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6876|回复: 7
 

[动物中国南海首次发现3米长鲸落 网友:鲨掉有没有?

 [复制链接]
  鲸死去后沉入海底的现象称为鲸落
  当鲸在海洋中死去,它的尸体最终会沉入海底。生物学家赋予这个过程一个名字──鲸落(Whale Fall)。
  一座鲸的尸体可以供养一套以分解者为主的循环系统长达百年。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不做胖妹妹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不做胖妹妹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不做胖妹妹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不做胖妹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不做胖妹妹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不做胖妹妹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拼多多宣布委任梁锦松为独立董事 已经删除
8#
 天天天天 发表于: 2020-4-3 15:24: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中国南海首次发现3米长鲸落 网友:鲨掉有没有?

源自:快科技
原文标题:中国南海首次发现3米长鲸落 网友:鲨掉有没有?

  4月3日,央视报道称,中科院“探索一号”船抵达三亚,这次科考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在中国南海首次发现3米长的鲸落。
  作为全球现存最大的动物,鲸鱼活着的时候是海洋生态的重要组成,死后它也会给海洋返回馈赠,变成鲸落,它跟热液、冷泉一同被称为深海生命的三大绿洲。
  维基百科解释说,鲸落是指掉入洋盆或深渊的鲸的尸体,因为鲸类等动物巨大的身驱无法快速被食腐生物分解殆尽,而会落入海底。尸体落入海底的过程可以长达数月至数年,会为食物链的各类型消费者,包括深海鱼类、甲壳类、多毛类、还有各种细小的生物提供食物。
  最后剩下的骨架会释放硫化氢提供给自养生物化能合成,这个过程可以持续数年,还有一些厌氧生物可以吃掉鲸骨、分解脂类。一次鲸落形成的生物聚落可以持续数十甚至数百年,在北太平洋深海洋中,至少有1万多个生物体是依靠鲸落生存。

  中科院这次科考就是在南海首次发现了鲸落,长约3米。目前全球发现的现代自然鲸落总数不足50个,所以南海的这次发现意义不凡,具有长期观测价值。

  这个消息公布后,网友们的脑洞大开,有人问“鲨掉”有没有,抖机灵的同学也引来其他网友的调侃,本来一个严肃的科学新闻就跑题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倦人儿 发表于: 2020-4-3 15:05:59|只看该作者

中国科学家在南海首次发现鲸落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中国科学家在南海首次发现鲸落

  新京报快讯(记者:张璐)据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消息,4月2日,“探索一号”科考船完成2020年度第一个科考航次(TS16航次)返航。本航次自3月10日开始,航次的重要成果之一,是科学家在南海首次发现一个约3米长的鲸落。
  鲸落是指鲸鱼死亡后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态系统,与热液、冷泉一同被称为是深海生命的“绿洲”。这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发现该类型的生态系统,对于我国深海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深海海山1600米的山腰处发现的鲸落。图源: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当鲸鱼在海洋中死去,它的尸体会沉入海底,生物学家称这一过程为鲸落(Whale Fall)。一座鲸鱼的尸体可以是供养深海生命的食物。鲸落与深海热液、冷泉一样,是深海生命的“绿洲”,孕育着丰富多样的深海生命。在北太平洋深海中,鲸落维持了至少有43个种类12490个生物体的生存,促进了深海生命的繁荣。
  据中山大学官网显示,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谢伟副教授乘坐“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在南海1600米水深处,科研人员首次发现一具长约三米的“鲸落”。此次发现的鲸落处于南海中部海山上,根据其形态特征,估计为一只齿鲸尸体,初步被认为是鸟嘴鲸。该鲸落附近有数十只白色铠甲虾、红虾、蠕虫以及数只鼬鳚鱼,呈现区带分布。该鲸落尾部仍然能观察到有机组织,提示该鲸落的降解时间可能并不是很长。
  在接受央视采访时,TS16航次共同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谢伟副教授表示,目前国际上发现现代自然鲸落总量不足50个。“在南海发现的鲸落,尾部仍然可以发现鱼类在撕扯它尾部的肌肉,可能是刚刚死亡不久的鲸鱼。”
  鲸落被认为是维持深海生命和生态的驱动性食物来源,鲸鱼尸体分解的不同阶段支持着从大鲨鱼到微小细菌等生物群落的演替。第一阶段被称为移动清道夫阶段,即鲨鱼和螃蟹等食腐动物清除鲸鱼的软组织。第二阶段为机会主义者阶段,其他的异养动物(如蜗牛和蠕虫)利用较大的食腐动物提供的剩余食物,它们在鲸落周围的沉积物中定居下来,并在鲸骨上或鲸骨内清除任何的残留物。第三阶段是化能自养阶段,鲸骨腐烂时产生硫化氢,某些细菌可以直接从硫中获取能量,而较大的生物则依赖于生活在它们体内的减硫细菌(称为细菌共生)。
  谢伟推断,本次发现的鲸落尚处于降解的第一阶段,具有长期观测研究的价值。
  据悉,国际上对鲸落的研究始于1987年,夏威夷大学的科考人员乘坐潜水器首次发现海底的鲸落生态系统,随后科学家们逐渐解开了这一另类生态系统之谜。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海洋中鲸类的数目在急剧减少,鲸落也变得稀少,其对深海生命和生态过程以及海洋有机碳循环的长远影响,是目前海洋科学家们关心的国际前沿问题之一,而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记者:张璐
6# 青城山
 豆角 发表于: 2020-4-2 22:15:10|只看该作者

深海生命的"绿洲"! 我国科学家首次在南海发现"鲸落"

源自:央视
原文标题:深海生命的“绿洲”!我国科学家首次在南海发现“鲸落”

  4月2日下午,中科院“探索一号”船搭载“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在22天里,连续执行了22个深潜潜次,完成了航次科考任务,顺利抵达三亚。
  2日下午3点,“探索一号”搭载着60名科考队员顺利返航。本航次自3月10日开始,完成了南方海洋实验室支持的“西太平洋典型海山生态系统的关键过程及驱动机制”项目。航次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在南海首次发现一个约3米长的鲸落,鲸落是指鲸鱼死亡后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态系统,与热液、冷泉一同被称为是深海生命的“绿洲”。这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发现该类型的生态系统。
  TS16航次共同首席科学家 中山大学副教授 谢伟:目前国际上发现的现代自然鲸落不足50个,这些鲸落根据其降解状态及群落结构,可分为三个时期,移动清道夫阶段、机会主义者阶段、化能自养阶段。南海这个鲸落,尾部仍然可以观察到有鼬鳚鱼在撕扯肌肉,表明它尚处在第一个阶段,可能是一只死亡不久的鲸,具有长期观测的价值。
  此次发现,对于我们认识海洋生态系统如何维持深海生命的机制,和我国深海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意义重大。
  TS16航次共同首席科学家 中山大学副教授 谢伟:深海生物通常是处于食物贫瘠的状况,一头鲸死亡后,会快速沉入海底,将营养物质带到深海,成为深海生命的绿洲,孕育着丰富多样的生命。(总台央视记者 郑玮玮)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外茂家 发表于: 2011-7-28 18:51:53|只看该作者

生态意义

  从鲸落的整体过程我们可以看出,鲸落的意义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有一定的重要地位。
  首先,最直观的,它为许多海洋生物提供了食物。这些海洋生物除了无脊椎动物和鱼类,还有许多微生物。与这些微生物相比,鲸的个体大小差别巨大,因此一头鲸的死亡能够养活的海洋生物个体数量是相当可观的。
  其次,鲸落为许许多多的底栖生物提供了复杂的生境。一望无际的海底平原因为鲸落的出现而产生了小规模的生境变化,这样的生境变化尤其受一些钻孔生物、附着生物的欢迎。残余鲸落的出现为一些底栖动物提供了庇护场所,也为它们提供了有机质来源。
  另外,鲸落促进了海洋上层有机物向海洋中下层的运输。深海的生产力仅依靠化能自养细菌供给是不够的,海洋生物进食和死亡产生的碎屑,例如海雪和鲸落,促进了营养物质向下运输,以供给深海的生物,也促进了化能自养细菌产生更多的能量。
  最后,鲸落这一独特的生态系统促进了一些新生物种的产生。称其为新生物种,主要是因为这类物种只出现于鲸落这一特定环境,科学家们还未在其它海洋生境当中发现。例如Osedaxfrankpressi和Osedaxrubiplumus都是仅发现于鲸骨当中的小动物(形态描述发表于2004年)。鲸落里的秘密还有许多等着我们去发现。
  鲸落的形成和消失对许多生物来说是漫长的。现存的鲸目数量比过往少之又少,有些特定种群,例如灰鲸的西太种群数量仅可怜的两位数,现状令人担忧。倘若人类捕食鲸类、食用鲸肉而不加以节制,恐怕其影响的生物数也数不清。但是,深海里的生物也不全靠鲸落生存,其各有各的生存之道。鲸落的消逝对未来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还在人们的探索目标中。
4# 金佛山
 小蘑菇 发表于: 2011-7-28 05:16:06|只看该作者

新物种发现

  鲸落独特的生态系统也产生了一些特有生物,科学家在鲸落中发现两种新的蠕虫品种──吃骨虫弗兰克普莱斯(Osedax frankpressi)和吃骨虫罗宾普鲁姆斯(Osedax rubiplumus),它们寄生于鲸的骨头上,样子类似于水纹形的荧光棒。
  起初,研究人员认为他们只发现了这种新物种的雌性,但是很快就意识到,雄性就在雌性体内,并在雌性体内迅速繁殖。
  在鲸落第二个阶段,这些吃骨虫开始附着在鲸的骨骼上,产下成千上万的幼虫,这些幼虫在海洋中漂浮,直到遇到另外的鲸落,然后重新开始这一过程。这只是科学家确定的,在鲸落中发现的16种新物种中的两个。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午夜思 发表于: 2011-7-27 23:35:41|只看该作者

演化步骤

  鲸落生态系统可分为四个演化阶段:
  移动清道夫阶段(mobile-scavenger stage):在鲸尸下沉至海底过程中,盲鳗、鲨鱼、一些甲壳类生物等以鲸尸中的柔软组织为食。这一过程可以持续4(至少)至24个月(取决于鲸的个体大小)。期间90%的鲸尸将被分解。
  机会主义者阶段(enrichment opportunist stage):机会主义者(机会种)能够在短期内适应相应环境而快速繁殖。这里所说的环境,就是鲸尸、鲸骨。在这个阶段,一些无脊椎动物特别是多毛类和甲壳类动物,能够以残余鲸尸作为栖居环境,一边生活在此,又一边啃食残余鲸尸,不断改变它们自己的所在环境。
  化能自养阶段(sulphophilic stage):大量厌氧细菌进入鲸骨和其它组织,分解其中的脂类,使用溶解在海水中的硫酸盐作为氧化剂,产生硫化氢。化能自养细菌例如硫化菌,则将这些硫化氢作为能量的来源,利用水中溶解氧将其氧化,获得能量。而与化能自养细菌共生的生物也因此有了能量补充。
  礁岩阶段(Reef stage):当残余鲸落当中的有机物质被消耗殆尽后,鲸骨的矿物遗骸就会作为礁岩成为生物们的聚居地。
2# 四姑娘山
 龙泉山 发表于: 2011-7-27 21:06:48|只看该作者

研究历史

  1998年,夏威夷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北太平洋深海中,至少有43个种类的12,490个生物体是依靠鲸落生存的。其中一些海洋生物──包括蛤蚌、蠕虫和盲虾中的稀有品种──会在尸体旁一点点吃掉残余物。这些鲸落是可以化能自养的,意思是说,它们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自己生产食物。除了不需要获取太阳光(因为阳光无法穿过深厚的水),化能自养类似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对这种新奇的生态系统深入研究现象,科学家发现细菌会吃掉鲸的骨头,这种骨头中含有60%的脂肪。随后,细菌会制造硫化氢──一种有臭鸡蛋味道的化学物质。成千上万的化能自养海洋生物再将硫化氢转为能量,供它们生养与繁殖。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19 14:35, Processed in 7.566014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