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766|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少数民族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机遇 进一步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

 [复制链接]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坪坦村全貌。资料图片
  2009年,国家民委与财政部开展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近十年来,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要重视利用独特地理风貌和文化特点,规划建设一批具有民族风情的特色村镇”。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和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已经成为民族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一大知名品牌和一道亮丽的风景,有力推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进一步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
  一、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镇,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资源禀赋条件看,少数民族特色村镇聚集了民族地区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传统村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湖南省有700多万少数民族人口,有8个世居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湖南西部的武陵山区。相对封闭的文化地理环境和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得一批少数民族特色村镇群落保存至今。从一定意义上讲,原始就是资源,古朴就是优势。有关数据显示,全国70%以上的旅游资源分布在乡村,而贫困民族地区与旅游资源富集地区的重合度高达90%以上。少数民族特色村镇既是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平台,又是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依托。据调查,湖南省民族地区约有2000多个极具保护和开发价值的少数民族特色村镇。这些村镇具有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原生态的民族特色文化、浓郁淳朴的风土人情,这些都是当地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不可多得的优势资源。
  从产业发展走向看,少数民族特色村镇是旅游产业升级发展的重要方向。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其中文化旅游业是成长最快的“朝阳产业”,也是带动面最宽、产业链最长的新兴产业,已成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目前,湖南省民族地区的旅游产业已进入升级发展的第三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主要是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和历史文化遗存起步。如,张家界旅游业是依托3亿多年前地质运动形成的奇特的砂岩峰林地貌起步的,凤凰城旅游业是依托有着400多年历史的明清古城起步的。第二阶段是21世纪头十年,主要是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如,张家界先后开发了《魅力湘西》《天门狐仙》等山水实景演出,凤凰城恢复了熊希龄、沈从文、陈宝箴等一批历史名人故居,开发了一批文化旅游景点,从而改变了单一旅游产品供给的局面。当前,随着我国旅游业进入了大众游、自驾游的“井喷期”,湖南省民族地区的旅游业也进入了以发展乡村旅游为重点的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是适应大众旅游、休闲旅游、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根据市场新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业态、新产品、新体验。在实践中,不少地方把“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作为旅游产业升级发展的基本依托和主攻方向,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张家界、凤凰城等地旅游收入増长最快的板块就是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收入占据当地旅游总收入的半壁江山。
  从培育发展动能看,少数民族特色村镇旅游是带动全域发展的强大引擎。就湖南省的情况看,当前民族地区仍是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和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民族地区困难,难在缺乏内生动力,难在没有造血能力,说到底症结在于缺乏产业支撑。不过,湖南省一些偏远贫困的民族地区依托特色村镇发展乡村旅游,却走出了一条“用美丽战胜贫困”的成功之路。据调查,近年来,湖南省民族地区一些偏僻的贫困村变成小康村,其中近90%走的就是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镇旅游业的路子。全省30%以上的贫困村把治穷脱贫、长富久富的产业锁定在特色村镇发展上。据民族地区干部群众反映,抓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就是抓经济发展,就是抓精准扶贫,就是抓全面小康,就是抓乡村振兴。少数民族特色村镇旅游已经成为带动湖南省民族地区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龙头。只要少数民族特色村镇旅游发展起来了,就会全面激活民族地区的要素资源,就能提升全域建设标准,还可以把居民素质、生态保护、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带上新台阶。近年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以苗族风情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服务业全面发展和山水田林路综合开发,顺利实现了脱贫目标。
  从和谐民族关系看,少数民族特色村镇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平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各民族的生命线。维护民族团结,关键在于办好我们自己的事情。民族地区大多是贫困地区,从某种意义上讲,当前最大的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都集中在民族地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民族地区发展差距持续拉大趋势长期得不到根本扭转,就会造成心理失衡乃至民族关系、地区关系失衡。实践证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矛盾,发展仍然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总钥匙。近年来,湖南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因势利导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找到了一条带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新路子,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注入了强大的物质力量。另一方面,以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为平台,推动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不断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民族团结的精神力量也日趋强劲。因此可以说,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是湖南省民族地区广大农村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最为有效的抓手和平台,是做好民族工作的物质力量、精神力量的“交汇点”。
  二、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的关键是特色开发、走个性化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湖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农业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但同时也存在着阻碍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的突出问题,如乡村空心化导致的传统民族文化衰弱、自然村落景观湮灭的问题,开发同质化导致的“千村一面、千寨一面”现象和低水平、同质化旅游产品供给过剩的问题,以“出政绩、赚快钱”为目的的地方建设导致的民俗文化向庸俗化、商业化、碎片化方向异化的问题,建设主体被边缘化导致的村民参与度低、获得感少、凝聚力弱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农村改革发展等多个维度发力。从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的角度看,笔者认为最关键的是要做特色开发文章、走个性化发展之路。
  一要抓特色民居保护,突显民族建筑个性。特色民居是民族历史文化积淀和民族智慧的直观体现。湖南省的世居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建筑文化,是非常珍贵的文化遗存。如,土家族民居的突出特点是吊脚楼、木结构、小青瓦、花窗格;苗族民居的特点是依山就势的大村大寨,建筑多为穿斗挑梁的干栏式结构;侗族民居最突出的标志是侗寨“三大宝”,即风雨桥、寨门和鼓楼;瑶族民居多依山傍水,形成了“半边楼”“四合院”“全楼”“吊楼式”等建筑风格;白族民居为砖木结构,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等多种建筑布局。近年来,湖南省围绕以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目标,坚持把特色民居保护放在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的首位,坚持把突显民族建筑风格放在特色民居保护的首位,坚持整旧如旧、建新如旧,突出各民族的建筑个性。在具体工作中,既注重专项规划引领、专项资金引导和专项标准规范,又注意发挥旅游市场的基础性牵引作用。目前,一批极具个性特色的中高档少数民族农家客栈,已成为湖南省民族地区的一道亮丽风景,深受广大游客青睐。
  二要抓特色产业开发,增强自我发展动能。当前,民族地区的乡村和一些城镇出现“空心化”趋势,除了大城市和城市群的“虹吸效应”等外部因素外,归根到底还是这些地方的产业发展出了问题。民族地区农村只有把产业做起来,才能留住青壮年农民,才能吸引务工人员返乡。而民族地区贫困乡村要发展产业,依托现有景区和城镇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镇旅游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途径。近年来,湖南省把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纳入全省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纳入美丽乡村、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计划,以规划引领开发。全省规划打造的“十二条旅游精品线路”和“四条原生态民族文化长廊”,都把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作为重要建设节点和精品景点,依托重点城市和核心景区,连点成线、连线成圈,实行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开发,推动了旅游产业升级发展。同时,以少数民族特色村镇旅游开发为龙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势资源为依托,狠抓文旅结合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初步形成了民族文化旅游业、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和民族民间手工艺品加工业并行发展的产业格局。
  三要抓特色文化传承,守护共有精神家园。文化是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的灵魂。要充分利用民族地区文化特色,精心打造出一批主题鲜明的特色村镇,让农村“亮”起来、“活”起来、“动”起来。要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近年来,湖南省把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作为少数民族特色村镇的铸魂工程来抓,全面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镇民族文化资源普查,制定保护传承方案,出台立法保护措施,建立传习基地和生产性保护中心,推进了民族文化活态传承。同时,还不断拓展少数民族歌舞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节日文化的内涵,推动了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目前,湖南省有33个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了自己的展演中心,359个少数民族特色村镇有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节目。湖南省还集中力量打造了吉首鼓文化节、南山“六月六”歌会节、通道“大戊梁”歌会、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节等四大民族节会活动,享誉海内外。湖南省还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面覆盖到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促进了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建,增强了各民族大团结的凝聚力、向心力。
  四要抓特色人才培养,强化人才支撑作用。在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中,农民是主体,人才是保障。解决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后继无人”问题,要从以下几方面着力:一是大力培养乡村本土人才。实施乡村人才振兴行动计划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打造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鼓励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逐步实现村村都有大学生、有技术员。二是注重保护“非遗”传承人才,将“非遗”文化特别是“非遗”文化传承人保护列入各级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三是积极招商引资引才,利用市场机制开发和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同时积极推动企业与农户建立共建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目前湖南省共有860多家企业参与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和运营工作,与村民建立起了多元利益联结机制。四是将乡贤纳入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队伍。乡贤文化以乡愁为基因,以乡情为纽带,以实现乡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村民安居乐业为目标,在乡村振兴中有着重要作用。民族地区要搭建乡贤文化平台,建立乡贤联系机制,畅通乡贤与乡村信息的互联互通机制,激发乡贤参与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的积极性。
  五要抓特色风光打造,建设绿色生态田园。首先要着力建设生态宜居家园,对少数民族特色村镇的乡村公路、饮水安全、通信网络、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和厕所革命等建设项目,坚持统筹规划和协调推进。目前湖南省大部分纳入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项目的村镇实现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民居美化、环境净化的目标,村容村貌和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其次要着力打造生态田园风光。按照“田园景区化、景村一体化、旅游全域化”思路,做好“文化+”“旅游+”“农业+”文章,真正让民族地区的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真正让“砍树经济”变成“看树经济”,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三、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应积极对接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是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面临的新机遇。在新时代,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如何对接乡村振兴战略?笔者认为,应立足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实际,坚持以落实相关政策为第一驱动力,积极寻求新的突破和发展。
  一要在“纳入”政策上下功夫,高位推动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历史经验表明,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能否取得突破、形成气候,关键在于要把这项工作纳入党和国家的发展大战略,纳入各级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在推动民族地区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少数民族特色村镇的投入,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要重视利用独特地理风貌和文化特点,规划建设一批具有民族风情的特色村镇”;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战略举措,为新时代“三农”工作和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面临新机遇,应当把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作为脱贫攻坚达标验收后最大的帮扶接续政策,作为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按照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时间节点和工作标准,同步编制规划,同步研究部署,同步推进实施,同步检查验收,确保民族地区农村跟上全国农村的发展步伐,确保如期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二要在“保护”政策上下功夫,协调推动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要把“保护第一、抢救第一、特色第一”作为特色村镇建设的基本方针,避免发生“破坏性建设”现象。民族地区乡村文化的底色是多元一体文化,追求大一统、崇尚真善美,开放包容、团结和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是其基本特征。挖掘和彰显特色村镇的文化特色,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传承创新,有利于加速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推动民族文化创新型转化和创造性发展。在民族文化保护和开发的具体措施上,湖南省近年来抓了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发挥规划引领的保护作用。明确要求以县为主,逐村制定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性开发规划,规划必须按程序进行评审,力求保护特色村镇的原始风貌和原生态文化,达到彰显特色、突出个性的要求。二是发挥创意宣传的保护作用。即通过综艺节目、民俗活动、网购平台现场直播等各类创意宣传方式,把特色村镇推向市场,收到了“以开发促保护”的良好效果,特别是有效增强了广大群众保护特色民居、特色文化和做强做精特色产业的自信心与积极性。三是发挥活态传承的保护作用。通过组织开展传统文化挖掘整理、民族文化阵地建设、民风民俗展示、民族文化传承人培养等一系列专项保护工作,较好地推动了民族特色文化特别是濒临灭绝的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三要在“发展”政策上下功夫,聚力推动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加大投入是关键。民族地区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增长速度慢,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呈拉大之势,尤其是广大乡村自然条件差,经济底子薄,缺乏自我造血能力和内生增长机制。在这种情况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制定和落实针对民族地区的扶持政策,逐步缩小和消除各地在经济社会发展上的差距。
  (作者系湖南省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飞翔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飞翔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马骏:500亿美元贸易战对中国经济影响有限 魅族魅蓝Note 3等多款机型停更Flyme7内测体验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0 09:13, Processed in 0.093601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