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48|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书讯《考古四记》讲述“上班等于上坟”背后的故事

 [复制链接]
《考古四记:田野中的历史人生》  郑嘉励  四川人民出版社
  因为一句自我调侃,“我是一名考古工作者,上班等于上坟”,考古工作者郑嘉励一不留神成了“网红”。3月10日晚,他携新书《考古四记》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做《考古与公众》座谈,同步参与网络直播的观众多达十几万人。
  郑嘉励是一个常年生活在一线的考古工作者,同时常年在报刊上发表文字,书写田野、读书、考古、历史、个人情感、生活体验等方面的内容,已结集出版《考古的另一面》《考古四记》等书。前者旁逸斜出,抒发考古过程中对古人留下的遗迹、遗物的感想,颇有闲情逸致。新作《考古四记》,回到考古本体,分为《寻墓记》《行路记》《品物记》《怀人记》,全面还原了一座墓葬从发现到发掘的过程,有情有味。
  《考古四记》聚焦南宋四个不同类型的墓葬,其一是南宋皇陵,其二是南宋宗室之墓赵伯澐墓,其三是代表士大夫阶层的吕祖谦墓,其四是徐渭礼墓。将这四个墓葬梳理下来,便能看到一个王朝的影像及南宋人对死亡的理性态度。
  考古工作的艰辛自不必多说,郑嘉励说,一个考古领队,不仅仅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他还要是野行者、探险家、包工头甚至调解员,扮演多种角色,考古征地、雇用民工、与房东打交道等等都需要花费相当的精力和技巧。但是考古过程中与人的相处也让他有了很多额外的收获,比如某次考古在房东家住了一年,房东养蜂──一年下来自己也对养蜂过程了然于心了。在《考古四记》的《怀人记》中就记录了这样难忘的人和事。
  对于考古,郑嘉励坦承自己也有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年轻时只会把文物当作科学考察的对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渐渐关注到文物背后的情感、文物背后活生生的人。尤其随着近些年大众对考古、文物的兴趣增加,在向公众普及考古知识方面,郑嘉励愈发感受到,仅仅传播考古的知识还不够,还需要以情感打动人,并予人以趣味的共鸣、思想的启迪,领略到硬知识背后的人情世味,才能形成更加有效的传播,建立起“公众考古”的有效联结。在未来的写作中,郑嘉励表示也将更注重这方面的思考与尝试,在人与文物间建立起趣味的、情感的、思想的连接。
  关于大家都很关心的“盗墓”话题,郑嘉励明确表示,首先盗墓是犯罪,也是触犯人伦底线的行为,盗墓对文物的损坏是不可估量的。至于一些时下走红的盗墓题材的小说、影视作品,那些只是作家为吸引读者的想象,跟真实的考古、古墓毫无关联,做为类型小说价值也有限。

《考古四记》内容简介
  考古专家郑嘉励曾因一句“我是一名考古工作者,上班也就等于上坟”而引爆微信朋友圈,也因此被人亲切地称为“考古界网红”。本书展现了他多年的求索与漫游之旅,还原第一线的墓葬发掘场景,力图让读者全面地领略考古工作的魅力和趣味。
  著名艺术史学者缪哲先生作序并推荐。
  全方位地深入展现考古工作者的研究:用双脚丈量世界,与历史对话;让被岁月埋藏在大地之下的秘密重见天日;将古人逝去的生命再次化为生动的故事;使世人走近历史,体验过往,从而认识自己。
  既具有游记散文的感性气息,也具有田野调查笔记的理性气质。
  “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只能依靠历史文献和文物遗迹。我是个考古工作者,依然认为认识历史的捷径是读书,文物遗迹固然重要,终究只是片段,欲拼凑起完整的历史图景,不能不读书。考古工作最大的好处,在于跑的地方多,而且可以扎根下来,深入当地的生活。到什么地方读什么书,是我的一贯做法。”
  《考古四记:田野中的历史人生》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寻墓记》,主要记述了对古墓葬的研究发现,还原了第一线的墓葬发掘场景,可使读者切实感受到考古工作艰辛之中的乐趣。第二部分《行路记》,以考古工作为线索,展现了多地的特色风物和世事变迁,既有游记散文的感性气息,也具有田野调查笔记的理性气质。第三部分《品物记》,探析古迹,展现器物之美,以及古人造物的匠心独运。第四部分《怀人记》,以淡笔写浓情,追忆了那些无法忘却的人,如“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的恩师、兢兢业业的同事、考古现场的考古技工等,透出对人间温情与善意的珍惜。这些看似主题各异的作品,兼具学术韵味与田野气息,将一位考古工作者多年的心路历程和发现之旅,清晰而完整地予以呈现。

⊙ 作者简介
  郑嘉励,1972年出生于浙江省玉环县。1991至1995年,就读于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1995年7月,进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至今,从事浙江地区宋元考古、瓷窑址考古的调查、发掘与研究,2010年被聘为研究馆员。主要著作有《浙江宋墓》(科学出版社2009年)、《武义南宋徐谓礼文书》(中华书局2012年)、《丽水宋元墓志集录》(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年)等。业余从事杂文写作,结集出版有《考古的另一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既为个人抒情遣怀,也为考古工作者与大众之间情感、趣味和思想的连接。

媒体评论
  《考古四记:田野中的历史人生》吸引人的地方,原不在题材之显赫,而在叙事之得宜、文字的有致与文间所弥漫的人情世味。孟子说,“矢人惟恐不伤人,函人惟恐伤人”。人之所业,多影响性格;现代考古工作的工程化特点,往往泯灭人对世味的感受。嘉励兄为辅助发掘,颇留意发掘地方的掌故,对方志与乡邦文献,又尤所用心。──缪哲(艺术史学者)
  他的本职工作是考古,但一起聊天的时候,往往都是听他谈“文学”,甚至是很专业的“咬文嚼字”,而通常很有道理,教人不能不服。──扬之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
  每一个考古学家都是某种程度的福尔摩斯,经由推理把器物编织成事件,把事件编织成行为的类型,然后将其与特定的社会群体联系起来。历史的面目早已模糊不清,而历史的信息却隐约可循。──晓林子悦(书评人)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红叶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红叶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港媒:广东长辈惊讶发现要与小辈说普通话了 新浪好书榜文学类2018年2月好书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6 06:21,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