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354|回复: 4
 孟良 发表于: 2018-1-31 20:21:39|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军事] 一班士兵守边疆,番号都撤销了他们竟然不知道,还苦苦的守了三年

 [复制链接]

提到边境,我们都会想起我国与邻国接壤的西南密林和北方雪域,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昆仑雪山上边疆要塞的故事。

在1950年三月,我国解放军第二军第五师第十五团部队向着塞图拉跋涉,塞图拉地处我国通向印度的关键地区,当时,守卫在此处的国民党士兵看着到来的解放军,还以为是国军过来换防,激动的热泪盈眶,说道:“你们怎么才来,我们的军装又换了吗?”

可以说,这是一群令人敬佩的战士,这一班国军士兵在这处环境恶劣的军事要地已驻守了整整三年时间,他们也为我们展现出了军人钢铁般的意志。

20180129140251_fb77e1ff9a7847cf2ad56504bf4621b5_3.jpeg
三年时间并不短,此地交通闭塞、通信困难,而且,衣食住行都没有稳定保障,那么,这群国民党士兵是怎么在恶劣的雪山中存活的呢?

位于塞图拉的国军哨所海拔三千多米,离赛图拉镇并不遥远,只有十几公里,所以,这群国军士兵可以在放哨之余前去村镇采购生活必需品。塞图拉的地理位置正处在我国的古丝绸之路上,古往今来都是通往印度的交通要道,清末时期塞图拉镇是我国最靠近边疆的聚居地之一。

由此可见,有塞图拉哨所的时候,就已经有塞图拉镇存在了。塞图拉哨所的修建最早可追溯到1877年,当时,左宗棠刚刚平定新疆之乱,之后,就和当地居民携手建立了这么一处岗哨。据说。当时左宗棠组建了一支不怕死的清军小分队,前往塞图拉地区,用畜生驮着粮草一路奔波来到此处,与当地百姓共同出工出力动土修建了这处塞图拉岗哨。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孟良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孟良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孟良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孟良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孟良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孟良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18-1-31 20:22:03|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后来,塞图拉地区成了清朝海拔最高的驻军地,也是大清朝西方防御要塞。除塞图拉外,清政府还在周边设立了关卡,以塞图拉为基础组建了联合哨所,负责长达八百里的昆仑山防卫要务。

之前我们也曾提到,塞图拉是在古丝绸之路上的,古代的塞图拉在商业上的地位也是极为重要的。民国的时候,民国政府在塞图拉驻扎了一个团的兵力,驻扎的士兵中还有三个骑兵连。这个军力配置可谓极高,说明,塞图拉地区极有可能在当时还存在着行人和通商队伍,否则,要有多繁忙的军务才需要驻扎如此精良的部队呢?

解放后,根据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情况,原来哨所重新设置,部分哨所被废弃,同时设置了神仙湾哨所(1958年)等哨所,神仙湾哨所海拔高度为5380米,年平均气温低于零度,昼夜最大温差30多度,冬季长达6个多月,一年里17米/秒以上大风天占了一半,空气中的氧含量不到平地的45%,而紫外线强度却高出50%。

20180129140251_fb77e1ff9a7847cf2ad56504bf4621b5_3.jpeg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18-1-31 20:22:31|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说,这里是不折不扣的“高原上的高原”,被医学专家称为“生命禁区”。

由于,解放军进驻塞图拉之时,国军只剩下一个班的士兵在边防线上驻守,其他的小哨卡并没有人驻扎,我们也无从得知这些哨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撤防的,但是,从中足以见得塞图拉在整个防线上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塞图拉哨所作为各方岗哨的根本,一定要有着极为充备的后勤条件,才能对其他哨卡起到补给的作用。

据说,当时在附近的许多地方还设有粮草储备站,所以,国军士兵能在此处存活三年,不但,是仰仗自身高超的生存技巧,更有着优秀的后备作为保障。

这帮驻守在边疆的士兵们烤着牛粪火堆,吃着玉米糊,天冷时,哨所官兵都紧紧挤在一起,互相用身体取暖,天天盼着来个人,但天天看到的是雪山。在天寒地冻中苦苦等候下一班换岗的人,在希翼中顽强的生存下去,终于有一天,出现在他们视线中的不再是单调的雪山,而是──中国解放军。

20180129140251_fb77e1ff9a7847cf2ad56504bf4621b5_3.jpeg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18-1-31 20:24:19|显示全部楼层

国军时期,这里哨兵换防周期是一年,官兵巡视边界需要半年时间,基本上就是巡防半年,在哨所呆半年,然后就下山回到叶城休整。新中国成立后,换防周期大大缩短,哨所到内地之间,需要翻越三座高大的常年雪山。

那么,解放军接手塞图拉哨所后,这群国军士兵的去了哪儿呢?

这个就简单了,当时这群值得敬佩的国军士兵们,想回家的由政府安排回归家乡,想留下来继续当兵的也就收编进解放军部队了。

之后,在解放军们检视塞图拉哨所周边环境的时候,发现了一具国军士兵的遗骸,由于天气恶劣早已被冻干水分,成了冰冻的木乃伊,甚至,脸部也惨遭鸟类啄食,让人不忍直视。之后,解放军士兵们渡过河流,给这位捐躯边疆的国军兄弟妥善埋葬。

20180129140251_fb77e1ff9a7847cf2ad56504bf4621b5_3.jpeg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18-1-31 20:25:16|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这只是葬身此地的边防战士之一,塞图拉防线上,埋葬了无数古今边防士兵,如今,距离塞图拉哨所遗址附近百米都有着数不清的坟包,其中,有三十个较为明显,其余的皆在常年的风雪中逐渐平整难以辨认。去过塞图拉的人都说:塞图拉的冰山下有许多木乃伊,若是结合塞图拉哨所岗楼上的弹痕弹孔来看,从古到今这处边防要塞并非平安无事。

那些尘封的故事我们已不得而知,只能从这些痕迹中猜测这群将士们守护边疆的事迹。

塞图拉哨所不仅是国军最后的哨所,更是经历了从古丝绸贸易到皇朝国家更替的历史变迁,白茫茫的雪地埋葬着无数为驻守边疆而捐躯的军魂,这些长眠于塞图拉地区的“木乃伊”,他们对国土安全做出的贡献,冰雪和时间将为他们见证。

20180129140251_fb77e1ff9a7847cf2ad56504bf4621b5_3.jpe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3-29 03:00,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