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红英|查看: 9636|回复: 22
[航空

“英雄机长”刘传健出任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总飞行师

 [复制链接]
13#
 温水青蛙 发表于: 2018-5-20 08:23:00|只看该作者

专访川航机长:冷的全身都抖 想拿出氧气罩但戴不上

源自:央视新闻
  万米高空如何完成生死迫降?听川航英雄机组讲述
  近万米高空,风挡玻璃突然爆裂。强风,低温,失压,缺氧,整架飞机急速下坠……机舱内一百多位乘客,飞机下方崇山峻岭,英雄机组如何完成迫降奇迹?央视新闻《面对面》,独家专访了川航3U8633航班机组。

  记者:当时执行这个任务的时候那天早上有什么异常吗?
  刘传健:没有什么异常,那天我是在公司住的,按时到准备室做一切准备,资料是我的二机长和前台进行沟通拿的资料,我阅读了所有资料,天气非常好都没有什么问题。
  :在上了飞机之后按照常规的一种方式,你们的正常程序是什么?
  刘传健:对飞机的外部检查和对飞机的内部检查。
  :这是机长每次要履行的?
  刘传健:每次都要做的必做的,这次我都进行了检查,没有问题。

  大概四十分钟后,飞机已经抵达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高空能见度不错,能看到飞机下面的层峦叠嶂,飞行高度为9800米。从2006年到川航工作这趟航班刘传健飞过不下100次,按照以往的做法,在这个高度上,飞机要飞行一段时间。
  :当时你和副驾驶的状态?
  刘传健:都挺好的,非常轻松,天气非常好,感觉今天完成任务是非常愉悦的一件事情,是这么一种心情。
  但惊变,总是在猝不及防时发生。早上7点零6分左右,平稳飞行中的飞机突然发出一声巨响。

  刘传健:在第一声爆炸之前整个前期没有任何异样。
  :你说出现了一声爆炸?
  刘传健:对,巡航过程中发生了一声爆炸。
  :突发的爆炸声来自哪里,你当时第一判断是什么?
  刘传健:当时的第一判断就是发生了一声爆炸,爆裂的声音,我和副驾驶同时发现爆裂的时候有异样,我们马上会做检查就感觉不正常,同时发现副驾驶前挡风玻璃裂纹了。
  :当时爆炸声音有多大,给我们描述一下声音的感觉?比如过去爆米花那些东西是那种声音吗?
  刘传健:对,爆米花这个声音,至少有这个声音。
  :声音那么高,在密闭的空间,这个分贝非常大了。
  刘传健:对,当时一下,很惊愕的一种状态,所以我的动作后面非常快。
  :但是在这种应急反应下,对你而言作为机长你第一个要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刘传健:摸,用手感受我们玻璃的情况,就像我刚才前面讲的一样,我们玻璃有好几层,各层的结构不一样,如果外层,中层,它有三层玻璃,如果是里面,书上写了,有裂纹,告诉我们它的受力层受到破坏了。
  :您当时用手摸玻璃当时感受的状态是什么?
  刘传健:有划手的感觉,我是用手指轻轻摸的。
  :就是有裂纹吗?
  刘传健:对,有裂纹,就是划手,割手的感觉,我知道肯定是里面一层坏了。
  :内层坏了,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刘传健:意味着飞机的承受能力下降了,但并不一定坏,我的教科书告诉我,它承受力会减少。
  :你和副驾驶有交流吗?
  刘传健:没有交流,这时候我第一下,拿着话筒同时下高度,我跟我们空管说我要下高度返航成都。
  :为什么会做这样的决定?
  刘传健:它承受力受到破坏,可能飞机就有故障要发生。

  民航客机的风挡玻璃通常有外层、中层和内层三层,而且其韧性和抗压能力是普通玻璃的两三千倍。一般理论认为,即使内层玻璃破裂,中层和外层玻璃仍能抵挡机舱内外两倍的压差。但出于职业敏感,来不及和其他机组人员商量,刘传健迅速做出了立即返航最近的成都机场的决定。
  :当时离成都有多远?
  刘传健:大概有150公里左右。
  :是已经超越成都了还是没到成都?
  刘传健:过了过了。
  :过了成都100多公里,返航成都。
  刘传健:对。
  事后看,从事故发生的那一刻起,每一个决定都至关重要,每一秒的时间都变得弥足珍贵。因为对于高速飞行中的飞机来说,稍微的犹豫不决都会让飞机在短短的时间里飞出更远的距离,使下一步的自救变得遥不可及或根本不可能。刘传健调转机头,同时抓起话筒向地面管制部门发出“风挡裂了,我们决定备降成都”的信息。

  通话录音:成都,成都,四川的8633,请讲,现在有点儿故障,我申请下高度,四川的8633,下8400保持,下8400,我要返航了,我现在风挡裂了,风挡裂了,是吧,对的,3U8633是返航重庆吗,返航成都,备降成都,是吧,对,3U8633收到了,你先下8400保持。
  :塔台的指示呢?
  刘传健:没有。刘传健:因为我把话报完,刚刚说完话可能他就关了,但是这时候整个玻璃就爆了。
  :就在报话的那一刹那?
  刘传健:对,我说完可能还没有完的时候,这时候就爆了。爆了三次,没有反应了当时,肯定是应激的那种情况,可能当时我就当我睁开眼的时候。
  :你是想第一本能保护?
  刘传健:没有保护,我根本没有想到它会爆炸,可能就是听到一声,本能眨一下眼或者什么的是这样的,当我睁开眼看到他的时候。
  :看到副驾的时候?
  刘传健:对,都已经挂在那儿了。半个身体是在窗外的。
  :当时的状态是整个下半身都在窗外,还是上半身?
  刘传健:上半身,上半身在窗外。
  :上半身不是有安全带和固定吗?
  刘传健:我们的副驾驶在巡航过程中,我们是可以放松一点的,然后他就只系了这个腿部的安全带,没有系那个肩带,所以他就被往外吸了,爆炸的时候内外是有压差的,当时压差是七点几。
  :人会马上被吸出去?
  刘传健:一下就出去了。

  驾驶舱右前座风挡玻璃罕见地突然爆裂,破碎的玻璃向外四散,相当于飞机在近万米高空破开了一个大洞,机舱内外巨大的压力差,瞬间把副驾驶徐瑞辰的上半身吸出了窗外。
  :太突然了?
  刘传健:对,非常突然。
  :对你而言作为机长在副驾驶出现这样特殊情况下,有没有应急的预案里面之前是有过这样的设计的?
  刘传健:真没有。全靠第一反应,他一出去我看到他在那儿往外的时候,实际上我想伸手抓他。
  :这是本能想抓的?
  刘传健:对,我是想伸手抓他,我一看够不着,飞机的速度非常大,可能在800公里左右,我一个是过不去,第二个我确实够不着他,现在飞机是一种什么状态,我要把飞机的状态保持好,所以我就操纵飞机。
  :但是你当时能确认他的安全吗?
  刘传健:我不敢确认会发生什么,我当时都不敢想,我当时一个想的就是把飞机状态控制好,不要让飞机掉下去。

  记者:但是对那个时候来讲其实你内心有多少把握?
  刘传健:其实那时候我真没把握,其实我当时心里,也是喊完了,完了。
  风挡玻璃爆裂的瞬间,驾驶舱失压的同时,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接踵而至,机舱环境迅速发生变化。
  刘传健:最大的变化就是强烈的风吹着我,脸上有撕裂感那种感觉。
  :像刀割一样的是吗?
  刘传健:我当时感觉我整个人变形了那种感觉。
  :眼睛能睁开吗?
  刘传健:眼睛能睁开。
  :当时戴着墨镜吗?
  刘传健:当时戴着墨镜,整个飞机在剧烈抖动,当时那一会没有声音,但是过一会声音非常大。
  :整个机身?
  刘传健:对,整个机身在抖动,仪表看不太清楚,在晃动。
  :仪表上还有显示吗,所有的功能还存在吗?
  刘传健:我那边仪表是有显示,我操纵飞机那边是有显示的,但是我当时不敢确定,是正确的显示。
  :为什么不能确定?
  刘传健:因为爆破了以后很多设备都不工作了,电子仪表显示系统告诉我故障的设备,上面有无数的东西是填满的,两个屏幕里面,显示的全是故障。
  近万米高空,每小时八百公里的速度,失去了驾驶舱右前座风挡玻璃的飞机像破了一个大洞,剧烈的强风像要把人吹扁,飞行控制组件面板被吹翻,许多飞行仪表无法正常使用,整架飞机都在剧烈抖动。驾驶舱发生的这一切,也迅速传导到了飞机客舱。当时,第二机长梁鹏正在客舱休息。
  梁鹏:直接是看见那个门爆开了。
  :你说是哪个门?
  梁鹏:驾驶舱门。
  :和乘客舱连接的门吗?
  梁鹏:对。
  :爆开了?
  梁鹏:弹开了,很大的风声。
  毕楠:就是有啸叫声,同时出现了颠簸,客舱的氧气面罩全部脱落了。
  :是自己自动脱落?
  毕楠:对。

  事后有乘客回忆说,飞机起飞将近一小时后,原本飞行平稳的飞机突然发生剧烈颠簸,并随之吹进一股强大的气流,像沙尘暴一样,吹得人眼睛都睁不开,机舱突然变暗,四周响起刺耳的声音以及乘客的尖叫声,飞机急速下降,许多物品被吹落到到机舱的地面。
  乘客:突然间灯一黑,空姐和手推车飞到半空中,然后又跌落下来。听到砰的一声,飞机急速下降,所有的指示灯都熄灭了。每一排掉了氧气面罩下来。
  面对突然降落到面前的氧气面罩,很多乘客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种平时只在电影大片中看到的灾难场景,在自己眼前真实发生了。

  记者:以前遇到过这种情况吗?
  毕楠:从来没有遇到过。
  :但是人本能突然遇到这种突发的紧急状况,心情情绪都是不一样的?
  毕楠:这个时候你来不及了。这个时候我只知道我要保证我旅客,我的组员的安全,如果我慌了我乱了,那他们怎么办?
  毕楠:我只有通过广播器通知旅客,广播旅客,他们怎么样做,我告诉他们是用力向下拉面罩,把面罩罩在口鼻处,系好安全带,听从我们的指挥。
  :其他的空乘?
  毕楠:他们是同样的,要通过他们的一些口令还有拍打座椅让旅客系好安全带,拉下面罩吸氧,同时也安抚了旅客。
  :你们怎么安抚旅客?
  毕楠:有旅客抽筋,可能紧张了,抽筋,乘务员就一直帮他按摩,一直给他放松,还有旅客在哭,乘务员一直在拍拍他的肩,牵着他的手,一直给他信心。

  近万米高空,破了一个大洞的驾驶舱,还迅速导致了的另外两个致命后果,一个是低温,另外一个,失压后驾驶舱内的空气会迅速流到窗外去,进而迅速导致驾驶舱内缺氧。
  :这种冷之前,如果用温度来显示可能是大概零下多少?
  刘传健:如果在9800米,温度,按理论算应该是零下40多度。
  :零下40多度?
  刘传健:对。
  :但是正常像你们驾驶飞机应该不会穿太厚的。
  刘传健:对,平时。
  :也是穿这样?
  刘传健:对,也是这样的,实际上我们客舱正常的温度,旅客应该是调到24度左右,我们平时驾驶舱的温度也在这个温度左右,比较舒适的一个温度。
  :但是一下子温度从20多度,下降到零下40度,整个肢体的操作是否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刘传健:前期实际上我没有影响,因为前期我太紧张了,肌肉是非常紧张的,我真的没有感觉到。
  :有戴氧气罩吗?
  刘传健:有,我们训练里就有氧气面具,像刚才我说的一样,我想拿出氧气罩来戴,但是我戴不上。
  :原因?
  刘传健:风太大了,吹得我无法拿出任何东西,我把氧气罩拿出来了,无法拿起来。
  :自己戴不上?
  刘传健:对。
  :没有氧气罩对你而言?
  刘传健:当时没有意识到缺氧的问题,当时一心想把飞机操纵好,当时真没想到这个问题。
  :完全要靠自我的那种,极限的挑战能力来控制,是吧?
  刘传健:对,应该说这个时候我觉得,那天我下来的时候,这个地方我觉得应该叫意志力,我觉着这个是非常准确的一个词,意志力用在这个地方,非常恰当。

  但意志力不能持续太久,人是有生理极限的。刘传健当时需要马上做的,是尽快降低3U8633航班到有氧气并且温度适宜的飞行高度,否则,机组人员就会被逐渐冻僵或者因缺氧而窒息,整架飞机以及119名乘客也将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但是底下的状况你知道吗?
  刘传健:下面是山我知道,下面是山我的高度不能下到多低,我是很清楚的。
  :你的底线是多少要下降?
  刘传健:我的底线当时我心目中想的,第二机长没进来的时候,我想的是两万三千英尺。
  :如果再下可能会和山体有一些。
  刘传健:对,接近安全高度以下了,就可能有撞山的危险。

  但在当时,飞机已经飞到了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由于这一带山地密布,山高大多在5000-6000米,飞机不能贴着山头飞行,至少要有600米的安全裕度,客舱一旦失压,最低安全高度必须保持在7300米左右,也就是23000英尺高度。
  :要从三万多千英尺下降到两万三千英尺?
  刘传健:对,没有出山就是两万三千英尺,我就不能再下了,一定要出山以后才能继续往下下。
  :但是如果持续在那个高度上,这么操作不可能吧?
  刘传健:也不可能,持续两万三千英尺也不可能,时间太久了,旅客氧气是有限的,温度很低,人体是很难受的。
  特殊的航线意味着驾驶舱失压的飞机不能一次性下降到有氧气而且温度适宜的高度,飞行员必须要咬牙坚持在7千多米即23000英尺的高度上继续飞行,直到飞出群山到达盆地上空后才能再次下降。

  记者:这个时候,你需要做的是稳定飞机的姿态往下降,当时气压产生了非常大的失压之后,气压对里面的压迫是什么样的?
  刘传健:很强的冲击力往里灌,压迫感,为什么我们减速,为了这种压迫感小一点,对我们整个机体的伤害,会小一点,对我们人的伤害会小一点,速度太大了,吹起来会不会把后面吹裂,从这边吹过去。
  :你说风,从风挡那儿直接吹到?
  刘传健:后舱去。
  :乘客舱?
  刘传健:对,如果速度太大了,是不是会后面还会不会坏。
  :你当时还想到这些问题?
  刘传健:对,我当时想的主要就是这个伤害,这个风的伤害不要把我造成的伤害变成对我们机体造成伤害,我就想着减速,我前面也说了,我在大速度还是小速度,大下降率还是小下降率这一块我是非常纠结的,是我心里非常纠结的问题。
  :为什么会纠结?
  刘传健:因为我速度太大了下高度会快一些。
  :快带来的问题副作用是什么?
  刘传健:机组的安全机体的安全可能无法保障。
  :怎么平衡这个矛盾做出最后的决策?
  刘传健:对,所以我就说把这个速度选在我认为比较合适的,人相对能接受的一个状态,这个时候相对的下降率小一点。
  :这个是靠经验做的一个估值吗?
  刘传健:不是靠经验。
  :那是靠什么?
  刘传健:是当时的一种状况,人感觉稍好一点那种感觉当时的一种状况,感觉来做的。
  而在飞机客舱,是另外一番场景。飞机突然的剧烈抖动和急速坠落,让乘客极为慌乱,哭泣和尖叫声不绝。乘务长和另外四名空乘尽最大努力安抚乘客。一辆餐车失去控制,将一名空姐的腰部撞伤。
  :在这个时候怎么安抚乘客们的状态?
  毕楠:乘务员因为当时在每个区域,分布在客舱的不同的排数,他们告诉旅客相信我们,因为我们是受过专业训练的,相信我们有能力把你安全地送到目的地。
  :但是你们并不知道驾驶舱发生了什么。
  毕楠:不知道,不知道。
  :你也没去驾驶舱看一看。
  毕楠:有联系过,但是没有联系上。
  :怎么联系?
  毕楠:打电话。
  :没有回复?
  毕楠:没有回复。
  :如果说像这种紧急状况,机长都不回复的话,你内心会不会更多了一份担忧?
  毕楠:说实在肯定会,因为我不知道接下来,我做什么样的指令和安排,可能我这个时候就稍微心里面就会多想很多东西。
  :想什么?
  毕楠:想各种各样的方案,各种各样的情景,各种各样的结果。

  信心的源头是刘传健。空军出身的他有几十年的飞行经验,受过严格的战斗机飞行训练,后期,刘传健从普通飞行员成为飞行教员,带出了不少飞行员。后来转业到民航工作。
  刘传健:因为空军招飞淘汰率非常高,当时我们在那儿提倡的是八项素质,要求非常高,招进去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比如在一个省只招十个二十个,整个招得很少,淘汰率就非常高,结果进去以后淘汰率都非常高,70%到80%的人都要被淘汰,最后真正能成为飞行员,成为部队战斗力的只有20%或者多一点。
  :但是从轰炸机、战斗机的飞行员转到民航来讲的话,从这样的飞行技术还有飞行操控上来讲,会有什么样不同吗?
  刘传健:基本的驾驶术是一样的,因为民航飞机自动设备更多,因为电脑方面更多,在部队的飞机的话,相对有另外一个特点,是灵活机动,我感觉灵活机动,以快为准。我们民航的运输呢,感觉是安全第一,安全、舒适让旅客感觉,这是我们的一个宗旨,所以操纵上会有一些区别。
  :之前包括我看资料,像你们在空军飞行学院的时候,曾经像一些特殊情况、极端情况都会有一些特别的学习安排。
  刘传健:对,每个机型在预计的课目里面都会进行一些独立的,比如出现这个课目我们应该怎么做,另外一个课目我们怎么做,都会有的,都是有的。我们怎么去学习它,在飞之前我怎么去准备它,万一出现我会怎么办,作为一个飞行员来说,对这些特情的出现都要非常熟悉。
  :之前类似于像风挡玻璃,这种脱落的情况或者爆裂的情况,有过这样应急的学习吗?
  刘传健:没有,在我的印象中就是英航5390航班,因为那个我看了很多遍。
  :你说英国1990年的那个事故。
  刘传健:对,因为它拍成了电影。我印象非常深,我看了好几遍。

  1990年6月10日,英国航空5390号班机由伯明翰起飞前往西班牙马洛卡,在飞行过程中,飞机驾驶室中的一块风挡玻璃突然飞脱,并将机长吸出机外。后来凭着副机师的努力,飞机安全降落于南安普敦,并且机长奇迹般生还。这次英航事件在后来的几十年间,都被视作航空史上飞行员力挽狂澜的奇迹。然而,刘传健驾驶的这架飞机,比英航5930当时的情况,更加凶险。
  :差别主要在哪儿?那次事故和这次事故。
  刘传健:(英航5390)高度比较低,速度比较小,我们这次高度非常高,应该是9800米,然后压差非常大,温度非常低,速度也很快,当时的速度是800公里每小时。
  除了高度和速度上的不同之外,刘传健驾驶的飞机下面,是山尖上耸立着冰川的青藏高原。一旦遵循常规操作下降,势必撞上冰山,后果不堪设想。
  :当时在你那个位置能够听到后面乘客的反应吗?声音。
  刘传健:听不到,什么都听不到。
  :你有通过广播和后面乘客们讲吗?
  刘传健:无法广播。
  :所有设备失灵。
  刘传健:不是失灵,我不知道失灵没失灵,因为这个时候风,噪音非常之大,再一个我没有精力去,我没有自动设备,我要操纵飞机,我无法对他们进行任何的广播,因为当时我相信他们机组人员都是经过专业的训练,我们平时都是很专业的,因为他们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是处理得没有问题,处理没有问题,所以你无法进行任何广播。
  :也就是说你的职责,就是在机舱里面控制好飞机。
  刘传健:对,我认为我的职责就是把飞机控制好,不要让飞机掉下去,能把飞机安全落到跑道里面,这是我当时想的。其他哪怕我什么都不做,但是我要做这一点。
  :但是你跟塔台汇报要返航的时候,并没有得到这样的答复,那你怎么来做抉择呢?
  刘传健:对,在这种危急的时候,可以不得到这种答复。
  :自我决定吗?
  刘传健:对,在危急的时候,是可以不得到回复的,是赋予了我们机长这一种责任的。
  在刘传健的操纵下,风挡爆裂的飞机继续飞行。幸运的是,风挡玻璃爆裂二三十秒后,被强力压差吸出驾驶室的副驾驶徐瑞辰回到了驾驶舱。
  :怎么回来的?
  刘传健:因为我们压差,一下爆破了以后,相当于里面没有压差了,飞机里面和外面,它的压力是一样的,实际上是顺着风往里吹爬进来的,如果我们的风一直往外吸,他是进不来的。
  :进来之后,他和你有什么样的一种配合?
  刘传健:基本上没什么配合,因为这时候我在集中精力操纵飞机,我基本上没有管他,因为我无法去管他。

  意外发生后,正在客舱休息的第二机长梁鹏意识到,飞机遇到了大麻烦。他马上进入驾驶舱。
  :你当时在多长时间内进到了驾驶舱?
  梁鹏:现在有点记不住了,当时乘务长毕楠,给我比了一下手势。
  :她给你比的手势是什么?
  梁鹏:她给我就是说里边,她就这么比了一下,我当时想的就是,我怕在这种的环境下,人是很容易失去意识的,我就怕他们两个在里边失能了,我就必须得进去。
  :进到驾驶舱你看到的情景?
  梁鹏:进到驾驶舱之后,首先我看见的就是飞机在转弯,下边全是山。
  :全是山?
  梁鹏:对,我们在山上。然后我就马上坐好,系上安全带,我就马上把氧气面罩拿出来,然后我就看他,我就给那个机长,就是给刘机长示意,我就说你戴上,他说没问题,我说那行,然后我就戴上,戴上之后就马上拿出我们的,因为我们这个飞高高原有它特定的失压程序,就是像碰见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往哪飞,下多少高度,我就马上拿出我的电子飞行包,翻出我们拉萨的失压程序,我就拿给他看,告诉他我们现在要飞的地方叫崇州,我们要下高度到两万两千英尺,他说好,我就给他做计划,相当于是我给他负责导航通讯这些,然后他负责操纵飞机。
  :当时机长的状态?
  梁鹏:他就是很专注地飞行,保持好飞机的状态,那是我们最主要的东西。
  驾驶舱失压后,剧烈的狂风还吹翻了飞行组件控制面板。平时可以作为判断依据的很多数据板都已遭到破坏或者变得无法确认,飞行组件控制面板被破坏,就相当于飞机从智能汽车变成了手扶拖拉机,自动驾驶已经没有可能,必须依靠手动来完成,好在,这对于驾驶军机出身的刘传健来说,并不陌生。
  :我看到资料上,飞机的飞行控制组件面板是被吹起来。
  刘传健:掀开的。
  :这个掀开之后会有什么影响?
  刘传健:会影响很多设备,我确实搞不清楚,会造成我故障信息里面,无数个故障信息,所以说我在后面的,包括放起落架构型减速提供一些升力装置里面,每次做一个动作,我都是非常纠结,我就生怕它因为故障造成飞机姿态的变化,所以说我们如果姿态无法控制了,所有的安全,前面的工作都白费了,每做一个动作我实际上都是,从内心来讲我都是非常纠结,包括可用可不用的设备,我是绝对不用的,因为用了可能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我无法去评估,因为我现在飞机是可控的,如果做出来以后,变成不可控了我怎么办,这是我说为什么纠结在这儿呢。
  飞行数据显示,2018年5月14日早上7点07分左右,3U8633航班开始从32000英尺左右紧急下降高度。
  :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刘传健:应该刚开始快一些,因为飞机我还没有去接管。操纵飞机的时候,第一时间大一点,这个时候飞机是处在刚才保持的一个姿态在下高度,在增速,并且油门很大,油门在比较高的位置上,飞机在迅速下高度。当我一看到接管了飞机,飞机可以操纵的时候,这个就在逐渐减小。
  刘传健:但是我尽力控制飞机,因为当时飞机带着坡度转弯,在往下下高度,我看了一下,当时我不敢确定我的表数是真实的还是假的,空速在一直增加,所以我做的动作是把油门收光,操纵飞机。
  :这是面对这种情况唯一的选择吗?
  刘传健:对,唯一的选择,没有别的选择,就是不让飞机损坏,保持飞机状态。如果我们的飞机失去姿态,某种情况下它是会掉下去的,失速掉下去的。
  :如果失速?
  刘传健:或者姿态不正确,不在正确的姿态上。
  :结果呢?
  刘传健:就是飞机直接掉到地上去。
  在狂风、巨大的噪音、低温、缺氧的情况下,刘传健在驾驶室内的每一个操作动作都异常艰难。

  记者:当时在你们驾驶舱,你的温度还有气压的感觉呢?
  刘传健:很冷,冷到最后的时候,我整个身体都在都抖。我的第二机长就在给我抚摸,同时他也是在鼓励我。他给我抚摸的时候,感觉我身体在抖。我知道他是一方面在鼓励我,同时也说别怕没事。
  :你感受到他当时的那种做法是对你的一种鼓励,是吗?
  刘传健:感觉身体在抖,因为很冷。他抚摸我跟我说,抚摸会好一点,感觉。
  :当时副驾驶呢?
  梁鹏:副驾驶当时因为受伤了,身上有伤,他前面也没啥东西了,他当时能做的确实也有限。
  :那你怎么安置副驾驶呢?
  梁鹏:我就告诉他,就是那个7700,我就派他监管,我就说这个7700,就让他一直负责7700的识别。
  :7700通俗讲是?
  梁鹏:就是7700。这是我们的一个应答机,因为我们当时没有办法通讯,他如果按了这个,下面是能看见我们有,我们碰见紧急情况了,但是这个我们是要隔一段时间,你就得按一下,就让他们识别,让他们知道,因为他是出去再回来的。当时已经有点吓到了,相当于我就是不停安抚他们,刘机长他冷,我就一直给他摸,摸他手,我就说没问题。一个是摩擦产生点热量,就是这样,给副驾驶也是一直安抚他,没问题,没问题,就是这样。
  :当时副驾驶这样的一个姿态,是有驾驶席坐着还是?
  梁鹏:坐着的。
  :是坐在驾驶席。
  梁鹏:对,当时我就把机长这边的话筒、耳机全拿过来。我就全程盲发,给塔台报告,我们现在要干什么,在哪,怎么样了,但是我们听不见任何声音。
  :只能是单向传播。
  梁鹏:对,就我这种的话叫盲发,就是我给塔台表达,我现在要干什么就行了,剩下他们自己会去调控。
  塔台呼叫:8633成都,8633成都。
  与此同时,成都区域空管并未忘记3U8633航班。值班空管多次呼叫3U8633航班,但3U8633航班没有任何回应。空管发动其他航班协助呼叫,也没有得到任何结果。
  塔台呼叫:麻烦在群里叫一下8633,看能不能叫到,四川的8633,成都叫你,四川的8633成都叫你,8633 12237叫你。
  2018年5月14日早上7点10分,西南空管局雷达显示3U8633航班出现航空器遇险代码A7700,全体值班管制员立即进入紧急工作状态,他们指挥空中6架飞机紧急避让,同时协调军方配合特情处置。在成都双流机场,跑道外的8架飞机在空管的指挥下立即停止起飞,停机坪上的15架飞机停止推出。一切只为3U8633航班的紧急迫降提供最优的空域环境。
  :用了多久才把整个飞机控制到一个好的状态?
  刘传健:大概五分钟差不多这样子。
  :这五分钟究竟在你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个过程?
  刘传健:非常复杂,非常复杂。
  :为什么用复杂这个词?
  刘传健:因为当时想得很多,确实想得很多。
  :最多想的是什么?
  刘传健:最多的时候,我一定把飞机保持好,不要把飞机掉下去,这是我作为机长最高的一个。一定不要让飞机掉下去,这个是我想得最多的。我尽量保证更多人的安全,当时是这么想的。
  :已经有了不好的这样的一种设想了?
  刘传健:对,实际上有这种设想了。记者:你当时预想到会出现一种比较可怕的情况会是什么?
  刘传健:当时说实在的,在我没有安全控制飞机的时候,我真的很担心飞机会掉下去。
  :如果出现那种情况,怎么保证更多人的安全和可能?
  刘传健:如果我无法操控飞机,能做多少做多少吧。如果真要发生什么不堪的后果,无法想象。
  :这五分钟应该是你生命里面特别难熬的五分钟。
  刘传健:对,非常煎熬。说实话在这个过程中其实直到后来还是有些很多纠结的问题,包括后来我们一些设备的使用上,其实我是非常非常谨慎的。
  :谨慎指的是?
  刘传健:当时我们有无数的故障在里面,实际上这些都是对我一个非常大的考验。
  5月14日早上7:11左右,3U8633航班从32000英尺下降至24000英尺高度。
  :在这五分钟之后,你说飞机的姿态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这个时候你要做的是什么?
  刘传健:仍然是操纵飞机,我们的飞机现在不能松手的,一松手飞机姿态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但那时候内心会不会安全一点?
  刘传健:对,安全多了。当时飞机感觉可控了就安全很多了。
  :你那时候和副驾还有交流吗?
  刘传健:那时候我和第二机长就有交流了。这时候第二机长早就进来了,第二机长告诉我旅客是安全的,没有什么事后面是好的。
  :听到这个反应呢?
  刘传健:对,实际上没有跟我说这个话,而是给我比划。
  :手势?
  刘传健:对。
  :这是什么,OK吗?
  刘传健:后面OK,就是旅客是OK的。
  :这个对你内心的反应是什么?
  刘传健:当时我一下就会比较兴奋,当时跟我说这个话的时候,我觉得我今天一定要把他们飞回去,更坚定了这个理念。
  :那时候这个有那么大的力量。
  刘传健:非常大的力量。我的职业生涯说白了,我真的是,干这行我知道,每次飞行我的后面是旅客,这是我一个宗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保证旅客的安全和飞机的安全,作为机长是我的首要责任,其他我真的没考虑太多。每次飞行的时候,都是把这个放在最前面的。
  :后面是一百多条生命。
  刘传健:对,后面是无数的家庭,无数的相关人员,我们哪怕就是在319机型320机型,我们飞的三种机型里面,320机型可能大概190多个人,最多的时候,319机型最多是132人,相对少一点,多的时候是两百。所以每次我飞的时候,在我心中强调的也是这个,在任何时候我要保证,在我能力的范围内,我能保证我绝对是保证旅客的安全,这是我应该做的。这是机长职责吧,应该是。

  此后,3U8633航班继续平稳下降,从9600米高空到6600米,再到3900米,事故发生34分钟后,3U8633航班降落在成都双流机场。
  刘传健:我们发出来的7700这个应答机,他们是收得到的。收到这个信号是告诉我们飞机遇险了,遇险是什么情况,他们也会清楚。他们会把所有飞机,影响我们航路的飞机全部调开,把路让给我们。所以我在今天非常感谢我们的那些管制部门的一些,他们管制部门的一些人,努力让路,跟我们配合,因为我们无法接到,他们是默默地为我们配合。
  梁鹏:起落架放完了,我们能见地面了,能见跑道之后,那个心里边其实当时真是不怕了,因为只要能让我们见到跑道,我们就能把飞机飞下去,当时就是这样的状态。所以当时一落地之后,真的是放松了一口气。我们两个,他侧过来,我们看着,我们俩就握了个手说了一句,我们现在还活着。
  我们还活着,机长刘传健对这句话也是印象深刻。
  刘传健:飞机落地一刻长长舒一口气,我和他同时在那儿,我们都还活着。
  :这是你们说的第一句话吗?
  刘传健:对,是我们听得到说的第一句话。
  :那时候你看到同伴的眼神是什么样的还记得吗?
  刘传健:我觉得当时我们都放松了,一下就放松了。
  随着飞机一起下降的,是乘客们提了很久的心,一直被恐惧和压抑笼罩着的机舱内恢复了生气。
  毕楠:我当时是通过驾驶舱告诉我飞机已经安全了,然后我是站在客舱当中对旅客进行广播,告诉旅客我们已经安全了。
  :你还记得当时那时候播这段内容的状态吗?
  毕楠:我告诉旅客我说,女士们先生们,我是本次航班的乘务长,我说我们已经安全了,我们不用担心。
  :你那时候还能有这样的状态来说话吗?
  毕楠:对,因为我不能慌,我内心再慌我不可能表现出来,因为我是专业的。
  :乘客们当时听到这些话?
  毕楠:鼓掌。
  :这个鼓掌可能包含了很多寓意。

  据四川航空发布的消息,除副驾驶皮肤擦伤,一名乘务员腰部受伤正接受治疗外,其余27名前往医院就诊的乘客身体未见明显异常。而据民航西南局公告表示,民航西南局、四川监管局已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就事故原因开展调查处置。调查的对象也包括机长刘传健和所有机组成员。
  :但是在整个事件结束之后,对你而言的话,需要接受的整体安排是什么?
  刘传健:这几天我们刚落地,管理局的相关人员、调查人员一起跟我们调查当时的情况,让我们反映当时的一些情况,之后对我们进行调查,一直昨天、前天,整整调查一天。
  :对于这次的事件来讲的话,可能很多人会探讨,将来对于航空上的这些突发事件还有安全,人们会有很多的这样一种疑问存在,作为机长你们会考虑这种问题吗?
  刘传健:当然可能在将来会有结果的时候,我们也会考虑。因为现在没有结果,我们无从考虑,这个确实是。
  :最后一个问题大家很关注。对于您经历了这样一次很特别的事故以后,作为机长您今后个人的安排会怎样?
  刘传健:我还会继续飞行,在接受检查,身体检查,没有异常的情况心理平稳了以后,应该会继续飞行的。
  :您说的心理平稳是因为目前还有一些可能情绪上的波动吗?
  刘传健:对,应该它还会作为航医,作为航空专业,还会对我们进行心理辅导这一类的东西,还会对我们进行,达到一个健康的状态,让我们达到一个健康的状态。不一定是身体上的健康,心理上的健康都是需要的。
  :也就是说未来我们还可以在机长这个位置上看到你。
  刘传健:应该没有问题,我相信我能行。
12#
 一眼 发表于: 2018-5-18 21:08: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川航英雄机组接受媒体采访 机长讲述更多惊心细节

源自:央视新闻
原文标题:川航英雄机组接受媒体采访 机长讲述更多惊心细节

  14日早上7时06分左右,从重庆飞往拉萨的川航3U8633航班,在9800米高空飞行时,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突然破裂脱落。在高速、低温、缺氧、噪音巨大的情况下,机组人员果断处理,最终安全备降成都双流机场,所有乘客平安落地。
  就在今天(16日)下午,机组回应了媒体关注。面对外界的各种声音,机长刘传健和他的机组成员想说什么?从事发到安全着陆,他们透露了哪些细节?事件调查进展如何?

机长刘传建:飞机巡航阶段发现风挡裂纹
  机长刘传健澄清了早前媒体报道的一个不够准确的说法。刘传健说,风挡玻璃破裂之前完全没有任何征兆是不够准确的。
  其实,在他们飞到四川雅安宝兴县境内,在空中9800米时,发现风挡有裂纹。
  他们解开了安全带,用手去触摸风挡玻璃,判断是内侧还是外侧有裂纹。用手触摸后,他们绑好了安全带,及时与空中空管人员汇报。也就是说,当时已经启动了相应的应急机制。

机长还原惊心动魄的瞬间
  刘传健机长还原了风挡玻璃破裂时惊心动魄的瞬间。他说,与空中空管人员报告之后,很快,风挡玻璃就不见了。瞬间的气压差让他眼前一黑,几秒后,他发现身旁的副驾驶半个身子被吸到了飞机外侧。
  他第一时间试图把副驾驶拉回舱内,但因为绑着安全带,被固定在驾驶座位上,够不到自己的同事。
  巨大的爆裂之后,风灌进整个机舱中,把飞行员的驾驶门直接撞开。他做了机舱的应急处置后,在其他机组成员的帮助下,副驾驶回到了座位上。
  刘传健表示,自己不是“萨利机长”,此次安全备降,是由团队配合完成的,反映的是中国民航业的成绩。“当时最纠结的是,为了安全,尽快下降还是坚持一下。”

空乘员:安慰旅客时心里有底 相信机长
  川航3U8633机组一名空乘员接受采访时回忆,当时有乘客害怕得哭起来,他们上前安慰,“请相信我们能把您安全地送到目的地”。空乘员告诉记者:“我们心里有底,因为相信我们的机长,相信我们平时的训练!”
  目前,调查组已成立,空客总部派员参与。
  惊魂一刻!川航客机因风挡破裂备降成都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1#
 牛涨 发表于: 2018-5-16 18:43:02|只看该作者

红星新闻被质疑专访假机长 回应:言论不实须公开道歉

  5月16日消息,近日自媒体“航旅圈”在网上发表题为《红星新闻可能专访了个假机长》一文引起广泛关注,针对此事件,成都商报与红星新闻联合发表声明称自媒体“航旅圈”所发言论不实,对红星新闻声誉造成极大影响,要求对方删除不实稿件并公开道歉。


以下为回应声明全文
  成都商报社 红星新闻声明
  近日,自媒体“航旅圈”未经核实,在网上发表《红星新闻可能专访了个假机长》等不实文章及言论,称红星新闻报道的《川航英雄机长:万米高空玻璃碎了副手半身飞出迫降只能靠手》“未作采访,纯属瞎编”。
  红星新闻严正声明如下:
  红星新闻所有采访都保有事实根据。“航旅圈”直接抨击红星新闻及其记者的不实言论,被大量转发,已对红星新闻名誉造成极大负面影响。
  红星新闻要求:
  1.“航旅圈”应立即停止侵权,删除不实稿件及言论;
  2.“航旅圈”须在其微博上公开道歉;
  3.“航旅圈”应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红星新闻保留采取法律措施维护合法权益、追究侵权方法律责任的权利。
  成都商报社 红星新闻
10#
 小生 发表于: 2018-5-16 09:51:00|只看该作者

英雄机长刘传健的妻子 在我眼中他只是老公

刘传健的妻子邹函
  作为川航3U8633航班英雄机组的一员,来自重庆的机长刘传健被称为“中国版萨利机长”。在家中,妻子邹函叫他“刘教员”。
  在第一时间看到新闻后,邹函“吓得紧张了三分钟”,但随即想到“我刘教员技高人心细,肯定没问题!”话是这么说,她还是打了电话确认,才放了心。

第一个电话 14日8时许
  “怎么备降了?”
  “飞机坏了,这会儿很忙,晚点联系。”
  邹函是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的一名老师,主要教授航空概论、航空英语、旅游英语等课程。14日当天她在杭州带学生参加全国导游大赛。
  刘传健执飞的3U8633航班起飞时间早,前一晚他住在了公司。与丈夫分开前,邹函与往常一样了解了丈夫的行程,还开玩笑说:“那今天碰不到哦,明天才碰得到”。
  看到新闻后,邹函还发朋友圈说:“一看是我刘教员的航班,吓得我紧张了三分钟!再一想我刘教员技高人心细,肯定没问题!”
  邹函多次试图联系丈夫,但没联系上。她估计,丈夫肯定忙于配合调查,“没得时间多说,民航局、公司肯定都要找他。”
  14日早上8点多,邹函第一次拨通了丈夫刘传健的电话。她说,电话那头的丈夫很冷静,所以她也没太担心。但持续关注新闻后,邹函才得知,丈夫面临的是“世界级”险情,又让她开始担心丈夫是否受伤。

第二个电话 14日深夜
  “你怎么样,有没有受伤?“
  “一切都好……”
  14日深夜,邹函再次与丈夫通话,得到答案她才彻底放心。她说,备降事件至今,“刘教员”也只发了一条朋友圈说“一切都好”。
  邹函说,之所以叫刘传健“刘教员”,是因为他“开过轰炸机”,也当过飞行教员。在丈夫的床头柜上还放着一本《飞行机组操作手册》,他睡前没事都要翻一翻。“我经常说他,你都是教员了,还需要看这个啊。他说必须要不断学习。”在邹函看来,丈夫是个很自律的人,休息日都是早睡早起,不抽烟、不喝酒,飞行员不允许的事都不干,每天都坚持运动。对于工作,刘传健是时刻做好了准备。邹函说,丈夫不管在干什么,就算临时喊他飞,他也可以马上出门。
  家中客厅、书房都摆放有航模,各类与飞行、民航有关的书籍多见于书桌和床头,足见“刘教员”对飞行的热爱。
  “在天上飞他肯定是快乐的。“邹函说,丈夫很热爱飞行员这一职业,希望能飞一辈子。

第三个电话 昨日中午
  “什么时候回来?”
  “还有事情要处理,调查还在进行中。”
  邹函第三次与丈夫通话,是在昨天中午。
  “或许在别人眼中他是英雄,但在我眼中他只是老公,希望他早点回家。”邹函说。
  生活中,“刘教员”是个比较幽默的人。比如,有时候邹函开玩笑说丈夫工作忙、压力大,头发少,刘传健则会风趣地说“掉头发是因为天上风太大了”。
  邹函说,丈夫比较冷幽默、比较酷,同时也非常细致。家里人的生日他都记得,时常会带一些小礼物。他也常常会给女儿喂饭,晚上会给女儿读绘本、讲故事。
  对于刘传健与机组一起成功处置险情,邹函说,“感谢所有人的关心和认可,这是一件很大的事,他沉着冷静、处置得当,他是我的骄傲;这也是一件很小的事,他只是去飞了一个航班,履行了一个机长应尽的职责。”
  邹函记得,很多年前一位资深机长跟她说:“民航不需要英雄,我们要的是安全。”作为一名飞行员家属,她只希望每一次飞行都顺利,每一次起降都平安。本报记者 陈翔

☆ 相关资讯
他差点接班在水泥厂工作

  1971年出生的刘传健是陶家镇友爱村9社人,小学、初中均在镇上就读,高中在西彭渝西中学就读。
  他的二姐刘传萍说,弟弟第一年考飞没考上,差点接爸爸的班在水泥厂工作。高中英语老师曾红说,当年刘传健其他学科都不错,就是英语基础差一点。复习那年,他慢慢地找到了学英语的规律,成绩提高很快。
  “大家觉得这么好的苗子去水泥厂接班有点可惜。”学校领导还专门去做了他父亲的工作。刘传健也很懂感恩,几乎每年都要回学校看望老师。

探访
川航备降航班副驾驶同事:
事发时若没系安全带,他就飞出去了

  14日上午,川航3U8633航班备降成都后,有29人被送往医院救治。昨日下午,记者从接收患者的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获悉,除两人需住院治疗外,其余人员都已达到出院标准。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介绍,在高空失压状态下,乘客易出现“减压症”症状,部分人员感到头晕、耳鸣,医院采取了一对一的观察护理措施,并对所有入院患者进行了“高压氧舱”治疗。
  截至目前,所有入院患者身体情况稳定,仅两名机组人员需住院治疗,一名副驾驶上半身多处皮肤被擦伤,一名空乘人员腰椎骨折。其余27人全部达到离院标准,其中2人在同医院签署协议后,于15日凌晨自行离院。
  昨日下午,记者见到了本次航班的副驾驶徐瑞辰,当时他正前去做“高压氧舱”治疗。记者注意到,其左手缠有纱布。
  一名陪同徐瑞辰的川航工作人员介绍,在平飞过程中,徐瑞辰的肩带松开,腰间系有安全带,“要是没有安全带,他就飞出去了”。
  该工作人员表示,徐瑞辰近期主要是休息治疗,在医院治疗完之后,检查符合继续飞行的标准才会复飞。
  迫降航班乘客陈女士的儿子称,由于医生的及时治疗,母亲的身体状况没有大问题,只是偶尔感觉头晕以及想吐。他说,这次事件还是对母亲的心理上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他一直没敢跟母亲聊事发时的情形。他表示,接下来会要求赔偿,“出这么大事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如果这个事情没有好的解决方案的话,以后谁还敢坐飞机?”

延 伸
飞行员安全带是什么样的?

  飞行员用的安全带与我们乘客的不同,是多点式固定的,这种安全带可以对飞行员身体提供全面保护。
  从机长的表述上看,推测副驾驶可能在巡航过程中解开了安全带上面的两条肩带使上半身能自由活动,而下面的三条固定带防止了他重蹈英航5390机长的覆辙。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蜀猴 发表于: 2018-5-16 09:22:00|只看该作者

战友解密刘传健 他能成功备降与当过空军教员分不开

源自:成都商报
  “凡是留教当教员的,就是飞行员里的尖子,尖子当中,又经过在教学中锻炼,安全观念,各方面素质都是很强。”
  在川航工作以前,刘传健在驻泸州某空军部队服役了10年,他的一位老战友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刘传健在部队退役时已是少校军衔,先后担任教员、中队长、训练股长,“他飞得好,各方面素质都很出色”。
  这位56岁的战友已经有1万多个小时的飞行记录,他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刘传健能有这样的素质,跟他在部队服役期间练就的飞行经验分不开。
  部队10年
  至少飞了3000小时
  战友介绍,驻泸空军部队于2003年改制,飞行教员进行了分流,刘传健当时分流到了陕西,后来怎么去的川航,他也不是很清楚。
  在战友的印象里,刘传健是1991年8月当兵的,1993年左右到的泸州,先是当飞行学员,然后留教做了教员。按照部队要求,每批学员中,只有各方面素质出色的尖子生才能留教。
  “这个人比较外向、活跃,篮球打得好,工作方面很认真,留教几年后提为中队长,后来又到训练股当股长,之后分流到陕西。”战友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在担任飞行教员期间,刘传健各方面表现非常突出,不管是教学还是飞行技术在大队都是比较靠前的,跟大家工作、生活也都处得很融洽。
  战友介绍,当时在部队驾驶的是初级教练机,跟民航的飞机不一样,如今的民航飞机设备应该更先进,智能化更高,而飞机越先进,人为操作越少。那个时候,做飞行教员一天往往要飞5个多小时,看到的都是蓝天白云,非常枯燥,而初教机座舱环境比较小,人穿着伞,活动空间就更窄。
  战友说,刘传健在空军部队待了10年,按训练情况计算,10年估计得飞3000多小时,这已经是一个经验非常丰富的飞行员了,“按当时在部队的标准,安全飞行3000小时,都是二等功了”。
  特殊要求
  空军教员水平更高
  战友介绍,刘传健在部队做飞行教员时,虽然开的初级教练机,但那时候所有科目都要练习,包括战斗机所做的编队,以及各方面的基础训练都要做。
  在这位老战友看来,刘传健能够备降成功,跟在部队当飞行教员是分不开的。“教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学员,我们不但要看地面,还要看仪表,还要看他的动作是不是做错了,做错了我们需要马上纠正他。”他说,而且当时的教练机手动操作非常多,这就要求飞行教员各方面素质都非常高。
  战友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他完全能够想象得到风挡玻璃突然爆裂后的情景,“人应该是一下子懵了,风也很大,眼睛也睁不开,座舱失压后,人会被吸出去”。战友说,这时候要操作飞机,需要非常沉着、冷静、果断,这样的危急关头,每一项处置都要正确,这种耐力和毅力,以及过硬的驾驶技术,“我感觉跟他在当教员时积累的经验是有关系的”。
  “凡是留教当教员的,就是飞行员里的尖子,尖子当中,又经过在教学中锻炼,安全观念,各方面素质都是非常强的。”战友说,虽然说开初教机与民航飞机有差异,但这就是刘传健10年练就的“基本功”。
⊙记者:杨灵
8#
 去哪里 发表于: 2018-5-15 14:03:00|只看该作者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删除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台北人 发表于: 2018-5-15 13:43:00|只看该作者

川航现实版“萨利机长”:史诗级紧急迫降难在哪?

源自:三联生活周刊
原文标题:川航现实版“萨利机长”:史诗级紧急迫降难在哪?
⊙作者:黄子懿 童淑婷


惊魂40分钟
  5月14日早上9点多,四川航空(下称“川航”)官方微博发布通报称,由川航执飞的3U8633重庆至拉萨航班因机械故障备降成都,航班已于7时42分安全落地,旅客已有序下机休息。
  新闻越短,事情越大。随着信息越来越多的披露,大众才逐渐了解到这是一次多么了不起的迫降,堪称在中国上演的现实版的“萨利机长”,被人称作载入航空史的“史诗级”迫降。

图片来自成都商报微博

  重庆飞往拉萨属于高原航线,飞机在过雅安后开始爬高,最高时已于早上7点左右达到32000英尺左右(约9800米)的高空中。但就在这时,驾驶舱右侧的风挡玻璃发生脱落,整块飞出,飞机从7:07开始紧急下降高度,7:11左右下降至24000英尺(约7300米),此后再次下降直至7:43分平安在成都着陆。
  从目前披露的信息看,风挡脱落,气流瞬间涌入对驾驶舱设备造成了严重破坏,驾驶舱高度表拨定值,电子飞行仪器系统都吹歪,自动驾驶功能全失。而当班机组则硬生生地穿着短袖衬衫,将飞机安全迫降,除副驾驶和一名乘务轻伤之外,所有乘客暂无大碍。
  一名资深空军飞行员对此次迫降表达了赞许。“玻璃脱落之后,打烂了领航的仪表仪器,比开车没有仪表盘还要严重,只有完全通过飞行经验判断。”该空军飞行员表示,风挡玻璃脱落会对飞行员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打乱正常的注意力分配,对飞行员的心理素质与操控判断观察能力要求非常非常高。“因为民航对航线的高度使用非常密集,还要及时跟地面协调求助,快速打开紧急备降通道。”
  更重要在于,玻璃脱落后可能产生的减压症(Decompression Sickness),即人在原有的高压条件下,被突然暴露在低压环境下,溶解在体液内的气体会突然释出,导致身体产生各种不适、运动功能障碍等,更严重者会产生气体栓塞、血管破裂,甚至威胁生命。
  高原空气稀薄,压力小,飞机在起飞后往往会在客舱增压,“至少也是海拔1000米左右的压力水平”,风挡玻璃脱落,会导致爆炸性释压,“相当于人在1000米左右的高度,突然上升到一万米。”前述飞行员还解释,万米高空比地标温度低近60℃,在零下几十度的情况下还有迎着约800公里/小时狂风,因故本次降落极为不易。

图片来自成都商报微博

  根据气象探空数据显示,玻璃突然破碎时,9520米高度的气温约为-35.9度,气压300百帕,10760米高度的温度是-43.1度,气压250百帕。有气象爱好者在微博解释,“当时川航飞行员,面临1秒之内降压500百帕、1秒之内降温近70度、1秒之内由静风到140米/秒,相当于在-40度的最高级别的龙卷风中心,而且穿的是短袖。”
  完成了这次紧急迫降壮举的机长刘传建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称,玻璃破碎后,副驾驶身体已飞出去一半,好在系了安全带。在驾驶舱中,仪表盘被掀开,噪音极大,他什么都听不见,多数无线电亦失灵,他只能依靠目视水平操作迫降。失压和低温让他每一个动作都异常困难,“如果你在零下40-50℃的大街上,开车以200公里的时速狂奔,再把手伸出窗外,你能做什么?”
  从网传图片看,当飞机稳稳落地之后,副驾驶衣服已近乎碎片,他本人也住进了医院,好在并无大碍。除了他以及另外一个空乘轻伤之外,机上所有人的身体状况经检查后都较为良好。
  另据业内知情人士透露,因涉及西藏航线,该航班是三人制飞行,会有双机长执行航班。在副驾受伤的情况下,双机长的存在也是迫降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挡风玻璃疑问
  机舱失压导致的飞行事故在世界航空史上并不罕见。
  1999年,一架利尔35喷气公务机在上升过程中出现机舱失压,机内所有人昏迷,最终飞机燃油耗尽,在南达科他州坠毁。遇难者中,有美国知名高尔夫球运动员佩恩-斯图尔特(Payne Stewart)。
  更为人熟知,也是更类似于本次事件的,是英国航空5390号班机事故。1990年6月10日,这驾由英国伯明翰飞往西班牙马洛卡的航班起飞后不久,在驾驶室中的一块挡风玻璃突然脱落,飞机爆炸性释压并将机长吸出机外。凭着副驾驶的努力,航机安全降落于南安普敦,正机长奇迹生还。该事故起因是由于维修人员安装挡风玻璃时使用的90颗螺丝钉全都过短或过细。并且,从外部安装的挡风玻璃也是一大设计瑕疵,不易承受高空压力。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川航本次的紧急迫降比5390更难,压差、缺氧、低温和飞行时速都高于英航5390。但至于玻璃破碎的原因,川航表示,目前相关机构已启动了故障调查,但仍未有太大进展,具体原因将以官方公布为准。

图片来自成都商报微博

  据披露,执飞该航班的飞机是空客A319-100。该机于2011年7月26日进入川航,截至目前共使用19912小时。最近一次A检为4A5,于2018年4月12日昆明完成。最近一次C检为3C,2017年3月9日外委成都川维完成。飞机当日无保留故障项目。查询近15日维修记录,该机无风挡故障信息。风挡玻璃为原件。
  前述飞行员解释,风挡玻璃破碎可能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低空的飞鸟等外来物撞击,而在高原航线等高空,可能由于部件老化等原因,导致缝隙扩大,“在高空气流冲击之下可能会松动,以至破碎。”
  就在4月17日,美国西南航空一架从纽约飞往达拉斯的航班因引擎爆炸紧急迫降费城。该航班被鸟撞击到引擎引发爆炸,引擎碎片击碎了客舱挡风玻璃,以至于一名乘客被“吸”出窗外。
  一位民航工程师在微博上分析称,目前民航飞机驾驶舱玻璃基本是原装进口的,多以美国PPG、法国SGS和德国GKN厂家为主。本次爆裂玻璃疑似是法国SGS,其重量约在35kg,总厚度约3-4cm,由一层3-4mm厚和两层8mm厚的加强钢化玻璃组成,外层有电加热膜具有防冰功能,中间有粘接起到防爆作用。
  另据飞行手册处置程序介绍,风挡玻璃一般有两层,如果仅外层破裂,没有任何影响,内层破裂才需要下降高度至23000英尺(约7000米)并减小压差,同时并不属于需要迫降的紧急任务。从图片看,风挡玻璃的压板,螺钉全完好在位。
  “这次两层同时破裂还真是第一次见到。”该民航工程师称,他个人怀疑是质量问题。“设计上允许裂纹,但不允许彻底失效,因此常见外物击伤导致碎裂是在设计安全内的,但很少见到整块玻璃爆裂崩溃,本次事件实属罕见,等待详细的官方调查。再次对机组点赞。”
  据披露,机长刘传建为“军转民”,现年40岁左右,原为空军第二飞行学院教练员,2006年转业到四川航空,飞行驾龄长达几十年,在该航线上飞行上百次。
  有业内空乘对本刊记者表示,“空军飞行员靠原始飞行数据飞,而不是先进仪表,所以基本功要够硬,对飞机姿态、特性的判断要有功力才落得了。”
  (王珊对此文亦有贡献)
6# 青城山
 巴哥 发表于: 2018-5-15 09:51:00|只看该作者

川航英雄机长是重庆九龙坡人 姐姐称他的性格特点就是执着

机长刘传健(中)
  14日,四川航空公司3U8633航班执行重庆-拉萨航班任务,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破裂脱落,机组实施紧急下降。飞机于07:46分安全备降成都双流机场,所有乘客平安落地。机长刘传健史诗级的备降震撼人心。请注意!这位英雄机长是重庆九龙坡人。

刘传健 图片来自@成都商报

刘传健是九龙坡区陶家镇人
姐姐:他的性格特点就是执着

  昨晚,川航机长刘传健的二姐刘传萍表示,刘传健是土生土长的九龙坡区陶家镇人。谈到弟弟成功处置险情,她说:“为了这么多人的安全,他完成了应该完成的任务。”
  刘传萍说,弟弟从小到大成绩优异,性格上的特点就是执着,“干一件事就一定要干好。”比如,考飞行员第一年没考上,一直没放弃学习,结果第二年就考上了。
  在刘传萍的印象中,弟弟从军航转业到民航10多年的时间,因为工作回家的时间比较少,往往是回家坐下吃了饭不久就要走。刘传健曾跟姐姐说,不能自己休息,让别人连着飞。
  “因为他是机长嘛,肯定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她说,弟弟很敬重自己的职业,一家人都非常支持。
  上游新闻记者 陈翔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蜀猴 发表于: 2018-5-15 09:22:00|只看该作者

川航机长刘传健:空军飞行学院全优毕业成飞行教员

源自:四川在线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吴楚瞳)5月14日清晨,四川航空一架从重庆飞往拉萨的航班,在飞行过程中驾驶舱副驾驶员座位前的挡风玻璃破裂脱落。在紧急关头,机组实施紧急下降,成功备降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机长刘传健,在备降成功后被网友们称为“中国版萨利机长”。在空军第二飞行学院期间,作为飞行教员,刘传健每年都要带着学员进行“玻璃爆裂”训练。
  为何在5月14日的突发事件中,刘传健能够如此沉着地处置迫降?14日下午,四川在线记者专访刘传健在空军第二飞行学院期间战友赵先生得知,重庆人刘传健曾历经三道关卡、全优毕业成为空军第二飞行学院的飞行教员。

全优毕业
执教飞行学院多年

  上世纪90年代初,刘传健成为空军第二飞行学院的一名学员。赵先生回忆道,从1995年开始,他经常和刘传健一起打篮球。虽然刘传健不算太高,但一直打前锋的位置,赵先生评价其灵活多变反应敏捷。篮球场上,他有惊人的弹跳力,协调性也非常好,每次上篮时,两三个人都防不住他:“他爱锻炼,打前锋位置需要胆子大,敢冲敢闯。再加上飞行员训练,心理素质也比较好。我觉得,这跟他今天能够迫降成功有直接关系。”
  赵先生说,刘传健在空军第二飞行学院给人印象除了个人飞行技术非常好以外,还有责任心强、爱学习、对人有礼貌。重庆人的外向开朗在刘传健身上体现得非常明显。
  经过几年的努力,1995年,刘传健成为空军第二飞行学院一名飞行教员。从学员到飞行教员,要经过哪些程序呢?赵先生介绍到,成为飞行教员的第一道关卡首先就是要成为一名飞行学员,其次是对身体素质、政治素养要求、文化等方面的要求缺一不可。赵先生进一步补充说,进入了飞行学院,也并不意味着就可以留下来。“学员有70%的淘汰率,有时候进来二、三十个人,最后可能只有一、两个人能留下来。”成功留下来的学员,也需要每一个科目都拿到5分的满分,才能成为一名飞行教员,“这是百里挑一甚至千里桃一的,他就是一名全优学员!”

创造奇迹
更重要的是意志

  为何在5月14日的突发事件中,刘传健能够如此沉着地处置迫降?赵先生说,在空军第二飞行学院的飞行学习训练中,每一个学员都要进行特情处置训练,其中玻璃爆裂后如何处置是必训科目。作为教员,刘传健在执教多年的过程中,带很多学员进行过这样的训练,为他今日处置民航飞机突发事件打下了基础。
  初教-6,是空军第二飞行学院进行飞行训练时,常用的一款螺旋桨初级教练机,长期服役于中国空军及地方航校,是中国空军初级教练机主力机型。刘传健执教期间,常用这款飞机进行特情处置训练,飞行过程中,机舱顶的玻璃会突然向后滑落:“这就是假装玻璃爆裂。”每一个学员的训练周期为一年,在这一年中,这样的演练至少有一两次。执教多年,刘传健经历过无数次这样的训练。
  但是,赵先生很严肃地说,5月14日刘传健处理前挡风玻璃爆裂的情况,与训练时完全不同。因为初教机的飞行速度一般为200公里/小时,进行特情处置训练时,时速会降至100公里/小时左右;“这跟高速路上100多公里,你打开窗户也没事是一样的。”
  当刘传健在空中驾驶客机遇到突发情况时,除了速度至少有600-700公里/小时之外,强大的气压和超低的温度(零下40~50摄氏度左右),赵先生认为能成功迫降是一个奇迹:“那个时候连眼睛都是睁不开的。我们搞过飞行的人都知道,最重要的是意志,就是告诉自己,我今天,就是要把这个飞机飞下来!”
4# 金佛山
 蜀猴 发表于: 2018-5-15 09:22:00|只看该作者

人物评价

  2018年5月14日下午,飞行界一名资深人士张先生表示,他们飞行圈都关注到此事。大家讨论认为,此次返航备降成功,确实非常不容易,堪称“世界级”。
  他表示,在整个特情处置过程中,驾驶舱前风挡玻璃脱落,驾驶舱的气温是零下几十度,风流又大,当班机组穿短袖衬衫,由于风挡脱落时对客舱设备造成了损坏,很多设备显示不工作,机长还要正确操纵飞机紧急备降去成都,整个过程相当惊险、应对非常不易。他表示,这么大的高空事故,对飞行员的生理和心理都是严峻考验。应对成功,说明机长的心理素质非常过硬。从无线电录音中听上去,(机长)比较淡定,处理过程镇定果断,飞机最后平安降落。
  仪表失灵你越发清醒,乘客的心悬得越高,你肩上的责任越重。在万米高空的险情中如此从容, 别问这是怎么做到的,每一个传奇背后都隐藏着坚守和执着。(感动中国组委会评)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0 08:18, Processed in 0.078001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