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258|回复: 0

[人物·人事震后北川会吹羌笛者一只手能数清 他吹到大学课堂

 [复制链接]
源自:北京青年报
原文标题:北川废墟上吹不断的羌笛 | 震后十年

⊙记者:郑林

  时针停在14时28分,十年没再动过。
  2008年的那场大地震,带走了87150人的生命,超过37万人受伤,它不仅是灾区的一场浩劫,也成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之痛。
  身体的伤口已经愈合,心却经常被再次撕开。十年前的5·12大地震,开启了心理救援的元年。十年后的今天,深一度(ID:bqshenyidu)记者深入四川多地灾区,历时3个月完成了这份灾民心理精神康复状况的系列田野调查。
  人们无法抹去这段记忆,但可以努力抚平伤痛。
新北川城有明显的羌族特色
  地震之后,在北川会吹羌笛的人,一只手就能数过来,黄景何成了吹得最好的那个。
  2008年5月12日,地震袭击了北区,作为重要的羌族聚居区,众多专精于本民族文化研究的学者不幸遇难,大批珍贵的文物资料也被掩埋在废墟之下。北川羌文化遭到毁灭性打击。
  “抢救羌族文化”的口号被提了出来,人们开始努力,尝试让这个西部的古老民族留下更多的印迹。
  10年光阴,当初的口号化作了新北川林立羌族建筑,一曲悠扬的羌笛声,重又飘荡在县城。

羌人
  北川是羌族聚居区,16.9万的总人口里,羌族占了近10万人,早在2003年,这里就成了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
  在北川民间艺术团附近,我见到了黄景何,他个子高挑、身体健硕,小麦色的皮肤,典型的“羌族汉子”。不过,与十多年前那张刚”出道不久”长发飘飘的照片相比,他的头发剪短了,穿着一身和民族特点毫无关联的休闲运动服装。
  现在,黄景何是北川唯一的羌笛演奏技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14岁时,他因好奇与羌笛结缘。那年,寨子从阿坝州请来一位老师教羌族歌舞。正在后厨烧水的黄景何第一次听到羌笛演奏,他着了迷。
  “一开始就是觉得好奇,怎么一口气能吹这么长时间?”那时黄景何还不大清楚羌笛背后的故事,史料记载,羌族是游牧民族,孤独的放牧人在草原上放牧时寂寞,便在鸟腿骨、羊腿骨上钻眼吹奏,也作策马之用,这就是最初的羌笛。此后代代相传,逐渐演变成了口中含着簧片的演奏形式,羌笛的音符就是通过簧片的震动而发出的。
  黄景何沉浸其中,一天到晚把簧片含在嘴里,练习鼓腮换气,持续摸了一两个月,他自觉找到了羌笛演奏的技巧。
  偷师学艺的黄景何很快被艺术团的老人母广元发现,听完他的吹奏,母广元决定让他登台演出。黄景何记得,自己的第一次舞台表演失败了。“吹到一半就断气了,一个是因为紧张,一个是确实没有经验。”
  那时不只是技艺不精,少年学艺的黄景何也还不清楚羌笛的文化意义,若干年后他才明白,那悠悠笛声是自己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烙印。
  当然,对于北川来说,羌笛也只是羌族文化的一隅,从与音律有关的羌族口弦、民歌、羊皮鼓舞,再到寻常生活里的羌族小年、古羌茶艺,林林总总的民间文化项目,都被国家、省、市、县列为非遗保护项目。
黄景何在演奏羌笛

逝者
  初次登台“失利”后,黄景何的技艺愈发娴熟,到2006年,他16岁时,在媒体报道里已被称为“北川羌笛传承第一人”。
  黄景何只有一把羌笛,是他亲手做的,已经陪着他在舞台演奏了四年时间。平时,他习惯把羌笛装在包里,就随身带着。到演奏时,黄景何的两腮鼓了起来,随着手指在笛管上的六个孔来回“跳动”,笛音飘荡,带着那么点幽怨。
  2008年5月12日下午,黄景何正在五龙寨的旅游接待点休息,他躺在沙发上,忽听见门玻璃啪啪作响,往外看了一眼,又没有人。隔了几秒,第二次晃动来得更猛烈,黄景何才反应过来,地震了。他赶快往外跑,刚跑出门,屋顶上的瓦都落下来了,“像下雨一样”。
  黄景何没有受伤,不过,一批北川本地的羌族文化学者则没有那么幸运。根据统计,北川文化馆工作人员和羌族非遗传承人,遇难百余人左右。其中包括对禹羌文化非常热爱的禹风诗社,在地震当天,正在举办一场研讨会,30多名会员遇难。
  在一长串的遇难者名单中,谢兴鹏、李红果、计学文,这些人都是在北川本地羌族文化研究领域的权威人士。
  这些人的离开究竟带来多大损失,北川文广新旅局局长郭志武体会颇深,地震之前,他也在文化馆工作,和这些学者是同事。“他们要是还在的话,我的工作肯定都要轻松许多,他们走了,有些研究也就青黄不接了。”
  逝去者各有所长。
  计学文曾是市级非遗项目羌族民歌的传承人。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他走访偏远的羌寨,收集民族歌曲舞蹈,整理了将近200首的沙朗舞曲和民歌;李红果则专于羌族沙朗舞的收集、整理和教授;谢兴鹏是禹羌文化方面的权威,他给北川羌文化留下了一批文化专著,遇难时才58岁。
  地震过后,除去人才,对于羌族文化资料的打击同样是“不可逆“的。北川图书馆、文化馆成了废墟,收集整理的羌族文化音频、视频、文字和图片等资料、文物都被埋在了废墟下面,“包括已经出版和未出版收集整理的,都被埋了。”
  北川文化学者赵兴武,曾是北川政协文史委主任,地震时,刚刚退休一个多月,他最痛心的是,废墟下掩埋的100多件红军文物和一颗古人类的门牙化石。“那颗化石很珍贵,是绝无仅有的,把北川地区人类活动的历史至少推早了上万年。“
羌笛所用的簧片

抢救
  黄景何重新拿起羌笛,已是地震一个月以后。
  地震以后,黄景何没有继续呆在北川,他成都呆了一段时间,在那无事可做,只能在酒吧跳舞。
  2008年6月底,北川民间艺术团组建,黄景何和一些表演羌族歌舞传承人陆续回到北川。那时,黄景何是唯一一个会吹羌笛的人,他们的首要工作是用羌族歌舞慰问受伤的灾民和救援官兵。
  对于羌族文化的抢救行动,也在同时展开。2008年5月24日,时任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温家宝公开表态,要保护好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的古老文化和文明。5月30日,四川地震灾区羌族文化抢救和保护座谈会亦在北京举行。
  一个月后,冯骥才等中国民间文艺界人士发出倡议书,呼吁民间艺术家尽快前往灾区,到北川等羌族聚居地展开文化遗产调查、寻找民间文艺传承人。“请让你与我们一起带上行囊,去灾区做特殊的田野调查,去记录、整理、呈现灾区各民族的民间文化遗产”。
  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广新旅局副局长张成绪,在地震之后从茂县调来北川,他深知震区在羌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从松潘九寨到茂县、汶川,再到都江堰、绵阳,“这一带是中国藏羌文化走廊的重要部分,又是羌族生态试验区的核心地区。”
  赵兴武感激于那种“自上而下”的重视,从高层部门到文化学者,广播电视几乎每天都在宣传,文物抢救工作很快就开始了。“这样基层政府也不会懈怠,单比我们自己呼吁的作用要大很多“。

重生
  “地震造成了很大伤亡,它本身肯定是坏事。还好,地震以后出现了一些机会,让更多人了解了羌族文化。”对比地震前后,黄景何直观的感受到外界对于羌族文化的重视。
  2006年,黄景何第一次登上报刊时,他还觉得诧异,原来学习羌笛还可以上报纸。对于十五六岁的孩子来说,这是一种奇妙的感觉。
  地震以后,媒体、高校都找到黄景何。西南科技大学的宋西平教授给黄景何制定了系统的音乐知识培养计划,让他每周都去西南科技大学上课。学乐理,学视唱练耳,学钢琴演奏。
  他自己也走上了讲台,2017年,黄景何在绵阳的两所大学,讲授为期一个学期的羌笛教学。
  北川新县城的建设也努力留存着羌文化的印迹,著名的巴拿恰商业街,位于新县城的中轴线上,羌语的意思是“做买卖的地方“。两侧的碉楼、廊桥使用片石、原木等材料建筑而成,代表着北川羌族的建筑风格。
  在郭志武看来,整个北川新县城已经是羌族文化的展示窗口。碉楼、木寨等原始的羌族风貌,整体上体现出了“一羌到底”的特色。这是羌族人民情感的需要,也是经济发展的需要。郭志武坦言,“因为有了这个特色,我们的新县城才能评为五A级景区。“
  岁月流转,黄景何也不再“孤单”,目前北川的非遗传承人约有150人,非遗项目达到八十多项,羌年被列为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遗项目之一。国家级项目有三项,省级的有十多项,市级三十多项,县级二十多项。
  文化的拯救也与经济效益联系在一起,以羌绣为例,北川县现在有两万多女性掌握了这门技艺,每年产值达到2个亿。一些农产品也被赋予了非物质文化元素,目前,与文化相关的旅游产品达到3000多种。
北川羌族商业街

未来
  在北川酒店的电视机上,开机的画面通常是黄景何的羌笛演奏。黄景何扮演着挽救北川羌笛免于失传的角色。
  未来,羌笛是否会失传?黄景何的心里,也没有确定的答案。
  黄景何是幸运的。他被推上舞台,得以靠羌笛演奏养家糊口,如今他已在新县城买房成家。绵阳、武汉、北京……黄景何每年奔波在各个地方,带着羌笛登台演出。
  不过,黄景何明白,羌笛就正如很多朋友所说:“这是偏门”,还未被大众所认可。
  作为一项古老的技艺,羌笛的制作需要一两个月时间,簧片做好以后,要用油脂浸泡。‘制作羌笛,需要静下心来,一着急,就做不了。’
  这些年,不少人来找黄景何学习羌笛,他基本不谈什么报酬。但真正能做到传承的人,却又极少。黄景何记得,他在绵阳师范学院教授的学生中,真正学完的就一个。“那个学生还不是四川人,是福建人。“
  许多主动来学习羌笛的年轻人,是出于某些现实的目的,而非单纯的多么喜欢,比如考试加分。“但是退一步说,高兴的是,他们选择学习羌笛了这种方式,这也是一种推广。“
  “追求美好生活方式是人类的共性“。赵兴武对文化的演变则要释然许多,他的观点是,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原本存在于边远乡村的原生态羌族文化,注定是要消失的,那是没办法保护的。
  古老的羌文化被现代文明所稀释,但并不等于消失。
  2008年的一场浩劫,让北川羌文化遭到重创,而后又奇迹般的重生与繁荣。如今的北川县城,已经成为展示羌文化的名片。在巴拿恰的牌坊上方,游客来到这里,第一眼便可以看见羌族的羊图腾。
  在羌民心中,羊被视作守护神,庇佑羌族文明生生不息。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大惊失色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大惊失色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大惊失色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大惊失色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大惊失色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大惊失色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千岛湖禁渔三个月:为爱好者辟垂钓区但禁捕胖头鱼 男子贩毒被抓 自称得知肺癌晚期决定干票“大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6 00:28, Processed in 0.187201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