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1084|回复: 5
 温水青蛙 发表于: 2018-1-4 08:26:00|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支付] 芝麻信用回应支付宝账单质疑:默认勾选这事肯定错了

 [复制链接]
源自:新京报
  芝麻信用回应支付宝账单质疑:默认勾选“同意芝麻服务协议”这件事,肯定是错了 |新京报财讯
  新京报快讯(记者:陈鹏)近日支付宝“2017年度账单”在网络被狂晒的同时,一则文章也直指支付宝收集用户信息,并引发关注。芝麻信用1月3日晚间回应称,用户在查阅自己的支付宝年度账单时默认勾选“我同意《芝麻服务协议》”这件事,肯定是错了。
  前述质疑的文章称,在查支付宝年度账单时,会发现了一行特别小的字:“我同意《芝麻服务协议》”,且已经帮用户选择好“同意”了。如果没注意到,就会直接同意这个协议,允许支付宝收集你的信息包括在第三方保存的信息。
  质疑的文章认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有选择权,而不是商家替消费者选择。而《互联网交易管理办法》规定,经营者应当采用显著的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
  “本来是希望充分尊重用户的知情权,让用户知道,只有在自己同意的情况下,支付宝年度账单才可以展示他的信用免押内容”,芝麻信用称,初衷没错但用的方式愚蠢至极,目前已经调整了页面,取消默认勾选。
  此外,服务协议中的一些内容,也成为被质疑的焦点。芝麻服务协议显示,为了解这一年的信用成就,同意芝麻服务协议,并允许支付宝查询芝麻分及信用履约记录等信息,展示在年度账单中。在服务解释中,芝麻称,作为企业、事业单位等组织理解并同意,同意第三方查询非贷款类及其他非涉及商业秘密信息时,可以直接向第三方提供相关信息服务。限制及终止条款显示,用户同意服务终止后,芝麻仍可以继续保留使用服务期间形成的信息和数据,但不会再主动搜集任何信息。
  “此前没有开通芝麻信用的用户,这次不管是被默认勾选还是主动同意,都不会因此而成为芝麻信用的用户,所以也就不存在芝麻信用因此会收集相关信息的可能。”芝麻信用表示,用户信息的获取、沉淀、使用和分享,都会在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做到用户知情和同意,做到不过度采集,更绝不会滥用数据。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温水青蛙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温水青蛙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温水青蛙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温水青蛙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温水青蛙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温水青蛙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楼主|温水青蛙 发表于: 2018-1-4 08:26:00|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芝麻信用承认支付宝年度账单设默认选项错了:可取消

源自:澎湃新闻
  芝麻信用承认支付宝年度账单设默认选项错了:被勾选的可取消
  澎湃新闻记者 陈月石 来源:澎湃新闻
  看完自己2017年的支付宝账单,你的个人信息会因为默认勾选了“我同意《芝麻服务协议》”而被芝麻信用收集吗? 毕竟这份账单是由你淘宝购物、线下扫码付款等一笔笔支付宝收支数据统计而来。
  1月3日23时36分左右,蚂蚁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在官方微博发布情况说明称:“如果你之前并没有开通芝麻信用,那么这次不管是被默认勾选还是主动同意,都不会因此而成为芝麻信用的用户,所以也就不存在芝麻信用因此会收集相关信息的可能。”
  不过,芝麻信用也承认:“用户在查阅自己的支付宝年度账单时默认勾选‘我同意《芝麻服务协议》’这件事,肯定是错了”。
  1月3日,支付宝用户可以在客户端查看自己的一年一度的账单,在2017年账单首页入口处,有一行不起眼的小字:“我同意《芝麻服务协议》”,同时默认已经选择“同意”。
  这一设定随后引发热议。
  新浪微博认证为岳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的岳屾山在其微博称:“这个账单的查看和《芝麻服务协议》没有关联性,所以你选择取消同意,依然能够看到年度账单。但如果你没注意到,就会直接同意这个协议,允许支付宝收集你的信息包括在第三方保存的信息。”
  对于最初默认勾选的原因,芝麻信用在说明中解释称:“本来是希望充分尊重用户的知情权,让用户知道,只有在自己同意的情况下,支付宝年度账单才可以展示他的信用免押内容。”
  在受到质疑后,1月3日晚间,支付宝方面已经调整了页面,取消默认勾选。如果用户希望在自己的年度账单中看到信用免押的内容,可以手动勾选该选项。
uTKr-fyqinct9160989.jpg
  芝麻信用同时称,用户信息的获取、沉淀、使用和分享,都会在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做到用户知情和同意,做到不过度采集,更绝不会滥用数据。
  “对于这次事件给大家带来的恐慌和误解,我们向大家表示深深的歉意,也对年度账单小组表示深深的歉意,给大家添堵了。”芝麻信用在说明称。
  为什么看年度账单前要设定一个同意芝麻信用服务协定的选项?
  芝麻信用1月3日下午已经在其官网微博做出解释,要是点了取消,账单还能看,但里面就没有信用免押金的相关信息;如果想在账单中看到自己的免押金记录,记得不要点取消。
TO8F-fyqinct9161052.jpg
  如果你并不想在年度账单里展示自己的信用免押内容,但是又已经被默认勾选,那么可以在“支付宝客户端-我的-芝麻信用-信用管理-授权管理”中找到“支付宝”这个选项,然后取消这个授权。
  而如果你之前已经使用过芝麻信用,比如骑共享单车免押金、住酒店免押金等,那在第一次使用时,你就已经手动勾选同意开通上述服务协议了。
  芝麻信用是蚂蚁金服旗下独立的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2015年1月,成为央行首批允许开展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8家机构之一。所谓“芝麻分”,是蚂蚁金融服务集团旗下子公司芝麻信用推出的个人征信产品,是由个人用户信息进行加工、整理、计算后得出的信用评分,包含了信用历史、行为偏好、履约能力、身份特质、人脉关系五个维度,分数范围在350到950,越高代表信用水平越好。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我很牛 发表于: 2018-1-4 09:08:00|显示全部楼层

芝麻信用回应支付宝年度账单默认勾选项:愚蠢至极

源自:澎湃新闻
  原标题 官方回应支付宝年度账单设置默认勾选项:愚蠢至极,已调整
  芝麻信用管理公司1月3日晚发布关于查看支付宝年账单时“被同意《芝麻服务协议》”的情况说明,表示已调整页面,取消默认勾选,向公众致歉。
  @支付宝 随后转发该情况说明,并称“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一起承担吧”。
  情况说明如下:
IuPw-fyqinct8718664.jpg
 楼主|温水青蛙 发表于: 2018-1-5 07:56:04|显示全部楼层

支付宝账单捆绑芝麻信用 央行不发征信牌照因不达标

源自:21世纪经济报道
  支付宝年度账单捆绑推广芝麻信用遭质疑 个人隐私保护规范待解
  一位接近央行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迟迟不发牌照的原因是包括芝麻信用和腾讯征信在内的8家试点机构都还达不到相关的监管要求,“条件都不符合,都不成熟。”
  1月3日,支付宝的2017年度账单因为捆绑推广芝麻信用备受争议。
  当日,支付宝在年度账单的首页左下方利用小字体、接近背景色和默认勾选同意,让相当部分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同意”接受芝麻信用。后因用户质疑发酵,芝麻信用深夜发表致歉声明并更改页面。
  芝麻信用称,这种推广的方式“初衷没错”,但“愚蠢至极”,并表示,此前没有开通芝麻信用的客户,这次在年度账单中不管是默认勾选还是主动同意,都不会因此成为芝麻信用的用户。
  不过,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享法(北京)企业咨询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周杨1月4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不仅默认勾选不合理,这份《芝麻服务协议》内容本身也有明显的疏漏。最核心的有两点,一是排除了个人信息删除权保障,而这是已经生效的《网络安全法》中所明文规定的条款;二是没有强调平台保存的是经清洗后不具备识别特征的个人信息。
  新版《网络安全法》于2017年6月起正式施行,其中第四十三条为“个人发现网络运营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或者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其个人信息的,有权要求网络运营者删除;发现网络运营者收集、存储的其个人信息有错误的,有权要求网络运营者予以更正。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予以删除或者更正。”

行业条款PK
  《芝麻服务协议》显示,芝麻信用隐私政策条款是:服务终止后,为了后续异议或纠纷处理及未来查阅相关信息的需要,您同意在服务终止后,我们仍可继续保留您使用我们服务期间形成的所有信息和数据。
  淘宝隐私政策中包含了个人删除信息权利,并强调“只会在达成本政策所述目的所需的期限内保留您的个人信息,除非需要延长保留期或受到法律的允许。”
  “征信与信息密切相关,芝麻信用和淘宝作为两个关联集团蚂蚁金服和阿里巴巴旗下的公司在隐私政策上有这么大的差异不太好理解。”周杨表示。
  事实上,这一现象几乎成为行业惯例。观察市场上的个人征信产品的用户服务协议,均包含“在用户的账户注销后仍可继续持有、保留用户相关信息和服务使用记录”的类似条款。
  比如京东集团旗下小白信用的隐私政策中相关条款的表述则是:京东可永久持有、保留用户信息及用户使用小白信用服务的记录。
  而京东金融则与淘宝的隐私政策内容类似,在个人信息删除方面,两者都详细列明了可删与不可删的情况、保留信息的时间段等。
  考拉征信还提到“用户注销考拉征信账户后,不可撤销授权第三方可以通过考拉征信查询用户信息”。

信联横空出世
  1月4日,央行官网公告显示,中国人民银行受理了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筹)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现将百行征信(业内俗称“信联”)相关情况予以公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数家同为第一批8家试点的个人征信机构,其中一家试点个人征信机构的创始人2018年1月4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三年来我们被一些队友经常做的无脑行为拖累,他们从未得到过任何惩罚,而最终从每次行为中受益。昨日事件再次证明了监管的缺失,最后实际上可能是我们这样完全按规矩做的机构因受到影响。”
  前述高管所指的影响是指从2015年初公布8家个人征信首批试点名单之后,3年过去了,央行一直不发牌照。
  另一个试点个人征信机构的董事长1月4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他们所担心的是,这是否意味着央行一视同仁对8家机构都不发牌照,而让他们统一并入信联来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首批八家试点的个人征信机构均入股了“信联”,每家持股8%。
  “信联”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与首批8家试点机构共同出资10亿元成立,将把央行征信中心未能覆盖到的个人客户金融信用数据纳入,构建一个国家级的基础数据库,并实现行业的信息共享,打破征信市场的“数据孤岛”。
  1月4日,一位接近央行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迟迟不发牌照的原因是包括芝麻信用和腾讯征信在内的8家试点机构都还达不到相关的监管要求,“条件都不符合,都不成熟。”
  尽管如此,芝麻信用等依然在大力拓展业务,比如免押金骑单车,免押金信用住酒店,还有跟此前闹得沸沸扬扬的现金贷公司合作,向他们输出用户的芝麻分。
  腾讯征信目前没有全面上线其征信业务。
  再看前述8家机构的个人信用评估方式,不同的机构选择不同的道路。
  芝麻信用、腾讯信用都依托于母集团拥有具有“内生性”数据,主要以集团大数据为依托积累信息。但也被质疑这些网购和社交的数据算不上是真正的征信,只能叫大数据服务。前海征信虽隶属于平安,但其尚未推出自己个人征信产品,主要服务于机构,为合作机构评定其用户的潜在风险,并根据信贷、租车、车贷等多个细分场景推出针对性的评分模型。
  其余5家机构没有数据生产方的背景,相对独立。“这与央行对征信机构独立第三方的身份要求比较符合,但在现有环境下,独立第三方能够获取到的开放性数据并不多,比较艰难。”一位征信行业人士认为。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巴哥 发表于: 2018-1-9 10:51:00|显示全部楼层

疯狂索取用户信息 人民银行约谈支付宝和芝麻信用

  国人民银行约谈支付宝和芝麻信用,众多APP“疯狂”索取用户信息目的何在?
  1月3日,支付宝开放年度个人账单查询之后,芝麻信用“搭便车”让消费者“被选择”授权获取个人信息的事实在网上曝光。随后,中国人民银行约谈支付宝和芝麻信用。近日,关于一些APP过度索权和个人金融信息安全的话题成为舆论焦点。“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为了收集用户信息,在大数据时代占据市场先机,一些APP过度索取消费者权限的情况近乎“疯狂”,相关法律和监管滞后。
  “大数据时代,没人知道哪些数据会成为未来商业发展的重点,所以,拥有足够多的数据才是重点。搜集的数据越多,营销价值就越大。”一位从事互联网营销的业内人士一句话点破了其中奥秘。
  互联网从业人员叶先生对自己安卓手机上安装的109个应用进行了统计,104个APP都有“读取已安装应用列表”非强制性权限,由此可以了解用户的行为习惯及分析同行情况;第二受关注的权限就是“读取本机识别码”,这是用于确定用户,因为每个手机识别码都是独一无二的;第三是“读取位置信息”权限,有80个APP需要这一权限,可搜集用户的活动范围。
  记者搜索了应用商店10款排名靠前的“手电筒”软件,除了相机权限外,绝大部分都要求用户放开存储、位置信息、电话等,还有1款要求开通访问通讯录的权限。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2017年中国Android手机隐私安全报告》显示,非游戏类APP2017年越界获取的各种隐私权限显著减少,但核心隐私权限中的越界获取“通话记录”和越界“读取彩信记录”出现较大幅度增长。
  “从行业看,都在尽一切可能收集用户信息。”移动互联网系统与应用安全国家工程实验室高级安全研究员朱易翔指出,本质上就是一些APP开发商没底线。
  有关人士指出,虽然我国已经有多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个人信息和与互联网相关的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但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需要确立一个和其他人格权区分的个人信息权,在立法层面将原本分散的保护规定整合起来,建立起专门的保护机制。
  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旻认为,支付宝年度账单默认勾选协议这类现象的发生不是偶然。“从用户服务协议的签订是否在醒目位置明示、协议内容是否合法合规等要素看,电商立法势在必行,以进一步完善平台条款的合法性,理清用户与平台的法律关系。”
  此外,强化对巨头企业行为合法性的行政监管非常重要。尤其是针对消费者被侵权,但尚未察觉损失的情况,要有针对性地对企业展开检查,建立适当的个人信息侵权行为行政处罚机制。
  1月2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江苏省消保委诉百度涉嫌违法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及相关问题正式立案。“发展公益诉讼,塑造社会在个人信息领域维权意识,支持各地消费者保护协会代表消费者维权有积极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未来法治研究院研究员熊丙万表示。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刘开雄 周杰 文津 魏董华)
  (据新华社北京1月8日电)
  
 红英 发表于: 2018-1-12 11:35:02|显示全部楼层

芝麻信用的“信用危机”:为什么被约谈?麻烦的根源是什么?

源自:微信公众号:无冕财经
  芝麻信用因支付宝年度账单“授权风波”道歉一周后,遭遇更大的麻烦。
  1月10日,据新华社报道,支付宝和芝麻信用有关负责人日前被国家网信办约谈,称支付宝、芝麻信用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方式,不符合刚刚发布的《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国家标准的精神,违背了其前不久签署的《个人信息保护倡议》的承诺。
  网信办要求支付宝进行全面排查和专项整治。支付宝和芝麻信用表示,将从源头查找问题。
  成立三年多来,芝麻信用屡次陷入舆论风波,如今更是招致大批用户取消授权,并最终引来监管,芝麻信用为何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未来将面临什么样的风险?
  腾讯紧逼,自乱阵脚
  3个月前,当芝麻信用高调宣布投入10亿元“消灭押金”之时,管理层一定不会想到,重金推广的“信用免押”会以这种方式登上新闻头条。
  1月3日“捆绑授权”事件之后,大量用户因担心隐私被泄露,主动解除了芝麻信用与第三方服务的授权。被解除授权的第三方,例如支付宝、ofo、银行卡等,将无法获得用户的芝麻信用分等最新的信用信息,也就无法为信用良好的用户免除押金。芝麻信用将不得不花费更大的力气重新争取用户授权,减少免押金服务的损失。
  芝麻信用总经理胡滔曾表示,信用免押是公司“现阶段最重要的一件事”。
  目前互联网征信机构开展服务的主要手段无非是免租金、网贷、分期付款,其中免租金一头连接用户、另一头吸引各类商家,在共享经济大潮下,推广信用免租有助于扩大流量、抢占市场,同时也可以为公司收集更丰富的大数据分析维度。
  在腾讯信用进场之前,芝麻信用的市场地位绝对领先。根据阿里巴巴提供的数据,芝麻信用覆盖了21个行业的300多种商品,接近2600个商家加入免押金计划。截至2017年11月,芝麻信用已累计为4150万用户免除押金超过425亿元。
  芝麻信用副总经理李丛杉曾透露,在芝麻信用的合作伙伴中,仅来电科技的共享充电宝这一项服务,就可以在15个月里累计为用户免除押金近3亿元,每天平均为2.4万人次减免押金。
  未来,免押金很可能是阿里巴巴和腾讯两大巨头在征信领域的正面战场。
  2017年8月,“腾讯信用分”悄然推出小范围公测,发力点也是免押金。因为拥有丰富的社交数据和小程序消费场景,一直被视作芝麻信用的头号劲敌。虽然目前腾讯信用分尚未正式上线,但是其于11月19日、12月18日分别在广州和深圳与摩拜单车和深圳市住建局合作,推出摩拜单车免押金、租房免押金两项服务,这显然会与芝麻信用构成直接竞争。
  腾讯信用推行摩拜免租金后不久,2017年11月22日,芝麻信用便宣布初期投入10亿元,未来一年消灭押金。此举直接将免押金服务带入烧钱大战的层面。

▲ 芝麻信用力推的“免押生活”,服务覆盖面很广。
  具体做法是,芝麻信用引入保险理赔等方式,为信用良好的用户免除押金。他们提出要在未来一年全面升级信用免押方案,引入包括风控、保险、信贷、联合奖惩等在内的多维能力,并向愿意免押的商家提供多种扶持。此计划不仅仅针对共享经济,租房、酒店等普遍存在押金的领域,芝麻信用都会重点投入,最终目标是实现“信用城市”。
  大战还未打响,芝麻信用却陷入信任危机,这种自乱阵脚,无疑让对手看到自己的软肋,获得可乘之机。
  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
  芝麻信用面对的挑战不仅仅来自对手。
  2015年1月,央行开闸民间个人征信,允许包括芝麻信用在内的8家机构试点个人征信业务,准备期为半年。2012年筹备的芝麻信用,继承了阿里巴巴多年积累的交易数据和对海量数据的处理评估能力,又获得央行颁发的“准生证”,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顺遂中酝酿了风险。
  2015年首都机场“芝麻信用快速安检通道”活动被央行叫停、2016年的支付宝“圈子”风波、2017年“芝麻信用分700可以办理日本五年签证”的大乌龙、2018年开年的“捆绑授权”事件……成立短短3年来,芝麻信用屡屡因为不恰当的营销推广方式掀起舆论风波,多次踩中监管红线。
  著有《蚂蚁金服》一书的财经作家由曦曾在2016年撰文评价蚂蚁金服:“根源于互联网金融本身的矛盾,从这家公司向金融转型的那一刻就种下了。”他认为,金融的特点是跨期交易、配置资源,风险具有隐蔽性;互联网讲究唯快不破、赢者通吃,尤其是经济周期较好时,很容易为了出成绩而忽视风险。
  同时,达摩克利斯之剑其实一直悬在头顶──8家准备机构至今没有一家拿到个人征信牌照,换句话说,即使目前芝麻信用在征信界的规模和影响力已经仅次于央行,但其“准备机构”的身份随时可能被收走。
  无冕财经从一位知情人士处了解到,若获得牌照,公司估值有望大幅提升。这是芝麻信用等8家征信机构申请牌照的更大驱动力。
  2017年4月,央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万存知为这次市场化的探索进行了全盘否定:“8家进行个人征信开业准备的机构,目前没有一家合格。”
  从央行方面公布的个人征信市场准入“三原则”来看,不论是机构的独立性、业务的公正性、信息隐私权益保护原则,芝麻信用几乎条条“犯规”。尤其是公正性方面,央行要求征信业务“既不能当作把人分为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工具,也不能应用于某些低俗的社交活动”,似乎有所指向。
  一家准备机构的创始人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匿名表达了对芝麻信用的不满:“三年来我们被一些队友经常做的无脑行为拖累,他们从未得到过任何惩罚,而最终从每次行为中受益。昨日事件再次证明了监管的缺失,最后实际上可能是我们这样完全按规矩做的机构因受到影响。”
  今年1月5日,就在芝麻信用公开道歉的第二天,央行正式受理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牵头筹建的个人信用信息平台(即“信联”),公司拟命名为百行征信,注册资本10亿元,股权架构中共有9家股东,互金协会持股36%,其余股权由原先的8家准备机构平分,各持股8%。据“券商中国”报道,不少银行在开展个贷业务时,除了看央行提供的征信,也会跟8家征信机构当中的1家合作,而“信联”的出现可能让银行不再选择他们。

▲ 百行征信股东结构。
  《财新》曾披露,入股“信联”后,上述8家征信机构未来的名称或不能冠以“征信”或“信用”,可能被定性为数据服务商。
  一位接近信联的人士向无冕财经表示,目前看来,“信联”拿到征信牌照是大概率事件,但8家试点机构则很难说。
  芝麻信用苦等3年的个人征信牌照,越发遥遥无期。
  芝麻信用的法律风险
  蚂蚁金服总裁井贤栋曾说:“在整个蚂蚁金服的业务体系中,支付、理财、融资、保险等业务板块仅是浮出水面的一小部分,真正支撑这些业务的则是水面之下的云计算、大数据和信用体系等底层平台。接下来,蚂蚁金服的战略就是开放这些底层平台,与各方合作伙伴一起开拓互联网时代的金融新生态。”
  芝麻信用就是井贤栋所说的“底层平台”之一,他甚至将信用体系看成“蚂蚁金服最有价值的板块”,因为“信用体系是所有的核心和基础”。

▲ 蚂蚁金服的版图。
  但这样的“底层平台”很可能建立在风险之上。以芝麻信用为代表的征信机构一直都面临“过度采集信息”的指控,他们往往混淆了“征信”与“大数据”的边界,这些做法如今正面临法律风险。
  2017年6月1日,我国出台并实施《网络安全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律和司法解释对网络运营商收集和使用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做出严格规定,要求收集信息时必须明确取得用户授权、不能笼统授权、明确披露信息用途、适用范围、时效等,并采取措施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
  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律师肖飒对无冕财经(ID:wumiancaijing)解释,以前我国大数据公司效仿美国同行做法,将个人信息视作财产权来处理,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不够严密,且多进行直接商用。同时,业内大数据企业常将用户的沉默认可为“默认同意授权”。而法律和司法解释生效后,数据公司采集公民的个人信息都必须取得其明确同意,采集的个人信息必须明确告知目的和采集方式等,用户对自己的信息拥有知情权、申请删除和更改的权利。
  最早通过微博公开指责支付宝账单“捆绑授权”的岳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岳屾山认为,《芝麻服务协议》中同意芝麻信用“将公民个人全部信息进行分析并将结果推送给合作伙伴”,显然不是出于征信的需要,存在信息过度采集和泄露的风险。
  一位接近信联的人士向无冕财经透露,针对征信领域的信息安全保护,目前已有相关的司法解释正在酝酿,行业可能面临更严格的约束。
  《新金融琅琊榜》评论认为,“芝麻信用等市场化企业的不合法、不得当行为,最终堵塞了中国个人征信行业的市场化之路。巨头的任性与傲慢,很可能毁掉整个行业……政府这只手,从此有了更多、更充分的理由来主导市场。”
  时间倒回至2015年6月,面世仅5个月的芝麻信用进行了一场“无人超市”测试,芝麻信用总经理胡滔在北京的一家无人便利店蹲守一个小时后发现,最终付款率很低,有顾客直接抱走了一堆昂贵的烟酒,却只付了10元。
  监管层放开政策闸门让社会机构试水民间征信,又何尝不是对企业的一场“无人超市”实验?
  2015年时,胡滔热衷于关注各种失信、不公的社会现象,得知有高考替考作弊事件时,她带队找国家教委,希望拿到作弊考生的名单,为芝麻信用所用,“应该让他为不诚信行为付出代价。比如说以后他找工作的时候,雇主看到他以前作弊的经历,可能就不雇佣他了。”
  阿里的野心早在那时候就一览无余,从资产、金融层面深入到生活起居的细小层面对用户进行全方位的扫描、评估、洞察,而阿里巴巴通过强大的电商和消费网络与合作伙伴共同鼓励和惩罚用户。“到征信体系非常完善的时候,信用将成为空气,看不见但无时无刻必不可缺。”
  目前看来,阿里巴巴的做法离“乌托邦”的理想有点远,监管层对征信机构为期三年的“无人超市”实验也离失败不远。
  1月10日,新华社刊发消息称,国家网信办约谈支付宝和芝麻信用相关负责人,称其使用个人信息的方式不符合刚刚发布的《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国家标准的精神,违背了其前不久签署的《个人信息保护倡议》的承诺,要求对支付宝进行全面排查和专项整治。
  支付宝和芝麻信用表示,将认真落实监管部门要求,从源头查找问题,深刻汲取教训,全面整改。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18 17:28, Processed in 0.1716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