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旅游 | ![]() | ||||||
青城山景区 Qingcheng Mt. ⊙雷康/编 青城山位于成都平原西侧,千里岷山南缘,东距成都市二环路营门口67km,距都江堰仅10km。主峰老霄顶海拔1,600m,周围二百五十里山林郁郁葱葱,四季常青,山有三十六峰环拱如城,故名青城山,又名天谷山。 青城山树木繁茂,林荫蔽日,几乎是每个峰峦、每块崖岫、每条溪谷,甚至每座宫观,都被青翠葱笼的树木掩映着,素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青城之幽素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近人吴稚晖说:“顾青城于亦雄亦奇亦秀外,而其幽邃曲深以剑阁、三峡、峨眉皆无不逊色,故以天下幽标明青城特点。”此后人们便称赞青城山为“天下幽”。 据《青城山记》载:相传轩辕黄帝曾封青城山为五岳丈人,道书中即称此山为十大洞天之“第五青城山洞”,是道教所认为的群仙统治和居住的地方。 相传,[东汉]张道陵在青城后山(即鹤鸣山,今属大邑县)结茅修炼,创立五斗米道,后来他的儿子张衡、孙子张鲁相继继承他教主的法位,传播道法,成为中国早期道教的流派之一。自后,[晋代]范寂、[隋代]赵昱、[五代]杜光庭等历代著名道士,都曾在此山修道,此山即成为道教名山之一。据史载:青城山原有道观72座,胜景103处,又有8大洞、72小洞等。现存古迹有轩辕黄帝学道的访宁桥、轩皇台;张天师斩妖除怪的掷笔槽、降魔石、誓鬼等。青城山资峻秀,风景幽美,自古即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由于是道教名山,因此自[东汉]以来的许多遁世修道的人,多隐居于此。历代的许多文人,如唐代诗人岑参、杜甫、钱起、贾岛,宋代诗人·陆游、范成大等,都曾到青城游览,并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唐代玄宗皇帝为平息佛、道二教的争论,为青城山亲书了手诏。至今刻石仍存。[五代]后蜀皇帝孟昶时,这里又是皇帝和后妃们消暑避夏的胜地。我国[北宋]王小波、李顺农民起义,曾以青城后山为根据地。[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也曾在后山驻防、练兵、铸造兵器,至今犹有复仇谷、跑马坪、旗杆石、礁窝坪等遗迹尚存。 青城山历代宫观甚多,现存主要宫观有建福宫、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圆明宫、玉清宫等。其中,天师洞和祖师殿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天师洞,即古常道观,是纪念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后人尊称为张天师)的庙宇,也是青城山的主要胜地。现存建筑为清代康熙至光绪年间陆续重建。这里悬崖千寻,峭壁如削,从山径仰视,飞檐叠阁,画梁雕栋,掩映在苍翠欲滴的丛林之中,景色格外幽雅。主殿三清殿气势雄伟,由24根大青石柱造。6根前檐柱是以高1.2m的石兽为其柱础,大殿上悬清康熙皇帝手书“丹台碧洞”之大匾。建筑色调以本色贴金为主,间以少量朱砂、石绿,给人以古朴,素雅之感。三清殿后即为三皇殿,内存有著名的唐碑《大唐开元神武皇帝书》碑。此外,观内还有伏羲、神农、轩辕黄帝三皇的唐代石刻造偈。传说[东汉]顺帝时期,道教天师张道陵曾来青城山设坛修道,晚年显道于青城山,并在此羽化。此后,青城山成为天师道的祖山,全国各地历代天师均来青城山朝拜祖庭。张天师手植的银杏树、唐古岐棕、九株松、仙人松、公孙桔等,皆增人游兴。 1940年前后,当代国画大师张大千举家寓居青城山上清宫。他寻幽探胜,泼墨弄清彩,作品愈千幅,还篆刻图章一方,自号“青城客”。1960年代,张大千在远隔重洋的巴西圣保罗画了巨幅《青城山全图》,供自己及家人卧游。晚年自云:“看山还故乡青”,“而今能画不能归”,终身对故乡青城仙山充满着眷恋之情。 青城山分前、后山。前山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约15km2,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等;后山总面积100km2,水秀、林幽、山雄、蔚为奇观,主要景点有金壁天仓、圣母洞、山泉雾潭、白云群洞、天桥奇景等。 古人记述中,青城山有“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一百八景”之说。 自古以来,人们以“幽”字来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峦、溪谷、宫观皆掩映于繁茂苍翠的林木之中。道观亭阁取材自然,不假雕饰,与山林岩泉融为一体,体现出道家崇尚朴素自然的风格。 堪称青城山特色的还有日出、云海、圣灯三大自然奇观。其中圣灯(又称神灯)尤为奇特。上清宫是观赏圣灯的最佳观景处。 每逢雨后天晴的夏日,夜幕降临后,在上清宫附近的圣灯亭内可见山中光亮点点,闪烁飘荡,少时三、五盏,忽生忽灭,多时成百上千,山谷一时灿若星汉。传说是“神仙都会”青城山的神仙们朝贺张天师时点亮的灯笼,称为圣灯。实际上,这只是山中磷氧化物燃烧的自然景象。 前山景点 △建福宫:坐落于丈人峰下,山门左侧。始建于唐代,后经历代多次修复,现仅存两殿三院。建福宫筑于峭壁之下,气度非凡。其左侧是明庆府王妃遗址,西行1km,即至岩石耸立,云雾缭绕的“天然图画”。宋代诗人·范成大曾在此为宋帝祈祷,皇帝特授名为“瑞庆建福宫”。诗人·陆游有诗描写当时的建福宫是: 黄金篆书榜金门,夹道巨竹屯苍云。 岩岭划若天地分,千柱眈眈在其垠。 宫内保存有古木假山、委心亭、明庆符王妃的梳妆台遗址,以及壁画、楹联等文物。 △天然图画:位于建福宫与天师洞之间,海拔893米,两峰夹峙。游人至此,可见亭阁矗立于苍崖立壁、绿荫浓翠之间,如置身画中。亭阁后常有丹鹤成群,唳于山间的驻鹤庄;右有横石卧于两山之间的悬崖上,被称为“天仙桥”,传为仙人聚会游戏处。 △天师洞:自建福宫北行2km即至青城主庙──天师洞。天师洞始建于隋朝大业年间,三面环山,一面临涧,古树参天,十分幽静。 △祖师殿:位于天师洞右后侧山腰间,出天师洞过访宁桥即到。祖师殿又名真武官,创建于唐代。唐代杜光庭、薛昌,宋代张愈均在此隐居。唐壑宗的女儿玉真公主也曾在此修道,以求成仙。该殿环境幽静,殿内有真武祖师、吕洞宾、铁拐李等神仙塑像及八仙图壁画、诗文刻石等。 △朝阳洞:位于主峰老霄顶岩脚,洞口正对东方,深广数丈,可容百人,传为宁封丈人栖息处。清代黄云鸽曾在此结茅而居,并撰联曰:“天遥红日近,地厌绎宫宽”。近代画家徐悲鸿也曾在此撰联: 空洞亲迎光照耀,苍崖时有凤来仪 △上清宫:位于青城山第一峰、距峰顶约500m的半坡上。始建于晋代,现存庙宇为清同治年间所建,上有“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等摩崖石刻,宫门“上清宫”三字由蒋介石题寅。宫内祀奉道教始祖李老君,有老子塑像和《道德经》五千言木刻,还有麻姑池、鸳鸯井等传说遗迹……上清宫后为老霄顶、建有呼应亭、是赏观日出、神灯和云海奇观的绝佳地点。 历代祖师 陈仲远、傅元天。 现任当家 张明心。 门票 90元/人,2006年3月1日施行。 青城后山 青城后山位于青城山后,泰安乡境内,距成都60km,总面积约1,000km2。西北与卧龙自然保护区为邻,东北与赵公山相连,东越天仓山、乾元山可到天师洞、福建宫,西南与六顶山、天国山接壤,与青城山一脉相承,深藏不露,极具神秘色彩,直至1980年代才加以开发。乘车从青城山大门左侧公路西行,跨青溪桥,穿后山门,经飞仙亭、飞仙观、响水洞、白石碾、金鞭亭、八卦台、贡茶亭、迎仙亭、三龙亭等众多景点,方到青城后山景区的起点站──泰安寺。景区全程20余里,新建有上山索道可使游客节省一半路程,便能欣赏到青城后山大部分景观。近年还新建了各类宾馆,为游客开辟了许多全新的旅游项目。青城后山还是蜀茶的著名产地,宋代设味江镇,清代此地出产的佳茶被列为贡茶。 资讯 2002-3-1日,宣科提出了用丽江模式包装崭新青城山的高论。宣科为在座的旅游领导们点拨时说,尽管青城山有着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级旅游区、中国道教发源地等多块金字招牌,但目前最大的问题还是名气不够。宣科说,在他来青城山之前,对青城山可以说还是一无所知,不知道青城山离成都这么近,更不知道青城山紧邻的就是都江堰、龙池国家森林公园两大景区。老人举出他在青城山下榻的宾馆说:“这么好的宾馆,入住旅客居然只有几个人,这是怎么回事?再看看今天的青城山上,游客也寥寥可数!”老人连连摇头,说真是可惜。老人说,丽江打好了玉龙雪山、丽江古城、纳西古乐、东巴文化这几张牌,如今一年可以吸引300多万游客来丽江,挣了那么多钱,青城山和丽江相比,为什么就差那么远呢?一句话,青城山的包装宣传做得不够。 都江堰市旅游局、青城山风景区管理局的负责人昨日现场表示,将同时聘请宣科老人为都江堰、青城山的旅游顾问,并将与丽江牵手合作,共同打造精品旅游的名片。 ![]()
| ||||||||
《巴蜀网》对该旅游景点的综合推荐值为:![]() | 5panda | |||||||
|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10-02-2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