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巴蜀网 门户 新闻存档国内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0-8-23 09:42|查看: 168|评论: 0|来自: 中国青年报

《挟尸要价》发表时图片说明有误

《挟尸要价》发表时图片说明有误

张轶拍摄的原始图,拍摄时相机自动生成的编号为“DSC_7771”,拍摄时间为2009年10月24日16时50分。张轶摄

《挟尸要价》发表时图片说明有误

8月21日,王守海站在当时捞尸体的渔船上展示捞尸体用的钩子。王守海称,每捞上来一具尸体,至少要花费半个小时整理钩子,然后才能再次下钩。捞尸体间的停顿并不是因为钱没到位而不打捞。本报记者 田国垒摄

网络时代流行这么一句话:有图有真相。可近日围绕《挟尸要价》一图产生的争议证明,情况并非如此。

2010年8月18日,第18届(2009年度)新闻摄影作品“金镜头”奖颁奖晚会在青岛举行。由记者张轶拍摄、《华商报》推荐的《挟尸要价》以全票赢得最佳新闻照片奖。图片说明显示,该图片反映的是荆州“1024”事件中长江大学3名大学生因勇救落水儿童而遇难后,打捞公司有偿打捞尸体并现场索价的丑恶行为。

19日,长江大学党委宣传部长李玉泉发文对《挟尸要价》一图提出质疑,李玉泉认为“这是一张误读、从而对人们产生误导的一幅照片”,并建议组委会和评委会撤销该照片的获奖资格。

双方争议的焦点集中在《挟尸要价》一图中“白衣老人”王守海的动作是否在挟尸要价,并质疑王守海当时说过的话,是否跟张轶给《挟尸要价》一图标注的说明一致。


挥手的动作,是要价还是指挥船靠岸?

《挟尸要价》一图中牵着尸体的“白衣老人”王守海,现住在荆州市公安县埠河镇三八村,与“1024”事件的发生地荆州市宝塔湾仅一江之隔。

今年71岁的王守海,已经成为当地的“名人”。自去年10月24日到宝塔湾打捞3个遇难大学生尸体后,到药店买药时,店主对他说:“你现在成名人了啊,电视台都在放你,说你不给钱就不给人。”他远在武汉的儿子也给他打电话问:“爸,你怎么成反面典型了呢?”

“这个事情不是这样子的,打捞过程中我根本没有谈价格,更没有挟尸要价,我挥手的动作是指挥船靠岸。”2010年8月21日,王守海向中国青年报记者回忆了当时的情景。

2009年10月24日下午,王守海正在一条巷子里打牌时,接到了同村人陈兴(音)的电话,“陈兴说宝塔湾出事了,让我多带一些钩子过去。”

王守海称,只要陈兴给他打电话出事儿了,他就知道是有人淹死了,要他去打捞尸体。

王守海介绍,这活儿他“干了一辈子”。以前是他和同村的渔民驾船去捞尸体,捞上来后死者家属给点劳务费。可六七年前,同村的陈波“见这里面有油水可捞就插了进来,还到工商局办了个手续”。

据当地的知情人士介绍,陈波虽然注册了公司,但一没有人,二没有船,有事的时候主要就是找王守海等三八村的渔民去干。一般是陈波给住在三八村的哥哥陈兴打电话,陈兴再给王守海等人打电话。长期以来形成的规矩是,王守海等人“每捞到一具尸体得200块钱,没捞到的话就得几十块钱,打捞时间长的话给他们一份盒饭吃”。

24日下午,接到陈兴的电话后,王守海带上以前用于捕捉大型鱼类、现在专捞尸体的“滚钩”,从长江南岸上船赶赴对岸的宝塔湾,和他一起来的还有同村4位渔民。

据2009年11月7日荆州市政府发布的《关于对“1024”大学生救人事件中“荆州市八凌打捞服务有限公司”调查情况的通报》(以下简称《“1024”调查情况的通报》)显示,14时20分左右,“1024”事件发生。大约15时,陈波接到宝塔河“蓝色家园”旁停车场内一小卖部女店主电话说宝塔河这里可能出了事。约15时40分,两艘打捞船到达现场。

“到了以后我就问岸上的人落水的位置在哪里,然后就往水里撒钩。”王守海称他撒下第一钩就捞住了一个,并很快就将尸体放到了岸上。

整理完滚钩后,王守海又继续撒钩,一段时间后捞到了第二个。“钩子钩住了尸体的上衣,我让王文柱在尸体的手上用绳子打了个结,因为再落下去就不好捞了。”王守海说。

《挟尸要价》一图拍摄的正是王守海打捞第二具尸体时的场景。

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大赛中,《挟尸要价》一图标注的说明是“‘……说好的三万六,钱到位了再往上拉……我只听老板的。’王守海站在船头,一只手牵着一根绳子,绳子的另一头在水中,系着一具英雄的遗体。”

但王守海称自己从未说过这样的话,“我当时挥手的动作是指挥船尾掌舵人将船靠岸,我当时挥手时说的是‘朝垄靠,朝垄靠’。”王守海说。

“我只管捞人,捞上来一个事后从老板那里得200块钱,一具尸体多少钱,我不管这个事。”王守海说。

王守海站在船头的动作是什么意思,当时他到底说了什么?这是《挟尸要价》一图引起争议的焦点。

2010年8月20日,张轶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称:“他(王守海)那个摆手动作很快,摆手时说‘我只听老板的,老板说把尸体给了我就给’,这个时候我很快按下快门捕捉船头人的表情。”

张轶称,打捞的全程他都在现场,并且是最后离开的,“我实在不明白长江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为何在这个时候要出来说这个事情,我想知道他当时是否在现场。”

李玉泉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称:“我当时并不在现场,但事后找了很多在现场的人核实。”

要钱一事确实出现过。王守海称,打捞上第一具尸体并将尸体送到岸上后,陈波对他说,“你们是第一次搞这个事啊。”“他的意思就是钱没有到位。”王守海说。

但王守海称,当捞到第二具尸体的时候(即《挟尸要价》一图中的尸体──记者注),陈波并没有对他们说什么,“当时岸上好多人,他不敢这样搞,也搞不得,我就挥手指挥圣德义将船往岸上靠。”

《“1024”调查情况的通报》这样描述了第二具遗体被打捞出水的过程:“因挨了陈波的训斥,这次王守海手拉着滚钩绳子,王文柱怕遗体滑落,用一米多长的绳子将其遗体手腕固定,圣德义开船。王守海让圣德义慢慢将船开到岸边,不要太快,圣德义就将船绕了一圈。围观群众看到这个状况便起哄,陈波连忙跑下去叫王守海三人把遗体拖到岸边,王守海三人这才将遗体拖到岸边让学生拉上岸。”

记者拿到的张轶10月24日在事发现场拍摄的74幅照片显示,16时45分第二具尸体的头部露出水面,王文柱在尸体的手腕上用绳子打结;16时46分绳子打结完毕;16时50分王守海做出《挟尸要价》一图中的挥手动作,在同一分钟内的另外两张图是王守海挥动的手落下和指向船头;16时51分,船靠岸,岸上的人正将尸体搬到岸上。

湖北楚韵律师事务所律师彭德江对此分析认为:“《挟尸要价》一图是对王守海用手指向岸边,指挥驾船人将船靠岸这一完整动作的分解。如果是挟尸要价的话,船能在一分钟之后就靠岸吗?”

“我只管做事,人捞上来了就拉到岸边上来。当时我就只指挥船靠岸,就是这么个事,后来一发到网上,我跟谁去说?我没办法说。”王守海说。


为何不把遗体拖到船上的两种解读

《挟尸要价》一图首次刊发在2009年11月3日的《华商报》。据张轶介绍,此图是华商报记者郝建国采访的文字报道的配图。

在李玉泉发文质疑《挟尸要价》一图系“误读”的次日,郝建国在自己的博客里对李玉泉一文作出了回应,并接受了人民网的采访。

郝建国对《挟尸要价》图片定格瞬间画面的解释是:“捞尸者以答应的36000元还没有全部到位为由‘罢工’,一个叫王守海的捞尸者,把打捞上来的方招的遗体用一条绳子绑住右手,用另一条带铁钩的绳子钩住T恤,久久将遗体横在水中,而不是拖到船上。当时岸上的同学们哭喊着抗议这样的行为,但王守海摆手不动。王守海等人这样侮辱英雄遗体,目的是调动岸上老师和同学们的怜悯、痛心,以及时拿到他们开出的36000元天价捞尸费。”

据调查,在荆州当地,打捞公司有偿打捞尸体几乎是众所周知的规则,行情是打捞上来一具尸体12000元,没有打捞上来的话是6000元。据王守海称,在10月24日之前的几天,长江大学也有一个学生游泳时淹死了,也是他们捞的,打捞的价格正是 12000元。

在“1024”事件后一个月,陈波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曾说,24日那天我们一过去,长江大学领导就跟我说,“哎,陈总,价格我们也不需要谈,就按照17号那样,按12000块钱一个人给我们捞就完了”。

对此,陈波称,当时他并不知道溺水身亡的大学生是救人英雄,只是感觉跟以前一样,就是淹死几个人。王守海也称,他们5个渔民从长江南岸到对岸的宝塔湾,过来之后就直接打捞尸体,不知道事先发生了什么事儿,“一个星期后我偶然一次看电视才知道我捞起来的是救人英雄”。

但张轶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称,“打捞尸体时郝建国并不在现场,事后我把这个事情向他诉说了一下。因为是突发事件,当时在场的都是荆州当地的媒体记者。”

《挟尸要价》一图经《华商报》首发后,次日《新京报》等全国多家媒体转载,画面上的白衣老者一时为千夫所指。

事发后曾到荆州采访“挟尸要价”一事的南方周末记者杨继斌称,在当地多方调查采访的各种信息显示,老人王守海只是尸体打捞队中的一员,他并没有与校方讨价还价的资格;同时,从照片拍摄来看,打捞船距离岸边已经非常近,当时已没有停下来的必要。

杨继斌在文中写道:“没有一个当天的学生能够回忆证实,执行打捞任务的捞尸人曾经在那一刻‘手牵绑尸绳与学生谈价钱’。但王守海不知道的是,在他背后沙洲上的阳伞下面,捞尸队老板陈波已经跟长江大学的师生们产生了争执。在最初的4000块钱之后,剩余的32000块钱还没有拿来,陈波不干了,按照‘讲好的规矩’,要拿到现钱才干活儿。看不到钱,陈波给船上的王守海打了一个电话,让他停下来。在把方招的遗体放到岸边后,王守海们驾船退到了沙洲边上,他们蹲在船上抽烟,等着老板陈波的下一个指示。”

“打捞工作就此停顿。半个小时后,钱送到了,陈波下令,王守海们再次开始搜寻。5点,‘蓝衣服’何东旭,最后一具遗体,终于被打捞上岸。”

但郝建国称:“当时两条绳子已固定方招遗体,只需轻轻一提,遗体就到船上了,大学生就是因为这个传出了所谓‘见死不救’。”张轶也称,“可以清晰地看到尸体上面的绳子已经打结了,固定得非常好了,而且船上有两三个人,怎么需要帮助呢?两个人一拉就可以将尸体拉上船了。”

对此,王守海称渔民每天都要驾船到江上打鱼,“有这样一个忌讳,死人是不能拖到船上的,一般都是直接送到岸上”。

当时的一位目击者对记者称,打捞起第一具尸体后,王守海等人过了大约三十多分钟才开始继续打捞。很多人认为王守海等人是在利用长江大学师生焦急的心理,故意拖延时间挟尸要价。

对此,王守海称捞尸体用的滚钩非常复杂,“每打捞一具尸体后就需要捋一捋钩子,好几个人一块弄,最快都得半个小时。”

张轶称,在捞第二具尸体时,“开始钩子已经把尸体勾住了,但是钱没有到位,他们不敢把尸体提起来,陈波在岸上打电话指挥他们。”

对此,王守海称:“他这么说不对,因为本来就不是我来讲钱的,我只是一个打工的,长江大学总共给了陈波36000元,当天我捞起了两个人,只拿到了530块钱,其余的钱都是老板的。我们不管钱的事情,只管捞尸体,捞完后老板会按照以前的规矩给我们钱,我没有资格去谈钱。”

一位参与打捞的渔民称他们也对陈波的做法感到不满意,但“又能怎么搞呢,我们自己也不敢私下去捞尸体”。

据一位知情人称,一次几位渔民没有通知陈波就私自打捞尸体,并将拿到的钱按人头分了,事后陈波知道后,一个电话打过去,钱就得重新分配。

宝塔湾游泳队某人士告诉记者,“只要江对面的渔船一来,肯定是要钱的,他们来不是来救人,是来‘捞人’,他们只捞死人。”

因为游泳队救助落水的人,还曾遭到了打捞公司的威胁,打捞公司的老板曾对他们说:“你妈的坏老子好事!”


获奖照片发表时图片说明有误

据了解,去年“1024”事件发生时,张轶供职于尽。州当地的一家媒体。张轶称,从现场回来后,就将图片传到了报社图片库,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压了一个星期没有刊发。后来华商报记者郝建国到荆州采访时,与他交流了一下,张轶就将在现场拍摄的图片传给了《华商报》。

2009年11月3日,《华商报》刊发了张轶拍摄的《挟尸要价》一图。但记者注意到,在刊发该图时的图片说明是“打捞船赶到后,船主陈某(船头着白色衬衫者)把打捞上来的一名大学生遗体用绳子绑住,以索取更高的打捞费”。拍摄者署名为“真真”。

张轶拍摄的图片为何署名“真真”呢?张轶对此解释是,“当时我不在荆州,我是通过一个朋友把照片传给他们(《华商报》)的,有大量的图片,我看到他们发表后把名字搞错了,我立即与他们交涉,又把名字改过来了。”

此外,《挟尸要价》图片说明中称“船头着白色衬衫者”为陈某,但实际上此人是王守海。

该图刊发时的图片说明是否为张轶本人所拟呢?华商报摄影部主任蔡勇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向记者出示了当时和图片一起收到的说明文字──“16时50分46秒:看到学校来人了,王守海和其他捞尸者开始向学校的人说钱还没到位之类的话,并说老板要钱,他们要烟抽要酒喝,是常理。”

蔡勇称:“第一次是作为配图发的,人名有误,将王守海误写成‘陈某’,很快我们给予更正。”

记者对比发现,《华商报》刊发此图时的照片,与获“金镜头”奖时标注的图片说明并不一致。

获奖时的图片说明是:“‘……说好的三万六,钱到位了再往上拉……我只听老板的。’王守海站在船头,一只手牵着一根绳子,绳子的另一头在水中,系着一具英雄的遗体。2009年10月24日下午2时许,湖北荆州市郊长江宝塔湾两名游玩的小孩落水,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独立学院)的9名大学生跳入江中手拉手施救,两名儿童得救,但救人的大学生陈及时、何东旭、方招被卷入长江的暗流中。”

据蔡勇介绍,《挟尸要价》一图是由《华商报》推荐参赛的,对于前后两次图片说明不一致的情况,蔡勇的解释是,“因为这是一次配图,作为单幅推荐就根据作者的直接口述,撰写图片说明,并由作者认可后,与图片一并发给《人民摄影报》。”

但张轶称:“那个(获奖时的)图片说明是我后来自己写的,开始出现了问题,我就怕后来出现麻烦,所以我就把图片说明写得详细一些。”

至于获奖时图片说明中出现的直接引语“……说好的三万六,钱到位了再往上拉……我只听老板的。”张轶坦承自己并无原始录音,是依据采访时听到的说法整理的。

张轶说照片刊发后,他受到了很大的压力,并因此离开荆州到湖南一家媒体工作,“对于这张照片,我问心无愧,也认为是经得起考验的,我只是要把我看到的、听到的事实展现给了读者。这张图片在公示期间就有人提出过质疑,评委会的领导做过认真调查,没有调查不可能轻率地就把奖颁给我。”

称自己问心无愧的还有王守海,但他说一直不理解为何此次捞人会引来如此多的指责和愤怒。

正在搜集材料,准备为王守海提起公益诉讼的彭德江称,“在惩恶扬善的过程中,不应该把这个无辜的渔民伤害得这么深。他只是按照惯例去捞人,即便真存在挟尸要价的事,也不能说是这个老人挟尸要价了,但现在受指责的都是他,他的名誉权受到了严重的侵害。”

8月20日,王守海与彭德江签订了委托代理合同,委托彭德江全权代理他的名誉权损害赔偿一案。

8月22日下午,《人民摄影报》两位工作人员组成的调查组赴湖北荆州调查此事。

此前,“金镜头”组委会在人民摄影网发布调查声明。声明中称,8月20日,“金镜头”组委会决定立即成立调查组,展开深入细致的调查。8月23日,组委会将通过人民摄影网向社会公布调查情况。

本报荆州8月22日电 本报记者 田国垒

广州急救条例是否规定救护车到达时限引争议 后一篇前一篇 老外收79国人收1000 中青报:钱多就该被坑吗?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8 19:18, Processed in 0.655201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