疫苗,针对不同的变异,也会有不同的变化,这个过程里,期待大家能有一个多渠道的研究途径,最终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完成这种疫苗的研发和应用。

疫苗研发要尊重客观性,尊重科研规律
  :如何尊重客观性,是抗击疫情最核心的一件事情,科学在药物研发、疫苗研发、在所有抗击疫情的研究过程里都有客观规律,人类在跟疾病战斗的过程里,积累下来最宝贵的经验就是如何去应对它,这些经验尽管在抗击疫情紧迫的关头里,我们依然没有放弃,所有科学的规律都得到尊重,大家看到的绿色通道只是在行政审批和审批与科研的结合上提供了无穷多的便利,但是科学的价值,科学的研判,科学的考核,并没有任何的缩水。

将来人人都要打新冠疫苗吗?
  :我们也有流感的疫苗,也不是所有人都打,我们期待这个病毒有更好的治疗手段,能有更好的防疫方式。

特效药离我们还有多远?
  :特效药在研发过程中,到目前针对冠状病毒的特效药每一次都会有很大变化,这一次针对新冠肺炎的研发,目前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特效药,在未来研发路径里,如何找到针对这个病毒的特效药,是重中之重的攻关方向。这是一个不短的过程,药物的研发,所谓的“10年周期,10亿美金”,这是一个在领域里面大家公认的事实,但今天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从头起步的过程,因为多年来针对冠状病毒的研究,已经持续多年了,很多工作应该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取得成功。

未来还会用血浆治疗吗?
  :在疫情发生之初,康复者的血浆的治疗是很重要的途径,它除了治疗本身,还为未来综合抗体的研究提供非常有意义的物质基础和研究的思路,我们国家科技部发起的“千人献浆救千人”的计划每一次都让我很感动,这些血浆捐献以后,在重症病人,危重症病人的救治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现在基于这些血浆的研究,寻找更有效的抗体,这些工作已经开展的非常有效。

是不是只有造出疫苗才能结束疫情?
  :在抗疫过程中,所有的手段都是必要的,都是应该储备的,疫苗是一个重要的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跳台 发表于: 2020-3-6 17:14:00|显示全部楼层

新冠病毒已变异?周琪院士:未影响药物及疫苗研发

源自:人民网
原文标题:新冠病毒已变异?周琪院士:未影响药物及疫苗研发

  人民网北京3月6日电(赵竹青)3月6日15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科技研发攻关最新进展情况。针对新冠病毒已经发生变异的说法,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在会上回应称,还需要更多案例进行研究,目前没有影响到药物和疫苗研发。
  “病毒的变异到现在为止有一些报道,但是在病毒变异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多的案例,也需要更多深入研究。”周琪表示,目前在中国针对于病毒的变异和疫苗研发有统一部署,病毒变异并没有影响到药物研发、抗体制备和疫苗制备。
  “我们正在积极地观测病毒变异程度,而且积极地布局科研项目。”周琪说。
  (责编:赵竹青、吕骞)
 表裱表裱 发表于: 2020-2-21 11:54:28|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精准地防控病毒传播是完全可以实现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精准地防控病毒传播是完全可以实现

  2月21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科技创新支撑疫情防控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针对当前各行各业正在有序恢复生产,如何对做好防护时,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在回答如何防护时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病毒是怎么找到你的,其次病毒是怎么侵入人体的。
  “在科研攻关团队根据前方一线人员和科研人员反映的问题可能性,比如说气溶胶、粪口传播,我们都不放过任何一种可能性,按照不同的生活场景,设计了很多的试验,来回答病毒致病致毒的可能性和机制。”周琪称。
  他举例称,针对气溶胶的团队,多个跨学科做了很多的试验,中科院团队设计了30立方米的人工气候模拟的环境,模拟舱里检验不同的病毒载量下,利用不同的动物看病毒在什么情况下能够侵害到集体。
  “初期的试验显示,所有最有效、最切实的病毒传播途径依然是呼吸道的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气溶胶的传播只有在极端情况下,比如说满足密闭空间,长时间暴露,在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这种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周琪称。
  对于复产复工的机构而言,周琪提出两个建议:一是对于相对人员密集的工作场景场合要保持通风;二是在工作场合里,同事之间保持适度的距离都是有效的防护手段。
  “即使病毒找到了我们,我们还要看病毒是怎么进入人体的,现在病毒进入人体都是通过我们的黏膜,也就是口、鼻、眼,主要是口鼻,所以在病毒进入人体的过程里面做好对这些部位的重点防护就非常重要。”周琪称,在人员密集区域正确佩戴口罩是可以切断病毒进入机体的渠道,关于其他的接触可能性。
  “比如说粪口传播,到今天为止所有的临床实践和科学实验都证明,新冠肺炎是不能透过皮肤侵入人体的,如果保持正确的洗手习惯和勤洗手习惯,是可以避免这些传播途径的。”周琪说,他相信随着确诊病人和疑似病人数量的不断下降,随着我们对新冠病毒特性的不断理解,随着病毒防控手段的不断更新,精准地防控病毒传播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茅膏菜根分身 发表于: 2020-2-15 21:14:00|显示全部楼层

周琪院士:新药研发已开启所有绿色通道但不能降低标准

源自:人民网
原文标题:周琪院士:新药研发已开启所有绿色通道但不能降低标准

  人民网北京2月15日电(记者:杨虞波罗)2月15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表示,在药物研发过程中,我们亟待的是一个更加科学的判断,以更加忘我的精神让已经看起来部分有效的、针对临床可能起到积极作用的药物和医疗手段尽快通过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尽快在国家各个部委的支持下走上临床救治的一线。
  据周琪介绍,药物研发,是人类发展过程中跟疾病斗争最有效的手段。一个新药要经历十年时间才能从想象走向成药。
  在研发新药的过程中,第一要知道治疗一个疾病主要针对的靶点是什么,要有的放矢。第二,当确定了药物靶点,要选到所有的候选化合物和候选药物,还要经过药物的各种成药的相关试验。我们看到,药物有口服的、喷雾的、注射的,不同药物的成药性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我们要找到,而且要评价它的安全性、有效性。一定要在动物模型做很多长期的评价以后才有可能走到临床。
  这些环节里,任何一个环节对科学家而言都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今天应对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我们都期待一个新药的出现,但新药的出现是有客观限制的,也有它的时间要求,也有关键流程和步骤。国家已经开启了所有的绿色通道,各种各样的行政环节全部在向治疗救治病人开放,但科学的事情是含糊不得的,科学不能降低标准,一定还要按照科学的药物研发流程把它做完。
  (责编:杨虞波罗、吕骞)
 楼主|大小姐 发表于: 2020-2-15 16:16:00|显示全部楼层

中科院院士周琪:在筛选老药抑制炎症因子风暴出现

源自:央视
原文标题:中科院院士周琪:在筛选老药抑制炎症因子风暴出现

  今天(2月15日)下午3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药物研发和科研攻关的最新进展。
  针对记者关于前一段时间媒体报道新冠肺炎感染者身体里出现了“炎症风暴”的问题,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解释道,“炎症风暴”实际是轻症向重症和危重症转换的一个重要节点,同时也是现在重症和危重症死亡的一个原因。客观来讲,“炎症风暴”实际是细胞因子的过度反应,主要是人的免疫系统针对外界的病毒和感染的诱因,包括一些药物,机体的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它无分敌我的时候,过度反应造成了对自身的伤害。
  周琪表示,现在治疗中,尤其对于危重症患者如何抑制炎症因子、细胞因子风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从阻断的角度,目前也在筛选一些老药,抑制炎症因子风暴出现,其中包括已经证明比如在风湿病领域有效的药物如何抑制炎症因子发生,其中有一些包括前期经过验证的、对细胞水平有作用的药物已经部分做了临床试验。中国科学院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已经做了14例的重症和危重症病人的实践,年龄最大82岁,这几例病人的结果看起来都是令人鼓舞的。现在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大概有100余位病人入组,其中治疗组94例,对照组94例。如果初期结果证明是有效的,我们可能会加速推动,对重症患者以关怀同情和人道的角度尽快给予有效的治疗手段。近期针对炎症因子风暴的工作还在不断地开展,相信会有更多的候选药物进入治疗的序列。(总台记者 史迎春 张熙 顾小慈 李雯婷)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戏网 发表于: 2020-2-3 11:44:08|显示全部楼层

候补中委周琪院士担中科院新冠肺炎领导小组成员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候补中委、法国归侨周琪院士再担重任

  据中科院官网消息,1月27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党组召开专题党组会议暨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院党组书记、院长、领导小组组长白春礼主持会议,副院长丁仲礼列席会议,党组副书记、副院长、领导小组副组长侯建国,党组成员、领导小组成员张亚平、相里斌、张涛、邓麦村、周琪,党组成员孙也刚、李树深出席会议。
5064-inzcrxr7740115.jpg

  上述官方消息显示,中科院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周琪再担重任,名列中科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成员。
  另据《中国科学报》消息,2月1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侯建国,副院长、党组成员张亚平和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周琪赴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和微生物研究所,代表院党组和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看望正奋战在应对新型肺炎疫情一线的科研人员,并开展了调研和交流。
  公开资料显示,周琪,男,汉族,1970年生,黑龙江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周琪现任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兼任科技创新发展中心主任、北京分院院长、动物研究所所长。周琪还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周琪研究领域包括生殖、发育、干细胞等研究与转化。获得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生物学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周光召基金会杰出青年基础科学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genOway国际转基因技术奖等科技奖项。
  近年来,周琪主要从事生殖、发育、干细胞等研究与转化工作,他还长期担任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器官重建与制造战略性科技先导专项(A类)首席科学家。
  周琪2006年组建了北京干细胞库,建立了多株临床级干细胞,开展了细胞治疗及药物筛选等临床前基础研究及安全性评估等工作,并合作开展经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首批备案的利用人胚干细胞分化细胞治疗帕金森氏病和黄斑变性的临床研究,领导制订和发布了我国首个干细胞通用标准《干细胞通用要求》,以及《人胚胎干细胞》团体标准。
  另据中国侨联官网介绍,周琪还是一名法国归侨,2018年8月当选为第十届中国侨联副主席(兼职)。
 台北人 发表于: 2017-9-12 09:26:00|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周琪:干细胞药物上市还要10年

源自:大洋网-广州日报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诗蓝 实习生:刘铃:

  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周琪:
  干细胞药物上市还要10年
  他是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先导专项首席科学家 将“同性生殖”“异种杂合”变为可能


周琪周琪

  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先导专项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副所长、国际干细胞组织主席、70后院士……不到50岁,周琪已拥有数不清的头衔,而他最喜欢的,还是他名片上的称谓──中国科学院研究员。
  欧洲第一只克隆小鼠“哈尔滨”,世界第一只克隆大鼠“周让娜”,世界第一头中期体细胞克隆牛“奥运2008”,世界第一只利用IPS细胞克隆而来的小鼠“小小”……在周琪每一个让世界瞩目的成果上,都打着中国的烙印。他时刻牢记自己的院士编号“1276”。“1276”之前,是他敬仰的钱学森、竺可桢等老一辈科学家。
  在周琪的推动下,黄斑变性、子宫内膜再造、人工肝、脊髓修复等医学临床试验已取得初步成果,但对于干细胞治疗的临床使用,周琪仍有些忧心忡忡,“干细胞领域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但我们需要一个共识,干细胞药物不是‘万能药’,对症才能下药。”


  见到周琪时,他刚给入选2017年“百人计划”“千人计划”的青年科学家做完讲座。来自哈尔滨的他身形高大,轮廓硬朗。尽管在干细胞领域他已是顶尖科学家,但善用比喻、颇为细心的周琪在讲起干细胞研究时却并不让人觉得晦涩难懂,讲到“爱国”“科研”等字眼时,双眼仍难掩真挚的光芒。

克隆小鼠“小小”资料图克隆小鼠“小小”资料图

创克隆领域的重要成果
  在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周琪的办公室里,放着一把积满灰尘的吉他。这把吉他,连同周琪久不接触的摄影器材一起,被搁置在了角落。然而,对少年时的周琪来说,音乐、摄影、文学才是他的所爱。
  1970年出生在哈尔滨的周琪,父母都是东北农业大学的老师。幼年的周琪印象最深的是校园里高大气派的主楼──飞机楼。在这座造型独特、宏伟壮观的大楼里,周琪倾听了无数次讲座。
  在邻居眼里,周琪的父母“不大会过日子”。在清贫的年代,他们总要省下钱买书、看电影。父母并不限制周琪的爱好,他囫囵吞枣地看家里的藏书。父亲喜爱摄影,家里没有暗室,一到晚上,周琪便跟着父亲将棉被遮住窗户,熬夜冲洗照片。早晨起来,贴在窗户上的照片在阳光的照射下一张张掉落下来,那些花花绿绿的色彩让周琪的少年时代变得鲜活。
  高考填志愿时,原本一直中意建筑学的周琪突然改报了生物工程,只因在那年时事政治题中,周琪看到21世纪的四大新型技术和产业,排在第一位的是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脑子一热,他便填报了东北农业大学的生物工程。
  在东北农业大学读到博士毕业,渴求进一步发展的周琪于1999年来到了在遗传领域久负盛名的法国国家农业研究中心工作。刚来到法国时,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并不为法国人所看好。
  周琪决心挑战自己,彼时许多知名科学家都未能成功地克隆小鼠、大鼠,周琪一心埋头做实验,和同事一起克隆出欧洲第一只克隆小鼠,为纪念家乡,周琪为其命名为“哈尔滨”。年轻的研究员周琪在克隆领域一下声名鹊起,其成果被“多莉羊之父”威尔穆特博士誉为“该领域迄今为止最重要的成果之一”。这让法国同事瞬间扭转了对周琪的印象。

坚持署名中科院周琪
  然而,优渥、充实的生活背后周琪仍有缺憾,对于祖国他有着别样的眷恋。在法期间,每一次和父母通话,父母都会叮嘱周琪“好好工作”。
  父辈心怀祖国、踏踏实实的作风给周琪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哈尔滨”“周让娜”……周琪的每个成果,都带着中国的烙印。甚至在法国发表的论文,他仍坚持署上“中国科学院周琪”,“中国人做的,为什么不能署中国科学院。”
  在法国国家农业研究中心的多次挽留之下,周琪仍决定回国。很多人问周琪为何回国,周琪的回答很简单:“爱国。”
  2002年底,带着一个30吨重的集装箱,周琪回到了北京。他决定改变自己的研究方向,从动物克隆转到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研究,这是周琪在研究方向上的第一次转身。在他的学生看来,周琪的每一次转身,都是“壮士断腕”式的改变。

干细胞研究“重磅炸弹”
  决定转身,就意味着从头开始。刚开始,周琪的实验室连一台像样的机器、一个合格的培养间都没有。一年以后周琪才有了第一个细胞培养间,面积之小让人难以觉察到这是一个科学家的实验室,随后周琪又自己动手搭建了一个板房,用以做动物间。
  忙于建设团队,有6年的时间,周琪一篇论文都没发,这在从前是不可想象的。准备了6年,周琪终于再次迎来硕果。2009年,一只名叫“小小”的实验鼠一时成为明星,一张图片开始广为流传,画面上“小小”接过了世界首只克隆羊“多利”点燃的火炬。“小小”正是周琪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高绍荣领导的研究小组共同合作的成果。
  克隆小鼠并不稀奇,稀奇的是周琪克隆实验所用的新型全能细胞──IPS细胞。在2007年制备出IPS细胞的两位科学家在其后获得了诺贝尔奖,随后世界各地科学家利用IPS细胞培育出心脏细胞、神经细胞等,却一直没有人利用IPS细胞成功克隆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
  “小小”的诞生,无疑在干细胞研究领域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该项成果随后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09年世界十大医学突破之一。

周琪办公室一角的模型周琪办公室一角的模型

创造同性繁殖的小鼠
  “小小”诞生后,在IPS研究领域,周琪获得了巨大的荣誉。然而,他再一次开始进行“壮士断腕”般的转变。
  “IPS细胞在多能性上只能无穷趋近于胚胎干细胞,但永远不能替代胚胎干细胞,而且在临床上它还有很大的风险和安全性问题。”对IPS细胞,周琪并没有抱很大的期望。2011年,中国科学院率先启动“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战略性科技先导专项,作为首席科学家周琪开始全心投入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放弃之前的IPS研究。
  近年来,周琪和团队制造了一系列哺乳动物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并且发现单倍体干细胞除了可以便利地应用于遗传筛选外,还具有一定的配子特性和发育能力。这就意味着,同性的两只小鼠也能产生后代,并且后代具有生育能力。在中科院动物所的实验鼠培养房,没有父亲,却有两个母亲的小鼠有不少。

动物生殖隔离或被打破
  2016年,周琪和其团队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将小鼠孤雄(雌)和大鼠孤雌(雄)单倍体干细胞融合,从而绕开了小鼠和大鼠的精卵融合后无法发育的生殖隔离障碍,获得了异种杂合二倍体胚胎干细胞。这个新型干细胞颠覆了传统的生殖理论,它意味着天然的生殖隔离有可能被打破。
  周琪实验室的研究时常也会遭遇质疑,“同性生殖”“异种杂合”听上去让人匪夷所思,从2003年起,周琪开始进入所有关于干细胞研究伦理的讨论,他并不觉得法律和伦理会是阻碍。
  “科学会给人们提供无穷的可能性,我们面临一个很大的挑战,未来科学的发展速度会远远超出法律和伦理所规定的范围,希望大家对于未来有前瞻性的判断。”周琪说。

子宫内膜再造
造福不孕家庭

  2013年,在山东一家医院,周琪见到了一些患三阴性乳腺癌的患者。“我不想白发人送黑发人,我想看我的孩子娶妻生子。”患者绝望的乞求让周琪心酸不已,他一直在努力将干细胞技术进行临床转化。
  早在2007年,周琪和其团队便创建了北京干细胞库,利用医疗废弃的胚胎干细胞,周琪在这里建立了600多株临床级胚胎干细胞。此后这里的胚胎干细胞被用于进行治疗黄斑变性、子宫内膜再造、人工肝、脊髓修复等临床研究。
  “我们做了大量的调研,现在我们做脊髓损伤干细胞治疗,包括做老年性的退行性疾病,这都是中国社会需求的。”谈及病人,周琪眼神真挚,语气坦然,“他们是我们工作的目标和动力。”
  子宫内膜粘连和瘢痕化造成的不孕不育依然是医学上的难点,干细胞治疗有望解决这一影响无数家庭的痛点。2014年,全国第一例子宫内膜再造婴儿诞生,首批11例入组的有效病例中有8人怀孕。周琪在收到别人传来的试验成功的消息时,琢磨半天,最终回了四个字“功德无量”。在他看来,“哪怕这个工作不发论文,我都觉得足够了。”周琪开心地说道。
  然而,有很多宣传干细胞治疗实际上与干细胞毫无关系的行为让周琪很愤怒,在周琪看来,中国的干细胞治疗还没有启动,第一批有价值的临床试验才刚刚开始,“干细胞药物真正开始使用,我觉得应该还需要10年左右。”

心有大爱 情系国家
  对于学生,周琪是一位严师。“他们发论文时我很严格。”周琪常给学生举小保方晴子的例子,2014年,日本学术女神小保方晴子在《自然》杂志发表的干细胞论文数据造假,并导致其导师笹井芳树自杀身亡,引起轩然大波,这是当年科学界最大的丑闻。
  不够严谨的论文,即使可以发表周琪也不让学生发。每一个疏忽和诱惑,都有可能成为学生学术路上的致命转折点。
  除了学校教育,周琪如今更是致力于科普教育。周琪紧跟潮流,和团队弄了一个公众号。公众号试水之后,周琪觉得不能止于玩玩而已,应该把公众号当成事业来做。于是他成立一个公司,专门用来运营公众号,讲解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的新进展与一些基础知识。
  周琪曾先后前往四川、山东等地,给中小学生做了42场科普报告,每一场的PPT都是由他亲手制作,在不同的中学,他还会根据地点随机加上当地的内容。对于中小学生,周琪善用比喻,直率幽默,娓娓道来。在四川的一所中学,由于交通不便,周琪一行人步行到了学校,看到牛车后的孩子们露出小脑袋,落后的校园设施,让周琪有些百感交集。他当场捐了款,如今回想起来仍难掩感伤,“我特别希望,科学家们都知道应该要干什么。”
  在周琪的朋友圈里,他写道:“科学创新的路径设计中最重要的是应该给心有梦想、心有大爱、情系国家的科学家以信任和发展的空间。这是我的责任,也是你的责任。”

◇ 对话
干细胞不是“万能药”

  广州日报:目前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在临床转化上有哪些成果?
  周琪:目前有一部分成果已经进入临床了。我们在2007年建立了全国首家临床级细胞库,开展世界首例临床级干细胞治疗出血性老年黄斑变性的临床移植研究,子宫内膜再生再造、生物人工肝、脊髓修复等临床试验都有较好成果。我们做了大量的调研,现在我们在做脊髓损伤、老年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子宫修复、不孕不育等研究,都是出于中国国情考虑。
  广州日报:在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人们有哪些认识上的误区?
  周琪:现在干细胞已经被很多企业甚至民众误解为是一个万能药,这本身就是一个误区。辩证地看,一个东西是万能的,那它肯定是伪科学,天下没有一个药包治百病。所以干细胞在很多企业被包装成为包治百病的神药,这是不科学的。如果这件事情科学家还没有立场,那就是中国从科学到临床到诊疗的最大的误区和悲哀。
  广州日报:那你觉得应该如何合理地看待干细胞治疗?
  周琪:干细胞绝不能仅仅用来做美容抗衰的一些噱头,干细胞是可以替代那些坏死的组织,甚至是器官,这是以科学为依据和先导的。但核心问题是你应该知道这些坏死的组织和器官,它缺失的东西是什么,核心症结在哪,然后把干细胞对症地研发出药物。
  这里最大的问题是现在的科研没有达到那个阶段,很多人号称干细胞治疗实际就是借用了一个概念。第一批真正有价值的临床还没有开始,保守估计,我认为要形成一个有批号的干细胞药物,应该需要十年左右。还是一个相对漫长的工作,所以很怕公众被一些企业甚至部分科学家误导。
  广州日报:在科研的路上年轻科研工作者会遇到哪些困难?你会如何去告诫他们?
  周琪:科学家要有信心,不能只做别人做过的事情,不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情。现在很多人发了很多文章,但都是跟在后面证明别人发过的文章。
  要严谨,即使研究的最后一公里走不通,但努力不是白费的,路走到现在,你至少知道比以前走得很远。你会有一个迂回的线路,无论如何你都是站到一个更新的起点去做这个工作。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大小姐 发表于: 2011-7-24 20:43:14|显示全部楼层

人物评价

  一只名叫”小小“的iPS小鼠的诞生,宣布了一场革命的胜利,同时以中国人的智慧延续了克隆羊”多利“的传奇,他创造了克隆动物的奇迹,更创造了科研工作的奇迹──动物研究所周琪。(第十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颁奖词)
  周琪是知名干细胞领域专家,在体细胞重编程新方法创建与调控机制研究、哺乳动物新型干细胞的创建与应用、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干细胞的临床转化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果,解决了多个关键的、具有重要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价值的科学问题,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发展,为提升中国干细胞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做出了重要贡献。(2018年树兰医学奖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3-29 13:17,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