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旅游 Previous乐山市 Previous峨眉山景区  万年寺旅游Null
Previous上一篇
万年寺 Wannian Monastery ⊙雷康/编



  由报国寺往东走,约15km路程就到了万年寺
  万年寺背倚双龙岭,面向钵孟山,雄踞于群山之中突起的一座山峰上,是峨眉山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寺院,是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始建于[东晋]元熙二年(公元420年),相传由僧人慧持创建,当时叫普贤寺。唐代僧人慧通重建,更名白水寺。宋代茂真法师扩建,改称白水普贤寺。明代寺庙被焚,仅存铜像。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重修,台泉法师仿印度热那寺式样建无梁砖殿。第二年竣工,明代神宗赐名为“圣寿万年寺”。1946年,寺又失火,除无梁砖殿外幸免于难外,其余殿堂均成瓦砾。1954年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并逐步扩建,恢复并超过了历史规模。

山门/万年寺/峨眉山/雷康 摄
山门,山门上的“万年寺”三字是1986年赵朴初题写的。万年寺是峨眉山八大寺庙之一,创建于晋,称普贤寺,唐代改名白水寺,宋代为白水普贤寺。宋代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茂真禅师奉诏入朝,太宗命他回山重兴六大寺庙,并派遣大臣张仁赞,携带黄金三千两,于成都铸普贤铜像,运至万年寺供奉。明代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失火,寺庙焚毁,仅存铜像未损。万历二十八(公元1600)朝廷赐金修复,台泉和尚建造了无梁砖殿,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七月竣工,正逢神宗母亲七十圣诞,为给太后祝寿,神宗即赐白水普贤寺为“圣寿万年寺”。明末三次遭火灾,清代康熙年间重修,后又毁又建。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万年寺又遭火劫,除无梁砖殿外,全部被焚 『上图点击放大后的尺寸:1024x768,然后可在图片上按右键设置为墙纸
地点万年寺·峨眉山景区·峨眉山市·乐山
时间2004-6-22 15:32:16

  目前,万年寺拥有山门、钟鼓楼、弥勒殿、般若堂、毗卢殿、无梁砖殿、巍峨宝殿、大雄宝殿、行愿楼、斋堂等殿堂屋宇,总建筑面积3,000m2余。
  “白水”为万年寺的代称。“寺幽名白水,金碧绚中天。池面临三四,峰头对百千。”(方孝孺《白水寺》)寺内一池,名白水池,传为、唐代李白听蜀僧浚弹琴处。李白在《听蜀僧浚弹琴》诗中云: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池内蛙鸣如琴,民间传说是蛙学得僧浚弹琴的高手妙法。万年寺的山景四季宜人,尤其是在秋天。每逢金秋,峨眉山下夏暑尚存,金顶三峰已初飘白雪,而位于中山地区的万年古刹,正处在一年中的黄金季节。

雷康伴同外国游客在山门前合影/万年寺/峨眉山
伴同外国游客在山门前合影,哪时,正是我喜欢讲英语的时代,在山路上,我结识了两个外国小伙子,就与他们同行。1986年夏,我独自下山来这里时,山门还在修
地点万年寺·峨眉山景区·峨眉山市·乐山
时间1990-10-1 11:00

  在白水池畔四望,秋高气爽,蓝空分外明净,高远,辽阔。缕缕白云缠绕着寺后陡峭的观心坡,坡上绿叶、黄叶、红叶相间,与蓝天共一色。秋风吹拂着峰峦,摇撼着丛林,发出声声呼啸,片片橙红的枫叶在空中随风飞舞。应和着秋风,横穿古寺而过的涧溪潺潺低吟。流水,秋风,树涛,强声低音交错,如同一曲浑厚深沉而流畅自如的森林交响曲,为飘飘红叶伴舞。清代刘儒在《大峨山》一诗中不忘赞美秋景:“天下峨眉秀,乘云结胜游。龙吟千涧雨,树点万峰秋。
  留存在古寺的诗文楹联碑刻,对万年寺秋色格外有情,明代方孝孺:“林放到池月,风吹入户云”的诗句。无名氏有:“百里名山通梵唱,万年秋色助诗吟”的对联;当代遍能法师的联语:“白水秋风皆妙谛,琼楼玉宇不胜寒”,把万年寺秋景视作玄妙的境界。低首俯看白水池中,澄清的池水映着白云、青山的倒影。风平水静时,池中有山,山中有云, 云中有水,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云;秋风乍起时,吹皱一池清水,吹动一池白云。此时,神与物游,心随景色而物化。清代窦絅在《万年寺》诗中感叹:

四围烟绕山腰寺,一面窗收谷口云。
白夜试寻明月畔,此中清景评谁分。

古诗云:

三秋水净,白云轻飞;
秋风号林,黄叶飐水。

这恰似“白水秋风”的题景诗。

普贤骑象

  无梁砖殿和普贤骑象铜像是万年寺最具特色的建筑和塑像。砖殿是一座穹隆圆顶的方形建筑。外部通高16m,边长15.7m,墙壁、斗拱、窗棂皆为砖砌,屋顶中空、螺旋式,四周呈方形,屋檐门窗及穹窿顶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该殿除大门以木而制外,并无梁、柱、栋、方,故称无梁殿,亦称砖殿。砖殿外面墙上饰以斗拱、垂柱、横眉、窗根,殿顶竖立着五座白塔和四只吉祥兽,大门上有“圣奉万年寺”五个傅金大字。远远望去,别具一格,风格新异,为我国佛教建筑的珍品,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原殿内四壁的横台山,曾供有铁佛三千(影指普贤菩萨的三千弟子),金人十二,罗汉五百。但现仅存铁像三百余。殿内顶部画有四个彩色仙女,怀抱琵琶、箜篌、芦笙、笛子,衣带飘舞,十分生动。殿内正中是一座铜铸普贤菩萨骑六牙白象铜像。象色白、腹空,四足分踏三尺莲座,四体有力,古朴雄浑,双目炯炯,栩栩如生。象背普贤坐莲台,体态丰润,衣纹线条流畅,花冠雕刻精致,手执如意,表情肃穆庄严。普贤、莲台、白像比例匀称,质感真切。全像通长4.7m,高7.35m,其中白象3.3m,象背上莲台加普贤4.05m,总体重62吨。此铜像为[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宋太宗命张仁赞在成都分部铸造,然后运到峨眉山焊接而成,距今已千年有余。1961年国务院公布此像为全国重点文物。

圣寿万年寺/万年寺/峨眉山/雷康 摄
无梁砖殿上的明代神宗赐名的“圣寿万年寺
地点万年寺·峨眉山景区·峨眉山市·乐山
时间2004-03-18 15:40:39

普贤菩萨骑六牙白象铜像/万年寺/峨眉山/雷康 摄
普贤菩萨骑六牙白象铜像
地点万年寺·峨眉山景区·峨眉山市·乐山
时间2004-03-18 15:57:36

  万年寺行愿楼上,珍藏着贝叶经、佛牙和御印三件文物,佛教界尊为“峨眉山佛门三宝”。
  一件是焚文贝叶经。贝叶经是指将佛经刻在古印度贝多罗树叶上保存下来的佛经。因贝多罗树叶有不蛀虫、不发霉、不干碎三大特点,所以能长久保存。万年寺的贝叶经已有二干多年的历史,是明代高僧别传法师从缅甸请回,内容是梵文《阿含经》,是佛门珍品。
  一件是迦叶佛牙。[南宋]初年,有一法师到锡兰(今斯里兰卡)参学,锡兰国君感其心诚,赐以迦叶佛牙。该法师将此佛牙带回峨眉山,在万年寺内建佛牙殿供奉之。清代时,佛牙殿毁于火,独有佛牙幸存。
  另一件是明代万历皇帝赐的铜印。此印13cm见方,重4kg,印文为“普贤愿王之宝”;上方刻:“大明万历”;右边刻:“敕赐峨山”;左边刻:“御题砖殿”。据史书记载,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神宗皇帝之母慈圣太后前来峨眉山还愿,并捐助修建普贤砖殿,神宗赐寺名“圣寿万年寺”,故赐此印。
  寺院周围广植红枫、岩桑。深秋之时,满山红叶与蓝天白云相映,景色极佳。“峨眉十景”之一的“白水秋风”就在万年寺一带,附近还有慈圣庵,息心所,初殿、华严顶等丛林。

寺内宝物
  普贤铜像。无梁砖殿。一枚牙化石,长1.28尺、重6.52公斤,是剑齿象的牙化石,距今至少也有二十万年了,这枚牙化石是明代嘉靖年间,由斯里兰卡僧人赠送的。当时曾认为是释迦牟尼佛牙。“明月池”的“弹琴蛙”。一块宋代大书法家·米芾书写的“第一山”石碑,笔力苍劲,行如游龙,为万年寺增辉不少。

历代高僧
  ·普超法师,·宽明法师。

现任当家
  常性法师。

门票
  10元/人。

万年寺下面设的收门票的大门/万年寺/峨眉山/雷康 摄
峨眉山在万年寺下面设的收门票的大门 『上图点击放大后的尺寸:1024x768,然后可在图片上按右键设置为墙纸
地点:万年车场·峨眉山景区·峨眉山市·乐山
时间2004-6-22 12:23:29

纪实
  1. 2004-06-23日(上):报国寺里品禅茶
  2. 2004-06-22日(下):万年寺新老和尚
  3. 2004-06-22日(上):万年寺的乌龟和高香
相关标签乐山·地理|乐山·服务|佛教|僧尼居士|乐山市佛教协会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