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喇叭河生态影像

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zhenshiyaya|查看: 66925|回复: 129
[公路

滴滴上线“滴滴地图”,目前仅在深圳、成都等十余城上线

 [复制链接]
100#
 忘伤 发表于: 2017-1-23 19:26:00|只看该作者

滴滴回应打车难打车贵:将在全国取消出租车调度费机制


滴滴微博截图  1月23日下午消息,针对近日消费者吐槽的打车难、打车贵问题,今天下午滴滴出行官微发布致广大用户的一封信,称将在全国范围内阶段性取消出租车“建议调度费”机制,以减少因春运期间出租车供不应求和价格因素带来的体验问题。
  但滴滴方面也表示,此举将有可能给部分乘客带来呼叫等待时间的增加,以及打车成功率降低的影响。不过,为了鼓励在春节期间坚持出车的司机师傅,仍会保留用户主动给予调度费的功能,春节过后会根据用户的反馈再做决策。并强调,所有调度费滴滴分文不取。
  近日,随着大量外地司机的返乡,出租车市场供不应求。几日前,一则关于关于《致滴滴,一个让我出行变得不美好的互联网平台》引爆了大家近期在打 不到车、加价打车时积攒的情绪。知乎名称为谈婧的用户认为,造成现在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滴滴的派单逻辑存在问题,导致其引导了司机的故意加价和接单速度 慢。
  在她看来,滴滴的加价政策在用车高峰期直接导致出租车主动放弃了路边招手订单,而如果一次加价没被接单,鼓励增加加价的政策则会让越来越多的司机倾向于抢加价更多的订单,而乘客端则需要反复加价才能叫到车。
  在其回复下,大量网友跟帖质疑滴滴出行的加价政策。今天下午滴滴出行官方微博发布《致广大用户的一封信》表示,将从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阶段性取消出租车“建议调度费”功能,以减少因为春运期间本身供不应求和价格因素带来的体验问题。
  此外,刚刚落地的网约车新政也成为司机提前返乡、大量流失的一个催化剂。在新政中,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对车辆牌照和司机户籍有着严苛的规定,这将导致滴滴、易到等平台上大量不符合资质的车辆和司机下线,进一步加剧出行市场的供求失衡状态。(周雪昳)

致信原文
  过去两天,很多人通过各种渠道反映投诉他们遇到的打车难、打车贵的问题。首先,感谢所有用户和朋友们对滴滴的关心。大家提出的所有意见、建议,我们都做了归纳分类,也会虚心接受。
  其次也向大家说声抱歉。打车难、打车贵的问题或许源于供需失衡的现实,但解决这个问题恰恰是我们的责任。滴滴的使命是让出行更美好,我们从事的 事业和每个人每天生活息息相关,大家的每一次出行,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是滴滴的问题。滴滴人责无旁贷去尽力解决在这个领域里面遇到的所有挑战和困难,让 大家的出行体验好一点、再好一点。
  这次大家关心的焦点是出租车加价的问题,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补充,出租车一直是滴滴重要业务之一。出租车“建议调度费”机制,是滴滴为鼓励平台上的 出租车司机在运力短缺时,更积极主动和更好服务用户,基于价格杠杆做出的一次尝试。乘客可自主决定是否接受“建议调度费”,而“建议调度费”也全数归出租 车司机师傅所有,但因各种原因,却让大家产生了一些疑惑和误解。
  基于大家反馈的意见,我们将自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阶段性取消出租车“建议调度费”功能,以减少因为春运期间本身供不应求和价格因素带来的体验 问题。但这可能也将给部分乘客带来呼叫等待时间增加,打车成功率降低的影响,也请大家理解。同时,考虑到司机师傅们在春节出车的辛苦,我们仍会保留用户主 动给予调度费的功能,会根据大家进一步反馈再做决策。再次强调,所有调度费滴滴分文不取。
  接下来,我们也希望和大家一同沟通探讨,如何找到更有效的派单和调度机制,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用户满意度;如何支持政府对出租车改革的要求,以更有效的机制,提升出租车司机师傅的工作效率和收入水平。
  还有几天就过年了,我们也提前给大家拜个早年,也预祝大家回家路上一切顺利,阖家团圆!
99#
 晴晴妈妈 发表于: 2017-1-16 07:56:01|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滴滴的系统:是否任意更改规则外人无从得知

源自:证券时报
  【念念有余】
  滴滴的“系统”
  外界不知道游戏规则,“系统”是否任意更改规则,或者不按规则,外人根本无从得知。
  余胜良
  “系统”如果判定你作弊,那么你就是作弊者,理由是“系统”检测到了,如果你想知道原因,那么请自行阅读处罚条款,如果要申诉,那么等7-10天之后会给你个说法,那时候你的账号已解封了。
  作为互联网共享经济的代表,滴滴搭建有一整套的服务体系,消费者可以对司机评分,司机可以通过网络和电话来表达意见,还有司机之家实体店反映问题。
  但是,当滴滴司机账户被查封时,发现这些途径都不怎么管用。
  临近过年,深圳滴滴司机生意好了很多,但周末突然不少司机客户端被查封,有司机收到短信,称系统检测存在作弊,封号七天。在一个司机群中,有司机称的确存在刷单行为,为了完成一定订单享受到奖励,让一个旅客帮他叫单,马上被系统判别出来,抓到并不冤枉。
  大多数司机感到莫名其妙,认真反省也难以得知被封号原因,年龄比较大的老司机会选择给平台打电话,平台不会告诉原因,只会反复说系统发现作弊行为,等几天解封,如果想申诉可以去司机之家,司机之家可以反馈你的问题,但同样要等一段时间才能出结果。
  年轻一代喜欢在网络上解决问题,在APP客服中心陈述自己的遭遇和困惑,那边会有一个妹子图像告诉你你已经知道的处理结果,如果想知道处罚依据,客服会让你阅读规则,如果继续表示想知道处理依据,客服会表达同情,“如果是我,也会觉得不开心”,她给出的方案是耐心等待。
  如果再次表达想知道处罚原因,客服会表示没有权限,其权限仅限于查积分。客服表示可以帮你向上申诉,要等7-10个工作日出结果。
  客服会反复贴出相同的文字,如果你怀疑那边是个机器人,那边会明确告诉你,不是机器人,是活人,回答都是手打出的字。
  从客服那里,根本得不到答案,但她会给你相同的几段话,还会表达同情,并对你的不满表达歉意。
  滴滴相关人士之前接受采访时称有专门的团队来负责识别和打击作弊,从交易额、交易轨迹、和他交易的是什么人这几个方面分别查证,有接近100%的准确率。
  但滴滴没有在给出判罚时,亮出答案。
  这个答案全凭“系统”判定,其权威似乎不可侵犯,判定的内幕细节连一线客服也无权知道。这种单方面的宣布,武断的判罚,缺少了反馈和纠正机制,是假设“系统”从来不会出错的。
  为了让决定更公平,人类发明了很多制度,比如交警处罚要有证据,大家才会心服口服,乖乖交上罚单,法院庭审会听取双方陈诉,给出判决之后还可以上诉,就是为了更加公正。
  “系统”却可以一言不发,不告诉理由,先关一阵小黑屋,或者判罚出场。这种没有标准,无迹可寻的制度,会让司机内心惶恐,找不到规律,畏惧不安。
  如果大家接受这种做法,认定“系统”可以不展示理由即裁决,拥有最高和最后决定权,那就没人会质疑“系统”的决定,外界不知道游戏规则,“系统”是否任意更改规则,或者不按规则,外人根本无从得知。
  在淘宝购物,经营者对消费者留言非常重视,一旦出了差评,经营者会想办法弥补。因为经营者对消费者的评论是没办法做出干涉的,只能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来影响消费者评价,这就是第三方平台的魅力。
  假若经营者可以控制和影响消费者评价,必然导致评论和服务脱钩,评价体系混乱不堪,整个平台就会消失竞争力。
  滴滴司机想办法提高服务质量,因为乘客可以在平台上对其服务进行评价,这会影响到他们的收入,但是当牵涉到滴滴和司机之时,那就没有第三方,管理变成了单方向的命令下达与接受。
  不仅是滴滴,其他平台也有这个问题,比如一些平台会删掉作者的文章,几乎没有规律。
  人们对此无力抗议。但现实世界的处事规则全不如此,不管是妥协、均衡,人们做事情都讲究因果,在行为和后果之间建立直接对应关系,父亲要教育孩子,老师要惩罚学生也会先告知原因。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8#
 晴晴妈妈 发表于: 2017-1-6 17:31:23|只看该作者

滴滴频陷裁员风波回应称无稽之谈 共享出行业进入微妙时刻

源自:21世纪经济报道
  频陷裁员风波 滴滴进入合并后“微妙时刻”
⊙记者:杨清清 北京报道

  导读
  专家称,既然要上市,就不可能不考虑财务报表、公司利润。人员通常是互联网公司的成本大头,因此人员优化也就成为滴滴上市的题中应有之义。
  不到一年时间,接连三次陷入“被裁员”风波。如果有一个“年度最易‘被裁员’互联网企业”榜单,近来的滴滴出行将榜上居前。
  这也难怪连滴滴出行营销副总裁李敏都不淡定了。1月5日,围绕近日“滴滴将进行成立以来最大规模裁员、减员,涉及半数员工”的传闻,李敏亲自辟谣称这“纯属无稽之谈”,并放话表示“要再不信,等我们这个月开年会时,邀请你们(传言者)多带点人来亲自数数”。
  尽管滴滴再次对传闻予以坚决否认,但其频陷“裁员传言”已成不争的事实。而这样频频流出的裁员消息,也不失为当前境况之下滴滴面临转型的一个信号──无论这个信号是外界所认定、所强加的,还是滴滴内部迟早将面对的“自我新陈代谢”。无论如何,滴滴不再是过去的那个滴滴,它需要进化,也正在进化。
  这一次“进化”的起点,可以定格在2016年8月,滴滴与优步中国合并的那一刻。事实上,也正是合并之后的大半年来,“滴滴裁员”的传闻开始闪闪烁烁地反复出现。
  “滴滴频频被曝裁员,源于近来滴滴优步合并导致人员冗余、政策环境变化、滴滴内部业务调整及资本驱动等因素,这些必将形成一定的人员流动。”赛迪顾问互联网产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顾文彬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但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人员流动对于滴滴自身而言,是一个正向的、自循环的过程。”

再陷裁员风波
  1月5日,有消息称,滴滴出行可能正在进行成立4年多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裁员。甚至有知情人士透露称,滴滴各个业务线加起来将有一半的员工被“优化”离职。按照滴滴此前公开的数据,目前其各事业部加起来有6000多人。
  一位即将离职的滴滴员工表示,上周他与其他几个同事已被部门负责人约谈,并被暗示由于公司结构优化,需要重新寻找工作。该员工称,被“优化”的大多是今年中旬入职、即将满6个月试用期的员工。同时,该员工称,10月初公司系统内还有8000多人,现在已减少了将近2000人。
  对此,滴滴方面予以否认并称其“无稽之谈”。李敏直言,滴滴与优步合并之后,截至目前员工总数为6800人,“不知道内部员工说的8000多人的数目是怎么冒出来的”。此外,李敏强调,任何一家公司都有正常的人员调整与员工离职,每个月也有员工由于绩效或规范等原因离开滴滴,“但都是少量的”,滴滴的做法与一般的互联网企业通行做法无异。
  从2015年开始,滴滴已多次被传出裁员消息。2016年初,滴滴出行被传将停止招聘;2016年8月,有内部员工表示滴滴将进行裁员;11月,则有传言称滴滴快车业务线下团队将裁员。
  对于以上消息,滴滴大多予以否认,称其为“无稽之谈”。部分未掀起过大波澜的传言,滴滴则不予回应。
  可以明显看出的规律是,滴滴裁员的消息基本契合行业整合、监管新政推进的时间点。但一个不易察觉的现象是,如果将滴滴与优步中国合并作为“分水岭”,滴滴被传裁员的频率正在加速。
  “滴滴与优步中国合并之后,人力优化在大部分人的预料之中。两者的合并存在人员重叠,优化或说裁员是一个必然结果。”顾文彬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再加上滴滴已形成垄断地位,网约车新政地方细则在全国各大城市的相继颁布,由此造成订单量减少、司机数量减少,经过快速扩张期的相关业务的调整是必然的。”
  业内观察人士喻拓同样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快车业务目前是滴滴的核心业务之一。“网约车新政的地方细则出台,使得该业务线在预期上受到打击,合并优步之后,快车业务的竞争基本结束,扩张时期临时招募的运营团队自然需要调整。”

滴滴的微妙时刻
  滴滴“被裁员”背后端倪不难窥探:如今的共享出行行业已抵达一个微妙时刻。
  快的、滴滴的合并,并不意味着“战争”的结束,因为局内玩家还有优步中国这个“大块头”;《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并不意味着监管之锤的“定音”,因为还有征求意见的空间所在。彼时的滴滴还需要更多的员工以支撑更多的业务量,滴滴还需要继续“攻城掠地”。
  而现在,行业整合基本完成,滴滴成为寡头;大多数地方的网约车细则已落地或正在落地,共享出行行业似乎已“尘埃落定”。这也无怪乎外界频繁预期滴滴将启动转型──首当其冲便是人员调整。
  事实上,相较于“分水岭”之前的传闻而言,如今滴滴的“被裁员”,确实更加强烈地打上了“转型”的标签。“滴滴快车业务的竞争结束后,需要开拓新的业务线,需要进行战略调整,进行所谓的人员优化。”顾文彬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直言。
  此外,顾文彬指出,考虑到滴滴是一个典型的资本催熟的企业,高速发展背后,资本推手也要考虑回报。“上市、IPO是滴滴发展的必然结果。既然要上市,就不可能不考虑财务报表、公司利润。人员通常是互联网公司的成本大头,因此人员控制也就成为滴滴上市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顾文彬看来,滴滴未来需要向国际化、融合化、智能化发展,方才能够真正自我成就。而“这背后最大的风险是资本风险。”因此,当前的滴滴,也正在经历一个微妙时刻。在这样的时刻里,人员结构优化调整是滴滴正向的、自循环的过程。
97#
 九爷 发表于: 2016-11-15 13:56:00|只看该作者

传滴滴将裁员1000人 滴滴称仍在大规模招聘

源自:界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据微信公众号《企鹅生态》此前称,滴滴出行正在进行裁员,主要涉及快车业务线下团队,目前已经裁撤或正在流程中的有上百人,而整个减员计划目标是1000人。
  一些社交平台上,有滴滴员工表示减员是“真的,不少”,“今天人事部门已经找我谈话了,谈补偿的事情。业务不好开展了。”
  36氪从一位滴滴内部员工处证实,滴滴的确在进行人员优化,主要涉及到的是滴滴的快车部门。该员工还表示,滴滴快车业务快速扩张时大量招聘,而在合并、市场竞争减弱后,重复岗位不少,不再需要那么多人。
  据了解,滴滴与Uber中国合并前,有6000人左右,Uber中国有接近1000人。有观点认为,岗位重复,需要进行人员结构优化是裁员的主要原因。
  另外,还有观点认为,可能的裁员是为了应对网约车新政的冲击。今年10月起,各地陆续出台网约车地方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对于车辆规格、车牌、驾驶员等都作出一定限制。而快车在滴滴的产品条线中主打快捷低价,因车辆规格、车牌等问题受到新政冲击可能性更大。细则的正式推出,势必将导致快车市场的缩水,随之而来的将是管理团队的缩水。
  不过,目前在各招聘平台上仍可看见滴滴的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启示,其仍在进行团队扩充,涉及岗位繁多,包括工程师、智能交通行业研究员、运营和设计等。
  另外,滴滴方面向界面新闻否认了裁员传闻:个别网上关于“据说,仅仅是据说”的“滴滴要裁员”的传言,纯属无稽之谈。滴滴在北京上地扩增的新办公楼即将启用,将有更多员工入驻。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6#
 晴晴妈妈 发表于: 2016-11-15 08:56:00|只看该作者

传滴滴裁员1000人 内部员工称快车是重灾区


  传滴滴裁员1000人 内部员工称滴滴快车是重灾区
  来源:36氪
  据微信公众号《企鹅生态》11月11日,称,滴滴快车业务正在进行裁员,已经裁撤或正在流程中的有上百人,而整个减员计划目标是1000人。
  一名滴滴出行内部员工向36氪证实,滴滴的确在进行人员优化,“力度还挺大的,主要涉及到的是滴滴的快车部门”。该人士称,此次并不是滴滴的第一轮减员,“是分批次的,从10月开始,每个月会分业务线让一批人被优化,据说11月和12月还会有至少两轮”。
  36氪在社交平台上发现,有滴滴员工已经接到了部门主管和人力资源部门的约谈通知。“今天人事部门已经找我谈话了,接下来主要就是聊离职补偿的事情”。一名滴滴快车部门BD人士说。
  但关于“裁员计划目标1000人”的说法,36氪没有获知确切消息或书面材料证据。
  前述内部员工对36氪称,此前滴滴快车业务快速扩张时大量招聘,而在合并、市场竞争减弱后,重复岗位不少,不再需要那么多人。在快车业务上,优步并过来只有几百人,但是滴滴快车的人数是优步的几倍,所以“这次裁员主要是针对滴滴员工,Uber那边影响不大”。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在与优步中国合并前,滴滴出行有6000人左右,优步中国接近1000人。
  有意见认为,网约车新政实施,对滴滴快(专)车的不良影响,可能是这次减员的原因。不过上述员工不这么认为,“这次的行动,更像是一种轻装简行好过冬吧”。
  滴滴出行公关部人士对36氪表示,裁员说法纯属无稽之谈,“无论何时,公司内部都会有员工进进出出,正常离职,但是这和裁员完全是两码事”。关于因为此前招人太多、市场竞争减弱后进行结构调整的说法,也被他否认,“正常的公司不会因为招聘的人多就裁员”。他还表示,位于北京中关村数字山谷的滴滴总部即将启用新的办公大楼,届时会有更多员工入驻。
  作者:杨林
原文标题:传滴滴裁员1000人,内部员工称滴滴快车是重灾区 来源:36氪
95#
 忘伤 发表于: 2016-10-15 09:56:00|只看该作者

滴滴前途未卜:发迹史就是一部与主管部门的斗争史

源自:华夏时报
  网约车革命“坏小子”滴滴前途未卜
⊙记者:栗泽宇 北京报道

  11月1日,出租车行业合法迎娶网约车的日子,距现在仅剩半个月。这一天之前,各城市均将推出相应的网约车细则,以告知网约车应怎样“嫁入豪门”。
  10月8日,北上广深四个被誉为“一线城市”的交通主管部门,同时宣布“家规”,而对于网约车而言,这是一份“不可能实现”的清单。这并不是这对“准婆媳”第一次交锋,也绝对不会是最后一次。
  自网约车诞生之日起,它就扮演着革命者的角色,而出租车行业却始终不愿面对挑战。尽管七部委新规刺破了出租车行业固步自封的梦想,但地方交通管理者们却依然做着将网约车纳入旧体制的美梦,他们似乎还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是一场革命。

尴尬的新政
  北上广深四座一线城市在同一天推出网约车新政,高度趋同且近乎苛刻的细则,令四城地方版新政备受质疑。
  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教授、中国行政执法行为研究会理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法治政府项目中方负责人张效羽,在10月11日举行的“有问”线上论坛上公开表示反对。“根据《行政许可法》第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地方性法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其设定的行政许可,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个人或者企业到本地区从事生产经营和提供服务,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商品进入本地区市场。要求网约车驾驶员必须具备本地户籍,其内在逻辑可能是与现行出租车管理体制保持一致。但是,出租车要求驾驶员必须具备本地户籍也是违法的。这一点也要讲清楚。”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接近交通运输部人士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四座城将对全国其他城市的网约车新政起到示范作用。由于交通运输部牵头的七部委网约车新政设定的最终执行时间为11月1日,因此10月中下旬,全国大多数城市将面临必须推出网约车地方版新政的局面,各地网约车必将密集出台。”而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的示范性,已经决定了本轮新政的大致走向。“车型配置高于城市原有巡游出租车,更严格的上岗要求等措施,必将成为本轮地方新政的主流意见。”

“坏小子”滴滴
  事实上,2011年之前,中国出租车市场混沌未分,彼时的出租车行业被视为暴利行业,在人们的印象中,出租车公司赚得盆满钵满。
  2011年末,“摇摇招车”成为中国第一款问世的网约车平台,它打破了传统出租车行业的格局,自此中国城市出行领域开始出现“网约车”。
  最早出现的摇摇招车原始的模式与现在流行的招揽私家车模式并不相同。彼时摇摇招车CEO王炜建拥有自己的汽车租赁公司,其采用自有车辆配合雇佣司机的组合“商务租车”模式。如果以今天的标准来看待,摇摇招车的原始模式可以符合多数城市的地方版网约车新政要求。
  但在2011年年末,摇摇招车在机场、火车站等敏感地区遭遇了大量的“钓鱼执法”。
  据摇摇招车联合创始人张涛回忆,彼时市场中最具竞争力的打车软件是摇摇招车和易道用车。在政策重压下,摇摇与易道做出了不同方向的转型选择。摇摇招车放弃了商务租车模式,转为将传统出租车融入软件之中,而易道选择了推出“打车小秘”品牌,与易道品牌平行发展。
  事实证明,摇摇招车做了错误的选择,在其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易道失去了“打车小秘”,而拥有“徐小平”、“红杉资本”等金牌投资标签的摇摇招车全军覆没。在输掉与“红杉资本”的对赌后,摇摇招车告别了历史舞台。
  对于出租车司机而言,大多数人最早对打车软件平台的印象来自于“百米出租车”。但百米从发迹到绝迹只用了两年,在原百米品牌部总监孙志刚看来,百米之死源于百米选择了做“听政府话的乖孩子”,而他们同期的竞争对手滴滴则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同一时期,北京市交通委要求打车软件必须核验出租车司机真实身份,并禁止加价功能的出现,孙志刚表示,百米对此言听计从,而滴滴则并不严格把关司机身份,且鼓励加价功能的使用。
  事实证明,“听话的乖孩子”百米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不听话的坏小子”滴滴则成为了今天网约车市场的龙头老大。

网约江湖
  事实上,滴滴打车的发迹史就是一部与主管部门的斗争史。
  2013年初,北京出租车电话叫车平台96103曾试图将百米、滴滴、易道等平台统统纳入统一的系统管理,多方共享数据,但由于这项工作推进缓慢,百米在漫长的等待中消耗殆尽。而滴滴在同一时期则通过与地图导航软件的合作,获得了可观的用户数量。统一平台此后不了了之。
  2014年5月,交通运输部向社会公布了《关于促进手机软件召车等出租汽车电召服务有序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试图对已经形成气候的打车软件做出相应的规范,但滴滴打车公开表示不屑,认为此规定太过落后。
  隔空喊话后,政府方面与滴滴均加快了各自的战略布局。
  2014年8月,滴滴平台推出“滴滴专车”,正式接纳私家车进入网约车平台;2015年5月,滴滴推出比专车价格更低的“滴滴快车”,这标志着滴滴打车向传统出租汽车行业正式宣战,开始掠食传统出租车市场份额;2015年6月,北京市三部门约谈滴滴专车,明确指出该公司推出的“滴滴专车”及“滴滴快车”业务违反了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接入私家车从事客运服务。但这次约谈并未起到明显效果,全国各地也开始频繁出现针对滴滴等叫车软件的出租车罢运事件。
  与此同时,滴滴对同行展开兼并战。快滴打车、优步等网约车平台先后被滴滴兼并。
  而带有强烈传统出租车行业色彩的官方网约车平台此时也加紧了脚步。2015年9月,北京首汽约车上线,提供的预约专车为政府许可的出租营运车辆,且全部挂有京B出租车牌照,驾驶员持有从业许可证。
  2015年11月,上海规模最大的出租车公司强生出租宣布将进军专车领域。2015年12月,上海·大众出租汽车公司获全国首个出租车“专车资质”,宣布约车平台将上线。
  截至2016年8月,峰值时曾达到30家以上的网约车平台数量骤减,目前仅有滴滴出行、易到用车、神州专车等少数平台幸存。而以首汽约车为代表的准官方平台加入战团后,战局更加扑朔迷离。
  上述接近交通运输部的人士表示:“改革的过程就是博弈的过程,而当前全中国的改革都已进入深水区,出租车行业也不例外。这可能会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如今看到的结果也并不一定是最终结果,如今面对的问题也并不一定是最后的问题。”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4#
 忘伤 发表于: 2016-10-15 06:56:01|只看该作者

网约车红利再分配:出租车完胜 黑车时代或再到来

源自:华夏时报
  网约车红利再分配 业内直指传统出租车完胜 黑车时代或再次到来
⊙记者:张杰 北京报道

  虽然网约车地方新政细则还没有正式落地,但冲击波已经让多个网约车平台暗流涌动,特别是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对司机和车辆提出硬性要求,无疑让此前野蛮生长的市场备受打击。
  10月12日中午,一份滴滴和优步发布的联合通知在网上流传,称将分批解绑非本市户口、本地车辆专车司机端。该消息一出迅速在网上掀起巨大波澜,虽然滴滴和优步通过官方及时回应是谣言,但业界猜测仍继续发酵,认为“滴滴们”的变革已成大势所趋。其实在网约车平台暗流涌动的背后,是出租车行业新旧势力的贴身肉搏。

新政刺激平台变阵
  正当各地方网约车新政陆续出台时,一条消息再度将网约车推到舆论的风口。
  上述通知在网上流传后,10月12日下午,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的滴滴打车方面的负责人对记者直言,公司并没向司机发送过类似的消息,网上流传的联合通知纯属造谣。
  “今天已经接到多位司机师傅的电话,我们也第一时间对该事件进行了解释。”上述接受记者采访人士对记者表示,不过目前该政策还是处于征求意见阶段,公司现在对于该事情还没有出台任何方案,我们也没有收到关于该事情任何消息。
  即使如此,但有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的网约车平台师傅称,目前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就算是网约车平台没有出台这样的文件,但随着平台对司机的补贴越来越少,他们也早有转行的打算。
  对此,有业内人士对记者直言,各地新政即将落地,虽然目前各大平台还没有进行调整,经过该事件可以看出,表面平静下早已暗流涌动,如何变、怎么变、什么时候开始变化已经是迟早的事情了。
  按照日前一线城市出台网约车意见稿显示,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对网约车司机和车辆都提出高标准的要求,特别是北京和上海,意见稿要求从事网约车的经营者须有当地户籍和当地车辆。
  在一线城市网约车意见稿硬性条件要求之下,各网约车平台怨声一片。占据国内市场几乎半壁江山的滴滴和优步最先发声,高呼民众将重新面对“打车难、打车贵”的旧况。
  根据滴滴方面披露的数据显示,以上海为例,已激活的41万余司机中,仅有不到1万名司机具有上海本地户籍,仅占2.5%。并且这不到1万的数据中,还包括持有外地驾照的司机。此外,从事网约车的车辆需符合新轴距要求。
  “其实也就是说,只有20%的车辆符合轴距要求,仅有2.5%的司机符合户籍要求。若加上车辆牌照、司机驾照等要求,乐观估计在上海也只有2%的专车符合要求,98%的专车将被淘汰。”上述人士对记者直言。

新旧势力暗中博弈?
  “各大网约车平台受到严管的背后,其实是传统出租车势力和以分享经济为基调的网约车平台之间的博弈。这两股势力在争抢巨大打车市场时,已经多次交手。”有长期观察打车市场的业内资深人士对记者分析称。
  众所周知,在网约车平台没有出现之前,传统的出租车一直是一家独大,而出租车公司凭借着先天的优势已经赚得盆满钵满。
  据业内测算,近年来我国出租车产业规模年均增速在8.7%左右,2009年我国出租车行业市场规模为1195.1亿元,单车年均收入总额在12.3万元左右,2014年我国出租车行业规模增长至1808.4亿元。
  然而随着2013年年初,各大网约车平台的崛起,传统出租车一家独大的格局首次被打破。
  有业内知情人士向记者介绍,特别是2013年年底,互联网专车绕过了出租车行业传统的数量、价格和资质管制,扩张迅速。随着各大平台迅速崛起,为抢占市场份额的各大平台,借助高额补贴开始火拼。
  面对网约车平台的冲击,传统的出租车生意遭到直接冲击,为了留住乘客,多个出租车公司也开始纷纷加入该平台,即使如此,但私家车在各个平台日益剧增的背景下,出租车此前既定的客流量也开始被分流。
  “当时受冲击最大的是出租车,受冲击严重的时候,甚至出现大规模抵制专车事件,多地出现出租车司机罢工现象。”上述人士对记者直言。
  资料显示,2015年上半年,杭州、天津等多个城市出现出租车司机因接不到单而多次罢工。最严重的时候还波及到上海。当时上海·大众交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国平曾在“上海出租汽车信息服务平台”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已有15个城市发生大规模的不稳定事件,希望上海不要发生。”
  与此同时,多地政府也开始出手抑制网约车平台的野蛮生长。资料显示,当时广州、成都等多个城市出现网约车平台被查封事件,网约车平台多家高层被约谈。
  随后在2015年,网约车平台首张“租车经营许可证”的落地,这才给了争议中的网约车一个暂时合法的身份。
  随后今年的7月28日,国家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两份重要文件,正式明确网约车合法地位。
  不过,让滴滴没想到的是,在网约车平台获得合法身份的同时,各个地方新政的意见稿却给了网约车平台加了个“紧箍咒”。
  “从此次网约车平台意见稿的初步文件上看,最终还是传统的出租车胜利了,此后网约车平台或将以高端人群为目标客户。”另有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称,无疑传统出租车实现了完胜。
  面对国内打车市场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在网约车平台完全定位高端用户的同时,如何满足大众用户需求,成为当前最大的疑问。
  根据易观智库预测,2016年中国互联网专车交易规模将达559.3亿元,较2015年增长50.9%。预计在2018年,中国互联网专车交易规模将达813.8亿元人民币。
  但近年来,各地城市拥堵日益严峻,私家车拥有量膨胀进一步加剧城市拥堵,不少城市的出租车数量明显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增长,由于数量管制,出租车数量增长缓慢。
  有人士对记者分析称,其实硬性规定是一把双刃剑,而治理拥堵不一定从提高网约车的硬性条件入手。种种迹象表明,随着北京、上海等地要求严苛的网约车新政细则出台后,黑车时代或将再次到来,不安全、随意加价、乱拼车、争抢乘客等现象将死灰复燃。
93#
 晴晴妈妈 发表于: 2015-12-8 14:26:00|只看该作者

滴滴北京总部遭出租车围堵 官方不予置评

滴滴北京总部遭出租车围堵  a.jpg  保存到相册
滴滴北京总部遭出租车围堵  b.jpg  保存到相册
滴滴北京总部遭出租车围堵  c.jpg  保存到相册
滴滴北京总部遭出租车围堵  d.jpg  保存到相册
滴滴北京总部遭出租车围堵  e.jpg  保存到相册

  12月8日下午消息,据微博大号@互联网的那点事 今日爆料,滴滴出行北京总部今日遭到出租车围堵,大量出租车司机在其楼下进行“抗议”,周围停有多辆警车。
  自滴滴快的等打车软件展开专车业务后,国内多个城市曾出现出租车司机抗议打车软件的行为。最近一次发生在12月7日,青岛市福州路南向北方向,樱花小镇附近,多位出租车司机围攻滴滴专车司机,后经警方介入现场秩序才得以稳定。
  出租车司机们此前曾多次向媒体表示,滴滴等打车软件以“专车”等形式鼓励私家车进行营运,破坏了市场秩序,损害出租车司机的利益。
  截止新浪科技发稿,滴滴方面对此事件不予置评。(李英楠)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2#
 远方的雁 发表于: 2015-9-20 22:07:00|只看该作者

乘客取消快车被司机短信辱骂

源自:荆楚网

  短信截图
  荆楚网消息(记者:唐小涛)滴滴出行叫快车,司机久等不来还不耐烦。当市民唐先生取消该单出行时,竟被司机短信辱骂“你个婊子养滴”、“狗日的”。17日,当唐先生将如此遭遇发到网上时,不少网友表示“震惊”,希望“管一管”,“莫让‘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17日早上7时3分,唐先生通过嘀嘀出行叫了一辆快车,等了10多分钟后,依然未见司机。唐先生说,司机说自己已到,但软件显示实际还在路上,撒谎让他觉得司机不真诚。电话沟通时,司机态度恶劣、语气不耐烦,生硬得表示“就在那里等”、“到了会给你打电话”、“莫慌”。因为担心上班会迟到,7时19分唐先生干脆点击了取消订单。
  熟料,刚取消完订单,7时22分唐先生就收到了司机发来的辱骂短信,内容不堪入目。记者从唐先生提供的截图看到,短信内容都是污言秽语(如图)。
  记者根据唐先生提供的电话号码,致电该司机,对方矢口否认与唐先生发生过不愉快。他同时称,其所驾驶的车辆与唐先生所述的车牌号和车型都不相符。对于唐先生的通话为何会显示他的电话,对方未明确回答。“他当时称自己的车去保养了,让我上当时开的车,并告诉了尾号”,唐先生解释。
  唐先生通过滴滴投诉发现,司机手机号注册的车为广汽传祺,但实际开的车为大众捷达,车牌号也不一样。滴滴方表示,如果唐先生所投诉车牌不一样、服务态度差、发辱骂短信等属实,该车将会受到严肃处罚。
  网友“@@傅文仁”表示,快车公司该管管了。网友“@@永恒的蓝黑-武汉”称:这么稀烂的车换我我也不坐。
  网友“@@文文羅”则认为,如果任由如此低素质的司机毁坏了文明城市良好形象,是莫大的悲哀和不幸。但愿在监管部门和众多城市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少一些人人喊打老鼠,多些和谐。
91#
 远方的雁 发表于: 2015-9-15 02:48:00|只看该作者

滴滴出行回应LOGO被指抄袭:灵感相似绝非抄袭

源自:重庆商报

  滴滴出行的标志图 来源于滴滴出行微博


  印度设计师设计的牙医标志 网络图
  9日,“滴滴打车”宣布更名为“滴滴出行”,并且启用了新LOGO──一个横着的桔色大写字母D。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有网友指出滴滴出行的新品牌标志,疑似“抄袭”印度设计师创作的牙医标志。
  近日,滴滴陷“抄袭门”的事件在网上持续发酵,网友的质疑声也越来越多。记者向滴滴出行求证此事,对方回应称:“撞衫”纯属巧合。但设计界专家则表示,为了加强创新,滴滴出行应更换更具特色的标志。

设计师微博指出“抄袭”
  滴滴的新标志一出,便受到了大量的关注,随后网上便流传出“抄袭”印度设计师原创牙医标志的言论。商报记者搜索后发现,原帖是微博名叫“张洪科”的人所发,他的资料中称自己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是知名平面设计师、唱片设计师和企业品牌形象设计顾问。
  “张洪科”的质疑帖发布于9月8日,并附上了滴滴出行的新标志图片和印度设计师创作的牙医标志,并@@了滴滴打车和滴滴打车客服。在他的帖中称,滴滴出行的新标志是印度设计师2014年2月在设计网站上发表的牙医标志。昨日,记者联系上“张洪科”,他称自己是9月7日看到滴滴出行即将发布的新标志,发现和印度设计师作品“撞衫”,就在微博对滴滴打车方面进行了提醒。但到了9月9日,滴滴打车更名并正式发布了该标志,他对滴滴出行继续使用该标志的行为感到不能理解。
  在“张洪科”揭露了“抄袭”之后,网上的质疑声和吐槽越来越多。网友“曼特宁不加糖”表示:“抄得一模一样,你倒是稍微改改啊!”

印度设计2年前传上网
  根据网友“张洪科”的提示,商报记者在一家名为“Behance”的美国网站上找到了印度设计师的设计作品。商报记者了解到该网站在2006年创立,是专业的设计人士发布、交流、分享作品的创意展示平台,集结了世界范围内的优质设计项目。
  网站上公开资料显示,上传该作品的印度设计师名叫Neeti Gokhalay,来自印度班加罗尔。通过对比后发现,Neeti Gokhalay为牙医机构设计的标志确实和滴滴出行的新标志外形非常相似,都是横着、未封口的字母“D”,但是牙医的标志稍显细长,且颜色为蓝紫渐变色。记者在该网站看到,Neeti Gokhalay上传该作品的时间是2013年9月。截至昨日,该设计已经被浏览了5396次,受到156人点赞。

回应
滴滴出行:设计“撞衫”很正常

  昨日下午,商报记者联系上滴滴出行公关部总监叶耘。叶耘表示,滴滴的新LOGO是由滴滴设计团队历时半年设计产生,从200多个版本中经过了内部激烈讨论选出最适合的一个,其最终稿也是经过了几十遍的修改而成。
  对于网友们的质疑,叶耘坦言,新LOGO设计比较简约,又源于字母的变形,遇到“撞衫”其实很正常,但绝不是抄袭,只是中印设计师产生了相似的灵感。
  此外,叶耘还表示,目前滴滴的新标志已经完成了商标注册,也尝试发邮件给印度的设计师以表示对其作品和工作充分的尊重,并对“撞衫”进行解释。

◆ 点评
律师:不构成商标侵权

  重庆洛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海军律师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是有地域性的,如果印度这家牙医机构的标志在“中印知识产权公约”里没有登记和备案,在法律上滴滴出行的新标志就不涉嫌抄袭。另外,陈律师还表示,滴滴出行所属只要不在印度设立分公司,且印度的牙医机构不在中国开设,那也不构成商标侵权。

☆ 相关资讯
这些“撞衫”都是巧合吗?

  1.今年5月,迎来110周年校庆的复旦大学公布了新版的官方宣传片。但该片上线当天,即被多名网友质疑抄袭东京大学2014年的宣传片《Explorer》,引起巨大争议。最终,该片从复旦大学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下线。
  2.近日,魅族科技副总裁李楠在微博上爆出一张新产品渲染图,然而却引起了众多骂声,因为这渲染图和iPhone6实在是太像了。甚至有网友说,这不仅是撞车,完完全全就是复制。
  3.2015年8月23日下午,《极限挑战》官方微博宣布节目停播。究其原因,官方的说法是节目编排问题,但大部分网友认为,东方卫视的《极限挑战》抄袭了韩国节目《无限挑战》,之后韩国方面将节目版权卖给了央视,而才会造成该节目延播。

◆ 点评
“撞衫”不应止于合法

  温暖的橙色,略带缺口的“d”字微笑,以温暖和不满足的追求来诠释着滴滴出行的新生。如果没有众多视觉设计者的吐槽和广大网友的围观,这个崭新的标志,将如同这个新生的产业一般,走进公众的心中。然而,涉嫌抄袭的剧情,迎来的却是公众的围观和质疑:创意匮乏的标签之下,受损的岂止是企业形象?
  尽管滴滴出行方面,一再否认其设计涉嫌抄袭,并着重强调其已完成商标注册。但不可否认的是,滴滴出行标志的主体形象,与印度设计师设计的牙医标志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尽管二者时隔两年相距万里,但这种时空的距离,就观赏体验来看,并无法消解二者形象设计的关联性,难逃“设计剽窃”的嫌疑。
  对自身设计合法性的过度强调,其实并不能转嫁抄袭嫌疑的质疑。企业所面临的公关危机,也不是一句“撞衫其实很正常”便可以轻易敷衍。相较于以合法性来堵塞公众的悠悠之口,涉事公司倒不如重新进行方案修改,以新的设计来替代涉嫌抄袭的作品。
  其实,滴滴出行新标志的“撞衫”,于广大企业恰恰是一次深刻的提醒:维护企业形象,公众需要的不是辩解,而是诚意。
  本报评论员 张伟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3 18:14,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