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旅游 Previous成都市 Previous文殊院  文殊院茶楼听道 2005-1-12旅游Null
Previous上一篇
文殊院茶楼听道 ⊙温普林/文


  成都文殊院向来为西南佛教几大丛林之一。十余年间,我无数次往返于藏区和内地,每次路经成都,那里都是我常去的地方。
  1993年11月的一天,我在文殊院外的海潮书店买了一些佛教典籍。然后坐在文殊院内的小茶亭顶层一边喝茶一边翻看。
  没过多久,有人上楼来了,一看,是二位年近耄耋的高僧在人搀扶之下顺着低矮的旋梯慢慢登上这三层楼顶。我起身相让,高僧慈爱地笑笑,请我坐下。两位高僧神清气爽。再看看周围人的忙乱和兴奋,知道他们非等闲之人。一问才知,一位是新都宝光寺住持,佛学院院长遍能大师,一位是重庆市的慈云寺住持惟贤大师。他们都在中国佛教协会担当要职,此番来此是与文殊院住持宽霖法师一道三师七证为数百名出家人传比丘戒的,今日有闲偶登高楼。我心里暗想真是佛缘不浅。

  二位高僧看到我买的书显然非常高兴,自然就找到了交谈的话题。
  我简单介绍了我从事的藏传佛教文化的工作情况。二位大师很有兴趣,对我说起藏传佛教与内地佛教同属大乘佛教,教理、教义的根本都是相同的。接下来就有了如下的谈话:

【释遍能】
  你们有广阔的天地。

【温普林】
  自从我接触佛教以后,自己觉得心里安静得很。虽然生活很杂乱,但每天至少都有片刻的安宁。这种东西对现代人来讲很重要,真是这样。
【释遍能】
  培养佛心会开阔视野,开拓胸襟。这样你的境界就不同了,时间也不同了,空间也不同了,意义也不同,目标也不同了。

【温普林】
  视点也不同了。还有,我有种体会,就是说佛给我们这些受过现代教育的人一种智慧,你学佛后有时候会发觉脑袋容易开窍。我们学佛,说老实话,不可能像善男信女那样,对着菩萨顶礼膜拜,然后就求佛爷给我什么什么的。肯定不是这样的。但是在修佛的过程中,自己感觉有另外一种所得,这种所得是看不到的,从内心来讲是开启了一种智慧,对外部世界来说,是觉得天地宽阔了,烦恼减少了。而且做事也容易了。学佛并不消积──脑袋一空,啥也不干了。其实正相反,做事做得还挺多。所以觉得挺有意思的。每次碰到出家人、大师、老和尚,心里都很舒服。
【释遍能】
  出家敬佛就有大乘无畏的精神,再什么困难也要克服。

【温普林】
  按您的说法,佛是很积极的,对吧?
【释遍能】
  积极的,完全是积极的!为什么要学佛?问这个问题,为什么学?为什么?为了个人的安乐吗?为了什么?!
  佛教的大乘精神,为了全人类的安乐,为了全人类离苦得乐,这就是佛教的大乘精神,这是她的发心,是她的动机,这就是大乘精神。
  “”就是“乘载”的“”。小乘就是为了个人的利益,为了个人安乐,不需要为人类。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看着全人类的利益,这是定义。
【释惟贤】
  除此就是谈不上是真正的佛教徒,真正的佛教徒可以学慈,不需要任何“”、“”。浙江普陀山的观音菩萨就是大慈大悲的心。“”就是“慈能予乐”,“”就是悲能拨苦,就要把一切人的痛苦都克除。要根据这个精神来学,所以佛教的一句话讲“普渡众生”。就是这个道理。这是出家人的动机。佛法不是离开“世间”的法,是“为世间”而“出世间”。因为你要普渡众生,普渡全人类。你离开世间渡哪个?人都没有,去渡哪个?

【温普林】
  就是要入世,入世去渡人。
【释遍能】
  对,目的就在这儿,要把全人类的痛苦都克除!
【释惟贤】
  佛法不是逃世,而是入世。这是佛教的大乘精神。我国有四座佛教名山:山西的五台山,四川的峨眉山,浙江的普陀山,安徽的九华山。这四座名山就代表中国佛教的四大支柱。缺一不可。五台山的文殊菩萨代表智慧,峨眉山的普贤菩萨代表实践,普陀山的观音菩萨代表慈悲,九华山的地藏菩萨代表宏愿。佛的智慧,是极大的智慧。有光明才能破黑暗,懂吗?不仅要懂得,而且要证得,光是凭脑子懂得还不行,要亲自证得。

【温普林】
  “”就是证明的证?
【释遍能】
  比方说:我们吃这个茶。知道茶能解渴,为什么能解渴呢?假使我们懂得茶含的元素,用很好的水,烧的渲开,用很好的茶具泡起。我们晓得了是一回事情,还解决不到问题,必须要这样端起来,然后用舌尖与茶接触,那一瞬间的时候,那个境界,就是你证得的,那个境界是你说不出来的,是语言不能说的,也不是笔墨能够形容的,所以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就是证明的境界,证悟的境界。
  佛家所谓的豁然开悟。
  而后则为行愿。行,就是峨眉山普贤菩萨代表的实践。五台山的文殊菩萨代表智慧。有理论没有实践就是空谈,没有理论去实践就是盲修瞎炼。路的方向都找不到,本来你想去东的,结果走到西了,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学好佛为什么?为我们个人吗?不够!这叫做小乘,不行的。比如外面的车子,三轮车只能载个把人,汽车只能少数人,我们要坐火车,才能载大多数人,就是要一切人都能够离苦得乐,这是观音菩萨的大悲,但是我们从此地到彼地,就是从凡夫到佛的地位呀,这个中间要很长的时间,不是一生两生,是多生累积的事情。在大乘的道路当中,你要成佛,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中间必是有些障碍。那么怎么克服法呢?就要靠什么呢?就要靠“”、“”。就要靠坚强的志、坚强的愿来克服它。再大的障碍我们都要打过去。孙悟空护佑唐僧去西天取经,中间经历过九九八十一难,还是要把经取回来,就要有这种志愿──地藏菩萨的大愿。地藏菩萨的道场就在安徽九华山。学佛就要俱备这四个字:智、行、悲、愿。有这四个条件,方算得上真正的佛教徒,才能够成佛。你才能离苦得乐。佛的对象是全人类,你说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佛法不是消极的啊!最积极不过的了。
  现在出来做事,当官的也好,当资本家的也好,有几个人是为全人类啊!大而言之,就是我们为这个国家,实际上还不是为自己?哪个比得上佛教的积极?!虽然困难,那我们佛教徒就更要朝这个方向努力、迈进。就是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温普林】
  积极地去撞,用这钟去惊醒世人。我看这下边正殿的对联:
  “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就给人以豁达洒脱的积极境界。是可以尽你所能,无为而无不为的一种境界。
【释遍能】
  我们的祖师有条原则,就是你刚才说的,凡事以尽力为有功,足够!力量不能达到的,没有办法。但是虽然有这个障碍,我们还是去克服,一天搞不好两天,两天搞不好一年,一年搞不好两年。突破障碍达到我们普渡众生的目的,佛教的精神正在于此。

【温普林】
  接触佛后,就觉得佛教的大乘精神就像磁石一样,一点点地把人真的吸引进去了。而且也知道了孔夫子讲的“三省吾身”的意义。我常这样问自己。学佛对个人来讲,是道德修炼,对你跟社会的关系来讲,是尽你所能完成你的责任,尽你该尽的义务。今天听了师傅这一席话,我就更清楚了,要不然有时候在想:怎么学佛了,还是这么入世,做事还是那么认真?
【释遍能】
  学佛虽然深,但与平常的事情是脱不开的。要在平常之中见到佛的精神。

【温普林】
  对,就在日常状态。是否可以理解为:又要有一种进取心,就是所谓的入世的东西,又要有一种平常心?
【释遍能】
  对,平等待人。

【温普林】
  对自己也要有一种平常心。比如对急功近利或世间万物看得应透彻些,这样就处于一种很自由的状态。我觉得这个对于我不算难。更难的平常心是,有时你要做事,就面临许多困难,为克服困难,就要跟人去斗,跟事情去斗,在这个当中,产生很多很多障。很多烦恼,一烦恼就会很急躁,这时候就差一种平常心。
【释遍能】
  这个要靠“”,志要坚固。不要说比较难的事,比如说这个茶,这位老师傅给我们拿上来,要在楼底下转几个拐弯,跑好多的路,也是很难的嘛。茶碗打烂了也就没办法了。都要经过努力才办得到。每件事的成功都是一样,要有恒心。从前读书人要讲究“志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这个志不坚不行。比如说马克思主义者要达到共产主义的目的,这个要坚定不移才能实现。目标必须坚定。我们讲中山先生也好,我们的毛主席老人家也好,志向都是坚定的。

【温普林】
  那样的伟人,从人格上讲是令人敬佩,志向一经确定就不会改变了。
【释遍能】
  英雄不以成败论,有成功就有失败,这一代办不到下一代办,下一代办不到再下一代,这叫愚公精神嘛。

【温普林】
  可能这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就因为这点儿精神,这个民族才不断繁衍,百折不挠,愚公精神是很厉害。
【释遍能】
  地藏菩萨的大愿是:众生渡尽方证菩提,我不入地狱谁人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种大乘菩萨的精神!最苦难的地方最痛苦的地方,菩萨就到那里去。

【温普林】
  是目连戏中的地藏王菩萨吗?
【释遍能】
  目连戏太俗了。

【温普林】
  是不是寓教于乐,让老百姓产生对地狱的恐惧和相信因果报应呢?
【释惟贤】
  主要是报恩思想。

【温普林】
  报恩是儒家思想吧?
【释遍能】
  最大的孝子是释迦牟尼
【释惟贤】
  佛教的报恩是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三宝恩,父母恩,国土恩,众生恩。
  我们没有主义,要讲主义的话,学佛就是报恩主义。报三宝恩,就是弘扬佛法。报父母恩,不单是生养死葬,而且要使父母脱离苦海,得到解脱,彻底的报恩,彻底的尽孝。报国土恩,没有国家就没有我们寺庙的安宁。所以国家对我们是有恩的。报国家恩是每个公民的职责。报众生恩,就是由了父母恩扩展开来讲,对佛教徒来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但我们主要是肉眼障蔽,不能看见过去,我们只能看见现在。我们过去有若干父母,若干六亲眷属,佛教的慧眼不能狭隘地看问题。如何报这些众生呢?众生在苦难之中,那我就像报父母恩一样的报众生恩,把父母恩扩大到整个众生世界。所以说佛就是大孝子,地藏菩萨也是个大孝子,他入地狱本来是为了救母亲。但看到地狱众生和母亲的痛苦后,就发心由报母恩到报众生恩,拯救整个众生界,让众生不再入地狱。
  目连戏里一是孝道,二是因果道。地藏经里面讲的因果道很多,造某种因得某种果,佛的中心思想就是讲因果,华严经讲:不为自身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多高尚!
  把自己的安乐牺牲了,一个目标就是使众生离苦得乐。学佛后心胸广大,目标也远大。
  金刚经头一段儿佛就告诉须菩提: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若非无想,我皆令人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就是超渡众生达到菩提彼岸。菩萨讲慈悲,无我,与普通人是有区别的。普通人的爱──对父母,六亲眷属,再大点儿是对集体,再扩大是对民族。尽管讲爱,实际是很狭隘,还是为自己。
  佛法是对整个宇宙──即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都要平等对待。佛讲的是“无缘慈,同体悲”。
  无缘慈──不要计较自我,计较对象,计较差别,不要着相,有个界线不行,有界线怎么叫慈呢?又狭隘了。所以金刚经讲: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同体悲──他人的身体即是我的身体。他人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世上人讲得那样分明:我的身我才爱,我的亲人我才爱,我的民族我才爱,我的国家我才爱。实际上他真的爱民族爱国家没有?未见得!因为他对其他的民族国家不爱,所以世界上就出现了战争。

【温普林】
  无缘慈,同体悲超越了一般的慈悲。
【释遍能】
  现在的不少人就是我爱我的体,你的体我就不爱。扩大来说,有些人直接有关系,有些没有关系。张王李赵跟我认不得,有啥关系?为什么要报他的恩?有关系!你吃茶,吃得很好,若楼下的人上来给你一闹,你这个茶就吃不好了。他没有防碍我们吃茶,我就要报他的恩。比如我们国家安定,我们能够安静地生活,有困难能克服就自己克服,只要他帝国主义不来扰乱我们,我们也要报他的恩。那么过去的人对我们有什么呢?过去都过去了。比如我们吃的茶,是古人发现的茶能解渴,是陆羽写下了茶经,是经过历代人不断地提取,我们才有这么好的茶吃。虽然这些古人去了。我们还是要报他们的恩,没有他们不断的发明,我们就吃不到今天的茶。

【温普林】
  对古人怎么报呢?
【释遍能】
  就是轮回呀!虽然不能直接报,但我们要有这种心理。

【温普林】
  “同体悲,无缘慈”确实能扩大人类的爱。你看世界上狭隘的民族战争,都乱套了,在互相仇杀。我想佛在世界的几大宗教里是最为慈悲博爱的了。其他的宗教,如果看你是异教徒,那就近乎于不拿你当人类了。这是国际化的问题。我觉得只有佛教的精神才能消除这些。但佛教的精神在世界传播得不够。像我们做的就是传播工作。
【释遍能】
  希望你们能从语言上,电影电视上,从形象上传播它,这对国家、对民族都好,逐步影响吧。

  这时钟声响起,同来的人提醒大师,到了用斋的时间,他们是成都市佛教协会的曹硕文老师、乐山市佛教协会的谢德林老师──他曾在西藏阿里地区工作过十五年,还有一位是乐山市的乌尤寺的胜超和尚。他们都说二位大师今日散步时突发兴致,极力要攀上这高亭的。就是他们二位平时一个在重庆,另一个在峨眉。也极难聚到一处。此时我才与二位高僧互通姓名,遍能大师握住微微颤抖的笔,但签名的字迹却方圆规矩,他连声说到“缘分、缘分”。惟贤大师说“年轻人善根不浅”,嘱我精进。
  双手合十,目送众人小心翼翼地搀扶高僧而去。
  如是我闻,是为记,信受奉行。

相关标签成都·地理|成都·服务|遍能法师|惟贤法师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