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leikang|查看: 12060|回复: 26
[作家

《山花》与路遥:一种文学现象孕育一种文学精神

 [复制链接]
8#
 娴儿娴儿 发表于: 2003-6-23 07:50:26|只看该作者

人生──读路遥的《人生》有感

  人生是什么?有人说如七彩的泡沫,也有人说像一个五味瓶,而我要说人生是个风云变幻的谜,究竟谜底掌握在谁的手中呢?我想是生活吧,生活只是一个揭谜的人,而我们人自己才是控制它的主体。
  《人生》向我们展现的是一个年青的文化农村小伙短短的一年的经历。因为年青有才华这个生活在70年代的高中毕业生因时事的局限而回村当起了小学教师,他在这块贫瘠的小学满足地生活着,可是因为村长的儿子高中毕业后没事做取而代之了他──高加林的位置。这个才华横溢的英俊小伙回了村当起了农民,在这痛苦的煎熬时刻,村里最漂亮但是没有文化的社员──巧珍走进了他的生活。加林虽然有对现实的不满,但是由于现实的残酷和巧珍的柔情让他也过得充实、开心。当他沉浸在爱情下,在外地当兵的叔叔复原回了家乡,这样乡干部把加林调进了城里,让他当起了记者,他的英俊和出色的表现成了小城的焦点,原高中同学政治委员长的独生女──亚萍与原男友分手转而追他。在爱情与事业前途之中,没经过很长时间的考虑就放弃了巧珍,与亚萍好上了。加林在这爱情与前途皆拥有的小城里幸福风光地生活着,准备了一次迁升,可是就在此时亚萍原男友的母亲把他是走后门进城的事揭发了。加林又不得不回村,此时的巧珍已是人家的新娘。到这时加林才清楚地知道原来自己一直爱的是巧珍,于是在回村的那一刻放弃了与亚萍的那段爱……
  看了这篇文章后无不发出一连串的疑问:如果加林没有和巧珍分手那么他也许会在小城里长久地工作下去,但是一个有文化的人能和一个大字不识的人生活一辈子吗?如果加林选择的不是亚萍而是另外的一个城市女孩,那么他又会是哪样地生活呢?人生没有那么多的如果,也没有理想中的美联社满,它总是或多或少地让我们的现实与理想相背,一个人的性格与追求往往决定了他生活的大致轨迹。很多的时候,当爱情与前途让我们取其一时,很多的人选择了前途,社会上流传一句这样的话:有了前途还怕找不到爱吗?当然也有人选择了爱,可是也因此而要去努力地去创造事业。也许他一辈子都不能创造也他放弃的那么多。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前途而放弃了爱,越来越多的人变为爱只是两个人在一起时的快乐心情,它已没有了责任和义务,很多没有理由的分手在毕业生中出现,面对一方洒脱地说:因为我们相隔太远,不可能在一起的,再见吧,以后还可以做朋友。另一方又能说什么呢?去责怪对方的现实吗?去责怪爱的苍白吗?去抱怨现实的残酷吗?去请求对方等你吗?你也明明知道:既然他选择了“前途”你说什么都没有了意义。只有把眼泪放在心里,微笑着挥手说“再见”。爱是什么?它有多大的力量?生活又会给你这次选择一个什么答案?谁都不知道,所以只有周密而郑重地做好人生的每一次择抉,做到不后悔。
7#
 河马写诗 发表于: 2003-6-18 13:12:42|只看该作者

人物评价

  路遥的精神遗产至少有以下四点:第一,他对文学事业的那种神圣感,以整个生命去打造自己的文学;第二,他对普通人命运深刻、持久地关注;第三,他所塑造的高加林、孙少平等人物形象,给了社会底层特别是正处于奋斗中的青年,以永远的感情共鸣与精神鼓励;第四,他尽可能地挖掘、表现了每个人本身潜在的朴素而又宝贵的精神。这四点足以使一位作家永远不朽。(作家、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朱鸿评)

  一个作家去世近二十年了,人们还在热烈地怀念他,还在谈论他的作品,这本身就是对一个作家最高的奖励。路遥的作品中那些人物及其命运,已远远超越了文学的范畴,他给一切卑微的人物以勇气与光亮,让他们知道自己能够走多远。(作家、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高建群评)

  路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将文学创作融入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用心用情抒写改革开放故事。先后创作了《人生》《惊心动魄的一幕》《在困难的日子里》等作品。特别是他勇于改革文坛风气,创作了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展现了我国城乡社会生活和人民思想情感的巨大变化,颂扬了拼搏奋进、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向上向善、自强不息,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人民日报》评)
6# 青城山
 soulo 发表于: 2003-6-14 03:53:37|只看该作者

后世纪念

一:纪念馆
  路遥纪念馆由清涧县委、县政府投资建设,于2009年8月动工,历时两年建成。纪念馆名由著名文学家冯骥才题写。场馆总占地面积5332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006平方米。主体馆布展的内容分为”困难的日子、山花时代、大学生活、辉煌人生、平凡的世界、永远的怀念“六部分,共展出和收藏路遥生前生活用品、手稿、信函、照片、音频视频等珍贵实物及资料600余件(张),真实地再现了路遥的一生,”生活就是无休止的奋斗“,集中地展现了作家具有史诗般品格的文学世界和”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创作精神是一处追寻路遥足迹、缅怀作家当年、弘扬人文精神的文化场所。除此之外,馆内还展出了铁凝、刘文西、贾平凹、何西来、雷抒雁等众多名家赠予路遥纪念馆的题词。

二:纪录片
  《路遥》是以电影全纪实的手法实景再现作家路遥的生平经历和创作历程的大型人物纪录片。纪录片共八集,每集的片名分别为《惊蛰》《谷雨》《芒种》《夏至》《大暑》《霜降》《大寒》《立春》,讲述了路遥出身寒苦、命运多舛的的一生。该片由路遥文学联谊会组织发起,08年启动,10年5月全部完成制作,2010年11月首播于香港凤凰卫视。中央电视台CCTV9频道于2011年3月28日至30日每晚22:10分为上、中、下播出。2011年3月24日,中国作家协会、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作家协会等在西安为纪录片《路遥》举办了新闻发布会。

三:墓地
  在墓的正前方有”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中国作协陕西分会、延安大学2006年4月立“的路遥半身汉白玉石雕塑,雕塑中的路遥,平静而坚毅,目光远远地望着前方,望着他的母校,望着陕北这片黄土地。在雕像前有一个基座,黑色的大理石上刻着”路遥之墓“这四个遒劲洒脱的大字。四周有四组石桌石凳,其中有《路遥文集》的责编陈泽顺先生捐赠的,石桌上镌刻”陕北的光荣,时代的骄傲“;还有《平凡的世界》的责编李金玉女士捐赠的,石桌上镌刻”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在路遥墓后有一面高大的石壁,上面镶嵌着一尊孺子牛的浮雕和路遥”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名言。墓地四周有枣树、松树,其中有两棵路遥喜欢的白皮松。
5# 华蓥山
 河马写诗 发表于: 2003-6-12 10:22:21|只看该作者

获奖记录

一:文学类
  1991,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平凡的世界》,(获奖)
  1984,陕西省文艺创作“开拓奖”一等奖,《人生》,(获奖)
  1983,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人生》,(获奖)
  1982,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奖)
  1982,《当代》文学中长篇小说奖,《在困难的日子里》,(获奖)
  1981,《鸭绿江》作品奖,《风雪腊梅》,(获奖)
  1981,《当代》文学荣誉奖,《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奖)
  1981,《文艺报》中篇小说奖“二等奖,《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奖)

二:其他类
  2019.09.25,最美奋斗者,(获奖)
  2018.12.18,改革先锋,(获奖)
  2018,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对象,(提名)
4# 金佛山
 soulo 发表于: 2003-6-10 02:02:02|只看该作者

主要作品

年份作品名称体裁备注
1970年车过南京桥诗歌发表于延川县文化馆主办的油印小报《革命文化》,正式开始使用笔名“路遥”,后陕西省群众艺术馆主办的《群众艺术》转载了这首诗
蟠龙坝歌剧与陶正合作,未刊
1971年我老汉走着就想跑诗歌1971年8月13日发表于《延安通讯》,后收入陕西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诗集《延安山花》
塞上柳诗歌1971年9月28日发表于《延安通讯》,后收入陕西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诗集《延安山花》
1972年诗歌与曹谷溪合作,陕西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诗集《延安山花》
当年“八路”延安来诗歌与曹谷溪合作,陕西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诗集《延安山花》
走进刘家峡诗歌陕西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诗集《延安山花》
电焊工诗歌陕西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诗集《延安山花》
第九支队歌剧与闻频合作,1972年8月20日作,国庆节在延川县演出,1972年发表于《山花》文艺小报,
桦树皮书包叙事诗
1973年歌儿伴着车轮飞诗歌《陕西文艺》1973年11月(总第3期)
优胜红旗短篇小说《陕西文艺》1973年3月创刊号(总第1期)
1974年红卫兵之歌诗歌与金谷合作,《陕西文艺》1974第4期
老汉一辈子爱唱歌诗歌陕西人民出版社1974年出版的诗集《延安山花》增订版
银花灿灿散文《陕西文艺》1974年第5期
1975年灯光闪闪散文《陕西文艺》1975年第1期
不冻的土地散文《陕西文艺》1975年第5期
1976年吴堡行散文与李知、董墨合作,《陕西文艺》1976年第1期
父子俩短篇小说《陕西文艺》1976年第2期
1977年难忘的24小时──追记周总理1973年在延安散文与谷溪合作,《陕西文艺》1977年第1期
1978年不会作诗的人短篇小说《延河》1978年第1期
1979年在新生活面前短篇小说《甘肃文艺》1979年第1期
短篇小说《延河》1979年第10期
今日毛乌素诗歌1979年5月23日发表于《山花》
1980年惊心动魄的一幕中篇小说《当代》1980年第3期
匆匆过客短篇小说《山花》1980年第4期
青松与小红花短篇小说《雨花》1980年第7期
卖猪短篇小说《鸭绿江》1980年第9期
病危中的柳青特写《延河》1980年第6期
1981年姐姐短篇小说《延河》1981年第1期
月下短篇小说《上海文学》1981年第6期
风雪腊梅短篇小说《鸭绿江》1981年第9期
1982年人生中篇小说《收获》1982年第6期;单行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年11月出版
在困难的日子里中篇小说《当代》1982年第5期
痛苦短篇小说《青海湖》1982年第7期
1983年黄叶在秋风中飘落中篇小说《小说界》1983年中篇专辑
柳青的遗产随笔《延河》1983年第6期
当代纪事中短篇小说集重庆出版社1983年3月出版
1984年你怎么也想不到中篇小说《文学家》1984年第1期
我和五叔的六次相遇中篇小说《钟山》1984年第5期
生活咏叹调短篇小说《长安》1984年第7期
人生电影文学剧本1984年由吴天明导演、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人生》
1985年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短篇小说1985年3月31日《西安晚报》
路遥小说选中短篇小说集青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9月出版
姐姐的爱情中短篇小说集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年11月出版
注重感情的积累创作随笔1985年12月19日《文学报》
1986年平凡的世界长篇小说,第一部《花城》1986年第6期,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年12月出版
1988年平凡的世界长篇小说,第二部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4月出版
1989年平凡的世界长篇小说,第三部《黄河》1988年第3期,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年10月出版
1991年在茅盾文学奖颁奖仪式上的致词发言稿1991年3月30日在第三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大会的演讲
写作是心灵的需要讲话稿发表于《女友》杂志“91之夏文朋诗友创作笔会”上
早晨从中午开始创作随笔1991年冬──1992年春发表于《女友》
1992年杜鹏程:燃烧的烈火散文《延河》1992年第1期
少年之梦散文《少年月刊》1992年第2期
3# 峨眉山
 河马写诗 发表于: 2003-6-6 15:05:33|只看该作者

创作特点

一:作品思想
  1. 发展空间的限制
  在作者笔下,生存环境的悲苦不仅仅是生计问题,更有发展空间的种种限制。实际上,路遥作品中的主人公,其坚毅品格更是在不断追求发展的奋斗过程中日臻完美的。写苦难是为了写苦难中的人。苦难越深重,战胜苦难的人及其品行就越是难能可贵和令人敬佩。
  《平凡的世界》安排孙家兄弟俩齐头并进又相互映衬,其兄孙少安13岁就辍学回家务农,后办砖厂起家致富;其弟孙少平求学、教书,后出外打工、挖煤。通过他们两条人生之道的曲折延伸,反映了当时农民的生存际遇,其重点又是突出孙少平外出谋生的艰难。
  路遥通过进城故事寄托了对城乡关系的思考。许多研究者都指出,路遥的小说是一个二元对立的文学世界,其中,城市与乡村的对立是核心的,在这一基础的核心对立之下,衍生了诸多二元对立的因子,文明──愚昧、先进──落后、浪漫──淳朴、复杂──纯洁、高贵──卑微、自信──自卑,等等。这些因子被作者有意识地排列起来,并通过一个个鲜明生动的事件清晰地并置在一起,‘构成了矛盾的、不可调和的两极。这显然是一种被作家精心结构的序列;前者是都市的象征,后者是乡村的隐喻。现实主义作家路遥以客观的笔触去书写乡村、描写都市,在路遥笔下,城市与乡村城市与乡村的对立,不仅是地理空间的对立,而且是文化空间的对立,城市是在与乡村的对比中存在的,而乡村也在城市的阴影中展开。实际上,路遥进城故事书写是早期乡土文学的审乡情结的再现;以城里人的眼光,围观乡村的“恶”,以此来反思和反省乡村。城市是进城乡下人的欲望对象,毫无疑问的是,乡村空间指向的是历史和记忆,城市空间肯定指向的是未来。
  路遥在其进城故事中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真实记录了改革初期农村青年的人生奋斗历程。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口号以来,中国社会自此步入了激烈的社会变革时期。在这个历史转换的关键时期里,随着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的历史转换,各种陈旧的思想观念都面临着强烈的冲击,传统的心理结构也在发生着新的变动。作为八十年代新一代的农村青年最先感受到了这种变动和冲击的力量,他们开始对自己生活的乡村世界产生不满与怀疑,而对具有现代文明诱惑的都市产生强烈的向往。一贯秉承现实主义创作理念的作家路遥用文字真实地记录了八十年代的农村青年的进城历程和人生奋斗足迹,如《人生》中的高加林不惮于违背传统道德伦理而力争到大城市发展自己的前途,《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在从揽工汉到煤矿工人的身份流动中彰显了实现进城理想的种种努力与尝试。无论是高加林还是孙少平,他们无不是八十年代个人奋斗者的典型人物。因此,可以说路遥在其进城故事中通过高加林、孙少平等进城乡下人形象的塑造,较早地传达出社会变迁的时代信息,使得当时的读者产生了思想上的共鸣;甚至使得今天的读者产生了心灵上的契合。
  路遥创作在思想方面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深刻的哲理性。哲理在他的许多作品中不是外加的,相反已经和作品对生活本质的揭示融合一起,成为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的必然结果。特别是路遥中篇的结构,也可以称之为哲理性结构。生活在这些中篇里成为一个相对的封闭体系,生活的过程构成了一个个人生的大轮回。作者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哲学思考,就从这大轮回中衍化出来。高加林怀着一颗勃勃雄心,进入了城市,在城市生活的舞台上,威武雄壮地表演了一番,最后又被迫回到自己最不愿呆的农村。但是这种轮回并不是原地踏步,而是人物在经过了生活的历练与艰辛之后的一种重新出发。

  2. 爱情观念
  作家几乎为他每一个创作的爱情故事都安排了一个不甚光明的尾巴;《在困难的日子》中马建强对吴亚玲的情感披自卑放逐,最终无奈地看着吴亚玲和郑大卫门当户对地在一起,《人生》中的黄亚萍最终却没有勇气跟随高加林回树当农民,她将永远无法走出精神失恋的痛苦阴影,刘巧珍为被县里清退的高加林求信说明他心底里爱的仍然是高加林,《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和秀莲的婚姻中始终不能抹去田润叶的影子,婚后的田润叶以与丈夫分居的方式坚守着对爱情的忠贞,独自饮下了一杯自己亲手酿造的婚姻苦酒。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路遥所讲述的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都是令人心酸的悲剧:固然,“有情人难成眷属”不失为一种悲剧,而只有丈夫或者妻子没有爱人的“物质婚姻”更是足以撼动人心的悲剧。由此可见,基于精神交流和心理契合基础上的恋爱才是路遥心目中理想的婚姻。
  路遥还通过爱情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在路遥笔下,爱情只是作为其笔下青年男女主人公人生道路上的插曲而存在的,路遥则仅仅是为了表达人生奋斗的主题而写爱情。在路遥笔下的爱情故事中,对于男性主人公而言,爱情只不过是他们在由乡而城道路上的踏脚石。正如司汤达笔下的于连是踩着一个个女人最终走进了豪门贵族小姐的闺房,路遥笔下幻想进城的农村男青年也几乎是试图踏着一个个女人以实现自己的进城理想,他们或无情地斩断与成为进城道路上绊脚石的农村女性的爱情关系,或将城市女性作为进城的敲门砖。如《人生》中的高加林、《你怎么也想不到》中的薛峰、《姐姐》中的高立民、《风雪腊梅》中的康庄、《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
  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作家路遥总是以道德伦理作为判断人生价值的重要标准,甚至那本该不能掺入一丝杂质的爱情生活,也同样无法摆脱道德的审视。路遥浓重的道德情结,使得他在爱情故事的书写中特别重视传统伦理道德对爱情选择的重大意义。这种在爱情故事中所显露出来的道德审视在路遥的早期小说《人生》中已经有着较为明显的体现:一方面,接受了现代情爱观念影响的作家能够对高加林和黄亚萍基于志同道合基础上的结合做出自觉的肯定;另一方面,深受传统道德影响的作家对被高加林抛弃的刘巧珍怀有深深的同情,甚至为了表达对传统女性刘巧珍的同情而突出“插足者”黄亚萍的自私、任性、轻浮,从而加重了对现代女性黄亚萍谴责的砝码。由此可见,作家路遥习惯于从道德角度审视爱情生活,致使他在爱情故事的书写中无法摆脱道德理性的拘围,这也是其爱情故事书写的局限所在。

二:艺术风格
  1. 总体风格
  路遥不是一个四平八稳、刻意苦吟的诗人,他在秉承传统现实主义注重客观冷静描写的同时,同样重视作家的主体作用,他认为作家作品中观照的现实必然有作家的主体判断,融入了作家的个人情感。路遥十分注重生活中的感情积累和作品中的激情倾注,将现实主义的直面人生和浪漫主义的奔放热烈一同融入到作品中,读他的作品无时无刻不能感受到蕴含在作品中或缓或急的激情涌动。在路遥为我们建构的小说世界中,你能体会到和路遥一样炽烈、温情、友好、质朴的浓烈的激情,你会随着路遥的笔感受一次次心灵的震颤和悸动,一起悲或一起喜,一起怒亦或一起怨,让你体会到和作家一样的柔情似水,一样的血气方刚。
  尽管与民间文学有着很深的渊源,但路遥毕竟接受了现代文明的熏陶,其创作又显示出一定的超越性特征,典型表现就是通过叙述视角的变化使故事不断向前推进。民间文学讲求故事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这使不少背景性材料和事件的叙述受到影响,路遥力求展示生活的原貌,因此,必须要突破这种单线连续发展的叙述模式,通过叙述视角的不断交化全景式地再现生活,特别是当故事呈复线发展的时候,对民间说书艺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来追求时间完整性手法的超越更为明显,典型例证就是多线结构的小说《平凡的世界》将双水村与县城两个平行发展的故事通过孙少平、田润叶等在城乡之间的位置变换有机结合为一个完整故事。

  2. 人物形象
  路遥作品中所创造人物的理想追求、人生价值、道德价值等一系列观念太过完美、太过理想化,太过单一,路遥常常在作品中为刻意追求这种唯美而放弃对现实的批判,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路遥作品成为经得住时间考验的真正意义的经典。比如,孙少平与田晓霞最初萌发爱情就是因为他们对读书和思考的共同爱好,这就奠定了志同道合的爱情基调。晓霞爱少平的是他的顽强意志和奋斗精神,少平爱晓霞的是她的博学善恩和勤奋敬业,这基本上是一种理想的选择,而且他们的爱情本身也基本上是由互勉和思念构成的精神恋爱。其实,爱情是有多重风景的。志同道合是一种美,两情相悦是一种美,温柔思念是一种美,灵肉结合是一种美。而《平凡的世界》只为我们展示了志同道合这一重美景,崇高固然崇高,但却失之于单一,没有展示出“平凡的世界”里平凡的人们的平凡爱情中多个侧面、多个层次、多种形态的丰富多姿的美。
  而对于配角,路遥所塑造的形象也是有特色的。例如,“文革”是一个特殊的动乱岁月,又是一个考验人性品格的大舞台,作者以此为背景,塑造出两类不同的人物形象,一是忧国优民、大公无私的忠诚干部,一是趋炎附势、惟利是图的跳梁小丑。
  在《惊心动魄的一幕》里,展现了1967年造反武斗的历史画面。就在广大人民群众被少数别有用心的造反派头头们挑动起来,即将进行一场严重武斗的危急时刻,县委书记马延维置个人安危生死于不顾,正义凛然地跋涉到剑拔弯张的造反大厅,挺立于正要“捉拿”他的造反派面前。在这惊心动魄的一幕里,作者刻画了县委书记马延维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而宁死不屈的高大形象,鞭挞了如县委副书记李维光见风使舵、毫无党性人民性的败类以及如金国龙等一群自私自利、心怀叵测的投机野蛮之徒的无耻嘴脸。
  在路遥小说中的进城故事中,故事主角一般设置为农村青年,其中有男青年也有女青年。女青年有《黄叶在秋风中飘落》的刘丽英,《平凡的世界》中的郝红梅、孙兰香、金秀等,这些乡村女青年拥有进城的天然资本,那就是她们的长相优势,通过相貌换取进城资格,她们可以通过婚嫁进城。然而,路遥小说中的进城故事最关注的其实是男青年进城,尤其关注这些男青年身份的设置。与这些具有相貌优势的女育年相比,男青年通常具有知识优势,这些男青年拥有进城的精神资本却没有进城的物质条件。
  其次,路遥在其进城故事的讲述中塑造了新人特质的农民形象。在路遥的小说中,从高加林到孙少平,组成了一个进城乡下人的人物序列,他们身上所特有的混合型的精神特质使得他们成为鲁迅笔下和柳青笔下的农民形象之后呈现多重组合性格的农民形象。这类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得中国农民形象的内涵得以丰富和深刻,是路遥对中国农民形象画的重要贡献。
2# 四姑娘山
 杨琦 发表于: 2003-4-28 16:46:25|只看该作者

人物生平

  1949年12月2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
  1968年,路遥以群众代表身份被结合进延川县革命委员会,并且担任了副主任职务。
  1969年回乡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在路遥回乡务农期间,路遥和当时在延川县梁家河大队插队的习近平总书记同住一个窑洞,两人成为朋友,曾彻夜长谈过。
  1970年,路遥在延川县文化馆编辑的油印小报《延川文化》上发表了《车过南京桥》的诗作。
  1972年秋天,路遥被调到延川县文艺宣传队当创作员。同年,在诗人曹谷溪努力下,延川县成立了“文艺创作组”,创办了铅印的文学刊物《山花》,由几个在不同单位的文学青年共同编辑,路遥是其中之一。这期间路遥写了很多诗。
  1973年,路遥被推选到延安大学中文系读书。在延安大学期间,路遥在能够找到的欧洲文学史、俄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学史的指导下系统阅读了大量中外文学名著。同年7月,《延河》发表了他的短篇小说《优胜红旗》。这是他公开发表的第一篇小说。10月,路遥到西安,参加了《延河》编辑部召集的创作座谈会。从这个时候开始,路遥有了接触柳青、杜鹏程、王汶石等作家的机会,有幸得到他们的直接教诲。接着,路遥相继发表了《姐姐》、《雪中红梅》、《月夜》等一批短篇小说。
  1976年8月,路遥从延安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刊物《延河》做编辑工作。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描写一个农村知识青年的人生追求和曲折经历,引起很大反响,获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改编成同名电影后,获第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轰动全国。《在困难的日子里》获1982年《当代》文学中长篇小说奖,同年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人生》发表之后,路遥又接连写作了发表了《在困难的日子里》、《黄叶在秋风中飘落》、《你怎么也想不到》等中篇小说。
  1984年,开始筹备创作《平凡的世界》,1985年秋天,路遥来到铜川的陈家山煤矿为创作寻找素材。
  1988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着《平凡的世界》,以恢弘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路遥因此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且该书未完成时即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
  1990年到1992年,路遥处在创作休整期。一方面要恢复一下严重透支的体力;另一方面,也好对创作进行一番思考。为了回答人们关于《平凡的世界》的诸多提问,路遥决定就《平凡的世界》创作问题写一篇随笔,这就是后来面世的《早晨从中午开始》。
  1992年8月1日,路遥离开西安返回延安,9月5日,路遥返回西安,亲友为他送行。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路遥因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11月21日,在西安三兆公墓举行告别仪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4 17:49,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