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niko|查看: 18103|回复: 50
[灾害·事故

四川5个村“村村响”接入地震预警,可自动报警

 [复制链接]
11#
 泡泡老忍者 发表于: 2015-3-23 22:27:01|只看该作者

大陆地震预警网首次公开预警台湾5.7级地震

源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成都3月23日电(周迪迪)23日18时13分,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发生5.7级地震,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在福建建设的地震预警网监测到此次地震,并发出预警警报,这是中国大陆预警网首次公开预警台湾破坏性地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3日18时13分在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北纬23.8度,东经121.7度)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这次预警由距离震中280多公里,离此次地震震中最近的福建平潭地震预警监测网首先监测到并发布预警警报。同时,安装在福州市一些学校的预警终端收到了预警信息并发出了地震预警警报。
  对于此次预警震级偏差较大,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负责人王暾博士告诉记者,其缘于预警网离震中距离很远,已远超地震预警有效预警范围。“希望与有关部门合作,以为更多的民众提供更好、更准确的地震预警信息服务。”
  据了解,当前中国已有25个省市建成了将近200万平方公里的地震预警网,覆盖了中国人口密集多震区的面积80%,连续成功的预警了芦山的7级强震、鲁甸地震、景谷地震等26次造成了破坏的地震。公众和重大的工程已经通过手机、广播电视、微博、专用接收的终端享受地震预警服务,取得了良好的减灾效果。
  理论研究表明,如果预警时间为3秒可使人员的伤亡比减少14%,如果为10秒的话,人员伤亡比将减少39%,如果预警的时间为20秒,则可使人员的伤亡比减少到63%。 ●
原文标题:中国大陆地震预警网首次公开预警台湾破坏性地震)
10#
 天朝明志 发表于: 2015-3-2 02:47:01|只看该作者

云南临沧发生5.5级地震 昆明提前93秒获预警

源自:京华时报

  1日,受伤群众在当地医院接受救治。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中新网报道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3月1日18时24分,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北纬23.5度,东经98.9度)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云南省地震局1日晚发布,地震已经造成14人受轻伤。

沧源县城震感强烈
  据沧源县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地震时听见轰隆隆的声音,县城震感很强烈,持续有十多秒钟,房屋内的家具摇晃得厉害,很多居民跑到空旷地避险。
  地震发生后,许多网民纷纷发布微博和微信。地处临沧镇康县的网民“暗夜黎明”发布微博称,“地震了,震得心都是抖的”。家住12楼的昆明市民宋榕龙称,地震感觉明显,头晕。
  据当地地震部门报告,临沧、保山、德宏全市,普洱、西双版纳、楚雄、大理四州(市)临近沧源的几个县有震感。
  沧源县青少年服务中心负责人杨宁权介绍,地震发生时,她正在距离县城15公里的乡镇带着孩子们做手工,突然房间就摇晃起来,人都坐不稳,然后她带着孩子们跑了出来。部分学校有墙壁开裂现象。
  截至20时30分,5.5级地震序列共发生9次,其中2-2.9级3次,3-3.9级1次,5-5.9级1次。

震区人口较为稀疏
  沧源县位于临沧市西南部,山区面积占99.2%,西部和南部与缅甸接壤,是中国仅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沧源县属于人口较稀疏区,人口密度相对不高。震中所在地芒卡镇,距国境线12公里,全镇人口1.3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8人。当地农村房屋以砖混和土木结构为主,部分房屋老旧,抗震性能差。
  截至21时,据临沧市地震局报告,孟定镇贺海村有14人受轻伤。详细灾情正在统计中。

提前93秒向昆明预警
  据悉,由临沧市防震减灾局和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联合建设的地震预警系统成功预警此次地震。本次地震也成为ICL地震预警系统预警的第25次破坏性地震。
  距震中122千米的临沧市,预警时间25秒;距震中312千米的楚雄市,预警时间70秒;距震中415千米的昆明,预警时间93秒。
  地震后,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还为四川省应急办、四川省地震局和乐山市防震减灾局提供了烈度速报、人工灾情采集等应急数据。地震烈度图显示,此次地震最大烈度8度左右。
原文标题:云南临沧5.5级地震)
9#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4-11-9 18:27:00|只看该作者

中国首个危化企业地震预警预案出炉

源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成都11月9日电(周迪迪)9日,记者从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获悉,由四川省地震局、成都市政府应急办、成都市安监局、成都市防震减灾局等单位专家组成的评审团,通过了该实验室与成都西部呈祥化工物流有限责任公司联合起草的《成都西部呈祥化工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地震灾害预警应急预案》评审,这也成为中国危化企业首个地震预警应用预案。
  大地震可能危害危化企业的员工安全和造成环境次生灾害。与会专家认为,该预案基于地震预警技术,结合该化工厂特点,采用“就地反应、就近处置”策略,可操作性强。在中国迄今还无危化企业地震预警应用预案的背景下,率先在全国制定了危化企业地震预警预案,具有较强的指导和示范意义。
  据介绍,该预案是在大量地震预警技术的研究、试验、检验基础上制定的。截至10月,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有关单位采用ICL地震预警技术系统,已在中国25个省市建成了近200万平方公里的地震预警网,覆盖了中国国人口密集的多震区面积的80%,连续成功预警了芦山7级强震、鲁甸地震、景谷地震等18次造成了破坏的地震,公众和重大工程已通过手机、广播电视、微博、专用接收终端享受地震预警服务,取得了明显的减灾效果。
  据了解,当前中国地震预警网虽已覆盖6.5亿人和众多危化企业,但应用地震预警信息的人口不到0.1%,危化企业应用地震预警才起步。参与评审会的成都市安监局副局长袁海良表示。“其它危化企业的地震预警预案制定还应加强,以尽可能减少地震造成的次生灾害。”
  地震预警指地震在震中发生时,破坏性地震波到达预警目标前,利用电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在灾难到来前几秒到几十秒给出警报的技术,通过相应避险策略,以减少人员伤亡以及次生灾害。
  有理论研究表明,如果预警时间为3秒,可使人员伤亡比减少14%;如果为10秒,人员伤亡比减少39%如果预警时间为20秒,可使人员伤亡比减少63%。 ●
原文标题:中国首个危化企业地震预警预案出炉)
8#
 天朝明志 发表于: 2014-10-20 13:47:00|只看该作者

我国建成5010个地震预警台站 为世界最大预警网

源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成都10月20日电(周迪迪)20日,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宣布,在科技部、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应急办、成都市防震减灾局及其他市县地震部门等支持下,中国25个省市部分区域已建成5010个地震预警台站,面积近200万平方公里,覆盖约6.5亿人,是世界最大预警网。
  地震预警一线区指“人员密集的地震区”,主要分布在南北地震带、华北地震带、东南沿海地震带、新疆西北部。已建设地震预警网覆盖中国地震预警一线区的面积的80%。
  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初中国地震局提出用五年时间建设具有5000余台地震预警监测仪的中国地震预警网。
  该预警网的核心技术是中国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ICL地震预警技术系统”。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博士介绍,该技术在吸收国内外,特别是日本地震预警技术并进行重大技术创新,经过汶川大量余震试验完善而形成的,“其关键技术指标(盲区半径、响应时间、误报率)世界领先,是国内目前唯一已服务民众和工程的地震预警技术。”
  目前,该地震预警系统已连续预警景谷6.6级地震、鲁甸6.5级地震、芦山7级强震等18破坏性地震,无误报和漏报。同时已逐步在学校、社区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高铁、化工、地铁、核反应堆等重大工程中开展地震预警应用。由此,中国成为继日本、墨西哥后,世界上第三个具有地震预警能力的国家。
  据了解,在预警网已覆盖区域,民众只需用手机下载应用软件,就能免费享受地震预警服务。“目前民众还对地震预警了解甚少,仅有约100万人应用地震预警,即在预警网覆盖人口6.5亿中仅有不到1%在应用。”王博士表示,中国地震预警的科普、宣传还应该大大加强。
  王暾透露,还将与有关单位一起投入2000个预警仪,“优化已有预警网、完成新疆天山地震预警网建设并在每个县至少建一个烈度速报台站,全国具有烈度速报功能,提升震后应急能力。
  “地震预警”是指在震中正发生地震但还没有对其周边目标区域造成破坏前,利用电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给目标区域提供几秒到几十秒的预警时间。理论研究表明,预警时间为3秒,可使人员伤亡比减少14%;如果为10秒,人员伤亡比减少39%如果预警时间为20秒,可使人员伤亡比减少63%。 ●
原文标题:中国建成5010地震预警台站 一线区大部具备预警能力)
7#
 妮爱 发表于: 2014-8-6 11:11:00|只看该作者

成都地震预警系统涵盖首都圈

源自:京华时报
  8月3日,云南昭通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此次地震被云南昭通市防震减灾局和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联合建设的地震预警系统成功预警,为昭通市区和昆明分别提供10秒、57秒预警。据了解,这是该研究所第14次成功对地震作出预警。预警触发了分布在云南昆明、云南昭通、云南丽江、四川宜宾、四川凉山、四川乐山等地的26所学校的警报。据了解,首都圈也在该系统的监测范围。
  据介绍,截至目前,预警系统台网的覆盖面积已经超过100万平方公里,在18个省市建立了3000多个监测台站,平均20公里内就有一个监测台站。涵盖西南南北断裂带、首都圈,以及山东、安徽、福建、广东一带。
  据了解,首都圈是以国家首都城市为核心形成的都市圈,该区域地质构造复杂,也是中国东部地震多发区之一,1976年唐山地震就发生在这一区域。此次系统覆盖了北京、天津、唐山、承德、张家口、保定、廊坊、大同等首都圈区域13万平方公里范围。当首都圈及周边区域发生地震时,预警系统可以在地震发生7秒内为民众和重大工程发出警报,减少人员伤亡和次生灾害。
  “北京、唐山、辽宁海城,这些地方发生地震,我们的系统都会发出预警,但能否收到,取决于是否有接收终端。”研究所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北京市第十中学已经安装了该系统的接收终端。
  “理论研究表明,如果预警时间为3秒,可使人员伤亡比减少14%;如果为10秒,人员伤亡比减少39%。”专家表示,通过应用地震预警信息合理应对地震灾害,对预警效果范围内的高铁、输油输气管线、化工、核反应堆等危化行业安全有较大作用。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徐锡伟认为,地震预警的应用有两个关键问题要解决好,一个是能否为距离震中最近的极震区(20至30公里)范围内的百姓提供预警,对距震中太远的地方预警意义不大。另外一个问题是能否在地震发生之初准确地判断出震级,这对一些使用该系统的重大工程至关重要,比如一个城市的燃气管道。因为这些重大工程一旦启动关闭程序,再启动时成本极高,因此一定要保证准确性。
  □释疑
  1.预警信息包含哪些内容?
  倒计时和烈度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介绍,预警信息主要包含两个内容。一个是预警时间,就是破坏性地震预警到达时间,也就是倒计时;另外一个是烈度,即对接收用户或目标区域影响的大小。
  2.预警警报如何表达?
  根据烈度发出警报
  正在发生的地震,其对预警目标的预警时间是通过倒计时读秒声音来实现,如20-18-……表示预警时间为20秒,用户可以用于避险的时间为20秒;预估烈度的提示是通过在倒计时读秒声音中插入来实现,如,插入两声“嘀”,即“嘀嘀”,表示有可能造成伤害;如,插入一声“嘀”,表示有震感强烈;如没有“嘀”声,表示几乎没有伤害。
  3.什么情况下发出预警?
  烈度为3向学校发警报
  只有发生对用户有影响的地震才会发出警报,例如:学校的专用接收终端专家建议烈度设置为3度,正在发生的地震,对学校有大于等于3度影响时会发布预警警报(学校也可以自主设定触发地震预警警报的震级和烈度)。其他场所的专用接收终端由本单位根据房屋抗震设防情况等因素自主设定触发震级和烈度,手机用户完全自主设定触发震级和烈度。
  4.谁能接收到预警信息?
  装接收终端便可收警报
  地震发生后,预警中心会把预警信息通过手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络进行同步自动发布,民众可以通过在手机、计算机上安装地震预警接收客户端软件来接收。学校、办公大楼等人员密集场所可以安装专用接收终端享受地震预警服务;重大工程可以安装地震预警紧急处置系统,以及时采取关闭或关停等措施。
  5.预警系统覆盖范围?
  涵盖首都圈山东福建等地
  截至目前,预警系统台网的覆盖面积已经超过100万平方公里,在18个省市建立了3000多个监测台站,平均20公里内就有一个监测台站。涵盖南北地震断裂带的云南、四川、甘肃、陕西和宁夏,首都圈,以及山东、安徽、福建、广东一带。
  6.预警系统是否存在盲区?
  距震中21至24千米内是盲区
  从地震发生开始到发出预警信息需要6秒左右:首先地震动开始地下破裂,破裂后地震波传播到监测台,监测台收到信息发到预警中心,预警中心进行处理,然后发给接收终端。日本的这一过程需要9秒。我们的系统在处理这一系列内容的过程中,地震波也在从震中不断地向外奔跑,破坏性地震波奔跑的速度是3.5至4千米/秒,那么6秒钟就是21至24千米,这21至24千米就是预警盲区,也就是说,如果你处在距震中21至24千米之内,你有可能先感受到震动,然后才收到预警警报,也有可能同时收到预警警报和感受到震动。
  7.北京地震是否会预警?
  监测范围内会收到预警
  首都圈地震预警系统已建成并正式运行。北京、唐山、辽宁海城,这些地方发生地震都会发出预警,只要安装接收终端,就能收到信息。据了解,北京第十中学安装的就是专业接收终端。是国家应急产业联盟捐赠的,这一终端价格为几万元。
  8.目前接收终端有哪些?
  接收终端目前有5种
  一种是专业接收终端,一般应用在人员比较密集的场所,比如学校、医院、政府办公大楼,目前全国有8省的400多所学校已经安装应用地震预警;普通民众可以在手机上安装地震预警客户端软件,安卓系统和苹果手机系统分别到相应的手机软件下载平台,搜索“地震预警”即可下载安装;另外还有两种,电视台和广播,目前,北川、汶川、茂县电视台已开通;此外,重大工程还可以安装地震预警自动紧急处置系统。
  哪些重大工程需要这样的终端呢?比如说煤气管道,它在发生地震后引发火灾等次生灾害,而这个地震预警自动紧急处置系统在地震发生后,只需要1秒钟就可以自动把燃气管道的燃气切断。目前,成都市燃气已经应用。另外高铁、地铁、核反应堆、重大化工,都可以自动切断、关闭。哈尔滨到大连、合肥到蚌埠等4条高铁都有应用这套系统。

☆ 相关资讯
  何为地震预警系统
  地震预警系统,就是在一定地域布设相对密集(例如,台站间距15公里)的地震观测台网,在地震发生时,利用地震波与无线电波或计算机网络传播的速度差,在破坏性地震波(横波或面波)到达之前给预警目标发出警告,以达到减少地震灾害和地震次生灾害的技术。地震预警的关键是利用地震波的前几秒的数据准确估计震级、震中位置以及快速估计地震对预警目标的影响等。
  地震发生后,房屋从开始晃动到倒塌的平均时间大约12秒。最新的预警科技提供逃生和避险的时间可以超过30秒。
  得到预警提示时,破坏性的地震波还未到达。对于在低楼层的人员,根据情况,可以迅速跑到楼外,绝对不能使用电梯。
  地震预警和预报差别
  地震预报:地震发生前发布的地震警示(分为长期、中长期、短期和临震预报)。临震预报尚无任何国家能够准确进行。
  地震预警:地震已经(在震中)发生,但震灾区尚未感到破坏性地震波时,震灾区收到对即将到来的破坏性地震波的警告信号。可靠性高。
  京华时报记者王硕
6# 青城山
 妮爱 发表于: 2014-8-5 11:15:00|只看该作者

推广地震预警系统已不能再等

源自:新京报
  5·12大地震至今已过去6年,一方面地震造成重大伤亡不断,一方面地震预警系统出现空转,无疑暴露出当下防灾减灾体系的疏漏。
  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造成398人死亡,1801人受伤。面对天灾,生命总是那么脆弱,每一个同胞的殒命都让人无力和悲哀,我们沉痛为他们哀悼,并祈愿伤者平安。
  地震造成重大伤亡,似乎总是难以避免,但是,有没有办法让伤亡人数尽量降到最低呢?除了改善建筑的质量,国际上最为成熟的经验,就是建立地震预警系统,当地震发生后,通过电波讯号,抢在震波到来前发出警报,为人们赢得宝贵的逃生时间。研究表明,如果能争取到3秒逃生时间,伤亡将减少14%;争取到10秒,伤亡减少39%;如果争取到20秒,伤亡能减少63%。
  国内对于地震预警系统研究,早在5·12大地震之后就开始。2012年,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研制出了这样的系统,并通过国家权威部门认定。2013年芦山地震时,该系统几乎在地震发生同时,向计算机网络、手机客户端、专用预警接收服务器、电视台、微博等平台上都同步发出了地震预警。
  可以说,我们已经有相当成熟的地震预警技术。但遗憾的是,这样的预警系统推广,却一直进度缓慢,目前使用地震预警信息的公众和单位非常之少,预警系统覆盖面积已达到54万平方公里,号称世界覆盖范围最大的地震预警系统,但只有6万多手机用户。
  这次发生地震的云南昭通,其实也有这套预警系统,而且地震发生前10秒,昭通市区就提前10秒收到预警信息,但是由于预警接收人群很小,只能传递到云南和四川26所学校,所以并没起到多大作用。想象一下,如果此前,预警系统能广泛覆盖到鲁甸等震中地区的民众,在震波到达前10余秒,震中地区民众就能提前接收到地震即将发生的消息,最终的伤亡数字或许会少得多。
  如果说在5·12大地震时,我们忽略的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导致重大伤亡,那或许情有可原。但汶川之后,既然已经研制出成熟的预警系统,并经过了实践检验,可由于推广不力,导致预警系统未能在关键时刻挽救人命,那实在不应该。
  地震预警系统推广慢,原因在哪里?关键是缺乏政策的强力支持与推动。有关专家就表示,“有的地方政府对此也不够重视”,“每到一个地方推广都要重新报告审批,有时耗时四五个月也不一定能成功”。
  反观国外,地震预警系统的普及都离不开立法的支持和政府的强力推动,例如在日本,由于政府对地震预警系统的大力推广,地震预警基本在民众中普及。如今日本的地震预警不仅能通过广播、电视等渠道发布,手机运营商也能提供地震预警业务,当地震预警发布后,所有手机都能自动以最大音量发出特殊警报,并显示即将地震的信息。
  5·12大地震至今已过去6年,一方面地震造成重大伤亡不断,一方面地震预警系统出现空转,无疑暴露出当下防灾减灾体系的疏漏。推广地震预警系统已不能再等,当务之急,国家层面需要尽快制定地震预警系统发展规划,不仅在法律上确定地震预警的地位,也明确预警建设维护的资金保障机制,以及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地震预警的权责,让地震预警早日在中国生根开花,挽救更多生命。
5# 华蓥山
 蓉蓉 发表于: 2014-4-25 09:22:00|只看该作者

成都造地震预警系统亮相 比日本还快3秒

源自:天府早报
成都造地震预警系统比日本快
  “汶川发生8.0级地震,28秒后到达学校,27秒,26秒……”昨日上午,成都高新新城学校突然广播起地震预警信息,师生按照应急疏散预案快速撤离或就地避险。同时参加演练的还有北川中学、云南玉龙一中、甘肃陇南城关中学、陕西勉县小学。
  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套地震预警系统已全面覆盖成都高新区全部公立学校,遭遇地震时可提前收到预警信息,减少人员伤亡。

现场:模拟地震有序疏散
  演习时,设定震情为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成都高新新城学校具有28秒的预警时间。上午9点过,学校的广播系统自动开启,28秒倒计时随即在全校响起。
  按照地震应急疏散预案,学校领导、老师迅速到达指定地点,在老师的引领下,一、二楼的学生迅速撤离教室;三楼以上就近掩蔽避险。
  与此同时,北川中学、玉龙一中、勉县小学所有师生也都顺利疏散或采取有效的避险措施。

技术:自主创新世界领先
  该地震预警系统采用ICL地震预警技术,由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创新研发,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唯一通过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的,也是目前国内唯一成功预警破坏性地震的一项技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它通过手机、广播电视、电脑等发布预警信息。
  研究表明,如果预警时间为3秒,可使人员伤亡比减少14%,如果提前10秒,就可减少39%。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相关负责人王暾介绍,这套预警系统在世界上都是领先的,“比日本的预警系统还要快3秒,快1秒都是突破极限,就能救下不少的人。”

应用:建预警示范基地大规模推广
  记者从示范演练结束后的工作会上获悉,四川将建设中国首个地震预警应用示范基地,目的在于大规模地推广应用ICL地震预警技术。王暾介绍,“之前我们在部分学校、部分社区安装了这套系统,成功预警了8次破坏性地震,没有漏报错报,说明系统已经成熟,可以推广应用。”
4# 金佛山
 蓉蓉 发表于: 2014-4-11 15:22:01|只看该作者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提前33秒收到地震预警信息

源自:四川在线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4月11日10时30分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北纬31.7度,东经103.2度)发生4.8级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成都震感强烈。
  地震发生后,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微博于10时31分发出第一条预警信息,表示最早提前33秒收到了四川理县10时30分59秒4.1级地震的预警信息,预计成都烈度1.0度。此预警第1报信息于2014年4月11日 10:31:07发出。随后,该微博又于10:31:11,10:31:31连续发出两条预警信息,最终将地震震级修正为4.8级,预计成都烈度2.0度。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微博表示,以上预警试验信息也通过了计算机、手机、专用预警接收服务器、电视等实时同步发布。该微博同时强调,预警信息是在地震发生时几秒内发布的,目的是人员避险和工程设施紧急处置。最终震级等是由中国地震台网在地震后7~10分钟左右发布。
  记者随后联系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博士,王暾博士确认,最早的地震预警信息是提前33秒发出的,应该有不少民众已经通过手机、电视等收到了消息。他同时表示,由于预警很快,开始时对震级和烈度
3# 峨眉山
 问天 发表于: 2013-3-6 23:48:00|只看该作者

中国地震预警路线图之争调查

  通过媒体报道,外界很容易观察到两者的区别:中国地震局的系统尚未获得科技部专家组认可,尚未进行大范围地震预警试验;王暾研发的“ICL地震预警技术系统”建设方案,目前的台站数量超过700个,覆盖国土面积接近25万平方公里。
22时17分发生在绵阳的地震示意图(据中国地震台网)  U7452P622DT20130227172110.jpg  保存到相册
地震后倒塌的学校  U7452P622DT20130227171833.jpg  保存到相册

⊙记者:李果 成都报道

  在成功预警2月19日云南巧家4.9级地震后,王暾以及他背后的民间机构──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下称“高新所”)名声大噪。
  这次被称为“中国首次成功预警破坏性地震”的事件,或许给了同样在研发地震预警系统的中国地震局不小的压力,此后几天时间中,中国地震局以及具体负责地震预警系统研发的福建省地震局,连续通过媒体发声,公布最新的研究进度。
  根据中国地震局和福建省地震局的信息,“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目前已经进入发改委立项程序,计划投入20亿元,用五年时间建设覆盖全国的由5000多个台站组成的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
  但王暾似乎并不认可官方的努力,“中国地震局在地震预警方面的进展远远落后于我们,而到目前为止,福建地震局还未进行全面的地震预警试验,而我们的预警系统已经经过了超过1000个实际地震的检验,大于2.7级以上的地震没有漏报,我们掌握着国内最先进的地震预警技术”。
  按照时间表,国家科技部将在3月对福建省地震局的预警系统进行验收,如果获得通过,那么“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获得发改委通过将仅是时间问题,这意味着福建省地震局研发的地震预警技术,将在国内地震预警系统建设中全面使用,这对于王暾以及背后的高新所而言,并非好消息。
  当王暾宣称所掌握的地震预警技术比地震局还“先进”时,这场官民之间的竞速跑已经充满了火 药味:无论是商业竞争还是路线之争。

官方民间竞速跑
  这场官方与民间机构的竞速始于2008年5·12大地震后。
  面对5·12大地震的惨痛灾害,王暾回国后,在各路地震专家的支持下,组建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亦是在2008年,中国地震局向科技部提交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系统的研究与示范应用”项目建议书,作为上述项目的首席专家的金星,目前任福建省地震局局长。
  但在王暾个人看来,从2008年起步后,在地震预警领域,其技术突破能力超过了中国地震局。
  如今,王暾的高新建立了名为“ICL地震预警技术系统”,并依靠5·12大地震的余震,开始实际地震预警检验。而与之相比对的是,中国地震局的项目及各课题可行性报告在2009年6月5日才通过科技部专家组的可行性论证后,该项目最终在2010年3月7日在福建省正式启动,并于2012年9月开始,依托福建省地震监测台网进行试运行。
  “2011年9月的时候,我们的预警系统的覆盖面积已经超过了两万平方公里,并通过对5·12大地震余震的实际检验,获得了大量一手的数据”王暾说,而其研发的预警系统,于2012年9月通过了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金星并不愿对王暾的工作进行评论,他认为“我们需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并对本报记者表示,“3月国家有关部门会对福建局研发的预警系统进行验收,等验收完成后,再来详细说一说一些事情”。
  中国地震局研究员陈会忠则认为,目前外界批评福建省地震局预警系统研发迟缓,比较片面,实际上最近几年,福建局做了大量的工作,“和王暾团队仅仅进行地震预警而言,福建局的台站功能定位是综合性的。”

技术之争
  王暾和中国地震局原本在各自研发着地震预警系统,但在云南巧家地震后,中国地震局和高新所关于地震预警技术的路线图之争,开始浮出水面。
  通过媒体报道,外界很容易观察到两者的区别:中国地震局的系统尚未获得科技部专家组认可,尚未进行大范围地震预警试验;王暾研发的“ICL地震预警技术系统”建设方案,目前的台站数量超过700个,覆盖国土面积接近25万平方公里。
  中国地震局宣布将用5年时间,耗资20亿元在全国布局5000个地震预警台站后,王暾的高新所公开表示若使用他们的技术布局5000个台站将在1年内完成,费用仅需三分之一。
  面对外界的质疑,金星表示,福建省是属于东南沿海的地震多发带,4级左右的地震从2006年开始,发生了11次,因此中国地震局选择福建省进行地震试验,是有道理的。
  值得一提的是,金星认为“中国地震预警系统的研制和应用不能一味模仿国外。如果中国模仿日本建设地震预警监测台网,意味着需要在全国布设26000个地震监测台站,国力恐不能承受。”
  而陈会忠解释是,选择福建的原因是“有能力承受负担”。事实上,和国家地震局建立的“综合性台站”相比,王暾的地震预警台站被一些业内人士评论为“比较简单的设备”:“他的设备就是简易的加速度计,嵌入式转换器,相关电脑设备,成本并不高,仅能进行地震预警,而非如福建局的台站,可以承担预警,速报,观测等多种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王暾的团队并无官方背景,但在其团队背后,科技部、四川省政府、成都市政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根据已经公布的数字,五年内高新所获得的资金支持在3000万人民币左右,且四川省政府出面亦对王暾的研究工作表达了支持态度。
  尽管官民的地震预警路线图之争,目前尚无定论,但从商业运用方面观察,未来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若王暾的预警技术被国家有关方面认可,那么将出现巨大的产业机会。
  王暾并不回避这一话题,事实上,在成都高新减灾所之外,其还拥有一个公司实体,其经营范围为地震预警仪器。
  比如,高新所还为国内仅有的两个正式地震预警系统项目──四川省成都市和安徽省滁州市地震预警系统项目提供了核心技术和设备。
  但王暾表示,“目前整个高新减灾所的50余人中,除了3名行政人员外,其余全部是科研人员,我们没有销售团队”。
  或许,无论是技术还是商业路线,孰是孰非,孰优孰劣,这一切只能让时间来证明。
2# 四姑娘山
 楼主|niko 发表于: 2012-12-13 13:25:40|只看该作者

主要进展

地震预警关键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通过减灾所的努力,已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世界领先的地震预警成果,其系统平均响应时间、盲区半径、震级偏差等关键核心技术均优于日本,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使我国成为继日本、墨西哥之后第三个具有地震预警能力的国家。

世界领先技术用于建成全球最大的地震预警网
  减灾所与市县防震减灾部门(地震部门)联合建成了四川地震带全覆盖并延伸至31个省(市、自治区),地震预警监测台站增至5600余个,覆盖面积220万平方公里,覆盖我国地震区人口90%(6.6亿人)的全球最大地震预警网。

持续为多领域和多行业提供地震预警服务
  在地震预警应用推广方面,通过成都的示范的引领,减灾所的地震预警系统已示范应用到各领域。自2011年以来,已逐步通过手机、广播电视、政务微博、专用接收终端等连续7年安全服务民众、学校、社区、化工、地铁、高铁、国防、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国家减灾中心及重大工程等领域,并连续预警芦山7级、鲁甸6.5级、九寨沟7级地震等44次破坏性地震,无一误报,技术安全、可靠。同时,该地震预警技术已服务尼泊尔,并与中国大陆地震预警网实现互联互通,开始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5 13:57,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