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841|回复: 6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王德奎 发表于: 2010-2-21 20:15:15|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探讨研究山寨大围坪研究嫘祖系统工程的科学发展观

 [复制链接]

山寨大围坪研究嫘祖系统工程的科学发展观

海寨山

请君莫骂研究莽,山寨围坪可计量,嫘祖文化涉此秘,探源工程要有方。

网友“九龙闲人”先生的《众人拾柴:收集盐亭山寨名与地址》网文,跟帖表现出的后辈们的思路,把盐亭山寨大围坪研究嫘祖系统工程的科学发展观,推到不得不说的地步。

一、嫘祖系统工程常识

1网友“九龙闲人”先生问:在嫘祖文化研究上面,应没有专业与业务的区别!民俗文化本就该在民间。政府安排的,那只是专职主管部门与专职人员。专职不完全等于专业!专职更不完全等于专家。比如盐亭粮食局的石云龙老人,你说他是业余还是专业?专职还是专家?

答:石云龙老人是业余,不是专业,更不是专职和专家。政府安排的,那只是专职主管部门与专职人员。专职不完全等于专业!专职更不完全等于专家。说得对。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王德奎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王德奎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阿迪力弟子高空惊险舜间...成都大庙会之一 《国共兄弟》(谢天开 著)现正式出版
2# 四姑娘山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0-2-21 20:15:47|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2、“九龙闲人”网友讲,嫘祖文化不能搞成盐亭的专家文化,高雅文化;而更该是大众文化,民俗文化!没有盐亭全县人民的广泛参与,任何文化则会成为无源之水。难道国家偏去让不会外语的人搞外事,懂军事的人搞农业?而且说他认为,嫘祖研究,盐亭县文化馆、县史办等文化部门或宣传部门承头,才是第一流的,不能这么假向性设定!闲人只是对嫘祖文化第一次是由科协的同志提出感到好奇!

答:让不会外语的人搞外事,懂军事的人搞农业?也许是革命工作的需要,是时代选择的需要。比如绵阳市的外事办主任,有很多届主任是不会外语的,工作也干得了。又如彭德怀同志是著名的军事元帅、国防部长,1959年后,让他到吴家花园去搞农业种田实验,以后又到三线农村布点,难道不是革命工作的需要和时代选择的需要?盐亭县文化馆、县史办等文化部门或宣传部门不是嫘祖文化第一次提出者,而是科协的同志,从革命工作的需要和时代选择的需要看,就不会感到好奇!同样,嫘祖文化涉及的是历史,对业余和专业,政府和个人,都是平等的,是有源之水,无钱的可以参加,有钱的可以参加。无源之水说,是观察者的不同,才分成盐亭专家文化、高雅文化、大众文化、民俗文化的。

3、网友“娱人节的鱼”先生说,这纯粹是搞笑。假的始终是假的。不如多花点时间做实事。就如同争李白的故事一样。甚至还有争孙悟空的。这有意思吗?说不定明天就有人争猪八戒了。

答:不管观察者不同,盐亭研究嫘祖不管是专家文化、高雅文化、大众文化、民俗文化之,还是说“搞笑”、“假的”,不会影响嫘祖系统工程的科学发展观研究。原因也是前面讲的:嫘祖文化涉及的是历史,对业余和专业,政府和个人,都是平等的,是有源之水,无钱的可以参加,有钱的可以参加。

4、网友“lanyuan”先生说,盐亭嫘祖文化,远古寨山文明,是自说自话。

答:“自说自话”也好,就看盐亭山寨大围坪研究的有没有科学发展观。

二、盐亭山寨大围坪地貌之旧说和记载

1、网友“ytr”先生说,旧社会盐亭的土匪(盐亭称棒老二)较多,估计山寨是那时候的土匪窝点的可能性较大。

答:这只能说是山寨大围坪地貌后来的利用、发展,不是它的起源。但在盐亭,可以说90%的人是上述观点。问题是,在兵荒马乱时代,有那么多人不要钱,听棒老二的话,去修那么巨大的盐亭山寨大围坪工程?这不是搞笑,就是假的。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0-2-21 20:16:11|只看该作者
2、网友“江水倒流”先生说,我们洗泽的天生寨那是又高又险,相传以前闹过白莲教修的.。

答:道理同上,是山寨大围坪地貌后来的利用,不是它的起源。即洗泽的天生寨,以前闹过白莲教,这个传说也许是事实。这个事实也成90%的人对山寨大围坪地貌起源说的观点。

例如,绵阳市的几届一些书记们,都关心盐亭的嫘祖研究。有一次,笔者坐一位市委书记的车,在车上书记问道盐亭嫘祖研究的情况,笔者谈到盐亭山寨大围坪研究嫘祖系统工程的科学方法,书记说,盐亭山寨大围坪听说是闹白莲教修的。笔者回答书记:绵阳有社科领导著文,说那种兵荒马乱时代,四川有一个县城里只剩下12个市民,再加上跑进城的7只老虎,哪有那么多人不要钱,听白莲教的话,去修那么巨大的盐亭山寨大围坪工程?书记笑了。盐亭嫘祖研究第一次由科协的同志提出后,就引起盐亭县文化馆刘泰焰先生对山寨大围坪地貌起源说的质疑,理由也如网友“ytr” 、“江水倒流”先生之说。笔者也如上述的回答。刘泰焰先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他找到笔者说,盐亭山寨大围坪地貌是宋末元初时代修的,理由是,他找到史书记载,元军灭亡宋朝过程中,四川军民抵抗最烈,例如在四川南面边境的一次战斗中,元军攻打了半年才拿下,原因是那里的宋朝军民,依托山寨作抵抗,所以元军打得很惨烈。盐亭山寨大围坪地貌的修建,没有政府的参与,没有正当号召的理由,靠棒老二和白莲教是不能广泛动员民众的,而且政府也会镇压。但宋朝抵抗元军的侵略,修建山寨大围坪地貌就有了正当号召的理由,也能广泛动员民众投粮投工参与。

刘泰焰先生的研究似乎是道理的。但笔者回答说,这需要具体的计量。笔者选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和平年代作对照,说明宋朝为抵抗元军的侵略,大规模动员民众投粮投工参与那么巨大的盐亭山寨大围坪工程,是不可能的,修一两处可以。例如新中国解放后,盐亭农村家乡就开始动员民众投粮投工修山湾大堰塘,群众热情之高,动员之广,持续时间之长,盐亭历史上从没有发生过。笔者甚至在八、九岁时,也跟大人去参与修村上的山湾大堰塘,如帮大人看管衣服、工具,背泥土。这种工程从解放初,到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没有停止过。把这类人工改造的土石方量加起来,再加上自然水土流失的这类土石方量,都难以等于巨大的盐亭山寨大围坪工程可估量的土石方量。刘泰焰先生以后不再谈这些事情了。

3、盐亭有多少处山寨大围坪地貌?

答:网友“九龙闲人”先生说,在盐亭,有很多山寨,处于各高山之巅,四围皆绝壁难攀,唯有一寨门可往,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要。当为盐亭胜景!九龙闲人整理收集的有:1、刘家寨;2、共和乡寨子山;3、三星乡大寨山;4、三星乡寨子山;5、柏梓乡寨子山;6、白虎寨;7、石牛庙寨子山;8、青龙寨;9、登高寨;10、南瓜寨;11、马鞍寨;12、刘家寨;13、水秦寨;14、二龙寨;15、太阳寨;16、七庙寨;17、空相寨;18、笼子寨;19、江家寨;20、天生寨;21、佛贡寨;22、狮子寨;23、凤凰寨。

笔者一生业余都在研究盐亭的山寨大围坪地貌,它们的主要特征是,山寨半坡的大围坪一般在海拔约450米处,弯月形包围山寨,或背靠山寨。现在95%以上的农户,已从不当道的大围坪,搬家到沟坝或靠近沟底的不规则的台地居住。这些大围坪的山头与山头即使有河流、山沟相隔,但大围坪大致水平线可延伸数十数百公里。这不是明清或更早年代乱世时抗土匪、元军、清军、农民起义等修建工事的人力所为;此外长期受雨水、洪水等自然外力侵蚀、切割、冲积,也难形成连同城墙腰带似的山崖,而是一种海啸遗迹。

这种当地俗称“印把子山”的地貌,在嫘祖故里随处可见。印把子山地形的海啸遗迹和山寨城邦遗迹结合的地貌,有数十数百处。这种 “海啸大围坪地貌”是形成在第二个内海期。这种遗迹不是新构造运动和暴风雨,以及人力所能作为。联系大海和陆地的水平面、地平面、地平线等类概念,何拔儒等民间学者在半个世纪作田野考古过程中,已经把从榉溪河畔到梓江、涪江流域的数百座密集寨子山的古生态景观与寨子山下半坡的大围坪台地终于结合了起来。以从盐亭境内盘古圣地的天垣盘垭村袖头山、五面山以及嫘祖故里的云毓山、烟鼎山、嫘村山出发,如目角寨、新寨山、大牛山、寨子山、仁和寨、保和寨、大碑寨、母猪寨、子母寨、四面山、罐子寨、猫儿寨、麒麟寨、凤凰寨、锣锅寨、毛达寨、金铧寨、点灯山、古龙山、炎台山、大佛寨、长生寨、摩天岭、烽龙寨、四方山、佛贡寨、金垭寨、蚕丝山、水丝山、马鞍山、太皇山、石马山、阳鸛山、白象山、丝源山、王崗咀、打鼓山、铜钟山、笼子寨、玉龙山、高梁观、仁广寨、江家寨、大寨山、伏龙山、刘家寨、白虎寨、青龙寨、登高寨、南瓜寨、水秦寨、二龙寨、太阳寨、七庙寨、空相寨、天生寨、狮子寨、金凤寨、金龙寨、观台山等,已掌握60多处古山寨地貌名目,它们一般相距3至4里,海拔约600米,上下相差约80米。
4# 金佛山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0-2-21 20:16:33|只看该作者
4、后辈们一些喜欢坚持的山寨大围坪地貌起源思路,如以书为证是什么?

答:盐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山寨呢?是元、明、清为军事需要而建的整体防御工事群?是传说中的山高皇帝远?三不管?穷山恶水出刁民?还是跟什么远古文明有关?网友“九龙闲人”先生说,闲人听到的是,当地地主武装叫上人们,全带到山寨上去。一是抵抗白莲教,二是对白莲教实行清壁政策。不与他们合作!闲人又讲为什么修山寨?据《旧县志》载:“寨堡,所以障民居,避离乱也。.盖自嘉庆初,教匪滋扰;咸丰间,蓝贼倡乱,叠奉宪札修寨。于是危峰峭壁,碉堡相连,诚一夫当关,万夫莫御。贼至时,他邑不免蹂躏,而吾盐独瓦全,诚以国家养兵以卫民,不若民之自卫也。”

“盐亭论坛”版主中心的“yyyhhk”先生,赞成“九龙闲人”的为什么修山寨的《旧县志》说后,评论道:所以盐亭先人老子些,只有“坚壁清”,组团避乱,据守山寨,自给自足了。“yyyhhk”先生还补充说:反正金孔有山寨、公子山寨、高山寨。有打油诗云:“好个高山寨,三天三夜打不败;男的挖石头,女的拽得快”。

其实这首打油诗,在盐亭有很多雷同。但对此,“九龙闲人”评论道:衡兄整这个,有理! 有据!那就证明这些山寨的真实历史并没有很长,与远古寨山文明没得关系哈。闲人其实也想,远古的人,整什么寨山哦,远古山洞文明差不多!比如闲人老家九龙乡的江家寨,据闲人了解,江氏到盐亭千佛寺落,也才是明洪武初年的事! 而后,山寨以江家命名,想来此寨山的历史,也应在明代以后吧?怎么明朝以前,直至更远的远古人类就存在山寨?远古的蜀人有能力修山寨吗?考量到金字塔等,倒不是没有可能!但古埃及那么多么高度的古文明!远古蜀人住崖居,山洞文明这倒是真的!

四、从盐亭山寨大围坪研究嫘祖有什么科学发展观证据或推论?

答:笔者首先声明,笔者赞成把在盐亭嫘祖故里随处可见的俗称“印把子山”的地貌,与海啸遗迹和山寨城邦遗迹结合来研究嫘祖文明,纯粹是笔者个人的业余研究观点,与任何政府组织和嫘研会组织无关。由于笔者关于嫘祖是盐亭人的文章见诸报端后,大多数赞同者只赞同这个结论,并不赞同笔者用盐亭山寨大围坪研究嫘祖的科学发展观证据或推论,在这种激烈的分歧下,所以笔者没有参加任何嫘研会的组织。所谓有些参加任何嫘研会的组织的署名,都别的同志的情意。笔者认为各地嫘祖热,不管是专家文化、高雅文化、大众文化、民俗文化,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都是好事。嫘祖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地的嫘祖专家文化、高雅文化、大众文化、民俗文化,表现的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从远古的嫘祖文化到沿海两岸今天的妈祖文化,都有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文化的继承和演化关系。

关于何拔儒先生的嫘祖田野考古的研究和观点,是新中国解放后,笔者在农村家乡的少数贫下中农社员中才得到的一些听说。新中国解放笔者不到5岁,在八、九岁时,开始参加家乡动员民众投粮投工修山湾大堰塘等的集体劳动中,听到贫下中农社员的这类讲述更多,也能理解些。例如在盐亭家喻户晓的《金二伯射黄帝》的传说,是把黄帝和盐亭与嫘祖联系起来的第一个史料,但从古到今的《县志》不敢写入其中,因为她没有科学证据或推论。金二伯射黄帝到底发生在什么年代,如何去证实和证伪她呢?

读熟司马迁《史记》中“五帝本纪”篇,深感司马迁的王表年表太粗,与科学计量的王表年表距离甚远。

由于《金二伯射黄帝》传说所在地的衣落山,有山寨大围坪地貌,可以作一些证实和证伪。1960年春,笔者在盐亭玉龙区中学读书,那时衣落山地区遭受大天灾,玉龙区中学的全体高年级学生被调到这里,驻扎了一个多月帮助社员劳动救灾。笔者在劳动之余,观察衣落山大围坪地貌的地平线,可延伸到附近的大碑寨,以及盐亭县的柏梓区、黑坪区、金孔区等区政府所在地的大围坪地貌。还可延伸到盐亭县玉龙区的天垣乡、两河区的毛公乡、八角区的五龙乡等乡政府所在地的大围坪地貌。甚至多年后到大学毕业,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笔者在綦江铁矿参加大打矿山之仗,住在綦江赶水地区的小渔沱多年。小渔沱属于綦江县土台乡。有一次节假日,笔者和同学从小渔沱出发上山,爬了十多里山路,才到土台乡的乡政府所在地,那也是一个大围坪地貌。在小渔沱,公司搞工农联盟,有几次到附近另外的生产队帮助社员收割庄稼,那情形也同土台乡一样,似乎衣落山大围坪地貌的地平线,也可延伸到綦江赶水地区土台乡的大围坪地貌。这种观察,可以说,从盐亭沿射洪、遂宁、潼南、重庆、綦江、赶水、土台,在每年探亲回家来回的路上,都在注意观察。多年后又来到绵阳市里工作,有机会到江油、安县、北川、平武去出差,这里有和綦江赶水地区土台乡的相似的大围坪地貌,却少有盐亭、三台、射洪类似的大围坪地貌。为什么?这就是何拔儒先生预言的海啸遗迹假说,能解释的证据或推论。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0-2-21 20:16:59|只看该作者
用照相或临摹画像的方法,如取天垣乡五面山目前的山形轮廓,然后依照山形轮廓,复原出金字塔形轮廓,以代表此山不管是由板块碰撞生成,还是由岩浆起伏生成时的状态。再将照相或临摹画像的山形轮廓,与实地测量求出比例尺。然后以金字塔山形和现在的实际缺口山形比较,算出流失的土石方量的大约数。又以近60年人工改造的土石方量,加上自然水土流失的土石方量的大约数,两者相除,大约可以估量出山寨大围坪地貌生成的年代。这种平台建立得越多,取证统计得越多,估量得出的山寨大围坪地貌生成的年代,也许比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篇的王表年表的年代更准确。这被称为“大围坪计量学”。

大围坪计量学证据或推论何拔儒先生的盐亭山寨大围坪地貌海啸遗迹假说。海啸遗迹假说推论又缘于何拔儒的“人类文明起源于大地震假说”。何拔儒认为,帝尧时黄河的河床是有的,当然更谈不到东面的大海倒灌淹没到太行山。何拔儒说,约公元前8000-3150年,现在的川、甘、陕是一个大地震多发地区,长江三峡和剑门关山峡因大地震的山崩地裂有合有开,在川西北地区造成过无数的堰塞湖。如果其中有的大地震的山崩地裂,造成长江三峡山崩堵塞而剑门关山峡地裂分开的组合,引起长江断流,黄河通过渭河与嘉陵江连接的剑门关山峡分开的峡谷流入四川,那么四川盆地就有可能从堰塞湖演变为盆塞海。到约公元前4170-公元前2070,如果相反的组合──其中有的大地震的山崩地裂,造成长江三峡地裂溃坝而剑门关山峡山崩堵塞的组合──即引起盆塞海下面的长江三峡溃坝,盆塞海上面的渭河与嘉陵江连接的通道剑门关山峡的重新堵塞,黄河重新向东流入大海,那么四川盆地的盆塞海就会干涸,发达的盆塞海文明大部分就会向中原转移。

那么帝尧时代,黄河淹没了陕西、山西两省大部分面积的洪水从何而来?何拔儒说,以此类推,除长期的暴雨成灾外,可能此次还有类似造成长江三峡地裂溃坝而剑门关山峡山崩堵塞组合的大地震,同时造成黄河三门峡的山崩堵塞,黄河才能够如此成灾。此时何拔儒实际是进一步完善了他的“远古联合国假说”。再说大围坪计量学,因为研究早期文明的起源,要以田野考古的成果作证据,这个硬道理任何学贯中西的人也明白。中华早期文明是海洋文明在先,农耕文明在后;五千年到一万年前,如果存在过四川盆塞海山寨城邦文明和海洋文明,田野考古的证据在哪里?这类田野考古的城市、文字、建筑的文明评判标准的具体指标是什么?何拔儒先生半个世纪以前就一针见血指出是大围坪地貌。但我国半个世纪以来,地质学和田野考古学对“大围坪地貌”研究仍然是一个空白。

当然研究人类起源于何处的国外科学家,也才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对非洲的乍得、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等地区的人类祖先的遗址作田野考古时,才提出了类似“大围坪”的古人类活动生存地貌概念。何拔儒也不是“先知”。一百多年前在他的家乡榉溪河畔到梓江、涪江流域,数百座寨子山上的为了宗教的、政治的或者战争的原因,而特别建造的类似礼仪建筑的古建筑密集群还存在,类似传说的蝌蚪文的有古文字的界碑、器物随时有发现。何拔儒当然也相信中原文明中心论,并且知道从西汉四川文人杨雄讲巴蜀远古蛮荒以来,有谈盆塞海先进文明不雅驯的类似古代传下来的“新闻纪律”,所以何拔儒更看重田野考古的硬证据。

5·12大地震前的2008年3月28至30日,西南石油学院的地质学家常健民先生,专程到盐亭考察“大围坪地貌”,即了解盆塞海及海啸遗迹的地点、地貌、地物、传说。常健民先生1944年11月生于南充市,1962年进入北京地质学院地质测量及找矿系地质测量及找矿专业学习。毕业后在内蒙、川北和西昌等地从事野外地质技术工作多年。到1980年才调入西南石油学院地质系任教,2004年退休。他在盐亭踏勘了盘古圣地的天垣盘垭村袖头山、五面山以及嫘祖故里的云毓山、烟鼎山、嫘村山,回龙山、公子山等山寨城邦文明遗址和观看了多处收藏的文物后认为,从玉龙镇、高灯镇、金鸡镇等地区密集的古山寨遗址景观看,盐亭存在远古文明事实的可能性很大,特别是烟鼎山脚下申家沟台地上露出的民间俗称为“石条球”的约七米高竖立的石柱,有可能是这个远古文明留下的建筑物遗存,值得发掘。但常先生也认为“大围坪地貌”是地质学的常态,类似山区测量图中的“等高线”,即作为海啸遗迹不可靠。这也许也是我国大多数地质学家的意见。但这也是何拔儒先生早就预料到的事,所以他才在天垣盘垭村鼓动建起了小场镇,以此地作为“大围坪地貌”研究的一个典型平台。
6# 青城山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0-2-21 20:17:20|只看该作者
在这个平台上,常健民先生也显露出分不清“丹霞地貌”和“大围坪地貌”的区别;其次在盘垭村袖头山脉,大围坪地貌像一条大章鱼包围在榉溪河的巨形弯弓中,不是“常态”的证据是,王家坪和黄家湾已是袖头山脉一个垭口相隔的两边围坪地貌,但两处的地平面几乎在一个水平面上,显露出“大围坪地貌”并不是“常态”的证据。常先生对此没有作答复。半个世纪以来石油勘探在盐亭这块地面上,已进行过无数次的测量,“大围坪地貌”在石油人的眼里已见惯不惊,但即使在盐亭,玉龙镇地区的大围坪地貌和紧临的黄甸镇地区的地貌也有区别,但一些石油人并没有看出大围坪地貌形成的特定性。

运用计量方法来进行历史研究,称为计量历史学。虽然这是个新领域,但国外已有多年的实践。丹霞地貌与大围坪地貌之争,是人们有时过高地估计了人类社会自组织的力量。有关盆塞海的水平面遗迹的计量,作田野考古不能忘记全球古气候及地质灾变和当地地貌的可能联系。“丹霞地貌”是距今约1·9亿至1·6亿年的一种湖河海沉积岩,在中国南方形成的一种红色岩系发育的特殊地貌。而“大围坪地貌”只是距今约100万年至5000年的某些盆塞海时期,因地震海啸才在盆周山区特定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半山腰山坪遗迹地貌。以四川盆地为例,丹霞地貌形成在第一个海洋期,而且需要的海洋期要很长,时间也在造山运动之前。在盐亭农村,人们称这种红色岩系为“洋港子土”。时间坐标是,距今约2亿年发生的印支造山运动,形成四川盆地构造轮廓。距今约1亿年开始的燕山造山运动,四川盆地北部、东部和中部再次上升成为陆地,从而结束了漫长的沉积历史。距今约2300万年发生的喜马拉造山运动,四川盆地内沉积盖层普遍褶皱,形成了今天的构造格局。距今约1000万年开始的新构造运动,四川盆地又发生多次间隙性缓慢抬升,从而形成今天的丘陵起伏、沟谷纵横,以及江河两岸多级的台地地貌特征。这就是一些地质学家说的“常态大围坪地貌”。

当然,大围坪更不是解放后改田改土、学大寨的人力所为。统一海啸遗迹争论是历史计量学方法。可类比的证据是,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地理系的布赖特教授等科学家,进行的该国南部的海啸遗迹考古研究,发现海啸可能导致对邻近岛屿产生高出海面达约375米的巨浪,重量达约20吨的岩块也能从岩石表面被冲刷掉;海啸袭击海岸的大滑坡造成的岩石台地,通常盖有年龄达约10万年以上的沙堆层。以新南威尔士洲为例,那里许多海岬的北面是悬崖,没有零散岩石块,而南面则缓慢倾斜入海。在过去,这里有人把沙丘的消失归因于暴风雨或者河水的冲刷,布赖特教授不同意这种看法,指出沙丘被侵蚀处的沙流要比沙丘尚存在的地方少。如果拿这种计量方法来看四川盆地第二次海洋期,盐亭大围坪地貌是被海水海面的侵蚀,再加上海啸海浪的冲击,搬走了原先类似“金字塔”山形的大山腰岩石外水平面上的土坡,才留下初具规模的城墙腰带似的山崖和大围坪地貌的。而反证就有丹霞地貌:因为这种“洋港子土”,今天多出露在台地与山崖交界的地段,说明是第二次海洋期的泥土搬迁,才能把它们从埋藏很深的地层里暴露了出来。

大围坪地貌与远古海洋文明和山寨城邦文明有什么经济关系呢?这是一条龙凤经济的起跑线,这就是绵阳远古文明的永恒魅力之所在。因为那时大围坪地貌山上产有多种名贵木材、香料,特别是梓树是海上贸易可造容数十人大舟的好材料。再说林间飞翔的朱雀之毛也为最高珍宝,由它而产生的羽毛镶嵌、羽绣工艺闻名四海。因为山寨城邦人用类似鹦鹉、野雉、火鸡等朱雀的五彩羽毛制成各种衣饰、摆设,可以作山寨城邦国家盛典中的高级礼品和做旗帜。山寨周围半山腰上的大围坪城邦,其作坊店铺和居民住宅栉比鳞次。山寨先民靠着海上的航行与外界发生广泛的联系,同时也造成了工商业与航海业的发达。盆塞海,造就了他们的冒险精神与创新精神;盆塞海,使他们去超越陆上那有限的生存空间;盆塞海,诱惑他们去从事正当的海上贸易和海外探险。这就是所谓的龙凤经济和龙凤文化的起源。

因为从凤能联系山寨城邦文明用五彩羽毛制成的各种衣饰,广而推之是商品生产,以及商品经济需要的是多样性,体现的是多元化;那么龙则能联系蛇联系独木舟,再联系梓树造船,推动海洋文明的对外开放与交流贸易,广而推之是市场经济,以及市场贸易需要的经合规则,体现的是远古联合国的全球化。它的典型模型,就是当代的世贸组织或互联网,而不是政治上简单的一体化。其次民主也可以有多样性,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也应该得到尊重。所以说,与时俱进的龙文化和凤文化,今天代表的就是全球化和多元化,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科学和民主。也许有人说,是盆塞海终究不见了,才没有激起人们对远古文明的热情?但如果革命的领袖们和革命的大众们,早知道这些道理,刀下留情不把那数百座密集的山寨大围坪城邦遗迹,几十年间摧毁殆尽,今天的上古人类文明旅游开发和考古,也许容易就进行一些。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匿名 发表于: 2010-2-22 20:59:19
用照相或临摹画像的方法,如取天垣乡五面山目前的山形轮廓,然后依照山形轮廓,复原出金字塔形轮廓,以代表此山不管是由板块碰撞生成,还是由岩浆起伏生成时的状态。再将照相或临摹画像的山形轮廓,与实地测量求出比例尺。然后以金字塔山形和现在的实际缺口山形比较,算出流失的土石方量的大约数。这里包括两个数,一个是海啸冲击搬走的土石方量,一个是除开海啸以外,历史积累的自然和人工搬走的土石方量。如果以这个后面的历史积累搬走的土石方量,和以近60年人工改造的土石方量,加上自然水土流失的土石方量的大约数,两者相除,大约可以估量出山寨大围坪地貌生成的年代。这种平台建立得越多,取证统计得越多,估量得出的山寨大围坪地貌生成的年代,也许比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篇的王表年表的年代更准确。这被称为“大围坪计量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3 14:28, Processed in 0.1716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