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990|回复: 3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王德奎 发表于: 2018-5-23 08:22:33|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自然科学读《雪域天府──-再造一个生态圈》

 [复制链接]
读《雪域天府──-再造一个生态圈
雷凯冲
我读过雷奕安教授翻译的《量子夸克》和《宇宙极问》两书,都非常喜欢。但当我读到2018521日他的博文《雪域天府──-再造一个生态圈》时,我就不仅喜欢,更是非常赞成了。因为20166月我在西藏自费旅游时,在拉萨看到那里的阳光充足,时常有小雨、中雨落下,除了氧气不足,早晚有点严寒外,山沟里还是适宜植物生长的,就想,青藏高原是个好地方,如果能利用我国的制度优势,大量培养和输送类似生物基因再造技术人才,到这些地方,让拉萨周围无树木的群山,也像西藏林芝地区一样山上有森林,该多好啊!
因为人工环境打造理想生态圈,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恶劣,主要是海拔高,气温低,无霜期短,有些地区不存在无霜期,依靠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无法生存。但在存在充足光照的条件下,人工改变环境非常简单。高原条件下,普通结构的温室也可以有效提高气温4050℃。即使在最冷的冬天,也可以很容易维持植物生长需要的温度和光照条件。因为高原地区的冬季几乎没有阴天,白天可以升温并蓄热,维持夜间不霜冻,夜间的低温又可以有效保持植物养分。
而在夏天,青藏高原不存在高温。在青藏高原,仅利用低成本的被动控温,温室就可以常年维持植物的最佳生长条件。在实现被动型人工环境的条件下,青藏高原几乎是理想的天府之国。种植发展起来后,养殖业顺理成章。根据计算,在人工环境条件下,西藏每一亩土地可以生产十亩东部自然环境下土地的产量。但东部因为自然环境(夏天温度太高,有破坏性自然灾害)的原因,不适合发展被动型人工环境农业,而主动型人工环境农业成本太高。由于人工环境可以控制所有的环境要素,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没有限制,无论是热带作物,温带作物,还是潮湿,干旱需求,都可以满足。因此人工环境下,可以打造各种各样不同的生态圈,培养不同的生物群落。如果结合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青藏高原十分之一的自然生态极端贫瘠国土,可以完全满足全国的能源需求和种植养殖业需求。种植养殖产业发展起来之后,城市,休闲,观光的发展自然而然。
青藏高原发展的缺点在于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人才缺乏,高原缺氧不适合长时间户外工作。但西藏的基础设施正在不断完善,川藏铁路将很快通车。牧民定居和社区化,人才培养等,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高原缺氧在人工环境中可以解决。随着技术的进步,由于温室环境温和,发展以机器人为主的精细自动化目前看来并不存在原则性的障碍。由于可再生能源丰富,大规模工程施工可以考虑电气化。前期只需要在目前的农业开发区逐步完善规划的技术和种植模式。
这里有人工生态圈案例。例如,美国生物圈2号,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北部,是一个人造封闭生态系统。占地1.3万平方米,大约有8层楼高,是密封钢架结构玻璃建筑。该地区日照充足,海拔较高(1100米),类似西藏,但西藏特点更突出。该项目是为了验证完全封闭的生态圈,成本较高。西藏建设生态圈并不需要完全封闭,可以降低成本和有效利用环境。生物圈2号中建有多个生态群落,包括海洋,热带草原,海岸浓雾沙漠,热带雨林等。
再例如,看英国伊甸园计划外景,可见伊甸园计划的热带生物群落,可知英国的伊甸园项目──-这位于英国康沃尔郡,是英国的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伊甸园计划由多个巨大温室组成,养殖了大量植物,每个温室模仿一个生物群落,包括热带雨林环境,地中海环境等。英国纬度高,冬季漫长,但在人工环境下,仍然可以形成各种类型的生物群落。
我国的制度优势,能为西藏等青藏高原地区大量培养和输送类似生物基因再造技术人才。例如,四川农业大学李明洲教授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如果我国向金砖五国之一的印度学习,多生孩子,多学高科技,就定能富国强民。因为李明洲教授,
在四川就只是一个真正的“土学者”。他没有海外镀金经历,从幼儿园到博士,在“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长大。可见成为一个“科研达人”,按此可大量培养和输送类似生物基因再造技术人才──-因为科研成果突出,青年长江 学者、四川农业大学李明洲教授多次被媒体聚焦。而且李明洲教授正是藏猪基因科研取胜的。
据《中国教育报》记者张俊贤报道,2012年以李明洲为第一作者的《猪脂肪和肌肉组织的基因组甲基化图谱》论文,发表在《自然·通讯》上。一夜之间,这篇论文就被付费下载了2808次,而该杂志每篇文章平均每年的下载量,也就1900—2800次,出乎意料的火爆。更让人意外的是,关注该论文的专家,95%都来自医学界。这可能因为猪与人类具有相似的代谢功能、心血管系统、成比例的器官大小等特性,且与人类在遗传学上,也具有高度相似性。而李明洲教授在研究中,在世界是首次构建了猪不同部位脂肪和肌肉组织的DNA甲基化图谱,这为研究人类肥胖、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疾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更惊人的是,李明洲教授和他的团队,第二年的研究成果又登上了《自然·遗传》杂志──-《比较基因组学鉴定藏猪和家猪的自然和人工选择》这个研究成果,本来是为挖掘地方猪种蕴藏的优良基因资源,以在肉质改善、抗病性、抗逆性和繁殖性能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却意外地为“四川为什么会有熊猫”提供了理论依据,引发了新一轮追捧。在研究中,李明洲教授比较分析了欧洲、亚洲、非洲等多地猪群体的基因组数据,结果发现距今2万年前的末次冰盛期,欧洲和中国东南地区的野猪群体急剧下降,而中国西南野猪群体不降反升,首次从哺乳动物基因组水平证明了中国西南,特别是素有天府之国、熊猫故乡之称的四川盆地,作为冰期生物的避难所,是世界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区域之一的有力证据。
据统计,近15年来,世界范围内以猪为研究对象的论文,影响因子10分以上的仅有10篇左右,李明洲教授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就有3篇。李明洲教授称,自己在“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长大,身为雅安人的他,本科、硕士、博士一路都在四川农大雅安校区就读,没有海外镀金经历,是学校自己培养的“土学者”。但他并不是一个保守封闭的人,他做的研究不少都是集合中、美、英、加等多个国家的研究人员合作完成。例如,他在猪的遗传研究上有优势,但是课题也需要医学、物理、数学和化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国际合作,互相取长补短,很有帮助。
李明洲教授说他养成了每天看国外研究文献的习惯,随时了解国际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夜里12点是李明洲教授一天愉快时光的开始,他利用Skype、QQ、email等方式,与国外的专家教授对话、讨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常常带来意外的灵感。每天凌晨两三点才睡,已是李明洲的习惯。李明洲教授的成长,与他的博士生导师李学伟教授很有关。
李学伟教授上世纪80年代留学德国,在哥廷根大学攻读了博士学位。这为李明洲打开视野创造了良好条件。通过李学伟教授导师的引荐,他认识了国外很多专家学者,并与他们保持着密切的交流。李明洲也说导师李学伟对他的影响很大──-“我现在取得的这一点成就,全都是李学伟教授手把手培养出来的。他从学识、科学道德、科研经费等方方面面影响和帮助着我。”
李明洲教授因为研究成果突出,学校给予了这位“80后”教师连升三级的奖励,从副教授一跃成为教授二级岗,这也引发了众多媒体的关注。为此,他换了电话号码,推掉了一切采访,导师李学伟也给予了他极大的支持。他很快摆脱了这种不适应,重新回到自己喜欢的科学世界中,当起了标准的“宅男”,在家看看资料,或者上网跟国外的同行探讨问题,有时候周末连门都可以不出。正是因为一直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所以,当李明洲被问及在研究中有什么困难时,他乐呵呵说:“没觉得有什么困难啊。”在科学的世界里,每一刻都是新鲜的、有趣的,他乐在其中。
所以我读《雪域天府──-再造一个生态圈》,似乎雷奕安教授也有这种愿望。但雷奕安是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1995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获得理学博士学位;1995年至1997年在中科院理论物理所从事博士后研究;19977月开始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任教,从事原子核理论、量子力学、计算物理等方面的研究。20021月至20037月他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访问,从事高性能计算,分子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20071月至20074月在美国加州大学访问,从事等离子体理论和聚变方面的研究等。
我不知雷奕安教授怎么也对生态也感兴趣的?我是一个四川人,对人类远古史很感兴趣,写过《非洲多贡人与四川贡嘠山初探》的网文,说的是,按四川地图比例构建实景浓缩,把蜀山之王贡嘎山搬到现场有让人身临其境的感觉──-用类似有超常史前人类文明、智力及外星人、神力等作用解释非洲多贡人的“高科技,并不需要,因为是这种浓缩,历程就类似“贡嘎山”。因为我赞成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邓涛教授,以及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李后强教授等专家,认为世界最早远古人类,起源于喜马拉雅山脉等青藏高原的严寒地区。因为联系远古巴蜀盆塞海的蜀人,在第四纪大冰期前后的移民,能说明非洲多贡人与四川贡嘠山有关联──-地质第四纪大冰期,是地球生物的一场自然大灾难,说它是地球翻转引起的也行。
然而它让人类的进化和文明分为了两个孵抱期,特别是第二个孵抱期体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精神共同体的起源,和后来墨子的仁爱、和平等学问,是一脉相承的。这第二个的孵抱期,就是巴蜀盆塞海的蜀人移民或海归的后代造就的远古联合国。这个由全球几十万年不断的自然大灾难,才自然产生的人类命运和人类精神共同体的远古联合国,也是产生的上古全球移民、世界贸易,以及神话与宗教文化有相似的来源。其理想的大同世界和世界大同,也是后来类似共产主义的信仰,容易被感染的因素。《华夏上古神系》说人种基因、语言基因、神话基因等三大原创,都起源于非洲,但这也不能脱离远古巴蜀贡嘎山智人。因为远古巴蜀智人的后代,不但可以在20万年前走出非洲,回到东亚故土,重建人类进化的第二个孵抱期──-远古联合国巴蜀盆塞海文明。而且还可以早在200万年前,就走进非洲,加入到非洲人类进化的第一个孵抱期的建设和杂交。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王德奎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王德奎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中兴解决方案浮出水面:生产线收通知为复工做准备 信用债扩张8000亿半途遇冷:300只债券取消发行
2# 四姑娘山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8-5-23 08:23:38|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原因是巴蜀盆塞海古智人,不但因他们是来自青藏高原的雪山,有不怕严寒的基因,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是最早吃熟食的古人,如吃烧烤的笋子虫。而烧烤的“苏、苏”声,使巴蜀盆塞海古智人兴奋得常学着“苏、苏”叫嚷。这是人类语言起源原语中的一个集体语音。“蜀”人──-吃“熟”食的人──--吃“苏”食的人──-脑子会变得聪明的人──-这就是类似联系最早的苏美尔人和最早最高苏美尔文明的起源──-而“蜀”人、“熟”人、“苏”人,与“丝”、“瓷”的古读音相近──-“丝”人与嫘祖养蚕联系;“瓷”器与陶器联系盘古陶场文明大爆炸,等等,所以当后来古蜀人的非洲杂交后代,成为全球移民、世界贸易,以及神话与宗教等交流的领跑者,是其原因的所在。中科院金力院士研究团队通过DNA分析,证实现代中国人带有非洲起源的基因,就不难理解。人类共同基因起源和人类文明起源,有两个孵抱期,一是非洲到中东的地区,一是四川盆塞海及周边东南西北中的地区。
人类的大迁徙在这两个方向,有过多次的来回。因此构成的完整全球历史演化序列,必须说明世界文明,还起源于8 000多年前的四川盆塞海洋文明和山寨城邦文明,这是有类似远古四川海啸遗迹的标志。例如,从平武到黄龙寺、九寨沟路上,看到的延绵数十里,不见一只飞鸟、不见一棵草木的怪石嶙峋的大山,像刚发生过大地震的景象,就是一本教科书书。云南大学高能天体物理学家喻传赞教授,1992年在平武第四届全国数学、物理、力学及高新技术研讨会上,曾拍案而起讲这本书,说这不是近万年产生盆塞海灾变的证据是什么?他在会上,放弃了原准备好的发言稿,专讲“喻传赞曲线”。即证明中国远古史中,存在女娲突变纪和大禹突变纪的科学认识方法。这是他在完成国家交给的“近万年的气候变化曲线”的高能实验测定项目中,发现该曲线在6000多年前和4000多年前有两处出现特高的奇峰,大大超过曲线全段其他地方的峰值。
喻教授虽不是研究历史的,但在惊异之余,终于在远古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的传说中找到了答案,即中华远古文明传说中有真实成分。“喻传赞曲线”是女娲王表、大禹王表存在的第一批科学根据;它支持的《盘古王表年表》为中国上古编年史,比王大有先生的三皇五帝的断代,更能“提供可靠的依据”。这里,四川文史馆研究员何拔儒老先生,就曾提出过以“人类文明起源于大地震假说”为基础,建立“远古联合国及盆塞海山寨城邦文明”的话题。而2018521日雷奕安教授说的是:“人类需要不断开拓生存空间”──-最后一个冰期在12000年前结束,地球正式进入人类时代,人类在非常短的地质时期内,不断开拓,进取,发展,迅速扩散到全球,占领了几乎所有的宜居地区。大开拓导致了人类社会的大发展,大跨越。但是,单一模式的大开发,也引起了地球环境的巨大变化。
雷奕安教授说,土地退化,资源匮乏,污染,极端天气增加,全球气候变化,等等,正在成为全人类面临的紧迫问题。但雷奕安教授说:其实即使从远古蛮荒时期开始算,甚至远在人类出现以前,可利用的资源永远不够,环境永远承受着巨大压力。人类社会还在发展,人口还在增加,整体生活水平还在提高。我们需要更多的粮食和生存空间,需要更好的环境和生态。我们必须继续开拓,但要注意保护地球原始的生态环境。首先,我们应该开发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比如沙漠和荒原,自然条件下,这些地方生态贫瘠,开发不会对地球的整体生态环境产生大的影响。其次,我们应该尽量封闭开发,让我们建立的环境与自然环境隔离,将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第三,开发的成本不要太高,尽量被动地利用天然资源,降低总的能源和材料消耗。因为俯视地球,看看有多少荒原可以开拓?
雷奕安教授的博文说,先来看两张图:一是全球初级生长量分布图,也就是全球自养生物,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产量分布图(称图一)。由于自养生物处于食物链的底端,初级生长量的多少一般也决定了本地区生物质的总量,或者生物多样性。我们先不看海洋,只看陆地。可以看出,植被发育良好的地区包括热带雨林,及北半球亚热带,温带与寒带的森林。这些资源中,被人类占用的部分,可以看图二,这是人类占用的净初级生长量图。图一是每年的占用量,单位是克碳每年。再就是人类占用量占本地生产量的比例。图二下半部分是人类占用初级生产量占本地总生产量的比例。颜色最深的紫色表示占用量为本地生产量的2400倍。可以看出,人类占用陆地全部初级生产量的比例已经非常大。所有的人口稠密地区,如东亚,南亚,欧洲,美国东部,都有大量的紫色区域。
这些区域的本地资源完全无法供养区内人口。占比低的地区,基本都是无人区,也就是不适合人类生存的热带雨林,沙漠,极地冰原等(除阿拉伯半岛)。在适当的技术支持下,北非,西亚,澳洲的沙漠地区是可以开发的。简单的做法就是利用海水降温增湿,目前已经有成功的案例,如Charlie Paton的海水温室计划。这些地区大规模开发可以让地球人口增加一倍。中国还有可战略开发的土地吗?
看中国的总初级生产量分布图。可以明显看出,为什么中国人口集中在东南部。东南部的土地资源矛盾已经非常突出,西北部却极端贫瘠。中国的粮食自给率连年下降,目前已降至约80%。那么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战略开发呢?东北已经开发,西北自然条件太恶劣,非常缺水,冬季苦寒,另有沙尘,大风危害,开发成本高。中国版图上唯一一块可以开发的处女地就是青藏高原了。如果采用人工环境,青藏高原具有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可再生能源丰富,光照充足,温度适宜,季节温差小,昼夜温差大,没有破坏性自然灾害,水资源丰富,土地资源丰富,等等。
看中国总初级生产量分布图,单位是克碳每年每平方米,那么开发青藏高原会不会破坏本地自然环境呢?首先要知道,青藏高原,特别是高海拔地区,自然生态极度贫瘠。但从青藏高原的卫星图,也可以来看青藏高原的总初级生产量分布图──-高海拔地区的自然初级生产量极低,甚至不到南部雨林地区(藏南非实控区)的百分之一。即使气候比较温和的中部,也只有南部或东南沿海的十分之一左右。我们知道,在人工环境下,如果折合成初级生产量,可以达到10000克碳每年每平方米左右,是热带雨林的四五倍,西藏本地自然初级生产量的一百倍到一千倍。
如果我们保留具有一定自然生长量,也就是一定本地生态的地区不开发,或者只开发其中的贫瘠区域,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本地自然生态,但仍然有面积巨大的绝对贫瘠区域可以开发。再说李明洲教授研究藏猪,在西藏那么高的海拔生长,却没有高原反应,这也是非常神奇的。因为在我们四川的成都、雅安、内江,三地的距离不远,却有着各自不同的地方猪品种,也是很神奇的。对此,所有的问题,在李明洲教授那里,都变得越研究,越思考,越觉得“非常有趣”。
而年青的李明洲教授,专注于“猪经济性状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领域,在李他看来,就是解决一个又一个有趣问题的过程。因为我国猪的养殖和猪肉消费量,均占全球总量一半以上。现在全球猪育种学家,都在致力于猪生长和肉质性状的共同改良,让猪肉更营养、健康、美味。李明洲教授做的基础性研究,也许短期内并不能见到什么实际成效,但是却需要人去研究。李明洲教授在享受研究过程带来的乐趣时,常常沉浸于想象中,专注于数据里,在科学的世界里遨游。这位“80后”教授,有时候更像个孩童。他喜欢看科幻小说,他说:“科研需要想象力,你想,如果编码叶绿素的基因,可以转给人体,人就可以不吃饭了。”他的思维极为活跃,脑洞开得很大──-“你找我聊科研,多久都可以,但是要谈其他的,我真的说不出,感觉很别扭。”李明洲教授说:“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科研,只要跟他探讨科研内容,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他都特别高兴,特别有兴趣。”中国需要李明洲。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8-5-23 16:42:47|只看该作者
下一次革命
雷奕安
几十亿年以来,作为生命的我们,不断地演化,不断地独立。我们利用阳光,改变了对天然有机物的依赖;走出海洋,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使用工具,摆脱了对身体自然能力的依赖;使用语言,摆脱了对自身经历的依赖;种植养殖,摆脱了对食物采集的依赖;建设房屋、城市,摆脱了对天然栖息地的依赖;用火用灯,摆脱了对阳光照明的依赖;我们摆脱了饥荒,摆脱了无知,摆脱了恐惧,……我们还有多少依赖需要摆脱?气候?土地?能源?阳光?地球母亲?

本书将从自然,人类社会,和技术发展的角度,讨论人类文明的下一次革命,人类社会应该怎么发展。


人类的下一次革命是一场绿色生存革命。

以往的人类革命,特别是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最后的结果都是人口大发展,人类栖息地大扩张,野蛮地侵占其它生物的栖息地,大规模地改变了环境和地球原有的面貌。即使在信息革命中,人类已经开始觉醒,但是仍然没有停住农田,牧场,城市,道路的开发扩张步伐。人口数量进一步上升,环境进一步恶化,野生动植物进一步加速灭绝。

下一次革命中,人类将改变自己对地球母亲一贯的任性行为,开始成熟和负责任。通过建设占用少量土地的人类专属栖息地,在原有的荒漠地区发展高科技农业,在贫瘠的海洋大规模重建生态,建立全可再生能源体系,减少对环境的依赖和损害,大规模退耕还林,让濒危的动植物和环境生态自然恢复。

如果把人类比作一个人。当人类初生的时候,依靠母亲的乳汁,也就是采集现成的食物生存。农业革命后,稍微独立一些,断乳了,自己种植养殖食物。工业革命相当于青春期,快速生长发育,情绪不稳定,破坏性强。信息革命相当于上大学,视野开阔了,各种观念激烈碰撞交锋,逐渐变得成熟,但是也有很多困惑。而下一次革命,人类应当变得成熟,负责,成为社会的中坚。

绿色生存革命是人类成熟的革命,也是再下一次革命,即发展到太空时代的必由之路。作为智慧生命,我们应该从未来的角度,改变自己的生存模式。只有地球上健康生存好了,才能依靠类似的技术和生存模式,移民月球,火星,……



摘录:

“我们所处的世界本来就是三维的,各种物体以三维形态存在。城市的二维布局本来就不合理,当然会带来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三维城市是自然的选择。”

“相对二维城市高昂的地价,三维城市土地成本几乎可以忽略。几乎所有的成本都是建筑安装成本。在中国的一线城市,建筑安装成本只占房价的十分之一。即使三维城市的建筑安装成本比普通民用建筑高一两倍,总的成本还是远低于一线城市的房价。”

“阳光和雨水是各种人造产品老化和锈蚀的罪魁祸首。三维城市阻断了阳光和雨水的侵蚀,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这些破坏,提高了各种产品的使用寿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事故。”

“对于人类的健康生活来说,自然是邪恶的,阳光是有害的。我们直接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对环境的粗暴改造也伤害了地球生态。三维城市可以提供专属人类的优化生存空间,与周围环境隔绝,大大减少与自然的交互,对人类和自然双方都有益。”

"改革开放后30年内修建的各种小区,基本都是混凝土建筑,再过几十年(建筑寿命最多70年),都需要推翻重建。如果采用现有的城市建设规范,受容积率限制,小区改造后不可能提供更多的使用空间。这样,小区改造的巨大人力物力投入,完全不能产生价值。只是旧房子变成了新房子。从住户看,房子要拆迁,拆迁款不能改善住房条件,只是白搬一次家,多装修一次房子。从开发商看,拆了多少房,只能再盖同样多的房子,售房价格原则上不会比拆迁高多少,整个工程不可能盈利。因此,现行的旧城区改造模式,在几十年后,完全不适用于近期新建住宅小区,包括商业物业,的改造。来但如果改造成三维城市,提供的生活空间可以多出几十倍,在降低大幅降低房价的基础上,工程仍然有利可图。因此,下一步的城市改造必然三维化。"

“我们依靠农业现代化基本解决了现在的粮食安全问题。以后怎么办?既然我们已经有了更先进的手段,可以进一步节约土地,进一步提高产量,并更绿色,更与气候季节无关,那么继续推广这些手段就可以了。”

“基于大规模蓄能的全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是可行的。可以利用的大规模蓄能技术是压缩空气蓄能。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水能)加上压缩空气蓄能,可以为未来的人类社会提供足够的绿色能源。”
4# 金佛山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8-5-24 16:20:35|只看该作者
所以我读《雪域天府──-再造一个生态圈》,似乎雷奕安教授也有这种愿望。
雷奕安,湖南人,孩子的母亲是成都他1968,现是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1995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获得理学博士学位;1995年至1997年在中科院理论物理所从事博士后研究;19977月开始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任教,从事原子核理论、量子力学、计算物理等方面的研究。20021月至20037月他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访问,从事高性能计算,分子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20071月至20074月在美国加州大学访问,从事等离子体理论和聚变方面的研究等。
我不知雷奕安教授怎么也对生态也感兴趣的?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19 15:50, Processed in 0.2184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