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460|回复: 4

[建筑师两院院士吴良镛:推动人居高质量发展

 [复制链接]
  吴良镛,男,汉族,江苏南京人,中共党员、民盟盟员,1922年5月出生,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中国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其先后获得“世界人居奖”、国际建筑师协会“屈米奖”、“亚洲建筑师协会金奖”、“陈嘉庚科学奖”、“何梁何利奖”以及美、法、俄等国授予的多个荣誉称号。
  2012-2-14日,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吴良镛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良镛从事建筑教育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米奇妙妙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米奇妙妙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米奇妙妙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米奇妙妙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米奇妙妙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米奇妙妙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情人节寻找几十年前结婚证主人 宋文淼:评蒋春暄与怀尔斯证明费马大定理之争
5# 华蓥山
 偏执狂 发表于: 2019-12-7 22:20:43|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两院院士吴良镛:推动人居高质量发展

源自:中国科学报
吴良镛在中国城市百人论坛冬季论坛上作主旨报告(陆琦摄)

  “在文明发展的进程中有一点始终不变的──社会要进步,人类要追求更加健康美好的生活。一个民族的发展始终是与美好的人居环境相伴随的。”在12月7日召开的中国城市百人论坛冬季论坛上,97岁高龄的两院院士吴良镛又谈起了他倡导了20多年的人居科学。
  美好生活离不开美好人居,人居环境质量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与获得感。在上世纪90年代,吴良镛倡导人居科学,就是认识到了应将“人”作为一切研究和实践的核心。“人居科学研究人类聚落及其环境的相互关系与发展规律,是应对国家战略、支撑‘人民美好生活’目标实现的重要科学。”吴良镛说。
  人居科学以系统性和层次性的观点研究人类聚落及其环境的空间结构,包括五大层次,即聚落的五个尺度:全球、区域、城市、社区、建筑,以及五大系统,即构成聚落的五个要素:自然、社会、人、居住、支撑网络。
  在吴良镛看来,应以此系统和层次观来认识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方向。
  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相关研究表明,未来我国城乡人居环境将发生巨大变化。特大城市不断涌现,集中度不断提高;城市间和区域间的区位竞争将会加剧;乡村和生态、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巨大压力;人居的协同治理将成为重要任务。
  对此,吴良镛倡导“复杂问题有限求解”的方法论,即以现实问题为导向,化错综复杂的问题为有限关键问题,明确不同层次的工作重点,寻找在相关系统的有限层次中求解的途径。
  “人居环境具有多层级的特征,不同层级要抓住各自层级的关键问题。”吴良镛说。
  比如,全国和区域层面,人居高质量发展面对的挑战,主要是建设用地粗放低效、特大城市人口压力与综合承载能力矛盾加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基础设施水平不高、自然历史文化保护不力和城乡建设缺乏特色等问题;而地方和城乡层面,人居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应侧重于构建多样性人居,促进区域凝聚力及提升区域竞争力等几个方面。
  吴良镛强调,不同层级之间又要相互衔接,要研究彼此之间的传导和互相制约的关系。
  在建设高质量人居环境的过程中,必然要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资源保护、国土空间格局、城乡环境建设、地上地下空间利用等具体工作。“这些工作需要进行专门的研究与落实,制定规划并监督实施。‘谁规划,谁实施’,不能以一个部门的工作完全替代其他部门的规划工作。”吴良镛说。
  以整体性方法开展融贯的综合研究是人居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吴良镛认为,面对人居环境规划建设中的复杂问题,应以整体性方法,深刻把握好规划、建设、保护、管理的科学规律,处理好各方面关系,进一步统筹各部门力量。“以人居为纲,将各领域、各层次工作拧成一股绳。”
  事实上,城乡人居环境涉及的科学问题极其广泛,生态问题可谓是其中最为严峻也最为迫切的问题。
  吴良镛建议,在城乡建设中,开展人居科学指导下的城乡空间整治和优化,将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一方面促进人居环境相对集中,另一方面重整、修复自然环境,创造佳美的“山川形胜”,使得生产空间、生活空间中有更多的绿色廊道相间,既保障生态安全,又为人居提供休闲游憩的公共空间。
  他还特别提到:“及早保护城市之间宝贵的绿色地带,避免城镇化无序发展带来的国土破碎,以更高的远见与更大的魄力形成全国性的绿色战略体系,实现中国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绘制美丽中国的精彩画卷。”
  这位年近百岁的老人,热切盼望着新时代孕育的新的创举。“科学的发展要专注于时代的大潮,不失时机地在理论与实践上创新、推进,更上新的台阶。”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 金佛山
 又亮又热 发表于: 2014-9-18 09:31:00|只看该作者

吴良镛:挑学生了解的讲 学生:大多数都在听

  记者吴雪峰 实习生:莫 秀娴 从9月16日晚至今,“九旬院士站着作报告、90后学生趴着睡觉”一事持续发酵(南都网眼昨日曾作报道)。对此,现场学生称,对站着作报告的92岁院士吴良镛“发自肺腑的敬佩”,但声音小、语速慢等导致后排少数学生睡觉。吴良镛未正面回应,仅透露报告题目是自己定的,且尽量选择了学生能了解的讲。曾任其科学秘书的清大教授武廷海,则对部分学生睡觉表示理解。

睡觉学生在网上遭批评
  9月16日,在人民大会堂2014年首都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上,92岁高龄的国家科技最高奖获得者吴良镛院士拄着拐杖,在工作人员搀扶下,一步一步缓缓走上了报告台。中青在线的报道称,台下坐着的是首都多所高校近6000名新入学研究生。吴老站着用35分钟讲完了以《志存高远 身体力行》为题的报告,“但放眼台下,大批后排的学生一片片‘倒’下”。这很快在网上引发密集批评。
  昨日,南都记者联系上多位当时在场学生。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李同学回忆,两个半小时内有三位院士作报告,吴院士是第一个上台的。35分钟的报告,掌声响彻人民大会堂,“大家发自肺腑的敬佩他。”
  “我今天在这里不讲大道理。”吴院士在报告开头说,“我只想将一些通过亲身经历所得到的体会跟同学们讨论。”李同学称,吴老主要根据其自身成长经历,讲了为学和做人的道理,包括立志、选择、坚持、榜样、顿悟。“为吴老鼓掌不仅是为他的发言内容,更是为92岁高龄上台发言的精神。”李同学如是评价。
  但有不愿具名的崔姓学生告诉南都记者,当时吴院士讲话声音小、语速慢。这也得到其他多位在场学生的认同。崔同学还指出,“讲自身经历那段绝对没人睡觉,整体效果很好,掌声不断。”
  崔同学透露,听演讲是学校组织的,“也有被逼去的,研究生听讲座要记学分,至少十次,听完还要签字。”也有在场学生微博透露,辅导员让同学来凑人数,故“听话地过来参加”。
  李同学告诉南都记者,当天同学们吃完饭没有午休,下午1点赶往人民大会堂,下午3点演讲时,大多数同学都在认真听。“离得远,几万人的大会堂有几个睡觉的不正常吗?”

前秘书:理解有学生睡觉
  昨日,吴良镛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他很乐意为研究生作这个报告。他以研究生阶段应注意哪些问题为出发点,自定了报告题目,随后撰写提纲,让博士生帮忙成文,最后亲自改写。吴院士说,不敢说所有听众(听得)怎么样,但大体上自己在演讲中是这么想的,在学术人生、做事为学上也是这么做的。
  他自称站着作完35分钟演讲报告后,身体未有不适,“站着讲可以精神一点。”吴良镛还告诉媒体,“我还比较注意,因为我经历的年代和当前不一样,所以尽量选择当前学生能了解的(内容)。”
  曾任吴良镛院士科学秘书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武廷海,昨日在电话中告诉南都记者,吴院士是出于爱护学生的本意,抽出时间参加开学活动的。对于学生睡觉一事,武廷海表示理解。他说,偌大的人民大会堂,后排学生睡觉,是因为讲得不好还是学生累了抑或其他原因,不得而知。“但即便学生困了睡觉又怎么了,宽容一点嘛,不要一味指责”。武廷海教授说,他也在清华做老师,学生愿意睡觉就睡。
  “不就是睡了点觉吗,何必把这跟90后的社会担当扯在一起?”武廷海还表示,睡觉是学生自己的事,演讲是吴院士的事,“不要为了吸引眼球莫名其妙把很多事情扯到一起。”
3# 峨眉山
 孟良 发表于: 2012-2-15 08:39:32|只看该作者

主要成就

一:科研成就
  在建筑教育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多次获得国内外嘉奖,1996年被授予国际建协教育/评论奖。此外他主持参与多项重大工程项目,如北京图书馆新馆设计、天安门广场扩建规划设计、广西桂林中心区规划、中央美术学院校园规划设计、孔子研究院规划设计等。其中他主持的北京市菊儿胡同危旧房改建试点工程获1992年度的亚洲建筑师协会金质奖和世界人居奖。

  1. 建筑领域
  吴良镛长期从事建筑与城乡规划基础理论、工程实践和学科发展研究,针对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建设规模大、速度快、涉及面广等特点,创立了人居环境科学及其理论框架。该理论以有序空间和宜居环境为目标,提出了以人为核心的人居环境建设原则、层次和系统,发展了区域协调论、有机更新论、地域建筑论等创新理论;以整体论的融贯综合思想,提出了面向复杂问题、建立科学共同体、形成共同纲领的技术路线,突破了原有专业分割和局限,建立了一套以人居环境建设为核心的空间规划设计方法和实践模式。该理论发展了整合人居环境核心学科──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的科学方法,受到国际建筑界的普遍认可,在1999年国际建筑师协会通过的《北京宪章》中得到充分体现。作为对宪章的诠释,同时发表了《世纪之交的凝思:建筑学的未来》。
  主持参与北京图书馆新馆设计、天安门广场扩建规划设计、广西桂林中心区规划、中央美术学院校园规划设计、孔子研究院规划设计等多项重大工程项目。
  主持参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江苏省南通市城市历史与发展研究、天津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山东省临沂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江苏省徐州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江苏省常武地区空间发展规划、江苏省无锡县县域规划、江苏省无锡市空间发展规划、江苏省苏州市及苏州地区空间发展规划、江苏省张家港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等多项重大城市发展战略、城市规划研究项目。
  主持参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博物馆、江苏省南京市金陵红楼梦博物馆、江苏省南通博物馆、山东省济南市城市设计、北京白塔寺地区旧城改造规划设计、曲阜孔子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及美院附中校园规划、中国历史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前期方案、北京市菊儿胡同危旧房改建新四合院工程、海南省三亚市中心区城市设计、广西省桂林市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北京天安门广场扩建规划设计、北京长安街规划设计、北京汇通祠修复工程、北京图书馆建筑方案设计(为中选方案的五位建筑师之一)等多项城市设计、建筑设计项目。
  主持参与中长期规划(科技部研究课题)、中国城市化与文化发展(子课题: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文化研究,中国工程院科研项目)、京津冀北(大北京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建设部重点项目)、中国住宅2000研究、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人居环境:基本理论与典型案例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项目)、滇西北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东北亚地区城市化发展新途径研究、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环境的保护与发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重点项目,与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合作)、亚洲城市研究网(加拿大国际开发署项目;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人居研究中心合作)等多项重大科研课题。

  2. 人居环境
  作为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创始人,吴良镛运用人居环境科学理论,成功开展了从区域、城市到建筑、园林等多尺度多类型的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在京津冀、长三角、滇西北等地取得一系列前瞻性、示范性的规划建设成果;主持开展京津冀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对2004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天津总体规划修编等起到重要作用,在实践中取得的创新方法,被纳入《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有力推进了城乡建设的科学发展;主持完成北京菊儿胡同四合院工程,推动了从“大拆大建”到“有机更新”的政策转变,为达成从“个体保护”到“整体保护”的社会共识,做出了重大贡献;主持设计曲阜孔子研究院等建筑,创造出一批传统文化内涵和现代艺术整体性相统一的建筑。
  针对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建设规模大、速度快、涉及面广等特点,吴良镛创立人居环境科学,建立了一套以人居环境建设为核心的空间规划设计方法和实践模式,受到国际建筑界的普遍认可。成功运用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开展区域城乡、建筑、园林等多尺度、多类型的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主持参与北京图书馆新馆设计、天安门广场扩建规划设计、中央美术学院校园规划设计、孔子研究院规划设计等多个重大工程项目。

  3. 科研成果
  1990年,国家教委授予吴良镛北京奥林匹克建设规划研究科学进步一等奖,国家教委授予其著作《广义建筑学》科学进步一等奖。
  1992年,北京市菊儿胡同危旧房改建试点工程获度的亚洲建筑师协会金质奖,在联合国总部获世界人居奖(英国住房和社会住宅基金会)。
  2010年,2010年度陈嘉庚技术科学奖。
  2012年2月14日,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二:学术论著
  出版著作16部,此外还参与编纂书籍多套,发表学术文章200多篇。
  1. 中国院士书系《建筑·城市·人居环境》,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2. 《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 国际建协《北京宪章──建筑学的未来》(五种文字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4. 《吴良镛画记》北京:读书·生活·新知三联出版社,2002
  5. 《学术文化随笔》北京:青年出版社,2002
  6.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7. 《世纪之交的凝思:建筑学的未来》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8. 《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环境的保护与发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9. 《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英文),温哥华: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99
  10. 《迎接新世纪的来临》(吴良镛城市研究论文),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11. 《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12. 《我国建设事业的今天和明天》(与周干峙、林志群合作),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4
  13. 《广义建筑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1990;台北:地景出版社(繁体),1992
  14. 《城市规划设计论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1987
  15. 《中国古代城市史纲》(英文),卡塞尔:西德卡塞尔大学,1985
  16. 《城乡规划》(全国通用教材,清华大学与同济、南工、重建工四校合作),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61

三:人才培养
  1. 教育事业
  1946年,抗战胜利后,吴良镛协助梁思成先生在清华大学创办建筑工程学系。建系之初,梁思成在美讲学,只有林徽因教授与吴良镛二人执教。1948年夏,经梁思成推荐,吴良镛赴美,在著名建筑师E·沙里宁主办的匡溪艺术学院进修。1950年,获得该学院硕士学位后,经梁思成邀请,回国重新执教清华大学。
  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进行调整,原北京大学工学院建筑工程系并入清华大学,建筑系规模迅速扩大。良镛担任建筑系副主任期间,负责主持日常教学行政管理工作。并注意从国情和本专业教学特点出发,制定了建筑系的全新教学计划。
  50年代初,他是指导建筑学专业第一批研究生的导师。1981年,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博士生导师;1984年,为中国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培养出第一位博士学位获得者。
  80年代初期,研究现代西方建筑教育的成就与不足,总结了中国建筑教学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关于“建立多层次的教育结构,广泛培养多种建筑人才”、“教育机构、研究机构与生产实践结合”、“注意职业教育的地区性”、“重视建筑师的社会培养与社会联系”、“教学上将建筑设计扩展为人类居处环境的创造与设计”等建议,既是对建筑教育特点的概括,也是对建筑事业发展战略的倡议。在他的推动下,1988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改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培养出一批批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园林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2. 水彩画家
  吴良镛自小就喜欢绘画。特别是进入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就读时,徐悲鸿、傅抱石、吴作人等著名绘画大师都在该校的艺术系执教。吴良镛深受其艺术熏陶。毕业后,徒步行走于重庆、贵州、云南一带,边走边画,曾有很多优秀的画作问世。举办过7次个人画展。

三:荣誉表彰
  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5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1996年,国际建筑师协会授予国际建协教育/评论奖。
  1999年,法国政府授予法国文化艺术骑士勋章。
  2000年,国家建设部授予首届“梁思成建筑奖”。
  2001年,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环境的保护与发展研究获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2年,荷兰克劳斯亲王基金会授予2002年度克劳斯亲王奖。
  2003年,著作《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获第11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中央美术学院及附属中学新校园规划设计获教育部优秀建筑设计奖。
  2004年,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2年5月,入选南京大学“2012南京大学杰出校友”。并颁发南京大学“校友杰出贡献奖”。
  此外还获得有国务院、国家教育部、科技部、北京市政府等颁发的全国先进工作者、特殊贡献奖、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等奖项。
  科学技术部2016年1月4日在北京举行小行星命名仪式,吴良镛获此殊荣。
  2018年11月,入选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对象。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吴良镛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

四:人物评价
  吴良镛导师沙里宁:一方面要追求现代性,一方面不能忘记中国的根基,要在中与西、古与今结合方面找出自己的道路。
  美国建筑师协会称:新中国建筑与城市规划的先行者和杰出的建筑教育家。
  中国科学院:凡是见过吴良镛的人,都会从他身上品读出老一辈科学家爱国、无私、勤奋的独特气质。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左川:他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放在工作上,许多城市管理者经常给吴老打电话,征求他对城市规划的意见。有的甚至直接找上门来。他总是不厌其烦、亲自接待。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 四姑娘山
 孟良 发表于: 2012-2-15 08:39:11|只看该作者

人物经历

  1922年5月,出生于南京。
  1944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
  1946年,协助梁思成创建清华大学建筑系。
  1948年9月,入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系,师从沙里宁读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50年,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系获硕士毕业,同年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
  1978年,任清华大学建筑系系主任。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
  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新建 BMP 图像.jpg  保存到相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0 05:17,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14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