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旅游 | ![]() | ||||||
鹤鸣山 Hemingshan Temple ⊙雷康/编 鹤鸣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大邑县的鹤鸣乡三丰村境内,北距县城13km。其山形如覆瓮,上有石如鹤鸟鸣叫,故名。又称鹄鸣山。系邛崃山脉东麓青城山区的南侧支峰,与道教著名胜地青城山的天师洞相距仅30公里,在东汉时同属江原县管辖。明代蔡长通撰《鹤鸣山迎仙阁记》云:“西蜀名山,甲于天下,而青城为十大洞天之一,其周回几十里,地脉衍迤,分支为鹤鸣山,乃汉天师张道陵修炼之所。”相传,[东汉]顺帝(126~144在位)时,张陵在此修炼,造作道书,自称天师(一说门人尊为天师),创立五斗米道。该道奉老子为教祖,尊为太上老君,并以老子《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后来发展成中国道教的主要流派正一道。此山又曾是五斗米道的早期传教点,二十四治中的第三治鹤鸣神山太上治,因此,历来都把鹤鸣山看作是道教的发源地。 ![]() 张陵(34~156),一名张道陵,[东汉]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入太学,通达五经。明帝时任巴郡江州(今重庆)令。后求长生之术,在今鹤鸣山修道,创立道派。初入道的人都要交纳五斗米,因此叫做五斗米道,他用符录、咒决、神水替人治病;用引气、导引、服食、房术教人长生。他建立二十四治,立祭酒领率道街徒,用《道德经》传播教义,教人悔过奉道,自爱互相。五斗米道朴素的平等观念,深受农民群众的拥护,因此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东汉]流行于民间最广泛的原始道教的流派之一,为[东汉]末年波澜壮阔的黄巾军大起义奠定了基础。张陵死后,他的儿子张衡、孙子张鲁先后继承道业。活动地区主要在雍、益二州,根据地在汉中。 ![]() ![]() 鹤鸣山自成为道教的发源地后,历史上许多著名的道士,如[五代]的杜光庭,[北宋]陈希夷、明代张三丰等,都曾在此修炼,至今留下不少遗迹和诗文传世。鹤鸣山奇丽的自然景观和道教胜迹,也吸引着不少文人名流。著名的宋代诗人·陆游、文同等,都曾游览此山,咏题抒怀。历代所建的宫观甚多,著名的有太清宫、延祥观、鹤鸣观等。相传[东汉]时就有紫阳、太清、天师等宫观建筑,经历千百年的沧桑,时刻时兴。明代嘉靖年间,官方大兴道教,又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增修或扩建了不少的宫观殿宇,楼台亭阁以及优美的园林,使之成为盛极一时的,规模至为庞大的道教胜地。虽然经历了明代末年兵火的焚劫,大部分建筑都已毁坏,但到1960年代,仍然拥有太清宫、文昌宫、解元亭、三官庙、八卦亭等为数甚多的建筑。 鹤鸣山最早的建筑上清宫,即天师祖庭,为汉安征士张陵所建。后经扩建增饰,到民国时期,已拥有上清、天师、紫阳、迎仙、文昌等上百间殿宇,文化大革命中则被严重破坏。经过各方努力,鹤鸣山道观1985年被成都市政府批准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又被批准为道教开放点。鹤鸣山道观现占地65亩,并由当地政府拨款和海内外信众捐助修复了紫阳、斗姥二殿,新建了迎仙阁、延祥观、三圣宫、天师殿等。 鹤鸣山松柏成林,苍翠欲滴,山涧溪流,泠然有声。风景名胜亦多奇观。鹤鸣观。著名的鹤鸣石位于文昌宫中,其石状如飞鹤。据明代罗洪先《广舆图》说:“鹤鸣山岩穴中有古鹤,鸣则仙人去。昔广成子修炼于此,石鹤一鸣;汉张道陵登仙于兹,石鹤再鸣;明张三丰得道于斯,石鹤又鸣。”又有钟乳石溶洞,历来为人称道。明代曹学全《蜀中名胜记》说“山有二十四洞,应二十四气(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洞口约阔三尺,深不可测。每过一气,则一洞窍开,余皆不见”。故称为二十四洞。 鹤鸣山道观自开放以来,吸引了不少海内外游客、信众及道教研究学者。1994年道观先后接待台湾台中县大理市天圣宫住持王钦贤一行12人、全国各大名山道观住持、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太清宫刘怀山、全印尼华裔道教代表团一行38人等。九十年代初,美国道教协会会长戴安邦教授、韩国西江大学朴商台教授、日本东京大学蜂屋邦夫教授、德国学者莫妮卡和欧福克等前来鹤鸣山道观考察。1994年12月27日参加在四川大学召开的道家道教与中国文化研讨会的学者也来山实地考察。许多人留下诗词,抒发对鹤鸣山道观的景仰之情,如台湾高雄蓝天旅行社王承乐《登访鹤鸣》:道众初离去,高雄旅客来。临流惊蹑涧,拜圣喜登台。绿叶当风响,幽花向日开。东城分别处,笑问几时回。香港罗智光《谒鹤鸣山天师祖庭》:“飞舞峰峦想鹤鸣,绿云缭绕振天声。钟灵应是神仙府,到此何人逐利名。四望空蒙石径斜,山深应有炼仙家。天留福地居贤圣,谁继师心长道芽。” 鹤鸣山道观的重要节日有正月初九玉皇会、正月十五上元天官会、二月十五老君会、五月端午天师圣诞会、七月十五中元地官会、九月初九九皇会、十月十五下元水官会,其中天师圣诞会最为隆重,每次举行五天,香港等地也有信众前来,2000年的天师圣诞会便有两万多人参加。 ![]() 斗姥殿下的山道两旁树立着无数的石碑,细看有古人唐求、杜光庭、陆游、文同、杨慎等文人的题字碑,也有今人傅圆天、张继禹、周颖南等道教大师的题词碑 地点:鹤鸣山·鹤鸣乡·大邑县·成都市 时间:2003-11-05 12:17:48 鹤鸣山中元法会 七月十五日中元会是道教重要的节日之一,道教称之为地官诞辰,亦为地官赦罪之辰。宫观一般要举行斋醮,洁身自忏衍罪。中元法会具有普度的性质,是践行道教济世度人教义的法事,历来为道门所重视。鹤鸣山道观中元法会共举行三天,三圣宫旁张贴的开坛榜文即有法事日程安排:无上混元宗坛为:公布中元胜会逐日科仪事。十三日,开坛启师,连场荡秽、申报三界、正申东岳,安奉灶君、安荐寒林、款驾停科;十四日,正启三元,静斗燃灯、朝真礼斗、救苦正朝,正申十王,停科回向;十五日,正庆中元、贡祀诸天、朱陵黄华、圆满饯驾、施食济幽。天运庚辰年七月十三日,奉行科事杨明江承宣。现以其中一场朝真礼斗法事为例,以窥鹤鸣山道教科仪一斑。 朝斗法事要建专门的斗坛,斗坛设在三圣宫正殿。坛的上方并排两张方桌,并以红布铺饰;桌上置斗,斗高约二十厘米,宽约四十厘米,斗内盛米,上仿北斗七星状摆七盏油灯,斗的四方则书斗转星移几个大字。斗的前方竖三牌位,中为先天斗姥元君,左为斗中解二十四厄请大灵官,右为斗府云曹合干真宰。牌位前有一香炉,内插烛两支,香三柱。香炉前用小碟子盛香、花、水、果、灯、菜、食、宝、珠、衣等供品。此桌前方复设一较低案桌,桌上摆小香炉、法铃、镇坛木、甘露碗(内盛法水)、朝简(长约五十厘米、宽约五厘米、厚约零点五厘米,稍弯,上端较窄)。桌前放置一蒲团。坛的左右两方案桌均挂绘有宝塔的桌围。其中左边案桌上摆二星、笛、木鱼;右边案桌摆钹、铛、引磬,旁边用支架竖立一鼓及一只小钟,另一旁则置磬。坛的下方则摆放两个蒲团。 斗坛象征北斗七星,此坛仪的宗教意义和功能,可作如下解释。道教称北斗星为七元解厄星君,居北斗七宫。道教以为,北斗七星,和人休戚相关。如《广成仪制清净朝真礼斗全集》云:凡天地气运休否,日月星辰错行,雨眑晦明不时,风寒暑湿不节,亢旱水火,疫病凶灾,至于刀兵虫蝗、妖精鬼怪、疾病伤生、诤讼横扰,种种不祥,悉皆乖气所致。斗姥降以大药,垂医治之功,燮理五行,升降二气,解滞去窒,破暗除邪,愆期者应期,失度者得度。安全胎育,治疗病疴,职重天医。生诸天众月之明,为北斗星之母。斗为之魄,水为之精,主生。……是以人身面有七窍,内应乎心;魄有七真,受魂于斗。其理论依据是天人合一,通过朝真礼斗,则可感应斗姥元君降临三界,拯救众生。 朝斗共九人演法,其中高功杨明江,班首(协助高功上香、念咒等)贾至虔、杨明翊两人,经师杨至德、王至诚、马宗静、万宗娥、陶至功、李玉芬六人。鹤鸣山经团承袭青城山科仪传统,经团法师多是青城山高功江至霖的门弟子或再传弟子。经团多次赴广元灵台山、南充老君山、汶川黄龙寺举行法会。朝真礼斗的仪程可分为以下几部分:上心香、除秽、静斗燃灯、具职请神、天目运书、拜斗诰。仪式开始时,一经师手执引磬领众人从右下角进入坛场,分列两排,先对拜,再朝坛上方一拜,拜毕之后,分列坛两边。一信士手端文疏,跪于斗坛下方。文疏装于方函中,函上字云:玉音大梵宫呈进,奉行科事杨明江九叩具疏。高功身着红色法服,脚穿云鞋,禹步从右下方入坛,先朝左上方一拜,再在左下方朝右上方一拜,然后正向斗坛三拜。此时,两边鼓乐齐鸣,众人唱道:太极分高厚,轻清上属天,人能修至道,身乃作真仙。行溢三千数,时定四万年,丹台开宝笈,金口永流转。声音清远遒亮,舒缓悠扬,缥缈优美,使听者仿佛置身于神仙世界。上香时,高功左手持朝简,右手取一根香(约五厘米长)置于朝简上,然后轻投入香炉中,如此者三。除秽时,高功左手持甘露碗,右手持镇坛木,蘸取法水洒于坛场,朗念敕水神咒:太乙之精,洞玄之灵,能生万物,能涤群氛,吾今洒荡,天地澄清。静斗燃灯时,高功跪在斗坛前,默念金光神咒:天地玄宗、万气本根,惟道独尊,体有金光……。同时掐决,在默念役使雷霆时,掐坤宫;默念邪妖丧瞻时,掐兑宫;默念精怪之形时,掐坎宫;默念内有霹雳时,掐艮宫。具职请神时,众人唱道:上启,虚无自然三清三宝上帝、北斗圣父周御国王天尊、北斗圣母紫光天后元君、玉斗二天尊帝星君……伏望,暂离斗府,俯降星坛,赐福消灾,延生集庆。高功则存想斗姥元君从天门而下,坐白玉龟台神獬宝辇,金光灿烂,万圣千真拥簇而至。天目运书时,高功起身端立,默念耮口蓝二字二十一遍,存想口蓝字答入心宫,化作金光一团,并以天目运存一轮红日在头上。又天目运书金光篆,用鼻吸入心宫混合。再存想从天目升出,上与红日相合,化作一团金光,现大梵天宫,内有斗姥金容,四头八臂,七车御辇,旁有二王三师斗府诸神环拱,护卫分明。 在整个仪式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踏罡步斗了。所谓踏罡步斗,即是高功假坛场十尺大小的土地,铺设罡单,脚穿云鞋,随着道曲,沉思九天,按斗宿之象,九宫八卦之图步之,即可神飞九天,送达章奏。此次法会,坛内并未铺设罡单,只见高功立于坛前,握固闭气,然后举左足踩离卦,右足踩坤卦;又举左足踩震卦,右足踩兑卦……,并随着鼓乐的节奏,朗念罡咒:北斗九辰,中天大神,上朝金阙,下覆昆仑,调理纲纪,统制乾坤。高上玉皇,紫微帝君,大魁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大周天界,细入微尘,何灾不灭,何谓不臻。元皇正气,来合我身,天罡所指、昼夜常轮。俗居小人,好道未灵,愿见尊仪,永保长生。三台虚精,六淳曲生,生我养我,护我身形。咒毕,高功闭目存神,遥想于天界行走,众神下降斗坛。仪式最后,由一乐生宣读文疏:嗣教小兆杨明江谨疏为庆贺华诞事,今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大邑县鹤鸣福地鹤鸣道观地分居住奉道投诚供梵献……。声音抑扬顿挫,仿佛众神正仔细倾听。文疏念毕即焚,同时鸣放鞭炮。朝斗法会共持续约一个半小时。 中元会在鹤鸣山道观属小型法会,因此这次法会参加者不多。偶尔有游客经过,也只是好奇地观看几分钟后便离去。还有个别信众赶来超度死去的亲人,有的自备香、蜡、纸,有的则直接捐钱给道观。在三圣宫侧,设有超度亡灵的牌位,最上为太乙寻声救苦天尊,下为鹤鸣堂上羽化历代先灵位,本境阜老先贤地邻友戚位等。 ![]() 斗姥殿的正面。殿内斗姥居正中,右边供奉地姥、王姥,左边供奉日、月二光。1993年大邑县人民政府开始对鹤鸣山道教落实宗教政策,以斗姥殿为中心,划拨64.9亩地给道观,道观先修围墙,然后开始修复和新建道观。先后修复斗姥殿、解元亭、三官庙等,兴建迎仙阁、三圣宫、天师殿、住宿楼等 地点:鹤鸣山·鹤鸣乡·大邑县·成都市 时间:2003-11-05 11:59:07 ![]()
| ||||||||
《巴蜀网》对该旅游景点的综合推荐值为:![]() | 5panda | |||||||
|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