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niko|查看: 18094|回复: 50
[灾害·事故

四川5个村“村村响”接入地震预警,可自动报警

 [复制链接]
41#
 摩天方 发表于: 2019-6-18 17:07:47|只看该作者

王暾主导建立的大陆地震预警网提前10秒向宜宾预警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王暾主导建立的大陆地震预警网提前10秒向宜宾预警

  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大陆地震预警网的预警震级为6.1级。成都高新减灾所(所长王暾)与应急管理部门(包括原市县地震部门)联合建设的大陆地震预警网,成功预警本次地震。震中附近的宜宾、成都民众通过电视、手机、专用地震预警终端等接收到预警提示。宜宾市提前10秒预警,提前61秒向成都预警。(新京报记者 倪兆中 播音 周丹)
40#
 wsch1688688 发表于: 2019-6-18 16:17:5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中国地震台网:超过40秒的地震预警或可称震感提醒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中国地震台网:超过40秒的地震预警或可称为震感提醒

  6月18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召开“四川长宁6.0级地震专家集体访谈”。就备受关注的“提前61秒向成都市预警”一事,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主任蒋海昆解释,此次预警信息是从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发出,但从科学意义上讲,地震预警有好也有不好的地方。
  “媒体报道的有40多秒、60多秒,这里其实涉及到地震预警的原理问题。”蒋海昆表示,在地震发生以后,根据震中周围的密集观察点,识取一些地震信息,快速评估对周围破坏性影响的初级信息。之后,在地震到达前对外发布信息。
  “这有利于企业、公众采取应急措施。”但他也提到,地震预警有效范围一般在20、30、40秒,超过40秒以后就涉及到提醒性的功能。
  “公众可能收到新信息后产生不必要的恐慌。所以国家在信息处理方面非常严谨。”蒋海昆说。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王海涛补充表示,地震预警原理是利用电磁波快于地震波速度,产生的时间差达到预警目的。
  他进一步解释,一个6级地震破坏范围在20公里的尺度,7级造成严重破坏地区的范围也在几十公里范围,地震波穿过这个区域的时间大概10秒以内。
  “所以提前40秒得到的这样的信息,地震波要跑多远?将近跑两百多公里。这样来说6、7级对这些地区已经远远不是可以形成破坏的范围。”王海涛表示,“我个人认为40秒以外或更长时间预判,可以称之为震感提醒。”
  对于我国地震预警发展的水平,王海涛表示,我国地震预警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在未来5年,国家将投资18.7个亿,在全国包括华北、川滇在内的四大地区布设密集观察点。
  据光明网报道,此次提前61秒地震预警是成都高新区与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合作,在60个社区全面启用地震预警“大喇叭”,占成都高新区社区总数的80%。楼顶建有地震预警“大喇叭”的社区,将在地震波及社区前,通过广播提前预警,从而保障社区民众安全、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与此同时,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还将通过手机短信、电视等途径向社区居民发布预警信息,实现多途径、广覆盖的地震预警服务。
  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9#
 雏菊花 发表于: 2019-6-18 16:08:00|只看该作者

地震局孙士宏:宜宾地震预警不应宣传 减灾作用缺乏论证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地震局孙士宏:宜宾地震预警不应宣传 减灾作用缺乏论证

  针对备受关注的本次地震预警系统,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首席预报员、高级工程师孙士宏向新京报记者表示,个人认为宜宾地震的预警系统可以做,但不应该进行宣传,如此宣传会对公众产生误导。地震预警系统在内一些项目推广都缺乏科学论证,推广或出于商业利益
  (记者:陈维城)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应急管理部门联合建设的大陆地震预警网预警本次地震。给宜宾市提前10秒预警,给乐山提前43秒预警,给成都提前61秒预警。
  针对备受关注的本次地震预警系统,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首席预报员、高级工程师孙士宏向新京报记者表示,个人认为宜宾地震的预警系统可以做,但不应该进行宣传,如此宣传会对公众产生误导。地震预警的初衷是减轻灾害,对成都的预警就60秒,地震波每秒6公里,6级地震对360公里外的成都的破坏性不大,就谈不上减轻灾害的作用。
  他提出,如果要宣传这个预警系统,需要对外说明,什么样的预警才是成功的预警?提前几秒钟的预警对成都等城市有哪些意义?
  对此,孙士宏表示,学界对地震预警系统没有一个定论,包括地震预警系统在内的一些项目推广都缺乏科学论证,推广或出于商业利益考虑。
  所谓“地震预警”,是指在震中正发生地震但还没有对其周边目标区域造成破坏前,利用电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给目标区域提供几秒到几十秒的预警时间。
  根据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提供的信息显示,6月17日晚间,地震预警网给宜宾、乐山、成都等地的一些民众的电视、手机、专用地震预警终端等发出预警提示。给宜宾市提前10秒预警,给乐山提前43秒预警,给成都提前61秒预警。大陆地震预警网对主震后的余震,包括23时36分四川宜宾市珙县5.1级地震,6月18日00时29分四川宜宾市长宁县4.1级地震等均成功预警。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表示,地震预警取得了一定的减灾效果。已有理论研究表明,预警时间为3秒,可使人员伤亡比减少14%;如果为10秒,人员伤亡比减少39%;如果预警时间为20秒,可使人员伤亡比减少63%。
  四川省地震预警重点实验室主任、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表示,自汶川余震区发展的我国地震预警成果,已经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地震部门合作建设的大陆地震预警网覆盖面积达220万平方公里,覆盖我国地震区人口90%,已成功预警芦山7级地震、鲁甸6.5级地震、九寨沟7级地震等52次破坏性地震。值得指出的是,2018年5月以来,通过各地政府的依法授权,电视地震预警已从3个县延伸到德阳市、宜宾市等十多个市州。
  新京报记者陈维城 编辑岳彩周徐超 校对:刘军
38#
 灰头 发表于: 2019-6-18 13:07:58|只看该作者

成都110个社区提前61秒倒数:地震预警该加速普及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成都110个社区提前61秒倒数:地震预警该加速普及

  对地震预警系统的推广目前尚有不同意见,但地震无情,比起等待一个完美解决方案,边应用边推广边改进,或许是更为务实的思路。
  
  ▲长宁6级地震:成都居民提前61秒通过电视、手机等接到预警。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据应急管理部最新消息,截至6月18日8时30分,于6月17日22时55分发生在四川宜宾市长宁县的地震,已造成12人死亡,125人受伤。地震还造成部分房屋、道路、电力、通讯等设施受损。
  目前救援工作仍在进行之中,灾区仍伴随着余震。我们祈祷救援工作能够更顺利、高效,将地震带来的伤害降到最低。
  地震发生后,无论是信息发布,还是救援力量的响应,都非常迅速。人们在关心灾区的救援进展时,从昨晚开始,一则“成都180所学校和110个社区,提前61秒收到预警”的消息也引发格外关注。
  几乎与地震的发生同步,源自成都一些小区带有预警警报声音的视频就在社交平台传播。
  我所居住的小区虽然没有安装预警系统,但部分业主也听到了从其他小区传来的预警警报。
  这次预警的“大显神通”,尤其是倒计时数十秒的“画面”,给人的震撼可能不亚于地震本身。这让人看到,在理想状况下,相当一部分人能够通过接收这种预警信号,在地震波到达前作更多准备。
  需要区别一下预报和预警。预报是指在地震发生前对地震作出预测,这在目前仍是个世界性难题。而预警是指地震实际已经发生,“根据纵波和横波之间的时间差,和地震波‘赛跑’,来赢取提前预警的时间”。
  
  ▲四川长宁地震,成都为何能提前61秒收到预警? 新京报动新闻出品
  最通俗的一种解释是,破坏性更大的横波传播速度约每秒4公里,以这次地震为例,它从震中传到200多公里之外的成都,中间需要几十秒的时间。
  只要预警足够及时和迅速,这段时间差就可以用来让人“逃生”。目前像日本等国家,在对地震的研究中也主要是在预警上下功夫。中国属于地震多发国家,特别是在5·12大地震发生后,相关研究也在跟进。
  事实上,这套地震预警系统在2011年6月就正式投入使用,最早在2011年12月汶川发生的3.8级地震中得到运用。此后在云南巧家、四川芦山、九寨沟等多次地震中,都成功发出预警信息。
  但要最大限度发挥预警的价值,还有一些“配套”需要补齐。一是,这次包括成都在内,虽然有多地的小区、学校都通过警报或者电视、短信的方式收到了预警信息,但从不少成都市民的反应来看,相当一部分并不知道预警系统的存在,即便是收到了信号,很多人第一反应也未想到地震,遑论作出足够的应急准备。这说明,预警常识的告知以及日常的预警演练也该同步跟进。
  二是,如该系统的研发者王暾博士所忧虑的,系统应用还面临着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挑战。据其介绍,目前四川地震区有79个县已经开通了电视、手机预警服务,占四川省地震区的60%。而从全国来看,开通电视预警的只有四川。
  从学界声音来看,对地震预警系统的推广,也有不同意见。如越是接近震中,能提供预警的时间就越短;离震中越远,提供的预警时间越长,但意义也随之削弱。而部署地震预警系统,也不只是技术问题。像收到信息后,一个普通的高速列车驾驶员是否有权马上停车?如果预警不准,如何避免“狼来了”的心理效应等,都还待进一步探讨和解决。
  但鉴于系统目前的多次成功运行,以及地震多发的国情,在科学评估后,加快推动预警系统在震区人口密集区域及重要公共场所,如学校、医院等的优先普及,值得有更高层面的严肃考量。而随着智能手机及5G等技术的应用普及,地震预警信息的发布渠道将更多元化、实时化,或能够减少应用推广的成本。比起等待一个完美的方案,边应用边推广边改进,或许是更符合现实的思路。
⊙闵萧(媒体人)

  编辑:孟然 校对:李项玲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7#
 张各国 发表于: 2019-6-18 12:37:54|只看该作者

专家:地震预警不等于预报 国内暂无法实现地震预报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专家:地震预警不等于预报 国内暂无法实现地震预报

  地震预报是国际上公认难题,国内目前还无法实现。
  新京报快讯(记者:黄哲程 实习生:应悦 刘梦婕)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专家认为,目前国内已经能够在地震发生后及时发布地震预警,但地震预报是国际上公认难题,国内目前还无法实现。
  在本次地震中,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应急管理部门联合建设的大陆地震预警网在本次地震发生后发布了预警信息。“给宜宾市提前10秒预警,给乐山提前43秒预警,给成都提前61秒预警。”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果预警时间为3秒,可使人员伤亡比减少14%;如果预警时间为10秒,可使人员伤亡比减少39%;如果预警时间为20秒,可使人员伤亡比减少63%。
  据介绍,四川省宜宾市、乐山市、成都市、凉山州、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雅安市、云南省昭通市等212所学校提前0秒-57秒发出预警。
  记者发现,去年12月16日,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也发生了5.7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时隔半年,宜宾市长宁县再次发生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研究员晏锐介绍,长宁县地理位置不处于大的地震带上,但也在地震带附近。
  目前,国内已经能够在地震发生后及时发布地震预警,但地震预报是国际上公认难题,国内目前还无法实现。“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报有着本质差别。”晏锐介绍,地震预警是指震中正发生地震但还没有对其周边区域造成破坏前,利用电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在监测到地震后,赶在地震波到来之前,给目标区域提前几秒到几十秒进行预警。预警提前的时间和目标区域与震中的距离有关,离震源越远,能够提前的时间越多。
⊙记者:黄哲程 实习生:应悦 刘梦婕

  编辑:樊一婧 校对:柳宝庆
36#
 噗鼾如雷 发表于: 2019-6-18 00:52:59|只看该作者

预警系统提前61秒向成都预报地震,电视自动弹信息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预警系统提前61秒向成都预报地震,电视自动弹信息

  研究表明,预警时间为3秒时,可减少伤亡14%,时间为10秒时,减少伤亡39%,时间为20秒时,减少63%。
  (记者:倪兆中)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6月17日22时55分在四川省长宁县(北纬28.34度,东经104.90度)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
  新京报记者从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获悉,由其建立的大陆地震预警网提前10秒向宜宾预警,提前61秒向成都预警。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表示,地震预警系统在地震发生时,利用电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的原理,在地震造成破坏前,提前几秒到几十秒为用户发出全自动秒级响应的地震预警警报,目前中国的地震预警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
  “不要小看这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王暾说,研究表明,预警时间为3秒时,可减少伤亡14%,时间为10秒时,减少伤亡39%,时间为20秒时,减少63%。
  原理:电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成立于2008年,创始人王暾是四川达州人,拥有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博士学位和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5·12大地震发生时,王暾正在奥地利科学院从事理论物理博士后工作。看到地震造成的惨重伤亡,王暾决定回国研发地震预警系统。一个月后,王暾带着从亲朋好友那里筹集的300万元资金,去人才市场挖了7个人,在成都高新区注册成立了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致力于地震预警技术的研究。
  经过三年的技术攻关,王暾带领的技术团队在2011年首次成功向外界发出地震预警信息,中国也成为继日本、墨西哥之后第三个具备地震预警能力的国家。
  8年来,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通过广播、电视、手机、专用接收终端等多种途径公开预报40此破坏性地震,无一漏报误报。
  “电波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每秒 3.5千米,地震预警就是打电波和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时间差”。王暾介绍,地震发生时会产生地震波,地震预警仪探测到地震波后,以电波的形式传到地震预警中心,地震预警中心分析处理数据后通过网络向外界发出预警信号。
  王暾表示,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的地震预警技术核心是其独立研发的软件和算法,及时准确产出地震预警信息的技术。
  “地震预警的难点在于排除干扰,放炮、打雷、触碰仪器等都会对仪器造成干扰,如果不能有效排除,系统整天都会发出警报”。王暾表示,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传到预警中心后,基于算法的软件会实时处理相关数据,识别这些信号是否属于地震波,如果属实就对外发出警报,系统处理的过程只有零点几秒。
  “我们的技术水平处在世界先进水平,主要体现在准确性和及时性两个方面。”王暾介绍,过去7年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从来没有误报过,而日本每年都有误报;从地震发生到用户接受到警报平均时间为6.2秒,偶尔甚至会达到4秒,日本的平均时间是9秒,速度比日本快了将近30%。
荣县电视台发出长宁地震预警信息。受访者供图
  民众可免费下载“地震预警”APP使用
  一台地震预警仪的监测范围是350平方公里,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在全国范围内布有5600台地震预警仪。地震预警中心由一组服务器组成,其核心部分是成都高新研究所开发的软件。5600台地震预警仪和5个地震预警中心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地震预警网。
  目前,这张世界上最大的地震预警网主要分布在南北地震带、华北地震带、东南沿海地震带、新疆西北部等区域,已经延伸至31个省份,覆盖面积达220万平方公里、覆盖我国地震区人口90%(6.6亿人)。
  “350平方公里乘以5600台并不等于220万平方公里”,王暾说,这是因为在诸如甘孜阿坝的某些地方,个别村镇之间相隔很远,在这些地方布局的相对稀疏,因此拉大了总体的监测范围。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的地震预警技术近年得到了实践的检验,距离震中越远,获得的预警时间越长。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为雅安市和成都市分别提供了5秒、28秒的预警时间;2014年11月22日,四川甘孜康定县发生6.3级地震,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为康定县和成都市分别提供了7秒、53秒预警时间;在2017年8月8日发生的九寨沟地震中,为汶川县和成都市提供了54秒和71秒的预警时间。
荣县电视台发出长宁地震预警信息。受访者供图
  地震预警系统发出预警信号后,用户可通过多种途径获知消息并采取避险措施。
  跟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合作的电视台在接受到地震预警信号后,会在电视屏幕上弹出“何地正发生地震,地震横波将于多久到达当地”的信息;正在运行的高铁、地铁在接受到相关信息后,可采取紧急制动措施;一些人员密集的园区可通过大喇叭对外广播,园区内接入紧急响应的电梯,能实现自动平层关停并开门,避免人员被困等。
  而一般民众,则可直接在手机应用市场下载并安装“地震预警”APP,在设置好相关参数后,便能在第一时间知悉地震发生情况。
  新京报记者了解,包括辽宁红沿河核电站、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四川石化等重大工程,四川省委、四川省政府等党政机关,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国家减灾中心等应急部门,一些学校、医院、办公楼等人员密集场所都已应用地震预警。
  不过,王暾也同时指出,尽管我国地震预警网已覆盖6.6亿人口,但真正应用地震预警信息的人仅在4%左右。他希望接下来能够跟更多部门进行相应合作,建设更为畅通的地震预警信息传播渠道。
⊙记者:倪兆中

  编辑:郭琛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5#
 巴石一 发表于: 2019-5-14 15:03:58|只看该作者

和地震赛跑 中国地震预警系统快速发展

源自:环球网
  2018年8月13日凌晨1点44分,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发生5.0级地震,由市县地震部门和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减灾所)联合建设的地震预警系统成功预警了此次地震,给昆明市提前17秒预警,给玉溪市提前1秒预警。
  这1秒预警跑赢了地震。地震后,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还为当地防震减灾部门和应急部门提供了烈度速报图等应急数据。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四川省地震预警重点实验室主任、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表示,我国地震预警成果,已经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2008年5·12大地震发生时,王暾正在奥地利从事博士后工作。在这之后,他选择回国,钻研地震预警事业。
  核心技术全球领先
  2011年,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研发的ICL(Institute of Care-life)地震预警系统正式开始运行。2012年7月,成都市防震减灾局宣布,成都将建设我国首个城市地震预警系统,该系统的技术体系就是由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提供。
  据了解,目前系统平均响应时间、盲区半径、震级偏差等关键核心技术均优于日本,使我国成为继日本、墨西哥之后第三个具有地震预警能力的国家。
  减灾所已连续预警了50次破坏性地震,一些民众、工程通过电视、手机、广播、专用终端提前收到了预警,取得了减灾实效。
  王暾说,5·12大地震之后,中国的地震预警系统开始迅速发展。在地震预警技术的“可靠性”、“响应时间”这二个指标方面,减灾所是全球领先的。
  在“可靠性”方面,减灾所的地震预警已连续预警了50次破坏性地震,未发生一次误报、漏报。
  在“响应时间”方面,系统响应时间,即从地震发生时刻到用户收到预警信息的时间。系统响应时间越短表明该技术越优。
  据了解,减灾所地震预警系统平均响应时间为6.2秒,日本是9秒。从这个速度来看,减灾所地震预警的系统响应时间优于日本30%。
  据王暾介绍,减灾所技术系统的平均响应时间是世界最快的,但减灾所仍在优化预警技术,进一步减少预警系统的响应时间,让“时间差”更长,民众和重大工程有更长的时间避险。
  地震预警:减少人员伤亡
  但地震预警与地震预测不同。“地震预警是震中正在发生地震时,基于秒级响应的地震监测预警网络,利用电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对地震还未波及的区域提前几秒到几十秒发出的警报。”王暾介绍称“而地震预测,是对还未发生的地震,通过一定的方法预计某地将来会发生一定级别的地震。”
  “目前地震预警技术已很成熟,而地震预测的技术还未解决,还是世界难题。无论是5·12大地震,还是后来的芦山7级地震、九寨沟7级地震等,都没有被预测到。”王暾说。
  中国已建立了覆盖31个省区,220万平方公里,覆盖6.6亿人口的地震预警网络,主要分布在南北地震带、华北地震带、东南沿海地震带、新疆西北部,覆盖了中国地震预警一线区90%的面积。
  而地震预警的意义在于:在地震波还没有造成破坏前,提前预警,人员及时疏散以减少伤亡;重大工程和生命线工程及时采取紧急措施(如核电站及时停堆、高铁制动降速、燃气管线自动关闭、电梯自动就近平层并打开轿厢门等),减少地震造成的次生灾害和财产损失。
  研究显示:预警时间3秒,可以减少人员伤亡14%,预警时间10秒,可以减少人员伤亡39%。
  据王暾介绍,同一个地震,距离震中位置的远近不同,其预警时间是不同的,离震中越远,预警时间越长。也就是给居民疏散的时间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震中处于盲区,预警时间是0秒,距离震中50公里有约10秒的避险疏散时间,100公里有约22秒的避险疏散时间。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地震发生时,安装了地震预警终端的雅安市主城区民众提前5秒收到预警信息,一些成都民众提前28秒收到预警,这是中国首次预警7级以上强震。同样,在2017年8月8日四川省阿坝县九寨沟的7.0级地震中,ICL地震预警系统成功提前71秒通过手机终端为成都市发出预警信息,提前19秒为甘肃陇南市发出预警。
  而对于普通公众来说,需要平时被科普怎么用好几秒到几十秒的预警时间。
  王暾认为,不管是哪种渠道收到预警信息后,应立即采取相应的避险措施以减少伤害。如果第一时间得不到预警消息,在感受到地震晃动时,也应迅速避险至安全区域,如在家中迅速远离高柜、吊灯等危险,避险到厕所等相对安全区域。在室外要远离广告牌、路灯等,疏散至安全区域,蹲下,防止剧烈晃动受到伤害。
  目前,减灾所的地震预警技术还走出国门:一是2016年尼泊尔地震预警系统由减灾所提供技术和地震预警核心产品,已建成并开始提供地震预警信息服务。;二是已同印尼和秘鲁等国签订战略协议,提供地震预警技术和产品帮助其建设地震预警系统。
  最后一公里:要实现有效传递
  对于我国来说,我国地震预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预警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即有预警信息,但还不能及时有效地传递到民众和重大工程。
  虽然至少有三个渠道可以在第一时间让公众收到预警信息,虽然手机、广播电视和专用终端的技术已经成熟,但地震预警信息落地应用非常不足。目前仅覆盖约全国2%的地震区人口。如电视地震预警仅覆盖了四川地震区60%的县。
  王暾对记者表示,该问题需要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从三方面解决:一是解决预警信息发布和服务的问题,这需要政府提前授权电视、手机发布地震预警;二是解决收到预警信息后的处置问题,政府需要对民众持续地进行地震预警科普教育,提高民众收到预警信息的有效应对能力;三是我国目前地震预警领域的标准和法律体系不完善,需要尽快推进。
  而减灾的方式是多方面的,不能只应用某一方面,应综合减灾。提升建筑、工程的抗震能力,显然非常重要。但对于现有的大量抗震设防不足的建筑、工程(注意这些建筑、工程将长期存在),新增地震预警将是提升应急能力的有效方式。
34#
 无筝123 发表于: 2019-5-10 19:23:17|只看该作者

2019年底四川将基本实现地震预警服务能力

源自:新华网
原文标题:2019年底四川将基本实现地震预警服务能力

  新华社成都5月10日电(记者:张海磊)记者从10日四川省地震局联合多个部门开展的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活动上了解到,目前,四川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活动断层普查、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建设等重大防震减灾项目和工作均有较大进展。其中,2019年底四川将基本实现地震预警服务能力。
  据了解,四川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包括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四川子项目和“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项目。项目建成后,四川将在地震后提供秒级地震预警、1至2分钟提供地震速报、2至5分钟提供烈度速报、10分钟至2小时给出灾情评估。
  此外,四川省去年正式启动实施活动断层普查项目。截至2019年4月,阿坝州(含盆地地区)1:25万活动断层普查、松潘县1:1万城市活动断层探查、阿坝州活断层普查监理项目、冕宁1:1万城市活动断层探查及冕宁1:1万城市活动断层探查监理项目已进入项目实施阶段。
  2018年5·12大地震十周年之际,中国宣布建设地震科学实验场。目前,实验场选择川甘交界到云南南部作为主要研究区域。据了解,2019年,实验场将在四川新建GNSS测站,并利用LiDAR、InSAR等空间观测技术开展区域形变监测;选择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开展密集台阵建设,开展断裂带三维精细构造研究等。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3#
 川兔子 发表于: 2019-5-3 04:22:12|只看该作者

芦山、成都的广电电视在芦山地震前4秒、26秒曾发预警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芦山、成都的广电电视在芦山地震前4秒、26秒曾发预警

  据人民网消息,昨日15时57分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43度,东经103.01度)发生4.5级地震,震源深度14千米。成都高新减灾所与应急管理部门(包括原市县地震部门)联合建设的大陆地震预警网,成功预警本次地震。震中附近的一些雅安、成都的民众的电视、手机、应急喇叭等发出预警提示。特别是,震中所在地芦山县电视提前4秒发出预警提示,而成都提前26秒发出。
  具体的,大陆地震预警网为距震中49千米的雅安市,预警时间9秒,预估烈度3.1度;距震中89千米的眉山市,预警时间21秒,预估烈度2.3度;距震中103千米的成都市,预警时间25秒,预估烈度2.1度;距震中110千米的甘孜市,预警时间27秒,预估烈度2.0度。
  地震发生时,大陆地震预警网同步向政府和应急部门、场镇、社区、学校、电视、手机和媒体等不特定公众同步发出地震预警信息。达到烈度阈值的终端都发出地震预警警报或提示,没有达到烈度阈值的终端按要求不发出地震预警。
  雅安市、成都市、眉山市、阿坝州等4个市的109所学校提前0秒-23秒发出预警。雅安、成都等地开通了广电电视地震预警的区域发出电视地震预警提示。成都等地的95个社区安装了地震预警的终端发出预警。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县、雅安市芦山县等2个县的4个农村场镇提前1秒-13秒发出预警。
  大陆地震预警网还通过包括四川公安、四川科技等近50个政务和媒体微博发布了地震预警提示。
  另外,系统还绘制了烈度速报图,供政府、应急部门应急救灾决策。地震发生时,国家地震台网中心、国家减灾中心、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应急指挥大厅)、四川省减灾中心、四川省消防总队等安装的应急型地震预警专用终端提前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及时辅助应急。据大陆地震预警中心测定,此次地震最大烈度5度左右,4度及以上的区域涉及四川省邛崃市、宝兴县、芦山县。
  编辑:杨利
32#
 qwer222 发表于: 2019-1-4 05:10:53|只看该作者

14秒地震预警,掌握命运的希望

源自:钱江晚报
原文标题:14秒地震预警,掌握命运的希望

  1月3日08时48分在四川宜宾市珙县发生5.3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100公里范围内大约有一千多万人面临地震突如其来的威胁。在这千钧一发时刻,由地震部门和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联合建设的大陆地震预警网,成功地预警此次地震。
  地震预警系统为距震中66千米的宜宾市,抢到了14秒的预警时间;为距震中97千米的泸州市,赢得预警时间23秒;距震中109千米的毕节地市,预警时间27秒,预估烈度2.4度;距震中128千米的自贡市,则有了长达32秒的预警时间。
  14秒能干什么?这个在平时看起来谁都不会在意的短短一瞬间,但是在地震来临的那一刻,却常常是生与死的差别。14秒,如果人在室外,可以比较从容地跑到开阔地带了;如果在室内,可以就近找桌子、床底下躲起来,也可以躲进利用承重墙、坚固的家具或厕所等小空间形成的“三角区”;如果住的是平房,且离门比较近,可以冲出门去了。这对于学校这样的楼层比较低,外围又比较开阔、人员密集,极易造成伤亡的公共场所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与死神赛跑,每多一秒就多一点逃生的机会,每多一秒就多一些幸免于难的人。如此便不难理解,这张预警网的重要性。过去,我们吃过这样的亏,5·12大地震、印度洋海啸,人类历史上的那一次次自然灾害,由于缺乏一个完善的预警网络,地震波与海啸所过之处,生灵涂炭。人们感叹大自然的无常,感叹人类的渺小,但是这一次,人类看到了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希望。
  当然,预警不是预报,预报是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目前的科学技术要做到这一点还非常困难,而预警则是在第一时间探测到地震发生时间,并通过现代化的通信工具,通过各种传播方式及时向地震周围的居民传送信息。现代化的通信工具传播速度快,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相对较慢,在它们之间有一个时间差,这就是预警之所以能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其原理与海啸预警系统是一样的。
  预报很难,但预警从理论上说并不难。人类的终极目标是预报,但在科学水平还达不到这样的水平的情况下,预警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可能在短时间内没有办法解决震中的问题,但可以为地震波所及地区抢回逃生的时间。这种务实的做法值得点个赞。
  这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也该被用在更多的领域。比如一些地区的防洪防涝,不能再出现上游放水了,下游还蒙在鼓里这样的情况。
  人们不应该忽视了,一个灵敏的预警系统要取得最好的效果离不开应急能力和救灾防灾能力的配合。预警有了,还得有效地传播出去,传播出去了,还得具备足够丰富的逃生技能,而有时候,能否抓住十几秒的黄金逃生时间甚至比预警本身还重要。这些都不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能解决的问题,需要防灾部门、教育部门的共同参与,需要人人参与从小培养。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3 22:42, Processed in 4.430408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