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8106|回复: 50
#
跳转到指定楼层
 niko 发表于: 2012-12-13 13:25:21|只看该作者|只看大图|正序浏览回帖奖励|阅读模式

[灾害·事故四川5个村“村村响”接入地震预警,可自动报警

 [复制链接]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简称减灾所)(外文名称:Institute of Care-Life,简称ICL)成立于5·12大地震后,由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四川省人大代表王暾博士(双博士学位)创建,并牵头成立由四川省政府授牌的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简称“重点实验室”)。减灾所和重点实验室致力于地震预警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及应用。
  重点实验室是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授牌,由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牵头成立的,是西南地区首个省级地震预警重点实验室。
  减灾所在中央、国务院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中组部、科技部、工信部、中宣部、中国侨联和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不断探索创新,已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世界领先的地震预警成果,使得我国成为继墨西哥、日本之后世界第三个具有地震预警能力的国家。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niko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niko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niko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niko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niko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niko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资料 艺考生如何学政治
50#
 篮铯锝情调 发表于: 2019-10-18 16:23:00|只看该作者

四川5个村“村村响”接入地震预警,可自动报警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四川5个村“村村响”接入地震预警,可自动报警

  (记者:李一凡)我国首批接入地震预警功能的“村村响”,10月17日在四川启用,这意味着当地村民,能通过“村村响”接收地震预警。今日(10月18日)下午,新京报记者从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获知,首批接入“村村响”的地区,包括宜宾长宁、眉山市丹棱县等地,接入该系统后,“村村响”可自动警报,提醒民众避灾。

广播操作台。图片源自: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

  四川宜宾长宁县、眉山市丹棱县等地5个村广播大喇叭“村村响”,已接入地震预警功能。这些广播大喇叭,也成为了中国首批接入地震预警功能的“村村响”。
  今日上午,新京报记者从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获知,“村村响”地震预警,能在村民即将被大地震波及前,利用电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让“村村响”自动发出预警,提醒民众避险、逃生、安定人心,安全、有效避险。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此举被认为是,继今年6月大陆地震预警网成功预警宜宾长宁6级地震,取得重大社会效益后,在四川省广电局支持下,各地防震减灾部门、相关技术研发机构,推动打通地震预警“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新举措。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方面表示,自5·12大地震以来,减灾所与合作伙伴研发的“四川智造”地震预警技术,使我国成为继日本、墨西哥之后第三个具有地震预警能力的国家,而且我国地震预警技术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校对:何燕

082310sqroaclr0e0rubne.jpg
49#
 吖吖 发表于: 2019-10-16 18:37:59|只看该作者

电视地震预警服务延伸至四川所有市州

源自:新华网
原文标题:电视地震预警服务延伸至四川所有市州

  新华社成都10月16日电(记者:杨华、刘海)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和四川省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16日联合对外宣布,继去年5月在四川德阳、宜宾开通电视地震预警服务以来,经过一年多努力,目前已经实现地震预警服务延伸至四川所有21个市州,覆盖四川76%的县份。
  2008年5·12大地震后,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致力研发地震预警技术。目前,该研究所和相关单位联合建设的大陆地震预警网已覆盖我国地震区90%人口,面积达到220万平方公里,公开预警包括芦山、鲁甸、九寨沟等50余次破坏性地震,并通过广播、电视、手机、专用接收终端等方式服务学校、乡镇、企业等。
  电视地震预警是指地震发生后,在地震波到达电视所在地之前,电视以弹窗的形式发出预警,显示地震波到达的倒计时时间和预估强度,提醒观众做好紧急避险措施。作为地震预警服务提供预警信息的传递链路,广电网络电视的覆盖面广、延迟短,是灾害预警信息传递的理想渠道。
  四川广电网络智慧业务部副总经理邹刚介绍,电视地震预警自2012年在汶川、北川、茂县开展试点以来,在多次破坏性地震中取得了重要社会效益和减灾效益。
  据介绍,今年四川长宁6.0级地震被成功预警后,四川各级政府更加重视和支持地震预警,授权开通电视、手机地震预警,使电视地震预警得以延伸至四川省21个市州。
  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表示,电视地震预警是政府与技术研发单位、企业在灾害预警领域通力合作、协助创新的结果,希望能和更多的伙伴合作,全面解决我国地震预警“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48#
 摩天方 发表于: 2019-6-23 00:22:50|只看该作者

四川宜宾发生5.4级地震 当地居民震前5秒收到预警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四川宜宾再遇5.4级地震 当地#宜宾居民震前5秒收到预警#

  [四川宜宾再遇5.4级地震 当地#宜宾居民震前5秒收到预警#]6月22日,四川#宜宾地震#,地震预警系统成功预警此次地震,给宜宾市提前5秒预警。地震发生时,大陆地震预警网同步向政府和应急部门、学校、电视、手机等不特定公众同步发出地震预警信息。
  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
47#
 张各国 发表于: 2019-6-22 05:06:13|只看该作者

地震预警为中国减灾争分夺秒 科学高效获外国点赞

源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原文标题:完胜地震波速度 抢出黄金逃生时间

  地震预警为中国减灾争分夺秒
地震预警示意图。中国地震局官网
地震预警APP科普界面。
地震预警APP关于预警策略说明。
地震预警信息在抗震减灾中的应用。百 度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四川省宜宾市近日遭遇的震灾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灾情就是命令,各方力量立刻行动起来,投身抗震救灾。截至6月19日16时,灾区供电和通讯基本恢复,搜救工作仍在紧张进行。
  连日来,人们在密切关注抗震救灾进展的同时,也注意到在本次震灾中声名远播的地震预警技术。通过媒体中广泛传播的相关图片和音视频,很多人第一次直观感受到这一技术在抗震减灾中的重大价值。
  近年来,特别是2008年5·12大地震以来,中国有关方面着力打造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地震预警系统,尽最大可能为震灾地区民众争取宝贵的逃生时间,打开生命“绿色”通道。

预警减灾大显身手
  “这个预警真的特别准,倒数结束后,就立刻感到摇晃。”
  “厉害了!关键时候,这个真的能救命!”
  “大半夜突然响起倒计时,还以为是楼下的小龙虾店在喊排队客人的号码呢。”
  亲历6月17日晚地震预警和震灾的网民,在社交媒体上纷纷留言,写下自己当时对地震预警信息的见闻和感受。彼时,正在播出节目的电视突然屏幕上弹出地震预警信息,社区的高音喇叭突然响起,开始对地震波到达本地的倒计时读秒。一些下载了地震预警APP的网民,从手机等各类终端同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大家根据经验和预报的所在区域受影响程度,迅速做出应急反应:有的拔腿就跑,飞奔向空旷地带;有的躲到墙体支撑相对牢固的空间躲避;有的并没有躲避,而是从容地拿起手机拍摄或者录下让其颇感新鲜的地震预警信息,在社交媒体上的朋友分享。
  通过媒体上发布的地震预警信息,很多人知道了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这是预警信息的发布机构之一,该所联合相关部门建设的大陆地震预警网成功预警本次地震,并通过高音广播、电视、手机、专用终端等向一些地方发出地震警报。
  距震中50多公里的宜宾市,预警时间10秒,预估烈度5.2度;距震中80公里的泸州市,预警时间18秒,预估烈度4.6度;距震中110公里的自贡市,预警时间27秒,预估烈度4.1度;距震中120多公里的毕节市,预警时间31秒,预估烈度4.0度。
  过去10多年间,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相关部门联合打造地震预警网。目前,该网已延伸至全国,覆盖220万平方公里和90%的震区人口,成为全球面积最大的地震预警网络,并多次接受实战检验,成功预警四川雅安芦山7级地震、四川九寨沟7级地震、云南鲁甸6.5级地震等50多次破坏性地震。

科学高效赢得外国点赞
  此次宜宾震灾和中国开发的地震预警技术引起了外国媒体的高度关注。法新社在6月18日的报道中指出,在地震来袭前1分钟,成都的早期预警系统便已启动,称赞中国是继墨西哥、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了地震预警的国家。对地震预警的价值,该报道援引了中国媒体广泛使用的一个说法:如果能在地震发生前3秒发出预警,伤亡人数可减少14%。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较早就关注到中国地震预警能力建设。在今年初的一篇题为《中国将建世界最大的地震预警系统》的文章中,该通讯社援引中国一家电视台的报道表示,中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计划在2022年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也是最先进之一的地震预警系统,它会让其它国家艳羡不已。项目参与者称,现在专家正在全国各地安装1.5万个传感器,它们将被连入统一网络。在出现地震情况后,传感器会立即向控制中心发送电脉冲,此后威胁警报将被发送到生活在潜在受威胁地区的人们的智能手机上。中国专家称,这样的预警系统可以在地震发生后数秒内发出危险警报,在地震波达到地面前的数秒钟发出,好让人们逃出所在的房屋。
  日本是世界上抗震减灾能力最强的国家之一,此次宜宾地震和中国地震预警能力的表现让很多日本网友赞叹不已。“地震发生后,我立刻联系一位来自四川的朋友,关心他的父母情况。他说,他们看起来有些紧张,但没关系。地震发生前,他们所在的城市响起了警报,能让他们采取避难措施。”一名日本网友这样写道。
  “听说四川省的地震警报在一些地方地震波到达前1分钟就响起来了,好厉害啊!这样就可以紧急应对,也为关闭火源、减少次生灾害等赢得了时间。”另一名日本网友感叹道。

抗震减灾任重道远
  通过各类媒体的广泛传播,中国地震预警能力在此次宜宾地震中的出色表现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但是,做好抗震减灾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从地震预警角度,一方面,要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提高预警效果;另一方面,扩大地震预警系统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提升预警水平。
  地震预警就是与地震波赛跑,尽可能抢在地震波没有到达之前,向即将受灾地区发出警报,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赢得宝贵的数秒、10多秒或者几十秒时间。充分利用好这转瞬即逝的时间,高效采取科学防灾减灾手段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此次宜宾地震表明,打通预警“最后一公里”依然需要付诸艰苦努力。由于平时宣传不到位等因素,面对各类媒体突然播报的地震预警信息,一些民众对其识别度不高,在恍惚和犹豫间,错失宝贵的防灾减灾良机。虽然有的民众能够第一时间识别预警信息,但是由于平时缺乏相关应急演练经验而手忙脚乱,不能及时做出科学应对。因此,要大力加强对地震预警相关知识和信息的普及工作,组织开展基于预警信息的抗震减灾演练。
  畅通预警信息渠道是“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地震预警信息具有极其敏感性和复杂性,其发布要严格遵守法律,获得授权。目前,经过前期的努力,在一些地震多发区,地震预警信息已经获得了在当地电视、广播等媒体发布的授权许可,但是要扩大其覆盖范围,还要在授权许可方面继续努力。
  在实践中,地震预警系统已经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如何综合衡量相关因素,适时进一步扩大其覆盖范围,为更多地区和民众提供地震预警服务是接下来应该考虑的问题。对此,有关方面已经做出了规划。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王海涛表示,在未来5年里,国家将投资18.7亿元,用于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台网的建设,将把我国各类预警台站数量从目前约5000个大幅提升至1.5万个。
  做好抗震减灾工作必须切实提高工程质量,严格落实建筑抗震等级要求。地震预警原理决定了震中也就是破坏力最大的区域是预警盲区,其抗震减灾在很大程度上只能依靠建筑本身的质量。在能够获得地震预警信息的受灾区域,民众采取的各种避险等抗震减灾措施,其效果也在很大程度上以建筑质量等为依托。因此,落实建筑抗震等级,确保建筑质量是抗震减灾的根本之道。

地震预警原理(链接
  地震无法预报,但是可以预警。两者的区别在于:“地震预报”是对尚未发生、但有可能发生的地震事件事先发出通告;而“地震预警”是指大地震已经发生,抢在严重灾害尚未形成之前发出警告并采取措施的行动,也称作“震时预警”。
  地震预警的关键是,利用地震波的前几秒的数据准确估计震级、震中位置以及快速估计地震对预警目标的影响等。预警系统的原理就是与地震波打时间差,监测站需要搜集分析震前3-5秒的数据,因此有20公里左右的盲区。但是在距离震源50公里内的地区,会在地震前10秒收到预警信息;90-100公里内的地区,能提前20多秒收到预警信息。
  地震波分为纵波与横波。纵波传播速度9100米/秒,破坏力较小;横波传播速度3700米/秒,破坏力较大。地震预警就是布设相对密集的地震观测台网,在地震发生时,利用地震波与无线电波或计算机网络传播的速度差,在破坏性地震波(地震横波)到达之前给预警目标发出警告。地震预警更像是一场和地震波的“赛跑”,但对于绝大多数地震,地震预警能够提供的有效预警时间不超过30秒。
  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
46#
 灰头 发表于: 2019-6-19 15:22:06|只看该作者

“大喇叭”企业地震预警爆红 合法性和有效性存疑

源自:第一财经
原文标题:“大喇叭”企业地震预警爆红,合法性和有效性存疑

  地震预警能力提升是好事,然而倘若预警中出现了错乱,怎么办?
  “61、59、57……”成都市高新区的深夜,多个社区突然响起高亢的倒数计时声。“地震!要地震了!”不少市民意识到了这是预警,连忙撤离到小区的空旷地带。
  这是6月17日。当天22时55分,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强震瞬息之间,在距宜宾200多公里的成都市,100多个社区同时响起了地震预警的倒计时和警报声,实况视频在网络上广泛流转,有关该系统的信息也刷屏朋友圈──这套来自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下称“成都高新减灾所”)的地震预警系统,在创立10年后彻底 火了起来。
  在此之前,成都高新减灾所已成功预警芦山7级地震、鲁甸6.5级地震、九寨沟7级地震等52次破坏性地震,显示了中国地震预警能力的提升。
  然而,这款地震预警系统爆红背后,却带来一个严肃的问题,就是其合法性和有效性。
  四川地震局监测预报处处长杜斌向第一财经表示,地震预警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更涉及复杂的系统工程。

中国预警能力提升
  成都高新减灾所成立于2008年5·12大地震之后,由海归人才王暾创立。5·12大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给四川、甘肃、陕西等省份造成巨大伤亡损失,人们期盼建立类似日本的地震预警系统。因此,当时还在奥地利进行理论物理博士后工作的王暾决定回国创业,潜心研发地震预警系统。
  地震预警的原理并不复杂,就是利用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快,以及电磁波远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的原理来实现。在地震发生后,预警中心通过震中附近的地震仪捕捉到纵波,利用地震波信息快速计算出地震参数(时间、地点、震级大小)、影响程度和预警时间;并抢在具有更大破坏性的横波到达之前,对可能遭受破坏和影响的地区发出地震警报。
  成都高新减灾所在王暾带领下自主研发出“ICL地震预警技术系统”,2012年9月该系统通过了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2014年起,该地震预警系统已开始应用在学校、社区场镇等人员密集场所和高铁、化工、地铁、燃气等重大工程上,使得我国成为继墨西哥、日本后第三个具有地震预警能力的国家。
  根据成都高新减灾所材料,目前成都高新减灾所与地震部门合作建设的大陆地震预警网覆盖面积达220万平方公里,覆盖我国地震区人口90%。2018年5月以来,通过各地政府的依法授权,电视地震预警已从3个县延伸到德阳市、宜宾市等十多个市州。
  这一系统此前已经发挥作用。比如,2017年九寨沟地震,在地震波抵达甘肃陇南前19秒、抵达阿坝州前48秒、抵达广元前48秒、抵达绵阳前49秒、抵达成都前71秒对外发布预警信息,预警信息以广播预警、电视弹窗、手机APP报警、专用接收终端预警、微博发布等形式发出。
  此次长宁地震,这套地震预警系统覆盖范围更广,尤其是在成都100多个社区通过大喇叭发布预警。系统向宜宾、成都的民众的电视、手机、专用地震预警终端等发出预警提示。给宜宾市提前10秒预警,提前61秒向成都预警。
  具体而言,大陆地震预警网为距震中51千米的宜宾市,预警时间10秒,预估烈度5.2度;距震中80千米的泸州市,预警时间18秒,预估烈度4.6度;距震中111千米的自贡市,预警时间27秒,预估烈度4.1度;距震中124千米的毕节市,预警时间31秒,预估烈度4.0度。
  虽然是民营企业,但是成都高新减灾所的发展与当地政府的扶持密切相关。作为成都高新区引进的海归人才,王暾团队获得了来自成都高新区的项目启动资金和后续系列人才扶持资金。成都高新区还大力支持王暾积极推广相关地震预警技术成果在辖区学校、工厂、办公楼、软件园等人口密集地区示范应用。
  2018年5月,成都高新区在成都市率先与成都高新减灾所合作,在60个社区全面启用地震预警“大喇叭”,占成都高新区社区总数的80%。这带动成都高新减灾所终端在其他区域的投放,使得成都安装社区总数超过100个社区。
  除了成都高新减灾所之外,全国其他地区也在进行预警系统的研发,而且国家项目也在积极推进。国家项目比成都已投用的系统功能更多:不仅包括了地震预警,还有地震烈度速报、灾情评估等,而后者应用更为重要。
  国家发改委2018年6月正式批复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共投资近19亿元,其中四川投资近1.6亿元,相当于全国的1/10,将建设1198个地震台站;四川省又投资6605万元,再建221个地震台站,总共投资2.3亿元。
  杜斌对第一财经记者介绍,2019年是台站建设大发展期,今年年底将初步实现秒级预警、1~2分钟提供地震速报、2~5分钟提供烈度速报图等功能。这次长宁地震就在几分钟内提供了地震烈度速报图,为政府启动应急响应和救灾决策提供参考。2019年,四川将在地震比较多、防灾救援水平比较高的个别市、州以及40多个单位试点,争取到2020年全部建成,形成预警能力。

地震预警是一把双刃剑
  成都高新减灾所提供的材料称,已有理论研究表明,预警时间为3秒,可使人员伤亡比减少14%;如果为10秒,人员伤亡比减少39%;如果预警时间为20秒,可使人员伤亡比减少63%。
  不过,这一结论在现实中存在一些问题。杜斌表示,地震预警不是万能的,也是一把双刃剑。首先,对于距离震中远的地区没什么用;其次,地震预警原理决定了必然有一个盲区,震中30~40公里是预警盲区,而破坏最大的地区就是在震中20公里范围,根本无法预警。
  因此,这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地震预警的有效性。此次长宁地震,在地震波抵达成都前61秒,100多个社区响起地震预警,但是当时成都的地震烈度只有2度,也就是说虽然震感强烈,但是对成都不具有破坏力。因此,这样的预警没有必要,还容易引发恐慌。
  杜斌表示,地震预警的原理美国早在100多年前就提出,主要源自重大工程和精密工程的地震紧急处置。根据地震预警的原理与“盲区”局限性,预警有两个前提,一是较大地震才有需要和可能(7级以上),二是高烈度区才需要预警(6度以上)。地震震级衡量的是地震的强弱,而地震烈度标记的是地震的破坏情况,是对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响的强弱程度。
  日本地震预警发布的阈值,对于公众预测烈度为5度以上,相当于我国的7度;对于高级用户比如高铁,预测烈度为3度以上和M3.5以上。目前已经出台地震预警管理规定的云南等省份,规定的是“6度以上”。
  事实上,对于企业发布地震预警信息,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预警的发布风险。日本气象厅曾经误发9.0级地震预警。地震预警系统向包括铁路和电力公司在内的54家高级用户发布地震预警,造成部分东京都内轨道交通线路紧急停止,东京都周边部分轨道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因为没有造成损失,气象厅预报部负责人鞠躬致歉以平息民怨。
  “但是我们国家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假如造成损失,比如有人跳楼了,谁来负责?”杜斌表示。地震预警需要有一个整体机制,私营企业误报一个预警信息,出现一个错误,怎么处理;引起恐慌,怎么应急处置?
  最根本的争议可能还在于预警信息由谁来发布。杜斌表示,“这个公司发个预警,那个公司发布一个预警,就会引起混乱,应该由政府部门发布,体现权威性。”他认为,应该倾向于省级发布、市县转发,因为地震是跨县域的,如果县级政府发布也会造成信息不一致。
  四川地震局地震监测中心副主任苏金蓉向第一财经表示,世界各地的所有地震预警都是由政府发布:最早启用地震预警的墨西哥是由墨西哥政府发布,日本由其气象厅发布,美国则由地质调查局发布,不会交由民间。地震预警技术上可以与企业交流,但是发布权支持全国标准统一。
  现在全国有将近10个省份制定了地震预警管理规定,明确地震预警信息由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通过地震预警系统向社会统一发布。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向社会发布地震预警信息。同时也规定应当向预估地震烈度大于6度的区域发布地震预警信息。这些规定明确了地震预警信息的发布单位和发布范围。
  除此之外,完备的预警系统还包括防震避震知识的普及、防灾救援能力的提升,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比如发布之后需要避免恐慌,避免因避灾不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出现信息错误如何处置等。
  杜斌表示,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上行不行,行政上行不行?公众怎么培训提高,地震来了公众怎么办?目前,中国地震局与中国铁路总公司(现已改制为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也正在合作。“还是要有序,需要规范。”他强调。
  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
45#
 蓝色的冰 发表于: 2019-6-19 08:06:08|只看该作者

四川地震预警:技术单位负责人愿将来预警别成新闻

源自:上观
原文标题:四川地震预警:技术单位负责人希望,将来地震预警不要成新闻

  “10、9、8、7、6、5、4、3、2、1”,女声广播倒数计时结束后,大喇叭警报声响彻成都夜空。
  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宜宾发生6.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成都主城区内不少社区和学校提前61秒收到地震预警。诸多成都居民在收到警报后对着窗外录下视频传至网络,成都高新区的广播警报引起广泛社会关注,“地震倒计时”话题一时登上微博热搜。
  除了广播预警,一些宜宾、乐山、成都等地的民众的电视、手机、专用地震预警终端等均发出预警提示。本次地震预警由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应急管理部门联合建设的大陆地震预警网完成。
  此次预警,大陆地震预警网给宜宾市提前10秒,乐山提前43秒,成都提前61秒。大陆地震预警网还通过包括四川公安、四川科技等近50个政务和媒体微博发布了地震预警提示。另外,系统还绘制了烈度速报图,供政府、应急部门应急救灾决策。
  “地震预警”是指在震中正发生地震但还没有对其周边目标区域造成破坏前,利用电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给目标区域提供几秒到几十秒的预警时间。
  6月18日上午9点20分,因成功预警本次地震而“走红”的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在新浪微博进行发布会直播,回应公众关切。四川省地震预警重点实验室主任、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博士表示,自汶川余震区发展的中国地震预警成果,已经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地震部门合作建设的大陆地震预警网已经延伸到全国31个省市,覆盖中国地震区人口90%。
  王暾介绍,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正在努力提高地震预警时间,“地震预警时间等于地震波传播时间减去响应时间。传播时间改不了,响应时间可以改,我们正在想办法改短。目前的响应时间是6.2秒,日本是9秒,我们希望在两三年内,这个时间可以达到3秒钟。实现响应时间3秒后,地震预警的盲区就消除了。”
  2018年7月,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进一步加强当前安全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完善预警手段,利用广播、电视、微博、微信、手机短信平台等渠道,及时发布、滚动播出预警信息和风险提示。
  “中国地震预警分为三个方面,传感器网络、预警中心和预警应用。”王暾认为,目前技术和预警中心均已具备,扩大地震预警应用是地震预警领域的重要一步。他呼吁,尽快开通全省和全国电视、手机地震预警,全面解决四川和全国地震预警应用“最后一公里”。“我们显然希望手机在出厂时就能内置地震预警,或者在一些大的APP内置地震预警。”
  “我希望将来地震预警不要成为新闻,收到了很正常嘛。这才是我们国家在地震预警领域的新常态,所有的老百姓和企业在地震灾害前都收到警报。”
  据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初步统计,四川省宜宾市、乐山市、成都市、凉山州、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雅安市、云南省昭通市等212所学校提前0秒-57秒收到预警,其中,成都市的180个学校提前收到预警。成都市101个社区提前57-68秒收到预警。宜宾市、乐山市、成都市等13个市州的共79个区县开通了广电和互联网电视地震预警的区域发出电视地震预警或预警提示。宜宾市珙县、南溪区、兴文县、屏山县医院(卫生院),乐山市人民医院等提前4-43秒收到预警。四川省境内的一些重大工程提前10-78秒收到预警。
  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
44#
 晨风 发表于: 2019-6-19 06:08:00|只看该作者

长宁地震,这个预警系统刷屏了

源自:经济日报
原文标题:长宁地震,这个预警系统刷屏了

  在四川宜宾长宁地震中,“地震预警系统”视频在网上刷屏。地震预警是怎么回事?到底能发挥多大作用?
  6月17日晚,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此后余震不断,造成多人伤亡,牵动国人的心。在时刻关注灾情的同时,社区大喇叭读秒、电视自动弹出倒计时……“地震预警系统”视频在网上刷了屏。
  地震预警系统让不少人感到新奇,而预警准确性更是让其迅速成为网络热点。地震能预报了?地震预警是怎么回事?能在抗震救灾中发挥多大作用?
  问题一、地震能够预报了吗?
  很多人都想知道,在地震发生之前,人们究竟能不能提前知道,从而及时转移人口,避免重大损失?很遗憾,答案是不能!
  尽管科学界做过无数次努力,但大自然变幻莫测,要摸清地球什么时候“发脾气”依旧是件极其困难的事。地震预报一直是世界性难题,目前,没有国家能够在地震发生前发布地震警示。
  问题二、刷屏的“地震预警”是什么?
  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以后,根据纵波和横波之间的时间差,与地震波“赛跑”,来赢得提前预警的时间。
  简单来说,地震中,破坏性大的横波“跑得慢”,强度小的纵波“跑得快”。利用这一点,可以让纵波为人们“通风报信”,趁横波这个“破坏王”没来之前,用电视广播告诉地震波及区的人们赶紧躲避。电视广播所用的电磁波也比横波跑得快,聪明的人类就是这么争分夺秒地从“死神”手里救出更多生命。
  问题三、提前10秒,能救多少人?
  有人说,地震都发生了,预警还能有多大作用?
  作用太大了!
  四川省地震预警重点实验室主任、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介绍,“如果在地震波到达时提前3秒收到预警,伤亡人数可降低14%;提前10秒,伤亡人数可降低39%”。
  此次长宁地震,预警系统提前10秒向宜宾市预警,提前31秒向距震中124千米的贵州省毕节市预警,提前61秒向四川成都市预警。
  问题四、地震预警系统还有哪儿能用?
  据了解,成都高新减灾所与应急管理部门联合建设的大陆地震预警网,覆盖面积已经有220万平方公里,覆盖我国地震区人口90%。截至今年5月28日,预警网的广播电视预警也延伸至四川省13个市州,覆盖79个区县,占四川省地震区区县的60%。
  另外,中国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已经全面实施,京津冀、川滇交界和福建地区地震预警示范网建成,台湾海峡6.2级地震、四川兴文5.7级地震预警服务,正是示范网初显身手的成效。
  目前,我们虽然做不到地震预报,但越来越完善的地震预警系统,还是为人们在灾难中求生提供了宝贵时间。
43#
 李雪 发表于: 2019-6-19 05:02:57|只看该作者

新京报:科学评估地震预警机制 为预报难题补缺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科学评估地震预警机制,为预报难题补缺

  ▲社论
  对地震预警系统的应用目前尚有不同意见,但地震无情,边应用边改进或许是更为务实的思路。
  于6月17日22时55分发生在四川宜宾市长宁县的地震,已造成多人死伤,部分房屋、道路、电力、通讯等设施受损,救援工作正在进行之中。我们祈祷救援工作能够更顺利、高效,将地震带来的伤害降到最低。
  地震发生后,无论是信息发布,还是救援力量的响应,都非常迅速。人们在关心灾区的救援进展时,一则“成都180所学校和110个社区,提前61秒收到预警”的消息也引发格外关注。尤其是这次预警倒计时数十秒的网传视频“画面”,似乎让人看到,在理想状况下,相当一部分人能够通过接收这种预警信号,在地震波到达前作更多准备。
  对此,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首席预报员、高级工程师孙士宏向新京报记者表示,他认为宜宾地震的预警系统可以做,但地震预警系统在内的一些项目推广都缺乏科学论证。
  但即便如此,在地震预报至今仍是世界公认难题的情况下,对于此次地震预警应用进行科学评估、对于地震预警机制投入研究,仍不失为一个有价值的可选项。
  首先,我们需要区别一下预报和预警。预报是指在地震发生前对地震作出预测,这在目前仍是个世界性难题。而预警是指地震实际已经发生,“根据纵波和横波之间的时间差,和地震波‘赛跑’,来赢取提前预警的时间”。最通俗的一种解释是,破坏性更大的横波传播速度约每秒4公里,以这次地震为例,它从震中传到200多公里之外的成都,中间需要几十秒的时间。
  只要预警足够及时和迅速,这段时间差就可以用来让人“逃生”。实际上,目前像日本等国家,在对地震的研究中也主要是在预警上下功夫。中国属于地震多发国家,特别是在5·12大地震发生后,相关研究也在跟进。
  据报道,宜宾地震的这套地震预警系统在2011年6月就正式投入使用,最早在2011年12月四川汶川发生的3.8级地震中得到运用。此后,在云南巧家,四川芦山、九寨沟等多次地震中,也都发出过预警信息。其预警的准确性与实用价值,仍需在更多实践中予以逐步评估与确认。
  事实上,从学界声音来看,对地震预警系统的推广,一直也有不同意见。如越是接近震中,能提供预警的时间就越短;离震中越远,提供的预警时间越长,但意义也随之削弱。而部署地震预警系统,也不只是技术问题。像收到信息后,一个普通的高速列车驾驶员是否有权马上停车?如果预警不准,如何避免“狼来了”的心理效应等,都还待进一步探讨和解决。
  而即便是相关预警机制行之有效,要最大限度发挥其价值,我们也还有一些“配套”需要补齐。一是,这次包括成都在内,虽然有多地的小区、学校都通过警报或者电视、短信的方式收到了预警信息,但从不少成都市民的反应来看,相当一部分人并不知道预警系统的存在,即便是收到了信号,很多人第一反应也未想到地震,遑论作出足够的应急准备。这说明,预警常识的告知以及日常的预警演练也该同步跟进。
  二是,预警系统的应用也面临着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挑战。比如,目前四川地震区有79个县开通了电视、手机预警服务,占四川地震区的60%,而从全国来看,开通电视预警的只有四川。但随着智能手机及5G等技术的应用普及,地震预警信息的发布渠道将更多元化、实时化,或能够减少应用推广的成本。
  鉴于我们地震多发的国情,在对相关预警机制科学评估后,逐步推动其在震区人口密集区域及重要公共场所,如学校、医院等的应用,自有其价值,也值得有更高层面的严肃考量。毕竟,地震无情,比起等待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边应用边改进,或许是更为务实的思路。
  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
42#
 蓝色的冰 发表于: 2019-6-19 01:19:18|只看该作者

北京青年报:地震预警提示“和时间赛跑”大有可为

源自:北京青年报
原文标题:“和时间赛跑”的地震预警提示大有可为

  
  本报特约评论员
  从全面的地震减灾防灾体系建设角度,应当清醒意识到,尽管地震预警提示具有一定的防灾减灾作用,但不能冲淡甚至代替其他方面的防灾减灾工作。在加强地震预警网络建设的同时,要不断强化针对社会公众的地震防灾减灾教育,在城乡建设发展过程中,严格执行有利于地震预防的相关土地使用规划和建筑设计标准。
  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北纬28.34度,东经104.90度)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在地震发生时,宜宾、成都、重庆等多城区提前发出了地震预警提示。截至18日15时30分,此次地震因灾死亡13人,受伤199人。
  据报道,成都高新减灾所与应急管理部门联合建设的大陆地震预警网,通过电视、手机、专用地震预警终端等渠道,提前10秒向宜宾市预警,提前31秒向距震中124千米的贵州省毕节市预警,提前61秒向成都市预警。虽然只有短短10秒钟或几十秒,但地震预警提示的作用不容小觑──叫醒家人、紧跑两步、躲在床下,哪怕只是一弯腰、一个翻身,都会让人们受到伤害的几率降低。
  时至今日,地震依然是难以预测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只能坐以待毙。地震预警系统,打的就是时间差,和时间赛跑──利用地震发生后地震波传播速度比电波慢的特点,在地震发生后迅速收集震中信号,在地震波到达前发出预警提示。在墨西哥和日本之后,如今我国也有了这样的系统,而且一战成名,的确令人振奋。
  研究表明,如果在地震波到达时提前3秒收到预警提示,伤亡人数可降低14%;提前10秒,伤亡人数可降低39%;如果5·12大地震发生时有预警,死亡人数可能会减少2万至3万。也就是说,越是大震,这套系统的作用就愈发凸显;距离震中越远,就越有时间避险。这也是为何日本地震频发却能将人身伤亡降低到很低的重要原因。
  预警提示系统作用的大小,除了与本身的准确性、及时性有关,更取决于信息送达的成功率。以这次为例,云南、四川等多个城市的居民都通过电视、大喇叭等方式收到了预警提示,完全有时间避险,但也要看到,不少人虽然听到了倒计时警报,却基本不明所以。可见预警提示系统还须进一步完善,一方面要加大普及和推广,让更多单位、小区可以及时接到信息;另一方面,优化信息传达方式,如多种通知方式并用、预警内容言简意赅、日常加大宣传和演练等,尽可能将危险来临的信息传达到每一个人。
  同时也要强调,对地震预警提示应有全面、科学、理性的认识,不宜简单停留在感性直观的“感动”“震撼”层面。地震预警不是地震预报,两者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随意混为一谈。预警提示是地震发生后,利用电磁波比地震波跑得快的原理,通过时间差对周边地区发出的地震信息。对地震预警提示能产生的实际防灾减灾效果要理性审慎看待,既要充分重视、认真对待预警价值,又不宜过分夸大。如专家所说,地震中受灾最重的是离震中半径20公里的地区,这些地区的人们最需要预警提示,但20公里范围内预警时间差非常短,对重灾区的人们来说,这种预警提示有时没有太大的意义。
  进而言之,从全面的地震减灾防灾体系建设角度,应当清醒意识到,尽管地震预警提示具有一定的防灾减灾作用,但不能冲淡甚至代替其他方面的防灾减灾工作。在加强地震预警网络建设的同时,要不断强化针对社会公众的地震防灾减灾教育,在城乡建设发展过程中,严格执行有利于地震预防的相关土地使用规划和建筑设计标准,等等。
  地震属于小概率偶发事件,一旦发生就可能带来巨大的破坏和损害,这就要求日常必须做好防范预警准备,尤其要在细节上下功夫,如教会公众不同情况下最科学的避险方法,面临险境如何自救与求救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地震预警系统的功用,将地震造成的危害和损失降到最低。
  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
41#
 屁巴虫 发表于: 2019-6-18 21:23:00|只看该作者

“地震预警”成热门搜索 手机端如何预警“跑赢地震”?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地震预警”成热门搜索 手机端如何预警“跑赢地震”?

  6月18日10时许,四川长宁震后第一天,“地震预警”APP下载量在应用商店排名第一。由非官方组织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地震预警系统,成功预警了17日晚四川长宁县发生的地震。研究所还推出了手机端APP进行预警,针对该APP也有网友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6 07:11, Processed in 0.062401 second(s), 13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